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系辞》上下传(即“系传”),据说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自古以来因缘附会而立神秘、幽隐之说者不计其数。但先生认为,《易经》是以简易为原则,解释得越曲折复杂,离本意其实越远。因此在这本书里,他逐字逐句讲解,指其大要,十二分的明白晓畅。
经由先生从容而平易的讲谈,我们随时都会领悟到《易经》启示我们的乐天知命、顺时应变、自强不息之人生态度与人生智慧,感受到“道不远人”的收获与欣喜。在具体应用方面,书中南先生结合当年自己学习《易经》的经验,介绍卜筮的方法,分析六十四卦方圆图的排列原则,等等,读者学而时习之,一定能体味到“玩易”的乐趣。
相传为孔子所作的《易经系辞传》上下篇,是《易经》的通论,内容包括《易经》的义蕴、功用、起源以及筮法等,历来为世所重。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系辞传》的讲记。南先生的讲解方式是先摘录每一章的原文,然后综罗古今历史知识、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逐段逐句地加以阐释。语言平易而哲理深刻。
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这本书开始培养对《周易》的认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关键是“悟”,就像小时候念《诗经》《三字经》一样,当时完全不懂意思,但深刻地在记忆中,遇到机缘就悟出其中的道理……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系辞上传
第一章 天尊地卑
象数之钥
《易经》是情报学吗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符号逻辑
《易经》文化中的尊卑
独立的方块字
远近、难易与贵贱
宇宙的生命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达尔文的祖宗
变的哲学
打秋千的学问
大自然的法则
人文世界的开始
把戏只隔一张纸
第二章 设卦观象
《易经》与鬼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人生的历程
下台一鞠躬
人生的价值
心安故理得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以经解经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
卦彖爻象
楚人失弓
善于补过
月儿弯弯照九洲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
一切学问的准则
神秘的无字天书
……
系辞下传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人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无所不包的易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孔子在本章第一段中讲到,《易经》所包含的学问,非常广阔,无所不包,世界上一切的学问,不管是宗教的、科学的……都在它的范围里边。所以孔子说它“广矣!大矣”!非常非常之伟大。孔子认为《易经》所包含的学问,“以言乎远”——就像一个圆圈一样向前扩充。远就是扩大,扩大到什么程度呢?“则不御”。御就是边际,不御就是没有边际,用佛学上的名词来说,就是无量无边。这就是所谓的“以言乎远则不御”的意思。
“以言乎迩则静而正。”说近呢?就是“静而正”。正在哪里?正就在你的眼前。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也就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还不够,应该说正就在你的眼睛里,所以你看不见。要体会易学的道理,必须要静,要有最宁静的境界,静得一点杂念都没有,要有至静、至正的头脑与心情,才能研究《易经》。忙乱的时候,没有办法研究《易经》,因为你的脑筋动不进去。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总而言之,天地间一切的学问及最高的原理,要想通达,便必须要通《易经》,才能融会贯通,“备矣”!完备了。
致虚极 守静笃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第二段是谈卦的性情的问题。《易经》里边最重要的两个卦,一个是乾卦,一个是坤卦。乾三、坤:三,这是卦象的形态。卦就是一种象征,拿现在的观念来说,可以叫它符号逻辑。画个卦(符号)给你看,你就知道意思了。前面说过,乾卦代表天,代表阳性;坤卦代表地,也代表阴性。换句话说,乾坤就是一体的两面。就像我们这只手,一面代表阳,另一面就代表阴。我们现在的观念,认为手掌是阳,手背是阴,其实,那也只是人为的习惯而已。
乾这个东西,我们也可以说,不一定代表天、代表阳性或男性。重要的是这个乾“三”的符号,它所代表的功能和现象是“其静也专”,就是静到极点。极点是什么样子呢?就是老子所讲的“致虚极,守静笃”。老子的道,就是根据《易经》来的。要空灵到极点,要宁静到极点,那个境界才算是“专”。懂了《易经》再来修道、打坐,不论道家、佛家,如果修定没有到空灵的极点,没有到宁静的极点,不可能得到纯阳之体。
所以吕洞宾得道以后,就叫吕纯阳。纯阳是什么道理?静到极点就是“致虚极,守静笃”,空灵到极点,就是“其静也专”,这就是乾卦。
但是学《易经》的人要注意啊!这只是乾卦的一面,可以说它是阳中之阴的一面,或者说是阴中之阳的一面。这是讲它的静态。我们打坐的人,从这一卦就可以了解“其动也直”的道理了。静极了就动啦!阴极就阳生,阳极就阴生,打坐静到极点,气脉就动了。乾卦一动,“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动起来的功能非常大,像打高尔夫球一样,将打未打时,是其静也专,一杆子打出去,打得很远,就是其动也直。球未进洞是阳,等到一转弯进了洞,便又成阴了。所以乾卦是“其静也专,其动也直”。
至于说直,世界上有没有直呢?物理世界是没有直的,物理世界永远是圆圈。我们这个地球及其他星球,都是在转圆圈,所以人到了太空,永远在转圆圈。太极也是圆周形的,无论你左转右转,阴转阳转,各个转法不同,但它共通的原则,却都是圆周形的。
至于直线是什么呢?当圆周还没有转弯的时候,看起来似乎是直的,那就是直线。事实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直线。直线是动力发动的现象,所以乾坤一动,功能非常伟大。你懂了这个原理,修道也不要问人了,静极了一定动。不要以为动了便是着魔、遇到鬼了。这样想,你才真是魔。前天一位女士来找我,说她被鬼迷了。她来了好几次,我实在很烦。我便骂她:我一辈子想见鬼都没有遇到过一次。你受过教育没有?鬼在哪里?鬼没有迷了你,是你迷了鬼了!世界上没有鬼迷人的,都是人迷鬼的。人才是真正的魔鬼呢!骂得她似懂非懂。事实上静极了必动,动是由你静极而来,不是由魔鬼来,你就知道动不是魔鬼了。动极了也必静,自然之理也。懂了这个道理,大家便好做功夫了。
“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所以天地万有的伟大,就是这个功能,是乾卦的功能。我们可以从万物的静态观察,一粒种子,种在地下,它怎样才能生长萌芽?只有在静态中才能生长,等到蕴养这种静态的功能久了,等到它生命要爆发的时候,便“其动也直”,其力量是异常伟大的。你们可惜不是乡下出生的,所以很多天地间的奥秘,你们都不知道。我小的时候,人家告诉我稻子会唱歌,我不相信,半夜里便找了几个野孩子,偷偷跑到稻田里去听稻子唱歌。把耳朵贴在地面,真的很清楚地听到噼噼啪啪的响,跟放鞭炮一样。当时感到很神奇,等长大读了《易经》“其动也直”,便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了。
大家试想,当稻子要萌芽的时候,那么多稻子同时爆裂开来,自然会发出很多噼噼啪啪的声音。稻子开花的时候也是一样,夜深人静时,你会听得很清楚,可知生命力量的伟大。像婴儿一样,在母亲肚子里,我们姑且说他是静态的,当他一出娘胎,“砰”的一声,就生出来啦!“其动也直”,也是这个道理。天地间无论动物、植物,一切的生命都是一样,伟大的生命就从这个动、静二相里边出来的。这是讲乾卦这个逻辑符号所代表生命的道理。
好梦由来最易醒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坤代表阴,是静态的,但坤卦也是阴阳相对,所以本身也有动静,每卦本身都有阴阳。坤卦的静态,用一朵花作比喻,当它还没有展开的时候,是含苞待放,就像是坤卦的静态,是合拢来的,当它开放的时候,是“其动也辟”。
所以你们打坐,有人常说什么丹田发动啦、一跳一呼啦、肛门收缩啦、海底发动啦……有些人还花了很多钱去练气功、练肛门收缩等等,我看了真懒得理你们。昨天吃晚饭时,有人带了一位客人来,一直宣传他的肛门功。我听了只好一声不响,心里暗暗在告诉他:小心大便中毒。要练提肛的功夫,先要练不吃饭,断了饮食之后,才可以练。道家有句话说:“如要长生,腹内常空;若要不死,肠中无屎。”就是肠子里边没有大便!要常常清理它。道家有所谓“休粮辟谷”,所以才有“要想长生,腹内常空”的话。一个人要随时保持腹内的空灵,不要吃得消化不良,搞坏了肠胃。老实说,除了特殊的天灾外,现在很少人是饿死的,多半是吃死的。修道人修到气充满了,肠胃中没有剩余的废物,肠子都变得晶莹透明,这个时候才可以练提肛。不然练提肛、吊砖头,非要他的命不可。那不是修道,那是修死。年轻人要特别注意!那天客人吹得正高兴的时候,我不愿扫人家的兴,所以不好讲。今天特别告诉大家,你们要千万注意。
大家都有做梦的经验,好梦很快会醒,坏梦却不易醒;有时候你做坏梦会像梦魇一样,怎么样都醒不了,有时急一身大汗,想醒都醒不了。可是我们人生呢?都是“好梦由来最易醒”,这是古人的一句名言,所谓“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我讲这个话的时候,有位同学说:“老师!这句话错了,我把它改一下:好梦由来不愿醒。”我说好,你可以天天梦见周公了。了解了这个道理,人生一切境界放开了,没有什么。好梦由来最易醒,这是历史的定则。练吊砖头、练提肛,都解决不了生死问题。要修道便要踏踏实实地走正路才行。
坤卦的道理:它的静态是收拢来,它的动态是张开来,这样才能广大,所以“广生焉”。不过讲到这里,我再告诉各位一点,就是有关《易经》的著述,真是千奇百怪。记得我年轻时候,看了一本有关《易经》的著作,这本书当时老师们把它叫做邪书,认为是邪魔的著作,是禁止学生阅读的。有些老前辈问我看过没有?我说看过了。老前辈说这种著作是不能看的!我说对呀,不过它说的也好像有些道理呀!这本书中解释《易经》的阳爻阴爻,是没有道理的。书中说阴阳爻是古代对男女生殖器的崇拜而来的,后来这本书还被翻译到外国去了。它说:阳爻“一”就是男性生殖器的代表,阴爻“——”就是女性生殖器的代表,并引用《系传》“其动也辟”的话来证明。它说大家看《系传》中说:“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不是阳性的证明吗?“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不是在说明女性的吗?今天提出来让你们知道,大家将来遇到了这本书,你便不会大惊小怪了。学《易经》,坏的著作也要看,不要只看正确的一面,要能从多方面去了解,才能真正地了解一本书。
生老病死 春夏秋冬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另外一本书,说《易经》是一部情报学,这是过去一个作情报的人写的。有人问我看过没有?我说看过了。那你应该写篇文章驳一驳、骂一骂才对呀!我说你错了,“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虽然错,也没有关系。一种学问错的也应该让它存在,只要你把它归类到错的一边,不就好了吗?你们要看错的,便去错的档案里找。这样的思想、这样的境界便伟大了。所以孔子自己解释什么叫广,什么叫大。他用两个符号作代表:一个是乾卦,一个是坤卦。广到什么程度?大到什么程度?孔子的说法是:“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最广最大的莫过于这个天地、这个太空,乾坤就是那么广,就是那么大。
“变通配四时”:宇宙法则的太阳系里,变化最厉害的就是一年四季。为什么冬天那么冷?夏天那么热?春天那么温和?秋天那么凉爽?这个大的变化你了解了,就晓得人生的境界。所以佛学经常感叹人生的可悯。人人都有生老病死,非常可怜,从佛学的立场看,人生实在没有意思。
但是从《易经》的原则来看,那也没有什么。生老病死是什么,就是春夏秋冬。生就是春,老就是夏,病就是秋,死就是冬。秋收冬藏,你到世界上玩一趟,玩过了也要让位给后边人来玩玩。你老是占住茅房不拉屎,也是不对的。老年人也要走呀,不走也是不对的,所以应该有生老病死,这跟春夏秋冬是一样的。知道了生老病死就是春夏秋冬,便知道了人生,便知道了这就是“变通配四时”。
“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什么叫阴阳?最好的说明就是太阳跟月亮的作用!《易经》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这就叫“易简”。我们知道世界上最高深的学问,在于它的最平凡处,最乎凡的学问也是最高深的。禅宗六祖告诉大家“佛法在世间”。道家修道教你内修,不要外求,所谓“丹田有宝休寻道”,而儒家所教的,是在平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应该如何如何,都是很平凡的道理。了解了这些,大家便可以晓得什么是“易简之善配至德了”。
这些大家都要注意,人生不要自己觉得很了不起。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就是要永远记住,自己未发达时怎么样,不管到了什么地位,还是一样,那就对了。所以最平凡的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高深的。摆出一副最伟大的样子,就是最糟糕的、最愚笨的。所以“易简之善配至德”。宇宙万有最高的道德成就,就那么简单。这是《易经.系辞》上传第六章的重要内容。
初读这本书,会有一种被引入到一个巨大而深邃的思想迷宫的感觉,但别担心,南怀瑾先生的文字就像是一盏明灯,为你指引方向。他的语言风格,不像现代很多书籍那样追求言辞的华丽,而是有一种沉静、朴素的力量,仿佛直接从历史的源头流淌而来。他讲《易经》,不是在讲一个封闭的古老学说,而是将其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我特别欣赏先生将《易经》的卦象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进行对照。比如,他会用很多生动的小故事,来解释某个卦象的含义,让我们这些对《易经》一知半解的人,也能大致理解其精髓。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易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哲学,而是变成了一本可以指导我们如何生活的实用指南。 《易经系传别讲》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让我开始用一种更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先生常常教导我们要“观其变”,要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得失。这种“顺势而为”的智慧,对于我们这些常常被生活中的琐事所困扰的人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你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是否顺应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南怀瑾先生在书中的阐述,不仅仅局限于《易经》,他还会巧妙地融入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学体系。他鼓励读者独立思考,不盲从,这种精神在当下尤为可贵。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从中获得心灵的滋养。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让我对《易经》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南怀瑾先生用他博大精深的学问,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传统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一个古老的庭院里漫步,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青石板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卷香和智慧的气息。南怀瑾先生的文字,不是那种让你眼花缭乱的华丽辞藻,而是有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平实中带着力量,让你忍不住想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他将《易经》的博大精深,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仿佛在拆解一个精密的机械,让你看到每一个齿轮的运作,理解整体的精巧。 我特别喜欢先生在讲解中穿插的各种典故和生活化的例子。他不像一些学者那样,将《易经》束之高阁,而是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比如,他会从生活中的小事,比如人际交往、事业发展、家庭关系等,来解释卦象的含义,这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能窥见《易经》的实用价值。这种“化繁为简”的功力,着实令人佩服,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生命力。 《易经系传别讲》的价值,远不止于对《易经》本身的解读。它更像是一本人生哲学指南,指导我们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如何在顺境中保持警醒,在逆境中寻找出路。南怀瑾先生的讲解,常常带着一种超脱的智慧,他教导我们要“顺天应人”,要学会“知止”,这些都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极度需要的一种心态和智慧。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内心更加通透,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开阔。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并非刻意模仿古人,而是自然流淌,有一种大家风范。虽然讲解的是古籍,但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生涩,反而常常被先生的幽默和洞见所吸引。他会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插入一些自己的感悟,这些感悟往往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觉得这位先生仿佛就坐在我们身边,与我们一同探讨人生的奥秘。这种亲切感,是许多学术著作所难以比拟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仅是关于《易经》的知识,更是关于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指引。南怀瑾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学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传统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宁静和方向。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部作品,绝对不是一本让你快速翻阅、一目十行的读物,它更像是一坛需要时间沉淀的陈酿,每一次品味,都能尝出新的滋味。南怀瑾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有古人的沉静,又不乏现代人的通透。他不会用空洞的理论来轰炸你,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引领你在《易经》的海洋中航行,告诉你哪里有暗礁,哪里是航道。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先生在讲解中,常常会提到“阴阳”和“五行”等概念,但他讲的并非是刻板的学说,而是将其与自然界的现象,比如四季的变化、生物的生长,甚至是人体的生理变化联系起来。这种“物我一体”的讲解方式,让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你会突然发现,《易经》的智慧,其实就隐藏在身边的一切事物之中。 《易经系传别讲》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更宏观的思维模式。在先生的引导下,你会开始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会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他鼓励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得失所困扰,而是要关注事物的整体发展规律。这种“大道至简”的智慧,对于身处快速变化时代的我们来说,尤为珍贵,能够帮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迷失方向。 先生的讲解,并不止于《易经》本身,他常常会引申到儒释道的思想,并且能够将这些思想融会贯通,形成一种独特的见解。他不会强制你接受某种观点,而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你自己去思考,去领悟。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体悟的书。它不仅是一部关于《易经》的解读,更是一部关于如何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智慧宝典。南怀瑾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绝佳视角,让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感觉是它的厚重感,不只是纸张的厚,更是内容积淀的厚。南怀瑾先生的文字,是一种历经岁月洗礼后的沉静,没有丝毫的浮躁,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在向你娓娓道来生命的智慧。他讲解《易经》,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带着一种温和的引导,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到《易经》的世界。 我尤其喜欢先生在解释卦象时,常常会联系到自然界的现象,比如四季的更迭、植物的生长、动物的习性等等。他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个卦象代表着这样的含义,是因为它和自然界的某种规律相符。这种“天人合一”的讲解方式,让我对《易经》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文字层面,而是能够感受到它背后所蕴含的宇宙运行的道理。 《易经系传别讲》带给我的,是一种对人生更深刻的洞察。先生常常教导我们要“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种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对于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他引导我们去反思自己的内心,去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并且教导我们在顺境中保持谦逊,在逆境中保持韧性。 南怀瑾先生在书中的讲解,常常会跳出《易经》本身,将儒、释、道三家思想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体系。他不是简单地介绍这些思想,而是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融会贯通”的能力,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也让我们能够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关于《易经》的解读,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智慧指南。南怀瑾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智慧殿堂的大门,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活出更有意义的人生。
评分这本《易经系传别讲》确实是一本让人心生敬畏的书,读起来如同一场精神的跋涉,又似一次古老智慧的探寻。南怀瑾先生的文笔,并非那种花哨雕琢的辞藻,而是沉静而有力,仿佛直接从历史深处传来,带着一股古朴的穿透力。初读时,常常会被那些晦涩的文字和深奥的义理所裹挟,感觉自己如同置身于一片迷雾之中,需要反复咀嚼,时而停下来,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古老的卦象图景,想象先贤们在那个简朴却充满哲思的时代,如何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提炼出如此精炼的智慧。 书中的每一个字,似乎都蕴含着千年的回响。南怀瑾先生的解读,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分析,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他用通俗的语言,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将《易经》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道理,一点点地拉近。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刚柔”、“动静”等基本概念的阐释,这些朴素的哲学思想,却贯穿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读罢,常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找到了理解人生百态的一把钥匙。 《易经系传别讲》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生命本源的重新审视。南怀瑾先生在讲解中,常常会跳出《易经》本身,将儒、释、道三家思想融会贯通,这使得他的讲解更加立体和深刻。他从不回避人生中的困惑和矛盾,反而鼓励读者去直面它们,并在《易经》的智慧中寻找解答。这种“入世”又“出世”的哲学观,对于当下这个充满焦虑和浮躁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流,能够帮助我们安顿心灵,找回内心的平静。 这套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有所收获。对于初学者而言,南怀瑾先生的讲解如同灯塔,指引我们穿越《易经》的迷宫;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则能从中发现更深层次的意蕴和连接。我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联系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发现书中的道理竟然如此贴切,如此具有指导意义。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与一位智者进行深度对话,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迪,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 总而言之,《易经系传别讲》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识自我的宝贵财富。南怀瑾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易经》智慧殿堂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超越时空的哲学光辉。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炼,一种与古圣先贤对话、与内在自我和解的旅程。
评分南怀瑾作品集1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
评分书的质量好,包装完好,南怀谨是治学严谨求实,庄子之译从其人生感悟来解读,处处体现作者学识博大精深,不错。另送货速度快,最喜欢京东这点,和同城购没什么区别
评分挺好的,老公很喜欢这个作者的书,已经买了很多本了
评分质量很好,国学大师,比实物店还要好,祝越来越好
评分书到了和图片显示的版本不同,但应该是正版。更喜欢原来的版本。
评分非常好非常高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国学大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质量很好
评分还没有看,南师的书值得好好品味,很不错的书,质量也很好
评分不错!强烈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