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和人类视觉的基础。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图像处理已广泛应用于宇宙空间探测、地质勘探、遥感遥测、生物信息工程、工业检测与探伤、机器视觉、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及信息可视化等诸多领域,在国防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而重要作用。
图像在获取和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成像设备与外部环境等噪声的干扰,不可避免地产生图像降质(或称为图像退化),这给以后的图像分析和理解带来困难。底层图像处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从这些退化图像中恢复出原始的真实图像,并提取出其中感兴趣的特征和信息。
图像处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3个方面。
(1) 运用数学理论和其他技术手段,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例如,通过图像的亮度、彩色、对比度等一系列数学变换,去除图像中的噪声,突出所需要的某些特征信息。
(2) 提取图像中所包含的某些有用的特征,包括频率特征、灰度特征、颜色特征、边界与区域特征、纹理与几何形状特征等,为后续的图像理解、分析与应用以及机器视觉研究奠定基础。
(3) 利用信息论与通信理论技术,研究图像信息的编码、压缩、存储和传输。
本书主要介绍运用泛函分析、小波多尺度分析、几何变分和偏微分方程等理论和方法,研究图像去噪与复原、图像增强等问题。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分析和研究以P�睲方程为代表的非线性扩散方程阈值参数选择和扩散自动终止时间的确定问题,构建P�睲非线性扩散方程阈值参数和扩散时间尺度估计与优化方法。针对非线性扩散模型中存在的“阶梯效应”和容易模糊边缘、细节等问题,将小波多尺度分析引入非线性扩散方程,研究并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多尺度和含有保真项的图像非线性扩散滤波模型,使该模型能结合图像的局部几何结构特征,实施异质扩散,实现去噪的同时很好地保护边缘和细节。
(2) 分析和研究全变分正则化去噪问题。着重探讨以全变分模型为代表的几种图像变分正则化去噪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针对传统变分模型存在模糊边缘和存在块效应问题,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图像梯度频率的全变分正则化去噪与复原模型。通过与已有模型的数值实验结果比较分析表明,该模型比其他变分模型能够更准确、精细地刻画图像的平滑域和边缘,在去除图像噪声的同时,又能保护边缘,克服其他变分模型产生的阶梯效应和过平滑现象。
(3) 将张量理论与全变分正则化结合用于纹理图像去噪。图像的局部结构信息并不仅仅表现为图像的梯度,梯度不能精细地刻画纹理和角点,同时,在噪声干扰的情况下,由梯度算子所估计得到的方向信息是不准确的,因此过度依赖梯度扩散滤波,难免会模糊图像边缘和细节特征。基于此,本书把张量投票引入全变分模型,根据结构张量及其特征值,构造了一个图像结构显著性描述算子,以代替变分正则化模型中的拉格朗日乘子,使其能根据图像不同区域的结构特征,去调节变分模型中正则项和保真项的作用,建立一种基于频率的张量投票与全变分能量小化结合的纹理图像去噪新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模型的优越性。
(4) 研究将小波多尺度分析与变分偏微方程结合应用于图像非线性扩散滤波和增强问题。在分析基于小波多尺度、变分和偏微分方程用于图像滤波和增强处理的基础上,结合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提出一个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非线性扩散增强模型,并从实验上证明该模型的稳健和有效。
本书运用泛函分析、小波多尺度分析、几何变分法、偏微分方程和优化方法等理论,结合图像几何结构特征和人的视觉系统特性,对图像去噪与复原、图像增强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非线性扩散模型阈值参数和时间估计与优化问题;将基于梯度的图像频率概念引入全变分,研究基于图像梯度频率的全变分正则化图像去噪与复原问题;将张量理论与全变分正则化方法结合,提出基于张量投票与全变分正则化结合的纹理图像去噪与复原模型;将小波变换局部化特性引入图像扩散滤波,研究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图像非线性扩散滤波与增强问题。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同时,可作为相关专业领域人员学习数字图像处理的参考用书。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第1章绪论1
1.1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述1
1.2变分与偏微分方程理论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6
1.2.1基于变分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去噪7
1.2.2基于变分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分割11
1.2.3基于变分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修复14
1.2.4基于变分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增强17
1.2.5基于变分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放大18
参考文献19第2章图像处理的泛函及几何变分理论基础27
2.1实分析与泛函分析基础27
2.2最优化理论与凸分析28
2.3有界变差函数空间31
2.4反问题与正则化34
2.4.1问题适定性34
2.4.2反问题和病态35
2.4.3不适定问题36
2.4.4正则化39
2.5曲线与曲面几何40
2.5.1R2曲线的几何性质40
2.5.2R3曲面的几何性质42
2.6图像空间46
2.7变分法及其基本引理47
2.7.1变分法基本引理47
2.7.2偏微分方程51
2.7.3梯度下降流法53
参考文献54/图像处理的几何变分与多尺度方法目录/第3章图像非线性扩散滤波55
3.1引言55
3.2图像中的噪声及特点56
3.3各向同性扩散59
3.4各向异性扩散62
3.4.1P�睲扩散模型64
3.4.2CLMC模型69
3.4.3林石算子69
3.4.4MCM模型70
3.4.5张量扩散模型71
3.4.6高阶偏微分方程模型72
3.4.7其他改进模型73
3.5P�睲方程参数的估计与优化74
3.5.1梯度阈值估计75
3.5.2扩散终止时间估计79
3.5.3数值实验及结果分析81
3.6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非线性扩散滤波83
3.6.1带有保真项的非线性小波扩散模型83
3.6.2数值实验与结果分析84
3.7本章小结87
参考文献87第4章全变分正则化图像去噪与复原90
4.1引言90
4.2全变分正则化图像去噪与复原91
4.2.1TV�睱2模型92
4.2.2ROF TV模型92
4.2.3TV�睱p模型95
4.2.4TV�睪模型96
4.2.5TV�睱1模型97
4.2.6其他高阶TV模型100
4.2.7基于TV的乘性噪声去除106
4.3基于图像频率的全变分正则化去噪107
4.3.1基于梯度的图像频率107
4.3.2基于图像频率的全变分正则化去噪108
4.3.3模型数值计算109
4.3.4数值实验及结果分析110
4.4基于图像频率的变分正则化去噪模型的改进114
4.5小波域图像复原变分正则化方法119
4.5.1引言119
4.5.2小波模值及权重测度120
4.5.3基于小波域的图像复原模型121
4.5.4小波基的选择122
4.5.5实验结果分析124
4.6本章小结129
参考文献130第5章基于结构张量的图像扩散滤波135
5.1引言135
5.2结构张量136
5.3扩散张量138
5.3.1边缘增强张量扩散139
5.3.2相干增强张量扩散140
5.4基于张量投票的纹理图像去噪与复原141
5.4.1图像局部结构特征相干性函数141
5.4.2张量投票与全变分正则化图像去噪与复原142
5.4.3数值仿真实验143
5.5本章小结148
参考文献149第6章基于变分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增强152
6.1引言152
6.2空间域增强153
6.2.1直方图均衡化153
6.2.2直方图规定化156
6.3频域增强158
6.3.1频域滤波158
6.3.2多尺度域增强162
6.4基于变分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增强164
6.4.1基于变分偏微分方程的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增强164
6.4.2基于变分框架的Retinex图像增强165
6.4.3梯度场图像增强167
6.4.4基于非线性扩散的图像增强168
6.5基于多尺度和变分的图像增强170
6.5.1图像局部结构小波能谱描述算子170
6.5.2数值实验及结果分析171
6.5.3小波域图像增强WFAB模型174
6.5.4数值实验及结果分析175
6.6本章小结177
参考文献177第7章总结与展望181
7.1研究工作总结181
7.2未来研究工作展望183附录A本书中使用的数学符号185附录B本书中使用的缩略词表187
从我个人的学习经历来看,图像处理领域是一个融合了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知识的交叉学科。这本书的名字“图像处理的几何变分与多尺度方法”正中我的兴趣点。我一直对那些能够从几何层面去理解和操作图像的数学方法感到着迷。例如,图像的形状分析、边缘检测、图像配准等等,这些任务往往需要精确的几何描述和变换。而“几何变分”这个词,我理解它可能是在图像领域应用了变分法,这是一种强大的数学工具,常用于求解优化问题,尤其是在连续域上的问题。结合到图像处理,这或许意味着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图像的几何特性,并通过求解变分问题来达到某种优化目标,比如平滑图像、恢复图像细节等。另一方面,“多尺度方法”听起来像是处理图像时,考虑不同尺度下的信息。这通常意味着图像的表示不仅仅是单一分辨率下的,而是可以在不同尺度下进行分析和操作。这对于理解图像的整体结构以及局部细节都非常重要,也可能涉及到图像的金字塔结构或者小波变换等技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并且能结合一些经典或前沿的图像处理问题,展示这些理论的强大之处。我更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清晰的算法流程和实现细节,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并尝试应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严谨又充满探索的学术气息,深邃的蓝色背景下,几个模糊但富有几何感的抽象图形若隐若现,仿佛预示着书中将带领我们穿越数字图像的层层肌理,去探寻其内在的数学之美。我一直对图像处理的底层原理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图像表现形式的算法。书中提到的“几何变分”和“多尺度”这两个关键词,立刻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理解这可能涉及到如何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和优化图像的几何结构,比如边界的平滑、形状的重构,甚至是图像的分解与合成。而“多尺度”则暗示了处理问题的视角可以从全局到局部,层层深入,这对于理解图像在不同分辨率下的特性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这些理论是如何应用于实际的图像处理任务中的,例如图像去噪、分割、增强,甚至可能涉及到图像的复原和生成。我希望作者能够用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数学推导,带领读者一步步理解这些复杂概念的来龙去脉,同时也能够提供一些生动的实例,让我看到这些抽象理论在实践中的强大力量。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应只是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更应该是一次数学与视觉艺术的奇妙邂逅,一次对图像本质的深度挖掘。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标题,我立刻感觉到它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在图像处理领域感到好奇的核心问题。我常常思考,除了像素值的直接操作,我们还能从哪些更本质的层面来理解和改造图像?“几何变分”这个词,在我看来,意味着一种将图像视为连续或离散几何对象的视角,并通过数学的优化手段来处理其几何属性。这让我联想到,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通过求解数学模型来达到图像平滑、形状恢复、或者边缘精炼等目标。这似乎是一种对图像“质”的追求,而非仅仅是对“量”的简单堆砌。而“多尺度方法”则像是对信息处理维度的拓展。我理解这可能意味着书中会探讨如何在不同分辨率层次上分析图像,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地捕捉图像的特征。这对于理解图像的复杂性,以及处理不同尺度的噪声或细节,都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将这些理论概念串联起来,并且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数学推导,让我能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展示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例如在医学影像、遥感图像或者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应用,让我看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巨大潜力。
评分我对图像处理的热情源于对视觉信息的好奇,而这本书的标题“图像处理的几何变分与多尺度方法”立刻勾起了我的探索欲。我一直认为,理解图像处理的本质,离不开对图像内在几何结构的把握。书中“几何变分”的提法,让我联想到是否涉及到用能量泛函或者微分几何的工具来描述和优化图像的几何形态,比如对图像的边界进行平滑,或者通过数值优化手段来解决图像的形状重建问题。这听起来颇具挑战性,但也充满魅力。而“多尺度方法”则让我想到,图像的信息往往存在于不同的尺度上,从粗糙的全局轮廓到精细的纹理细节,都需要被有效地捕捉和分析。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介绍像金字塔模型、小波变换或者多分辨率分析等技术?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这些数学工具是如何被巧妙地应用于图像处理的各个方面,比如如何利用几何变分来提升图像的视觉质量,或者如何运用多尺度分析来提取图像中的关键信息。我希望能看到作者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将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具体,同时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例子,让我能够窥见图像处理领域深邃的理论世界。
评分我是一名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大量图像数据的工程师,对图像处理的实际应用有着迫切的需求。在众多技术书籍中,这本书的标题——“图像处理的几何变分与多尺度方法”——给了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往接触的图像处理书籍,很多侧重于特定的算法或工具,例如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或者OpenCV库的各种函数讲解。然而,这本书似乎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几何变分”这个概念,我猜测它可能与能量最小化、PDE(偏微分方程)等数学工具密切相关,用来解决图像的几何失真或不规则性问题。而“多尺度方法”则让我联想到图像的金字塔表示、小波变换等技术,这些方法在处理图像的细节和全局信息时往往能发挥重要作用。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这些方法的数学原理,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给出这些方法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具体解决方案和应用案例。比如,如何利用几何变分技术来去除图像中的模糊和噪声,如何通过多尺度分析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或者检测不同尺度的特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解决实际图像处理难题的得力助手,为我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让我能够更深入、更高效地理解和应用图像处理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