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位服装设计师大师的作品改变了女人的穿作,可可·香奈儿、伊夫·圣·洛朗、还有——李·亚历山大·麦昆
每年的时装周,都有人会怀念麦昆,这位时装设计天才,不老顽童。
没有了麦昆,没有了他符号化、戏剧化、天马行空般的设计。
我们只能用这本传记表达对这位天才的缅怀和思念。
《亚历山大·麦昆》Lee Alexander McQueen全纪录,由McQueen闺蜜、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时装历史学家Judith Watt执笔。30万字+超200张高质量图片=缅怀时尚顽童、鬼才McQueen
《亚历山大·麦昆》几乎揽括了麦昆各个时期最经典的设计作品,并且加入了在各个时期与其合作过的模特、时尚杂志编辑、买手、摄影师等等对他的评价,以及对其设计灵感、其当时的工作处境的解读。
无论是麦昆的粉丝,还是学习或从事时装设计读者,该书都是必备“IT”单品。
人物简介: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本名:Lee Alexander McQueen,1969年3月17日-2010年2月11日)是英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也是同性恋,其有坏孩子、亚历山大大帝、设计鬼才之称,被认为是英国的时尚教父。2010年2月11日,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 ,这位当代最有才华、最富创意的英国籍设计师在伦敦的家中上吊自杀,享年40岁。而这一天正是梅赛德斯-奔驰纽约时装周的一天,这个惊雷一般的噩耗,让麦昆粉丝们悲痛无比!从2010年秋冬纽约时装周开始,其后的时装周都会有很多人认为因为痛失这位“坏男孩”而黯然失色!
中央圣马丁是培育时尚设计师的摇篮,John Galliano,Paul Smith Zac Posen Riccardo Tissci等时尚界的大神们有一半出自这所学校。英年早逝的时尚顽童Alexander McQueen的光芒却远远盖过这些大神。
为了缅怀这位天才,作为McQueen的密友,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时装历史学家朱迪斯·沃特(Judith Watt)为Alexander McQueen撰写了这本传记。带领读者一窥这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的人生,明白他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
从他在伦敦东区的童年时光,到他那爆发式的、划时代的时尚职业生涯,再到他四十岁那年骇人听闻的意外自杀,沃特这本《亚历山大·麦昆》的特色尤其在于书中披露了许多来自这位无畏的时尚教父身边人的观点和看法,这些人包括——女帽设计师Philip Treacy,设计师Katy England,摄影师Nick Knight,以及麦昆的朋友们和作品收藏者们:Sarah Jessica Parker, Lady Gaga, Daphne Guiness,kate moss;还有精彩的文字,许多从未公诸于世的照片,麦昆具代表性的设计以及做工精湛的时装。
朱迪斯·沃特(Judith Watt),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时装历史学家,并长期为Vogue ,The Guardian,BBC Radio4等媒体撰稿。
★他赋予女性力量,但同时也让她们柔弱易碎。人们以前总是说他有“ 厌女症” ,但是与他相处一阵子之后,我意识到他让女性充满力量,而不是厌恶女性。
——Kate Moss
★深度剖析了麦昆这位设计鬼才,简而言之,读Watt的这本书就等于上了一学期的课——课程不可思议地有趣,同时又极具启发性,还是由该领域最棒的老师亲自授课。
——Nylon Magazine
前言
简介
从萨维尔巷(Savile Row)到中央圣马丁学院
早期的时装秀
纪梵希时代
伦敦系列
在古驰(Gucci)的日子
最后的时光和遗产
备注
原版注释
致谢
经典语录
“头发的灵感来自于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的妓女们会把头发卖掉做成发束,人们会买来送给情人。后来我把头发嵌入有机玻璃作为商标。在最早的几个系列里,我用的是自己的头发。”
——AlexanderMcQueen(AlexanderMcQueen独特标签的来历)
没有热情,那你从一开始就不该去做这件事情。
——AlexanderMcQueen
我想要让女人的身形看起来尽可能夸张,就像是一尊古典雕像的线条一样。
——AlexanderMcQueen
麦昆做了一件时尚界少有的事——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进了一些新鲜事物,在透明的女性主义流行太久而遭到厌弃时,他带来了超低腰露臀裤,并成为高街流行;他重新唤起人们对女装裁剪手艺的热爱,而当时这种手艺已经被忽视了很久;他带来了礼服外套;将男装的风格不露痕迹地融入女装;最重要的是,他尝试不同的廓形,自信地玩弄比例,将重点从腰部移开,填充臀部,沿着身体螺旋剪裁。
在纪梵希(Givenchy)工作时,他带去了自己那反叛和挑战的视野。这样的视野源起于伦敦东区的街道,充满了历史的积淀与想象力的驰骋,与伦敦的同性恋亚文化也颇有渊源——麦昆与伦敦亚文化领军人物雷夫·波维瑞(LeighBowery)[1]曾厮混在一起。他希望成为一个将时尚带入21世界的设计师,并在古驰(Gucci)的团队中实现了这一梦想。接下来就是风驰电掣的旅程,他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女人应该如何穿衣——充满力量、令人敬畏、富有性别魅力——也让人们看到了时尚应该是什么样的——层层叠叠、充满视觉冲击力、像是一个表达出黑暗与些许人性光辉的幻觉。他的复杂、他对试验的渴望、他的时尚洞察力,以及他那些传达自己想法的精妙剪裁和高超技巧,让他如此与众不同。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付出代价。在离开纪梵希(Givenchy)时,关于他滥用可卡因的报道就已经见诸报端,在他死后,这更是人尽皆知。他还深受抑郁症的折磨,当办秀时他的情绪高昂,随之而来的则是低潮和体力透支,这让他的病症更加严重。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他离开时尚圈,转而做一名摄影记者,或是在大自然中平静地生活?他最后的3个系列富有反叛精神,抗议时尚的过度,对地球资源的滥用,以及人类对海洋动植物的破坏。但每个系列都受到了争议。这次他试图表达的是绝望,这也恰恰成为了他这个传奇本身的一部分:时尚圈最伟大的魔术师,创造新事物的大师,一个拥有自己独一无二声音的人。
在他短短的一生中,麦昆从平庸的出身一路走向了万众瞩目的成就。
到了2004年,这几乎让他觉得自己像是生活在一只“玻璃盒子”里。一开始,与那些和他拥有差不多反叛精神的一流团队一起工作,创造出震惊舆论的服装系列,能让他觉得快乐一些。但当他登上了时尚的巅峰,获得了大笔资金支持,在巴黎做过无数场秀之后,他却很难快乐起来了。2010年2月,母亲的去世摧毁了麦昆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他在母亲的葬礼前选择了自杀,那一年他才40岁。
有3位设计师的作品改变了女人们的穿着,并且影响流传后世:可可·香奈儿、伊夫·圣·洛朗、以及李·亚历山大·麦昆。不仅仅是从时尚的角度,他的衣服释放了一个女人所能呈现出更多面貌的可能性。
[1]雷夫·波维瑞(LeighBowery)出生于1961年,1994年时死于艾滋病。20世纪80年代伦敦的亚文化领军人物,他有技巧地利用奇特的设计和颜料、薄纱、亮片和绸缎等材料展示他的身体,他的小丑脸、香肠嘴和让油彩流下来等舞台戏剧化造型,至今仍然影响着大批设计师、导演和舞台艺术家。(译者注)
……
麦昆做了一件时尚界少有的事——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进了一些新鲜事物,在透明的女性主义流行太久而遭到厌弃时,他带来了超低腰露臀裤,并成为高街流行;他重新唤起人们对女装裁剪手艺的热爱,而当时这种手艺已经被忽视了很久;他带来了礼服外套;将男装的风格不露痕迹地融入女装;最重要的是,他尝试不同的廓形,自信地玩弄比例,将重点从腰部移开,填充臀部,沿着身体螺旋剪裁。
在纪梵希(Givenchy)工作时,他带去了自己那反叛和挑战的视野。这样的视野源起于伦敦东区的街道,充满了历史的积淀与想象力的驰骋,与伦敦的同性恋亚文化也颇有渊源——麦昆与伦敦亚文化领军人物雷夫·;波维瑞(LeighBowery)[1]曾厮混在一起。他希望成为一个将时尚带入21世界的设计师,并在古驰(Gucci)的团队中实现了这一梦想。接下来就是风驰电掣的旅程,他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女人应该如何穿衣——充满力量、令人敬畏、富有性别魅力——也让人们看到了时尚应该是什么样的——层层叠叠、充满视觉冲击力、像是一个表达出黑暗与些许人性光辉的幻觉。他的复杂、他对试验的渴望、他的时尚洞察力,以及他那些传达自己想法的精妙剪裁和高超技巧,让他如此与众不同。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付出代价。在离开纪梵希(Givenchy)时,关于他滥用可卡因的报道就已经见诸报端,在他死后,这更是人尽皆知。他还深受抑郁症的折磨,当办秀时他的情绪高昂,随之而来的则是低潮和体力透支,这让他的病症更加严重。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他离开时尚圈,转而做一名摄影记者,或是在大自然中平静地生活?他最后的3个系列富有反叛精神,抗议时尚的过度,对地球资源的滥用,以及人类对海洋动植物的破坏。但每个系列都受到了争议。这次他试图表达的是绝望,这也恰恰成为了他这个传奇本身的一部分:时尚圈最伟大的魔术师,创造新事物的大师,一个拥有自己独一无二声音的人。
在他短短的一生中,麦昆从平庸的出身一路走向了万众瞩目的成就。
到了2004年,这几乎让他觉得自己像是生活在一只“玻璃盒子”里。一开始,与那些和他拥有差不多反叛精神的一流团队一起工作,创造出震惊舆论的服装系列,能让他觉得快乐一些。但当他登上了时尚的巅峰,获得了大笔资金支持,在巴黎做过无数场秀之后,他却很难快乐起来了。2010年2月,母亲的去世摧毁了麦昆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他在母亲的葬礼前选择了自杀,那一年他才40岁。
有3位设计师的作品改变了女人们的穿着,并且影响流传后世:可可·;香奈儿、伊夫·;圣·;洛朗、以及李·;亚历山大·;麦昆。不仅仅是从时尚的角度,他的衣服释放了一个女人所能呈现出更多面貌的可能性。
[1]雷夫·;波维瑞(LeighBowery)出生于1961年,1994年时死于艾滋病。20世纪80年代伦敦的亚文化领军人物,他有技巧地利用奇特的设计和颜料、薄纱、亮片和绸缎等材料展示他的身体,他的小丑脸、香肠嘴和让油彩流下来等舞台戏剧化造型,至今仍然影响着大批设计师、导演和舞台艺术家。
(译者注)
我尝试从一个完全局外人的角度来审视这本书,假设我对于这位设计师的了解仅限于新闻报道中那些夸张的片段。这本书的开篇并没有急于介绍他那些最惊世骇俗的作品,而是花了大篇幅去描绘他成长环境中的风土人情,那些似乎与高定服装毫无关联的元素——比如英国北部的工业衰退、码头工人的生活气息。这种从卑微处着笔的手法,构建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叙事”。它让我清楚地看到,那些极致的戏剧性,是如何从最朴素、最坚韧的现实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这种根基的阐述,使得后续那些充满幻想和暗黑色彩的设计,显得无比真实和接地气,而非空中楼阁。它成功地将一个时尚偶像的形象,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深受环境塑造的创作者,这种平衡把握得非常到位,让故事的张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引人入胜的水平线上。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学术性和批判性比我预期的要高出不少,它不仅仅是为粉丝准备的“舔屏”读物,更像是一部严肃的时尚文化研究论文。作者引用了大量当代艺术理论和社会学家的观点来分析麦昆的设计语言。例如,书中深入探讨了他对“维多利亚式幽闭恐惧”的迷恋,以及如何利用廓形和面料的冲突来表达后工业时代的焦虑感。这种深挖式的分析让我大开眼界,原本只觉得视觉冲击强烈的作品,在文字解读下竟然拥有了如此多层次的学术意义。它强迫读者跳出“美观”或“丑陋”的二元对立,转而思考服装在表达人类深层恐惧和潜意识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对于希望将时尚作为严肃研究领域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框架和案例分析,无疑是极其宝贵且富有启发性的资源。
评分我抱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态开始阅读这本书,期待能从中窥见那位天才大脑内部的运转逻辑,以及他那惊世骇俗的T台秀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根源和哲学思考。文字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编年史流水账,而是巧妙地将设计师早年的学徒经历、对苏格兰传统的深刻理解,与他后来如何在伦敦时尚界掀起一场又一场的革命性风暴连接起来。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剪裁即权力”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似乎能穿透华丽的服装表面,直击服装结构背后隐藏的社会批判和女性主义视角。阅读过程中,我不禁多次停下来,在脑海中重构那些标志性的系列——从“高地之女”的粗粝到“鹿头骨”的惊悚与华美。这本书成功地让我理解到,他的作品从来都不是单纯的美丽衣裳,而是一场场关于生存、死亡、性别和自然的反思剧,读起来酣畅淋漓,如同被一场猛烈的时装秀正面击中。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似乎更侧重于探讨这位设计师与其“缪斯”——那些共同塑造了他黄金时代的团队成员、模特以及重要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复杂关系网。我发现,许多成功的创意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和思想碰撞的火花。比如,书中详细描绘了与某位特定造型师合作时,双方如何在概念的边缘相互试探与拉扯,最终成就了那些令人过目难忘的T台瞬间。这种“众生相”的描绘,让人物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祇,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挣扎与协作的伟大。它揭示了顶尖时装屋运作的残酷性与魅力并存的本质。对于我们这些旁观者来说,了解这些内部机制,能更全面地欣赏到最终作品的来之不易。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艺术的伟大往往是集结了众多卓越灵魂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单一个体的孤光自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那种厚重和精致。纸张的质感非常高级,印刷的色彩饱满而富有层次感,即便是黑白照片也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细节深度。封面那极具辨识度的设计语言,完美地捕捉到了这位设计师作品中那种极致的戏剧张力和阴郁的美感。我特别喜欢内页排版的留白处理,既不会让画面显得拥挤,又能让每一张作品图片都像是在一个独立的小剧场中被精心展示。翻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仿佛在触摸历史的纹理,感受时尚界最璀璨星辰之一的生命轨迹。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文字部分,但仅从视觉体验来看,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具有博物馆级别的画册。它不仅仅记录了一位设计师的生平,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关于光影、结构与颠覆性创意的视觉殿堂,让人忍不住想花上一下午时间,沉浸在这本“可触摸的时尚史诗”中。对于任何热爱设计、钟爱精美印刷品的人来说,光是这本书的物理存在感,就值回票价了。
评分细雨中漫步,不亦快哉。
评分好评!听说评论超过20元的就有京豆,为了我的京豆评了
评分还没发奋读书不知道怎样
评分一本一般般的散文?没有干货,如果你是脑残粉,可以收,想看干货就算了,并没有经验与参考价值。然而我顶不住它装帧好看呀!买买买。
评分商品很不错,希望京东服务以后会越来越好,这次快递是很给力的,给好评好评。
评分其实看完的感受就是山本是个艺术家,布料只是他表达的媒介,他对音乐和电影同样入迷(设计了北野武坐头山的衣服)。他的衣服看点在无肩,纽扣传承连接,万用口袋和衣服布料穿上之后的自然下垂线条。
评分之前那本送朋友了~还是要回购一本的
评分京东的质量和物流都没得说。书也都是自己喜欢的。值得推荐。可惜不是名人没份量。
评分其实看完的感受就是山本是个艺术家,布料只是他表达的媒介,他对音乐和电影同样入迷(设计了北野武坐头山的衣服)。他的衣服看点在无肩,纽扣传承连接,万用口袋和衣服布料穿上之后的自然下垂线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