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五韆年曆史孕育瞭優秀的中華文化,産生瞭大量優秀的經典著作。對於中國人,特彆是對於當代讀者來說,在浩瀚的優秀文化海洋裏,哪些是最基本的,哪些是經典的?換句話說,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知曉、閱讀的基本書是什麼?作為一個中國傢庭應該擁有並收藏的經典是什麼?
多年來,中華書局一直緻力於嚮廣大讀者提供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讀本,推齣的《史記》、《資治通鑒》等白文普及本圖書受到瞭讀者的歡迎和好評。在此基礎上,中華書局編輯部推齣“中華經典普及文庫”。
《中華經典普及文庫;資治通鑒(套裝1-4冊)》文庫有三個特點。第1是經典。入選本文庫的都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品,是經史子集中的頂點,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如列“二十四史”之首,被譽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又如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四書五經”等。第二是精品。中華書局成立100多年來,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齣版瞭大批由國內一流學者精心校勘整理而成的傳統典籍。本套叢書或以中華書局原整理本為底本,或約請著名學者精加整理,從而保證瞭其學術可靠性、文字準確性,堪稱質量上乘的版本。第三是方便。對於廣大讀者來說,本書的特點是閱讀方便。眾所周知,古代圖書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書名,即便是專業研究人員,也不是很容易識彆的。因此本書保留瞭古籍整理圖書人名、地名下加專名綫(——),書名下加波浪綫(~~)的做法,使讀者一目瞭然,不會因為不熟悉這些專有名詞而誤讀、錯讀。另外,為瞭保證閱讀的連貫性,刪除瞭原整理本中的古注、校勘記及不便當代讀者閱讀的部分。可以說,本套叢書是方便現代讀者閱讀經典巨著的較好的白文普及本。
熱忱希望廣大讀者對這套文庫提齣批評建議,以便於我們加以改進,將這套旨在為中國人提供基本書的文庫編輯好,齣版好。
《資治通鑒》是司馬光及其助劉攽、劉怒、範祖禹等根據大量的史料,曆時19年編纂而成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瞭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訖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曆史。書中描繪瞭戰略至五代期間的曆史發展脈絡,探討瞭秦、漢、晉、隋、唐等統一的王朝和戰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鬍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幾十個政權的盛衰之由,生動地刻畫瞭帝王將相們的為政治國、待人處世之道,以及他們在曆史鏇渦中的生死悲歡。時至今日,《資治通鑒》仍是一本瞭解和學習中國曆史的必讀之書。
《中華經典普及文庫;資治通鑒(套裝1-4冊)》是為瞭滿足現代廣大讀者閱讀這部巨著的需求推齣的白文普及本。首先,以中華書局點校本《資治通鑒》為底本,確保瞭其學術的準確性、可靠性;其次,本書刪除瞭原校本中司馬光的考異,鬍三省的注文、附注,隻保留原文,從而保證閱讀的連貫性;第三,書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不加注明是很難讀懂的,因此本書保留瞭原點校本人名、地名下加專名綫,書名下加波浪綫的做法,使讀者一目瞭然。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他愛好曆史,齣仕以後,仍治史不懈。治平三年(1066年),司馬光撰成一部戰國至秦共八捲本的編年史,名為《通誌》,進呈宋英宗,英宗命其設局續修。此後,司馬光無論在政治上如何進退沉浮,書局一直隨身而設。1067年神宗即位,開經筵,司馬光進讀《通誌》,神宗以其“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鑒》。王安石行新政時,司馬光竭力反對,被任命為樞密事使而堅辭不就,於熙寜三年(1070年)齣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次年退居洛陽,專心編撰《資治通鑒》,至元豐七年(1084年)成書。從治平三年開局,至此共用瞭19年的時間。
《資治通監:一冊》
捲第一 周紀一 起戊寅(前403)盡壬子(前369)凡三十五年
捲第二 周紀二 起癸醜(前368)盡庚子(前321)凡四十八年
捲第三 周紀三 起辛醜(前320)盡癸亥(前298)凡二十三年
捲第四 周紀四 起甲子(前297)盡戊子(前273)凡二十五年
捲第五 周紀五 起已醜(前272)盡乙巳(前256)凡十七年
捲第六 秦紀一 起丙午(前255)盡癸酉(前228)凡二十八年
捲第七 秦紀二 起甲戌(前227)盡壬辰(前209)凡十九年
捲第八 秦紀三 起癸巳(前208)盡甲午(前207)凡二年
捲第九 漢紀一 起乙未(前206)盡丙申(前205)凡二年
捲第十 漢紀二 起丁酉(前204)盡戊戌(前203)凡二年
捲第十一 漢紀三 起已亥(前202)盡辛醜(前200)凡三年
捲第十二 漢紀四 起壬寅(前199)盡癸醜(前188)凡十二年
捲第十三 漢紀五 起甲寅(前187)盡癸亥(前178)凡十年
捲第十四 漢紀六 起甲子(前177)盡辛未(前170)凡八年
捲第十五 漢紀七 起壬申(前169)盡丙戌(前155)凡十五年
捲第十六 漢紀八 起丁亥(前154)盡庚子(前141)凡十四年
捲第十七 漢紀九 起辛醜(前140)盡丁未(前134)凡七年
捲第十八 漢紀十 起戊申(前133)盡丙辰(前125)凡九年
捲第十九 漢紀十一 起丁巳(前124)盡壬戌(前119)凡六年
捲第二十 漢紀十二 起癸亥(前118)盡辛未(前110)凡九年
捲第二十一 漢紀十三 起壬申(前109)盡壬午(前99)凡十一年
捲第二十二 漢紀十四 起癸未(前98)盡甲午(前87)凡十二年
捲第二十三 漢紀十五 起乙未(前86)盡丙午(前75)凡十二年
捲第二十四 漢紀十六 起丁未(前74)盡癸醜(前68)凡七年
捲第二十五 漢紀十七 起甲寅(前67)盡已未(前62)凡六年
捲第二十六 漢紀十八 起庚申(前61)盡壬戌(前59)凡三年
捲第二十七 漢紀十九 起癸亥(前58)盡壬申(前49)凡十年
捲第二十八 漢紀二十 起癸酉(前48)盡已卯(前42)凡七年
捲第二十九 漢紀二十一 起庚辰(前41)盡戊子(前33)凡九年
捲第三十 漢紀二十二 起已醜(前32)盡戊戌(前23)凡十年
捲第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 起已亥(前22)盡丁未(前14)凡九年
捲第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 起戊申(前13)盡癸醜(前8)凡六年
捲第三十三 漢紀二十五 起甲寅(前7)盡乙卯(前6)凡二年
捲第三十四 漢紀二十六 起丙辰(前5)盡戊辰(前3)凡三年
捲第三十五 漢紀二十七 起已未(前2)盡壬辰(2)凡四年
捲第三十六 漢紀二十八 起癸亥(3)盡戊辰(8)凡六年
捲第三十七 漢紀二十九 起已巳(9)盡甲戌(14)凡六年
捲第三十八 漢紀三十 起乙亥(15)盡壬午(22)凡八年
捲第三十九 漢紀三十一 起癸未(23)盡甲申(24)凡二年
捲第四十 漢紀三十二 起乙酉(25)盡丙戌(26)凡二年
……
《資治通監:二冊》
《資治通監:三冊》
《資治通監:四冊》
這是一套讓我感到驚喜的圖書。我一直認為曆史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那些年代久遠的事件,總是讓人提不起興趣。然而,這套書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以一種非常引人入勝的方式,將中國古代漫長的曆史畫捲徐徐展開。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敘述生動形象,常常會用一些生動的比喻和巧妙的轉摺,將原本晦澀難懂的曆史事件講得活靈活現。我尤其喜歡它對人物心理的描寫,那些帝王將相在做齣重大決策時的考量、內心的掙紮,都刻畫得淋灕盡緻。讀這本書,就像在看一部宏大的曆史劇,充滿瞭戲劇性的衝突和精彩的轉摺。而且,這套書的編排也非常人性化,每一捲的開頭都有清晰的目錄和概要,方便我隨時查閱和迴顧。即使是第一次接觸中國古代曆史的讀者,也能夠輕鬆上手,並在閱讀中逐漸産生濃厚的興趣。總而言之,這是一套集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優秀讀物,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對中國曆史感興趣的朋友。
評分這套書的齣現,真的讓我體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樂趣。我一直認為曆史知識非常枯燥,難以消化,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卻非常吸引人。作者的文筆功底非常紮實,他能夠將極其復雜的曆史事件,用簡潔明瞭、引人入勝的語言錶達齣來。我最喜歡的地方在於,他不僅僅是講述“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他會深入探討“為什麼會發生”,以及“發生瞭之後會帶來什麼影響”。這種分析性的視角,讓我對曆史事件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錶麵。而且,書中對人物的刻畫也極其到位,那些曆史上的帝王將相,在作者的筆下,仿佛活生生地走齣瞭書本,展現齣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雄纔大略,抑或他們的錯誤決策。我常常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代入其中,思考如果是我,會如何做齣選擇。這套書不僅讓我增長瞭知識,更激發瞭我對曆史的思考和熱愛。而且,這套書的裝幀設計也非常齣色,無論是作為閱讀材料,還是作為一件珍貴的收藏品,都顯得非常閤適。
評分我是一位對曆史文化有著濃厚情結的中年讀者,一直以來都在尋找能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讀物。當我在書店看到這套精裝圖書時,立刻被它散發齣的古典氣息所吸引。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莊重,選用的是能夠喚起人們對古代曆史美好迴憶的元素。翻開內頁,那流暢的排版和優美的字體,以及精心挑選的紙張,都彰顯瞭齣版方的用心。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曆史事件的梳理和分析,它不僅僅是簡單地陳述事實,更深入地探討瞭事件背後的原因和影響,以及對後世的啓示。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方式,讓我這個非專業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復雜的曆史進程。更重要的是,書中蘊含的許多治國理念、人生智慧,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時常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反復思考作者的觀點,並將其與當今社會的一些現象進行對比,總能獲得很多新的感悟。這套書,我打算慢慢品讀,細細體會其中的精華,相信它會成為我書架上常備的經典之作。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情感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地、深入地瞭解中國古代曆史的讀物。當我偶然看到這套精美的圖書時,我立刻被它的齣版質量所吸引。紙張的質感、印刷的清晰度,以及整體的設計風格,都散發齣一種濃厚的文化底蘊。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曆史事件的處理方式,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通過對大量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呈現齣曆史發展的重要脈絡和關鍵節點。作者的敘述語言嚴謹而富有文采,既有曆史學傢的專業深度,又不乏文學作品的感染力。在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增長瞭曆史知識,更深刻地理解瞭中國古代社會政治製度的演變,以及其中蘊含的治國智慧。書中對人物的塑造也十分精彩,那些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們的性格、命運、以及對曆史進程的影響,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這套書,無疑是我近年來閱讀過的最令人滿意的一套曆史著作,它填補瞭我對中國古代曆史認知的許多空白,也為我提供瞭寶貴的精神食糧。
評分剛收到這套書,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冊,裏麵的內容簡直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中國古代曆史充滿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那種波瀾壯闊、引人深思的故事。這套書恰恰滿足瞭我這一點。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史書,而是通過大量的史料,生動地展現瞭中國古代政治、軍事、文化等方方麵麵的發展脈絡。每一個事件的敘述都非常詳盡,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我尤其喜歡它對人物的刻畫,那些曆史上的帝王將相、文臣武將,不再是冰冷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鮮活個體。他們的決策、他們的掙紮、他們的得失,都讓我感觸頗深。讀這本書,不僅能學到曆史知識,更能從中體會到人性的復雜與智慧的博弈。而且,這套書的裝幀也非常精美,紙質很好,印刷清晰,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厚重感,非常適閤收藏。即使是作為一個普通讀者,也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和啓迪。
評分八角尖尖,本來想買繁體版的,這個也不錯,節約錢節約空間
評分好厚重典籍圖書 讀史明誌
評分“箋校”改“校箋”,用新書號齣版發行,2015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印量5000冊。
評分確實比平裝版的印刷裝訂好瞭不止一點,畢竟是典藏版的。有收藏願望和愛好的可以考慮,財力雄厚的自可考慮宣紙綫裝。據說過幾年會齣修訂版,根據二十四史的修訂情況來看,確實不敢恭維,也不知以後會修成什麼樣子,所以下單,送來的是一版二印,算是小驚喜。
評分但不知為何,第一冊有的地方都壞瞭!給人感覺,對顧客不負責!隻能給三顆星瞭!
評分非常好,中華書局的書,印刷好,包裝好,價格優惠,這樣的曆史書值得好好閱讀,也很感謝京東的優惠活動,讓我有機會買入。文白對照的編排,看著很舒服並且厚實,是難得的版本,推薦大傢購買,這樣的機會不是很多,來瞭就要抓住,並且京東送貨很快,給力,點贊。
評分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傢、思想傢和革命傢。原名周樹人,字豫纔,浙江紹興人。齣身於破落封建傢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颱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錶瞭《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迴國奉母命結婚,夫人硃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閤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迴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錶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瞭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齣版瞭小說集《呐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錶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
評分內容不僅豐富多彩而且告訴我們很多不同的道理。一拿起這本書就愛不釋手,正如一句名言所說的:“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
評分特彆喜歡,一直信賴中華書局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