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斯坦福大学沟通力与领导力讲座教授,20余年实践,数千次演讲培训经验!
2.本书底稿为美国三届总统私房珍藏的演讲提升训练教程!
3.一开口就打动人心的沟通秘诀,全球政治精英、世界500强企业高管都在用的演讲技巧!
4.体悟演讲的分享真谛,克服当众讲话的恐惧,全世界都会听你,挺你!
5.迅速吸引听众注意力,轻松应对高难度谈话,学会高效演讲,让你的人生赢在当众讲话上!
6.全新畅销修订版!中文版上市3年,长期雄踞各大书店畅销榜Top 10!
海报:
心跳加速,双腿发颤,手心冒汗……几乎每个演讲者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当你对着台下几十甚至几百人演讲时,如何消除这样的焦虑、恐惧、紧张,做到镇定自若?
《高效演讲:斯坦福备受欢迎的沟通课》通过诸多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的咨询实例,生动地阐述了如何调整演讲内容、状态、风格等,以取得*佳效果。作者还科学解释了当众讲话容易紧张的原因,并道出了演讲的真谛——与听众分享。本着分享的精神,紧张感会自然消退。再利用高效演讲的方法和技巧,你将能够在当众讲话的场合轻易地打动听众,实现演讲目的,为成功增添新的筹码。
彼得·迈尔斯(Peter Meyers),美国Stand & Deliver咨询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斯坦福大学沟通力与领导力讲座教授。他开设的沟通课在该校引起了强烈反响,深受学生欢迎。Stand & Deliver集团已成立20余年,主要服务于美国政要、全球500强公司高管,以及世界各国领导人,为他们的演讲和沟通提供一对一的特别培训和指导。
尚恩·尼克斯(Shann Nix),屡获殊荣的新闻记者、小说家和剧作家。曾为美国广播公司下属的电台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在她任职期间,该节目的听众超过了100万。她和彼得·迈尔斯一起致力于高效沟通的培训指导工作,20余年来积攒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不论你是一个有经验的演讲者,还是一个新手,本书中的建议都会让你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帮助你取得与观众的联系,传达相关信息,成为一个更好的沟通者。这本书能够真正帮你掌控演讲中的各种情况。
——特拉华州州长杰克·马可尔
★这本书是一个指南,教你如何与人建立联系。彼得和尚恩帮助我把互动从谈话转向沟通。他们的建议能够帮助你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接收、消化你的信息。
——安硕集团全球总裁麦克·莱瑟姆
★成为一名优秀教练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沟通。对教练、领导、教师或父母而言,这本书将帮助他们激励他人成为很好的自己。
——美国全国橄榄球联盟名人堂发言人罗尼·洛特
前言 001
001 人人都可以高效沟通
016 高效沟通的要求
019 如何实现高效沟通
021 从现在开始
028 我们对你承诺
第一篇 演讲内容 031
第一章精心准备 036
038 结果:带着目标去演讲
045 关联性:从听众出发去准备
046 要点:清晰有力传达重点
048 综合考虑:规划统筹列出大纲
第二章巧设结构 053
055 坡道:巧妙开场,一句话引起听众最大兴趣
064 路线图:耐心引导,带听众了解演讲流程
066 发现:循序渐进,刺激听众主动发现演讲要点
069 总结:强化重点,加深印象
070 注意:切忌以问答环节结束
072 甜点:完美收尾,让听众记住你的演讲
076 整合:根据不同场合调整演讲结构
080 综合考虑:通过练习检验结构是否合理
第三章善用技巧 088
089 故事:用起伏的情节吸引听众
094 比喻:用鲜活的形象打动听众
098 语言生动:恰当措辞让每句话更有力量
105 重复:强化你最想让听众感知的内容
108 问答环节:在互动中将听众拉在自己的立场
第二篇演讲风格 119
第四章锻炼声音 122
123 呼吸:积极调整,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
124 多样化:让多变的声音提升你的语言魅力
第五章姿势与动作 134
135 当众讲话:肢体语言让演讲更自然有力
144 桌子技巧:眼神交流突破桌子的限制
第六章表情和眼神 148
149 面部肌肉:丰富的表情感染听众
150 眼神:直面听众,进行“连接的对话”
153 提示物:记住你的演讲要点
159 大脑一片空白时:为你支招应对突发状况
161 排练:让演讲更趋完善
第三篇演讲状态 171
第七章身体模式 175
175 了解身体模式:不同的身体模式产生不同的情绪
177 调整身体模式:适宜的模式让情感表达更强烈
第八章心灵之眼 181
181 了解心灵之眼:人类天生关注消极性事物
182 聚焦心灵之眼:关注能激发积极情绪的事物
第九章转变信念 185
185 信念的力量:你的信念决定了表现
191 转变信念:良好的信念提升你的自信
第四篇高危情境197
第十章直面危机 199
200 把鱼放在桌子上:直面棘手问题,化危机为信任
207 对话的障碍:清除障碍,激发认同感
209 对话的桥梁:建立纽带,发出共同的心声
第十一章危机沟通 217
217 必要性:正确处理,把危机转化为共赢
221 危机沟通案例两则
第十二章运用新技术 224
226 电子邮件
231 电话
234 电话会议
240 视频会议
242 幻灯片
第五篇人脉维护247
第十三章个人愿景 249
252 走进你的未来:想象他人对自己最好的评价
255 陈述愿景:为理想评价规划自己的行为
258 运用:用美好的愿景激励自己实践规划
第十四章人脉管理 260
260 人际关系:人脉是重要的财富
261 有效管理:让自己的人脉发挥出最大能量
第十五章合作与创新 266
268 是的,而且:不否定,鼓励新思想
269 创新阶梯:以他人的想法为基础不断提高
272 注意:多些鼓励就多些奇迹
结语:提升个人风度 274
致谢 280
附录1:进一步评估 282
附录2:坡道和甜点 286
——大脑一片空白时:为你支招应对突发状况——
我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你作了准备,认为自己一切就绪时走上讲台,却僵在了那里。即使口袋里有提示卡,你却想不起自己打算要说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了。实际上,你连自己的名字都记不得了。你只能听见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大喊:“红色警报!红色警报!”在那样的情形下,不惊慌是很难的,就像身陷流沙一样——你越惊慌失措,就陷得越深,你必须将自己从里面拔出来。当你忘记了自己要说什么时,可以运用以下技巧:
重启。现在发生的事情,跟你的电脑死机的情况很相似。信息还在——只不过是冻结了。像处理电脑一样,你不得不重启。好消息是,对于人类而言,重启只需要一秒时间。但重启不能再靠大脑来解决——你必须运用自己的身体。改变你的身体姿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喝杯水、调整一下麦克风、后退一步,再往前走一步等。
呼吸。大脑出现空白,可能是因为你呼吸不畅所致。停下来,慢慢地做个深呼吸,抬起头来,再试一次。
提示卡。你的提示卡还在,它们可以帮助你继续坚持演讲下去。在一张提示卡上写下你的开场白,并将卡片放在你的前胸口袋里,这样做可以确保你成功应对大脑出现空白的情况。
即兴伴奏。在音乐范畴中,即兴伴奏是指女主唱准备入场之前,乐队一直演奏前奏。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大脑就是女主唱——它还没有入场呢!你只需要让乐队一直演奏,直到它入场为止。可以来点闲聊,说:“早上好!嗨,见到大家很高兴。”这并不是你开场的首选内容,但是总比站在那里像一尊雕像强。
不要显得痛苦。如果在讲话时大脑突然出现空白,不要因此而过于痛苦。听众仍将和你在一起,只要你的痛苦表现得不是很明显就可以。听众对发言者的处境感同身受,如果你正在经受痛苦,他们也是。这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是对你的演讲而言确实是一件好事。经验老道的演讲者有时会装作忘词,只是为了重新体验初次登台演讲的感觉。
此时,你可以抬起头,花一点时间,做个深呼吸,静待思路恢复清晰,然后继续下去。马戏团里走钢丝的人不会大步地走过去——即使在他能做到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为这样走过去不会有停顿和摇晃,会让他的表演变得非常无聊。相反,他停顿、后退、摇晃,在几乎掉下来的那一刻转危为安。我们去马戏团就是为了看这种近似逃生、神奇的反弹表演的,那才是让表演激动人心的东西。上台演讲也是这样,观察台上的人如何思考也是妙事一件。你绞尽脑汁去回忆讲稿,回忆演讲前的种种想法,并最终想起来,这本身就是现场演讲激动人心的一面。听众不是去看固定的节目,而是去看一个脆弱而真实的人。
尚恩
当我到旧金山的KGO电台做一档新兴的谈话节目主持人时,管理人员解释说,为了做好工作,我必须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具有“传奇个性的人”。把节目做得有点意思让人们坐下来听节目并不太难,但是要让节目变得引人入胜,让人们从椅子上站起来,拿起电话,为了能跟你通话不惜在电话前等一小时,这就太难了。但那正是我要挑战的事情。有人建议说:“不要太圆滑,不要试图让你的声音听起来像新闻播音员的声音。大多数的新闻播音员说话太过流利和完美,不适合做一档成功的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就像一块岩石,没有苔藓可以附着在上面,太过光滑了。人们希望你有鲜明的棱角,那才是真实的你。正是这些缺陷会让你看上去更易接近——他们才愿意接触你、亲近你。”
——排练:让演讲更趋完善——
关于排练只需说一个字,那就是:做。
在制片人、导演、灯光设计师、化妆设计师、道具设计师以及背景设计师等人的帮助下,戏剧专业人士会花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排练。你独自在台上,难道不觉得应该好好准备排练吗?至少应该多做点有利于自己演讲的事情。
有些人说他们担心排练会让他们的演讲听起来不够新颖,他们声称不排练自己会表现得更好。这可真是滑稽——有点像罗杰?费德勒,不练习球会打得更好。排练不是规划每一个手势和动作,而是实际练习。当一名足球运动员准备比赛时,他不会说:“比赛进行到13分钟的时候,我将要以67度的角度踢球,此时,我正好在中场。”相反,他锻炼自己的技能——踢球、传球以及运球。通过这样的方式,他就掌握了技巧,为比赛的种种需要做好了准备。
专业剧场的排练,一般有三个明确的阶段:(1)演员大声朗读剧本。因为通常是坐在桌子旁边,所以称之为“桌边工作”;(2)走上舞台,并增加了动作。不过,手里还拿着剧本;(3)“脱稿”排练。这就意味着他们记住了自己的台词。在开场之夜的前一周,没有人会看到专业的演员还在拿着剧本读,到那个时刻,每个人都得“脱稿”。
对此,有一个很好的神经功能方面的解释:人的长期记忆要远远强于短期记忆。如果你将剧本储存在短期记忆中,那么大部分的神经内存将被用于回溯过程,留下很少的部分贡献给有效的表述内容。被广为接受的舞台智慧是:如果能在表演前一周记住台词,那么,你就有时间把对演讲内容的关注转移到对演讲风格的关注上。你必须能够在说话的同时活动、思考,消化要说的内容——同时还要与听众建立联系。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我们不建议你记住每一个字,但是你需要足够熟悉自己要演讲的内容,这样才能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你的演讲风格上。这一过程最好在你演讲前一周完成,这样那些内容才能沉入你的长期记忆中。
这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你会不断地对剧本进行删减、添加、修改,但到了某一时刻——也就是你演讲之前大约一周时间——此时,你必须停止修改,此刻你的内容必须固定下来,然后你就应该着手演讲风格方面的准备工作了。
专家提示排练是为了练习你的演讲风格——而不是无休止地纠结于演讲内容。
……
——人人都可以高效沟通——
你在黑暗中静静等待,马上就要上台发表演讲了。你双手冒汗,来回踱步,不时翻看手里的小卡片。你已经将这些小卡片排好了顺序,但上楼梯时,卡片掉到了地上,等捡起来时,顺序全乱了。放第一张幻灯片时应该说些什么呢?你也不记得了。前一晚你已经熬了很久,花了很长时间准备。你的领带与衣服搭配吗?领结是否整齐?你又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早上看起来还精致得体的西装,此刻怎么感觉皱巴巴的,而且穿在身上太紧了。
你感到脸红发热。如果忘了要说什么该怎么办?如果听众不喜欢你又该如何?如果他们问你刁钻的问题,你该如何应答?如果他们发现你没有想象中那么聪明呢?如果有听众知道的东西比你还多,而你确信台下真有这样的听众,又该怎么办?
透过深红色的天鹅绒帷幕,你再次朝会场偷偷看了看,有人正在入场,有人正在寻找座位,有些就座的人看起来已经不耐烦了,而你连一个字都还没说呢。你发现老板就坐在第二排,神情凝重,他可是对你寄予厚望的。就在今天早晨,他还告诉你这次演讲是多么重要。紧挨着老板的是布拉德——这家伙觊觎你的职位已经很久了,他正靠在椅子上,双臂抱在胸前,一脸假笑。他的膝上放着笔记本和红笔,准备做记录,以发现你数据中的漏洞。看得出来,他正盼着你出些纰漏呢。
几乎所有同事都到场了。如果这只是一个客户会议,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少挣些钱,但现在,听众席上的人都认识你。明天早上,甚至以后的每个早上,你都会在电梯里碰到他们。无论你在台上说什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你说过的这些话都会陪伴着你,成为人们讨论、写作甚至闲聊的内容。他们已经在看手表,并掏出智能手机,准备在你离开讲台之前就将你的讲演稿和演讲情况发到世界各地。
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怦怦地跳个不停。此刻,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老板不要看到你脸上恐惧的神情。你还感觉到上唇周围汗珠密布,只好伸手擦了擦。你又发现自己双手在颤抖,只好插进口袋,紧接着又抽出来。
一位和善的灰发女士将你介绍给听众,台下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你抬起下巴,深吸一口气,走上了前台。明亮的灯光像一堵墙一样,挡在你身前。当你望向听众席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五百双眼睛正盯着你。此时,你感觉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如同身处梦境一般。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在冲你尖叫,让你快点逃跑。但双腿早已不听使唤,不停地颤抖,像是在跳着一些可怕的舞步。为什么自己会在这里?为什么自己会答应做这次演讲?你的双手不由自主,仿佛受伤了似的又缩回了口袋。你努力地将它们抽出来,紧张不安地抓住讲台。你嘴唇发干,但为时已晚,讲台上一杯水都没有。你迅速浏览了一下电脑屏幕,接着开始查找文件。此刻,你大脑一片空白,甚至记不起自己的名字——它可要比演示文稿的第一行字少得多。寂静中度过的每一秒都如同一小时那样漫长。坐在前排的听众正注视着你,他们脸上的那种表情,你过一会儿才能意识到,他们那是在可怜你。
这听起来像不像你最可怕的梦魇?在一大群人面前发言的想法吓着你了吧?其实,这样的人并非只有你一个。你并没有什么毛病,真正的问题是,作为人类,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体会本能地表现得如此差劲。
为什么会这样呢?人类大脑里有两个微小的、杏仁状的神经组织,叫“杏仁体”。作为最古老的大脑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杏仁体”仅有一项功能,不是助人思考,而是让人保持活跃。“杏仁体”从不休息,它们是人类早期预警系统的一部分。它们不断扫描危险事物,一旦你遭到威胁,它们就向你的身体发出警告。当你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DNA告诉你此刻遇到大麻烦了。当感觉到有几百双眼睛在黑暗中盯着你时,经过几百万年进化之后的哺乳类动物的大脑,确切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将成为一顿盘中餐。
你大脑里的杏仁体马上行动了起来。它们会用力挣脱高度进化的大脑的控制,并且将信息传回到掌控求生本能的大脑的原始部分。肾上腺开始分泌肾上腺素并将其注入你的身体系统。此时,呼吸更加急促,为血液补充氧气;心跳加快,为行动作准备;你开始出汗,手变得腻滑、难以抓住。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你已做好战斗或逃跑的准备。血液回流转向胳膊和腿部的肌肉群,将帮助你战斗或逃跑。所有无关紧要的功能都被停止。血液被从其他器官中抢过来,因为在保全性命的紧要关头,那些器官不是必需的。
此时,对于你来说,不幸的是有一个器官,即大脑中处理语言的前额叶,也在被抢之列。当血液从前额叶流走时,你为演讲而精心准备的话也会从大脑里消失。那一刻,你大脑一片空白,觉得自己很愚蠢,因为你的智商实际上已经下降了,你正处于称之为“杏仁体劫持”的状态。
聪明、成功、漂亮或才华横溢等特质,都不能使你幸免于“杏仁体劫持”状态。实际上,跻身《财富》杂志500强公司的许多首席执行官(CEO)、世界各国领导人、外交官、大使以及政治候选人都曾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当他们碰到这种问题时,其中许多人都向我们进行了咨询。
那么,我们是谁呢?我们二人来自研究高效沟通交流的前沿领域。彼得?迈尔斯,现任斯坦福大学教授。他开设的沟通课在该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他还是Stand&Deliver;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该公司游走于全球,为美国、西欧、斯堪的纳维亚、俄罗斯、日本、拉丁美洲以及中东地区的CEO和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尚恩?尼克斯是一个屡获殊荣的记者、小说家和剧作家,曾在一个全国排名第一的电台做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该节目每晚的听众接近百万。我们共同合作,整合了在剧院、电台、电影、电视、小说和新闻领域的50年工作经验。
我们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呢?
当一名领导人进入聚光灯下,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时,无论是美国总统还是当地图书馆基金委员会主席,当他开口说话时,人们对他的期望都会令他心生怯意。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他会表现得有内涵、思路清晰且充满自信。
问题是,聪明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沟通者。事实上,许多聪明人的悲剧就是思维能力超过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正是我们帮助他人提高的突破口。
我们经常在演讲开始前24小时或48小时的危急情况下被召来,以避免潜在的沟通危机,在领导人登台演讲之前,我们会在休息室里指导他们;在演讲的前一个晚上重写讲稿。我们不断修改和丰富演讲的语言和内容,让领导人练习并不断彩排,并且教给他们一些必要时可以派上用场的技巧。
有时候,一个公司的领导人需要赢得员工的认可,需要影响团队迎接一项新挑战,或者需要将分散的团体联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协作。这时候,我们也会提供帮助。
我们曾多次应邀与一位高层行政主管一起工作。她聪明过人、经验丰富,但某些习惯削弱了她的权威。我们帮助她将思想转化为行动,让她带着一定的威严讲话,这样她最终会赢得应有的尊重。我们也会培训那些工作有声有色却怯于向董事会作报告的高级副总裁。我们为演讲者答疑解惑,让他们的演讲由杂乱无章变得条理清楚,由疑点重重变得切实可信,由枯燥乏味变得富有激情。
我们帮助演讲者让思想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思想被接受的程度与演讲者表现出来的活力相匹配。我们与那些聪明的中层人士一起工作,他们因不能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被忽视。我们帮助那些想在会议中取得更好沟通效果的人们。他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怎样才能插上话?”“我怎样驳倒性格外向的人?”“如果我是一个更喜欢沉思或只埋首于数字的人,我该如何坚持自己的立场呢?”我们经常对金融或数据分析人士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将数据转化成令人难忘、让人信服的叙述。我们经常会与一些CEO一起工作,他们聪明但性情冷淡,与员工打交道时往往不知如何是好。
人们向我们寻求帮助通常基于两种原因。要么,他们在沟通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品尝过其中的甜头,因此想获得更多成功;要么,他们有过一次痛苦的经历,就像我开头描述的那样,他们不想再忍受那样的折磨了。向我们寻求帮助的许多人,正在遭受演讲的煎熬,而且对演讲充满了恐惧。他们渴望停止恐慌,享受演讲过程并达到更好的演讲效果。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经是很好的沟通者,但正像吉姆?柯林斯说的,“优秀是阻止你迈向卓越的敌人”。我们只与那些决心提高自己演讲水平的人一起努力。
如果你正在阅读本书,恭喜你,你清楚地懂得一个道理:如果你希望事情成功,那就需要良好的沟通。就算完全没有有效的技巧,你也要明白你的每一次演讲、每一次沟通,都会或多或少地激发别人的积极性,促进事情的成功。
通过本书,你将与前来咨询及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培训的CEO和公司领导人获得一样的信息与技巧。精华尽在你手中的书里。本书与附录的网络链接信息将为你带来一次实战学习体验,这样的设计旨在极大地提高你说话时的影响力。
当然,你无法凭空获得信心。信心不是可以从外部获得的东西,也没有人能赐予你信心。信心来自挑战自我的过程,通过战胜困难来产生信心,倘若不如此,信心就会消失。信心来自一系列胜利的积累,不管这些胜利是大还是小。在恰当的时间,拥有正确的知识和技能是绝对必要的。想克服恐惧,你只能做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向自己证明你能处理好它,能战胜它。当面对恐惧时,你能一次又一次赢得胜利,这就是本书的目标。
我们将帮你解密大庭广众之下那令人却步的经历。我们的目标是驱散你面对听众时心中的恐惧,把你打造成一个强大且从容的演讲者,这样你就可以分享你的知识,将这些知识作为礼物分送给他人。
为什么要致力于将讲话视为分发礼物的机会呢?
因为,讲话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有时候我们纯粹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心中所想大声地表达出来。也可能是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通过说话作出回应。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会说点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还有一种类型的讲话,目的是为了对其他人施加某种影响。这种情况下,你是在分享一些东西:知识、洞察力、信息、灵感,或是一些经验、一种感觉。
当讲话人的意图是传授一些东西以改变听众的思想时,讲话就变成了领导行为。他为了创造出尚不存在的某些东西而组织语言。他提出问题:“我如何才能让情况变得更好?”之后,就会运用话语和想法去实现这个目标。
当然,如果讲话人有分发礼物的意图,这对听众来说是件好事。同样地,这对讲话人自己来说也是好事。公开演讲的大忌——恐惧和乏味,会在慷慨精神面前消失殆尽。人类沟通的一项神秘法则就是:当你给予的时候,你会变得更有趣,恐惧感也就消失了,因为你要实现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个人,魔力效应就会出现。你可以找激发自己兴趣的理由去做正在做的事情,这一理由会吸引你不断前进。要有所作为的愿望比受到恐惧煎熬的念头更能使你兴奋;高尚的希望要强于内心的恐惧,它是带领我们克服恐惧的唯一工具。
你可能会说:对那些准备做鼓舞人心的演讲的人来说,这听起来是不错,但是对我呢?我只是每个季度向大家做更新后的数据展示,这些对我也有用吗?
当然有用!
即使你做的事情只是坐在收费站里,在每次收费之后说声“谢谢”,那也是你的意图在指引你进行沟通。在最基本的日常行为中,包括在说“早上好”时,带着一种分发礼物的意图,也会把你正在做的事情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为,人的意图可以促使行为更完善。
在读《高效演讲:斯坦福备受欢迎的沟通课》之前,我一直认为演讲就是把想说的话一股脑地倒出来,结果往往是听众一脸茫然,我自己也筋疲力尽。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有效的演讲,其实是一门精妙的“艺术”,更是一套系统性的“工程”。作者在书中详细地剖析了“演讲的四个关键要素”——内容、结构、表达和互动,并且针对每一个要素都提供了详实可行的指导。我尤其惊叹于书中关于“内容打磨”的细致论述,它不仅仅是内容的撰写,更是如何进行信息筛选、观点提炼,以及如何让内容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连接。我以前总是习惯于准备过于详细的内容,反而让听众难以消化,而这本书教会了我“少即是多”的道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传递最核心、最 impactful 的信息。此外,书中关于“舞台表现力”的训练,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曾经因为紧张而僵硬在原地,而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可以帮助我释放能量、增强自信的小技巧,比如如何运用眼神交流来与听众建立连接,如何通过自然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我开始在生活中进行一些小小的尝试,比如在和家人朋友聊天时,更加注意自己的眼神和手势,并且发现,这样不仅让沟通更加顺畅,也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演讲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技能,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世界建立更深层连接的方式。
评分《高效演讲:斯坦福备受欢迎的沟通课》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是一个在学术界摸爬滚打多年的研究者,经常需要向同行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然而,每次演讲都让我心力交瘁,总感觉自己无法准确地传达研究的精髓。这本书却给了我全新的思路。它不仅仅关注表面的技巧,更深入地探讨了“清晰表达”的底层逻辑。作者强调,要想让听众理解你的思想,首先你自己必须对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用最简洁、最精准的语言来描述。书中关于“信息提炼”和“结构优化”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出核心观点,并将其有逻辑地组织起来。我开始尝试使用“金字塔原理”来构建我的演讲,事实证明,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表达效率。此外,书中关于“互动式演讲”的建议,也让我眼前一亮。我以前总是自顾自地讲,而这本书则鼓励我主动与听众建立联系,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演讲更具参与感。这不仅能提高听众的注意力,也能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疑问和反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学术报告也可以是引人入胜的,而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堆砌。
评分收到《高效演讲:斯坦福备受欢迎的沟通课》这本书,我原本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励志和技巧类书籍太多,真正能触及心灵、带来改变的少之又少。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充满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 actionable advice(可操作的建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听众分析”的部分,它让我意识到,一场成功的演讲并非只关乎演讲者自身,更重要的是对听众的深入理解。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识别听众的需求、兴趣和知识背景,并据此调整演讲内容和风格。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往我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准备演讲,而忽略了听众才是信息接收的主体。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工具,比如如何设计清晰的幻灯片,如何运用提问来引导听众思考,以及如何在演讲结束后进行有效的互动。我曾经因为不知道如何应对听众的刁难问题而感到十分头疼,这本书提供了几种不同的策略,让我感觉不再像一个孤立无援的战士,而是拥有了一套成熟的“战术”。我迫不及待地想在下一次团队汇报时实践这些方法,我已经能够预见到,那将是一次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体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演讲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人建立连接、如何有效传递信息的宝典。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更清晰、更有说服力表达的大门。在我拿到《高效演讲:斯坦福备受欢迎的沟通课》之前,我一直认为演讲能力是天生的,要么有,要么没有。我曾无数次地在公共场合感到词不达意,紧张得手心冒汗,大脑一片空白。每次演讲结束后,我都会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需要公开表达的场合。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演讲并非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一套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的技能。作者以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复杂的演讲技巧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步骤,从如何克服演讲恐惧,到如何构建引人入胜的演讲结构,再到如何运用肢体语言和声音来增强表达效果,每一个环节都给我带来了颠覆性的认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故事化表达”的论述,它教会我如何将枯燥的数据和事实,通过生动的故事串联起来,让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容易记住信息。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的会议发言中运用这些技巧,起初有些生涩,但随着练习的深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自信,表达也越来越流畅。同事们也开始注意到我的变化,有人甚至主动向我请教演讲的秘诀。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升演讲技巧,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对沟通的信心,让我敢于在人群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让我更愿意去倾听他人的观点。我真心推荐给所有在沟通方面有困惑,或者想要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人。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高效演讲:斯坦福备受欢迎的沟通课》的时候,并没有对它抱有太大的期望。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每次需要在公开场合发言都像是一场噩梦。我曾经试图通过模仿网上看到的“演讲大师”来学习,但效果甚微,反而让我更加焦虑。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惊喜是,它并没有试图将我塑造成一个外向的、充满激情的演说家,而是强调了“真实性”和“个性化”的重要性。作者鼓励我们找到自己独特的演讲风格,而不是盲目追求某种“标准模式”。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压抑紧张,而是教你如何理解和转化负面情绪,将它们转化为演讲的能量。我第一次意识到,我的紧张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可以被引导和利用的。我还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非语言沟通”的讲解,比如眼神交流、肢体语言、语速和语调的运用。我以前总是忽略这些细节,认为只要把内容讲清楚就行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些“非语言信息”往往比语言本身更能打动人心。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并尝试在演讲时更加自然地运用它们。虽然改变需要时间,但我已经能感受到内心的变化,我不再害怕站在众人面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从容和自信的态度。
评分我一直对公共演讲充满敬畏,觉得那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只有少数天赋异禀的人才能掌握。直到我偶然翻开了《高效演讲:斯坦福备受欢迎的沟通课》。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你一步步走向成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克服完美主义”的章节。我总是害怕自己在演讲中犯错,担心被别人嘲笑,这让我宁愿选择沉默。作者却告诉我们,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从中学习和成长。他鼓励我们拥抱不完美,将注意力放在传递价值上,而不是纠结于细枝末节。这让我如释重负。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关于“视觉化表达”的技巧,比如如何制作吸引人的PPT,如何运用图片和图表来增强信息的呈现效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以前总是习惯于密密麻麻的文字,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用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来表达的无限可能。我开始尝试将这些技巧运用到我的工作汇报中,效果非常显著,听众的参与度明显提高了,反馈也更加积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演讲的另一面,它不再是令人恐惧的挑战,而是充满乐趣和创造力的过程。
评分《高效演讲:斯坦福备受欢迎的沟通课》这本书,我必须说,它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是一个在销售一线工作了多年的老兵,本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与人沟通的各种技巧,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示,却是前所未有的。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有效沟通”的本质。书中关于“同理心”的论述,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沟通并非单向的信息输出,而是双向的情感交流和理解。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阐释了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运用积极倾听来建立信任,以及如何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来传递信息。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与客户打交道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开始尝试在与客户的交流中,更加注重倾听和理解,而不是急于推销。结果令人惊喜,客户的接受度更高了,成交率也自然提升了。书中还提到了“逻辑清晰”的重要性,这一点在我以往的演讲中常常被忽略。我总是习惯性地想到什么说什么,导致演讲结构混乱,听众抓不住重点。这本书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结构化思维方法,让我能够清晰地组织自己的语言,让演讲条理分明,逻辑严谨。这本书让我明白,演讲不仅仅是口才的比拼,更是思维的较量。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天生不擅长言辞的人来说,《高效演讲:斯坦福备受欢迎的沟通课》这本书,简直就像是一份来自未来的救赎。我曾经因为害怕公开表达而错失了很多机会,也因为词不达意而遭受过不少误解。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它不是教我如何“表演”,而是教我如何“真诚地沟通”。作者强调,演讲的本质是为了与人建立连接,传递价值。书中关于“建立信任”的章节,让我明白了,演讲者的人格魅力和真诚态度,往往比华丽的辞藻更具说服力。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以往的沟通中,是否过于注重技巧而忽略了真诚。这本书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声音运用”技巧,比如如何通过语速、语调的变化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以及如何用声音来传达情感。我以前总是用一种单调的语调在说话,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声音也是一种强大的表达工具。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练习,虽然还需要时间和努力,但我已经能感受到自己的声音变得更加富有感染力。这本书让我明白,提升沟通能力,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成长。
评分《高效演讲:斯坦福备受欢迎的沟通课》这本书,对我而言,无疑是开启了我职业生涯新篇章的宝贵财富。我曾经在多次重要的商务谈判中,因为表达不够清晰、论据不够充分而错失良机,这让我一度对自己的沟通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然而,这本书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观点支撑”的重要性,教我如何搜集、整理和呈现有力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撑我的观点,从而让我的论证更加令人信服。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反驳技巧”的讲解,它教会我如何冷静、有逻辑地回应对方的质疑,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这对于需要与不同意见者周旋的商务场合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技能。书中还强调了“目标导向”的演讲原则,即在开始演讲之前,就要明确自己希望听众在听完演讲后产生什么样的思考或行动。这让我意识到,之前的演讲总是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导致效果不佳。我开始在每次演讲前,仔细思考我的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我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听众,蜕变成一个主动的沟通者,我开始能够掌控对话的节奏,并引导听众走向我所期望的方向。
评分拿到《高效演讲:斯坦福备受欢迎的沟通课》这本书,我抱着一种“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的心态。结果,它却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巨大的潜力。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讲不清楚”的人,每次解释事情都显得语无伦次。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化”方法,让我仿佛看到了黑暗中的一道曙光。作者通过清晰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讲解了如何将复杂的思绪分解成易于理解的单元,并用逻辑关系串联起来。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比如在向朋友解释一个复杂的概念时,我不再是想到哪说到哪,而是先在脑海里构建一个清晰的框架。令人惊喜的是,我的朋友们表示更容易理解我的话了。这本书还强调了“视觉辅助”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PPT的制作,更是如何用视觉化的方式来增强信息的传达。我以前总是觉得PPT只是一个背景板,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精心设计的视觉辅助,可以成为演讲的“催化剂”,让信息更加生动,更容易被记忆。我开始学习如何运用一些设计工具,并尝试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形。这让我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也让我的演讲充满了新意。
评分非常不错,质量超好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持续喜欢,送货很快
评分送货很快 快递员很辛苦,谢谢
评分感叹京东的速度 由于个人原因需要尽快拿到买到的东西 所以选择京东 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晚上五点下单 第二天中午完美收到 厉害?
评分质量很好,阅读方便,送货快!
评分很好,我就是京东的忠实客户。今年买了几万了,下次再来支持!!
评分双十一购买的。质量好,送货快。是听了樊登读书会才买的。读了一遍文字,又有新的收获。
评分推荐好书,先囤后看,看后追评!
评分老师推荐的,希望有所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