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1949年中央(华北)税务学校创办至今,中央财经大学已经走过了65年的不平凡历程。
《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中央财经大学建校65周年纪念》主要围绕中央财经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这一战略目标和学科建设这个核心,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遵循“远简近详,厚今薄古”的原则,用翔实的数据、图表和图片作支撑,客观而又生动地勾勒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发展的总体轮廓,并对今后的进一步发展进行理性的思考,以资参考借鉴。
目录
上篇 学校建设与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大事记(1978~2013年)
夯实基础 优化结构 突出质量 办出特色——中央财经大学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发展历程
善积跬步 不惧千里——中央财经大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
学科建设的脉络、问题与建议——一位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发展亲历者的视角
创新科研机制 提升科研质量 实现跨越发展——中央财经大学改革开放以来科学研究工作发展回顾
以人为本,深化改革,为学校建成高水平大学提供人才支持和制度保障——中央财经大学人事人才工作回顾与展望
引进海外优势资源 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合作及港澳台地区事务的发展历程与标志成果
六十五载风雨路 继往开来展宏图——中央财经大学校园建设回顾与展望
以书刊借阅为主到以学科服务为主的发展之路——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独立运作35周年回顾与展望
建温馨校友之家 聚社会公益资源——中央财经大学校友总会和教育基金会发展回眸与展望
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思想舆论文化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回顾与展望
下篇 学院建设与发展
走特色之路 办一流学科 育创新人才——财政学院建设发展之路
求真务实 追求卓越——金融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成就总结
唯实创新促发展 厚积薄发谱新篇——会计学院学科建设发展纪实
夯实基础,稳步发展,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税务学院发展历程与展望
做高校保险、精算教育与研究的领跑者——保险学院与中国精算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
知行兼重 再创辉煌——统计与数学学院建设之路
日出江花红胜火——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发展纪实
崇尚经济科学 培养优秀人才 服务社会进步——快速发展中的经济学院
变革与创新——商学院发展回顾与展望
注重学科交叉,突出学科特色,创建一流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与发展纪实
正气浩然 上善若水——政府管理学院建院八周年发展纪实
立足社会需求,突出学科特色,实现跨越式发展——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发展纪实
人主流,办特色,谱写财经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新篇章——锐意进取的法学院
双轮驱动 协同发展——社会发展学院建设之路
走内涵发展道路 实现跨越式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回顾与展望
走差异化特色发展道路 育高品质复合型人才——文化与传媒学院建设之路
内涵与外延并重,深化与拓展并举,着力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外国语学院发展回顾与展望
财经信息化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信息学院发展纪实
乘风破浪 开拓进取——财经研究院35年发展历程回顾
军民结合 兼容并蓄 严谨规范 团队精神——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建院八年发展纪实
开拓和发展我校的国际学生高等教育事业——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发展纪实
学术为本,创新为源,建一流优势学科——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发展历程
与国际接轨促学科发展,国际化办学育英才——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发展纪实
风正好扬帆——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发展历程与展望
天道酬勤——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发展历程与展望
后记
前言/序言
《百年风华,财经鸿图:一所大学的卓越之路》 序言 这是一部关于追求卓越、传承精神、开创未来的宏伟史诗。它并非仅仅记录一所知名学府的诞生与发展,更是一次深刻的时代回眸,一次对知识力量的礼赞,一次对人才培养价值的彰显。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一所心怀报国之志、肩负社会责任的大学,一同探寻其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砥砺前行,如何孕育出无数杰出人才,如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第一章:时代烙印与初心铸就 每一所伟大大学的诞生,都与特定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本书将从宏观的历史视角出发,回溯一个国家在特定发展阶段对高级人才的渴求,以及在这种渴求之下,一所新型高等学府应运而生的必然性。我们将深入挖掘其创校之初的时代背景,那个风雨如晦,却又充满希望的年代。探究当时国家面临的经济挑战与建设需求,以及这所大学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确立了其“财经”的学科定位,并树立了“服务国家、贡献社会”的初心与使命。 我们将详细阐述创校先贤们高瞻远瞩的办学理念,他们是如何在物质条件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凝聚共识,奠定学校发展的基石。这一部分将重点展现大学在早期阶段,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何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扮演起“培养财经人才的摇篮”的角色。通过生动的历史细节,展现创校之初的艰辛与壮丽,以及那份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 第二章:改革潮涌与学科拓展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对经济人才的需求,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本书将深入分析大学如何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积极调整学科布局,拓宽人才培养的视野。我们将探讨学校在这一时期,如何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不断孕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例如国际经济、金融工程、风险管理等前沿领域。 这一章节将重点展现大学在学科建设上的创新与突破。它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科研方法,如何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学科体系,如何吸引和培养一批批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学者。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例如新学科的设立、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等,来描绘大学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壮大、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同时,我们也将关注学校在教材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努力,力求培养出更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第三章:人才引擎与学术繁荣 大学的生命力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与产出,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本书将详细阐述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理念与实践。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知识学习,更强调对学生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我们将深入剖析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例如“因材施教”的理念如何体现在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设计中;“产学研”结合如何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成长。我们将采访毕业生代表,听他们讲述在校期间的成长经历,以及大学对他们人生道路的影响。 同时,本书还将聚焦于学术研究的繁荣。大学如何汇聚一批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如何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如何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我们将展示学校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智库建设、政策咨询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以及这些成果如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术自由的氛围、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是这一章节浓墨重彩的笔触。 第四章:国际视野与开放办学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一所优秀的大学必须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本书将重点阐述大学如何积极践行开放办学理念,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体系。 我们将详细介绍学校在国际交流方面的举措,例如与世界一流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互派学生学者、举办国际会议、开展联合培养项目等。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也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学术影响力。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合作案例,展现大学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身影,以及其为推动全球经济学问交流所做的贡献。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学校如何引进国际化的教育资源,例如邀请海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和课程体系等。这些努力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五章:文化传承与精神铸魂 除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大学更肩负着传承文明、铸就精神的重要使命。本书将深入挖掘大学深厚的学问底蕴与独特的精神气质。 我们将探讨大学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例如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勇于担当的品格。这些精神将如何代代相传,融入到每一个学生的血液中。我们将通过校园建筑、学问活动、纪念馆等载体,展现大学的学问魅力。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大学在育人过程中,如何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通过榜样示范、价值引导,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社会栋梁。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将是本书所要传递的核心价值之一。 第六章:面向未来与再启新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如何继续迎接挑战,拥抱未来?本书的最后一章将放眼未来,勾勒大学在新时代的发展蓝图。 我们将探讨大学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面,如何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例如,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投入与研究。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大学如何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力争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传承和发扬“财经”的学科优势,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结语 《百年风华,财经鸿图:一所大学的卓越之路》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特定大学的书籍,它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它展现了一所大学如何在一个国家崛起的伟大时代,与时俱进,不断超越,为国家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了卓越的智慧。本书的每一个篇章,都凝聚着无数教育者的心血与汗水,闪耀着学子们青春与梦想的光芒,更昭示着一所大学对知识的敬畏,对人才的珍视,对国家与民族的深情。它是一曲激昂的时代赞歌,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答卷,更是一份对未来的坚定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