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的书(周作人卷)——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雨天的书(周作人卷)——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作人 著
图书标签:
  • 随笔
  • 散文
  • 周作人
  • 文学
  • 名家
  • 经典
  • 文化
  • 阅读
  • 散文集
  • 杂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874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525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周作人的文章属于耐看的一类,声名远远高于同代的作家。他将思想家的意绪和艺术家的灵感汇于一身,以小品文的面目出现,叙天下经纬,议红尘旧事,形成了独立的文风。本书收入周作人《自己的园地》《苦雨》《乌篷船》等多篇经典散文、随笔,杂谈,篇篇精到,让读书观字之你我,随其恬淡之语感其情调之线,在枯燥的文学和历史中,找寻一点点光亮。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岂明,号知堂、药堂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目录

1920年代

自己的园地·3

西山小品·5

北京的茶食·10

故乡的野菜·12

济南道中·15

济南道中之二·18

济南道中之三·21

生活之艺术·24

喝茶·27

苦雨·30

鸟声·33

谈酒·35

两个鬼·38

乌篷船·40

我学国文的经验·43

闭户读书论·47

哑巴礼赞·50

麻醉礼赞·53

1930年代

中年·59

金鱼·62

两株树·66

苋菜梗·70

水里的东西·73

吃菜·77

日本的衣食住·81

半农纪念·89

关于苦茶·93

村里的戏班子·96

关于命运·99

北平的春天·104

结缘豆·107

自己的文章·111

谈养鸟·115

关于鲁迅·118

谈儒家·126

自己所能做的·128

卖糖·132

谈劝酒·135

1940年代

禹迹寺·143

买洋书·147

读书的经验·150

上坟船·153怀废名·157

苦口甘口·162

中秋的月亮·166

苏州的回忆·168

蚯蚓·173

萤火·178

灯下读书论·183

缘日·188

雨的感想·192

立春以前·196

东昌坊故事·201

两个鬼的文章·205

石板路·210

苍蝇之微·214

1950年代

谈天·219

吃酒·221

街坊上的悲喜剧·223

夜读的境界·226

南北的点心·228

绍兴的糕干·233

绍兴山水补笔·236

泥孩儿·241

不倒翁·243

羊肝饼·245

澡豆与香皂·247

水乡怀旧·249

1960年代

郁达夫的书简·255

鬼念佛·259

爆竹·262

麟凤龟龙·264

鸟声(二)·267

爱竹·269

猫打架·271

闲话毛笋·274

现今的龙·277


精彩书摘

自己的园地

一百五十年前,法国的福禄特尔做了一本小说《亢迭特》(Candide),叙述人世的苦难,嘲笑“全舌博士”的乐天哲学。亢迭特与他的老师全舌博士经了许多忧患,终于在土耳其的一角里住下,种园过活,才能得到安定。亢迭特对于全舌博士的始终不渝的乐天说,下结论道,“这些都是很好,但我们还不如去耕种自己的园地。”这句格言现在已经是“脍炙人口”,意思也很明白,不必再等我下什么注脚。但是现在把他抄来,却有一点别的意义。所谓自己的园地,本来是范围很宽,并不限定于某一种:种果蔬也罢,种药材也罢,——种蔷薇地丁也罢,只要本了他个人的自觉,在他认定的不论大小的地面上,用了力量去耕种,便都是尽了他的天职了。在这平淡无奇的说话中间,我所想要特地申明的,只是在于种蔷薇地丁也是耕种我们自己的园地,与种果蔬药材,虽是种类不同而有同一的价值。

我们自己的园地是文艺,这是要在先申明的。我并非厌薄别种活动而不屑为,——我平常承认各种活动于生活都是必要,实在是小半由于没有这种的才能,大半由于缺少这样的趣味,所以不得不在这中间定一个去就。但我对于这个选择并不后悔,并不惭愧园地的小与出产的薄弱而且似乎无用。依了自己的心的倾向,去种蔷薇地丁,这是尊重个性的正当办法,即使如别人所说各人果真应报社会的恩,我也相信已经报答了,因为社会不但需要果蔬药材,却也一样迫切的需要蔷薇与地丁,——如有蔑视这些的社会,那便是白痴的,只有形体而没有精神生活的社会,我们没有去顾视他的必要。倘若用了什么名义,强迫人牺牲了个性去侍奉白痴的社会,——美其名曰迎合社会心理,——那简直与借了伦常之名强人忠君,借了国家之名强人战争一样的不合理了。

有人说道,据你所说,那么你所主张的文艺,一定是人生派的艺术了。泛称人生派的艺术,我当然是没有什么反对,但是普通所谓人生派是主张“为人生的艺术”的,对于这个我却略有一点意见。“为艺术的艺术”将艺术与人生分离,并且将人生附属于艺术,至于如王尔德的提倡人生之艺术化,固然不很妥当;“为人生的艺术”以艺术附属于人生,将艺术当作改造生活的工具而非终极,也何尝不把艺术与人生分离呢?我以为艺术当然是人生的,因为他本是我们感情生活的表现,叫他怎能与人生分离?“为人生”——于人生有实利,当然也是艺术本有的一种作用,但并非惟一的职务。总之艺术是独立的,却又原来是人性的,所以既不必使他隔离人生,又不必使他服侍人生,只任他成为浑然的人生的艺术便好了。“为艺术”派以个人为艺术的工匠,“为人生”派以艺术为人生的仆役;现在却以个人为主人,表现情思而成艺术,即为其生活之一部,初不为福利他人而作,而他人接触这艺术,得到一种共鸣与感兴,使其精神生活充实而丰富,又即以为实生活的基本;这是人生的艺术的要点,有独立的艺术美与无形的功利。我所说的蔷薇地丁的种作,便如此。有些人种花聊以消遣,有些人种花志在卖钱;真种花者以种花为其生活,——而花亦未尝不美,未尝于人无益。

《晨报·副刊》,1922��1��22;收入《自己的园地》


前言/序言


雨天的书(周作人卷)——中外名家随笔精华:一篇关于散文艺术的沉思与回响 《雨天的书》(周作人卷)并非一本简单的文集,它是一次深入的邀约,邀请读者在淅沥的雨声中,一同品味周作人先生以其独有的平和、冲淡,乃至微带伤感的笔触所描绘的广阔世界。这本书所汇集的,是周作人先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下的散文精品,它们如同雨滴般,或轻柔地敲打在心头,激起涟漪;或汇聚成溪,缓缓流淌,滋养着读者的心灵。 周作人先生的散文,最显著的特质便是那股“闲适”之气。这种闲适,并非无所事事,而是于生活点滴中捕捉诗意,于寻常巷陌中体味人生。他笔下的雨,不是令人烦恼的潮湿,而是洗涤尘埃、带来沉思的契机。那“一场雨,有时能使万物焕然一新”,也“有时却会更添沉寂”。他观察雨中景象,从窗棂上的水珠,到屋檐下的滴答声,再到门前湿漉漉的青石板,无不饱含着生活的质感与温度。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是他人匆匆一瞥便忽略的,但在周作人的笔下,它们却被赋予了生命,成为承载情感与哲思的载体。 本书中的篇章,如同一扇扇窗户,引领我们窥视周作人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他谈论“自己的园地”,那里种满了各种花草,也埋藏着童年的记忆与思念。他描绘“故乡的野菜”,那不仅仅是食材,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是乡愁最朴素的表达。他记录“谈茶”,从茶的种类、泡法,到品茶的意境,无不透露出他对生活细节的考究与热爱。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在他的笔下,却能升华为一种境界,一种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 周作人先生的文字,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不追求辞藻的华丽,也不刻意煽情,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最从容的态度,娓娓道来。他的语言,如同陈年的老酒,初尝可能寡淡,细品之下,却能感受到醇厚的回甘。这种“淡”,是一种对繁华的超越,一种对喧嚣的疏离,一种对内心宁静的守护。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选择将自己置于一种“隐遁”的状态,通过文学来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批判,这种批判,并非激昂的呐喊,而是融入在字里行间的,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 《雨天的书》(周作人卷)的价值,还在于它所展现的“中国人的精神”。周作人先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的散文中,随处可见对儒、道、释的理解与融汇。他的人生哲学,既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韧,也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豁达。他从古代的诗词歌赋、民间传说中汲取灵感,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一种现代的、个性的方式重新诠释。他对“闲适”的追求,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在紧张的生活中,为心灵寻得一处栖息之地,一种精神的自足。 本书并非仅限于周作人先生的个人世界,它更是一次关于“随笔”这一文学体裁的深度探索。周作人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随笔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为“随笔”这一文体树立了典范。随笔,顾名思义,是随着性之所至而写,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内容自由,情感真挚。周作人先生的随笔,正是这种精神的绝佳体现。他可以从一片落叶谈到人生哲理,可以从一个古老的习俗联想到现代的社会现象。这种跳跃性的思维,看似随意,实则饱含着作者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刻的思考。 而“中外名家随笔精华”这一副标题,则提示了本书更广阔的视野。周作人先生的思想,并非闭门造车,而是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翻译介绍过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也从中汲取了养分。因此,当我们阅读周作人的文字时,有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西方哲学的思考,或者受到某些西方作家文风的影响。这种中西文化的交融,使得周作人的散文,在具有浓郁中国文化底色的同时,又充满了现代的、普遍的价值。 本书的另一层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重新认识“阅读”这件事。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往往习惯于快速浏览、碎片化阅读。而阅读周作人先生的散文,则需要一种慢下来、静下来的心态。你需要放慢脚步,去体会他文字中的韵味,去感受他情感的起伏,去体悟他字里行间的深意。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不仅能够滋养心灵,更是一种对浮躁的对抗,一种对精神家园的重建。 《雨天的书》(周作人卷)所呈现的,是一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智慧。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也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独立与自由;即使生活平淡,也依然可以从中发现美与诗意;即使面对喧嚣,也依然可以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角落。周作人先生的文字,就像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们内心深处的感悟,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重新认识自我。 这本书,适合在雨天阅读,也适合在任何一个需要沉静思考的时刻阅读。它不是一本速成的读物,而是一本需要反复品味、细细咀嚼的书。每一次翻开,都会有新的发现;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它如同一个老友,在雨声中,与你低语,与你分享,与你一同在文字的世界里,寻找那份属于心灵的宁静与慰藉。 总而言之,《雨天的书》(周作人卷)——中外名家随笔精华,是一本充满智慧与温情,散发着淡淡书香与雨后清新气息的随笔集。它不仅是周作人先生散文艺术的集中体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深刻回响。阅读它,便是与一位智者对话,便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便是与整个散文艺术的精髓对话。它将引领你在雨天的静谧中,发现生命的另一番风景,感受文字的温度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的阅读体验,因为一本《雨天的书》而变得格外丰富。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心布置的宝盒,每一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惊喜。我尤其欣赏它在“思考”这个维度上的深度。作者们并非简单地陈述观点,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片段,一次次深入的剖析,引导读者去思考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去探究事物背后的本质。我喜欢那种在阅读中不断被启发、被挑战的感觉,它能促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世界。书中对“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思考,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如何在保留精华的同时,拥抱革新,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作者们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他们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洞察,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读这本书,就像进行了一场高屋建瓴的精神漫游,既能感受到思想的深度,又能体会到文字的魅力。

评分

这本《雨天的书》带给我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慢”的体验。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它就像一股清流,将我从浮躁中拉回,让我重新学会放缓脚步,细品生活。我喜欢它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方式,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大张旗鼓的议论,只有娓娓道来的讲述,朴实无华的语言,却自有深沉的力量。它让我重新认识了“闲适”二字的价值,明白人生不止有奔波和追求,更应有驻足和回味。书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尤其触动我。不是那种壮丽山河的描绘,而是更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片段——一场微雨,一片落叶,一次偶然的遇见。作者们用细腻的笔触,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并将它们定格在纸页上,让我们得以反复品味。读这本书,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庭院,沐浴着午后的阳光,听着雨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心也随之变得平静而安宁。

评分

我常常觉得,阅读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而这本《雨天的书》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它收录的篇章,虽然来自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它们之间却有着一种奇妙的联系,仿佛是宇宙中遥相呼应的星辰,共同照亮着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思考。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孤独”的探讨。不是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而是更像一种独立的栖息,一种与自我和谐相处的宁静。作者们用他们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在人群中如何保持内心的澄澈,在喧嚣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静谧。这种孤独,不是逃避,而是更深刻的看见——看见自己,也看见世界。每当我感到迷茫或疲惫时,翻开这本书,总能在那些字里行间找到慰藉与力量,仿佛有一个知己在默默地支持着我,告诉我:你并不孤单,你的所有感受,都有人理解。

评分

我一直认为,最动人的文字,往往源于对生活最真挚的体察,而《雨天的书》恰恰是这样一本充满温度的作品。它没有刻意雕琢的华丽辞藻,也没有故作深沉的哲理说教,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真诚。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童年”的追忆。那些纯粹的快乐,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那些曾经以为会永远存在的简单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读着这些文字,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场景,听到了那些久违的声音。这些回忆,虽然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却也充满了温暖的力量,提醒我曾经的纯真与美好。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那些构成我们生命最初底色的记忆,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也更加懂得如何去爱。

评分

雨季总是让人心生惆怅,也让人渴望一场精神的洗礼。我最近翻开的这本《雨天的书》,虽然书名直指那个湿润而宁静的季节,但它所呈现的,远不止于季节的感喟。我特别喜欢它对于那些细微之处的捕捉,仿佛将我们日常生活里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一一放大,重新呈现。比如,书中对一件旧物的描写,可能就是一枚泛黄的信笺,一段模糊的旧时光,或是某个街角寻常人家的一扇窗。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的耐心,去挖掘那些隐藏在器物背后的故事,那些关于人情冷暖、世事变迁的印记。读来,就像是在古老的阁楼里,偶然发现了一件尘封已久的宝物,触碰到的不仅是物件本身,更是那个逝去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里鲜活的生命。这种对“物”的深情凝视,让我重新审视身边的一切,意识到原来平凡之中亦有诗意,寻常巷陌亦藏着不朽的传奇。它教会我,不急不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倾听,生活本身就是一首写不完的散文诗。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很好很温馨的书,挺喜欢的≥﹏≤

评分

好书

评分

挺好,价钱实惠,买了一大堆的书,600元的书才花了200,太合适,喜欢京东!

评分

价比高,还会继续购买。。。。。。。。。。。。。。。

评分

真的很喜欢,包装好,物流快,一共买了五本

评分

没拆封,留着有空看,快递很给力。

评分

价格是硬道理

评分

雨天的书是一本止庵校注集里没有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