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终极对决·美日马里亚纳航母大战

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终极对决·美日马里亚纳航母大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国治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
  • 太平洋战争
  • 马里亚纳海战
  • 航母决战
  • 军事历史
  • 战争史
  • 历史军事
  • 美日战争
  • 战略战役
  • 经典战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397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7969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终极对决·美日马里亚纳航母大战》中介绍的美军塞班岛战役是一场空前绝后的航母大战,一场太平洋上空的殊死搏杀。马里亚纳海战也被称为菲律宾海海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日本帝国海军与美国海军之间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一次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决战。由于战斗中日军飞机被美军战斗机轻易击落,被美国人戏称为马里亚那射火鸡大赛。

内容简介

  1944年6月19—20日,围绕着战略要地塞班岛的争夺战,美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航母对决。此时美国海军的技术装备不仅在数量上,在质量上也明显占优,其新锐战斗机“地狱猫”已全面投入战场。它的主要作战性能完全压倒了老旧的零式战机。会战的结果是,日本损失了“大凤”号、“翔鹤”号和“飞鹰”号3艘航母及大批战机,另有多艘主力战舰受到重创。日军航母舰队从此一蹶不振,不再具有进攻能力。
  《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终极对决·美日马里亚纳航母大战》基于美日双方丰富的第一手史料,具体而生动地讲述了此次航母大战的全过程。

目录

凡例
写在马里亚纳海战70周年之前
概述
第一部 山雨欲来
第一章 日本联合舰队战前状况
1.联合舰队作战指导
2.机动部队的重组
3.机动部队的集结
4.第5基地航空部队的部署
5.先遣部队的部署
第二章 美国太平洋舰队战前状况
1.太平洋舰队作战指导
2.第58特混部队
第三章 决战前夜
1.第1航空舰队的挺身侦察
2.浑作战
3.机动部队行动概要(6月15日至17日)
4.先遗部队及第5基地航空部队的作战(6月11日至18日)
5.第58特混部队行动概要(1944年6月6日至18日)
6.机动部队行动概要(6月18日)
7.第58特混部队行动概要(6月18日至19日凌晨)
第四章 实力对比与海战发生区域概要
1.海战前日美参战部队实力对比
2.海战发生区域概要

第二部 终极对决(上)——机动部队6月19日总攻
第五章 第3航空战队特别攻击
1.第58特混部队6月19日凌晨至早上的侦察
2.机动部队6月19日前方搜索
3.第24舰载战斗机中队扫荡关岛
4.第3航空战队第一次特别攻击队的溃灭
5.第3航空战队第一次特别攻击队攻击情况小结
第六章 第1航空战队第一次攻击
1.第1航空战队第一次攻击队从出击到"大凤"号中雷
2."我受前卫射击"——机动部队前卫误击第1航空战队
第一次攻击队事件
3.第1航空战队第一次攻击队的灾难
4.第58特混部队第1大队防空战
5.第58特混部队第2大队防空战
6.第58特混部队第3大队防空战
7.第58特混部队第4大队防空战
8.第58特混部队第7大队防空战
9.小结第1航空战队第一次攻击
第七章 第2航空战队的攻击
1.机动部队6月19日侦察情况
2.第2航空战队第一次攻击
3.第2航空战队第二次攻击
4.第1航空战队第二次攻击
5.没有成行的第3航空战队第二次攻击
6.第58特混部队6月19日午后行动
第八章 第1机动舰队派出攻击队后的概况
1.第1机动舰队6月19日直卫情况
2."翔鹤"号中雷及沉没
3."大凤"号的沉没
4.先遣部队及第5基地航空部队的作战(6月19日)
5.火鸡大猎杀——小结6月19日的战斗

第三部 终极对决(下)——第58特混部队的反击
第九章 6月20日第58特混部队追击
1.第58特混部队的新部署
2.第58特混部队6月20日侦察情况
3.米切尔的决断和第58特混部队攻击队出击
4.机动部队6月20日的新部署及行动
5.第1航空战队第三次攻击
第十章 第58特混部队6月20日薄暮攻击
1.机动部队补给部队防空战
2.机动部队甲部队防空战
3.机动部队乙部队防空战
4.机动部队丙部队防空战
5.小结第58特混部队的薄暮攻击

第四部 落幕
第十一章 机动部队的"追击"及撤退
第十二章 第58特混部队6月20日夜间回收攻击队情况
1.第58特混大队第1大队回收攻击队情况
2。第58特混部队第2大队回收攻击队情况
3.第58特混部队第3大队回收攻击队情况
4.小结第58特混部队夜问回收攻击队
5.第58特混部队继续追击及折返
第十三章 双方后续情况
1.第58特混部队海战后的行动概况
2.第1机动舰队的变动
3.马里亚纳海战对太平洋战争的影响

第五部 决算
第十四章 日美双方战果
1.机动部队的战果
2.第58特混部队的战果
第十五章 日美双方之战损
1.机动部队的损失
2.第58特混部队的损失
第十六章 战斗经验汇总
1.日军战训汇总
2.美军战斗经验教训汇总
附录1 参战序列
附录2 机动部队攻击队及侦察队编成表
附录3 1944年6月20日第58特混部队攻击队编成表
附录4 第1、2航空战队直卫概况表
附录5 1944年6月19日第58特混部队战斗空中巡逻(CAP)概况表
主要参考资料

精彩书摘

  挑起太平洋战争的日本做梦也没想到,对美开战不过半年,他们在太平洋战场的颓势已经不可逆转:先是在5月的珊瑚海海战遭到挫折,旋即于6月的中途岛海战遭到惨败,后于1942年8月至1943年1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又以惨淡收场。一系列的失利或惨败不但让日本丧师失地,而且还迫使该国改变策略。作为日本“大东亚战争”的急先锋,日本海军经过长期消耗,丧失了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实力,遂放弃原有的战略进攻,并对原有的作战方针作出变更。1943年3月25日,大本营下达《大海指第209号》,正式提出实行第三段作战。该指令要求“帝国海军第三段作战中之作战目的,乃击灭来犯东亚海域之敌舰队及航空兵力,并迅速切断敌军海上运输线,以确立帝国自强必胜之战略态势,粉碎敌军之战斗意志”。此外该指令还要求“相机奇袭击破敌舰队之前进根据地,攻略或奇袭攻下所需之战略要点,及粉碎敌军之进攻企图,防患于未然,以图引出敌舰队并予以捕捉击灭”。
  就在日本人幻想如何“击灭”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时候,太平洋战场之恶化已超乎日本人的想象:1943年4月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海兵32期,海大14期)殒命于布干维尔岛上空。同年5月美军在北太平洋展开反攻,一举收复阿图岛。7月,日军从基斯卡岛顺利撤走守备部队,也结束了日本对阿留申群岛部分岛屿的占领。另外,盟军在所罗门、新几内亚展开反攻,先于8月夺取新乔治亚岛,后于9月收复萨拉莫阿、莱城。在盟军的重压之下,日本大本营在8月相继下令从中部所罗门群岛以及新几内亚的萨拉莫阿、莱城撤兵。
  联合舰队鉴于形势的恶化,于8月15日下达《联合舰队第三段作战命令》、《联合舰队z作战要领》等命令指示。按照这些命令,联合舰队将在所谓的内南洋方面集中大部分兵力,支援南东方面、内南洋方面的部队,准备迎击反攻的盟军舰队。
  如上文所述,-战争形势的恶化迫使大本营制定新的战争指导方针。1943年8月14日大本营的陆军部(即参谋本部)和海军部(即军令部)进行联合兵棋推演,9月初大本营提出“敌情判断”。同月15日日本陆海军两位总长杉山元陆军大将、永野修身大将向天皇上奏《关于今后作战之件》,提出了巩固加罗林群岛等要地的防备。9月30日御前会议在大本营上奏文件的基础上制定了《今后所采纳之战争指导大纲》。这份大纲提出了“帝国在完成战争之基础上,于太平洋及印度洋方面绝对确保包括干岛、小笠原、内南洋(中西部)及西部新几内亚、巽他、缅甸在内之圈域”。这个所谓的“圈域”即后人所熟知的“绝对国防圈”。同日,大本营下达《大海指第280号》。该指令附件、《中南部太平洋方面作战陆海军中央协定》,要求陆海军中部太平洋(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吉伯特群岛)、南太平洋(新几内亚、所罗门等地)和澳大利亚以北防御盟军反攻。
  就在日本忙于调整战略部署之际,美军却不断地发动反攻。1944年1月30日起,美军空袭马绍尔群岛,2月1日登陆夸贾林、罗伊岛。2月l8日美军登陆沃莱艾(Woleai)。2月17日至18日,第58特混部队空袭联合舰队重要基地特鲁克,击毁大约300架飞机,击沉和击1=;j22艘舰艇,击沉30艘船只(另2艘搁浅)。特鲁克遭遇空袭极大地冲击日本政府和大本营,陆军主张放弃马里亚纳并强化特鲁克的防御,海军则是主张加强两地的防御。然而到了23日,美军空袭马里亚纳群岛,不但重创了1航舰,而且迫使日本重视对马里亚纳的防御。2月29日,联合舰队司令部跟随旗舰“武藏”号战列舰转至帕劳。3月8日,古贺大将下达《机密联合舰队命令作第73号》,即实行z作战,一改在马绍尔群岛邀击的原有战略,而是计划在马里亚纳和特鲁克反击美军。
  不过,情况又发生了改变。3月26日,特鲁克方面侦察机在特鲁克以南大约550公里发现美军特混部队,28日沃莱艾的侦察机在基地以南740公里发现美军特混部队。3月29日,联合舰队旗舰“武藏”号战列舰为了躲避即将来临的空袭,在敌17驱逐队掩护下驶离帕劳,联合舰队司令部则转移至帕劳岛上。 “武藏”号离开途中因美军潜艇“金枪鱼”号(L〕SS Tunny,SS.382)的袭击而被一条鱼雷击中前舷。这次袭击导致“武藏”号上人员7死1 1伤,并且在驱逐舰伴随下返回吴进行维修。次日至31日,第58特混部队空袭帕劳。31日夜,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古贺峰一大将、参谋长福留繁少将以及其他幕僚分别搭乘851、802航空队的大艇,准备转移至塞班岛。在前往达沃(Davao)进行补给的途中遇上低气压,其中古贺大将乘坐的851航空队的大艇失踪,无人生还。福留乘坐的8 01航空队的大艇迫降在宿务岛,他和其他幸存者被岛上的菲律宾游击队俘虏,虽然最终得以被释放,但他所携带的《z作战指导腹案》也被游击队收缴并转交至美方。这起事故被日军称为“海军乙事件”。对联合舰队而言,一年之内损失2名司令长官和他们的幕僚不啻是毁灭性打击,作战命令被交战对方收缴更是让情况雪上加霜。由于古贺的身亡,南西方面舰队司令长官高须中将在4月2日代理指挥联合舰队。4月20日,丰田副武大将被任命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

前言/序言

  1944年6月,轴心国阵营已经是风雨飘摇。就在这个月,盟军、苏军发起新的攻势,其中西线的盟军在6月6日发动“霸王行动”,以强大的海陆空力量在法国诺曼底实施登陆,正式吹响西线大反攻的号角。东线的苏联红军早已摩拳擦掌,并即将在白俄罗斯发起新一场气势磅礴的总攻。
  就在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深陷东西两线的战争泥潭之际,在中国大陆、东南亚和太平洋等地到处点燃战火的日本虽然继续在湖南境内推进1号作战以及向印缅边境突进,但是在太平洋方面早已摇摇欲坠。6月15日美军对塞班岛实施登陆作战,开始了对南马里亚纳群岛的战略进攻。眼见美军战略大反攻剑指“绝对国防圈”,如梦初醒的日本联合舰队紧急调动王牌、由第1机动舰队组成的机动部队,以歼灭执行塞班岛作战的美军舰队。同月19日至20日,该部与美国海军第58特混部队在马里亚纳群岛以西海域爆发一场激战。双方投入多艘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等主力军舰,并互有攻守。最终,日方损失主力航母和大批舰载机、搭乘员而铩羽而归,美方成功击退日军并继续在马里亚纳进攻。此战由于参战双方没有爆发水面舰艇的炮战,因此是继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东所罗门海战、南太平洋海战之后的又一场航母对决。
  日方在战争期间把这场航母大战纳入阿号作战的范畴中,战后称这场海战为马里亚纳海战,美军则称之为菲律宾海海战。此战的结果对太平洋战争的结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太平洋的怒吼:舰载航空时代的黎明与黄昏》 一、 黎明前的序曲:战略格局的演变与航母的崛起 1930年代,世界格局风云变幻。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去,各大国都在舔舐伤口,同时也在暗自积蓄力量,为下一次不可避免的冲突做着准备。在远东,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日益膨胀,其目光紧盯中国大陆,而其海军则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太平洋,试图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与此同时,美国在经历了大萧条的阵痛后,工业生产能力逐渐恢复,其太平洋舰队也成为其海外战略的重要支柱。 然而,海战的规则正在悄然改变。传统的战列舰巨炮的时代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来自天空的威胁——飞机,以其惊人的速度和覆盖范围,开始证明其在海战中的巨大潜力。各国海军都开始尝试将飞机搭载到军舰上,而航母,这个承载着无数飞机、能够将空中力量投送到遥远海域的“海上机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崛起。 日本海军,凭借其相对先进的舰载机技术和对新战术的积极探索,在航母的研发和运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他们将其视为挑战传统海军力量、实现战略突破的关键。而美国海军,虽然起初对航母的重视程度稍逊于日本,但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使其能够迅速迎头赶上,并最终发展出更为强大的航母力量。 太平洋,这片辽阔的蓝色疆域,正成为这场新时代海战的天然舞台。各方势力都在这里进行着战略布局、军事演习和技术竞赛,为即将到来的太平洋战争积蓄着力量。从早期航母的试验性部署,到舰载机技术的不断革新,再到针对航母作战的战术设想,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在预示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海空大战即将来临。 二、 巨浪滔天: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与初期战役 1941年12月7日,一场震惊世界的偷袭打破了太平洋的宁静。日本海军以其精心策划的“南云机动部队”为先导,对美国太平洋舰队驻地珍珠港发动了毁灭性的空袭。这次突袭虽然重创了美国海军的战列舰编队,但未能命中关键的航母,为日后太平洋战场的转折埋下了伏笔。此战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全面爆发,也瞬间将美国拖入了这场世界大战的漩涡。 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凭借其在初期阶段的航母优势,接连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从菲律宾的登陆战,到新加坡的陷落,再到印度尼西亚的占领,日本军队以其迅猛的攻势,迅速扩张了其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在此期间,航空母舰作为海上作战的核心,展现出了其强大的作战能力。舰载机编队如同密集的蜂群,能够摧毁敌人的港口、舰船,并为登陆作战提供强大的空中掩护。 然而,胜利的光环并未能持续太久。美国海军在珍珠港事件的屈辱中迅速崛起,他们吸取教训,将航母的地位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珊瑚海海战中,虽然双方互有损伤,但美国海军成功阻止了日军向澳大利亚的进一步推进,这被视为太平洋战争中的一次战略性转折。 紧随其后,中途岛海战的爆发,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的决定性战役。1942年6月,日本海军倾其主力,试图一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巩固其在太平洋的霸权。然而,凭借着截获的日军密码情报,美军早有准备。在四天的激战中,美国航母编队以其顽强的斗志和精湛的战术,击沉了四艘日本主力航母,彻底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这场战役不仅极大地削弱了日本海军的实力,也标志着航母在海战中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无可辩驳的证明。 三、 礁石与血海:跳岛战术的残酷与步步为营的推进 中途岛海战后,太平洋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美军开始实施“跳岛战术”,即避开日军坚固的岛屿据点,选择性地占领战略要地,逐步将战线向前推进,最终逼近日本本土。这一战术的实施,充满了残酷与牺牲。 从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血腥争夺,到塔拉瓦环礁的滩头恶战,再到塞班岛、提尼安岛和关岛的立体登陆,每一个岛屿的争夺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日军在岛屿上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利用地形优势,与美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在这些战役中,美军不仅要面对敌人的正面火力,还要应对潜伏的狙击手、精心布置的地雷和陷阱,以及酷热潮湿的气候和肆虐的疾病。 航空母舰在“跳岛战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为登陆部队提供强大的空中支援,摧毁敌人的海岸防御工事,压制敌人的炮火,并为登陆部队提供持续的空中掩护。同时,航母舰载机也承担着侦察、巡逻以及攻击敌方舰艇的任务,确保了美军在登陆作战中的制空权和制海权。 然而,日军也在负隅顽抗,他们开发了“神风特攻队”等自杀式攻击战术,试图以一种不计代价的方式,来阻碍美军的推进。这些攻击虽然造成了美军舰艇的损失,但也暴露了日本海军在整体实力上的衰落。 每一个被占领的岛屿,都意味着美军离日本本土更近一步,也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更加临近。然而,每一个岛屿的背后,都堆积着无数的白骨和血泪。太平洋的礁石之上,见证了无数士兵的英勇牺牲,也铭刻着这场战争的残酷与不屈。 四、 决战时刻:战术的演进与战略的博弈 随着战线的不断推进,太平洋战争进入了其最激烈的阶段。日本帝国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但其军国主义领导层仍然拒绝投降。美军面临着如何以最小代价占领日本本土的巨大难题。 在这一时期,舰载航空技术和战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美军的航母编队规模空前,拥有了大量的攻击机、战斗机和轰炸机,能够执行大规模的空中打击任务。对地攻击战术、反潜作战、舰载机夜间作战等技术和战术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日军则面临着资源枯竭、舰载机飞行员严重不足的困境。他们的海军和空军实力已经无法与美国匹敌。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在拼死抵抗,试图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给美军造成尽可能大的伤亡,以迫使美国接受某种形式的停战协议。 在战略层面,双方都在进行着最后的博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持续施加压力,对日本本土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摧毁其工业生产能力和城市基础设施。同时,为了迫使日本尽快投降,美国也开始考虑使用更加极端的手段。 最终,在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这一前所未有的武器彻底摧毁了日本的抵抗意志。随后,苏联对日宣战,也加速了日本的灭亡。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宣告结束。 五、 历史的回响:和平的代价与未来的启示 太平洋战争,这场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最惨烈的海空大战之一,终于画上了句号。无数的生命在炮火中消逝,无数的家庭破碎。它给参战国的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这场战争证明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中的决定性地位,开启了舰载航空时代的新篇章。它也警示着人类,军国主义的野心最终只会带来毁灭。和平的取得,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维护和平,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太平洋的怒吼:舰载航空时代的黎明与黄昏》系列,旨在通过深入剖析这场宏大的海空战役,回顾那些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战役、杰出的军事人物以及深刻的战术思想。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战争教训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价值的郑重呼唤。从航母的崛起,到太平洋的血海,再到最终的决战,每一个篇章都凝聚着历史的智慧与生命的重量。通过对这段历史的重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残酷,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并从中汲取力量,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有品味,那种复古的色调和写实的战舰插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记录着历史真相的档案照片。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场战争,就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战役中去,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去体会那些身处其中的人的抉择。“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这个标题,给我一种庄重感,仿佛是对历史的一种致敬和反思,而“终极对决·美日马里亚纳航母大战”则将目光聚焦于一场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关键之战。马里亚纳海战,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它标志着日本海军航空力量的衰落,以及美国海军的崛起。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场战役的深层原因,探讨双方在战略、战术、技术和人员方面的优劣势。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描绘战役中的戏剧性转折,如何还原那些惊心动魄的空战场景,以及如何在宏大的战争叙事中展现个体士兵的命运。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是了解一场战役,更是窥探历史进程的一个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典雅,封面的蓝色调给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感觉,仿佛能看到浩瀚的太平洋在眼前铺展。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场战争,不仅要了解战役本身,更要理解孕育这场战役的时代背景和双方的战略意图。“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这个名字,让我看到了作者试图将二战中的重要战役进行一次全面且深入的回顾。而“终极对决·美日马里亚纳航母大战”这一卷,更是直接聚焦于太平洋战争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场海空大战。我对于这场战役的了解,仅限于它对日本海军航空力量的毁灭性打击,以及它如何加速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胜利进程。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叙述,包括双方海军在战役前夕的战略考量,各自面临的优势与劣势,以及战役中那些令人惊叹的战术运用。比如,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射击 the 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马里亚纳猎火鸡)这一经典的战术场景,又是如何解释日军在这次战役中为何会损失如此惨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太平洋战争关键转折点的绝佳机会。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立刻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这似乎预示着内容的厚重与翔实。我一直以来对二战历史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一些零散的纪录片和历史文章,总感觉缺乏一种系统的、宏观的视角。而“经典战史回眸”这个系列名,恰恰满足了我想要深入了解二战全貌的愿望。特别是“终极对决·美日马里亚纳航母大战”这个分册,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史诗感。我曾听说马里亚纳海战是二战太平洋战场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航母对决,其结果对战争的走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急剧扩张的野心,到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艰难的反击,再到马里亚纳海战为何成为日本海军的“转折点”。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笔触,为我展现这场战役的战略背景、双方兵力部署、主要的交战过程,以及战役结束后对双方海军力量对比产生的关键性改变。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出现的对战役细节的考证感到好奇,比如不同型号的舰载机性能对比,不同指挥官的决策过程,以及情报战在其中的作用等等,这些细节往往能让历史鲜活起来。

评分

我平日里对历史,尤其是近代军事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总是喜欢通过阅读来填补自己对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的认知空白。当看到“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终极对决·美日马里亚纳航母大战”这本书时,我瞬间就被吸引住了。这个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权威感和深度,预示着作者将对二战中的一场关键战役进行一次极为详尽的梳理与解读。“终极对决”的字眼,更是让人联想到战争最残酷、最激烈的一面,而“美日马里亚纳航母大战”则将焦点精确地锁定在太平洋战争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航母对决之一。我对这场战役一直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它被认为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但具体过程和其中的细节,我仍有许多不甚了解之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场战役的战略背景,例如日本为何要主动出击,以及美国为何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看到对战役本身过程的细致描写,包括双方舰载机部队的战术配合,指挥官的临场决策,以及那些决定胜负的关键性瞬间。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我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宝贵资源。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泛黄的纸张质感,配上几艘巨型战舰的剪影,瞬间将我拉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我一直对军事史,尤其是二战时期的海战情有独钟,总觉得那些钢铁巨兽在广袤海面上展开的较量,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极致体现。这本书的系列名称“经典战史回眸”就正是我所期待的,它暗示着对历史的深刻梳理和独到解读,而非简单的史实堆砌。我尤其好奇“终极对决”这个副标题,它预示着一场决定性的、极具戏剧张力的战役,而“美日马里亚纳航母大战”则直接点明了战场和参战双方,这本身就足以点燃任何军事爱好者的热情。马里亚纳海战,在很多军事迷的眼中,可以说是太平洋战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役,它直接导致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航空兵力的覆灭,为盟军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剖析这场战役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从战略部署到战术运用,从舰载机的使用到通信情报的博弈,都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不仅仅停留在军事层面的解读,更能触及到战争背后的人性光辉与残酷,比如那些飞行员的英勇事迹,以及普通士兵在生死关头所展现出的顽强意志。

评分

为了进一步削弱日本的工业潜力,盟军需要占领地位重要、正在日本“绝对国防圈”上的马里亚纳群岛做为B-29远程轰炸机基地,尼米兹派出中途岛战役的英雄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执行攻占马里亚纳群岛的任务,其率领的第五舰队拥有15艘航空母舰,1944年6月15日在塞班岛成功登陆,由于进展顺利,斯普鲁恩斯原订18日攻占关岛。

评分

书的印刷与装订质量都还可以,没有太大的味道,运输包装保护也还不错,很满意的一次网购。

评分

发货速度和东东都满意

评分

性价比很高的商品,活动也很好

评分

描述的很详细,不错

评分

专门研究某一类海军兵器在世界领域内的纵横传奇,在国内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纵然有此类成果,也多是翻译、编译的国外作品。本书为中文世界在世界鱼雷艇战史的研究填补了一项大的空白。 国内首部世界鱼雷艇战史专著。

评分

东西倒还不错,价格比当当稍贵

评分

《经典战史回眸二战系列:终极对决·美日马里亚纳航母大战》中介绍的美军塞班岛战役是一场空前绝后的航母大战,一场太平洋上空的殊死搏杀。马里亚纳海战也被称为菲律宾海海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日本帝国海军与美国海军之间在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的一次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决战。由于战斗中日军飞机被美军战斗机轻易击落,被美国人戏称为马里亚那射火鸡大赛。

评分

作者写书很严谨,国内少见的考证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