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劉墉,六十多歲,創作四十多年,八十多本書,走過十多個國傢,看過韆奇百怪的世界。
★劉墉親手選定30年暖心勵誌散文經典,收錄90篇辛辣故事+120幀三言良語+44幅丹青墨寶。
★《沒有成功是偶然》特彆精選劉墉以往散文中120幀“三言良語”,讓讀者在獲得心靈的啓迪與頓悟之時,也能學會思考和處世,照亮韆萬人通往成功的道路。
★散文是有聲的畫,畫是無聲的散文。聽劉墉講述他和身邊人的故事,從中找到我們的人生答案。
★四色裝幀,唯美排版,賞心悅目,極具珍藏價值。
內容簡介
《沒有成功是偶然》由心靈導師劉墉老師親自選定。30年暖心勵誌散文經典,獻給在人生中勇敢奮鬥的你。
他將60載心靈沉澱與情懷,融入每個人吃苦也像享樂的日子。
他將龐大而深刻的人生感悟,寫成一篇篇泰然自若的暖心故事。
他將親身體驗和世事曆練,化作一幀幀讓人警醒的三言良語。
不要等成功來敲你的門,要讓自己去成長,要靠自己去成功。
本書是劉墉老師從他30年暖心勵誌隨筆中親自挑選的經典篇目,內容包含愛情、親情、心靈、處世、緣分、鄉愁、旅行等,既有對少年的期許,對社會新鮮人的叮囑,又有對憤世者的平撫、睏頓者的鼓勵,還有對父母的感恩以及對生命的感悟,字字珠璣,格外引人深思。
本書選入44幅作者國畫作品,並且配有圖注,文與圖相互映照,渾然一體。劉墉師從黃君璧等國畫大傢,傳承中國傳統國畫的精髓,吸收西方創作方法,開創瞭自己的獨特畫作特點。每一幅丹青墨寶,都融入瞭作者對從前的人、事、物的感悟與懷念。每一幅都有著一個或長或短的故事,充滿生活氣息和情趣,如同無聲的散文。劉墉的畫作已經多次在蘇富比拍賣,深受歡迎。著名藝術評論傢賈方舟、邵大箴等對他的作品也給與瞭高度的評價。所以,本書不僅有深刻的閱讀價值,也有極大的收藏價值。
《沒有成功是偶然》還特彆從劉墉老師以往散文中精選瞭120幀“三言良語”,放置在每一章的後邊。讓讀者在獲得心靈的啓迪與頓悟之時,也能學會思考和處世,從而使人生的道路過得更灑脫、自如。
作者簡介
劉墉,畫傢、作傢、電視主播、新聞記者、演說傢、教育傢、慈善傢。1949年生於颱北,祖籍北京。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傢、紐約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傢、聖文森學院副教授,現為雲水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劉墉先生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他勤奮而熱情地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業,並卓有成就。齣版中英文著作九十餘種,其中《螢窗小語》《我不是教你詐》《靠自己去成功》等引發暢銷狂潮,在中國大陸銷售超過韆萬冊。作為職業畫傢,他在世界各地舉辦個人畫展三十餘次。同時,他還熱心公益,在中國捐建薇薇希望小學等四十所,還幫助瞭兩百多個大中學生就學。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中國日報:劉墉總是用詼諧幽默的口吻、豐富的肢體語言,講述嚴肅的人生哲理。
——中國日報
劉墉的作品在中國大陸銷量超過韆萬冊,是名副其實的“勵誌大師”。
——中新網
劉墉選擇瞭把他心裏麵的話以一種很誠實的態度說齣來,以一種期盼、以一種激情,甚至以落淚的方式去把它們呈現在大傢的麵前。
——人民網
他用平實的話語將自己的故事凝結成的人生感悟,影響瞭一代代的年輕人。
——新華網
目錄
第一章 情種鍾情
01 尊重絕對的愛
02 婚姻就像坐船
03 在生命中追尋的愛
04 如果這世上全是同性戀
05告彆的親愛的人
06心扉隨年齡更換
07讓孩子過得好,就成瞭
08有性乃有情,無性就無情
09大膽說聲“我愛你”
10女人的愛,真長
11 如果圖畫像一本日記
三言良語?愛情
第二章 人在江湖
01一個強壯的心靈,敢於麵對哀愁
02迎嚮開闊的人生
03人生的二枚腰
04善待職位低下的人
05韆萬彆成瞭邊緣人
06失敗者多半是不齣聲的
07又有哪一寸土地,不曾上演人間的悲劇?
08入定的臉最年輕
09“神人”沒有死的權利
10白道經常也是黑道
11法是人定,也是人用
12宇宙是個天平
13超級殺手的養成
三言良語?處世
第三章 磨劍少年
01學會保護自己
02取與捨
03切玉的哲學
04選蠟燭的學問
05平凡、不平凡
06我所理解的成功
07換個角度看世界
08隱藏情緒是一種修養
09英雄齣少年
10肯定自己的價值
11人生的風水與格局
12打贏每天的第一仗
三言良語?奮鬥
第四章 肯定自己
01 真實的世界
02 多代同堂竟是理想
03 靠什麼麵對自己的死
04 以教兒子的方式教女兒
05 身邊處處是貴人
06 隻問收獲,不問耕耘
07 希望你不是豌豆公主
08 快樂要付齣代價
09 做見過場麵的年輕人
三言良語?心靈
第五章 愛在當下
01 孩子,我們永遠都會管你
02珍視與你的每一個日子
03孝順不是黏著傢
04爸爸亦父亦師,也是對手
05那些拉住我們的手
06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
07尋找一個有苦難的天堂
08唯一我能紀念父親的東西
09你有沒有為孩子讀過故事書
10點一盞燈
11睡醒,就會看到媽媽瞭
12仰望慈顔
13老人也希望被抱抱
三言良語?親情
第六章 緣起緣滅
01天地之間,就是我的禪院
02一生一起輪迴的旅伴
03愛是豁達
04幸福總在當下
05去續一段未瞭的塵緣
06不忍迴頭見君麵
07 一生能有幾個傢
08以中華文化為榮
09活齣全新的自己
10永生就是死者不死
11抓住屬於你的那顆小星星
三言良語?緣分
第七章 浮雲遊子
01遠方的呼喚
02下次總有下次的遺憾
03故鄉是愛人的懷抱
04漂泊者的故鄉
05蕩漾在威尼斯的水波上
06當睏苦過去,苦難就成瞭財富
07最崇高的人性不為一己之私
08故鄉的土地是我最安詳的枕頭
三言良語?鄉愁
第八章 山靈水韻
01保育野生物
02守一爐火,就是守一種心情
03雲與我結瞭緣
04植物的世界裏沒有悲劇
05在祖先的遺骸上生活
06冷峭的日子,常是明朗的
07我是來自南國的一條小小的船
08尊敬大地、尊敬自然
09雪的韆種風情
10那條時光流轉的小巷
11旅者永恒的歸宿
12都是愛蓮人
13香榭麗捨的美
三言良語?旅行
前言/序言
代序
逼你成功
劉墉
我有個事業非常得意的朋友,他40多歲,沒結婚,每天跑進跑齣,比誰都忙。
有一天我問他,你都在忙什麼啊,又是為誰忙啊?
他先愣瞭一下,接著笑笑,說:“我也不知道為誰忙,隻覺得背著一個好大好大的包袱,每天拼命嚮前衝。”
“你怎麼不說是你自己的野心和理想,使你往前衝呢?”我不以為然地說。
沒錯啊,我自己的野心和理想當然逼我衝。想想,一個人不被逼,又怎麼可能成功?
我就是一個會逼學生的老師。
學生找我學畫的時候,我會建議他們買最好的工具,因為我發現當他花瞭一大筆令他們心疼的錢之後,他們就不會輕易放棄。
然後,他們愈畫愈好瞭,得到我的誇奬,盼下次還能受到贊美,於是加倍努力。除瞭我逼,他們也自己逼自己,一步步走嚮成功。
我班上許多在美術展入選和得奬的學生,都是這樣在“內外交逼”的情況下成功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逼學生的老師,何嘗沒有逼自己?為瞭讓學生每個禮拜都能見到老師的新作品,為瞭以身作則,我不得不畫,而有瞭更多的成績。“教學相長”不也是“教學相逼”嗎?
寫文章也是如此。不信,你去問問,哪個成功的作傢沒有被逼?他被兩種人逼,被報社、齣版社的人逼,也被他自己逼。讀者逼主編,主編逼作傢,作傢逼自己,逼得想睡也不能睡,不想寫也得寫。多少驚人的作品就這樣誕生瞭。
如果你問金庸:“你這些武俠巨著是怎麼寫成的啊?”
他很可能答:“報社連載逼齣來的。”
你再問:“如果沒有報社逼,你寫得齣來嗎?”
他很可能答:“寫得齣,但寫不瞭這麼多。”
你或許要想,一個人沒有靈魂,逼也沒用。這麼說,你就又錯瞭。
你看過傳統的“擊鼓催詩”嗎?一群詩人聚會,有人齣題:幾言詩,什麼韻,詠什麼題材。
題目纔喊齣來,就開始擊鼓,起初慢慢地一聲一聲擊,愈擊愈快,心愈急,愈寫不齣,鼓聲愈連成一氣。隻見一個個平常瀟灑風流的詩人,急得抓耳撓腮、滿臉通紅,一個月也寫不齣來,鼓聲中居然寫齣瞭,這不是逼的嗎?
好,或許你沒見過擊鼓催詩,但你總讀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吧。
一群文人在蘭亭“流觴麯水”,那是一條彎彎的水流,大傢沿著水邊坐下,從上遊送下一盞盞盛著酒的小杯子,流到誰前麵,誰就得飲酒做詩。你說,那不是一種逼嗎?
《蘭亭集序》就是在這種“逼”之下誕生的。
想想《蘭亭集序》是多麼有名的文學作品,那書法作品又多麼被後代推崇。
再想想,王勃的《騰王閣序》是怎麼寫成的?
當時騷客群集,各呈文纔,王勃寫一句,僕人通報給主人一句。換是你,你緊張不緊張?
問題是,《騰王閣序》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之作。
王勃那天若是不去,去瞭若是沒有人逼他寫,你今天能知道誰是王勃嗎?
讓我作一個“文字新解”嗎——
“逼”,是長瞭腳的一口田。
“一口田”旁邊有神的保佑,是“福”。
“一口田”上麵加個屋頂,錶示有房有田,是“富”。
上班的人,星期一早上不想去,還得去,因為生活逼。
念書的學生,每天放學不想做功課,還得做,因為師長逼。
一個從來不入廚房的人,留學在外,居然燒得一手好菜,因環境逼。
一個登山者,跳過一條他平時絕不敢跳的深溝,因為有隻野獸逼。
所幸世界上有“逼”這件事,我們纔能超越自己,完成超齣自己能力的事。於是,你該瞭解《孟子》那段話的道理瞭——“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這段話說的不是隻有四個字嗎?
逼你成功。
第一章情種鍾情
01尊重絕對的愛
愛情就像色彩,他們是可能有基礎、材料的不同,有知識、種族的差異,有感性、理性的區分,甚至有所謂經得起、經不起考驗的顧慮。
但是,就愛本身而言,隻要那愛的當時,是生死與之,以整個生命投入的,就是“絕對的愛”!
尊重那絕對的愛吧!雖有的可能化為輕煙、灰燼,但那燃燒的一刻,就是火啊!
絕對的愛,一生能得幾迴?能愛時,就以你全部的生命去愛!能被愛,就享受那完全燃燒的一刻。
這世上,哪個顔色能永不褪色?
唯有畫的當時,百分之百地鮮麗!
於是,隻要有絕對的愛,又豈在朝朝暮暮?又豈在短短長長?
〈絕對的愛〉《愛就注定瞭一生的漂泊》
02婚姻就像坐船
婚姻就像坐船,兩人同船一段路,一個人可能先下船,上瞭另一艘船。
那艘船可能大得多,單單蕩齣的水波就足以把原先的扁舟擊沉。
大船揚著帆、展著旗,去瞭浩渺的大海;小船斂瞭槳、收瞭帆,仿佛野渡無人舟自橫。
都是船,都遠瞭,都有各自的命運與旅途,誰知道下的這條是不是“寶船”,上的那艘是不是“賊船”。
在人海中,每個人坐他自己的船。我們都是過客,不是永遠的居民。就看它潮去潮湧、帆起帆落、人來人往吧!
不必怨恨、不必批評、不必偏袒。
〈再婚隻是換瞭一條船〉《愛何必百分百》
03在生命中追尋的愛
我們的一生,就是愛的一生。我們用整個生命追尋愛。
由小時候愛父母、愛兄弟;長大瞭之後,愛朋友、愛世界;成傢之後,愛伴侶、愛子女;年老之後,愛兒孫、愛生命。
無論兒童時的直接、少年時的衝動、青年時的熱烈、中年時的猶疑,或老年時的溫存,我們對愛的詮釋可能不同、錶現方法也不一樣。但無可置疑的是——
那都是真真實實的愛!
每一個生物,都因為有愛的衝力,而去尋偶;有愛的感動,而能結閤;因做愛受孕,而能生産;且在父母愛的保護之下,能讓下一代成長。
沒瞭愛,這世界上的生物就會消失;沒瞭愛,活在這世界上也沒瞭意義。所以我常說:
上天在創造世界之前,先創造瞭愛。
上天就是愛!
〈生命的一天〉《在生命中追尋的愛》
04如果這世上全是同性戀
提到同性戀,居然有不少女生對我說:
“那些同性戀的男人,常能跟女生做很好的朋友,因為他們對女人沒有邪念。”
女生還說:“那種男生特彆細膩,他們會教女生怎麼打扮,甚至示範怎樣的舉止纔像個淑女。彆看他女人女氣地十分肉麻,交往久瞭,還真不錯。尤其因為他們是男人,比較有力氣,常比女性的朋友更能幫助你。”
我就想:會不會正因為同性戀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觸及異性的感覺,所以許多能夠兼得“陽剛”與“陰柔”的藝術傢,都是同性戀。
當我到佛羅倫斯,看到米開蘭基羅雕的名作——“畫夜晨暮”;當我看到梅瑞耶夫仿佛能在空中停駐的舞蹈身影;當我聽到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麯》;當我看到席德進畫的海棠與少年,當我讀到邱妙津《濛馬特遺書》的時候,都讓我有這樣的感動。
隻是,我也知道,如果這世上全是同性戀,非但絕大多數浪漫的作品會消失,甚至人類的生命也無法延續。
如果人類消失瞭,又如何會有同性戀者齣現?每個同性戀的人,都是“異性戀人”生的啊!
就生物的角度看,同性戀確實是違反生命繁衍原則的。所以,如果你不是天生的同性戀者,就應該絕對避免被誘導進入那個圈子。
同性戀的比例很高,所以在你的周遭,常會齣現這樣的人。他們不能做你的戀人,但可以成為你的朋友。
你可以不欣賞他們,但要尊重他們。
這世上既然有瞭他們,你的心中就該為他們留一塊空間。
當你以平常心接納他們,你自己的世界也會大許多。
〈如果他是同性戀〉《攀上心中的巔峰》
……
【劉墉三言良語】
◆失意人前,韆萬彆說得意事。
◆人最不能承受的重量,不是有形的重量,而是“無形的情”。
◆對已知的環境,做進一步想;對未知的環境,做退一步想。
◆一個真正“識人”的人,必定有寬大的心胸,而有較少的偏見。
◆在看來已沒有情的時候,你還是應該冷靜下來,想想過去的恩。
《星辰大海的徵途》 序章:塵封的記憶 海邊小鎮的黃昏,帶著鹹濕的海風,將晚霞染成一片橘紅。我獨自一人坐在碼頭邊,任憑海浪拍打著腳下的木樁。手中緊握著一枚泛黃的貝殼,那是童年時,我和奶奶一同撿拾的。奶奶說過,每一片貝殼都藏著大海的故事,也藏著人生的秘密。我曾以為,那些秘密遙不可及,直到我踏上這條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徵途。 我齣生在一個平凡的傢庭,父母是勤懇樸實的漁民。我的童年,除瞭海,便是那狹窄卻溫馨的小屋。海的味道,是鹹的,是鮮的,是伴隨我成長的氣息。我看著父親日齣而作,日落而歸,看著母親在燈光下縫補漁網,臉上帶著疲憊卻安詳的笑容。我曾以為,人生就這樣在海風的吹拂下,靜靜地流淌。 然而,大海的遼闊,總是在不經意間撩撥著我內心深處的渴望。我常常望著遠處模糊的地平綫,想象著海的那邊,究竟藏著怎樣的奇跡。我開始閱讀,村裏唯一的圖書館,成瞭我逃離現實的港灣。那些泛黃的書頁,承載著我從未觸及過的世界,古老的傳說,遙遠的國度,英雄的史詩,智者的哲思,都在我的腦海裏生根發芽。我開始明白,世界遠比我所見的要廣闊得多。 第一捲:遠航的啓程 高考的成績,像一封寄往未知遠方的信。我考上瞭一所遠離傢鄉的大學,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離開熟悉的港灣。離傢的那天,母親為我縫製瞭新的衣裳,父親沉默地將一隻裝滿乾糧的布袋塞到我手裏,眼角卻泛著濕潤的光。我知道,這不僅是一次遠行,更是一次告彆,告彆那段無憂無慮的時光,告彆那片熟悉的海岸。 大學生活,如同一個全新的世界,充滿瞭新鮮的空氣和未知的挑戰。我選擇瞭物理學,一個我既著迷又感到敬畏的學科。那些抽象的公式,晦澀的理論,像一道道高牆,阻擋在我前進的道路上。我曾無數次在深夜裏,麵對著堆積如山的習題,感到絕望。但我腦海中總會浮現齣父親在風浪中操控漁船的堅定身影,總會想起母親在燈下縫補的堅韌。我告訴自己,不能放棄,不能讓他們的期望落空。 我開始改變我的學習方式,不再死記硬背,而是努力去理解公式背後的邏輯,去探尋物理現象的本質。我主動嚮老師請教,與同學討論,甚至利用課餘時間在實驗室裏一遍遍地做實驗。我貪婪地吸收著知識的養分,我的視野也在一點點地拓寬。我開始理解,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科學理論,其實與我們生活的世界息息相關,它們構成瞭宇宙的秩序,也驅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 在大二那年,我參與瞭一個關於量子糾纏的研究項目。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前沿的科學研究,那種探索未知的興奮感,讓我仿佛置身於一片璀璨的星河。我與團隊成員一起,熬過瞭無數個不眠之夜,一次次地驗證假設,一次次地修正模型。雖然最終的研究成果並不算驚天動地,但這次經曆卻讓我深刻體會到瞭科學研究的魅力,也堅定瞭我未來在科研領域深造的決心。 第二捲:風暴的洗禮 畢業後,我選擇繼續深造,進入瞭一所頂尖的研究所。新的環境,新的挑戰,我以為我已經做好瞭充分的準備。然而,現實比我想象的要殘酷得多。研究所裏的競爭異常激烈,每個人都纔華橫溢,背景深厚。我發現自己在這片精英的海洋裏,似乎隻是一葉渺小的扁舟,隨時可能被巨浪吞噬。 我的導師是一位享譽國際的物理學傢,他的嚴謹和苛刻,讓我幾近崩潰。一次實驗的失敗,讓我被他嚴厲地批評,那番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狠狠地刺痛瞭我。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我是否真的適閤走這條科研之路。我變得焦慮,失眠,甚至開始齣現逃避心理。 我開始沉溺於遊戲,用虛擬世界的虛幻來麻痹自己真實的痛苦。我躲避著導師的目光,逃避著實驗室的責任。我仿佛看到瞭那個曾經在海邊迷茫的少年,他又一次被巨大的未知所吞噬。 在一個雨夜,我收到瞭一封來自傢鄉的信。是奶奶的信,她的字跡依然蒼勁有力,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她告訴我,她身體不太好,希望我能常迴傢看看。讀著信,我的眼淚奪眶而齣。我想起瞭奶奶曾經在海邊對我說的那些話,她說,海浪拍打礁石,礁石並沒有沉沒,反而因此更加堅固。她說,風雨過後,總會見到彩虹。 那一刻,我幡然醒悟。我不能就這樣沉淪下去。我不能辜負傢人對我的期望,更不能辜負自己對科學的夢想。我將那封信緊緊地握在手中,下定決心,要重新站起來。 我主動找到導師,承認瞭自己的錯誤,並請求他給我一次機會。導師沉默瞭片刻,然後告訴我:“年輕人,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麵對。重新開始,我希望看到一個更堅強的你。” 我重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這一次,我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決心和毅力。我不再畏懼失敗,而是將每一次失敗都看作一次學習的機會。我更加刻苦地鑽研理論,更加細緻地設計實驗。我開始嘗試新的研究方嚮,那些曾經讓我望而卻步的難題,如今在我眼中,變成瞭可以攻剋的堡壘。 我花瞭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編程,去掌握新的實驗技術。我學會瞭如何在數據中尋找規律,如何在復雜的現象中抓住本質。我開始發錶一些學術論文,雖然影響力有限,但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讓我感到無比的欣慰。 第三捲:探索的深海 在研究所的最後一年,我開始將研究方嚮聚焦在宇宙學領域。那是我一直以來都充滿好奇的領域,宇宙的起源,黑洞的奧秘,暗物質的本質,這些宏大的命題,吸引著我不斷地去探索。 我加入瞭著名的“星塵計劃”,這是一個國際閤作的科研項目,旨在通過觀測遙遠的星係,來研究宇宙的演化。在這個項目中,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科學傢閤作,學習到瞭很多寶貴的經驗。我參與瞭數據分析,負責計算一些復雜的宇宙學參數。 這項工作充滿瞭挑戰。我需要處理海量的數據,需要設計精密的算法,需要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進行溝通。我曾因為一次數據處理的失誤,導緻整個團隊的工作延誤,那種壓力,幾乎讓我窒息。但每當我想到宇宙的浩瀚,想到人類對未知的不懈追求,我就充滿瞭動力。 我常常在深夜裏,對著電腦屏幕上閃爍的星係圖像,想象著它們億萬年前的樣子。我試圖去理解,那些遙遠的星光,是如何跨越漫長的時空,最終抵達我們這裏。我試圖去探尋,宇宙的終極命運,以及人類在其中的位置。 這項研究,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瞭科學的偉大。它不僅能夠解答我們對世界的疑問,更能夠拓展我們的思維邊界,讓我們認識到自身的渺小,同時也感受到人類智慧的無窮。 在“星塵計劃”中,我與一位來自歐洲的年輕女科學傢結下瞭深厚的友誼。我們經常一起討論科學問題,分享各自的研究心得。她身上那種對科學的熱情和執著,深深地感染瞭我。我們一起度過瞭許多難忘的時光,也一起經曆瞭許多挫摺和喜悅。 終章:遠方的燈塔 如今,我已成為一名獨立的研究員。迴首過去,那條從海邊小鎮齣發的徵途,充滿瞭艱辛與坎坷,但也充滿瞭光明與希望。我曾迷茫,曾失落,曾懷疑,但最終,我都憑藉著內心的信念,一步步地走瞭過來。 我依然熱愛大海,但如今,我的目光早已越過瞭地平綫,投嚮瞭更遙遠的星辰大海。我知道,科學的探索永無止境,宇宙的奧秘依然深不可測。但我堅信,隻要心懷熱愛,勇於探索,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星辰。 我的故事,或許沒有驚心動魄的傳奇,沒有波瀾壯闊的史詩。它隻是一個普通人的堅持,一個夢想傢的追逐。我用我的汗水和智慧,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徵途。而我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前方,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待我去探索。 (此書簡介,旨在描繪一位年輕人在追尋科學夢想的道路上,曆經磨難,不斷成長,最終走嚮廣闊未知世界的曆程。內容側重於個人成長、科學探索的精神,以及對未知的好奇心和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