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經濟學領域研究的重點是通貨膨脹,而通貨緊縮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經濟現象,並沒有得到學術界應有的重視。學術界對通貨緊縮對經濟的影響仍然存在不少誤解,本書正中問題要害,利用曆史案例和經濟學理論分析,撥正觀點,通貨緊縮對經濟的發展頗有裨益。
作者另闢蹊徑,在書中有選擇地批判瞭幾種認為通貨緊縮危害經濟發展的謬誤,認為自由市場通貨緊縮對經濟的發展反而具有推動作用,另外,作者還從經濟史的角度分析瞭曆史上著名的通縮案例,使理論分析更加具有說服力。這篇文章研究的主要內容很符閤當下國情,具有重要的政策參考意義。
菲利普·巴格斯(Philipp Bagus)是一位德國經濟學傢,他目前是鬍安·卡洛斯國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在鬍安·卡洛斯國王大學獲得瞭博士學位,被普遍視作奧地利學派最有前途的新星。
第 1 章 緒論 1
第 2 章 通貨緊縮:經濟理論 7
2.1 簡介 8
2.2 重商主義者與通貨緊縮 8
2.3 古典通縮理論 10
2.4 新古典主義 25
2.5 當代通貨緊縮理論 37
2.6 結論 42
第 3 章 通貨緊縮:原因 47
3.1 增長型通貨緊縮 48
3.2 現金積聚型通貨緊縮 57
3.3 銀行信用型通貨緊縮 86
3.4 指令型通貨緊縮 99
第4章 通貨緊縮:結果與相關誤解 107
4.1 通貨緊縮:結果 108
4.2 通貨緊縮:誤解 120
4.3 反對價格下跌的理論原因 143
第5章 曆史上的兩個通貨緊縮案例 153
5.1 1865—1896年美國增長型通縮 154
5.2 20世紀30年代德國的銀行信用型通貨緊縮 205
第6章 結語 247
譯後記 255
前 言
對通貨緊縮的恐懼極大阻礙瞭我們去建立一個更加完善的貨幣體係。特彆是在危機關頭,通貨緊縮的“幽靈”顯現,經濟下行的風險迫使各國央行增加貨幣供應、實施貨幣寬鬆。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其引發的通縮螺鏇(deflationary spiral)重創瞭國際銀行體係,債颱高築的政府、公司和個人也未能幸免。這是一次對體係進行清算的難得機會,這一體係通過製度化的通貨膨脹,不斷對財富進行再分配,産生商業周期,阻礙儲蓄和經濟增長,並保護精英權貴免於競爭。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清算並未發生。六年來,史無前例的貨幣工具帶來瞭貨幣供應大幅增加,這個體係反而被進一步鞏固下來。經濟結構重組再次延遲,中央銀行的資産負債錶更加惡化,政府債務猛增,經濟復蘇受到極大乾擾。我們沒有看到經濟狀況的持續改善,也沒有看到對普遍過度負債的解決方案。精英們會不遺餘力地避免通縮性崩潰,這不足為奇。但那些因通貨膨脹而受損的人也大都欣然接受這些措施,著實令人不解。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為什麼幾乎全部的經濟學傢也都患上瞭通縮恐懼癥(deflation phobia)。正是這種對通貨緊縮的恐懼,使得我們仍然對2008年險些崩潰的貨幣體係抱殘守缺。對通縮螺鏇的恐懼可能被用來指責自由市場製度,並被用來支持乾預政策。甚至還有的經濟學傢認為,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必須至少跟上經濟增長速度,否則會齣現有害的價格通縮。這些“訓練有素”的經濟學傢也反對引入金本位,反對讓比特幣成為貨幣。
另一個在最近引人關注的謬見是:旨在降低成本(尤其是工資)並減少公共預算赤字的政策,會導緻經濟陷入衰退。事實上,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中,緊縮被貼上瞭有害的通縮政策的標簽。分析傢們還以20世紀30年代初德國總理海因裏希·布呂寜(Heinrich Brüning)所謂的通縮政策為例,來佐證緊縮遏製論。此外,1931年的“滾動通縮”(rolling deflation)甚至被用來支持國際最後貸款人,這離引入一種世界貨幣僅一步之遙。為此,我們會逐一批駁這些謬見。本書從曆史角度分析瞭布呂寜的政策,證明它們實際上有助於加快經濟復蘇。
廓清關於通貨緊縮的各種謬見至關緊要,否則,我們的貨幣機構就不可能發生任何徹底改變。事實上,對通貨緊縮的恐懼以強大的“論據”滋養瞭通貨膨脹的支持者,而通貨膨脹到頭來又滋養瞭政府。離開通脹性貨幣體係的“資助”,政府永遠不可能達到今天這般規模。因此,駁斥關於通貨緊縮的謬見對自由的未來意義重大。本書便是助力這一努力的一次嘗試。
菲利普·巴格斯
2014年5月18日
西班牙,馬哈達翁達
緻 謝
首先,我要感謝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在2003年、2006年和2009年授予我奬學金。我尤其感謝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和資助者,他們讓我在那裏的研究成為可能。談到米塞斯研究所,我要特彆感謝我的師友吉多·許爾斯曼對我的指導。事實上,吉多·許爾斯曼曾建議我把分析通貨緊縮作為在研究所第一份奬學金的備選研究方嚮。感謝鬍安·德·馬裏亞納研究所的人們,特彆是我的朋友和同事加布裏埃爾·卡爾薩達。我還要謝謝我的朋友鬍安·拉濛·拉耀、何塞·伊格納西奧·德·卡斯蒂略和安東尼奧·贊內拉,他們閱讀瞭本文的初稿。感謝我的朋友芭芭拉·A. 欣澤,她犧牲瞭很多自己的時間來編輯我的文章,我虧欠她的東西難以估量。我也非常感謝我論文的指導者,赫蘇斯·韋爾塔·德索托。他總是盡可能地幫助我,他對我的信任一直是一種特殊的激勵源泉。最後,我想謝謝我的傢人和朋友們,他們讓這個項目成為可能。
讀到《通縮之問》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經濟學課本上那些關於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經典論述。但這本書的題目,卻顯得格外直接和有力,仿佛是在嚮讀者拋齣一個難題,讓人忍不住想要去一探究竟。通縮,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蕭條的氣息,它不像通脹那樣,讓人感覺到錢在“膨脹”,而是感覺錢在“收縮”,似乎整個經濟活動都變得緩慢而沉重。我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讀這個“問”,它會從哪些角度去剖析通縮的成因?是因為生産力過剩,而需求不足?還是因為貨幣政策的失誤,導緻瞭資金的枯竭?亦或是人們的預期發生瞭根本性改變,導緻瞭消費和投資的停滯?這本書的題目,就好比一個引人入勝的序麯,它勾起瞭我對經濟深層機製的好奇心,讓我想要瞭解,在作者的筆下,通縮究竟是怎樣一個復雜而又影響深遠的經濟現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獨到的見解,讓我對這個經濟“冷鼕天”有更清晰的認識,並且也許能從中找到一些應對之道。
評分拿到《通縮之問》這本書,一股濃濃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光是這個書名,就足夠讓人思考很久。通貨緊縮,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沉重感,似乎預示著經濟的衰退和不景氣。我尤其好奇的是,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通縮背後的深層原因。是貨幣供應不足?還是生産能力過剩?抑或是人們對未來的預期過於悲觀,導緻消費和投資意願大幅下降?我覺得,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可能觸及到現實世界的種種睏境。比如,通縮一旦齣現,企業利潤可能會下滑,導緻裁員潮;人們的儲蓄會變得更有價值,但同時也會因為對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而更加謹慎地消費,形成惡性循環。這本書會不會像一個解剖師一樣,把通縮的每一個環節都仔細地剖析開來,讓我們看到它如何影響實體經濟、金融市場,甚至是我們每個普通人的財富縮水和生活質量下降。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給齣一些令人信服的分析,也許還會引用大量的案例研究,從不同國傢、不同時期的通縮事件中提煉齣規律性的東西。畢竟,曆史是最好的老師,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纔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通縮之問》,我拿到它的時候,就覺得這個題目很有意思。通貨緊縮,聽起來就像經濟世界裏的一個“冷鼕天”,錢越來越值錢,但好像大傢都不願意花,或者說不敢花,整個經濟活動就好像被按下瞭暫停鍵。這本書的書名,直接把這個經濟現象拋給瞭讀者,讓人不禁好奇,它究竟想探討什麼?是揭示通縮的成因,分析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還是提齣應對的策略?我猜想,裏麵一定有很多精彩的論述,也許會涉及到曆史上的通縮事件,比如大蕭條時期,那段時期充滿瞭人們的痛苦和經濟的停滯,但也是在那個時期,很多經濟理論得到瞭發展和檢驗。也可能它會從更宏觀的角度,比如全球貨幣政策、國際貿易摩擦、技術革命對生産力的影響等等,來剖析通縮是如何悄然滋生,又如何影響著我們的資産、就業、甚至是未來的發展方嚮。這本書的題目,就像一個引子,勾起瞭我對經濟學原理的興趣,讓我迫切地想知道,在作者眼中,“通縮之問”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謎題,又有哪些解答的可能性。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理解經濟運行的新視角,讓我不再隻是一個被動的經濟參與者,而是能夠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那些影響我們生活方方麵麵的宏觀經濟現象。
評分《通縮之問》這個書名,讓我一下子聯想到很多曆史上的經濟事件。通縮,這個詞聽起來總有點不祥的意味,仿佛經濟進入瞭寒鼕,錢袋子越來越鼓,但買到的東西卻越來越少,或者說,大傢都攢著錢,生怕一花齣去,明天就更不值錢瞭。這本書會不會探討,是什麼樣的“問號”引發瞭通縮?是全球性的貨幣政策失誤?還是某個特定國傢或地區的經濟結構性問題?亦或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生産力過剩,但需求又跟不上?我腦海中浮現齣很多畫麵,可能是企業主們麵對堆積如山的庫存,不知所措;可能是銀行裏擠滿瞭想要取齣存款的民眾,擔心貨幣貶值;也可能是政府在巨額的財政赤字和民眾日益增長的失業率之間,左右為難。這本書的題目,就如同一個拋給讀者的大型思考題,它邀請我們一起去探索通縮現象背後的邏輯,去理解那些宏觀經濟的術語是如何影響我們微觀生活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更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實踐意義的洞察,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當下,並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評分《通縮之問》這個書名,立刻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通貨緊縮,一個聽起來就讓人眉頭緊鎖的經濟現象。它不像通貨膨脹那樣,似乎還能讓資産看起來“升值”,通縮則往往意味著資産的貶值,企業利潤的下滑,以及普遍的經濟蕭條。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以一種怎樣的姿態來迴答這個“問”。它會不會像偵探一樣,去抽絲剝繭,尋找通縮發生的根源?比如,是全球性的需求萎縮,還是某個國傢或地區的結構性問題?抑或是技術變革帶來的生産力飛躍,但並沒有伴隨足夠的需求增長?這本書的題目,本身就充滿瞭張力,它邀請讀者一起參與到一場關於經濟本質的思考之中。我猜測,書中可能會有大量的曆史案例分析,從大蕭條到近年的某些局部通縮事件,作者可能會試圖從中提煉齣共性的規律。同時,我也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關於在日益復雜化的全球經濟格局下,如何理解和應對通縮的潛在威脅。這本書,就像一個等待被解開的謎題,讓人迫不及待想要翻開它,去尋找答案。
評分一直以來,經濟學領域研究的重點是通貨膨脹,而通貨緊縮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經濟現象,並沒有得到學術界應有的重視。學術界對通貨緊縮對經濟的影響仍然存在不少誤解,本書正中問題要害,利用曆史案例和經濟學理論分析,撥正觀點,通貨緊縮對經濟的發展頗有裨益。
評分世界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TPG、凱鏇創投等C輪投資
評分Good good good
評分應該很不錯,剛開始看瞭
評分對自由市場、貨幣、物價和政府的分析十分獨到,極富洞見。
評分設立於2006年 高端財富管理行業齣現;
評分書前幾頁紙張比後麵的窄,而且頁與頁之間沒有剪裁,連在一起瞭,不知道什麼鬼。內容嘛,在當前全球央行放水,但經濟依然低迷的情況下,值得一讀。
評分還行………………
評分不直接吸收客戶資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