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不仅是一种传统制造业生产的硬件设备,更是一种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实现数据交互、云端交互的跨界设备,它的出现必将对我们的生活、认知带来巨大的转变。
我们所熟知的苹果、三星、索尼、小米等智能手机巨头,都在纷纷入驻可穿戴设备市场,尤其现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正在迅速发展,可穿戴设备必然会与之联动,帮助人们打造更加便捷、丰富的生活。
想进一步了解可穿戴设备的详细知识就领这本书回家吧。
本书紧扣“可穿戴设备”主题,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产业链、类型、投资等方面着手,全面剖析了可穿戴设备行业。从横向案例线看,本书通过可穿戴设备产业链的上下40多家企业100多个产品案例,以及600多张精美图片,向读者展示了可穿戴设备在生活、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从纵向经营线看,通过剖析可穿戴设备的优势亮点、客户定位、类型创新、投资机会等,帮助读者彻底认识和玩转可穿戴设备。
全书分为10章,具体内容包括:可穿戴设备的概论、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分析、运动健身类可穿戴设备、医疗保健类可穿戴设备、社交娱乐类可穿戴设备、宠物类可穿戴设备、安全保护类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在新领域的应用以及可穿戴设备的投资机会。
本书内容全面、详细,适合于想要了解可穿戴行业、进军可穿戴行业以及想从巨头身上学习经验的企业,也适合喜欢高科技设备、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想要通过高科技改变吃、住、行、游、购、娱方式的个人。
徐旺,著名科技发烧友,关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智能高科技电子产品和技术,热爱分享和传播高科技电子产品和技术。
30多年的设计、打印、设备相关经验,既熟悉目前流行的智能设备工业设计,又对时下时尚的可穿戴设备深有研究,并能从3D打印、移动物联角度,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设计、使用于一体,为广大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机构和个人,分享多年的穿戴设备行业及产业信息,如可穿戴设备的历史、现状、未来、技术、产品、商业模式、运营方式、投资机会、颠覆创新等,曾主编《3D打印:从平面到立体》等书,畅销中。
第1 章 前世今生,可穿戴设备一见倾心
1.1 可穿戴设备是什么
1.1.1 可穿戴设备的概念
1.1.2 可穿戴设备的特征
1.2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
1.2.1 雏形:20 世纪60~70 年代
1.2.2 起步:20 世纪80 年代~ 20 世纪末
1.2.3 发展:21 世纪初至今
1.3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
1.3.1 不断创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1.3.2 健身设备将持续流行
1.3.3 更多形式和品牌将出现
1.3.4 设计更强调时尚性
1.3.5 物联网将与设备联动
1.3.6 设备的价格将会下降
1.4 可穿戴设备的机遇与挑战
1.4.1 国外的机遇与挑战
1.4.2 国内的机遇与挑战
第2 章 产业分析,处处皆有赚钱机会
2.1 上游产业链:可穿戴设备的开始
2.1.1 传感器:产业链的点金石
2.1.2 芯片:产业链的重要基石
2.1.3 柔性组件:主流显示技术
2.1.4 电池:可穿戴设备的原动力
2.1.5 非晶态合金:坚硬的保护伞
2.2 中游产业链:交互式解决方案
2.2.1 电声行业:歌尔声学
2.2.2 DMS 服务:环旭电子
2.2.3 语音技术:科大讯飞
2.2.4 高新科技:数码视讯
2.2.5 麦克风技术:共达电声
2.2.6 无线通信:海能达
2.2.7 RFID 厂商:达华智能
2.3 下游产业链:终端设备厂商和渠道
2.3.1 终端设备厂商:国外和国内公司
2.3.2 3 大销售渠道:电商、自有、实体店
第3 章 运动健身类,让生命更有活力
3.1 运动健身类设备的市场分析
3.1.1 运动健身类设备的主要现状
3.1.2 运动健身类设备的两大应用
3.1.3 运动健身类设备的3 大缺陷
3.2 运动健身类产品代表——国外篇
3.2.1 Jawbone UP24
3.2.2 Garmin Vivofit
3.2.3 Misfit Shine
3.2.4 Withings Pulse O2
3.2.5 Nike Fuelband SE
3.2.6 Fitbit 系列产品
3.2.7 Basis Carbon Steel
3.2.8 三星Gear Fit
3.2.9 Ralph Lauren 智能T 恤衫
3.2.10 Athos 智能运动衣
3.2.11 NuMetrex 智能运动内衣
3.2.12 Sensoria 智能袜子
3.2.13 LifeBeam 智能自行车头盔
3.2.14 Arcus Motion 智能指环
3.3 运动健身类产品代表——国内篇
3.3.1 咕咚手环
3.3.2 华为TalkBand B1
3.3.3 小米手环
3.3.4 滕海体记忆手环
3.3.5 广百思K1
3.3.6 HTC 智能手环Grip
3.3.7 维锐Fineck 颈环
第4 章 医疗保健类,让健康如影随形
4.1 移动医疗:打造无边界医疗服务
4.1.1 市场分析:移动医疗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4.1.2 需求分析: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4.1.3 供应链分析:高新科技加云技术的结合
4.1.4 阻碍分析:移动医疗各方面都不够成熟
4.2 国外:踏上探索大数据医疗之路
4.2.1 移动医疗的6 大商业模式
4.2.2 移动医疗各类可穿戴设备
4.3 国内:一片亟待开采的广阔市场
4.3.1 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
4.3.2 移动医疗的5 大盈利模式
4.3.3 移动医疗的主要产品
4.3.4 我国移动医疗的阻碍
4.4 未来:可穿戴设备开启“智慧健康梦”
4.4.1 可穿戴设备与APP、云服务结合
4.4.2 可穿戴设备需顺从用户穿戴习惯
4.4.3 数据挖掘是医疗设备云服务核心
第5 章 社交娱乐类,让生活更加精彩
5.1 新机遇:可穿戴设备的大社交时代
5.1.1 市场分析:潜力无限的社交网络
5.1.2 问题分析:社交化发展的5 大阻力
5.2 智能眼镜:进一步定义用户交互方式
5.2.1 谷歌眼镜
5.2.2 Vuzix M100
5.2.3 Telepathy One
5.2.4 SanDi Glass
5.3 智能手表:手腕上的智慧时尚新生活
5.3.1 Pebble Steel
5.3.2 三星Galaxy Gear
5.3.3 Smart Watch3
5.3.4 inWatch
5.4 多种结合方式:更好地完善社交生态圈
5.4.1 穿戴社交游戏:新我Betwine
5.4.2 社交牛仔裤:Social Denim
5.4.3 友谊手镯:Mnemo
5.4.4 情侣手环:Miss U
5.4.5 导航鞋:Lechal
第6 章 宠物类穿戴,不可小觑的市场
6.1 宠物类可穿戴设备市场分析
6.1.1 市场:需求大而产品少
6.1.2 技术:无壁垒且易实现
6.1.3 厂商:“曲线”占领市场
6.2 宠物类可穿戴设备类型
6.2.1 跟踪宠物们的健康
6.2.2 帮助用户看护宠物
6.2.3 与宠物进行互动
6.2.4 宠物也可以社交
6.3 国内宠物可穿戴设备市场情况分析
6.3.1 商机:宠物市场不可小觑
6.3.2 创业:看准方向不可心急
第7 章 安全保护类,儿童、老年人好时尚
7.1 儿童可穿戴设备市场分析
7.1.1 市场预测
7.1.2 存在的问题
7.1.3 适用于儿童的可穿戴设备设计
7.2 儿童安全保护类可穿戴设备
7.2.1 KidiZoom:世界第一款儿童智能手表
7.2.2 LG KizON:追踪你家孩子的实时位置
7.2.3 FiLIP:智能手表形状的“儿童手机”
7.2.4 Tinitell:宝宝专用的智能手表
7.2.5 Sproutling:室内感应器+ 脚环+APP
7.2.6 Meet Owlet:用智能“神器”守护儿童安全
7.2.7 360 儿童卫士2:定位十分精准的儿童手表
7.2.8 腾讯儿童管家手环:微信也能看孩子
7.2.9 糖猫儿童智能手表:把爱戴在手上
7.2.10 邦邦熊:首款零资费儿童定位手表
7.3 老年人可穿戴设备市场分析
7.3.1 老年用户群体分析
7.3.2 适合老人的可穿戴设备设计
7.4 老年人安全保护类可穿戴设备
7.4.1 Tempo:记录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7.4.2 Ever There:可穿戴式医疗报警装置
7.4.3 CMA800BK:老年痴呆症的看护者
7.4.4 Aetrex Navistar:化定位设备于无形
7.4.5 Active Protective:可穿戴的安全气囊
第8 章 可穿戴设备在新领域的应用(上)
8.1 可穿戴设备与时尚碰撞
8.1.1 可穿戴将与时尚行业融为一体
8.1.2 可穿戴时尚产品
8.2 可穿戴设备与汽车结合
8.2.1 汽车行业状况
8.2.2 可穿戴设备与汽车联合的应用
8.3 智能家居市场分析
8.3.1 国外智能家居市场发展现状
8.3.2 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发展现状
8.3.3 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瓶颈
8.3.4 智能家居普及应用对策
8.3.5 智能家居主要应用领域
第9 章 可穿戴设备在新领域的应用(下)
9.1 可穿戴设备与职场应用
9.1.1 可穿戴设备的职场应用市场情况
9.1.2 可穿戴设备在职场应用中的功能
9.1.3 可穿戴设备的职场应用
9.2 可穿戴设备与移动支付
9.2.1 移动支付的发展情况
9.2.2 可穿戴支付产品
9.3 可穿戴设备与广告行业
9.3.1 可穿戴设备作为广告传播媒介的优势
9.3.2 可穿戴设备广告的挑战
9.3.3 可穿戴设备的广告产品
9.4 可穿戴设备的减肥市场
9.4.1 减肥市场基本情况
9.4.2 减肥可穿戴设备产品
第10 章 破冰突围,新的投资机会
10.1 可穿戴设备发展一览
10.2 投资环境分析
10.2.1 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分析
10.2.2 国内经济运行环境的利弊分析
10.3 政策法规分析
10.3.1 可穿戴设备相关的产业政策
10.3.2 相关产业政策影响
10.4 可穿戴设备产业投资概况
10.4.1 可穿戴技术投资年度变化趋势
10.4.2 可穿戴设备及其生态系统的成长
10.4.3 配套技术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有力支撑
10.5 可穿戴设备及配套技术投资案例
10.5.1 Jawbone
10.5.2 Oculus VR
10.5.3 Leap Motion
10.5.4 Pebble Technology
10.5.5 Zepp
10.5.6 Thalmic Labs
10.5.7 Revision Military
10.5.8 InteraXon
10.5.9 Novasentis
10.5.10 Filip Technologies
10.5.11 南京物联
10.5.12 云知声
10.5.13 咕咚网
10.5.14 九安医疗
10.5.15 蚁视科技
10.5.16 乐源数字
可穿戴设备不仅是一种传统制造业生产的硬件设备,更是一种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实现数据交互、云端交互的跨界设备,它的出现必将对我们的生活、认知带来巨大的转变。
我们所熟知的苹果、三星、索尼、小米等智能手机巨头,都在纷纷入驻可穿戴设备市场,尤其现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正在迅速发展,可穿戴设备必然会与之联动,帮助人们打造更加便捷、丰富的生活。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讲解了可穿戴设备的各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可穿戴设备。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可穿戴设备,可以让在寻找可穿戴设备细分领域的企业家、投资者、创业者汲取经验。
特色一:内容全面。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从出现到如今,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可穿戴设备的类型从国外到国内,可穿戴设备的投资从设备到技术,无所不包。
特色二:案例丰富。针对不同类型可穿戴设备的痛点、痒点和难点,结合了126 款可穿戴设备,全面分析了可穿戴设备的细分领域,介绍更翔实。
本书内容
本书共分为10 章,具体章节内容包括:可穿戴设备的历史发展、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运动健身类可穿戴设备、医疗保健类可穿戴设备、社交娱乐类可穿戴
设备、宠物类可穿戴设备、安全保护类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在新领域的应用、可穿戴设备的投资机会等。
适合读者
本书适合于想要了解可穿戴行业、进军可穿戴行业以及想从巨头身上学习经验的企业家、创业者、投资者,也适合喜欢高科技设备、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想要通过高科技改变吃、住、行、游、购、娱方式的个人。
这本书的书名,简洁却有力量,“可穿戴设备:移动的智能化生活”,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我一直在思考,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让生活更美好,更便捷,更健康。而可穿戴设备,正是这一理念的具象化体现。我尤其好奇的是,这些设备是如何做到“智能化”的?它们是否能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并主动提供服务?例如,在我感到疲惫的时候,它是否能感知到并提醒我休息?在我需要信息的时候,它是否能及时、准确地推送给我?我希望能从书中找到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可穿戴设备中应用的详尽阐述,了解它们是如何实现这些“智能”的。当然,我也对设备的续航能力、防水性、以及与各种APP的兼容性等实际使用体验有所关注。毕竟,再先进的技术,如果不能满足基本的实用性,也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可。我希望这本书能全面地解答我对于可穿戴设备的所有疑问,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流畅的线条和略带科技感的配色,第一时间就吸引了我。拿到手里,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有分量,内容也一定很扎实。我一直对那些能融入日常生活,却又不喧宾夺主的科技产品充满好奇。智能手表、手环、甚至未来可能出现的智能服装,这些东西究竟是怎么工作的?它们背后有着怎样的技术支撑?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让原本繁琐的事情变得简单,让健康监测变得触手可及?我迫切地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不同类型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分析,比如运动追踪的准确性,健康监测的深度,以及与智能手机的联动体验。此外,对于隐私安全方面的探讨,也是我非常关心的一点。毕竟,这些设备记录着我们大量的个人信息,如何保障这些信息的安全,避免被滥用,这绝对是技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我预感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丰富,不仅仅是冰冷的参数堆砌,更会有许多生动的使用场景和案例分析,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评分自从接触了一些智能设备,我发现自己对“万物互联”这个概念越来越着迷。而可穿戴设备,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极其重要的一环。我一直对这些小巧玲珑的设备背后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感到惊叹。它们如何能精准地捕捉我们身体的微小变化?又如何能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我们能理解的数据?这本书的出现,似乎为我提供了一个探究这些秘密的绝佳机会。我特别想了解,除了我们熟知的健康监测功能,可穿戴设备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还有哪些?例如,在工作场景下,它们是否能提升效率?在社交互动中,它们是否能带来新的体验?此外,对于设备的佩戴舒适度、外观设计以及个性化定制的可能性,我也非常感兴趣。毕竟,作为贴身之物,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使用意愿和满意度。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更加智能、更加便捷、也更加个性化的“移动生活”时代。
评分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新技术的应用和传播一直很关注。可穿戴设备,尤其是那些能够实现健康监测和个性化数据分析的,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科技产品,更是一种可以赋能个体、提升生活质量的工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设备背后的技术原理,但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设备的指导。例如,如何将可穿戴设备收集到的健康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行动?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改善自己的运动习惯、睡眠质量,甚至调整饮食?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建议,让读者不至于仅仅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是能真正“做到”。此外,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场景和侧重点是否有所不同?老年人如何利用这些设备来辅助健康管理?儿童又如何通过可穿戴设备来保证安全和培养良好的习惯?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探讨方向。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那将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推广可穿戴设备的积极作用。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智能化生活”这个概念有些模糊,感觉有点过于宏大和遥远。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副标题“移动的智能化生活”,顿时觉得亲切了很多。它没有讲那些高高在上的概念,而是聚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随身携带、贴近身体的设备。我一直是个科技小白,对于很多新名词都感到头疼,所以特别害怕读一些晦涩难懂的书。但这本书的描述听起来就非常接地气,似乎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复杂的技术原理讲明白。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小小的设备,是如何做到如此智能的?比如,我的智能手表是如何准确测量心率的?它是靠什么原理来识别我的运动状态的?这些问题总是在我使用设备时掠过脑海,却苦于找不到答案。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我每天都在使用的这些“伙伴”。我也想了解,除了我们现在熟知的智能手环和手表,未来还有哪些令人惊喜的可穿戴设备会出现?它们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我对书中可能提到的“未来趋势”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前沿的见解,为我的生活选择提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