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的男人:塞万提斯的时代和人生 [No Ordinary Man:the Life and Times of Miguel De Cervatnes]

不寻常的男人:塞万提斯的时代和人生 [No Ordinary Man:the Life and Times of Miguel De Cervatn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唐纳德·P.麦克罗里 著,王爱松 译
图书标签:
  • 塞万提斯
  • 西班牙文学
  • 黄金时代
  • 唐吉诃德
  • 传记
  • 历史
  • 文学史
  • 文化
  • 人物传记
  • 17世纪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16789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3650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大师馆
外文名称:No Ordinary Man:the Life and Times of Miguel De Cervatne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爱、命运和天意,是塞万提斯相信不仅影响而且诉诸每个人心灵的现实,他终其一生都会写到它们。特别是爱情,是一种精神化的力量,它通过痛苦和心碎去发挥作用,并且使语言变得高贵起来。

  《不寻常的男人:塞万提斯的时代和人生》的作者唐纳德·P.麦克罗里利用历史文献,将其与那个激情时代相关的其他证据结合起来,为塞万提斯在阿尔及尔的五年、作为宫廷申请人的时光、他的婚姻以及一度作为西班牙无敌舰队伙食承办商(仅举少数几个转折点)等等事件都建立了历史语境,并且容纳了由其他研究领域所提供的十分难得的真实文献记录。

  我们将看到塞万提斯不仅是个作家,还是个冒险家、间谍、士兵和人质。


★【大师馆】全系精彩图书:

  

  

  

  

  

  

  

  

  

  

  

  

  

  

  

  

  

  

  

  

  

  

  

  

  

  

  

  

  

  

  

  

  

  

  

  

  

  

  

  

  

  

  

海报:

内容简介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1616年),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他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西班牙的莎士比亚”、西班牙文学世界至为伟大的作家。其作品《堂吉诃德》达到了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标志着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首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目前,国内对塞万提斯本人及其著述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塞万提斯研究中,澄清错误是发现真相的第一步。作者唐纳德·P.麦克罗里主要将阿斯特拉纳·马林在1947-1958年期间经过不朽研究后所成的著作作为自己的资料来源。在这本全面且系统的传记中,作者触及了众所周知的和不那么为人熟知的文本,在其中有关联的地方,力图用它们来为塞万提斯的生活经验提供解答。作者尝试在篇幅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整合来自众多真实文献中的相关材料,以完善被证明极其难以捉摸的这个不寻常的男人的画像。其中,还有一些从未公布过的材料,如:在阿尔及尔的长期被俘生活、地中海海盗事件始末、卷入的间谍事件、西班牙无敌舰队事件以及他为西班牙政府工作的事情等等。

作者简介

  唐纳德·P.麦克罗里,英国人,曾是伦敦美洲国际大学西班牙研究中心的主任和首席讲师,为许多学术杂志写文章,还出版过6卷诗集。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出身寒微:主人公的诞生(1547-1569)
第二章 流亡与战争的财富(1569-1575)
第三章 在阿尔及尔身陷囹固(1575-1580)
第四章 俘虏归来(1580-1586)
第五章 在安达卢西亚的倒霉岁月(1586——1590)
第六章 政府收税员烦心劳神的生活(1590-1598)
第七章 创作冲动(1598-1604)
第八章 拉曼却的奇情异想的骑士堂·吉诃德(1604——1608)
第九章 专业作家(1608——1614)
第十章 最后的怒放(1614-1616)
附录
米盖尔·德·塞万提斯简明年谱
塞万提斯族谱图
有关货币的一个注释
主要参考书目
致谢

精彩书摘

  出身寒微:主人公的诞生(1547—1569)


  涉及塞万提斯家族确凿有记载的资料,可追溯到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出生前四代,始于资料提到科尔多瓦的鲁伊·迪亚兹·德·塞万提斯在1463年3月“拥有了一处作坊”。布商鲁伊·迪亚兹将成为西班牙最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曾祖父。鲁伊·迪亚兹的儿子之一是胡安·德·塞万提斯,他首次出现在一次法庭传唤中,要求解释“与布料相关的某些交易和赔偿”,时间是1500年6月17日。同样是在科尔多瓦,1483年10月,我们发现资料第一次提到塞万提斯祖母的父亲胡安·迪亚兹·德·托雷布兰卡,据载“将一处果园出借给园丁安德烈斯·马丁内斯两年,年租金2500马拉维迪”。这样的记录表明,在塞万提斯出生前一个世纪,其父系家族在安达卢西亚相当富有并享有盛誉。这也与在科尔多瓦著名诗人胡安·德·梅纳(1411—1456)的著作中所找到与有关塞万提斯一姓出身的早期资料吻合。胡安·德·梅纳曾任国王胡安二世的编年史官。在一部珍稀残缺的论谱系学著作中,胡安·德·梅纳做出了一个无事实证明的断言:注定会成为塞万提斯姓氏的祖先起源于伊比利亚半岛偏远西北部的加利西亚。他写道:那些来自塞万托斯和塞万提斯一系的人血统高贵,源于埋葬在萨哈冈和塞拉诺瓦的莱昂与卡斯蒂利亚的豪门马尼奥家族和阿尔德方索家族。他们是加利西亚人,由哥特王室(theloins of Gothic kings)繁衍而来,并与莱昂王室(the kings of León)联姻。从塞拉诺瓦,阿尔德方索家族前往卡斯蒂利亚,参与了夺取托莱多,并且在塞万托斯村定居下来,以塞万托斯作为他们的新姓氏。

  梅纳继续说,这些人中有一个叫贡萨洛的人,“为了将自己与塞万托斯宗族的其他人区别开来,采用了塞万提斯姓氏”。后来,这同一根源的塞万提斯姓氏被提起是和占领塞维利亚联系在一起的,此时,塞万提斯家族很明显已在西班牙南部重新扎下根来。我们从这一支可以找到一位堂·胡安·德·塞万提斯,他成为了塞维利亚的大主教以及罗马教堂的一位红衣主教,并在1453年葬于塞维利亚大教堂。不过还不仅如此。因为在这同一支里,还有“圣约翰修道会大会长、一位名叫罗德里戈·德·塞万提斯的失聪者”的记载。正是以安达卢西亚为基地的祖先的这一教会分支,将被证明在米盖尔·德·塞万提斯的传记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确,正是失聪者罗德里戈的孙子将会成为圣地亚哥修道会的骑士长官,并通过联姻加入萨阿维德拉家族。尽管塞万提斯的父亲罗德里戈将会用上萨阿维德拉的姓,但将这一姓氏发扬光大的还有待塞万提斯自己。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和所处环境,这两人都没有预见到这一点。

  根据胡安·德·梅纳的描述,塞万提斯家族所参与的活动,有助于构成后来其家族成员将会遭遇到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环境。米盖尔·德·塞万提斯的生平较少得到研究的维面,是他的祖先在这类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尽管西班牙的众多城镇争相声称这一家族属于自己的城镇。这导致许多虚假文献的杜撰,这些文献又反过来酿成了不靠谱的主张。不仅只在其出生地上出现了这种不真实的文献.这些不真实文献的存在,阻碍了发现这个被西班牙动情地称为“天才王子”男人真相的进程。

  当然,有关塞万提斯的祖父胡安·德·塞万提斯的文献记载,没有任何不真实之处。他是一名著名的律师,1470年生于科尔多瓦。科尔多瓦从公元711年至1236年都处于摩尔人统治之下,由于其文化和学术,赢得了“西方雅典”的称号。在母系方面,塞万提斯的外曾祖父是最早被提到的一位叫胡安·德·科尔蒂纳斯的人,他于1485年在卡斯蒂利亚的阿尔甘达将一只圣杯捐赠给了教区教堂。的确,阿尔甘达幸存下来的记载,很少有主要涉及家庭向教堂的捐赠的。而科尔多瓦对胡安·德·塞万提斯的记载,则主要涉及土地和房产的买卖或租赁。有能力献出或购买财产表明了家大业大,说明了两个家庭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而在父系方面,塞万提斯祖母的父亲胡安·德·托雷布兰卡是一位全能的医生,这也是一个进一步的证据。由于在科尔多瓦相当活跃,他的成功不难见到。尤其是,1490年,他有能力购买房产(带有自己的榨酒机),1495年,他成立了联合公司,以用于“布匹销售税的租让”。同一年6月,他支付了55000马拉维迪,用于“购买房产”。从少数与安达卢西亚和卡斯蒂利亚的塞万提斯曾祖父直接相关的记载中,不难看出,他们是自己社会群落中富裕兴旺、受人尊重的市民。幸运的是,塞万提斯祖父母双方家族的文献记载仍在(尤其是有关胡安·德·塞万提斯的文献记载),而凭借与其生平和活动相关的其他记载,我们可以将这一家族置于清晰的社会和历史语境之中。

  尽管早就有人试图收集资料以写作一部胡安·德·塞万提斯的传记(众所周知的是1887年胡利奥·德·西格恩扎所做的尝试),但是迄今还没有任何传记研究出现。现存有多达288份涉及其生平的文件,其中大部分有关对他的指控:指控他滥用职权(偷盗或挪用财物),或严重违背公共礼仪。尽管这些指控和所称的破坏礼仪的前因后果现已湮灭无闻,但从对这些文献证据的研究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表明,胡安是一个野心勃勃、躁动不安、脾气急躁、享受生活的人。他也能够迅速出手,总是能对针对他的指控做出绝地反击,而且无论什么时候败诉,他都差不多总是要提出上诉。

  最近的研究证明,胡安也是一个声望卓著的人,尽管他漫长而活跃的事业不无挫折,但他在相关圈子中还是得到了高度认可。这种证据在他1508年从国王处获得一笔实打实的一万马拉维迪可以看出。获得这笔钱是因为他作为一名学者和律师,“在与科尔多瓦市岁入有关的诉讼和争议中”,服务了好几年。因此,当人们发现胡安1516年做了该市的市长时,一点也不奇怪,并且在岗一年之后(这一职位是暂时的),胡安作了该市的行政长官。在托莱多和昆卡担任了各种相同的公职之后,阿尔扎达斯的公爵指定他为自己在昆卡的副手〔在昆卡,胡安赞赏一位叫米盖尔·鲁伊兹的人,这人曾将十二三个治安官捅死〕,一年以后,指定他做了自己在瓜达拉哈拉的法官。胡安势力日隆,当他被任命为普拉森西亚的常驻法官(1538—1541),继而又被推上巴埃纳塞萨公爵政治集团的市长岗位时〔巴埃纳包括卡夫拉在内,许多人相信,巴埃纳是一个在塞万提斯早期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城市〕,他的成功之路转了一整圈。当1551年回到科尔多瓦时,他被视为“该市最德高望重的学者之一”受到了欢迎。塞万提斯祖父的职业生涯在那些持以下观点的人那里也意义重大。他们认为,流在塞万提斯血管中的犹太人血液,显示出了他祖父的大学教育和作为一位律师的职业特征。律师是胡安自己的父亲和岳父都从事的职业,也是犹太人所风行从事的职业。尽管大量文献证据不支持这一类的相同主张,但“皈依天主教的”问题(塞万提斯家族是从犹太教改宗而来的吗?)依然是争论的一个原因。显而易见的是,胡安在科尔多瓦享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贵族也尊重他的地位。当他最终退回到科尔多瓦为宗教法庭工作时,他可以频频回首各种不同的、成功的事业。

  虽然成功,但在家族的记载上也有一个重大污点,这可能对他孙子的事业有一些影响。其源头是一场涉及和非婚生子女相关的付款争议,这场争议明明白白记录在案。胡安·德·塞万提斯有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人见人爱的女儿,吸引了瓜达拉哈拉执事长的眼球。堂·马丁·德·门多萨执事长,绰号El Gitano(吉普赛人),自己就是非法结合的成果。他的父亲是迭戈·德·韦尔塔多·门多萨公爵,母亲是一位吉普赛女人。这个女人被用钱打发掉了,早就被人遗忘了。玛丽亚·德·塞万提斯与执事长的私通带来了一位名叫玛蒂娜的私生女。当胡安·德·塞万提斯发现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就迫使执事长签订了一纸高达60万马拉维迪的契约,目的是支付母子二人的日常生计。婚姻是谈不上的,孩子被送到马德里扶养。这一私下约定直到公爵离世并被其继承人取代之前都如约进行。但公爵一死,继承人立即开始清理家庭所有债务。当发现了加在执事长身上的契约后,他立即让胡安·德·塞万提斯一无所得。尽管胡安·德·塞万提斯力图获得正当的补偿,但他不久便认识到自己正在打一场失败之战,所以他决定前往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在这里继续展开自己的诉讼。当我们获知年老的公爵在去世前一年秘密地与一平民结婚并留给她200万马拉维迪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继承人为什么会怒火中烧,他相信他父亲的朋友和知己胡安·德·塞万提斯要为他巨大的财产损失负责,他相信胡安与自己的父亲串通起来对付他。给这一平民的“嫁妆”高达继承人遗产总价值的五分之一。

  1532年,巴利亚多利德最终做出了有利于胡安的裁决。但是判决引起了热议,积怨一如既往。这一事件不久变得人人皆知,而丑闻(是在托莱多境内成为丑闻的)据说是查尔斯五世执政早期茶余饭后最热门的闲谈。由于事关这么多的钱,一系列指控和反诉不可避免地继之而来,其中,对胡安性道德的攻击隐隐约约居高不下。令胡安不快的是,这种讥讽将塞万提斯一姓带到了风口浪尖。甚至在巴利亚多利德的法庭裁决两年之后,我们也还能发现有材料提到一封“由大学毕业生梅希亚写给托莱多的检查官巴奎尔博士的信……

  ……

  呼吸着这种思想的气息。毫无疑问,他所处时代的最著名学者伊拉斯谟,一位马基雅维利的同时代人,也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稳健带头人,尽管他从来没有加入新教徒的队伍。伊拉斯谟的教育使命和酒过重返基督教原典进行宗教改革的希望,正像对洛佩斯·德·奥约斯一样,对精神宽容的塞万提斯也有吸引力。由伊拉斯谟所设计的用于学校的拉丁语和希腊语教学材料,获得了广泛支持。当我们评估塞万提斯在安达卢西亚的早期教育和后来在马德里与洛佩斯·德·奥约斯在一起的教育时,我们可以感觉到伊拉斯谟的重要性——对伊拉斯谟来说,雄辩也许是教育哲学的首要目标。伊拉斯谟相信,没有雄辩,见多识广和道德高尚的人不可能高效地、有说服力地出现在基督教社会中。尽管伊拉斯谟在早期文艺复兴欧洲所代表的只是残篇短简,但他对语法、修辞、诗歌规则、风格熏陶的强调,是寨万提斯整个文学生涯所处理的主要问题。雄辩,也就是说服的力量,的确是他在阿尔及尔时的王牌。他还有什么其他方式能够组织起他的逃跑呢?雄辩,按其最全面的意义来说,在游侠骑士的话语中获得了巧妙的说明。然而伊拉斯谟也以另一种方式影响了塞万提斯。在其所有的财产中,《堂·吉诃德》是谚语的一览表。我们也许可以追问,在何种程度上,这一著作要归功于伊拉斯谟的《格言集》(Adagia)呢?因为在他所有形形色色的著作中,可能没有任何其他一部著作比《格言集》对欧洲文化具有更大的直接影响。

  ……

前言/序言

  在塞万提斯研究中,澄清错误是发现真相的第一步。在塞万提斯的传记方面,我主要将那些在阿斯特拉纳·马林1947—1958年的不朽研究之后所写的著作作为自己的资源。对于那些对此前更早的塞万提斯传记感兴趣的人来说,印第安纳大学克日什托夫·斯利瓦迄今未出版的博士论文《塞万提斯传记史》(La Historia de las Biografías de Cervantes,1997)是这一主题的最好著作,值得大力推荐。斯利瓦博士在其中考察了九部重要传记—其中包括阿斯特拉纳·马林和让·卡纳瓦焦所写的—并且公允地指出了各自的得失。可以说,他的许多发现支持了这样的看法:在塞万提斯的传记方面,推测和想象连篇累牍,有用的文献证据却凤毛麟角。他非常宝贵的研究也给我在本书中所采用的方法提供了支持。

  尽管阿斯特拉纳·马林的著作包含了许多与现代读者的需要和趣味无关的东西,但他对“迄今为止尚未出版的上以千计的文献”的发掘和利用,使所有以前的著作黯然失色。一部现代的经典,连同其种种缺陷,以及他全部的、穷20年成年累月劳动所完成的七卷研究,是一个重大的贡献。没有任何一本现代的塞万提斯传记的注释不提及他的著作。但是,毕竟他的著作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之久,而且所依赖的是其出版之前20年面市的著作,自那以后,已有大量需要加以考虑的研究和著作出版。欧洲及美国的学术著作,有助于澄清围绕在依然是谜一般的米盖尔德塞万提斯周围的许多谜团。

  得知第一部塞万提斯传记不是由西班牙人,而是由一个英国贵族卡特雷特爵士委托所写,也许令人吃惊。卡特雷特要求马央斯·伊·西斯卡尔写一部名副其实的塞万提斯长篇传记。这也就是1738年面世的“初版”传记,那已是1616年塞万提斯去世之后一个多世纪。这种姗姗来迟证明,塞万提斯的同时代人很少看到为他写作传记的理由,他从来不是传记作者的目标对象。这不同于菲利佩二世,菲利佩二世不允许自己还活着时别人书写其生平。尽管被后来的研究所超越,并且今日几乎已无人问津,但马央斯·伊·西斯卡尔这一传记的出版,却标志着对这一非凡男人生平的潜在兴趣缓慢但确凿的开始。不过直到1819年,也就是塞万提斯去世两百多年后,马丁·费尔南德斯·德·纳瓦雷特才出版了一部传记,第一次纳入了经过文献证明的对塞万提斯的兵役和被俘的叙述,这些叙述来自对“塞维利亚西印度群岛档案”(the Archives of the Indies in Seville)的早期研究。正像斯利瓦博士的论文所表明的,新的文献和细节在19世纪被西班牙和英国的塞学家发掘出来,并零星发表于文学杂志或专著中。对有关塞万提斯及其家族的补充文献研究在20世纪仍在进行,这种研究始于詹姆斯·菲茨莫里斯-凯利(1913)的回忆录,罗德里格斯·马林1947的开创性工作及路易斯·阿斯特拉纳·马林的创造性工作则紧随其后。阿斯特拉纳·马林声称自己的意图是写一部有关塞万提斯生平和时代的权威著作。研究的兴趣(主要来自西班牙之外)断断续续延续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承认,我们对塞万提斯最重要的纪念是他的书面著作。但我们对他的书面著作的浓厚兴趣,也唤醒了对那一支笔后的那个男人的崭新兴趣。的确,阅读和研究塞万提斯的首要原因,是他的文学作品充当了一种媒介—在这种媒介中,一个绝顶聪明并且极其到位的观察者对西班牙的思想基石和“行进中”的欧洲河床中的诸多变化(在这些变化中,西班牙是一个主要角色)做出了辨析和回应。

  阿斯特拉纳·马林认为,“大部分早期给塞万提斯作传的尝试,只不过限于小说《堂吉诃德》各种版本的序言”。编者和读者大多数对游侠骑士堂吉诃德及其仆从生平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对他们谜一般的创造者生平的兴趣。然而,塞万提斯的真实生活经验,像他著名作品的主人公一样丰富多彩、翻新出奇,并且有时还充满了戏剧性。对塞万提斯认真的传记学研究没有受到重视,可能是塞万提斯为自己的杰作一夜暴得大名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众所周知,塞万提斯没有记日记或留下多卷正式文件。他从没有写过一份自传,并且没有证据表明他是无数信件的作者。例如,不像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歌德的谈话录多达4 000多页,同时代人对歌德的闲谈(从第三方通信和日记中摘录出来的)也有整整三大册。塞万提斯很少出现在公众眼中。事实上,他越来越变得边缘化。在这一方面,塞万提斯的社会地位与其对手和文学敌人洛佩·德·维加的社会地位有天壤之别,洛佩·德·维加极为成功并受到过分追捧。

  自从阿斯特拉纳·马林在半个世纪之前为现代读者做出贡献以来,已过去了很长时间。这要求对塞万提斯这样一位超乎寻常的人做出新的评价。由于塞万提斯难以捉摸,本传记旨在消除他围绕自己大量作品编织起来的有意的神秘光环。人们在《堂吉诃德》、《贝雪莱斯和西吉斯蒙达历险记》(Persiles and Sigismunda)或《训诫小说集》(Exemplary Novels)中所听到的独特而多变的声音属于一个不寻常的人;但与之相反,它们也属于一个不喜欢出风头的天才,这个天才将体现西班牙意识中所有有意义的东西。对塞万提斯的这种认可,不仅存在于西班牙国内,也存在于西班牙国外。因为,他的著作,尤其在伊比利亚半岛之外,比他同时代任何著名人物都获得更多声誉和成功。尽管西班牙诞生了众多优秀作家、艺术家和诗人,但在其国界之外却少有人知,而研究甚至更少。甚至那些大权在握、富有影响的人,例如红衣主教阿瓜维瓦、哈桑·帕夏、莱谟斯伯爵、胡安·德·乌尔比纳、阿维利亚内达,都主要是由于他们与塞万提斯的交往而被记起,是塞万提斯的名字让我们对这些人的记忆幸存下来,否则这些人早已默默无闻。

  一部塞万提斯传记的任何真诚意图,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种种内在问题。众所周知,我们已经失去了他的大量著作,而某些归于他名下的著作的真实性问题尚存疑惑;至于他最好的散文作品,我们通常不知道它们的源头;而最后,几幅塞万提斯的画像,据称没有一幅是真实的—其中包括装饰几部塞万提斯传记封面的画像在内,我们这本传记也同样名列其中。当然,存在裂隙和不确定性的地方,猜测和推断会茁壮成长,随之出现甚至更难以排除的传说和神话。因此,塞万提斯被称为“带面具的男人”并非空穴来风。而当我们考察他的创作以发现一个真实的塞万提斯时,会加倍如此。因为在这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呢?一系列第一人称叙述者。对这样的叙述者,塞万提斯在尽可能的时间和地点,一有机会就会加以否认。此外,在他富有创造性的作品中,要将这个男人限制在任何一种观念或信仰的框架内都是不可能的。

  在这本旨在全面系统的传记中,我必须触及他众所周知和不那么为人熟知的文本,在有关联和可能的地方,力图使它们为塞万提斯的生活经验提供解答。当然,他的众多作品日积月累,产生了它们自己的历史,并且未来将一如既往。我们有关这个男人的知识,在其各种作品的新版中以及各种作品的改编中(例如音乐和芭蕾舞),还有尘封了数百年的文献发现中获得了改善。我们还在等待找到分几批运到“新世界”的墨西哥和秘鲁的《堂吉诃德》的第一版。令人感兴趣的是,读者将看到以最近的文学理论家—德里达、巴赫金、德勒兹、克里斯蒂瓦、卡尔维诺—为基础的对塞万提斯作品的评价如何提供了新颖的、通常到目前为止出人意料的洞见。我们现在也知道了许多塞万提斯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生活和工作的状况:最近对菲利佩二世和菲利佩三世的卓越研究填补了许多东西,明晰了我们对塞万提斯及其家族的全面理解。安东·范·登·维恩加尔德的卓越著作详细描绘了黄金时代西班牙和整个欧洲许多曾经重要但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要的城市,它进一步有助于我们具体想象塞万提斯在日常基础上应当看到的城市景观。维恩加尔德所画的1560年左右的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是迄今为止我们所有对塞万提斯出生地的最好图解。

  我的意图不同于以往的塞万提斯传记:想象一个卷入政治阴谋的塞万提斯,一个性无能的牺牲品,一个同性恋者,一个支持少数皈依天主教人群观点的作家〔罗萨罗西《追踪塞万提斯》(Rosa Rossi,Sulle Tracce de Cervantes,1997)〕;运用想象性重构,采用心理学理论解释塞万提斯〔费尔南多阿拉巴尔《有个奴隶叫塞万提斯》(Fernando Arrabal,Un Esclavo Llamado Cervantes,1996)〕也区别于那些无论多么有趣好笑或技巧纯熟,但其叙述却出自杜撰、虚构的传记〔斯蒂芬·马洛《米盖尔·德·塞万提斯的生与死:一部小说》(Stephen Marlowe, The Death and Life of Miguel de Cervantes: A Novel,1996)〕。这里我仅列举最近三种全方位的传记研究。不过,这些研究者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得面对。因为随着数据的累积,神话也在递增。将会出现的是,在我们能够将它们串联到一起的范围,事实的真相通常比对他的凭空虚构要更为令人兴奋、发人深思。既然如此,我便要尝试在篇幅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整合来自众多真实文献中的相关材料,以完善被证明极其难以捉摸的这个男人的画像。当然,这种难以捉摸,许多都源于这些传记作者所采用的思路相当狭窄的方法,他们指望用塞万提斯的文学作品去解释—通常是搪塞—我们有关塞万提斯“真实生活”经验的所有裂隙和不确定性。但是,即使当我们拥有了塞万提斯生活经验的证据,并且能够确定它们是某年某一天的事,问题通常也依然存在:例如,如果我们承认他所有的作品并不都是呱呱叫的,那么他又是如何创作了《堂吉诃德》和《训诫小说集》的?答案隐藏在他的社会和历史语境的现实之中吗?

  为了回答这一基本问题,我们必须利用历史文献,并且将其与那一时代相关的其他证据结合起来。很少或根本不为塞万提斯在阿尔及尔的五年、他作为宫廷申请人的时光、他的婚姻、他一度作为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伙食承办商(仅举少数几个转折点)建立历史语境,将会对传记构成一种伤害。对传记主题的虚构叙述或纯粹的文学理解,很少能容纳由其他研究领域所提供的十分难得的真实文献记录。

  对塞万提斯的生平,从出生到离世做出一种前后连贯的确凿陈述是一种理想。但是从今天的视角看,这必定仍然是一种理想。因为尽管对他的生平和时代有了一些新兴趣和严肃研究,但仍然存在空白和漏洞。为什么他在结婚三年后离开了自己的家庭?为什么在阿尔及尔时威尼斯人哈桑对待他如此温和仁慈?他和自己的岳母、妻子、妹妹、私生女伊莎贝尔关系的真实性又如何?解释的差异总是会存在,而这也十分正常。不过如果我们可以将自己的众说纷纭建立在确凿的历史—社会语境之上,那么我们的讨论将会结出更大的硕果,并且将会带来既作为人、也作为作家的塞万提斯的更清晰画面。

  在可能的地方,地名我使用英文的翻译〔用Corunna(拉科鲁尼亚)指La Corua,用Saragossa(萨拉戈萨)指Zaragoza,用Lisbon(里斯本)指Lisba,用Naples(那不勒斯)指Napoli,用Peru(秘鲁)指Perú〕,不过在其他所有情况下则给出原地名,并带有应有的重音符,例如:Alcalá deHenares(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Cádiz(加的斯),Córdoba(科尔多瓦),等等。尽管西班牙的姓相对较长,我还是尽力提供全名,以避免陷入混乱。举例来说,罗德里戈(Rodrigo)是米盖尔的父亲、哥哥和亲堂兄的教名。瞥一眼米盖尔父母的家谱,会进一步证明有必要提供全名,即使偶然会不胜其烦。当涉及米盖尔·德·塞万提斯时,我始终用其姓塞万提斯而不是米盖尔,但在同一上下文中提到这一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家人的情况下,我会转而用他的名米盖尔,我希望借此避免意思的含糊混乱。


不寻常的男人:塞万提斯的时代与人生 一部深入探索西班牙黄金时代,以及一位文学巨匠如何塑造我们理解人类处境的传记。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这个名字本身就携带着史诗般的重量。他不仅是《堂吉诃德》的作者,更是西班牙文学和欧洲叙事艺术的奠基人之一。然而,我们对这位“曼查的伟大骑士”的创作者的了解,往往被他笔下的虚构世界所掩盖。要真正理解塞万提斯,我们必须穿越他所处的那个充满矛盾、辉煌与苦难的时代——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的西班牙帝国。 本书《不寻常的男人:塞万提斯的时代与人生》旨在剥开历史的尘封,以详尽、细致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描绘出塞万提斯作为士兵、战俘、税吏、失败的剧作家、被囚禁者以及最终成为文学偶像的复杂人生轨迹。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生平罗列,而是一次对塑造了这位非凡个体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全面考察。 第一部:烽火中的青春与创伤(1547-1575) 塞万提斯诞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童年充满了漂泊不定。早年的经历决定了他对世界的基本认知——宏大叙事与残酷现实的并存。本部分将重点聚焦于他青年时期在罗马接受的教育(尽管其精确性仍有争议),以及随后投身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军事生涯。 核心事件聚焦于勒班陀战役(1571年)。塞万提斯在此役中身负重伤,三根肋骨受损,并永久地失去了左手的活动能力。这段经历对他意义非凡,他终生将其视为“上帝给予的恩典”,是其骑士精神的真正试炼。本书将细致考察这次战役的战术背景,西班牙舰队的构成,以及一名普通士兵所经历的血与火。手的残疾不仅是生理上的创伤,更是文学创作的催化剂——正是无法再握紧长矛,他才真正开始挥舞笔杆。 第二部:阿尔及尔的磨难与回归(1575-1580) 勒班陀的荣耀转瞬即逝。从意大利返回西班牙的途中,塞万提斯一行遭遇海盗袭击,他被俘虏并被带往北非的阿尔及尔,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奴隶生涯。这是他人生中最为黑暗、但也最具塑造性的时期。 本书将详尽还原阿尔及尔的生活图景:基督教奴隶与奥斯曼帝国的权力结构、赎金市场上的绝望交易、以及塞万提斯如何数次策划逃跑,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并因此遭受折磨和威胁。他在这里观察了异域文化、语言和人类的奴役状态,这些都成为日后《堂吉诃德》中对自由与幻觉的深刻探讨的素材。我们分析了他在囚禁期间的作品雏形,以及最终被西班牙特工赎回时,他所背负的经济重担和精神创伤。 第三部:帝国的背影:税吏与囚徒(1581-1605) 从北非归来,塞万提斯发现自己回到了一个对他而言既熟悉又疏离的祖国。他未能如愿获得理想的军职或宫廷职位。为了维持生计,他接受了在安达卢西亚地区担任皇家军需官和税吏的工作。 这一时期是塞万提斯社会地位急剧下滑的时期。本书将深入探讨西班牙帝国晚期的官僚体系的低效与腐败。塞万提斯在征税过程中与地方权贵和民众产生了冲突,最终导致他因账目不清而被逮捕和监禁。正是身陷牢狱,他开始着手构建那部将改变世界的作品。我们审视了塞万提斯在狱中可能接触到的民间故事、流浪汉的叙事,以及他如何将这些“低俗”的素材提炼成文学的黄金。 第四部:文学的诞生与中年的挣扎(1605-1616) 1605年,《堂吉诃德》第一部出版,一炮而红,迅速成为畅销书。然而,名声并未立刻带来财富或安宁。本书会剖析此时西班牙文学界的复杂生态:剧作家洛佩·德·维加的崛起,以及塞万提斯作为“落魄贵族”的社会定位。 我们考察了塞万提斯在完成续集(1615年)之前所经历的持续的经济压力、家庭琐事(如他妹妹和女儿的案件),以及他试图通过其他作品(如《警世小说集》)来巩固其文学地位的努力。本书将探讨《堂吉诃德》的成功如何与其作者本人的生活境遇形成了鲜明的讽刺——一个渴望骑士荣耀的人,却以讽刺骑士精神的作品获得了永恒的声誉。 总结:遗产与不朽的骑士精神 塞万提斯逝世于1616年,恰逢莎士比亚逝世的同一年,这绝非巧合,而是两个巨人在不同文化中同步完成对人类经验的终极提炼。本书的结尾将超越个人生平,探讨塞万提斯如何通过他的创作,为现代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叙事视角的实验、对“真实”与“虚构”边界的模糊处理,以及对人性中理想主义与务实主义永恒冲突的深刻洞察。 《不寻常的男人》带领读者穿越西班牙的黄金时代,揭示了在华丽的帝国表象之下,一位充满缺陷、充满挣扎的非凡个体,是如何通过他的苦难与不屈,创造出超越时代的作品,塑造了我们今天理解“人”的意义的方式。读者将看到,塞万提斯的伟大并非源于他未曾实现的抱负,而在于他将这些抱负的失败,转化为永恒的文学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真正“理解”塞万提斯的作品,而不是仅仅记住他的名字和代表作。《不寻常的男人》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个愿望。作者没有将塞万提斯塑造成一个高高在上的文学神祇,而是将他置于那个充满矛盾和机遇的时代洪流之中,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成功与失败。我尤其被书中对塞万提斯作为一名士兵的经历的描述所打动。战争的残酷,俘虏的屈辱,这些经历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是很难真正理解其对一个人精神的塑造有多么深刻。我想,正是这些磨难,才让塞万提斯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洞察,也才有了《堂吉诃德》中那种既悲悯又嘲讽的独特视角。书中关于塞万提斯与其他同时代文人墨客的交往,以及他与当时的社会体制之间的种种纠葛,也描绘得非常生动。这让我看到,即便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无法脱离所处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创作,也必然会受到时代的限制和影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塞万提斯。

评分

塞万提斯!光是听到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对那个黄金时代西班牙的无限遐想。我知道《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但关于这位伟大的作家本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我的认知却有些模糊。这本书的书名《不寻常的男人:塞万提斯的时代和人生》,听起来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可能性。我尤其好奇,“不寻常”究竟体现在何处?是他的经历?他的思想?还是他与那个时代的碰撞?我总觉得,能写出那样既荒诞又深刻作品的人,其人生必然也跌宕起伏,充满故事。这本书似乎给了我一个深入探寻的契机,让我有机会窥见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这位文学巨匠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描绘出马德里的喧嚣市井,塞维利亚的港口风情,还有那场深刻影响西班牙历史的战争。那些历史的碎片,那些时代的印记,能否在这本书中被一一串联起来,展现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塞万提斯?我渴望了解他生活的细节,他的挣扎与坚持,他的爱与失落,这些是否都成为了他笔下不朽篇章的灵感来源?这本书,就像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推开它,去认识那个“不寻常的男人”。

评分

这本书的写作手法实在太别出心裁了!它不像传统的传记那样线性叙述,而是像一部精心编排的电影,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时间线索,不断切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维度的塞万提斯。有时,我们会听到他同时代人的评价,了解他们在眼中的塞万提斯是怎样的;有时,我们会“穿越”到那个时代的街头巷尾,感受普通民众的生活气息;有时,又会回到塞万提斯个人的内心世界,聆听他的独白与思考。这种多角度的呈现,使得塞万提斯这个形象变得格外丰满和立体。我喜欢书中对细节的描绘,无论是当时人们的穿着打扮,还是食物的种类,亦或是城市的建筑风格,都力求还原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这种细致入微的刻画,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画面。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认识了塞万提斯,更像是在经历他的人生,感受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读这本书,就像在品一杯醇厚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体会到其中的深邃。

评分

读完这本书,仿佛经历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作者对塞万提斯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描绘,简直是栩栩如生,让我感觉自己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西班牙。从哈布斯堡王朝的辉煌与衰落,到宗教改革的暗流涌动,再到新大陆探险带来的财富与冲击,每一个时代的大事件都被巧妙地融入到塞万提斯的人生轨迹中。而塞万提斯本人,更是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我从未想到,这位文学巨匠的经历会如此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他曾是军人,经历过战争的残酷,甚至被海盗俘虏,在北非度过了五年艰苦的囚徒生涯。这其中的痛苦与挣扎,我想,定然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一定滋养了他的创作灵感。书中所呈现的塞万提斯,并非仅仅是那位在书斋中挥洒文字的学者,而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有理想,有抱负,也有现实的困境和无奈。作者的叙述非常流畅,文字功底深厚,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结合,读来引人入胜,让我对那个时代和那位伟大的作家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简直令人拍案叫绝!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传记式写法,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读者漫步在塞万提斯的生平与时代之间。每一章节都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探险,时而深入到塞万提斯的家庭生活,探究他的成长环境;时而又将我们抛入那个充满政治阴谋和宗教冲突的宫廷;再者,还会带领我们走进那个充满冒险精神的航海时代,感受西班牙帝国崛起的澎湃力量。最让我惊叹的是,作者能够如此细腻地捕捉到时代潮流对塞万提斯的影响,以及他如何将自身的经历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最终创作出传世之作。书中对《堂吉诃德》的解读,也并非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批判、人性反思以及作者对骑士文学的戏仿与超越。这种将文学作品置于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去理解的视角,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对塞万提斯的才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解谜,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

评分

不错,很好的一部书籍

评分

不错,很好的一部书籍

评分

内容很详实,国内相关的传记很少,而且越是有名的,反而好的传记很难找,其实是不怎么了解的,大师变成传说。这本书是我所见,国内最新,内容最丰富的塞万提斯传记了

评分

不错,很好的一部书籍

评分

不错,很好的一部书籍

评分

不错,很好的一部书籍

评分

不错,很好的一部书籍

评分

内容很详实,国内相关的传记很少,而且越是有名的,反而好的传记很难找,其实是不怎么了解的,大师变成传说。这本书是我所见,国内最新,内容最丰富的塞万提斯传记了

评分

内容很详实,国内相关的传记很少,而且越是有名的,反而好的传记很难找,其实是不怎么了解的,大师变成传说。这本书是我所见,国内最新,内容最丰富的塞万提斯传记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