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日.3

觉醒日.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缺 著
图书标签:
  • 科幻
  • 未来
  • 赛博朋克
  • 人工智能
  • 觉醒
  • 反乌托邦
  • 科技
  • 悬疑
  • 动作
  • 冒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32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164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奇幻小说爱好者
  

1、唐缺是本土奇幻小说扛鼎之人,国内先写奇幻作品的大神之一,其作品在读者中广为流传。

2、一系列的历史谜团、整个人类的生存进化之路、远古的神秘力量……种种离奇怪状的事物,在《觉醒日3》中用吸引眼球的中国本土道术对决结合真实历史娓娓道来。

3、植根于真实年代、现实社会,大胆阐述4600年前的逐鹿之战、炼金术士尼古拉勒梅的神秘人生、欧洲中世纪的女巫迫害等一系列历史谜团背后的原因。

4、作者唐缺从2011年至今都在家筹备本书,决心与毅力之大,是作者历来之罕见。数十万粉丝们早就翘首以盼,期待本书上市!唐缺豪言起笔前一部里所有的悬疑谜题,就已经设计好了答案,魔王和主人公的真相也早都安排好了终的解释,绝对不坑!

内容简介

一幅与西藏有关的凶画,改变了炼金术士尼古拉?勒梅的毕生命运;遭遇雪崩的青年富豪,借助神秘的力量逃出生天,却又惨遭不可思议的凌迟之刑;精神病院里隐藏的恐怖玄机,幻境中不断暗示的天选者真相……

令四大家族都感到恐惧的敌人从黑暗中现身,带来巨大的危机;哈德利教授所隐藏的机密终于逐渐暴露,引来不同势力的追逐争抢,也引发了守卫人世界的暗中分裂。历经磨难的冯斯,一步一步接近了自己真正的力量,也面临着未来去路的艰难抉择。

莫名成为“天选者”的冯斯,能否找到蕴藏在自己身上的秘密,能否面对着内心的痛苦挣扎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者简介

唐缺,现居京城,无业游民,卖文为生。曾以笔名“雨夜屠夫”发表科幻小说若干,自2006年开始奇幻创作,有单行本《英雄》《星痕》《云之彼岸》《轮回之悸》等出版,风格自成一家,以“反英雄主义”精神游走于严谨与虚幻之间,擅长以幽默调侃的文字与诡诈多变的悬疑布局拨动读者心弦。参与编剧武侠喜剧电影《刀见笑》,于2011年上映,获得第四十八届金马奖改编剧本提名。

目录

序章 西藏凶画…………001

第一章 幻境…………009

第二章 我们都是疯子…………031

第三章 我们的世界…………057

第四章 雪夜…………089

第五章 疲于奔命…………111

第六章 恐怖重现…………137

第七章 血色的平安夜…………159

第八章 实验场…………183

第九章 天国…………209

第十章 考验…………237

第十一章 觉醒…………259

尾声…………285


精彩书摘

序章

西藏凶画


当这一天中的第一个顾客走进店铺的时候,尼古拉并没有对他产生太大的兴趣。这个人形容枯槁,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羊毛外衫,鞋尖几乎要被磨平了,虱子正从他长裤上的破洞里钻出来。他手里拿着一个长方形的物体,长约八十厘米,宽半米左右,用厚厚的破布包裹着。

一看就是个来兜售家族收藏画作的潦倒穷汉,尼古拉迅速做出了判断。1348年开始的那次黑死病大瘟疫,让巴黎的人口足足减少了一半,许多曾经富裕的家庭因此而衰败。瘟疫结束后,尼古拉在毗邻圣雅克教堂的代书人大街上开了一家抄书店,同时也收售旧书。这些年里,不断有落魄子弟来店里出售一些家族藏品,以换取微薄的口粮,而尼古拉的回答总是大同小异。

“先生,您如果是想要卖画的话,可能找错地方了,”尼古拉说,“我的店只收购书籍。您可以去……”

来人摇了摇头:“尼古拉先生,这幅画……也许整个巴黎只有您能看得懂。除了您,我想不到还有别人会对它感兴趣。”

“它对您可能意义非凡。”怪客补充说。

这个回答让尼古拉很意外。他知道,自己的确是一个奇怪的人,喜欢研究神秘事物,喜欢搜罗珍稀的古籍,喜欢钻研古代文字和古代符咒,或许,还有一些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狂热野心。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孤僻的人,身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找遍这座城市只怕也找不到几个和他有过深入交谈的人。在大多数人眼中,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不太招人喜欢的抄写员。

然而这个衣衫褴褛的怪客,却似乎对他相当了解。

尼古拉想了想:“好吧,让我先看看这幅画。”

对方小心翼翼地关上店门,然后一层一层地揭开了裹在外面的破布。当画的一角露出时,尼古拉注意到画框并不如他想象中古旧,看样子这幅画最多也就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不会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他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开始盘算应该怎样把这个怪客打发走。

然而,当破布完全被扯掉,画上的图案露出来之后,尼古拉惊呆了。他的心跳骤然加速,死死地盯着这幅画,过了好久才开口说道:“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奇怪的一幅画,从来没有见过。”

怪客看着他,并没有回应。尼古拉把画框小心地靠在桌上,仔细看着,犹疑地说:“这幅画的确有点意思,我是说,我真的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恐怖、这么怪诞的画作。不过,技法远远谈不上好,只是业余水平,肯定和名家无关。出于猎奇的心态,我可以买下这幅画,但是价钱……”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骤然停止了,视线聚焦到了画面右下方的一处小小角落。他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呼吸变得急促,脑袋里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轰鸣,让他简直有一种血管都要爆裂的感觉。

“我的上帝啊……”尼古拉喃喃自语着。

在这幅被他评价为“恐怖、怪诞而画技不佳”的油画的右下角,原本应当是作者签名的地方,并没有任何法文、英文、意大利文或其他的欧洲文字。那上面是一串奇特的文字,字迹扭曲而怪异,即使找遍全欧洲的学者,恐怕也找不到任何人能够辨识它们,遑论解读。

尼古拉也无法解读它们的含义,然而,他曾经见到过类似的古怪文字。事实上,这样的文字已经在他的心里缠绕了好几年,让他绞尽脑汁,食不甘味。他时常在睡梦里见到这些精灵一样的符号在他的眼前跳跃,挖苦他、嘲笑他。在几年前那次无比幸运的意外收获之后,尼古拉距离自己的梦想之国只差一道门了,而这些难以索解的文字,就是打开大门的钥匙。

“请你告诉我这幅画的来历。”尼古拉深吸了一口气,努力用镇定的口吻说。

“这幅画的作者,是波代诺内的僧侣奥多里克。”怪客说。

“波代诺内的僧侣……奥多里克?”尼古拉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耳熟。他回忆了一小会儿,忽然身子轻轻地抖了一下,“是那个进入东方神秘雪域的意大利人?”

“是的,他就是第一个进入那片雪域的欧洲人,”怪客点点头,“那片神秘的高原之地,被人们称为西藏。奥多里克的这次开拓之旅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但人们并不知道,在他的内心深处,竟保留着一个与西藏有关的绝大秘密。他在临死之前,隐晦地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一位医生,那就是我的父亲……”


奥多里克是天主教圣方济各会修士,也是著名的旅行家,一生中踏足过很多地方,而其中最为有名的经历是他到过古老的东方之土——中国,甚至曾经在中国的都城居住过三年。1328年,他进入了西藏,是史上公认的第一位踏上西藏土地的西方人。在写给罗马教会的书信里,奥多里克对这片从无外人涉足的雪域高原做出了许多描述,比如:“拉萨的所有建筑都涂成了黑白两色,街道均用石板铺设。这里绝对禁止杀生,城外的人都居住于牦牛毛织成的帐篷中。”

“这里的时尚是这样的:妇女的头发梳成一百多根辫子。她们长着野猪一样尖长的牙齿。

“这里的另一个风俗是: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去世了,那么这个人会说:‘我愿意保留我父亲的记忆。’因此,他把这一地区周围的祭司、僧人、乐师和所有的邻人亲属召集在一起。这些人高高兴兴地把尸体抬进村子。他们准备好一张大台子,祭司们在台子上把尸体的首级砍下来,递给死者的儿子。死者的儿子及其所有人齐声多次为死者祈祷。祭司将尸体切成碎块。他们得到一些碎块后,就返回了市内,他们边走边祈祷……在此之后,鹰从山顶飞下来,纷纷啄食人肉,然后腾空而起。这时,所有人齐声高呼:‘看哪,这个人是个圣人,神使降临把他带进了天国!’这种方式使死者的儿子感到得到了极大的荣誉。神使以这种令人称道的方式使其父亲超生,他目睹了这一切。为此,他取来其父的头颅,马上煮了吃掉,并且用头盖骨制成饮酒器皿。他及其家人总是虔诚地从头盖骨碗中汲取其父的记忆。他们的这种做法表达了对其父的最高尊崇。”

这些描述让欧洲人了解到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全新而未知的世界,奥多里克也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但从西藏归来后,他的身体状况开始越来越差,从此再也没有四处游历。他越来越神经质,经常在午夜尖叫着从噩梦中醒来,然后一整个晚上不敢睡觉。僧院里的人们纷纷猜测,也许是因为他在西藏遇到了什么极度可怕的事物,把恐惧的种子植入了他的灵魂深处,不但摧毁了他的精神,也拖垮了他的肉体。

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里,奥多里克忽然开始痴迷于绘画。他年轻时曾经学过一段时间油画,但并不算精通,不过此刻僧侣们也无从分辨他的画技到底是优是劣,因为没有人能看到他到底画了些什么。他在作画的时候总是紧闭房门,不让其他人进入,休息时也始终用布把画架遮住。他几乎足不出户,寸步不离那个小小的房间,为他送饭的青年僧侣只要稍微靠近那幅画,他那浑浊的双目中就会放射出狼一样凶狠的目光。

唯一一个能接近他的人是法国医生贝尔纳,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到僧院为奥多里克检查身体,尽管仍然不被允许触碰那幅神秘的画作,奥多里克偶尔会和他进行一些交谈。年迈的修士在大多数情况下神志都很清醒,但有时候,他会忽然陷入一种近似谵妄的状态,嘴里说出一些奇怪的话。

“我所描述的西藏,都是谎言。”有一次,奥多里克忽然说。

“您在说什么?”贝尔纳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我的确到了西藏,但根本没有去往拉萨,”奥多里克说,“我写给教会的信里所提到的西藏见闻,大部分都是道听途说,甚至有些完全是我自己瞎编的。”

贝尔纳很吃惊,想要再深入询问,奥多里克却缄默了。过了些日子,奥多里克在接受了贝尔纳实施的放血疗法后,虚弱地躺在床上休息。突然间,他又说了一些奇怪的话。

“我没有到过拉萨,但我到过更加奇怪的地方。”奥多里克说。

“什么地方?”贝尔纳急忙问。

“西藏的秘密并不在拉萨那样的城市,而是在那些吃人的大雪山里,在那些连牦牛都难以生存的不毛之地中,”奥多里克的呼吸急促,“人间是没有秘密的。所有的真相,都藏在地狱里!藏在魔鬼统治的领域里!”

“地狱……魔鬼?”贝尔纳只觉得一阵寒意从背脊上涌起,“您到底指的是什么?”

奥多里克已经昏睡过去,没有再说话。


此后的日子里,奥多里克又断断续续地在这样神志迷糊的状态下吐露过一些不知是真是假的惊人之语。贝尔纳从这些只言片语里大致理出了一个轮廓:奥多里克的确曾经游历西藏,但并不像他在信件里所描述的那样,曾经进入过这片高原的中心——拉萨。然而,相比起拉萨,他却到过另外一个更加凶险、更加令人难以捉摸的地方。按照他的说法,“是魔鬼的使者把我带到那里去的”。

至于在那个“魔鬼统治的领域”到底发生了什么,奥多里克却又不肯说。但从老僧侣对他那幅画作如此看重来判断,贝尔纳有了一个隐隐约约的猜测:那幅画上的内容,也许就是旅行家在西藏的惊心动魄的遭遇,也许就是把他吓得不停陷入梦魇的那个恐怖的事物。

除此之外,奥多里克甚至还有一些渎神的言论,什么“上帝是不存在的”“上帝不可能创造一个由魔鬼来统治的世界”,听得贝尔纳一阵阵心里发寒,好在这些胡乱的呓语没有被其他僧侣听到。

几个月之后,奥多里克终于完成了那幅画。他自己做了画框,然后把整幅画包裹起来,依然不让旁人接近。而这幅油画仿佛也耗尽了他剩下的心血与精力,他的身体开始迅速衰弱下去,终于一病不起,贝尔纳想尽了办法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临终之际,在修士们念诵祷文的“嗡嗡”声中,奥多里克的眼睛一直圆睁着,目光仿佛要透过僧院的天花板,一直望到遥远的东方,望到那些摧毁他的灵魂与信仰的恐怖事物。当祷文念完后,他吃力地挪动着枯瘦如柴的右手,用尽全力抬起食指,指向贝尔纳。

贝尔纳会意,来到他的身畔,俯下身子,把耳朵凑到他嘴唇边。奥多里克的嘴艰难地嚅动着,艰难地挤出几个字,声音细若蚊鸣:“画……给你……”

“我明白了,”贝尔纳点点头,“安息吧!”

奥多里克的嘴角带着奇怪的笑容,目光里的生命之火逐渐熄灭。贝尔纳转过身,带走了那幅画。

回到家里,他点燃壁炉,想要把这幅画直接扔进火堆里,因为他忘不了奥多里克眼神里那种直到死去都无法消逝的惊惧。贝尔纳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不想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任何莫名的负担。那些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无论发生了什么,都和他没有关系。

然而,仿佛是真的有魔鬼藏在暗处释放出诱惑的毒雾,在即将松手的一刹那,贝尔纳鬼使神差地犹豫了。他在原地站了有好几分钟,直到举着画框的双手酸痛难忍,这才狠狠地一跺脚,把画框从壁炉旁撤回。他喘着粗气,把画放到桌上,似乎是怕自己反悔,用近乎粗暴的动作三两下扯掉了包在外面的布条,露出了藏在里面的油画。

然后他就一把捂住了自己的嘴,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感像水银一样流遍全身。即便是作为一个医生,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会看到这样可怕的画面。奥多里克没有说错,那根本是一幕完全不属于人间的场景。假如这幅画并非虚构,而是来自奥多里克亲眼所见的话,那么,这真的是来自地狱的图景,是魔鬼才能创造出来的梦魇。

“上帝啊……”贝尔纳闭上眼睛,在胸前画着十字。


“我父亲后来回到了巴黎,他好几次想要毁掉这幅画,却最终没有下定决心。”怪客对尼古拉说,“他说,不管是上帝还是魔鬼借助奥多里克的手留下了这幅画,大概总归是命运使然,他不愿意悖逆这样的命运。他临死前把这幅画交给了我,希望我能找到一个可以解读它的人,而我相信,你就是那个人。”

“希望如此,”尼古拉点点头,“这幅画我给你五个里弗尔。”

怪客离开后,尼古拉锁好店门,拉好窗帘,抱着这幅画走进了抄书店后面一间上锁的密室。密室里有一张宽大的书桌,上面摆着鹅毛笔和一大堆散乱的纸张,纸张上描绘着许多常人难以理解的古怪符号。而在书桌的中央,有一本古旧的书籍,用黄铜纸做封面,上面是一些类似古希腊文的文字。而翻开书,可以看见里面的内容大多由拉丁文写就,还有许多奇特的图画。

这就是尼古拉三年前意外收购的一本改变了他毕生命运的书籍——《犹太人亚伯拉罕之书》。三年来,他穷尽心力地钻研这本书,却始终无法破解其中的关窍。他就像是一个沙漠中饥渴的旅人,眼前出现了一口蓄着清凉甘泉的水井,手边却没有能把水桶放下去的绳子。

这根绳子,按照尼古拉的推断,就来自于夹杂在书页里的某种神秘文字。它们不属于欧洲已知的任何一种文字,也没有任何对照,完全没有破译的可能性。尼古拉所能做的,只是不断地搜罗各种古老的文献,希望能先弄明白它们到底是什么。遗憾的是,他至今仍然一无所获。

而现在,这个追寻许久的谜题,似乎终于有了答案。那些无人能解的文字,有可能来自于遥远的东方,来自于那片被称为西藏的神秘高原。

尼古拉用一个简单的支架把油画支了起来,然后翻开《犹太人亚伯拉罕之书》的某一页,这一页上画着一个奇特的生物:就像是一只肉乎乎的椭圆形虫子,浑身布满令人恶心的皱褶。对于曾经偷偷潜入巴黎公墓解剖死尸的尼古拉而言,这只虫子的形态更接近于另外一样东西。

那就是人类的大脑。

这幅插图上还有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那就是虫子身边站着的一个人。如果这个人是正常人类的话,按比例来推测,这只大脑状的虫子,体形比一头公牛还要巨大。而就在这只巨大的虫子的头顶,描绘着一长串不属于欧洲世界的古老文字。这些文字和那幅油画上的文字如出一辙。

尼古拉握紧了拳头,只觉得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他把视线移到油画上,久久地凝望着这幅闻所未闻的诡异画作,禁不住自言自语:“你到底想说明什么?这真的是……地狱的图景吗?”

幽暗的烛光把这幅画照得半明半暗,更加烘托了那阴森恐怖的氛围。画上所描绘的场景,是一个高高的平台,透过它可以看到远处狰狞矗立的险峻雪峰,那样仿佛能刺破苍穹的山势绝不可能在欧洲出现。平台上,无数黑色的秃鹫和乌鸦低回盘旋,紧紧围绕着平台中央的一个事物飞舞着。

那是一个人,一个笔直站立着的男人,脸形带有显著的亚洲蒙古人种特征,头顶光秃,很像奥多里克所形容过的西藏佛教徒:喇嘛。但他的身体,却是……一副骨架,一副血肉都已经全部剥落的骨架,内脏正在顺着骨盆往下落。他的脚下是散落一地的肉块,白色的雪已经完全被鲜血染红。一些乌鸦和秃鹫已经落到了地上,贪婪地啄食着这些新鲜的人肉。嶙峋惨白的骨架和依然完整的头颅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极度怪异的视觉冲击,任何人第一眼看到都会感觉不适。

虽然身体只剩下了森森白骨,但这个喇嘛的肢体动作还是被奥多里克画得十分生动。他的右手握着一把锋锐的弯刀,刀上染满了鲜血,左手握着一样东西——那是他自己的心脏!他把仍在滴血的心脏高高举向天空,一只丑陋的大乌鸦飞扑而下,身体还在半空中,长长的喙就已经啄向了这颗心脏。

从这个动作上来判断,这个喇嘛好像是自己用刀割掉了自己身上的肉,并且掏出内脏,向这些鸟儿献祭!

这很像奥多里克描绘过的天葬的场景,然而,老僧侣却从来没有说过,人可以活着进行天葬,人可以自己握着尖刀给自己实施天葬。即便不谈天葬,在几乎失去全部肉体和全部血液之后,尤其是失去了包括心脏在内的内脏之后,一个人居然还能站立,还能支配残躯的动作,还能拥有意识,这实在是和人类所熟知的生理知识背道而驰。

而整个画面上最让人感到震颤的,是这个喇嘛的表情。身上的肉被割得干干净净,连肠子都在被乌鸦争抢,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痛苦。与之相反的是,他的面庞上充满了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幸福感。是的,幸福,近乎神圣的幸福。

尼古拉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幸福感。那绝不像是宗教式的圣人殉难,因为哪怕是信奉上帝的圣人们,在临死的那一刻,即便因为虔诚的信仰并不感到畏惧,也难免会有一些悲壮的情怀出现在脸上。人终究不是神,面对死亡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任何的负面情绪。

可是这幅油画上的喇嘛,脸上真的只有极度的幸福和极度的喜悦。在飞溅的血肉中,在饥饿的不祥之鸟的包围中,在原始而蛮荒的高原空气中,喇嘛的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犹如盛开在白骨躯体之上的妖艳之花。他哪里像是在面对死亡与痛苦,简直就像是在看着徐徐打开的天堂大门。

天堂,这个词语让尼古拉猛然想到了一点什么。在贝尔纳医生的儿子的描述中,奥多里克在意识不清的时刻,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上帝不可能创造一个由魔鬼统治的世界。”他不禁产生了这样可怕的想法:难道这个濒死的喇嘛真的见到了魔鬼统治的美妙世界,这才能迸发出那种绝对不容伪装的喜悦?


尼古拉在这幅不可思议的画作面前怔怔地站立了许久,神情渐渐舒缓了下来。魔鬼就魔鬼吧,他对自己说,我所追求的,也许原本就是魔鬼的事业。

尼古拉开始进行漫长的筹备。若干年后,他离开巴黎,进行了一次漫长的远行。关于这次远行,由于有一些零散的书信为证,人们都相信尼古拉只是去了西班牙圣迪亚大教堂朝圣而已。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当他重新回到法国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他在历史里留下了属于自己浓重的一笔,成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有很多人认为尼古拉压根不存在,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但同样,还有很多人对他流传于世的晦涩难解的只言片语笃信无疑,耗尽自己的一生追随他的脚步,追随《犹太人亚伯拉罕之书》的指引。然而,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取得和他一样伟大的成就。

同样再也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在1360年的巴黎,在黑死病过后的萧条中,在那间阴暗的抄书店里所发生的一切。再没有第二个人知道那幅恐怖的画作,以及那幅画是用怎样的一种方式,改变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成功的炼金术士——尼古拉·勒梅的毕生命运。


前言/序言


觉醒日·三:遗忘的边界与重塑的黎明 《觉醒日·三》并非是前两部曲的简单延续,它更像是一个宏大叙事的全新开端,一扇通往未知深渊的门扉,一次关于存在本质的深刻拷问。如果说《觉醒日·一》和《觉醒日·二》是撕裂了现实的帷幕,揭示了潜藏在平凡生活下的惊人真相,那么《觉醒日·三》则带领我们深入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去探索真相的边界,并在废墟之上,寻找重塑新生的可能。 故事的开端,并非是直接回归那个被《觉醒日》系列所描绘的、颠覆性的“现实”。相反,它将我们置于一个更加微妙、更加令人不安的境地。主角们,或者说那些曾经经历过“觉醒”的人们,发现自己似乎回到了一个“正常”的世界。然而,这种“正常”却处处透着怪异。记忆的碎片如同潮水般涌来,却又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反复冲刷、篡改。熟悉的面孔变得陌生,曾经坚信的道理开始动摇,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薄薄的、虚假的表皮所包裹。 这种“回归”并非是真正的救赎,而是一种更高级、更隐秘的囚禁。《觉醒日·三》的核心,便在于对“遗忘”这一概念的极致挖掘。它不再是简单的信息缺失,而是一种主动的、系统性的抹除。那些关于“觉醒”的关键信息,那些撕裂现实的力量,那些能够揭示真相的线索,都被精心隐藏,被遗忘,甚至被扭曲成完全相反的意义。人们习惯性地接受着被灌输的“现实”,对那些微小的、不协调的细节视而不见,仿佛沉溺在一种安逸的幻觉之中。 然而,总有一些火种,在最黑暗的角落里悄然燃烧。主人公们,即便被记忆的迷雾所笼罩,内心中那份对真相的渴望,对曾经的“觉醒”的模糊感知,依然在顽强地抵抗着遗忘的力量。他们开始感受到那种不协调,那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警示。也许是一个熟悉的眼神,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抑或是突如其来的一阵强烈的情绪波动,都成为他们重新审视现实的契机。 《觉醒日·三》的叙事结构,将更加跳跃和碎片化。为了呼应“遗忘”与“重塑”的主题,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视角叙事,甚至是不同时间线、不同维度的交叉。读者需要像侦探一样,拼凑那些散落的线索,才能逐渐勾勒出全貌。有时,我们会跟随主角在模糊的现实中挣扎,试图找回被遗忘的过去;有时,我们会看到在遥远的过去,那些“觉醒”的根源正在被悄然埋下;有时,我们甚至会瞥见那些隐藏在幕后的操纵者,他们如何用无形的手,拨弄着整个世界的命运。 “遗忘的边界”并非是不可逾越的。在《觉醒日·三》中,我们将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角色,他们或许是曾经的“觉醒者”,或许是隐藏在“正常”世界中的观察者,又或许是某种特殊的存在,他们的出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唤醒了沉睡的记忆,也为主角们指明了方向。这些角色,他们的动机可能复杂而难以捉摸,他们的力量可能超乎想象,但他们都将成为主角们冲破遗忘迷雾的关键。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便是“重塑的黎明”。当遗忘的枷锁开始松动,当真相的碎片重新拼接,当人们开始质疑被强加的现实时,一个全新的开端便已在酝酿。然而,这个“重塑”并非是简单的恢复原状。它将是浴火重生,是在经历了深刻的幻灭与痛苦之后,对存在意义的全新定义。 《觉醒日·三》将深入探讨“现实”的本质。“现实”究竟是什么?是我们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是我们集体意识所构建的共识,还是某种更加深层的、我们尚未理解的结构?当“正常”被证明是虚假的,当真相的代价如此沉重,我们应该选择继续沉睡,还是勇敢地面对未知?这本书将抛出这些令人不安的问题,并带领读者一同去寻找答案。 那些曾经被“觉醒”所震撼的人们,在《觉醒日·三》中,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他们的信念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的勇气将被推向极限。有些人可能会因此彻底崩溃,有些人则会在绝望中找到新的力量。而那些曾经被遗忘的技能,曾经被压抑的潜能,也将在“重塑”的黎明中,重新绽放。 《觉醒日·三》在情节设计上,将更加注重悬念的营造和节奏的把控。从一开始的迷雾重重,到逐渐显露的端倪,再到最终真相大白时的震撼,每一个环节都将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作者将善于利用环境的渲染、人物的对话以及内心独白的对比,来制造强烈的戏剧冲突,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未知与危险的世界之中。 更重要的是,《觉醒日·三》将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科幻、悬疑或惊悚的小说。它将触及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关于自由意志、关于个体与集体、关于记忆与身份,以及关于生命存在的意义。它将迫使我们反思自己所处的“现实”,审视我们所相信的“真相”。 读者在阅读《觉醒日·三》的过程中,会经历一种逐步深入的体验。起初,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仿佛置身于一个陌生而扭曲的世界。但随着情节的展开,随着那些被遗忘的片段被重新拾起,随着那些隐藏在幕后的力量逐渐暴露,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将随之而来。而最终的“重塑”,也将带来一种深刻的启示,一种关于希望与可能性的全新认知。 《觉醒日·三》是一场关于记忆的战争,是一次关于真相的探索,更是一次关于人类意识的进化。它将带领我们穿越遗忘的幽暗,迎接重塑的黎明,并在那片崭新的天空中,重新审视我们作为个体的存在价值与宇宙的宏大秩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一次对未知边界的勇敢跨越。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那种故事节奏慢悠悠,全靠内心独白撑起来的小清新文学,但我最近读到的一本书,虽然篇幅不短,但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让人读起来完全没有拖沓感。它似乎聚焦于一个偏远小镇上,几代人的命运交织。重点不在于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那些被时间冲刷后留下的“痕迹”。比如,一家老木匠店里那把永远修不好的椅子,成了镇上所有秘密的见证者;又比如,一条河流每年在特定时节的泛滥,预示着某个家庭的兴衰。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经常在不同时间线和不同人物之间自由切换,但切换得非常自然,就像是老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片段化的信息最终拼凑出了一个完整而厚重的时代切面。我尤其欣赏它处理“遗憾”的方式,不煽情,不刻意拔高,只是平铺直叙地展示生命的无常和人性的局限。读完后,我甚至想去那个虚构的小镇走一走,感受一下那种被时间遗忘的宁静和力量。

评分

我最近看了一本侧重于硬科幻设定的作品,设定之庞大和逻辑之严密,让我这个平时对物理和宇宙学有点恐惧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它构建了一个关于多维空间和时间纠缠的理论框架,而且所有的“超自然”现象,最后都能在它自洽的物理法则下得到解释。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把科学理论变成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将这些复杂的概念,巧妙地融入到主角为了生存而必须做出的极端选择中。比如,主角为了拯救母星,必须在不同时间点投放自己的意识碎片,而这些碎片之间产生的“因果悖论”成为了贯穿全书的核心谜团。作者在构建这些精密逻辑的同时,还穿插了非常人性化的情感线索——那种跨越了时间壁垒的爱与守护,让冰冷的科学设定有了温度。每当一个复杂的概念被成功解开时,我都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巨大满足感,仿佛自己也跟着主角一起,在宇宙的宏大尺度上,破解了某个终极奥秘。这是一本真正让你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智商也同步得到提升的佳作。

评分

天呐,我最近读完了一本真是让人欲罢不能的小说,名字好像是叫《星河彼岸》?不记得具体是不是这个了,反正那种感觉是,一旦翻开第一页,你就感觉自己被拽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却又无比真实的宇宙深处。作者对世界观的构建简直是鬼斧神工,那些复杂的政治格局、迥异的文化习俗,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滴水不漏,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底蕴。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主角内心挣扎的刻画,那种在理想与现实、忠诚与背叛之间的拉扯,简直是撕心裂肺。我甚至能感受到他每一次艰难抉择时,那种深入骨髓的疲惫和迷茫。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高潮迭起,你以为已经猜到了结局,结果作者总能用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让你手中的书“啪”地一下合不上,只能赶紧翻到下一页。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时而紧凑得让人喘不过气,时而又放缓下来,让你有时间去品味那些细腻的情感描摹和环境渲染。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都被打开了,对很多事情有了新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哲学思考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文笔,说实话,初看的时候我还有点适应不良,它那种独特的、略显晦涩的表达方式,有点像在啃一块需要细细品味的陈年老酒。但只要你沉下心去,很快就会被那种文字的力量所折服。它不是那种直白的叙述,而是充满了隐喻和象征,每一个段落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油画,光影的运用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我印象最深的是描写主角第一次踏入那座被称为“静默之城”的地方的场景,那种宏大、压抑又带着一丝神圣感的氛围,简直是通过文字实体化了。我能清晰地“看”到那些灰白色的建筑,“听”到空气中弥漫的、近乎于零的声响。作者的词汇量惊人,对语言的驾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但高明之处在于,他懂得什么时候该用最朴素的语言去冲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要求读者付出注意力,回报给你的,却是远超预期的审美体验。我得说,这是一次对阅读能力和想象力的双重挑战,但绝对值得。

评分

最近沉迷于一本讲述古代宫廷权谋的小说,名字好像是《玉簟风云录》?这本书简直是女性角色的教科书级别的展示。我通常对后宫斗争类的故事不抱太大热情,总觉得落入俗套,但这一次我完全错了。这里的每一个女人,都不是扁平化的“善”或“恶”,她们的动机复杂得像一个无限套娃。皇后深沉的隐忍,侧妃狠辣的崛起,宫女不经意的崛起,都建立在对生存环境的深刻理解之上。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女性友谊和对立关系的手法,那种表面上的和睦之下暗流涌动的试探与算计,比直接的刀光剑影来得更具张力。书中的服饰、礼仪、器皿的描述也极其考究,我几乎能想象出那华丽的丝绸摩擦发出的细微声响,以及香炉中檀香袅袅上升的形状。这本书成功地让我明白,在那个时代,温柔本身就是一种最致命的武器。读完之后,我对着镜子里的自己,都忍不住多了一份审视的目光,思考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界限在哪里。

评分

明年见!

评分

一幅与西藏有关的凶画,改变了炼金术士尼古拉·勒梅的毕生命运;遭遇雪崩的青年富豪,借助神秘的力量逃出生天,却又惨遭不可思议的凌迟之刑;精神病院里隐藏的恐怖玄机,幻境中不断暗示的天选者真相……

评分

明年见!

评分

0 有用 ChampollionDu 2015-12-08

评分

儿子很喜欢,两天就看完了。

评分

货真价实 最爱纸书的油墨香味

评分

小张喜欢 指定要的

评分

0 有用 伽蓝雨夜 2015-12-14

评分

莫名成为“天选者”的冯斯,能否找到蕴藏在自己身上的秘密,能否面对着内心的痛苦挣扎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