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隐娘:唐传奇精选

聂隐娘:唐传奇精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裴鉶 等 著
图书标签:
  • 唐传奇
  • 聂隐娘
  • 古典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短篇小说
  • 文学
  • 历史小说
  • 女性文学
  • 武侠
  • 唐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8226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564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20
字数:33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推荐一:侯孝贤导演的电影《刺客聂隐娘》将于今年8月底在国内上映,该影片今年5月获得第68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影片由当红影星舒淇、张震、阮经天等主演。近几年武侠题材,特别是知名导演执导的武侠片票房非常理想,比如《一代宗师》《道士下山》《龙门飞甲》等等,都是叫好又叫座。因为武侠类电影在中国是受众最广的类型片,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推荐二:这本书是以《聂隐娘》电影为宣传卖点,同时让广大读者以此契机去了解精彩的唐传奇世界,特别是年轻读者,让他们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中还有如此的瑰宝。

内容简介

  《聂隐娘:唐传奇精选》:是著名导演侯孝贤最新力作的原著小说,同名电影即将热映。
  《聂隐娘:唐传奇精选》:《聂隐娘》是唐代裴鉶所著文言短篇小说集《传奇》中的一篇。唐传奇的出现是我国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其中很多作品对后世的文学经典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取材于唐代传奇《莺莺传》;汤显祖的《牡丹亭》则是取材于《离魂记》;洪生的《长生殿》取材于《长恨歌传》等等。
  《聂隐娘:唐传奇精选》:收录的是唐传奇中精选出来的四十多篇作品,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为了充实图书的内容,书中配以清代任渭长所画《三十三剑客图》中的部分人物图谱作为插图,使该书图文并茂,更加吸引读者。

作者简介

  裴鉶,唐末文学家。一生以文学名世,为唐代小说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唐代小说之所以称为传奇,便是从其名著《传奇》一书命名的。

精彩书摘

  《聂隐娘》:聂隐娘是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镇守魏博的大将军聂锋的女儿。她十岁那年,有一个尼姑到聂家化缘,一见隐娘就很喜欢,对聂锋说:“请将军把这个女孩给我作徒弟吧!”聂锋一听很生气,就把尼姑斥责了一通。尼姑说:“任凭将军你把她藏在铁柜里,我也要偷走。”等到夜里,果然不知隐娘去向了。聂锋十分惊慌,忙叫人四处寻找,可连个影子也没有见到。聂锋夫妻一想起孩子,只好相对落泪而已。
  五年以后,尼姑把隐娘送回家来了。尼姑告诉聂锋:“我已经把她教好了,请您领回吧。”说完,尼姑忽然不见了。
  聂家的人见到隐娘真是又悲又喜,问她跟尼姑学了些什么?隐娘说:“开始就是念经念咒,没学什么。”聂锋不相信,一再苦苦追问。隐娘说:“说出真话又怕您不信,可怎么办呢?”聂锋说:“就实话实说吧。”隐娘说:“孩儿刚被尼姑带走时,不知走了多远。等天亮时,到了一个嵌在空中数十步的大石穴中,里面很安静,没人居住,只有许多猿猴,还有许多松树、藤萝、阴森森的。在那里已有两个小女孩了。她们俩也是十岁,都很聪明漂亮,不吃东西,能在峭壁上行走如飞,好像敏捷的猴子上树一般,灵便得很。尼姑给我一粒药,并给了我一口宝剑,有二尺长,锋利无比,拿根头发放在剑刃上,一吹就断。叫我专门跟着那两个小姑娘学攀缘,渐渐地感到身子像风一样轻了。一年后,刺杀猿猴百发百中。后来,刺杀虎豹,也全都一剑一个。三年后,能飞了,上天刺杀老鹰,从来没有刺不中的时候。宝剑的剑刃渐渐磨减到了五寸,飞禽遇到,有来无回。到第四年,留下那两个姑娘守洞穴,尼姑带着我到了一座城里,不知这城叫什么名。尼姑指着一个人,一条一条地诉说他的罪恶。又对我说:‘替我把他的脑袋砍了,不让人发觉。放开胆量,杀他像杀飞鸟那样容易’。于是给了我一把羊角匕首,三寸宽。光天化日之下,我把那个人刺杀了,谁也没发现。把他的脑袋装在一个口袋里,回到住的地方,用药把头化成了水。第五年的时候,尼姑又说:‘有个大官有罪,无缘无故害死不少人,你晚上到他家里去,把脑袋砍下拿来’。我又带上匕首,到那个大官家去了,一看门没有闩上,我爬在房梁上。一直到天亮时,我才带着他的脑袋回来。尼姑对我发火说:‘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我说:‘看见那个人逗小孩玩,那个孩子挺叫人喜欢的,我未忍心立即动手。’尼姑申斥说:‘以后遇到这号人,先把他喜爱的人杀了,然后再杀他。’我谢过了尼姑的教诲。尼姑说:‘我把你的后脑勺打开,把匕首藏进去还伤不着你,等用时就把匕首抽出来。’又说:‘你的功夫学成了,可以回家了。’于是就把我送回来了。还说:‘二十年以后才能再见。’”
  聂锋听了这番话很害怕。后来,一到夜里,隐娘就失踪了,等天亮了才回家。聂锋不敢盘问,因此也不怎么疼爱隐娘了。
  有一天,门前忽然来了一个磨铜镜子的少年。隐娘说:“这个人可以给我当丈夫。”她告诉了父亲。聂锋不敢不听女儿的话,就把隐娘嫁给了那少年。隐娘的丈夫只会制做镜子,别的什么也不会干。聂锋养着女儿女婿,供给他们好伙食、好衣服,让他们住到外面。
  几年以后,聂锋死了。魏帅多少知道一些聂隐娘不同凡人之处,就供给隐娘夫妇钱财,让这俩口子在身边当差。就这样又过了好几年。
  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魏帅因同镇守陈许节度使刘昌裔有矛盾,便命隐娘去暗杀刘昌裔。隐娘辞别主将到许州去了。
  刘昌裔能神算,算出隐娘来了。他便把手下的衙将召来,命令他早晨到城北等候。见到一男一女,各骑黑色和白色的毛驴。到城门时,有喜鹊在前面喳喳叫,隐娘的丈夫用弹弓打喜鹊不中,隐娘夺过弹弓,只一下就将喜鹊射死了。这时,衙将就走到二人跟前,朝他们行礼,并说主帅要见他们。
  隐娘夫妻对衙将行礼说:“刘大将军真是神仙。不然,怎么能预知的这么详细。我们愿见刘公。”见面后,刘昌裔将隐娘夫妻抚慰了一番。隐娘夫妻给刘昌裔赔礼说:“实在对不起大将军,罪该万死!”刘昌裔说:“不要这样说,各为其主,这是人之常情。我这许州同你那魏博没有什么两样,就请你们留在这里吧,不要再顾虑了。”聂隐娘感激地说:“大将军手下缺人,我们愿意脱离魏博留在许州,对您的英明神算,实在是钦佩。”聂隐娘深深感到魏帅远远不如刘昌裔。刘昌裔问隐娘需要什么东西。隐娘说:“每天只要二百文钱就足够了。”刘昌裔马上答应了。聂隐娘夫妇骑的两头驴忽然不见了,刘昌裔派人去找也没有下落。后来,暗中搜查聂隐娘的布口袋,发现里面有两只用纸剪的驴,一只黑色的,一只白色的。
  过了一个月,聂隐娘对刘昌裔说:“魏帅不知道我们留在这里,必然还派人来。今晚我剪下一绺头发,用红绸子扎好,送到魏帅的枕边,以此表示我们不回去了。”刘昌裔照办。到下半夜的时候,聂隐娘回来了,说:“送完信了。后天晚上魏帅必然派一个叫精精儿的人来杀我和您。我有许多办法可以杀掉精精儿,请您不要担心。”刘昌裔平素为人宽宏大量,听后毫不畏惧。
  到了那天夜里,烛火通明,过了半夜,只见两面小旗,一红一白,互相击打,在床的四个角落飘飘忽忽的打。过了很久,只见一个人从空中跌下来,脑袋搬了家,紧跟着隐娘便出现了,说:“精精儿已经死了。”说着,将那尸首拖到屋外,撒上药,尸首便化成了水,连一根头发也没有剩下。隐娘说:“后天夜里,该派妙手空空儿来了。空空儿的神术,人不知鬼不觉,升天入地,变化无穷。我的这点儿能耐赶不上他的,到时候就全仗着将军的福气了。但是,如用于阗国产的玉石将您的脖子围住,盖床大被,我变成个小蠓虫藏在将军您的肠子里,也还可以伺机行动,此外就没有什么可逃避的方法了。”刘昌裔按她说的做了。到半夜时,刘昌裔闭着眼睛没有睡熟,果然听见脖子上有金属的声音。隐娘从刘昌裔的口里跳出来,向他祝贺道:“将军您没事了。空空儿刺杀人就好像老鹰扑小鸟似的,如果一次没打着,就远走高飞了。他因为没有达到目的而害臊,不用两个时辰,他早到千里以外了。”后来看脖子上的玉石,果然有匕首划过的痕迹,足足有好几分长。从此以后,刘昌裔对隐娘更加厚礼相待了。
  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刘昌裔从陈许调到京师,隐娘不愿跟他进京,对他说:“今后我要去各处寻访名山胜水,拜会得道的高人。”只请刘昌裔给他丈夫一个挂名的差事。刘昌裔全答应了。后来,聂隐娘就不知下落了。刘昌裔死在京城元帅的任上时,聂隐娘骑驴来了,到刘昌裔的灵堂前痛哭一番,随后就走了。
  文宗开成年间(公元836~840年),刘昌裔的儿子刘纵到陵州(今四川省仁寿县)去当刺史,经过四川的栈道时,碰见了聂隐娘,面貌犹同当年。彼此相见甚欢,聂隐娘还骑着那头白毛驴。她对刘纵说:“先生你有大祸,不应该到这里来。”说罢拿出一丸药,让刘纵吃了,然后又说:“来年赶快辞去官职,回到洛阳去,才可以免去大祸。我这药只能保你一年没事。”刘纵听后也不大相信,送给聂隐娘一些绸缎,隐娘没有收,只是喝得醉醺醺地走了。
  一年后,刘纵不肯辞官,果然死在了陵州。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见到过隐娘。
  《古镜记》:隋朝汾阴地方有个姓侯的读书人,是天下少有的能人。王度一直像对待老师那样尊敬他。侯生临终时,赠给王度一面古镜,并告诉他说:“拿着它,妖魔鬼怪就会躲得远远的。”王度接过镜子,把它珍藏起来。
  这面镜子的直径有八寸长,背面的镜纽是个趴着的麒麟,围着麒麟,按着东南西北的方向,西有龙、凤、虎、龟。外圈画着八卦,八卦外边是十二个时辰,与时辰相对应的是十二个属相。镜子的边缘上还有二十四个字,好像是隶书,一点一划也不缺,可是在字典上却查不到这些字。侯生说:“这二十四个字,是二十四节气的象形字。”如果把这面镜子对着太阳照,则镜子背面的字一笔也不少的透过来,就好像写在镜面上似的。拿起镜子一敲就发出清脆的长声,能足足响上一天。啊,这真不是一般镜子所能具有的呀!难怪受到贤能奇士的赏识,真是名副其实的宝贝。侯生常说:“以前,我曾听说黄帝铸造过十五面镜子,其中第一面镜子的直径是一尺五寸,像征十五月圆之数。依次排列,后头的镜子比前头的镜子直径各少一寸。这样算起来,这面镜子该是第八面。”虽然年代久远了,典籍上也没有记载,但是先贤们所讲的话还是不容怀疑的吧。古代时,有个姓杨的人意外得到一枚玉环,儿孙后代跟着享福;一个姓张的人突然丢失了宝剑,他很快便死去了。今天,我王度生逢乱世,终日愁苦烦闷,朝廷危急,就要垮台了,何处是活路,宝镜又丢失了,真是可悲啊!现在,我将这面宝镜的奇迹,一一写在下面,数千年以后,如果有人得到这面宝镜,也可以知道它的来历啊。
  隋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五月,王度从御史任上被罢官回到河东,正好赶上侯生逝世,于是得到了这面镜子。当年六月份,王度回长安走到长乐坡时,住在程雄家里。程家前不久来了一个寄住的丫环,人长得挺漂亮,名叫鹦鹉。王度因为刚刚下车,需要整理一下衣帽,便拿过镜子来照一照。鹦鹉远远地看见它,立刻跪在地上叩头,把脑袋都磕得流血了,连说:“我再不敢住在这里了。”王度于是请来主人询问是什么原故?程雄说:“两个月前,有一位客人领着这个丫环从东边来,当时,这个丫环病得很厉害,客人便请求把她留下寄住在这里,说好回来时再来接她。可直到现在客人也没有来接。我也不知道这个丫环是怎样个人。”王度怀疑她是个妖精,便拿着镜子逼向前去,那丫环立刻惊叫道:“请饶命,我马上就现出原形来。”于是,王度把镜子捂起来,说;“你自己先说说,然后再现原形,可以饶你一条命。”丫环听后,拜了两拜,说道:“我是华山府君庙前大松树下千年的老狐狸,变幻成了人形,这便犯了死罪,受到府君的追捕。我逃到黄河、渭河之间的地方,给下邽的陈思恭做了干女儿。陈恩恭的妻子郑氏待我特别好,后来,把我嫁给乡亲柴华。我同柴华感情不合,便弃家逃到东边。出了韩城县就被一个过路的名叫李无傲的人给捉住了。李无傲是个很粗野的人,劫持我到处游荡。已经好几年了。两个月前跟他来到这里,他突然把我留下走了。没料到会遇到宝镜,从此再没有办法来隐形藏身了。”王度说:“你本是个老狐狸,变幻成人,哪有不害人的道理的呢?”鹦鹉说:“我变幻成人是侍候别人,没有害处啊!但是,我逃出,隐形变幻来到人间,按仙人的法规,是不会容许的,自然是该死的。”王度又说:“我想放了你,怎么样?”鹦鹉说:“承蒙您厚爱,怎么敢忘记您的恩德,可是,受到宝镜一照,就没有办法再逃跑了。我长时间变幻成人形,实在是不甘心再恢复狐狸的身形了。希望您把镜子装进匣子里,请允许我喝醉为止。”王度说:“我把镜子装进匣子里,你不逃跑吗?”鹦鹉笑着说:“刚才您还说得好,想要放了我。装起镜子,我要是逃跑了,您的恩德不也就白搭了吗?但是,我经宝镜一照便无路可逃了。只希望能让我多活一会儿,在生前尽情地欢乐一番吧!”王度听后,立刻把镜子装进匣子里,又给她要来了酒,还把程雄的邻居们都请来了,同她一起饮酒取乐。不大功夫,鹦鹉便酩酊大醉,她挥动衣袖跳起舞来,还边舞边唱:“宝镜,宝镜!可怜我的命,自从我变成人形,到如今换了几个姓;活着既然能欢乐,死后一定不悲伤,何必再留恋,守在这地方?”唱完歌,她叩了两个头,立刻变成了老狐狸死去了。看到这一切,满座的人无不惊叹不止。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四月一日,发生了日蚀。当时王度正在御史衙门当官,白天躺在暖阁里休息,一时觉得太阳渐渐昏暗下来。手下的人进来报告说发生了日蚀。王度起身整理衣服时,拿出镜子来一瞧,发现镜子竟然也随着日蚀昏暗了,不再有光彩了。王度认为宝镜在制做时,就符合阴阳的奥妙,不然,怎么会太阳不明了宝镜也跟着没光了呢?惊叹不已。不一会儿,镜子又有光彩了,太阳也渐渐明亮了。等到日蚀过去,太阳便恢复了原状,镜子也恢复了晶明通亮的原状。从此以后,每逢日蚀、月蚀,镜子便昏暗无光。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朋友薛侠得到一把铜宝剑,有四尺长,剑体和剑柄连在一起,剑柄上龙凤相盘,左边缘的花纹像火焰,右边的花纹像水波,光彩耀眼,不是一把普通的宝剑。薛侠拿着宝剑来拜访王度,说:“这把宝剑,我试过不止一次了,每月十五那天,只要是晴天,把它放在黑屋子里,会自然而然地放光芒,能照出好几丈远。我得到这把宝剑已有些日子了。您老先生喜爱稀奇古怪的东西如饥似渴。我今天愿意晚上给您试试看。”王度非常高兴,当天夜里,果然一片晴空,把一间房子遮得严严的,连个缝也不留,两人住了进去。王度把宝镜也拿出来了,放在坐位旁边。不一会儿,镜子上放出光芒,把室内照得通亮,两人对看,宛如白天一般。宝剑放在镜子边,再也见不到它的光芒了。薛侠大吃一惊,说:“请把镜子装进匣子里。”王度照他说的做了以后,宝剑才放出光芒来,不过只照出一、二尺远而已。薛侠摸着宝剑叹息道:“天下的宝贝也能彼此相克制呀!”此后,每到十五那天,王度就把宝镜拿到暗室中去,光芒照出数丈远。如果月光照进室内,镜子则无光了。这难道不是阳光与月光不能并存吗?
  这年冬天,王度兼任著作郎这一官职,奉皇帝之命编写国史,要为苏绰作一篇传记。王度家有个仆人叫豹生,七十岁了。原来是苏绰的奴仆,读过一些史书,也能写写文章,看到王度起草苏绰传记,禁不住悲伤起来。王度问他为何悲伤,他对王度说:“豹生领受过苏大人的厚恩,今天亲眼见到苏大人的话应验了,所以悲伤起来。您的那个宝镜,本是苏大人的朋友河南的苗季子赠给他的。苏大人特别喜爱这个镜子,临死那年,常常不高兴,不止一次找苗季子说:‘我自己感到死的日期快到了,不知这面镜子落入谁的手中,今天想要算一卦,望你从旁看着吧。’于是就叫我预备好算卦用的蓍草,苏大人亲手占卦,占完卦苏大人说:‘我死后十多年,我家就要丢失这面镜子,不知落到何处。然而,天下的宝贝一动一静都有个征兆。现在黄河、汾水之间的地方经常有宝气,与我占的这个卦有些符合,这面镜子难道要落到那里吗?’苗季子说:‘能让人得到吗?’苏大人又端详一番卦相,说:‘先落到姓侯的人家,然后又落到王家。以后,就不知道落在何处了。’”豹生说罢,又哭泣起来。王度询问苏家的人,果然说先前有过这样一面宝镜,苏绰死后,也就失落了,这都和豹生说的一模一样。所以,王度写苏绰传时,便把这件事也写在篇末。在评论苏绰时说他特别善于占卦,但又不肯大肆宣扬,就是指这件事而说的。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正月初一早晨,有个少数民族的和尚,讨斋饭来到王度家。王度弟弟王勣出门看见了,感到这个和尚气度不凡,于是,把他请到屋内,摆上饭菜,陪他谈了很长时间。和尚对王勣说;“施主家中好像有世上无双的宝镜呀,可以看看吗?”王勣说:“大和尚怎么知道的呢?”和尚说:“贫僧学过神仙法术,颇能识别宝气。施主的房子顶上常常有深绿色的光彩与太阳相接,红色的气是月亮的,这是宝镜的气啊。贫僧我已观察到两年了。今天特意选个好日子,想来看一看。”王勣拿出宝镜,和尚跪下接过,高兴得直跳,又对王勣说:“这个镜子有许多灵验,都没有见过,只要用金膏抹到镜子上,再用珍珠粉擦拭,用镜子照太阳,晃出的日影可以把墙壁照透。”和尚叹息一阵又说:“要是换个法子再试验,可以把人的内脏照出来,可惜是没有药哇。只要用金烟薰、玉水洗,再用金膏、珠粉擦拭它,就是把它藏到泥土里,也能照东西而不变暗。”于是,和尚把金膏、玉水等的用法告诉了王家,试验的结果,没有不灵验的。可是那个少数民族和尚,以后却再也没有露面。
  这年秋天,王度到芮城兼任县令,县衙门里大厅前面有棵枣树,周围有好几丈粗,也不知道有几百年了。以前的县官到任后,都得给这棵树上供,否则马上就遭殃。王度认为妖精都是人招来的,不明不白的祭祀应该废除。可是,县里的官吏们都来给王度叩头,请他一定祭枣树,王度不得已,只好祭祀一番。然而心里总暗暗核计这棵树上有妖精,人们除它不掉,才把它养成现在这个样子。于是,他秘密地把宝镜挂在树上,当晚二更时节,听见大厅前咕咚一声,像打雷似的。连忙起身去察看,黑夜里又刮起大风下起大雨,围着枣树,闪电刺眼,忽上忽下。到天亮时,见有一条大蛇,紫色的鳞片,红色的尾巴,绿色的头,白色的角,额上还有个王字,身上带着好几处伤,死在枣树下面。王度摘下了宝镜,叫差人把蛇拖出去,去衙门外烧了。然后把树刨掉了。树干里有一个洞,越接近地面洞越大,里面有大蛇呆过的痕迹。看后,便把洞埋上了,从此以后,这里再也没有妖怪了。
  这年冬天,御史兼芮城县令的王度,负责河北道的监察工作,并在陕东开官仓发放救灾粮食。当时国内正闹大灾荒,蒲州同陕州之间的一带地方灾荒、疾病尤其严重。有一个河北人张龙驹,在王度手下当小官吏,家中上上下下数十日人,一时都得了传染病。王度挺可怜他,便带着宝镜到了张家,让张龙驹在晚上拿宝镜照病人,病人见到镜子一下都惊叫起来,说:“只见龙驹拿个月亮来照我们,光照到的地方,好像有冰放在身上一样,透心的凉。”立刻就退热了,到了晚上病就好了。王度以为这样做对镜子没有什么害处,而又对大家有好处,便命令张龙驹暗中带上这面镜子,到各处去照生病的老百姓。当天夜里,镜子在匣中发出阵阵响声,响声不仅大而且传得远,好长时间后才不响了。王度心里很奇怪。第二天一大早,张龙驹来报告王度说:“我昨晚梦到一个人,龙头蛇身,戴着红色的帽子,穿着紫色的袍子,对我说:‘我就是镜子精,名叫紫珍。曾对你们家有过恩德,所以来求你,替我谢谢王先生。就说老百姓有罪,老天爷罚他们生病,为什么让我违反天意去搭救病人们呢!况且,病上几个月后自然就会渐渐好了,不要再使我痛苦了。’”王度深感惊奇,于是牢牢记下了。等过了数月以后,得病的百姓们果然渐渐好了,真像镜子精说的那样。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王度的弟弟王勣,被撤去了六合县丞的官职,回家来了。他打算到处游山玩水,了此一生。王度劝阻他说:“现在天下眼看着就要大乱,遍地是土匪,你想往哪里去呢?况且咱兄弟脾气相投,从来未曾远离过。你此番外出好像是要跳出红尘了。从前,尚子平游五岳,最终不知下落,你如果学这位贤圣的样子,我可受不了啊!”说着便流下眼泪。王勣说:“我的主意已拿定了,肯定你是留不住了。哥哥你是当世的贤人,应该事事都能理解。孔子说:‘普通老百姓的志向也不可改变。’人生在世也不过百年,匆匆忙忙,就像光线通过缝隙一般,心满意足便是乐趣,失去了志气就是悲哀,顺利地满足人的愿望,乃是圣人的本意呀。”王度无可奈何,只好同弟弟诀别。王勣说:“在这分手时刻,我有个请求。哥哥的宝镜不是人间的俗物,弟弟我就要跳出红尘,与白云结伴,同青烟红霞相随,想求哥哥把镜子送给我。”王度说:“我对你没有什么舍不得的。”立刻把镜子送给了他。王勣接过镜子便走了,也没说到什么地方去。
  ……

前言/序言



剑影刀光,情深几许——重温唐代侠情传奇 在浩瀚的中华古代文学星河中,唐传奇以其精炼的笔触、跌宕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或惊心动魄、或缠绵悱恻的动人故事。它们既是当时社会风貌的缩影,也是后世无数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本书精选了数篇脍炙人口的唐传奇佳作,旨在带领读者穿越千年时光,走进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体验刀光剑影下的侠义精神,品味命运无常中的人间情味。 一、 剑胆琴心,情归何处? 唐代,一个开放而自信的时代,文风昌盛,武风亦盛。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许多以侠客为主角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侠客,往往身怀绝技,行侠仗义,却又饱受命运的捉弄,在恩怨情仇中挣扎。他们有的是被朝堂倾轧所迫,有的则是受制于江湖恩怨,更有甚者,被宿命的安排推向无法预知的深渊。 例如,在《红线传》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侠红线。她身姿矫健,智勇双全,在乱世之中,以一己之力挽救数百人性命,其胆识与智慧令人惊叹。她不像后世武侠小说中那些专注于个人恩怨的侠客,而是肩负着拯救苍生的宏大志向,她的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悲悯与担当。然而,即使是这样的英雄人物,也无法完全摆脱命运的羁绊。她的结局,在一种隐秘的宿命中,流露出淡淡的悲凉,这使得她的形象更加丰满,也引发了读者对侠义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再如《虬髯客传》中的虬髯客,这位豪迈不羁、气吞山河的异域奇侠,以其惊人的胆魄和非凡的眼光,在乱世中左右着天下大势。他看透了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毅然放弃了自己争夺天下的野心,将一切托付给这位未来的明君。这是一种何等的胸怀与气度!他的选择,既是对个人命运的超脱,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深谋远虑。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侠客“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最高境界,虽有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但其最终落脚点却是家国天下。 而《聂隐娘》的故事,则以一种更为内敛和写意的方式,展现了唐代刺客的生存状态。聂隐娘,这位身披神秘面纱的女性刺客,她的技艺已臻化境,能够“使人死而不知其所杀”,甚至“见人而白刃可否”。然而,她的内心世界,却并非铁石心肠。她对爱情的渴望,对家庭的牵绊,以及在残酷的杀戮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复杂情感,都为她的人物形象增添了人性的光辉。她的师傅空空儿,同样是江湖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出现,更是为故事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宿命感。这些故事中的侠客,他们的孤独、他们的挣扎、他们的选择,都触及了人类情感的深层领域,让读者在为他们的传奇经历而惊叹之余,也对人生的意义产生共鸣。 二、 悲欢离合,情寄何人? 除了惊险刺激的侠义故事,唐传奇中也大量描绘了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这些爱情,往往发生在身不由己的境遇中,充满了曲折与考验。它们或是跨越阶级的藩篱,或是遭遇命运的捉弄,或是被世俗的偏见所阻挠,却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感人至深。 《霍小玉传》讲述了官家小姐霍小玉与落魄书生李益之间,历经坎坷,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霍小玉的痴情、她的隐忍、她的爆发,都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令人心碎的女性形象。她曾以为遇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良人,却没想到这份爱情在现实的压力下变得如此脆弱。李益的懦弱和摇摆不定,更是加剧了这段感情的悲剧色彩。然而,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霍小玉的坚韧和对爱情的执着,依然让人动容。故事的结局,虽然是“终成眷属”,但其间的波折和磨难,却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让读者为这对恋人的命运而牵挂。 《莺莺传》无疑是唐传奇中最负盛名的爱情故事之一。崔莺莺与张生在普救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故事细腻地刻画了莺莺从羞涩、到倾心、到热恋,再到最终被辜负的复杂心路历程。张生的负心薄情,将这段纯洁美好的爱情推向了悲剧的深渊。莺莺的才情与美貌,她的痴情与绝望,都让这个人物形象在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悲剧,更是对封建礼教压抑下女性命运的控诉,以及对人性中欺骗与背叛的深刻揭示。 《李娃传》则讲述了官家子弟荥阳公与歌女李娃之间的爱情故事。李娃的出现,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放荡不羁的荥阳公。她以其真诚与善良,感化了这位纨绔子弟,使他重拾学习的动力,最终金榜题名,迎娶了她。这个故事,虽然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它展现了真挚爱情的力量,以及女性如何在困境中凭借智慧和毅力改变命运。李娃的形象,不同于一般被动等待爱情的女子,她主动、勇敢,并且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可贵。 这些爱情故事,或浓烈如火,或凄美如梦,它们都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中男女情感的复杂性,以及在等级森严、礼教束缚的社会中,人们对真挚情感的渴望与追求。它们让我们看到,即使在物质相对贫乏的古代,人们依然拥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并为之付出代价。 三、 艺术魅力,永世流传 唐传奇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其精彩绝伦的故事内容,更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成就。 首先,叙事精炼,结构严谨。唐传奇的篇幅通常不长,但每一篇都可谓“言简意赅”,情节紧凑,波澜起伏,毫不拖泥带水。作者往往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铺陈出故事的背景。其叙事技巧,如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使得故事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其次,人物鲜活,形象饱满。无论是侠客的潇洒不羁,还是女子的情深义重,亦或是凡夫俗子的无奈与挣扎,唐传奇中的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们不再是概念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个体,其情感变化与内心矛盾,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再次,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唐传奇的语言,既保留了古文的典雅,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作者善于运用精妙的比喻、传神的描摹,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无论是塞外的苍茫,还是闺阁的幽静,亦或是市井的喧嚣,都能通过文字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最后,主题深刻,寓意悠长。唐传奇的故事,往往在引人入胜的情节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社会反思。它们探讨了命运与自由、情与理、侠与义等永恒的主题,引发读者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度思考。 本书精选的唐传奇,是这些艺术魅力的集中体现。它们就像一面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唐代社会的风貌,也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与阴影。阅读这些故事,不仅是一次文学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历史的重温,一次对人生的感悟。希望通过本书,能够让更多读者领略唐传奇的独特魅力,感受千年之前的那些动人的故事,品味那些永不褪色的侠情与爱恋。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对这类题材是有点保留的。总觉得古老的传奇故事可能会显得陈旧或者过于理想化。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批精选出来的作品,其内核的探讨非常深刻,涉及到忠诚与背叛、宿命与抗争的主题。有些故事的结局,完全颠覆了我对于传统“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刻板印象。它更真实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即便是心怀至善之人,也可能因为环境的逼迫而做出违心的选择;而那些看似十恶不赦的角色,他们的行为动机也常常有着复杂的缘由。这种对人性的深挖,使得故事充满了张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何为正义”这个概念又有了新的思考。书中的世界观构建得非常自洽,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其逻辑链条,让人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评分

我最欣赏这本选集里那些关于“变化”的描绘。很多故事都穿插着对时代更迭、世事无常的感慨。比如一个曾经威震一方的英雄人物,如何在一夜之间跌落神坛,或者一个不起眼的平民,如何因为一次奇遇而改变一生的轨迹。这种对命运无常的捕捉非常敏锐。书中的人物仿佛都带着一层宿命的阴影,他们或奋力挣脱,或无奈接受。其中有几个关于修行和得道成仙的篇章,没有流于空泛的说教,而是着墨于漫长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磨砺和诱惑,显得非常“接地气”。这种既写出世外的缥缈,又扎根于人间的真实,让整个故事群显得既有高度,又有温度。读完这本精选集,感觉自己的心胸都被拓宽了许多,对世间万物的兴衰荣辱,有了一种更超然的视角去看待。

评分

这本选集里的文字功力,简直是叹为观止。它不像现在流行的网络小说那样追求快节奏和强烈的感官刺激,而是像一坛陈年的老酒,需要你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出其中的醇厚。我特别喜欢那种用词的精准和古雅,有些句子反复读了好几遍,才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深意。比如描写某种特定场景的氛围,寥寥数语就能将读者瞬间拉入那个特定的时空,那种烟雨迷蒙、月色如水的意境,简直绝了。书中有些故事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常常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埋下伏笔,直到故事的尾声才猛然揭示出令人震撼的真相。这种层层剥茧的阅读体验,让人欲罢不能。更难得的是,即便是描绘残酷的斗争和悲剧性的结局,文字的基调也始终保持着一种克制的美感,没有过度的煽情,却更具穿透人心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也深得我心,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匠人精神。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阅读起来也十分舒适,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那些精心设计的插图(如果有的话,或者只是想象中的那种留白),更是为故事增添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我特别注意到了其中几篇的文言翻译或者注释(假设有的话),做得非常到位,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韵味,又照顾到了现代读者的理解需求,这种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不仅仅是一本故事集,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让我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找到了一种慢下来、精细阅读的乐趣。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与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对话,那种沉静而致远的感觉,是电子阅读无法比拟的。

评分

最近读了一本很特别的精选集,它收录的那些短篇故事,真是让人大开眼界。那些关于人情世故、江湖恩怨的描摹,细致得像是用毛笔蘸了最上等的墨,一笔一划勾勒出来的工笔画。尤其是一些讲述侠客和隐士的篇章,那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洒脱,与身处红尘的无奈纠缠在一起,读起来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作者笔下的世界,充满了古典的韵味,但人物的困境和选择,放在今天看,似乎也并无太大不同。我尤其欣赏其中几篇对女性角色的塑造,她们不再是依附于男性的附属品,而是有着自己坚韧的内心和独特的生存智慧。那些不加渲染的细节,比如一次偶然的眼神交汇,一次不经意的动作,都蕴含着千言万语。读完后,我常常会陷入沉思,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旁观者,目睹着那些传奇的发生与消逝。这本书的选篇很有眼光,每一篇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宝石,光芒内敛却不容忽视。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本来以为只有聂隐娘一个故事的,没想到有三十多个故事,很好!

评分

结果这本书买了之后,女儿有点看不懂。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就是书有一点点角撕掉了

评分

此书不错,买来看看。

评分

故事比较多,还不错吧

评分

结果这本书买了之后,女儿有点看不懂。

评分

经典精选,非常精彩的书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