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动荡和分裂之后,中华大地在隋唐两代重归一统。从此,中华帝国进入鼎盛期和成熟期,一气呵成而为唐宋元明清。那么,隋唐是怎样的帝国和王朝?他们为后世奠定了怎样的局面?他们创造的文明为什么是影响世界的?这种创新给我们的启迪又该是什么?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以全球视野、现代史观、依据可靠的历史文献,以经典的易中天式解读,直观精致的手绘插图,让您有种置身历史现场的真实感受。
————————————————————————————————
易中天中华史,“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2012年,学者易中天计划用5-8年时间,以毕生学术功力,写成一部更适合当今国人的中华通史,全书36卷,具有独特的六大价值:
1.科学态度
尊重历史事实,语出有据;独特的现代史观,带来深度的思想交流。
2.全球视野
首次站在全球视野,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比较中,发掘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
3.现场直播
不是枯燥讲史,而是一场历史的“现场直播”。
4.轻松好读
易中天的易式风格贯穿全文,适合全年龄段。
5.逻辑清晰
复杂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事件多角度呈现。
6.手绘插图
新增精美插图,从历史场景到文物证据,重现历史。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是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的第十三卷,揭开隋唐这个空前盛世的历史真相:
隋炀帝开通了南北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北巡突厥,修建洛阳城……为什么立下了丰功伟业却只能遗臭万年?甚至炀帝被杀时,连他的妻子萧皇后都袖手旁观,也不像某位红颜知己那样从夫而死,只是跟宫女一起用床板做了副棺材,默默地为相伴了三十五年的夫君料理后事。
唐太宗融合胡汉,开创贞观之治,却并非世人所认为的完美无缺--杀兄弟;逼亲爹;篡改历史,夸大其词……
科举和三省六部,都是隋唐政治制度的新发明。骑马巡街探访名花的新科进士,逐渐成为帝国官僚集团的主力军;这个集团支撑的三省六部制,开创了唐宋元明清的新政治。
大唐上流社会的人们,流连忘返于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长安西市,纸醉金迷于胡人开设的高档会所,那里不但有好听的龟兹乐,好喝的葡萄酒,更有如花似玉的胡姬充当陪酒女郎。
隋唐这个混血王朝,兼挟中华文化的优势,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对世界,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世界性帝国。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总序、1-19卷)。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颗文化原子弹。
--中华读书报
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发现自己。打铁还得自身硬,看得清自己才看得清世界。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
--南方周末
易中天和范文澜暗暗相合,前人筚路蓝缕,他涓滴入海。个人写通史值得鼓励,集体写史应该终结了,现在易中天这么写,是回归到中国知识人的正宗上去了。
--南方都市报
《易中天中华史》是一部肩负为中华寻梦使命的历史读物。
--新京报
易中天,他破译了中华文明的密码。
--中国青年报
第一章/ 隋炀帝
第二帝国
血案与疑团
败家子
那个昏夜
大运河
第二章/ 唐太宗
高祖李渊
玄武门之变
天可汗
贞观路线
新政治
第三章/ 官僚政治
背景
三省六部
政事堂
权力的制衡
科举
第四章/ 混血王朝
异类帝国
西域情
吐蕃义
生意人回纥
半盘胡化
第五章/ 世界帝国
高句丽
偷渡客
国际化都市
文化航母
命运与选择
事实上司马德戡他们密谋时,信息是泄露了的,一个宫女甚至报告了萧皇后。萧皇后却只是说:你想上奏,就上奏好了。结果炀帝把那宫女杀了,理由是国家大事不该由奴婢过问。因此,后来又有人报案,萧皇后便说:天下事已不可收拾,何必再让皇上增添烦恼。
从此,炀帝身边再也没人通风报信。
没人知道萧皇后为什么会持这样一种态度,我们只知道隋炀帝在江都怠慢朝政放荡不羁纵情声色,这位皇后不但不加劝谏,反倒参加了所有的酒宴和派对。没有证据表明她有过任何说法,也没有证据表明她有过任何不满。换句话说,她对夫君的自取灭亡竟是听之任之。
呵呵,贤妻原来是这样做的。
炀帝被杀时她当然更是袖手旁观,也没有像炀帝的某位红颜知己那样从夫而死,只是跟宫女一起用床板做了一副棺材,默默地为相伴了三十五年的夫君料理后事。也许,在她看来,只有这才是她该做和能做的。
作为知书达理的妇道人家,她这样做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叛军对她也秋毫无犯。我们知道,皇帝被杀一般都是会株连皇后的。南朝刘劭的殷皇后就曾质问执法官为什么要祸及无辜,得到的回答是:当了皇后便是罪过。
那么,萧皇后怎么就无罪?
萧皇后不该无罪。因为她是南方人,而且是南梁皇室之后--高祖是梁武帝萧衍,曾祖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读如察)和父亲萧岿(读如亏)都是后梁皇帝。隋炀帝那么喜欢江南,与这位萧皇后是有关系的。
何况萧皇后在隋炀帝那里并非摆设。从嫁到晋王府那天起,她跟炀帝就如影相随,影响力也众所周知。因此,如果说隋炀帝是因为赖在江都而得罪了骁果,萧皇后就该负连带责任;如果说炀帝是因为贪恋女色而怠慢了朝政,那么,作为六宫之主,她应该负领导责任。
萧皇后岂能无罪?
然而,无论弑君的御林军,造反的窦建德,虎视眈眈的突厥人,还是以隋为鉴的唐太宗,都对萧皇后礼貌有加。毫无疑问,萧皇后聪慧、柔顺、节俭、识大体、善解人意,堪称温良恭俭让,确实让人敬重。但联想到炀帝被杀前她的知情不报和见死不救,却又不能不让人疑窦丛生。
这个疑案,也许永远无法破解。
隋炀帝自己,恐怕就更想不通。
评价四: 读完此卷,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复杂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绝非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出一种极高的历史同理心,他试图进入那个时代、那个阶层的心境去理解他们的行为逻辑。这种深层次的理解,消解了许多后世强加的道德审判。例如,书中对某个关键时期士族与寒门之间权力平衡的分析,深入剖析了制度僵化如何导致了社会的内卷与最终的崩塌。整个论证过程犹如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将那些被历史烟尘掩盖的结构性矛盾一一揭示。我甚至觉得,通过阅读这些过去时代的兴衰教训,对于理解当下社会的一些困境,也有着某种奇妙的对应和启发。这本历史著作的深远意义,正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史事陈述,而触及到了更永恒的、关于治理与变革的哲学命题。
评分评价五: 这本书的装帧与排版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内容上,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遣词造句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学术的严谨。我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时常会停下来,去查找一些附注中提到的史料或典籍,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阅读边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处理某些争议性极大的历史事件时,所采取的“存疑”态度,他并不急于给出定论,而是呈现出多种可能的解释,鼓励读者独立思考,这体现了一种成熟的史学态度。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多维度的,既有宏大叙事的震撼,也有细节考证的乐趣。它不是那种可以快速翻阅的作品,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调动思考,并与之进行深度的精神对话。可以说,这是一部能让人在合上书卷之后,依然能在脑海中回响很久的佳作。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的文笔,简直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它拥有着一种罕见的叙事节奏感。某些章节的处理,如同精妙的交响乐,先是低沉的铺陈,积蓄力量,然后在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猛地拔高,将读者的情绪推向高潮。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体验。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重大历史事件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有力的笔法,他懂得何时该详述细节以增强画面感,何时又该快速收拢,直指核心的制度变革。虽然历史题材的阅读往往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但在这本书里,我体会到的是一种智力上的愉悦和对古人智慧的敬畏。作者在叙事中穿插的那些对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更是点睛之笔,让那些遥远的形象瞬间变得有血有肉,鲜活了起来。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在特定环境下如何做出选择的“人性研究报告”。
评分评价二: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是抱有一丝忐忑的,毕竟历史的洪流太过复杂,稍有不慎便会流于表面的描述。然而,这本书的开篇便以一种近乎“解剖刀”般的精准,切开了历史的肌理。作者没有沉溺于帝王将相的个人功过,而是将视角投向了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乃至文化思潮的深层变化。我注意到,其中对于某个特定时期社会矛盾激化的分析,角度十分新颖,避开了传统史学中常见的简单化归因。那种对史料的驾驭能力,使得论述既有扎实的学术根基,又不失面向大众读者的可读性。行文间,时常能感受到一种冷静的审视,仿佛作者站在时间的彼岸,以超然的姿态观看着尘世间的沉浮。读完一部分内容,我常常需要停下来,细细回味那些精辟的论断,它们不像教科书那样刻板,反而充满了思辨的火花。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历史”的新方法论,引导我们去追问“为什么会这样”,而非仅仅停留在“发生了什么”的层面。
评分评价一: 翻开这本厚重的历史卷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股扑面而来的盛唐气象,尽管内容本身并非聚焦于此,但那种历史的厚度与时代变革的张力,仿佛能让人触摸到那个特定时期的脉搏。作者的叙事笔触如同高明的棋手,将那些风云变幻的王朝更迭、权力斗争的暗流汹涌,娓娓道来,却又不失磅礴的气势。我尤其欣赏他对历史细节的捕捉与考证,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或人物,在他的笔下却成为了推动历史车轮滚动的关键节点。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亲历着那些英雄豪杰的抉择与挣扎。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不是简单的年代堆砌,而是对制度变迁、思想碰撞的深刻洞察。书中的论述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使得即便是复杂的历史进程,也能被清晰地梳理出来,让人在叹服于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之时,也能对人类社会的演进规律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无疑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中期的转型期提供了一个极具深度的视角,其文字的张力和历史的纵深感,都让人欲罢不能,一旦沉浸其中,便难以自拔地想要探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正好赶上了京东的活动,用优惠卷买很划算,不过抢的劵不多,很多想买的书都没买,有的还断货了,很遗憾,打算先把这些看完吧
评分易中天教授的书通俗易懂,接地气!同时讲历史脉络清晰!此书从其它角度阐述了隋唐!
评分4、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评分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历史,从历史的演变告诉我们一句欲说还休的话:中华文明到了和人文主义融合的时候了。
评分商品很好很不错,我很满意,信赖京东!
评分备货我只选京东,又快又好!推荐!
评分印制精美,物流速度快,买的全套,分开走单划算!
评分朋友推荐的书。做活动时入的,很喜欢。
评分平时看电子版,但有的书需要经常看一看,可以作为收藏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