【特色1】尋根溯源,探索日本醫學的發展曆史
→日本人自古以來就以自然的“食物療法”作為祛病養身的選,瞭解日本醫學發展的曆史幫助我們更好的揭開日本人的長壽秘訣。
【特色2】詳細圖解,世界上長壽國傢的另類養生
→“通過食物調理身心”,將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作為祛病養生的“藥材”,帶著愉悅之情通過自己的雙手輕鬆獲得健康。透過圖片詳細解說,圖解精確到每一步,用直觀的方法詮釋這些不同於中國的另類療法。
【特色3】 50種常見疾病、300個日本民間療法大集結
→本書包含瞭高血壓、糖尿病、風濕、胃炎、痛經等50種傢庭常見疾病,網絡瞭食物療法、藥浴療法、斷食療法、運動療法、藥茶療法、冷熱敷療法等300個日本民間療法,確保給您全麵、準確、適閤的養生方法。
在日本,從明治時代開始,就主張在一日三餐中少食精米,盡量多攝入粗糧、大豆、當季的蔬菜、魚等高縴維、高蛋白的食材,是通過食物來建立一個健康的膳食體係,正是因此,日人平均壽命達83歲,成為世界第長壽國。
將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作為祛病養生的“藥材”,“通過食物調理身心”——這種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養生智慧,和尊崇“飲食同源”的中國不謀而閤。本書所要傳達給您的正是如何運用日常生活中的食材調理體質,和諧、健康地度過每一天。而這個目標隻需要在我們的日常三餐上下點工夫就完全能夠實現。
伊藤翠,1957年生,立教大學畢業,畢業後作為醫學編輯,一直在日本傳統醫學領域有著很深入的研究。在從事圖書齣版行業以來,工作重心一直圍繞“飲食與健康”的方嚮展開工作。主要負責的圖書有《藥草茶,讓女人由內而外煥發魅力》《粗糧式養生智慧》等。
這本書很實用,看後感覺醍醐灌頂,哈哈,可以作為日常的保健書籍收藏的。貨到付款的方式也挺方便的,本書是一個指導老師,但關鍵在於個人的堅持。本人非常注重養生真是找對書瞭,感覺裏麵的方法應該有用,給力!
——網友評論
第一章 預防身體慢性疾病
日本醫療發展的曆史 .........................................8
傳說中的名醫們 .............................................11
日本的醫書及其特徵 .......................................14
日本近代以來的民間療法 .................................16
鍛煉身體 ..................................................16
施術 ........................................................22
以食治病 ..................................................24
5
胃炎 .......................................................................92
肩部酸痛 ................................................................ 95
腰疼........................................................................97
腹瀉 .....................................................................100
牙痛、牙周病 ........................................................ 103
頭痛 ..................................................................... 105
精力減退 ............................................................... 107
咳嗽、咳痰 ............................................................110
視疲勞 .................................................................. 113
低血壓 ....................................................................76
鼻炎、鼻竇炎 ......................................................... 78
退行性膝關節炎 .......................................................80
風濕病 ....................................................................82
前列腺肥大癥 ..........................................................84
膀胱炎 ....................................................................86
睾丸炎、附睾炎 .......................................................88
過敏........................................................................89
第二章 有效治療和改善疾病的療法
6 這樣吃活過100歲
痛經、月經不調 .......................................... 142
更年期綜閤徵 ............................................. 145
黃褐斑、雀斑 ............................................. 147
脫發、白發 ................................................. 149
皮膚皸裂 .................................................... 151
寒證 .......................................................... 115
貧血 ........................................................... 118
便秘 .......................................................... 120
水腫 ........................................................... 125
腳癬 ........................................................... 127
疲勞 ........................................................... 129
痔瘡 ........................................................... 131
宿醉 ........................................................... 133
癡呆 ........................................................... 135
耳鳴、耳聾 .................................................. 137
失眠 ........................................................... 139
第三章 改善女性生理健康的療法
廚房裏的食物養生 ................................................ 154
做糙米飯的事前準備 ............................................ 157
糙米飯的烹飪方法 ............................................... 158
製作糙米湯 .......................................................... 161
糙米粉的製作方法 ............................................... 164
四種粥 ................................................................ 165
製作糙米年糕 ...................................................... 167
製作糙米芽 .......................................................... 169
製作糙米甜酒 ...................................................... 171
製作豆瓣醬 .......................................................... 173
基本的醬湯 ..................................................... 177
燒烤配醬湯 ..................................................... 177
醃製梅乾 ............................................................ 178
精緻梅 ............................................................ 183
精緻梅乾茶 ..................................................... 184
葛根粉糖糕 ..................................................... 185
蘿蔔湯 ............................................................ 186
赤豆南瓜 ....................................................... 187
金平牛蒡 ....................................................... 188
草藥療法 ............................................................. 190
沏草藥茶 ........................................................... . 192
製作草藥浴 .......................................................... 196
枇杷葉療法 .......................................................... 198
製作熱敷 ............................................................. 200
凍粉斷食 ............................................................ 204
製作凍粉 ......................................................... 205
西式健康法 ......................................................... 206
第四章 小食大補基本食療養生
中國醫學的傳入
古代的日本人對日本醫學有瞭原始的積纍,後來又從當時的中國引入先進的醫療知識,使日本醫療技術有瞭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中國醫藥是何時傳入的,沒有具體的文字記載,但根據水稻種植和青銅器對日本彌生文化的影響推斷,中國的醫藥技術也是大緻在那時候傳入日本的。
國傢間正式的醫學交流始於聖德太子嚮隋煬帝遞交的國書,那是在公元610年。通過遣唐使和僧侶積極引入中國的醫學知識和本草知識。
日本為瞭培養醫師,在公元701年頒布的《大寶律令》中,設立瞭典藥寮。同時公布瞭《醫疾令》,明確瞭醫師的教程和整體醫藥的各個規定。但是,這隻是麵嚮皇室和貴族的醫師培養,與平民老百姓無緣,因此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
到瞭與中國交流達200年左右的平安時代,日本醫療界開始齣現由日本人編撰的醫藥書。《大同類聚方》是應敕命編撰的日本固有的處方。日本最古老的醫書《醫心方》是隋唐醫學的集大成。若追尋這兩本書的源泉,很明顯均依存於中國醫學,但是根據日本的醫學經驗來編集這一點是值得我們高度評價的。
……
為什麼日本人會長壽?
長壽雖然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是我們必須明確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患任何疾病地衰老的確很難。
本書所要傳達給您的正是如何運用日常生活中的食材調理體質,和諧、健康地度過每一天。而這個目標隻需要在我們的日常三餐上下點工夫就完全能夠實現。“通過食物調理身心”——這種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養生智慧,不僅和尊崇“藥食同源”的中國不謀而閤,而且在古希臘也同樣奉行。在日本,從明治時代開始,就主張在一日三餐中少食精米,盡量多攝入粗糧、大豆、當季的蔬菜、魚等高縴維、高蛋白的食材,現在重新審視這種飲食結構,也可以稱得上是通過食物來建立一個健康的膳食體係。
近些年,日本這種自古以來推行的飲食方法得到瞭科學的論證,它確實可以為我們的身體帶來健康,而在世界各地,這種“廚房裏的養生智慧”也得到瞭強烈的追捧。
將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作為祛病養生的“藥材”,並且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輕鬆獲得健康,想必,這種樂趣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有條件做到的。試著想一想,我們利用周末的休息時光,深入到大自然中去采摘藥材,然後迴到傢中,用砂鍋慢慢地熬煮,靜靜地坐在一旁守候著,這樣的時光,不是更加愜意嗎?
帶著愉悅之情享受獲得健康的過程,僅僅需要我們身處廚房就能獲得。
我最近在翻閱書架的時候,無意間被一本名為《這樣吃活過100歲》的書吸引住瞭。這個名字就像是一句充滿魔力的咒語,瞬間激發瞭我對健康生活的好奇心。我猜這本書應該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闡述,而更像是一位親切的長者,娓娓道來關於如何通過飲食來延年益壽的智慧。我特彆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對的食物”和“錯的食物”的清晰界定,以及一些簡單易學的食譜,能夠幫助我優化日常的飲食結構。是關於如何攝取足夠的營養素,還是關於如何規避那些加速衰老的“隱形殺手”?也許它會強調食物的天然屬性,或者會介紹一些古老而有效的食療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明白原來長壽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我們每日的“吃”來實現的。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我渴望它能為我打開通往健康百歲生活的大門。
評分“這樣吃活過100歲”,這個書名就像是一個閃耀的燈塔,指引著我對健康生活的美好嚮往。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生活中,找到一條通往長壽的健康之路。而這本書,恰恰抓住瞭“吃”這個最根本的要素,讓我看到瞭希望。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以怎樣的方式來闡述“這樣吃”的理論?是會從食物的營養成分入手,細緻地分析它們的功效,還是會側重於食材的天然屬性和烹飪的科學方法?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切實可行、易於操作的飲食建議,讓我能夠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輕鬆地將這些健康理念融入到每一餐中。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種全新的飲食觀念,讓我明白,健康的飲食不僅僅是為瞭果腹,更是為瞭滋養生命,實現更長久、更有質量的生活。這,就是我對這本書最深的期待。
評分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樣吃活過100歲》這個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絕對是我需要的一本書!” 隨著年齡的增長,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我的重視,而飲食又是影響健康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究竟會如何解讀“這樣吃”這個核心理念。它是否會深入探討不同食物對身體的長期影響,例如哪些食物是身體的“加油站”,哪些又是身體的“慢性毒藥”?我非常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一套能夠長期堅持並且真正有效的飲食方案,而不是那些曇花一現的潮流。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用清晰的邏輯和豐富的知識,指導我如何在日常的飲食中做齣明智的選擇,從而為健康長壽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本書,對我來說,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通往健康未來的承諾。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起得可真是太有吸引力瞭!“這樣吃活過100歲”,光是聽著就覺得一股養生的暖流湧上來,充滿瞭希望和活力。我一直都很關注健康飲食,也讀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大多數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操作起來太復雜,讓人望而卻步。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怎麼具體地去解讀“這樣吃”,它會不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告訴你那些被現代社會忽略瞭的、最樸素也最有效的飲食智慧?是那種關於食材搭配的秘訣,還是關於烹飪方式的巧思?或者,它會顛覆我以往的一些認知,教會我用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每一餐,讓日常的飲食變成一種對抗衰老、擁抱健康的強大武器。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切實可行、並且易於融入生活的飲食指南,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輕鬆地為自己的長壽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這本書真的能揭示齣“這樣吃”的奧秘,那它絕對是值得我反復閱讀和實踐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這樣吃活過100歲》,簡直是在我心中投下瞭一顆重磅炸彈!我一直以來都對“長壽”這個話題充滿瞭敬畏和好奇,也嘗試過各種各樣的養生方法,但總感覺缺少瞭那麼一點點關鍵的“秘訣”。而這本書的標題,直截瞭當地指嚮瞭“吃”這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活習慣,讓我覺得這或許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提供一套真正科學、可行並且富有操作性的飲食建議,能夠具體地指導我如何通過改變飲食習慣來改善身體狀況,延緩衰老。我希望它不是那種故弄玄虛、難以理解的理論,而是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實際的案例,教我如何聰明地選擇食物,如何科學地搭配膳食,甚至是如何調整用餐的時間和方式。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學會“這樣吃”,那麼活過100歲,似乎也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評分講述健康飲食,以插圖的形式和文字相結閤,增強閱讀性!不錯,性價比也好,物流也快,很滿意!
評分包裝很嚴密,物流很快,確實很劃算,99元十本,滿意
評分包含疾病,中藥材和食物的很多講解,不錯。
評分吃好一日三餐不生病,食補啓動人體自愈力,藥膳養生看這本就夠瞭。
評分圖片清晰,講解生動,以後做飯有參考的瞭,滿意
評分還沒有看,不過很劃算,第一次買這麼多書……
評分圖文並茂,講解清楚,比原版要通俗易懂。
評分五星好評
評分書很好,一直相信京東,購買瞭很多,價格實惠,值得信賴。購買很多,沒有錯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