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成果要报 汇编(2013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成果要报 汇编(2013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编
图书标签:
  • 社会科学
  • 国家社科基金
  • 研究成果
  • 学术汇编
  • 2013年
  • 人文社科
  • 科研报告
  • 学术出版
  • 中国社科
  • 基金项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ISBN:97875147045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221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5
字数:1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浙江大学刘渊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深入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业化调整的新特点、新模式,对推进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内页插图

目录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思路建议………………刘 渊(1)

推动我国外贸长期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李计广(7)

利用区域接力 形成梯度推进 促进我国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覃成林(12)

注重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何德旭(18)

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选择与建议………………………赵 坚(23)

我国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与对策建议……………………潘爱玲(28)

我国完全可以实施社会保险费改税………………………蒲晓红(33)

迫切需要提高新农保养老金待遇…………………………张思锋(38)

实现网络反腐法制化 整体推进

反腐战略…………………………………………周 伟 田关伟(42)

构建新型主动的开放模式势在必行………………………陈飞翔(45)

急需提高财政应急资金管理制度化水平……………………孙开(49)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陈雨露 邱兆祥(53)

推进新型城镇化改革实现城镇发展转型…………………黄志斌(57)

我国急需制定一部民法典…………………………………柳经纬(61)

货币政策应从总量调控向利率调控转变…………………张成思(65)

重视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新趋势新特点…………………李 平(69)

我国城镇土地资源二次开发势在必行……………………刘士林(73)

关于我国金融改革次序的思考…………………杨 光 龚 刚(76)

应当尽快划定草原保护红线…………………………………马林(80)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应与财政体制改革协调共进…………殷剑峰(83)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以初次分配改革为重点……………厉以宁(87)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战略选择…………贾根良(90)

重大公共投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亟待改善…………………潘彬(94)

建立“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惩戒防范体系………………王淑芹(97)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建议……………………………欧国立(100)

借鉴明清“田面权”制度创新土地制度

改革模式……………………………………………………龙登高(103)

怎样看M2过百万亿元………………………………………王国刚(107)

把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作为新一轮改革的

重要突破口………………………………………………刘树成( 111)

2013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

分析与建议………………………………………刘元春 毛振华(115)

第二产业仍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李钢(119)

近期流动性逆转的冲击及化解之策………………………董小君(123)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的影响和应对………………张斌(127)

高度重视农民“逆城镇化”倾向…………………………李长安(131)

以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城镇化”………………高晋康 唐清利(135)

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需要顶层设计………………………郑功成(139)

“营改增”试点中遇到的难题及对策……………………夏杰长(143)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重点应由需求转向供给………………刘霞辉(147)

建议设立专门行政法院……………………………………马怀德(151)

建议逐步放开家庭农场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蒋超良(155)

“内科手术”式调控无助利率市场化改革………………王国刚(159)

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郑功成(163)

财政体制改革应保持财权稳定,适当上移事权…………刘军民(167)

“三管齐下”助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卢洪友(171)

建议划定“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乔海曙(175)

解决城镇化土地供需矛盾的思路建议……………………钱文荣(179)

对我国债务风险前景的评估分析…………………张晓晶 常欣(183)

不稳固的反弹与可能的波动

——当前宏观经济的特点及未来走势……………………刘元春(189)

落实文化强国战略急需完善文化产业立法………………张世君(192)

应对产业结构服务化趋势的政策建议………………………张平(197)

强化市场在质量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程虹(202)

转变政府职能应防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石亚军(206)

应对区际产业转移空间错位的建议……………………刘友金( 210)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破解农民合作社融资困境……………蒋超良(214)

关于深化金融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陈雨露(217)

美国经济未来走势前瞻及我应对策略……………………何德旭(222)

尽快引入人民币汇率宽幅区间波动机制……………………张斌(228)

建立“小微企业拆借基金” 缓解小微企业

融资难…………………………………………………………张衔(233)

精彩书摘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力的工业化调整。表面上看,这是应对经济危机和执政压力的必要手段,也是信息技术进步引发生产方式变革的外在反映,实质上是要通过调整全球制造业格局来削弱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进而掌控未来制造业发展。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成果要报 汇编(2013年) 一、 时代背景与基金使命 2013年,中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十八大报告为国家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社会各领域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简称“国社科基金”)肩负着资助和引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重大使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作为国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旨在及时、准确地反映国家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最高水平,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成果要报 汇编(2013年)》正是汇集了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众多研究成果中的精华,它们是来自全国各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在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取得的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报告。这些成果的汇编,不仅是对当年学术研究成果的一次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示,更是对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回应社会关切、引领思想潮流的一次有力证明。 二、 汇编内容概览 本汇编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成果为基础,精选了部分在2013年度的研究成果中,具有代表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成果要报”。这些成果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以及跨学科融合的趋势。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汇编中的相关成果,深入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伟大实践,特别是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研究聚焦于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创新,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探讨其理论渊源、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为全党全国的思想理论武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此外,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总结等,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辨析和学术挖掘。 (二) 经济学研究: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性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学研究成果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汇编中的部分成果,深入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如何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之间寻求平衡。研究内容涵盖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评估、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与策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前瞻等。学者们运用先进的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对中国经济的深层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贡献了智慧。 (三)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研究: 面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政治学与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着力于探索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汇编中的相关成果,关注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矛盾化解与社会治理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评估、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等重大课题。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权力运行、利益协调、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力图为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四) 法学研究: 2013年,是中国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的一年。法学研究成果聚焦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汇编中的部分成果,围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核心议题展开。研究内容包括宪法和行政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刑事司法改革的挑战与对策、民商事法律的完善与适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机制、网络安全与信息法治、环境法治建设、涉外法律服务等。学者们在借鉴国际法治经验的同时,立足中国国情,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升法律的公正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五) 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成果,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汇编中的部分成果,关注了社会分层与流动、收入分配公平、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口结构变化与老龄化应对、家庭变迁与社会养老、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青少年发展问题、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参与、社会稳定与风险防范等。研究者们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六) 历史学与文化研究: 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是理解当下、启迪未来的重要途径。汇编中的历史学与文化研究成果,既有对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的深入挖掘,也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考。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人物研究、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再审视、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效与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等。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七) 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交叉学科研究: 除了上述传统学科领域,本汇编也收录了在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往往具有更强的交叉性和综合性,例如,文学研究关注新时代中国文学的审美特质与社会功能,艺术学探讨艺术创新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教育学聚焦教育公平、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管理学则为国家治理和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这些跨学科的研究,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时代性和前沿性,也展示了研究者们运用多元视角和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 成果的价值与意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成果要报 汇编(2013年)》的价值与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创新与学术繁荣: 汇编集中展示了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理论创新和学术研究上的最新成果,有助于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力量。 2. 服务国家决策与现实应用: 成果要报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要报”性质,即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政策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汇编中的研究,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也为社会各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 思想引领与文化传承: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承担着思想引领的重任。本汇编中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凝聚社会共识、激发社会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 4. 人才培养与学术梯队建设: 汇编中的成果,大多出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的优秀学者之手,也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和借鉴的范例,有助于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壮大学术梯队,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储备智力资源。 5. 国家社科基金的品牌效应: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的一项重要出版物,本汇编的出版,进一步彰显了国家社科基金的品牌效应,提升了其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也激励着更多的研究者积极申报和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 结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成果要报 汇编(2013年)》不仅是一部学术成果的集合,更是一部时代的印记,是2013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发展状况的生动缩影。这些成果所展现出的研究视野、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都将对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国家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如同一个宝库,为研究者、决策者和所有关心中国发展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和智慧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体量,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庄重感,让人不敢轻易对待。我个人通常不会从头读到尾,而是采取“点对点”的检索策略。我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法学和政治学领域。例如,我想看看2013年关于司法改革的深入探讨有哪些突破性的观点,或者在行政效率提升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哪些不同于传统科层制改革的创新思路。我特别关注的是那些“应用性研究”的报告,那些看似枯燥的实证数据分析背后,往往隐藏着对现实困境最深刻的洞察。每次翻阅这类官方汇编,我都会留意不同学科之间是如何交叉互动的。比如,经济学对人口结构变化的预测,如何反哺到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构想中去,这种体系化的思维构建,是纯粹的个人专著很难达到的境界。它提供了一种自上而下的、系统性的理解框架,强迫你跳出自己熟悉的专业“象牙塔”,去看待一个更庞大、更复杂的社会实体是如何运转的。

评分

作为一名非体制内的研究者,我发现这类成果要报是理解国家级科研风向的绝佳“风向标”。它筛选的标准本身就决定了入选作品的质量和相关性。我更感兴趣的是那些可能因为过于前沿或挑战传统观念而未能在普通期刊上发表的“冷门”但极具洞察力的研究主题。我想挖掘一下2013年,在哲学或宗教学领域,有哪些尝试与当代价值思潮相结合的探索性工作。这些领域的研究往往对社会文化变迁有着更深远的预判能力,它们关注的是精神内核而非短期经济指标。此外,汇编的编排方式也值得玩味,它将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置,这种并置本身可能就暗示了当年国家层面希望引导研究者关注的“交叉点”在哪里。如果能将不同领域的摘要进行对比阅读,或许能构建出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幅多层次的、立体的图景,这比单纯阅读某一个学科的进展要有启发性得多。

评分

每一次接触这种国家级基金的成果总结,都像是一次对“时代精神”的集中体检。2013年,我们正处于对“中国模式”的信心形成期与国际环境复杂性加剧的交汇点上。我希望这本书能揭示出,在那个特定的时间节点上,顶尖的社科智囊们是如何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理论支撑的。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国际关系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研究报告摘要。它们通常会提炼出最精炼的论据和最具说服力的表达方式。对于我个人而言,这套书与其说是一本阅读材料,不如说是一部“学术工具书”——它帮助我快速校准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否与国家战略需求保持同频共振,同时,也为我的写作提供了一个极高的、需要努力达到的学术标准范本。它所代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在宏观层面主动介入社会治理的严肃姿态。

评分

这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要报汇编(2013年)》的厚重感,初拿到手就让人对其中蕴含的学术力量肃然起敬。我个人其实对宏大的国家级基金项目成果有着天然的好奇心,毕竟它们代表了当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和最高水准。虽然我尚未深入研读每一篇摘要,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导读,就能感受到那种由点及面、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的研究脉络。我期待着从中找到对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难题、经济结构转型期的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文化自信构建的路径选择等方面的权威解读和实证分析。这种汇编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收录了“成果”,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国家智力资源如何部署,以及如何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窗口。我更倾向于将它视为一份重要的政策参考资料库,而非单纯的学术论文集。它的结构化编排,想必能让非专业研究人员也能快速把握各个学科的最新动态。我对那些跨学科研究的项目尤为关注,因为真正的社会难题往往需要多维度的视角去剖析,希望能在这些报告中找到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可行性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2013年的成果要报汇编,主要是冲着那种“历史定格”的价值去的。研究成果的时效性非常关键,2013年正处于“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经济发展模式都在经历深刻的调整。现在回看这些研究,更能体会到当时决策层所面对的复杂局面。我特别想找找看,当年关于大数据和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冲击的研究进展如何,以及对社会心态变化的早期预判是否准确。比起那些每年都会更新的期刊,这种年度汇编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横截面的快照,让我们能清晰地对比过去几年的政策演进和学术焦点转移。我希望能从这些报告中捕捉到一些被后来的重大事件所印证或证伪的早期学术预警信号。对于一个关注宏观历史脉络的读者来说,这种汇集成册的官方摘要,其信息密度是期刊文章无法比拟的,它省略了冗长的论证过程,直接呈现了核心观点和政策建议,阅读效率极高,非常适合时间有限但又渴望了解国家智库思路的读者。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好…………………………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很一般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好…………………………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