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训练法

快速阅读训练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志华 著
图书标签:
  • 阅读技巧
  • 快速阅读
  • 效率提升
  • 学习方法
  • 时间管理
  • 自我提升
  • 技能训练
  • 阅读训练
  • 专注力
  • 思维导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152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950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快速阅读训练法》是作者继《超级记忆力训练法》之后的又一本力作。在本书中,作者详细的分享了练就全脑快速阅读的超级秘诀。本书一共7章,第1章主要是全脑快速阅读观念的分享;第2章是教会大家如何运用4大方法进行注意力的集中训练;第3章分享的是在全脑阅读训练的时候如何快速激活全脑思维;第4章主要是教会大家快速运用超级思维图卡;第5章是关于提高眼商的训练方法;第6章则是无声阅读的训练;第7章是关于3大速读方法的训练运用。运用本书中的全脑阅读训练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训练,每个人都能成就全脑快速阅读,把自己阅读速度至少提升到每分钟2000字以上。

作者简介

刘志华,大脑潜能思维开发培训专家,《新家长报》特聘智库专家,全想知识管理教育训练机构执行长,刘志华大脑潜能开发培训机构首席培训导师。刘志华老师13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记忆力、思维能力以及全脑快速阅读能力的培训与研究,经其培训的人员多达上万人。刘老师授课幽默风趣,架构清晰,深受学员的爱戴和欢迎。主要著作有《超级记忆力训练法》《快速阅读训练法》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改变一生的阅读方法_001
阅读改变人生_004
改变不良的阅读习惯_007
全脑快速阅读的起源_010
全脑快速阅读的原理_013
测试你的阅读能力_017

第二章 集中自己的注意力_025
固点凝视法_029
舒尔特方格法_031
五分钟静坐冥想法_033
颜色图卡训练法_035

第三章 激活自己的全脑思维_043
全脑思维的基石_050
激活五大感官_062
五感并用、环环相扣_069
用头脑影院幻化故事_073


快速阅读训练法002

第四章 运用超级思维图卡_079
把握书本整体骨架_083
构建图书的知识网络结构_087
提取关键字或者关键词_090
理清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_098
超级思维图卡的制作步骤_100
制作属于自己的超级思维图卡_105

第五章 眼商提升训练_109
视点移动能力训练法_112
视幅范围扩展_117
瞬间感知能力训练_119
词群阅读训练_120

第六章 无声阅读训练_131
无声阅读的四个阶段_13321天文章无声阅读训练计划_138

第七章 速读方法运用训练_193
线式阅读法_196
直视阅读法_200
面视阅读法_205

精彩书摘

改变一生的阅读方法

在人一生的成长当中,我们有很多的老师,遗憾的是,在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没有一个老师能教会我们真正的阅读。因此在踏入社会后,很多人发现,如果再按照原来的方式去阅读一本书,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原因很简单,有太多常见的不良阅读习惯在影响着我们阅读的效率和速度。在全脑快速阅读训练中,如果你不改变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你一定无法获得全脑快速阅读的训练成果。在这么多年的教学训练中,我把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作了总结,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音读。音读是很多成年学员在进行全脑快速阅读训练的时候,最难克服的一个习惯。在很多人原有的阅读习惯中,都是眼睛看见文字后,发出文字的“声音”,这种“声音”再通过听觉中枢传递到大脑。一般来讲,没有经过训练的人,阅读的速度是每分钟300~500字,而且,采用音读的方式阅读,阅读效率受到心情、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只会更进一步降低。由此,只有消除音读,你的阅读速度才会提升起来。
第二种:逐字阅读。这种阅读习惯是我们在小时候就形成的,在幼儿园或者小学一二年级时,老师为了让我们念课文或者古文古诗时做到字正腔圆,让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朗读下去。久而久之,很多的人在无形之中养成了这种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阅读方式。当然,一个孩子在刚刚进入学校的时候,这样的阅读方式是必需的过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阅读方式越来越会影响到我们对新事物、新知识的吸收和提取。不信的话,你现在可以采用逐字阅读的方式阅读下面这一段话:
人/们/非/常/高/兴/看/见/全/想/超/级/脑/力/教/育/训/练/
机/构/的/刘/志/华/老/师/来/到/北/京/作/“学/习/改/变/未/来”/的/主/题/演/讲。
怎么样,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起来是不是感觉到非常不舒服,而且对这段话的理解好像还处于一种断线的状态,变得更加难以理解了。如果我们换一种阅读方式的话,你看看是不是会好得多?
人们非常高兴/看见/全想超级脑力教育训练机构的/刘志华老师/来到北京/作“学习改变未来”的/主题演讲。
当按照词语分组后,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阅读时,我们阅读的体验和感觉会舒服得多,信息会立刻被大脑感受到,理解力会进一步增强。
第三种:回视返读。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对于很多人来说会经常性地发生,为什么呢?很多人在看一本书的时候,由于担心自己无法清楚地理解书本内容,往往看完一段就开始回忆、复习一段,但由于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在回忆的时候只能回忆起一小部分,甚至有人一点都无法回忆出来。因此,很多人不得不翻开书把这段内容从头到尾又看一遍,这样几次下来,很多人就没有了阅读的兴趣。采取这样的阅读方式,也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一本书的前面几十页都翻烂了,后面的一百多页还是崭新的。
第四种:转动头颈。我有一次去一个国学班讲授“超级记忆力”训练课程,在到达课堂的时候,正巧有另外的老师在教孩子们读《弟子规》,孩子穿着汉服有模有样,朗朗的读书声让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状态非常满意。作为教学来说,老师能带动孩子们快速融入学习的状态是非常值得表扬的。但我要说的是另一个现象:在45分钟的教学时间里,一个个孩子手里捧着课本,配合着读书声在自己的位置上转动着自己的脖颈,摇头晃脑,而且幅度还非常夸张。其实这种朗读方式是值得商榷的,孩子们正处在发育阶段,如果稍有不注意,扭伤了脖颈那就是个大麻烦了。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个方法也是不可取的,不信你转动头颈阅读10分钟的文章试试看?
第五种:假阅读。很多没有经过全脑阅读训练的人在看书的时候,也非常快速,但最后如果让他把刚才阅读过的内容回想起来,他也许连一个字都会想不起来。这种阅读就是假阅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是翻了一遍书而已。在现实阅读中,这样的人大有人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读书的目的和没有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以上所列出的这些都是常见的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应尽早通过本书中所讲授的全脑快速阅读方法加以克服,越早越好,越快越好。

全脑快速阅读的起源

现代快速阅读究竟起源于什么地方和国家,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起源于英国,有的认为是苏联,但速读业界公认为快速阅读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的美国。快速阅读的出现显然是与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20世纪40年代,为了适应20世纪初的“经济巨浪”和“文化巨浪”的冲击,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出版物猛增,出版速度加快,亿万读者若还是依靠传统的按部就班的逐字逐句的阅读法进行阅读,就会陷入茫茫书海之中,被信息浪潮所淹没,所以快速阅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这仅仅是快速阅读的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并不是它的起因。从世界范围看,众多科学家和教育家虽然也认识到快速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其科研的进展在初期是很缓慢的,研究者并不知从何处着手。速读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确立最早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器材,却是建立在一个意料之外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是当时的美国空军提供的。
当时,美国空军战术专家面临一个严峻的课题:许多驾驶员在飞行时不能及时辨别远处的飞机,瞬间感知能力亟待提高。在生死攸关的空战中,在这方面无能为力实在是个巨大的失利,将永远失去战斗的主动权。因此,空军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着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发明了一种叫作速视仪的装置,让敌机和友机的形象在屏幕上显现的时间可长可短,尺寸可大可小。开始时,飞机图像显现的时间长,尺寸大,后来显现的时间逐渐缩短,尺寸也逐渐缩小。他们惊奇地发现,当小得像一个斑点似的飞机图像以1/500秒的速度在屏幕上显现时,经过训练的普通人都可以分辨出来。
当阅读教育学家们得知这一信息后,马上意识到,这项技术是对全脑快速阅读有重大意义的成果,并在此信息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研究,建立起现代速读的雏形。他们决定把这一成果应用到快速阅读训练当中,并照猫画虎地使用上述装置和方法。首先,以5秒之久显现一个大字母在屏幕上,然后逐渐缩小字母大小并缩短显现时间,直到屏幕上同时显现出四个非常小的字母而显现时间只有1/500秒时,受训者仍可以辨认。这一结果证明,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以在一分钟内分辨12万个字母,如果按每个单词平均6个字母来计算,就相当于2万个单词;而当时美国人的平均阅读速度只有每分钟200个单词,仅仅只是人类具有能力的1%。科学家和教育家们惊喜地发现,人类在阅读速度方面的潜力是相当巨大的,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美国经济、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快速阅读开始进入推广阶段。最初,是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开办了第一期快速阅读训练班。在其带动下,这种训练班很快在各地的大、中、小学校中普及,国家和各种基金会纷纷投资,集中一批专家学者专门进行研究和推广,并创办学校,出版专著,设立学位,使这一新学科很快形成并茁壮成长起来。同时世界各国先后竞相仿效,开始进行快速阅读的研究和训练。目前,美国有专门研究和传授快速阅读的速读学院,可以为学习者授博士学位,现代化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在快速阅读训练中发挥其作用,使训练的过程更富于趣味性,也更易于见成效。

在美国,目前80%以上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快速阅读课程,许多中小学校都把快速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尽早掌握这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克林顿与布什两届政府都投入巨资,进行儿童早期阅读、青少年课外阅读的研究开发。布什政府在一次社会调查中发现,美国孩子阅读能力达不到及格线的有一半以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2002年,布什总统提出了一项决议,并获得了美国国会的通过:从2004—2008年,政府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投资50亿美元,用于促进8~16岁的孩子广泛地提高阅读能力。
在英国,剑桥大学引进了哈佛的方法并加以改进,采用电影教学方式开办成人快速阅读训练班。
在法国,1996年《快速阅读课本》被定为教科书向全国发行;到20世纪70年代,快速阅读学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80年代初,法国在全国中小学推行“创造性阅读法”。
在韩国,把速读训练效果推向每分钟万字以上,并取得大面积优异教学成果的是韩国速读专家金龙镇先生。韩国政府在1981年12月颁布的“私设讲习法令”中,允许采用速读课程作为教学科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速读学院、速读讲所,并且举行一年一度的“最佳速读竞赛大会”。在韩国,不论是政界、军警、教师还是企业界的各种组织,一旦取得速读讲师的资格,工资就会提升。而成为专职速读讲师的人,其工资将比原来高出一倍。传授快速阅读的学校几乎遍布所有城市,仅首尔就有几十家。
在日本,速读专家加古德次、芦田献之等分别从韩国、美国引进快速阅读法,并组织团体,开办学校,进行快速阅读的研究与普及。
苏联也是开展快速阅读研究和推广比较早的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就出版了很多关于快速阅读法的书籍。1966年,敖德萨的两名研究人员用他们自己制造的阅读加速器开始试验快速阅读法。1970年,代号“量子—700号”的试验表明:经过一定时间训练的人,阅读速度能显著提高。此后,快速阅读实验室、快速阅读学校在苏联各地纷纷建立,把快速阅读作为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取得了丰硕成果。

全脑快速阅读的原理

想要清楚地知道全脑快速阅读的原理,就必须了解人类的大脑。人类的大脑是迄今为止最大智慧的体现,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最先进、最高级的器官。虽然体积不大,但功能十分强大。然而,我们对自己的大脑了解得非常少,少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在全脑快速阅读训练中,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必须了解大脑的运作方式,并在全脑快速阅读训练中全面配合大脑的运作方式,不但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轻松达到训练目的,而且还可以让身心保持在愉快并且高效的巅峰状态。反之,若违反大脑的正常运作方式,就算是全身心地投入训练,不但达不到学习训练的效果,反而很快就会因身心疲惫而放弃了。这就印证了一句话: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用对,事半功倍!

各位亲爱的读者,你了解你的大脑吗?在每一次培训课程的现场,我都会问学员这个问题,但得到的答案都是三个字:不了解!当我再次问道:各位亲爱的学员,你们知道我们的大脑长在谁身上吗?至少有60%的学员会哄堂大笑,只有20%~30%的学员会说长在自己身上,还有10%左右的学员在那里沉默不语。当我再进一步提问:各位亲爱的学员,我们的大脑是由多少个脑细胞组成的?基本上很少有学员能说出来,大多数的学员都开始乱猜:30万个、500万个、10亿个、1000亿个,甚至还有说1000个的。答案五花八门,为什么会这样?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对自己身上这个最先进的零件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可以这样说,有些人对它的了解近乎白痴!

这不怪你,因为我们不是人类大脑的研究者,就算是,也不可能就大脑的细胞个数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更别说对大脑的各项功能达成一致意见。但是通过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研究发现,我们每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的大脑平均有140亿~230亿个脑细胞。虽然大脑有上百亿的脑细胞,但脑细胞的新陈代谢也是非常厉害的,每小时都有数千个脑细胞在衰亡,但是同时也会有新的脑细胞诞生。很多科学家这么认为,对于常人来说,在这么多的脑细胞当中,一生中最多只有15%左右的脑细胞在参与工作,还有近85%是处于有待使用的状态,当然这并不是说没有用处,而是指在使用我们大脑思维潜能方面没有用到而已。许多为人类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和伟人,最多也只使用了20%左右的脑细胞。但对于大脑的潜能开发来讲,这根本不算什么,因为最新的研究更进一步地表明,人类现在对大脑潜能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到1%,如果我们能把剩下的99%都利用起来,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能量!

不要吃惊,你必须要相信,这是真实的。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主要分为左、右大脑半球,经过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格斯佩里及很多科学家的后续研究,人类已经基本上熟悉了两个半球的思维功能。目前普遍被大家所接受的左右脑分工理论是这样的:左半脑主要负责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或者“学术脑”。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象、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因此右脑又被称为“创造脑”或者“艺术脑”。

通过上面的分工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脑的左右两部分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用,而在进行传统阅读时,由于大部分人都是采取逐字阅读的方式,因此,在这个阅读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左脑,而右脑的功用却几乎闲置不用。这是因为在传统的阅读方法中,书面上的文字信息由于光的作用会对眼睛产生刺激,视网膜接收到这种刺激之后,立刻把信息传输到大脑的视觉中枢,视觉中枢经过辨识处理之后传递到语言中枢再进行进一步的辨识之后,再由语言中枢传递到听觉中枢,听觉中枢感知到文字信息的声音之后再传输到记忆中枢——左脑,进行意义的记忆。

这个过程由于是一个自己读给自己听的过程,所以也叫作默读。默读是一个“读”书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真正“阅读吸收”的过程。因此,很多人在“读”完一整本文字资料或者书之后,能记住30%的内容就已经很不错了,甚至有些人连10%都记不住,更有甚者,有些人会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一本书“读”完之后,连基本的中心思想都无法复述出来。

而在全脑快速阅读法中,采用的是“眼脑直映”的方式进行阅读,书面上的文字信息由于光的作用直接对眼睛产生刺激之后,将所产生的整体文字图像直接传输到右脑以图像的方式进行记忆,然后再经由左脑将图像解析,进行意义的辨识。

在这个过程中,左右脑的功能都被高效地利用起来。全脑快速阅读法对文字的处理就如同一部超级照相机,先将书本文字信息统统“照”进大脑里面,然后再清晰地辨识每一个文字。这样的“眼脑直映”的阅读方式直接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句的阅读方式,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这两个最容易对阅读效果产生干扰的中间环节,让文字图像直接映入右脑的记忆中枢进行记忆,然后通过左右脑的协调处理,进行文字信息的还原,是一种快速阅读内容并完整吸收的阅读方式。采用这种全脑快速阅读法,不但可以综合地开发智力,还能迅速地提高记忆力。因为在采取全脑快速阅读法的时候,阅读和记忆相辅相成,如果没有记忆来给全脑快速阅读作保证,全脑快速阅读的效果就无从体现,更得不到巩固了;同样,如果没有快速阅读,记忆也就很难发挥效力了。

前言/序言

享受阅读——我的故事

当我在23岁那年接触到全脑快速阅读这个课程的时候,才发现这个课程的真正魅力——让我找到了一个对我来说真正正确的读书方法。经过这个课程的训练后,我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每年至少阅读200本书,十多年来,一直如此。因为阅读,拓宽了视野,让我变得阳光向上;因为阅读,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让我变成了一个积极思考的人;因为阅读,让我变得自信和乐观,确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梦想;因为阅读,我累积了丰富的知识,在人际交往中变得越来越受人欢迎。

2001年,我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脑力潜能开发培训师,自此便全身心地踏入了大脑潜能培训行业,成为一名记忆力提升培训课程储备讲师。每次看见自己机构的培训师在几百人的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头头是道,学员们在台下如痴如醉的样子,我就恨不得台上的那个培训师是我。但现实是,别说上台去演讲,就是每天公司内部晨会上的“5分钟读书分享”这件事情就搞得我焦头烂额。那时候,公司要求所有的储备讲师必须每天早上在晨会上把自己头天看过的一本书里的精华内容当着全部员工的面在台上作一个5分钟的分享。轮到我分享时,每次都找不准书中所讲述的精华,因此讲得乱七八糟、毫无重点,每天的评分都是倒数第一,两个星期下来,我的名次依旧没有变化。渐渐地,在公司的晨会分享上,有同事开始起哄了,甚至给我取了一个“毒书大王”的称号,那时候我真的非常沮丧,但碍于面子问题,我没有向任何人请教,开始找借口逃避每天的晨会分享。

进公司大概一个月的时候,我的老板见我每天这副窘态,实在忍不住了,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狠狠地骂了一顿,尤其是他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书都不会读,你还想做个一流的培训师,做梦!那天晚上,我一个人捂在被子里放声大哭,在难过之时甚至动了辞职改行的念头。但冷静下来细想之后,我跪在自己那狭小的出租屋发誓:我一定要摘掉“毒书大王”这个称号,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会读书的人。现在回想起当初这个决定,我竟是如此庆幸自己当时的冷静和理智,否则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更不会有从记忆力训练到全脑快速阅读训练这一系列的脑力潜能开发书籍面世了。

当一个人放下了自欺欺人的面子问题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开始向公司里的培训师们虚心请教,让他们协助我突破自己这个难点,在几位老师的帮助下,我有了小小的进步,但依然跟自己的预期目标有很大的差距。一个人想要改变,却苦于没有正确的方法是最痛苦的事情,但后来公司作出的一个决定让我欣喜若狂,因为这个决定让我找到了真正正确的阅读方法。为了拓宽脑力潜能培训课程,公司在原来的记忆力提升课程和思维导图课程基础上增加一个全脑快速阅读课程。为了提升公司培训师的教学能力,特地从台湾请来了一个老师给所有的员工进行了15天的全脑快速阅读课程系统培训。

正是这15天,我才第一次全面地了解了正确的全脑快速阅读方法,让我对自己以往的读书方式作了全面的修正。如果要给我以前的读书方法作个总结的话,那就是“我只是在翻书,而不是在阅读”。真正的阅读是用“脑”而不是只用“眼”,用“脑”去“吸收”,而不是只用“眼”去“扫描”。

当我明白这个阅读方法的秘密之后,就开始不断地练习老师教授给我们的方法,并用于实践。一个月后,再上台作分享的时候,也就是在那一瞬间,我突然醒悟,读书其实是一种乐趣,让我在阅读的同时还会加以学习和思考,最后把自己的感悟付诸实践!这种快乐就犹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回了真经的那种快感!

在我的办公室里,有很多的学员看见那么多的书籍堆在满满的几大书架上,绝大多数人都会问我这样两个问题:老师,书架上那么多的书你是花了多长时间看完的?你看了这些书后是不是还记得书里所讲述的知识要点?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从没有正面地回答,因为我相信“事实胜于雄辩”。每次我都会让他们从书架上任意找一本书出来,让他们看着目录,花上三四十分钟的时间,我一条一条地把这本书所讲的要点跟他们讲述一遍,直到他们都惊讶得张大嘴巴。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是一个在飞机上的陌生人得知我看一本15万字左右的书籍最多不超过两个小时的时候,这个较真的陌生人硬是在下了飞机后,拉着我坐在机场出口的椅子上,让我把从上海到重庆这两个多小时航程中看完的一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跟他作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分享。听了我的分享,这位两个小时前还是陌生人的高校教授,两个小时后就成了我的学生,在上完了我所讲授的脑力潜能开发培训的全部课程后,他成了我的挚友,并不断地把我的课程推荐给他身边的朋友。

现在,许许多多的人羡慕我有这样的超速阅读能力,甚至有的学生觉得我这种能力是天生的,没有人能复制,但我告诉他们,只要你运用了正确的、适合你的读书方法,你甚至会比我做得更好。很多人将信将疑,但听了我的故事,他们不仅改变了以前的看法,而且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结业典礼上看到了自己的变化和所取得的成绩,很多人都激动地流下眼泪。而在我看来,他们此刻的表现,只不过是十多年前我上全脑快速阅读课程毕业时的情景再现。

而今的我就是这样快乐地、享受地阅读着,而这种快乐和享受是建立在正确的阅读方法之上的。只要你拥有正常的智商水平,那就请放松心态,因为只要掌握全脑快速阅读的关键技巧和方法,9岁以上、60岁以下的任何人都可以和我一样轻松获得惊人的全脑快速阅读能力。

好了,闲话少说,从现在开始,请你跟着我一起走进全脑快速阅读训练这段奇妙的旅程,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吧。
《速读入门:告别蜗牛,拥抱信息时代的高效阅读》 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迭代,书籍、文章、报告等信息源源不断地涌来。然而,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却常常被传统的阅读速度所束缚。是否曾因读完一本书耗费数天而错过重要资讯?是否曾因理解力跟不上阅读速度而感到沮丧?《速读入门》正是为了打破这些瓶颈而生,它将带你踏上一段全新的阅读旅程,让你掌握高效阅读的核心技巧,以更快的速度、更深的理解,汲取海量知识,在信息洪流中游刃有余。 本书并非一味追求速度,而是强调“理解与速度并存”。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传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低效习惯,如逐字阅读、默读、回读等,并科学地揭示了这些习惯如何拖慢我们的阅读进程。通过系统性的训练,你将学会如何克服这些障碍,释放阅读潜力。 《速读入门》首先会引导你建立正确的阅读心态和目标。高效阅读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耐心、专注和持续的练习。我们将帮助你明确阅读的目的,区分精读和略读的场景,从而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本书的核心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训练展开: 一、突破“字斟句酌”的藩篱——发展眼部运动的潜能 扩大视幅训练: 传统阅读时,我们的眼睛一次只聚焦于一到两个字。本书将教授你如何训练眼睛一次性捕捉更多信息,将视幅从“点”扩大到“词组”甚至“句子”,极大地减少眼球跳跃的次数。我们将提供一系列视觉追踪和眼球运动的练习,帮助你逐渐养成更宽广的视野,形成“扫视”而非“跳读”的习惯。 减少默读与回读: 默读,即在脑海中“读出”声音,是影响速度的另一大障碍。本书将通过多感官协调训练,帮助你将阅读过程从“听觉”模式转化为“视觉”模式。同时,我们也会教授识别并克服不自觉回读现象的方法,让你在流畅阅读中建立自信。 固定视点练习: 科学地固定视点,减少无效的眼球搜索,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本书将提供不同练习方法,让你掌握在阅读行进中,以最少且最有效的视点跳跃,实现信息的高效捕捉。 二、提升大脑的处理能力——理解的飞跃 主动预测与联想: 阅读不应是被动的接收,而应是主动的探索。本书将鼓励你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在阅读前、阅读中不断进行预测和联想,将新信息与旧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我们将提供引导性问题和思维导图的运用方法,激活你的大脑。 抓住文章主干——识别关键信息: 任何文章都有其核心思想和支撑细节。本书将教授你如何快速识别文章的结构,抓住段落的主题句、关键词和逻辑连接词,从而快速理解文章的整体脉络和作者的意图。 跳跃式阅读与主题式阅读: 针对不同的阅读需求,本书将提供相应的阅读策略。例如,当需要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大意时,我们将教你如何进行跳跃式阅读,快速浏览目录、引言、结论、章节标题和图表。而当需要深入理解某个特定主题时,我们将指导你如何进行主题式阅读,快速筛选与该主题相关的信息。 三、巩固与进阶——让速读成为习惯 精选训练材料: 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精心挑选的阅读材料,涵盖不同题材和难度的文章,让你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技巧。每种练习都将配有明确的指导和可衡量的进步标准。 反馈与评估机制: 我们鼓励读者记录自己的阅读时间、理解程度和遇到的困难,并通过内置的练习题和自我评估表格,及时调整训练方法,持续优化阅读效率。 情境化应用: 阅读技巧需要在真实场景中得到应用。本书将给出如何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运用速读技巧的实用建议,帮助你将训练成果转化为切实的学习和工作优势。 《速读入门》不仅仅是一本技能指导手册,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它将帮助你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蜕变为主动的信息驾驭者。掌握了本书传授的技巧,你将能更快速地获取知识,更深刻地理解世界,更有效地应对学习和工作的挑战。告别低效阅读的束缚,开启你的信息时代高效阅读之旅,让知识的力量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是一项基本技能,但很多人却被效率低下的阅读方式所困扰。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他们和我一样,都渴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更高效地吸收知识,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获得优势。《快速阅读训练法》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解决问题的力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清晰、系统的训练计划,让我知道每天应该做什么,如何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从最基础的眼部训练开始,比如如何控制眼球运动,如何扩大注视范围,以及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回读”现象。然后,会逐渐过渡到更高级的阅读技巧,比如如何快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如何识别作者的逻辑思路,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筛选。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可以反复练习的素材,比如不同题材的文章,或者是段落,让我能够检验自己的进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打破原有的阅读壁垒,让阅读成为一件轻松而高效的事情。

评分

我总觉得,阅读的速度和理解深度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奇妙的平衡关系。很多时候,我担心过快的阅读会牺牲掉对内容的深入理解,但同时,缓慢的阅读又让我感到效率低下,错失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快速阅读训练法》这个书名,让我看到了突破这种困境的希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科学的方法,能够帮助我在保证理解深度的前提下,显著提升阅读速度。我希望它能够深入剖析快速阅读的原理,例如,它会如何解释眼睛和大脑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如何通过训练来优化这个过程。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具体的训练方法,比如,如何训练眼睛进行更有效的扫描,如何让大脑更快地识别和处理信息,以及如何通过主动的思考和反馈机制来巩固记忆和加深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通往高效阅读之路的引路人,让我能够真正做到“读得快、记得牢、理解深”。

评分

这本书,我一直想找一本能真正帮我提升阅读效率的读物,市面上相关的书不少,但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方法过于空泛,真正落地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当我看到《快速阅读训练法》这个书名的时候,心中还是燃起了一丝希望。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可操作的训练体系,让我摆脱那些耗时耗力的阅读模式,真正实现“读得快、记得牢、理解深”的目标。我想象中的这本书,会详细拆解快速阅读的每一个环节,从眼球运动的优化,到信息提取的技巧,再到记忆巩固的策略,都能有具体的指导。我希望它能告诉我,如何克服阅读时的“回读”习惯,如何跳过不必要的文字,如何抓住文章的骨干脉络。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大量的练习素材和指导,让我能够边学边练,逐步掌握这些技能。我希望它能帮助我将阅读从一种“苦差事”变成一种享受,让我能够更轻松地应对海量的信息,无论是工作中的资料,还是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都能迅速消化吸收,从而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无阻。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带领我踏上这段高效阅读的旅程。

评分

说实话,我对“快速阅读”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一种表面认知,总觉得像电影里那样,主人公唰唰地翻书,然后就能记住所有内容。但现实生活中,我却很难做到。每次读一本书,感觉都要耗费好几天的时间,而且读完之后,对内容的印象也只能说是一知半解。《快速阅读训练法》这个书名,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信号,表明这里可能藏着解决我阅读难题的钥匙。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阅读维度,它应该会告诉我,眼睛是如何工作的,大脑是如何处理信息的,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优化这两个过程。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练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我动手去实践。比如,它可能会教我如何训练我的视野,如何让我的大脑更容易捕捉到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何更有效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改变我对阅读的认知,让我发现,原来阅读也可以如此高效,如此有成就感。

评分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和信息,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阅读效率的不足。《快速阅读训练法》这个书名,无疑触动了我内心最深切的需求。我并非追求那种“炫技”式的速读,而是渴望一种能够真正提升我信息获取能力的科学方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解析快速阅读的原理,深入浅出地阐述其训练步骤。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科学地训练我的眼睛,例如,如何优化眼球的扫描轨迹,如何有效扩大视野范围,减少不必要的眼球跳动,从而提高信息输入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我期望这本书能指导我如何训练我的大脑,让它能够更快地处理和理解信息。这可能包括如何识别文章的核心结构,如何高效地提取关键概念,如何在大脑中建立更牢固的记忆联系,以及如何通过主动思考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丰富的练习材料,并能指导我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计划,最终让我能够自信地应对各种阅读挑战,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效阅读者。

评分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阅读压力。我经常感到,自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读完一本书,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模糊不清,更不用说能够灵活运用书中的知识了。《快速阅读训练法》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解决问题的力量,让我眼前一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科学、系统、且易于操作的训练方法,能够帮助我真正提升阅读效率。我希望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阅读中的痛点,比如,如何克服阅读时分心、回读的坏习惯,如何更快速地捕捉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核心信息,以及如何有效地将阅读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练习,让我能够边学边练,循序渐进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最终能够轻松应对各种阅读挑战,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评分

关于《快速阅读训练法》这本书,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它能否帮助我应对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打开手机、电脑,铺天盖地的信息扑面而来,如果还是用老一套的慢速阅读方式,真的会让人感到力不从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科学的体系,让我能够快速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忽略那些无关紧要的部分。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从基础的眼球运动训练开始,比如如何扩大视野,如何减少眼球的跳动频率,如何让眼睛更稳定地捕捉文字。然后,应该会进一步讲解如何提高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比如如何进行意群阅读,如何快速提取关键词,如何构建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结构。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练习方法,并且能够解释清楚这些方法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样我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掌握这项技能。我想象中的这本书,不会是一本“速成秘籍”,而是一本踏踏实实的训练指南,需要我付出努力去练习,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显著的进步。

评分

坦白说,我对于“快速阅读”这个概念一直持有一种既期待又怀疑的态度。期待是因为,谁不想拥有“过目不忘”或者“一目十行”的神奇能力呢?怀疑是因为,我总觉得阅读是一种需要沉浸和思考的过程,过快的速度会不会牺牲掉理解的深度和记忆的牢固度?所以,当看到《快速阅读训练法》这本书名时,我内心是有一丝好奇的,但也带着几分审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的疑虑,它需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来支撑其方法,而不仅仅是空洞的口号。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平衡,既能提升阅读的速度,又能保证阅读的质量。比如,它是否会探讨如何在大脑中建立更有效的知识连接,如何通过主动思考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让眼睛掠过文字。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比如针对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策略,如何快速掌握一本书的精华,如何有效地做笔记来辅助记忆。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快速”和“深入”并非不可兼得。

评分

我一直对能够“秒懂”一本书或者文章的人感到非常羡慕。感觉他们拥有某种神奇的能力,能够迅速抓住核心要点,并且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快速阅读训练法》这个书名,恰恰点燃了我对于这种能力的向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快速阅读背后的奥秘,并且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我期待它能够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来解释阅读过程,比如,它会讲述眼睛如何捕捉文字,大脑如何进行信息编码和解码。然后,它会给出具体的训练技巧,例如,如何训练眼睛进行“意群阅读”,如何提高大脑对关键词的敏感度,如何通过主动联想来加深记忆。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练习,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掌握这些技巧,并且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摆脱以往那种“读得慢、记得少”的困境,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面对各种阅读任务。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我当初是被它的封面和书名所吸引的。总觉得“快速阅读”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魔力,仿佛能一下子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我拥有超人的能力。我一直觉得自己读书的速度不够快,常常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感觉收获甚微。很多时候,明明读完了,却记不住多少内容,或者对文章的理解模模糊糊。所以,当看到《快速阅读训练法》的时候,我脑袋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终于有救了!” 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讲理论,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能够让我每天都跟着做,循序渐进地看到效果。我希望它能够教会我如何训练我的眼睛,让它们更有效地扫描文字,如何在大脑中建立更牢固的联系,让信息能够更顺畅地被接收和储存。我甚至设想,这本书会不会有一些像“速读眼镜”或者“速读软件”那样的高科技辅助工具的介绍,当然,我更倾向于纯粹的训练方法。总之,我抱着一种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希望这本书能真的带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阅读境界,让我感受到“效率”带来的巨大喜悦。

评分

正版,很实用,满意!

评分

- [ ] 吾消費京東商城數年,深知各產品琳琅滿目。然,唯此寶物與眾皆不同,為出淤泥之清蓮。使吾為之動容,心馳神往,以至茶飯不思,寢食難安,輾轉反側無法忘懷。於是乎緊衣縮食,湊齊銀兩,傾吾之所有而能買。東哥之熱心、快遞員之殷切,無不讓人感激涕零,可謂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噹仁不讓世界充滿愛。待打開包裹之時,頓時金光四射,屋內升起七彩祥雲,處處皆是祥和之氣。吾驚訝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嗚呼哀哉!此寶乃是天上物,人間又得幾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禱告後與人共賞此寶。人皆贊嘆不已,故生此寶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價比之慨,且贊吾獨具慧眼與時尚品位。產品介紹果然句句實言,毫無誇大欺瞞之嫌。實乃大家之風範,忠義之商賈。

评分

这本书不错的,推荐大家都读下,学下。

评分

本书内容不错,适合于给磨蹭的人

评分

不错,涨姿势了,内容还是可以的,无聊了看看,推荐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很好!

评分

收到了,还没开始看,看过在追评。

评分

包装很好,送货也快,有空慢慢看

评分

京东活动买了一堆书本.两三折.超级便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