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美日恩加诺角海战

残阳如血:美日恩加诺角海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国治 著
图书标签:
  • 太平洋战争
  • 美日海战
  • 恩加诺角海战
  • 航空母舰
  • 战史
  • 军事历史
  • 海军
  • 二战
  • 历史
  • 残阳如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1698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599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二战经典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8
字数:565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944年10月24日,正当莱特湾大海战正酣之时,自日本本土南下的日军机动部队本队在菲律宾海域执行牵制任务,次日在吕宋岛东北帕拉维岛的恩加诺角之东北海域与美军第38特混部队发生激战。海战的结果是机动部队本队损失了包括大名鼎鼎的“瑞鹤”在内的4艘航母、2艘驱逐舰,另有1艘轻巡洋舰在归途中被美军潜艇击沉。此战是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的谢幕演出,此后日军再无成规模的舰载航空兵出战。而美军未沉一舰,仅损失一些舰载机。本书以丰富的美日双方战报、战史书籍及回忆录为基础,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详实而生动地讲述了这场海战的*过程。

作者简介

  何国治,广东佛山人,战史尤其是二战史的爱好者和研习者,自幼爱好阅读历史和军事题材读物,《南太平洋海战记——美日圣克鲁斯群岛航母对决》是其*一部描写太平洋海战中重要战役的作品,已于2013年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凡例

概述
第一部 战前概况
第一章 第1机动舰队战前状况
1.联合舰队作战指导
2.第1机动舰队的重组
第二章 第38特混部队战前状况
1.美国太平洋舰队作战指导
2.第38特混部队概况
第三章 决战前夕
1.第38特混部队的集结与出航
2.空袭冲绳
3.空袭台湾岛与台湾海航空战
4.支援莱特岛登陆
第四章 机动部队本队战前行动
1.联合舰队的战前部署
2.机动部队本队的集结及出击
第五章 实力对比及海战发生区域概况
1.日美双方实力对比
2.海战发生区域的概况

第二部 决战
第六章 第38特混部队10月24日的战斗
1.第38特混部队的侦察行动
2.锡布延海海战
3.第38特混部队10月24日上午的防空战
4.“普林斯顿”号的沉没
5.第38特混部队第3大队10月24日下午的防空战
6.第38特混部队发现机动部队本队
第七章 机动部队本队10月24日的行动
1.机动部队本队10月24日上午飞行搜索
2.机动部队本队10月24日的攻击
3.机动部队本队北撤
第八章 10月25日的决战
1.第38特混部队10月25日凌晨的战斗
2.第38特混部队第1波攻击
3.第38特混部队第2波攻击
4.萨马岛海战与哈尔西的决断
5.第38特混部队第3波攻击及“瑞鹤”号的沉没
6.第38特混部队第4波攻击
7.第38特混部队第5波攻击
8.杜博斯部队的追击
9.10月25日战斗的余波
10.插曲
第九章 10月26日至10月31日的战斗
1.机动部队本队的归航
2.第38特混部队10月26日的战斗概要
3.第38特混部队10月27日至10月31日的战斗概要
4.机动部队本队战后情况

第三部 决算
第十章 日美双方声称的战果
1.机动部队本队的战果
2.第38特混部队的战果
第十一章 日美双方的实际损失
1.第38特混部队损失情况
2.机动部队本队损失情况
第十二章 战斗经验总结
1.日方战训、所见
2.美方战斗经验
3.小结
附录1 参战序列(1944年10月24日)
附录2 1944年10月24日至10月25日第3航空战队航空部队编成表
附录3 1944年10月25日第38特混部队攻击队员名单
主要参考资料

精彩书摘

  《残阳如血:美日恩加诺角海战》:
  第一章第1机动舰队战前状况1.联合舰队作战指导1944年6月,美军对马里亚纳群岛的登陆作战?日本联合舰队乘机发动“阿号作战”,投入主力意图跟美军主力舰队决一死战,然而在马里亚纳海战等一系列海空大战中遭到空前的惨败。联合舰队除了折损三艘航母,岸基航空部队及航母舰载机部队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由于海军的溃败,孤立无援的塞班岛、关岛、提尼安岛相继于7月7日、8月10日及8月3日易手,曾被日军高层寄予厚望的“绝对国防圈”土崩瓦解。与此同时,位于西南太平洋的比亚克岛(Biak)也为美军所占领。美军接连攻克马里亚纳群岛要地和比亚克,预示着日本本土、南西诸岛、台湾岛至菲律宾这一片区域完全处于盟军战略大反攻的前沿。
  正值风雨飘摇之际,仍妄图将战争进行下去的日军决定强化本土防卫,并力保包括荷属东印度群岛在内维持战争机器运作的战略资源要地。此外,日本收缩防线至西南诸岛、台湾及菲律宾一带,以作垂死挣扎。
  7月24日,由大本营陆军部及海军部共同研究的新作战指导大纲获得裕仁天皇的批准。这份名为《陆海军今后作战之指导大纲》提出“本年后半年指导对美军主力进攻之决战,粉碎敌之企图”,并将本土(含小笠原群岛)、“联络圈”(即南西诸岛、台湾、中国南海附近)以及菲律宾设定为决战海面。该大纲判断1944年8月以后与美军决战。此外,大纲还提出了对美、苏、中的策略,其中“对美决战指导”部分就要求日军:甲.对西太平洋方面敌之反攻,极力捕捉机会削弱敌战斗力,尽力防止其进攻,或尽努力侦知敌情。
  乙.概至8月底迅速增强小笠原群岛、大东岛及千岛要地、联络区域及菲律宾方面之要地之战备,或于10月左右大致完成本土决战之战备,直至以后继续加强。其间进一步强化本土枢纽之防空战备。
  另一方面,时任军令部总长岛田繁太郎大将(海兵32期,海大13期)在7月21日向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大将(海兵33期,海大15期)作出指示,要求联合舰队保持并灵活运用现有的战略态势,逐步削弱美军兵力,并与陆军紧密协作共同确保国防要地。具体内容如下:大海指第431号昭和19年7月21日军令部总长岛田繁太郎大将对丰田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作如下指示:一、联合舰队当前所应遵循之作战方针见附件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务必遵循以下作战方针实施后续之作战。
  大海指第431号附件联合舰队当前所应遵循之作战方针第一作战方针一、以极力保持及灵活运用现有之战略态势,逐步削弱敌军兵力为策略,并以此为战机,或捕捉良机,以期击灭敌舰队及敌进攻兵力。
  二、与陆军紧密协同,确保国防要域,准备而后之攻势。
  三、与相关部队紧密协同,确保本国及南方资源重要区域之间之海上交通。
  第二作战要领一、各类作战甲.基地航空部队之作战基地航空兵设主力于本土(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南西诸岛、台湾、菲律宾方面,并配备一部于千岛群岛、南方重要区域、中部太平洋方面,捕捉、击灭敌舰队及进攻兵力。
  乙.机动部队及其他海上部队之作战大部配备于南西方面,依照敌情前出至菲律宾方面或一度前出至南西诸岛,一部配备于本土方面,适时努力实施机动作战,并策应基地航空部队,击灭敌舰队及进攻兵力。
  丙.潜水部队之作战以大部实施邀击作战,或抓住战机实施奇袭作战。
  以一部侦知敌情,遮断敌军后方补给线,为我前沿基地作补给运输。
  丁.奇袭作战(一)努力实行奇袭作战,尤其努力于借助良机奇袭敌舰队之前进根据地,削弱敌舰队。
  (二)努力以潜水艇、飞机及特种奇袭兵器等实施各类奇袭战。
  (三)局部奇袭兵力集中配置于重点区域,努力于海上击灭敌舰队或敌进攻兵力。
  戊.保护海上交通及反潜作战为保障我国及南方资源重要区域之间之海上交通,确保需要之战略要点,与相关部队紧密协作,对敌机动部队实施偷袭、敌岸基航空部队空袭及敌潜水艇频繁活动予以封锁。
  二、各方面之作战甲。本土(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南西诸岛、台湾、菲律宾方面(小笠原地区以此为准)。
  ……

前言/序言


残阳如血:一场改变太平洋格局的黎明之战 序章 1942年,太平洋战争的硝烟弥漫,战局胶着。日本联合舰队,以其令人胆寒的航母战斗群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一度在太平洋战场上予取予求。然而,在美国海军的顽强抵抗和不断涌现的新型战术下,日本的攻势开始显露疲态。就在此时,一场决定太平洋未来走向的关键海战——恩加诺角海战,悄然拉开了序幕,它的尘埃落定,将深刻影响着这场世界大战的进程。 第一章:战前阴云下的战略博弈 1942年夏末,太平洋战场的气氛依旧紧张。在中途岛海战中惨痛的损失,让日本海军元气大伤,但其恢复力量和战略野心并未因此熄灭。他们正密谋一场大规模的反攻,旨在重夺战略主动权,并将战火进一步逼近美国本土。而美国海军,虽然在珊瑚海和中途岛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但其航母力量的恢复和补充仍是当务之急。双方都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此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以其惯有的高傲和自信,制定了一项代号为“天王星”的作战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将残存的大型航母集结起来,配合陆基航空兵,对位于太平洋中部的美军基地发起一次雷霆万钧的打击,企图彻底摧毁美军的航母编队,为后续的登陆作战铺平道路。然而,这项计划的执行,注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也收到了一系列关于日军大规模集结和可能行动的零星情报。尽管情报并不完全,但其潜在的威胁已经引起了海军高层的警觉。通过精密的侦察和情报分析,美军指挥官们开始拼凑出日军的战略意图。他们意识到,一场大规模的海上决战可能即将到来,而这次的战场,很可能位于太平洋中部。 第二章:黎明前的迷雾与试探 战前几周,双方在太平洋海域展开了一系列谨慎的试探性行动。美军的潜艇和侦察机在广阔的海域中穿梭,试图捕捉日军舰队的蛛丝马迹。日军也同样派出侦察机和侦察舰,试图掌握美军航母的动向。在这场猫鼠游戏中,每一次微小的接触都可能成为引爆大战的导火索。 恩加诺角,这个在地图上并不起眼的海域,却在此时成为了双方军事博弈的焦点。日军选择此地作为其集结和部署的区域,一方面是为了利用其地理位置的隐蔽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开美军已知的侦察范围。然而,战争的洪流总是难以预测,命运的齿轮开始悄然转动。 美军情报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终于获得了一份足以改变战局的关键情报:日军主力舰队,包括他们最后的几艘大型航空母舰,正悄悄集结于恩加诺角附近海域,一场大规模的攻势一触即发。这份情报如同晴天霹雳,让美军指挥部瞬间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第三章:决战的序曲——航母的血色黄昏 1942年夏末的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刺破地平线,恩加诺角附近的海域便被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撕裂。美军航母编队,在接到情报后,以惊人的速度迅速部署,利用其先进的雷达和情报优势,抢先一步锁定了日军舰队的位置。 首轮攻击,由美军的舰载机编队打响。他们如同一群愤怒的蜂鸟,撕破了黎明前的宁静,如潮水般涌向日军舰队。数以百计的鱼雷和炸弹,在海面上划出死亡的轨迹。日军的防空火力虽然凶猛,但面对突如其来的饱和式攻击,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日军航空母舰,这些曾经是日军海上力量的骄傲,此刻却成为了最脆弱的目标。一艘又一艘的航母,在烈焰和爆炸中沉没,甲板上的飞机化为一堆堆燃烧的残骸。飞行员们在绝望中进行着最后的反击,但他们的努力,也难以挽回败局。 这场战斗,不仅仅是飞机的对决,更是战术和勇气的较量。美军飞行员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他们冒着密集的炮火,一次次冲向敌舰,将宝贵的炸弹和鱼雷准确地投向目标。 第四章:战舰的悲歌与最后的抗争 当航母编队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水面舰艇的战斗也随之展开。日军残存的战列舰和巡洋舰,试图组成最后的防线,掩护航空母舰撤退。而美军的战列舰和驱逐舰,则像饥饿的鲨鱼,扑向日军的薄弱环节。 炮弹在海面上激起冲天的水柱,火焰吞噬着一艘又一艘的战舰。钢铁的撕裂声、爆炸声、以及受伤士兵的哀嚎声,交织成一曲悲壮的战歌。日军海军的精锐部队,在此役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曾是太平洋上的王者,但此刻,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舰队,在敌人的炮火下分崩离析。 然而,即使面对如此绝望的局面,日军士兵依然展现出了他们顽强的战斗意志。他们不屈不挠,直至最后一刻。一些舰艇在被击沉前,仍然顽强地进行着最后的反击,试图将敌人一同拉入深渊。 第五章:血色残阳下的战略转折 随着恩加诺角海战的落幕,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军引以为傲的大型航母几乎损失殆尽,这不仅摧毁了他们的海上航空力量,更让他们的战略威慑力大幅下降。失去了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日军,从此在太平洋战场上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这场海战的胜利,是美国海军一次辉煌的成就。它不仅巩固了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更为后续的反攻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军的飞行员们,用他们的勇气和牺牲,书写了太平洋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恩加诺角海战,就如同一轮燃烧的残阳,将太平洋的海面染成了血红色。这场以巨大代价换来的胜利,预示着战争的天平正在向盟国倾斜。它的胜利,为太平洋战争的最终胜利,点燃了新的希望,也让那些在战火中失去亲人的家庭,看到了一丝曙光。 尾声 恩加诺角海战,不仅仅是一场海上军事冲突,它更是一场关于勇气、牺牲、智慧和战略的深刻考验。它证明了,在战争面前,先进的装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些在血与火中锻造出的不屈精神。这场战役的胜利,是太平洋战争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如同一声响亮的警钟,宣告着日本海军霸权的终结,也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场海战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它留下的震撼,以及那些在战场上谱写的英雄赞歌,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

用户评价

评分

评价四: “残阳如血:美日恩加诺角海战”,这书名就像是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瞬间将人的思绪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残阳如血”四个字,不仅描绘了海战发生时的地理景象,更隐喻着一场战役的惨烈与壮阔,一种胜利的辉煌中夹杂着无尽的牺牲。而“美日恩加诺角海战”则为这幅画面标注了具体的地点和参与者,让这场历史的宏大叙事有了清晰的框架。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更能在细节上深入挖掘,展现出战争背后的人性光辉与阴暗面。我希望能够读到关于指挥官的决断,士兵们的视角,甚至是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感人故事。这场海战,究竟是如何改变了太平洋战局的走向?双方是如何在激烈的对抗中展现出各自的战略智慧和勇气?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我相信,一本真正优秀的历史著作,能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历史现场,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体味战争的残酷与深刻。

评分

评价五: 翻开这本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这个书名——“残阳如血:美日恩加诺角海战”,就已经带着一种扑面而来的力量感。“残阳如血”这几个字,本身就营造了一种极为浓烈、极具画面感的意境,它仿佛预示着一场史诗级的、充满了悲壮与辉煌的篇章即将展开。而“美日恩加诺角海战”这个精准的命名,则将这份宏大的叙事,定位在了太平洋战争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时刻和地点。作为一名对历史,特别是军事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片海域,究竟上演了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这本书是否能够带我深入了解那场海战的战略背景、战术运用,以及双方指挥官的决策过程?我希望它不仅能提供严谨的历史考证,更能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出那些在炮火纷飞中,普通士兵们所经历的恐惧、勇气、绝望与希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把钥匙,为我打开通往那段峥嵘岁月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场海战在整个二战格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它所留下的深远影响。

评分

评价二: 作为一名军事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二战太平洋战役的每一次重大交锋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恩加诺角海战,无疑是其中绕不开的、极具战略意义的节点。这本书的标题,那种直击人心、毫不掩饰的震撼力,让我立刻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史诗感。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名字,更是一种象征,一种战火燃烧、命运交织的代名词。“残阳如血”的意境,更是为这场海战蒙上了一层悲壮而壮丽的色彩。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片海域,究竟发生了怎样惊心动魄的对抗?参战双方的战术部署、指挥官的战略眼光、士兵们的英勇无畏,甚至是那些不为人知的牺牲与奉献,这些都将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我希望它能以一种客观而又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揭示这场战役的全貌,让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其对整个太平洋战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不仅仅是关于军事技术和战略的较量,更是关于国家意志、民族命运以及无数个体生命在历史洪流中的悲欢离合。

评分

评价三: 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对历史深邃的探寻欲望。“残阳如血”,这个词语组合,自带一种浓烈的感情色彩,仿佛能直接触碰到那个年代的悲壮与辉煌。它不像那种干巴巴的纪实,而是一种带着情感的渲染,预示着书中定然不乏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动人的细节。而“美日恩加诺角海战”这个精准的定位,则让这份期待有了具体的指向,知道自己即将深入了解的是一段真实发生过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军事事件。我一直觉得,好的历史书,应该能够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让我们不仅仅是旁观者,更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人物的脉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它或许会带领我们走进那些决策室里的紧张博弈,抑或是甲板上的生死瞬间。我想象着,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那场海战的来龙去脉,理解双方的战略意图,以及那些在炮火纷飞中,那些普通士兵们所经历的恐惧、勇气与牺牲。

评分

评价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浓烈的色彩和饱满的意象,就足以让人心生好奇。残阳如血,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宿命般的悲壮,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战争的残酷,以及在绝境中爆发出的强大生命力。而“美日恩加诺角海战”这个具体的地理名称,更是为这场尚未展开的叙事,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历史分量的舞台。它暗示着,我们即将踏入的是一段真实的、波澜壮阔的海上交锋。我总觉得,一本优秀的历史读物,不仅仅是冰冷数字和事件的堆砌,更需要有温度、有灵魂。它应该能够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理解那些身处漩涡之中的人物的抉择与挣扎。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它或许会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将恩加诺角那片海域的腥风血雨,以及中美两国海军的命运齿轮,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某个深夜,当我翻开这本书,耳畔仿佛已经响起了炮火的轰鸣,海浪拍打着舰船,硝烟弥漫在空气中,而我,将成为这场伟大史诗的见证者。

评分

知兵堂系列,必须买来看看

评分

何老师写作的一大特色是根植于美日双方战报、战时日志及战史等,根据时间顺序逐一描述出战斗过程,资料详尽。

评分

为快递小哥点赞,为京东加油,谢谢了!

评分

知兵堂系列,必须买来看看

评分

非常好看的一本历史书,值得军迷收藏。

评分

看看吧

评分

这书竟然只是胶版纸,有点吃惊

评分

看看吧

评分

知兵堂系列,必须买来看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