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变质岩微观特征实用图集

岩浆岩、变质岩微观特征实用图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明雅,陶艳忠,许建,唐洪明,穆曙光 ... 著
图书标签:
  • 岩浆岩
  • 变质岩
  • 矿物
  • 微观特征
  • 薄片鉴定
  • 地质学
  • 岩石学
  • 实用图集
  • 教学
  • 科研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ISBN:978751140114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390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3
字数:10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尽管先进的测试新技术不断涌现,但偏光显微镜下透明矿物的薄片鉴定依然是岩石学等学科研究的不可取代的基本方法。《岩浆岩、变质岩微观特征实用图集》共收选了岩浆岩、变质岩微观特征照片390帧,并简要说明了岩浆岩、变质岩常见类型的矿物组成、结构特征以及典型矿物的光学性质等内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岩浆岩
1. 超基性岩浆岩类
1.1.超基性侵入岩
1.2.超基性喷出岩
2. 基性岩浆岩类
2.1.基性侵入岩
2.2.基性喷出岩
3. 中性岩浆岩类
3.1.中性侵入岩
3.2.中性喷出岩
4. 酸性岩浆岩类
4.1.酸性侵入岩
4.2.酸性喷出岩
5. 偏碱性(中性)岩浆岩类
5.1.偏碱性侵入岩
5.2.偏碱性喷出岩
6. 碱性(中性)岩浆岩类
6.1.碱性侵入岩
6.2.碱性喷出岩
7. 脉岩类
7.1.煌斑岩
7.2.细晶岩

第二篇 变质岩
8. 特征变质矿物
9. 区域变质岩类
9.1.板岩
9.2.千枚岩
9.3.片岩
9.4.片麻岩
9.5.其它区域变质岩
10. 接触变质岩类
11. 气成热液变质岩类
12. 混合岩类
13. 动力变质岩类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火山学与地球动力学》的图书简介,字数约1500字。 --- 《火山学与地球动力学:深部过程与地表响应》 本书简介 本书系统阐述了火山活动的深部地球动力学机制、岩浆的生成、运移与喷发过程,以及火山活动对地球圈层相互作用和环境的深远影响。它不仅是传统火山学理论的集大成者,更紧密结合了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与数值模拟的最新进展,旨在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及相关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和高级学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兼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著作。 第一部分:地球深部动力学与岩浆源区 第一章:板块构造背景下的岩浆作用 本章深入探讨了驱动全球岩浆活动的根本动力——板块构造理论。重点分析了洋中脊玄武岩(MORB)的形成机制,讨论了地幔柱活动与大洋岩石圈减薄的关系。详细阐述了俯冲带的复杂性,包括俯壳流体交代作用、俯冲板片脱水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触发上覆地幔楔的熔融,形成岛弧岩浆。通过对不同构造背景下岩浆作用的对比,揭示了岩浆源区活化与熔融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判据。 第二章:地幔动力学与熔融模型 本章聚焦于地幔物质的组成、热结构与动力学行为。引入了高压矿物物理学的最新成果,构建了地幔柱上升流与地幔对流的数值模拟框架。详细介绍了压力、温度和挥发分对橄榄石、辉石等主要矿物相熔融曲线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本生熔融”(Decompression Melting)和“含水熔融”(Hydrous Melting)的理论模型,并结合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刻画了全球主要岩浆源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内容涵盖了地幔中熔融体与固相的相互作用,以及形成原始岩浆的最小规模。 第三章:岩浆房的形成、演化与储存 岩浆房是连接深部源区与地表火山活动的桥梁。本章详细考察了不同规模岩浆房的结构、热力学状态和物理化学条件。分析了岩浆结晶分异、同化作用(Assimilation)和镁质堆积(Cumulate Formation)在塑造岩浆成分多样性中的作用。利用地球化学示踪剂(如U-Th-Pb同位素体系)来重建岩浆房的停留时间与侵位深度。此外,还讨论了巨型岩浆房(如黄石、托巴)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区域构造环境的反馈效应。 第二部分:岩浆运移与喷发物理 第四章:岩浆的运移与侵位过程 岩浆如何从源区上升至地表,是一个涉及多尺度流变学和断裂力学的复杂问题。本章构建了基于岩石力学的岩浆运移模型,分析了岩浆在刚性地壳中的侵位路径选择,包括沿断层、岩脉(Dikes)和岩筒(Sills)的运移规律。探讨了岩浆黏度、密度和围岩强度的相互制约关系。特别关注了超高粘度岩浆(如珍珠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发生固结和堵塞的现象。 第五章:火山喷发过程的物理化学控制 本章是火山喷发机理的核心。详细介绍了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溶解气体(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的失溶(Exsolution)过程,以及这对喷发模式(溢流式、爆炸式)的决定性影响。引入了气泡成核、生长和破裂的微观物理机制。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分析了喷柱的动力学特征、碎片化效率(Fragmentation Efficiency)以及喷发物在不同环境(陆地、水下)中的沉积模式。 第六章:火山形变与地震活动 火山活动前兆是风险预警的关键信息。本章结合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震监测数据,量化了岩浆房充注、迁移和排空引起的形变场。详细解析了与岩浆运移相关的火山地震类型(如深源地震、浅源岩石破裂地震、宽频带地震),并利用震源机制解来反演地下流体和岩浆体的位置与应力状态。 第三部分:火山环境影响与地球系统反馈 第七章:火山喷发物与沉积学 本章专注于火山碎屑流(Pyroclastic Flows)、火山碎屑流(Tephra Fall)和火山碎屑密度流(Pyroclastic Density Currents)的沉积相、物源分析与古环境重建。详细介绍了火山灰层(Tephrostratigraphy)在年代学和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内容涵盖了不同粒级火山碎屑物的输运模型、沉积速率及对地貌的改造作用。 第八章:火山气体地球化学与气候效应 火山活动是地球大气中挥发分的天然来源。本章深入探讨了火山喷气(Fumarolic Gas)的化学成分、温度梯度和硫循环。重点分析了大规模爆炸性喷发(如平头山喷发)向平流层注入气溶胶(主要是硫酸盐气溶胶)对全球气候的短期冷却效应,并对比了持续性气体排放对区域环境(如酸雨、土壤酸化)的长期影响。 第九章:火山活动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火山活动不仅塑造了地貌,也深刻影响了生命演化。本章考察了火山成因土壤(火山灰土)的形成及其农业肥力特性。分析了极端火山环境(如深海热液喷口)中化能自养生物群落的生态结构。此外,探讨了重大火山灾害(如大规模灭绝事件)对生物多样性历史的冲击与驱动作用。 第十章:火山灾害评估与风险管理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应用科学。详细介绍了火山活动的危险性评估方法,包括岩浆房模型、概率论和场景模拟在预测岩浆侵位深度、喷发强度和危险区域划分中的应用。系统梳理了火山风险(Hazard and Risk)的概念框架,并提供了火山监测网络优化、早期预警系统设计和社区减灾规划的工程学建议。 读者对象: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火山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遥感与GIS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以及从事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评价、地震工程和自然灾害研究的专业人士。 ---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阅读一些关于地球科学的科普读物,过程中发现自己对岩石世界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尤其是那些深埋地下的岩浆岩和经过高温高压变形的变质岩,它们的故事常常让我感到着迷,但又苦于没有系统性的知识来深入了解。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性介绍这些岩石微观世界,并且具有很强可读性的书籍。当我在书店看到《岩浆岩、变质岩微观特征实用图集》时,它的名字立刻吸引了我。虽然我可能无法像专业地质学家那样深入解读每一个细微的结构,但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打开岩石世界的一扇窗。我期待它能够展示各种岩浆岩和变质岩在显微镜下的迷人景象,并辅以简洁明了的解释,让我能够分辨出不同岩石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例如,当书中出现火山岩的显微照片时,我希望能够看到那些独特的晶体形状,以及它们冷却速度快所留下的痕迹。同样,对于变质岩,我希望能够通过图片直观地了解到矿物定向排列所形成的片理或叶理,以及不同变质程度带来的矿物组合变化。这本书若能做到这一点,对我这样一个对地质科学充满好奇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将极大地丰富我对地球内部奥秘的认识,激发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能够提升我教学效果的优质教材,尤其是涉及地球科学领域。我的学生们往往对那些抽象的理论概念感到难以理解,而生动、直观的案例和图像则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知识的具象认知。当我得知《岩浆岩、变质岩微观特征实用图集》即将出版时,我对此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一本优秀的图集对于地质学教学的重要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大量高质量的显微照片,这些照片不仅要清晰准确,更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展示出不同类型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典型微观特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图集中的文字描述能够深入浅出,准确地解释每张照片所反映的地质现象,并能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例如,在讲解岩浆岩的分类时,书中是否能够通过显微照片清晰地展示出不同矿物的含量和分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的区别?在讲解变质岩的区域变质作用时,书中是否能够展示出不同变质相的典型矿物组合和显微结构,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温度和压力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它将成为我课堂上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工具,极大地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评分

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地质现象,而微观世界的细致观察则是解开这些谜团的关键。每一次的实验分析,每一次的文献查阅,都离不开对岩石微观特征的准确把握。《岩浆岩、变质岩微观特征实用图集》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我关注的是,这本书的图集部分是否能够覆盖到当前研究领域中那些前沿的、具有挑战性的岩石类型。例如,在变质岩方面,是否能够涵盖超高压变质岩、麻粒岩相变质岩等,并展示其特有的矿物组合和变形机制?在岩浆岩方面,是否能够展示出一些非常规的岩浆岩,比如陆相火山岩、深成岩的微观蚀变特征,以及与成矿作用相关的微观证据?同时,我对图集下方配的文字描述有着很高的要求,希望它能够提供详细的矿物成分分析、结构特征解释,甚至是对岩石形成环境和演化历史的初步推断。理论的支撑和丰富的实例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图集的作用。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这样详实、前沿的内容,那么它必将成为我以及我的同行们在研究工作中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研究效率和学术水平。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在野外地质考察,并且经常需要与岩石打交道的研究者,我总是对那些能够提供直观、清晰图像,并且能帮助我快速鉴别岩石类型的书籍抱有极大的期待。这次有幸接触到一本名为《岩浆岩、变质岩微观特征实用图集》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研读其内容,但仅仅是翻阅其目录和封面设计,就已经让我眼前一亮。封面上那些精心挑选的显微照片,色彩鲜艳,纹理清晰,仿佛将岩石内部的世界展现在眼前,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来判断其成因、演化过程以及矿物组合的研究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我特别关注的是图集是否能涵盖常见的以及一些特殊类型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并且能够对不同岩石的典型微观结构、矿物形态、蚀变特征等进行详细的展示。毕竟,在野外条件下,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宏观的地质现象,而微观层面的细节则是理解岩石真相的关键。一本好的图集,应该能够成为我们手边最得力的助手,帮助我们快速定位、识别,甚至推断出岩石的过去。这本书的“实用”二字,也让我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够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并且在图片的下方配以精准的文字描述,解释其中重要的地质意义。

评分

图如书

评分

不错的书,图也很清晰

评分

书是正版,质量不错

评分

不错的书,图也很清晰

评分

岩浆岩、变质岩微观特征实用图集

评分

不错的书,图也很清晰

评分

很喜欢 强烈推荐

评分

很薄一本书,贵啊

评分

非常 不错的 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