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 50219-2014) [Technical Code For Water Spray Fire Protection System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 50219-2014) [Technical Code For Water Spray Fire Protection System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消防工程
  • 水喷雾灭火
  • 国家标准
  • GB 50219-2014
  • 建筑防火
  • 安全规范
  • 灭火系统
  • 技术标准
  • 规范文件
  • 工程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553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353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文名称:Technical Code For Water Spray Fire Protection System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 50219-2014)》增加了水喷雾灭火系统施工、验收和维护管理的相关内容;补充了输送机皮带、液化烃或类似液体储罐、陶坛或桶装酒库等场所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设置要求;修改了变压器水雾喷头的布置、水喷雾灭火系统供水控制阀的选用等工程设计要求;增加了水喷雾灭火系统管道连接件干烧试验方法。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设计参数和喷头布置
3.1 基本设计参数
3.2 喷头与管道布置

4 系统组件

5 给水
5.1 一般规定
5.2 水泵
5.3 供水控制阀
5.4 水泵接合器

6 操作与控制

7 水力计算
7.1 系统设计流量
7.2 管道水力计算
7.3 管道减压措施

8 施工
8.1 一般规定
8.2 进场检验
8.3 安装
8.4 调试

9 验收
10 维护管理

附录A 管道连接件干烧试验方法
附录B 水喷雾灭火系统工程划分
附录C 水喷雾灭火系统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附录D 水喷雾灭火系统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
附录E 水喷雾灭火系统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附录F 水喷雾灭火系统验收记录
附录G 水喷雾灭火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检查项目及记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 50219-2014)》:
  2 系统施工过程检查记录;
  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 系统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5 系统验收记录;
  6 其他相关文件、记录、资料清单等。
  9.0.6 系统的管道、阀门及支、吊架的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84和《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683中的有关规定。
  9.0.7 系统水源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室外给水管网的进水管管径及供水能力、消防水池(罐)和消防水箱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当采用天然水源作为系统水源时,其水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检查枯水期最低水位时确保消防用水的技术措施;
  3 过滤器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对照设计资料采用流速计、尺等测量和直观检查。
  9.0.8 动力源、备用动力源及电气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试验检查。
  9.0.9 消防水泵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工作泵、备用泵、吸水管、出水管及出水管上的泄压阀、止回阀、信号阀等的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吸水管、出水管上的控制阀应锁定在常开位置,并有明显标记。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对照设计资料和产品说明书核查。
  2 消防水泵的引水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

前言/序言


一本关于现代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的实用指南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关键议题,旨在为城市交通领域的专业人士、决策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全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涵盖了从宏观的城市交通战略到微观的交通工程技术,力求展现当代城市交通发展的最新理念、先进技术与最佳实践。 第一篇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 本篇聚焦于城市交通发展的宏观层面,首先阐述了城市交通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分析了交通系统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深远影响。接着,详细介绍了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技术手段。这包括: 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 探讨了如何科学地识别和量化不同类型交通需求,并运用多种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长期、中期和短期的交通需求预测,为交通规划提供可靠依据。重点分析了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出行行为变化等因素对交通需求的影响。 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阐述了综合交通枢纽在构建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中的核心作用,详细介绍了枢纽的选址原则、功能布局、换乘设计、配套服务等内容,强调了多种交通方式(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私家车、慢行交通等)的无缝衔接与一体化管理。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公共交通(地铁、轻轨、有轨电车、BRT、常规公交等)的特点、适用范围和规划要点。重点关注了线路优化、站点布局、发车频率、票价政策、服务水平等,旨在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引导绿色出行。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强调了自行车道、人行道等慢行交通系统在提升城市宜居性、促进健康生活、缓解交通拥堵方面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慢行系统的线网规划、设施标准、安全设计、慢行节点衔接以及与公共交通的融合等内容。 交通拥堵治理策略: 梳理了当前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并系统地提出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治理策略。这包括需求管理(如限行、拥堵收费、停车管理)、供给优化(如道路网络完善、交通信号控制优化、公交优先)、技术应用(如智能交通系统)以及政策引导等。 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规划: 探讨了交通系统如何与城市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协同规划,实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第二篇 城市交通工程设计与技术 本篇进入城市交通工程的具体设计与技术层面,聚焦于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标准、技术规范和创新应用。 道路工程设计: 涵盖了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路面结构设计等。重点介绍了不同等级城市道路的功能划分、技术标准,以及对设计中安全性、舒适性、耐久性、景观性的考量。内容包括: 交叉口设计: 详细阐述了平面交叉口(信号灯控制、环形交叉)和立体交叉口(立交桥、隧道)的设计原则、类型、几何参数、交通组织方式,以及提高通行效率和安全性的技术措施。 路面设计: 介绍了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以及路面养护与修复技术,关注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轨道交通工程设计: 详细介绍了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辆段等工程的设计要点。包括线路选线、车站布局、站台设计、出入口设计、通风与疏散设计、供电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等。特别强调了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既有建筑保护的协调。 公交系统工程设计: 聚焦于公交场站(首末站、枢纽站)、公交专用道、公交停靠站的设计与建设。强调了提升公交服务的效率、可靠性和乘客体验。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详细介绍了包括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护栏、防撞设施、照明设施等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旨在最大限度地保障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交通智能化技术应用: 深入探讨了智能交通系统(ITS)在提升交通效率、安全性和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内容包括: 交通信息系统: 实时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发布技术,导航系统,以及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平台。 交通控制系统: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匝道控制、车道控制等技术,以优化路网通行能力。 交通监测与管理: 视频监控、雷达监测、流量统计、违章检测等技术在交通运行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自动驾驶与车联网: 探讨了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对未来城市交通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挑战。 绿色交通工程技术: 关注环境友好的交通工程设计和技术应用,如节能减排的道路材料、低碳交通方式的推广、交通噪声与空气污染的控制技术、雨水收集与利用等。 第三篇 城市交通运营管理与服务 本篇侧重于城市交通系统的日常运营管理和为公众提供的交通服务,是连接交通规划与工程建设的桥梁。 交通运行监测与评估: 介绍了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对交通流量、速度、延误、拥堵指数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评估,为交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交通管理与控制: 详细阐述了交通信号控制策略、交通流量诱导、停车管理、公共交通调度、应急交通管理等内容,旨在保障交通系统的平稳运行。 交通安全管理: 强调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事故预防与处理、交通违法行为管理等措施,构建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 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探讨了公交线路优化、时刻表制定、司乘人员培训、车辆维护、乘客服务等,提升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智慧交通与大数据应用: 深入分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交通管理、出行服务、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应用。例如,利用大数据进行出行模式分析,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利用人工智能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个性化出行信息服务等。 交通政策与法规: 梳理了与城市交通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包括交通规划审批、工程建设许可、交通管理规定、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等,为从业者提供政策指导。 交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出行: 再次强调了推动城市交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重要性,倡导发展绿色交通,鼓励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构建低碳、环保的交通体系。 交通设施的维护与更新: 关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长期维护、养护和更新改造,确保交通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并适应不断发展的城市需求。 本书特色 本书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前瞻性。它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详尽的设计规范,更融入了大量最新的技术发展和管理经验。本书力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为读者提供一份贴合实际需求、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城市交通系统是如何运行的,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规划、先进的技术和精细的管理,建设和管理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绿色的城市交通,从而为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在我最近参与的一个复杂工业园区改造项目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以前我们总是在不同规范之间来回对照,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但有了这本权威指南,很多模糊地带迎刃而解。比如在确定水泵的冗余设置和备用电源切换时间上,原先我们内部还有一些争论,但标准里明确给出了基于可靠性等级的量化指标,这使得我们的设计方案立刻有了坚实的依据,也更容易通过后续的消防评审。每次翻到那些关于材料耐腐蚀性和系统维护保养的章节时,我总会深吸一口气,因为它不仅关注系统的“建好”,更关注系统的“好用”和“长寿”。规范的深度,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上限,而这本书无疑将这个上限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的蓝色调,配上严谨的字体排版,立刻给人一种专业、权威的感觉。我第一次翻开它,就被那种近乎苛刻的细致程度所吸引。它不像那些流行读物那样追求故事性或轻松的阅读体验,而是带着一种工程手册特有的冷峻美感。光是目录部分,那些密密麻麻的章节编号和技术术语,就足以让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但对我这个需要经常接触消防设计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状,提醒着我们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财产安全。每一次需要查阅某个具体参数或安装要求时,那清晰的图表和精确的文字描述,总能迅速定位问题核心,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这种对标准的恪守和追求极致的专业精神,是这本书最直观的体现。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时,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逻辑组织上的清晰脉络。很多技术规范的通病是条理混乱,东拉西扯,让人看了云里雾里,但这部标准却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蓝图。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水量的计算依据,到喷头的选型与布局,再到控制系统的联动要求,每一步都有着严密的递进关系。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规定,而是把“为什么”和“怎么做”结合得非常巧妙。即便是初次接触水喷雾灭火系统的工程师,只要按部就班地研读下去,也能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我尤其欣赏它在特定风险场景下的差异化处理,比如对高危液体火灾和普通A类火灾的处理,条款的区分度非常高,体现了编写者对不同火灾风险的深刻理解。阅读它,更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进行系统化的现场教学。

评分

从装帧设计上来看,这本书确实走的是极其朴素的“技术路线”。封面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内页纸张的质感也偏向于哑光,这非常有利于长时间阅读而不易反光疲劳。不过,我个人有一个小小的期待,如果能在某些关键的、易混淆的节点处,增加一些三维示意图或者流程图的注释,可能会对理解某些复杂的管网布局或动作逻辑更有帮助。尽管它在文字描述上已经做到了极致的精确,但对于高度依赖空间想象力的消防设计工作而言,图形化的辅助说明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更多是一种个人的阅读偏好,并不影响其作为国家标准文本的权威性和完整性,毕竟,文字的严谨性才是它的核心生命线。

评分

这本书所代表的行业标准水平,让我对我国在专业技术规范制定上的努力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不是简单地引进或翻译国外标准,而是在充分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了国内特有的建筑环境和材料特性进行本土化的深度优化。阅读过程中,能感受到那种“立足国情、面向未来”的务实精神。这种规范的制定过程必然是漫长而艰辛的,涉及了无数专家的反复论证和实践检验,最终凝结成这么一本薄薄的册子,其背后蕴含的技术沉淀是极其惊人的。对我而言,它不仅是工具书,更是专业精神的象征,激励着我对待工作要拿出同样的严谨和敬畏之心,因为在消防领域,任何一丝不苟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谢谢分享,感谢楼主,拜拜。

评分

学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评分

挺好的,物超所值。字很淸淅。

评分

专业书首选在京东买,性价比高,质量好!

评分

绝对真品行货

评分

正版

评分

规范已收到,质量挺好的,好评,下次再来。买。

评分

很好,京东一直值得信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