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态物理(英文影印版)

凝聚态物理(英文影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米斯拉(P. K. Misra)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56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743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9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凝聚态物理是当今物理学的一大分支,特别地,其应用无疑是最广泛的。《凝聚态物理(英文影印版)》对于凝聚态物理的讲解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基础理论。对于在相关领域学习、工作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不可错过的佳作。

内容简介

  《凝聚态物理(英文影印版)》讲解了凝聚态物质物理的基本思想,并介绍了其典型的研究领域。本书从固体的简单模型讲起,用清晰的语言逐渐深入到一些高等课题。本书不但讲解了已经成熟的理论和实验,同时还对于很多正在发展中的研究方向做了介绍,特别是一些读者可能会选择作为其未来研究方向的领域。
  《凝聚态物理(英文影印版)》适合物理、材料科学、固态化学、电子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阅读,也可作为这些领域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美)米斯拉(P. K. Misra ),美国休斯顿大学教授。

目录

Preface
Chapter 1 Basic Properties of Crystal
Chapter 2 Phonons and Lattice Vibrations
Chapter 3 Free Electron Model
Chapter 4 Nearly Free Electron Model
Chapter 5 Band-Structure Calculations
Chapter 6 Stat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Solids
Chapter 7 Electron-Electron Interaction
Chapter 8 Dynamics of Bloch Electrons
Chapter 9 Semiconductors
Chapter 10 Electronics
Chapter 11 Spintronics
Chapter 12 Diamagnetism and Paramagnetism
Chapter 13 Magnetic Ordering
Chapter 14 Superconductivity
Chapter 15 Heavy Fermions
Chapter 16 Metallic Nanoclusters
Chapter 17 Complex Strutures
Chapter 18 Novel Materials
Appendix A Elements of Group Theory
Appendix B Mossbauer Effect
Appendix C Introduction to Renormalization Group Approach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叔本华指出真正的道德是非常稀有的,真正道德的人也是万中无一,他指出人们会对那些道德行为产生敬意正说明了那些道德行为与众不同,是不可思议的。他引用卢梭的话说:人们不会对比自己幸福的人产生同感,而只会对比我们不幸的人感同身受。即我们的直接同感只局限于对他人的痛苦,而不是安逸。因此,同情实质上是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将他人与自己视为一体。从同情出发,直到高尚无私,慷慨大量,一切对于美德的赞美词汇都出于此而没有其它。

评分

比***贵

评分

专业书籍,但是有些压了,内容很好

评分

第二种非道德的动机是恶毒,它的目的是希望别人痛苦。叔本华指出恶毒是无处不在的,但一般它的程度都是轻微的,普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漠视和反感。人类用礼貌和聪明来掩饰这一动机,所以背后的恶意中伤和谣言诽谤便相当常见。恶毒的两大根源是嫉妒和幸灾乐祸,嫉妒是与生具来无法摆脱的卑劣人性,因为嫉妒的东西本应是受到敬佩和感动的。而幸灾乐祸可以说是恶毒的普遍现身,叔本华指出没有比幸灾乐祸在道德上更一无是处的了。出于恶毒的极端形式是:尽其所能地伤害别人,一切残忍的行为都只是将幸灾乐祸付诸实施的行径。叔本华指出一切的非道德行为都能由以上两种动机中推导出来。[4]

评分

这书很不错,很专业的!很喜欢!

评分

迄今为止,最差的一单,书像二手书,糟糕。

评分

比***贵

评分

叔本华指出很多表面上的道德行为都是出于利己的目的而做出的,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个人名誉和法律规范。出于个人名誉的道德行为其目的隐含着满足自己的意欲,希望自己获得他人的敬意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满足。而迫于法律规范的道德行为则是为了规避法律惩罚,免于自己受到损失而做出的。这些行为在叔本华看来是没有真正道德意义的。出于这种目的的极端形式是:一切都是我的,别人什么都没有。基于这个原因的庸俗情况就是常看到的,那些为了生理需求上的诸如食欲、性欲以及舒适等等要求而发展出来的极端不道德行为。[4]

评分

虽然外文不易,但是写的内容和构架确实水准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