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

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理查德·格裏格(Richard J.Gerrig),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Zimbardo) 著,王壘 等 譯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普通心理學
  • 入門教材
  • 行為科學
  • 思維
  • 情緒
  • 人際關係
  • 發展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 應用心理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09362
版次:19
商品編碼:1184920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87
字數:13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各大高等院校心理學專業的師生學者
  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心理學入門經典世界著名心理學傢菲利普·津巴多扛鼎之作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19位教授聯袂翻譯
  曆經十年的修訂與打磨,《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中文平裝版全新登場
  單欄留白,圖文並茂,帶給你更完美的閱讀體驗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方方教授
  清華大學心理學係主任彭凱平教授
  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周曉林教授
  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張侃教授
  《*強大腦》節目嘉賓Dr.魏魏坤琳教授
  傾力推薦
  選擇《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的9大理由:
  1.經典理論與新近研究成果的完美結閤。與第16版相比,全書精簡為16章,增加瞭650餘處研究資料,新增“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專欄以及便於自學的教學專欄。近十年來心理學發展迅猛,日新月異,近年的研究成果和趨勢都反映在《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之中。
  2.心理學基礎教材典範之作。《心理學與生活》首版於20世紀30年代,在全世界許多國傢的心理學界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是斯坦福大學等美國700多所院校使用的經典教材,被ETS推薦為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書。北京大學從1990年開始就將《心理學與生活》作為普通心理學的課程教材。
  3.享有盛譽的、絕搭的作者團隊。開創《心理學與生活》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當代著名社會心理學傢,因其卓著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而聞名於世,曾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被公認為“當代心理學的聲音和麵孔”。“認知革命”無疑是當代心理學的主流,而擅長認知心理學的理查德·格裏格的加入則是對津巴多社會心理學專長的重要補充。
  4.國內一流的譯者團隊。本書的翻譯工作由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原心理學係)19位教授通力閤作完成,是“北大心理學係教授們集體智慧和團隊凝聚力的結晶”。新版在譯文上進行瞭精心修訂。
  5.豪華而專業的編輯團隊。六位編輯都擁有心理學專業的碩士或博士學位。懷著對經典的敬畏,對讀者的負責,沉下心來,“用心雕刻”,在第16版中譯本的基礎上,翻譯和編校質量又邁上一個新颱階。
  6.資深學術機構推薦。本書被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首推為普通心理學的引進版教材,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數百所高校將《心理學與生活》作為普通心理學課程的專用教材或參考讀物。
  7.貼近生活與實踐。《心理學與生活》生動流暢,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將心理學理論和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係起來,是一般大眾瞭解心理學、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麵提升自身素質的推薦讀物。
  8.讀者好評如潮。2003年《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在國內齣版中譯本,十年來纍計發行70萬冊。《心理學與生活》在豆瓣上的近萬條評價中一半以上為五星,還有著近韆條書評和書摘,深受讀者喜愛。在三大網店中有著一萬多條的評論。
  9.極好的閱讀體驗和完善的教學輔助。單欄留白,圖文並茂,帶給你更完美的閱讀體驗。書中穿插各種教學專欄,書後附專業術語錶及288道習題及答案,更好地滿足課程教學和自學的需要。

內容簡介

  《心理學與生活》是一部心理學經典教科書,心理學導論類教材的典範之作,在美國及許多國傢的心理學界都有著很高的知名度。美國ETS將《心理學與生活》推薦為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書。開創這本書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心理學傢,曾因斯坦福監獄實驗而聞名世界,更因撰寫《心理學與生活》和主持電視係列片《探索心理學》而被譽為“當代心理學的聲音和麵孔”。
  我國心理學界有不少教師多年來一直在用本書英文版作為教學用書。懷著對我國心理學基礎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學心理學係19位教授通力閤作,每人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長和興趣各選取一部分,精心翻譯。正如王壘教授所言:“這部教材的翻譯是北大心理學係教授們集體智慧和團隊凝聚力的結晶。”《心理學與生活》第16版中譯本在國內齣版的十年來,纍計發行50餘萬冊,贏得瞭廣大心理學師生及普通讀者的喜愛和認可。她不僅伴隨著很多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走上瞭心理學的學習和職業發展之路,而且也幫助眾多普通讀者獲得瞭寶貴的心理學知識。
  《心理學與生活》首版於20世紀30年代,半個多世紀以來,不斷與時俱進,迄今已修訂19次。每次修訂既力圖反映心理學新近的研究進展,也保持其一貫的宗旨,即“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同時關注這門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可謂曆久彌堅,曆久彌新。本書譯自英文原版《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較第16版已經有瞭大幅的修訂,全書精簡為16章,更新瞭數十萬字和1000多篇參考文獻,新增瞭“生活中的心理學”與“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兩個專欄。同時,此次在譯文上也進行瞭精心修訂。與之前齣版的精裝彩印的典藏版相比,本版在書後增加瞭各章的練習題及專業術語錶,更好地滿足課程教學的需要。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學是一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本書貼近生活、深入實踐的獨特風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眾瞭解心理學、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麵提升自身素質的推薦讀物。
  作者形象地將學習《心理學與生活》的過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選擇她,相信你一定不虛此行。祝您好運!

作者簡介

  菲利普·津巴多,是美國心理學協會(APA)前主席,科學協會主席委員會(CSSP)前主席,斯坦福大學的榮譽退休教授,他在斯坦福大學教授心理學導論課程長達50 年。在過去的38 年裏,他撰寫並與格裏格閤著瞭《心理學與生活》,以及配套的《教學指南》和《學習指南》。因為主持廣受歡迎的PBS 電視係列片《探索心理學》,他被世界公認為“當代心理學的聲音和麵孔”,這部電視係列片至今仍在美國和全世界的中學和大學課程中廣為使用。津巴多不僅熱愛開展和齣版關於各種主題的研究,而且也熱衷於教學和參與公眾及社會服務活動。津巴多一直是許多社會心理學領域中碩果纍纍、富有創新的研究者,發錶瞭350 多篇專業論文、通俗文章和書中的章節,齣版瞭50 多部著作。為瞭錶彰他豐碩的研究成果,美國心理學協會嚮津巴多頒發瞭E. 西爾格德普通心理學終身成就奬。他還因為對人性的大量研究榮獲瓦茨拉夫·哈維爾基金奬。津巴多目前在帕洛阿爾托大學心理學博士(PsyD)聯盟項目任教,並在全世界發錶演講。他現在的研究關注英雄主義的心理學。


  理查德·格裏格,是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心理學教授。在此之前,他任教於耶魯大學,並在那裏獲得瞭Lex Hixon 社會科學傑齣教師奬。格裏格有關語言使用的認知心理學研究已被廣泛齣版。其中有一係列研究探討瞭有效溝通的心理過程。另外一個研究項目考察瞭讀者陶醉於故事世界時體驗到的認知和情緒變化。他的著作《體驗敘事世界》(Experiencing Narrative Worlds)已由耶魯大學齣版社齣版。格裏格是美國心理學協會(APA)和心理科學協會(APS)的會員。他還是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雜誌的副主編。格裏格是亞曆山德拉引以為傲的父親,亞曆山德拉雖然隻有18 歲,卻已經為21 世紀的心理學與生活的許多方麵提齣瞭實質性的並且有價值的建議。蒂莫西·彼得森的指導和支持大大提升瞭他在長島的生活。


  王壘教授,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1月就職於北京大學心理學係。1995.9—1996.8 英國牛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1996.6—2003.12 北京大學心理學係主任。Clifton 領導科學講座教授(Chair Professor)(2002—)。慕尼黑大學人類研究中心研究員(2002—)。2005.1—2005.5 伯剋利加州大學Freeman訪問教授。伯剋利加州大學Research Professor (2006.10—)。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非常規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指導專傢成員。國傢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工作壓力、職業枯竭示範研究主持人。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創新群體成員(PI)。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2001—2013)。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應用心理專業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




精彩書評

  90年代初,我在北京大學心理學係讀本科的時候,當時心理學教材並不多,沒有現在這麼豐富,我們在係圖書館就發現瞭這本書,圖文並茂,思想前沿。2007年我迴到北大心理係工作,在開設普通心理學這門課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選取一本好的教材,把心理學的知識全麵展示給大一的新生,於是就想到瞭《心理學與生活》。據我所知,在這本書的使用過程中,很多的老師和學生對她都有很高的評價。
  

  ——方方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院長


  

  津巴多先生不僅是偉大的科學傢、心理學傢,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傢,他的很多書籍在西方都産生瞭巨大的影響,培養瞭一代又一代的心理學後輩。我們很多學校在用《心理學與生活》作為教學參考書,同時也對我們社會、中國人民瞭解心理學産生瞭巨大的影響,她的覆蓋麵非常廣,看這本書的人有各種各樣的階層。我作為教育部心理學教指委主任,有責任有義務推廣這樣好的教材,同時也希望我們國內的作者們也能寫齣像津巴多先生這樣popular的著作。
  ——周曉林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津巴多編寫的《心理學與生活》是心理學的教課書和入門書的選擇。不知道啥是心理學的同學,拿去讀讀。
  ——魏坤琳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強大腦》節目嘉賓


  

  人的科學其實是關於生活的科學,這本書巧妙地把人的心理活動通過生活的方方麵麵演示齣來,展示齣來,讓我們體味,讓我們欣賞,讓我們探索,讓我們追究,所以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心理學的教科書。她的角度是新穎的,她的敘述是生動的,她的作者是偉大的,所以我是特彆喜歡用這本書,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無論是在密歇根、伯剋利,北大還是清華,都是我們老師非常喜歡的心理學教科書。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係主任
  

  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心理學與東亞研究終身教授


  

  建議真想瞭解心理學的,請看《心理學與生活》,北大心理係精心翻譯,看瞭就能考心理學GRE,科普、備考一石二鳥。
  ——張侃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心理學會前理事長


  

  作為科普讀物的心理學專業課書籍,這本書詳細全麵。非專業的人看瞭已經大概能明白心理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科學。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推薦語


  

  我的首本心理學讀物是 《心理學與生活》,“個人成長”必讀書籍。
  

  ——古典


  

  生涯規劃師,百萬暢銷書《拆掉思維裏的牆》作者
  這本書就是心理學世界的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的知識給你,但是,它給瞭你全貌,給瞭你路徑,要瞭解心理學,這本書足夠瞭,要想要深入,這本書也告訴你該如何尋找道路。
  

  ——豆瓣讀者


  

  對於一個對心理學感興趣,但是又沒有係統地學習過心理學的人來說,這本教材是非常閤適的一本入門教材。包括書中的參考材料列錶,心理學研究方法的介紹,心理學與生活的聯係案例,都會讓初學者感受到心理學不是那麼神秘的,它就在我們身邊,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讀這本書,越讀,我的心境越平和。
  ——豆瓣讀者
  


  

目錄

菲利普·津巴多中文版序言 xv
第19 版中譯本序言  xvi
第16 版中譯本序言  xviii
緻中國讀者  xxi
前言  xxii
1  生活中的心理學  1
2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21
統計學附錄  43
3  行為的生物學和進化基礎  53
4  感覺和知覺  86
5  心理、意識和其他狀態  128
6  學習與行為分析  157
7  記 憶  191
8  認知過程  232
9  智力與智力測驗  275
10  人的畢生發展  304
11  動 機  350
12  情緒、壓力和健康  381
13  理解人類人格  421
14  心理障礙  460
15  心理治療  502
16  社會心理學  538
練習題 585
專業術語錶 603
參考文獻 628




























精彩書摘

  心理學為何獨具特色
  要領略心理學的獨特性和統一性,你必須考慮心理學傢們界定這一領域的方式,以及他們從事研究與實踐的目的。在本書的結尾,我們希望你能像一個心理學傢那樣去思考。在第一節裏,我們將就此給你一個清晰而充實的概念。
  定義
  許多心理學傢尋找下麵這個根本問題的答案:什麼是人性?心理學通過著眼於發生在個體內部的過程以及從自然或社會環境中産生的力量來迴答這個問題。有鑒於此,我們把心理學(psychology)正式定義為關於個體的行為及心智(mind)過程的科學研究。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定義中的關鍵部分:科學,行為,個體,以及心智。
  心理學的科學性要求心理學結論建立在依據科學方法原則收集到的證據基礎之上。科學方法(scientificmethod)包括一組用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序步驟。這種方法用客觀收集到的信息作為得齣結論的事實基礎。我們將在第2章探討心理學傢如何操作他們的研究,屆時會更加詳細地闡述科學方法的特點。
  行為(behavior)是有機體適應環境的方式。行為就是行動。心理學的研究主題主要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可觀察行為。微笑、哭泣、奔跑、攻擊、交談以及觸摸,這些都是你所能觀察到的行為的常見例子。心理學傢探索在既定的行為情境和更廣泛的社會或文化環境中從事什麼,以及如何行事。
  心理學分析的對象往往是個體——一個新生嬰兒,一名青少年運動員,一個正在適應宿捨生活的大學生,一位麵臨中年轉行的男士,或者一位因丈夫患阿爾茨海默氏癥正逐漸惡化而麵臨壓力的女士。但是,研究對象也可能是一個正在學習用符號進行交流的黑猩猩,一隻走迷宮的白鼠,或者一隻對危險信號做齣反應的海兔。個體既可能在其自然棲息地也可能在實驗室的控製條件下接受研究。
  心理學的許多研究者也認識到,不理解心智過程,即人類的心理活動,就無法理解人類行為。許多人類活動是在個體內部發生的——思考、計劃、歸因、創造以及做夢。很多心理學傢相信,精神過程代錶瞭心理學探索的最重要的方麵。稍後你將看到,心理學研究者們已經設計瞭許多巧妙的方法來研究心理事件和過程,從而得以揭示這些隱秘的體驗。
  這些關注點的結閤闡釋瞭作為獨特領域的心理學。在社會科學中,心理學傢主要關注個體的行為,社會學傢則研究人們在群體或組織中的行為,而人類學傢關注不同文化中行為的廣泛背景。即便如此,心理學傢們也汲取其他學者們的見識。心理學傢們與生物科學的研究者特彆是研究行為的大腦過程和生物化學基礎的研究者們有著許多共同的研究興趣。心理學作為新興的認知科學領域的一部分,針對人類的心智活動如何與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和應用數學的研究和理論相關聯,心理學傢提齣瞭許多問題。作為一種健康科學,心理學與醫學、教育、法律和環境研究都有聯係,它尋求提升每個個體和集體的幸福感。
  盡管現代心理學這種非同尋常的廣度和深度對心理學傢來說是樂趣的源泉,但對那些第一次探索這個領域的學生來說,無疑成為瞭一種挑戰。心理學研究遠比你最初期待的要多得多,因此,你也將從這本心理學導論中得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學習這個領域的最佳方式是學會分享心理學傢的目標。那麼,就讓我們開始細細思量這些目標。
  心理學的目標
  心理學傢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控製行為。這些目標構成瞭心理學專業的基礎。實現每一個目標都包括哪些內容呢?
  描述發生的事情心理學的第一個任務是對行為進行準確的觀察。心理學傢通常把這種觀察稱為他們的數據。行為數據(behavioraldata)是關於機體的行為以及行為發生條件的觀察報告。當研究者進行數據收集時,他們必須選擇一個適宜的分析水平,並且設計齣能保證客觀性的行為測量方法。
  為瞭研究個體的行為,研究者可能使用不同的分析水平——從最寬泛的整體水平到最細微的具體水平。比如,假設你試圖描述你在一個博物館裏看到的一幅油畫(見圖1.1)。在整體的水平上,你可能用標題“浴者”和作者“喬治·修拉”來描述它。而在具體水平上,你可能會敘述這幅畫的特徵:一些人在岸邊曬太陽,其他人正在戲水,等等。在一個非常具體的水平上,你可能會描述修拉為創造這個場景而使用的繪畫技巧——畫中細微的小點。每一個水平上的描述都迴答瞭關於這幅畫的不同問題。
  心理學描述的不同水平也提齣瞭不同的問題。在心理學分析的最寬泛的水平上,研究者探索復雜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中人作為整體的行為。在這個水平上,研究者可能研究暴力、偏見的根源、精神疾病影響的跨文化差異。在下一個水平上,心理學傢關注較為狹窄和精細的行為單元,比如對交通燈的反應速度、閱讀過程中的眼動以及兒童在學習語言過程中的語法錯誤。心理學傢還可能研究更小的行為單元。他們可能通過確定大腦中存儲不同記憶類型的部位、在學習過程中發生的生物化學變化以及負責視覺和聽覺的感覺通路來探索行為的生物基礎。每個水平上的分析都提供所需的基本信息,最終通過整閤之後,纔能呈現心理學傢所希望描繪的關於人類本性的完整因素。
  不論觀察的焦點寬窄如何,心理學傢都在努力客觀地描述行為。按照事實的本貌而不是研究者的期待或希望去收集它們,這是最重要的。因為每一個觀察者都可能把自己的主觀觀點——偏差、偏見和期望——帶進觀察中,因此,防止這些個人因素混淆和扭麯數據是非常重要的。你將在下一章看到,心理學研究者已經發展齣很多技術以保證研究的客觀性。
  解釋發生的事情描述必須忠實於可察覺的信息,而解釋卻需有意地超越可觀察到的現象。在心理學的許多領域,其中心目標是找到行為和心理過程的規律模式。心理學傢希望發現行為是如何運作的。當接下來發生的情形齣乎意料時,為什麼你會大笑?什麼情況會導緻一個人企圖自殺或作奸犯科?
  心理學的解釋通常承認大多數行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響。一些因素在個體內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構成、動機、智力水平或自尊。這些內部決定因素是關於機體的一些特殊內容。而其他因素則在外部起作用。例如,一個孩子試圖取悅老師以贏得奬勵,或者一個陷入交通堵塞的司機變得沮喪和懷有敵意。這些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個人之外事件的影響。當心理學傢們尋求對行為的解釋時,他們幾乎總是同時考慮這兩種類型的解釋。例如,假設心理學傢想解釋為什麼一些人開始吸煙。研究者可能會認為某些個體特彆傾嚮於冒險(內部解釋),或者一些個體承受瞭大量來自同輩人的壓力(外部解釋)——或者,一種冒險的傾嚮以及某種情境下的同輩壓力都是必要的(綜閤的解釋)。
  心理學傢的目標通常是通過一個潛在的原因去解釋多種行為。請看這樣一個情境:你的老師說,要想得到一個好分數,每個學生就必須經常參加班級討論。你的室友雖然總是對課程做瞭很好的準備,卻從不舉手迴答問題或自願發言。老師批評他沒有學習動力,並且認為他不聰明。這個同學也參加晚會但從不和陌生人說話,在自己的觀點遇到孤陋寡聞者的質疑時也不公開維護自己的觀點,而且在餐桌上幾乎從不聊天。你的判斷會是什麼?什麼樣的潛在原因可能引起這一係列的行為?會不會是害羞呢?像許多極為害羞的人一樣,你的室友不能按照社會所期望的方式去行動(Zimbardo&Radl;,1999)。我們可以使用害羞的概念解釋你室友的全部行為模式。
  為瞭檢驗這些對原因的解釋,研究者必須經常從事創造性的過程——檢查收集到的不同種類的數據。神探夏洛剋·福爾摩斯可以從零碎的證據中得到準確的結論。利用同樣的方式,每個研究者必須具有一種見多識廣的想象力,把已知和未知的事物創造性地整閤起來。一個受過良好訓練的心理學傢,可以通過使用他對人類經驗的洞察力和以前的研究者對同一個現象已經發現的事實,來解釋觀察到的現象。許多心理學研究都試圖確定幾種解釋中的哪一種能最精確地解釋特定的行為模式。
  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心理學中的預測是錶述一個特定行為將要發生的可能性和一種特定關係將被發現的可能性。對造成特定行為方式潛在原因的精確解釋,常常能讓研究者對未來的行為做齣精確的預測。因此,如果我們相信你的室友是害羞的,我們可以有信心地預測,他在被要求和一個陌生人交談的時候會感到不舒服。當不同的解釋被用來說明某種行為或關係時,通常依據它們能做齣多麼精確而全麵的預測來形成判斷。如果你的室友很樂於與陌生人接觸,我們就不得不重新考慮我們的判斷瞭。
  正如觀察必須非常客觀,科學預測的措辭也必須足夠精確,以使它們能夠被檢驗,在證據不支持的時候被拒絕。例如,假設研究者預測,一個陌生者的齣現必定導緻特定年齡以上的人類嬰兒和幼猴錶現齣焦慮。我們可能想要檢驗“陌生者”這一因素來使得預測更加精確。如果這個陌生者也是一個嬰兒而不是成人,或者這個陌生者是同一物種而非不同物種,那麼人類嬰兒或幼猴錶現齣來的焦慮會更少嗎?為瞭改進未來的預測,研究者要在環境條件下創造係統性的變化,並且觀察它們對嬰兒反應的影響。
  控製發生的事情對許多心理學傢來說,控製是核心的、最強有力的目標。控製意味著支配行為的發生或不發生——啓動行為,維持行為,停止行為,並且影響行為的形式、強度或發生頻率。如果一個對行為原因的解釋能設定有關條件以使行為受到控製,那麼這個解釋就是有說服力的。
  控製行為的能力很重要,因為它為心理學提供瞭幫助人們提升生活質量的途徑。貫穿《心理學與生活》全書,你都可以看到心理學傢為瞭幫助人們控製他們生活中的問題而進行的不同類型的乾預。例如,第15章談到瞭對精神病的治療。我們也描述人們如何運用心理力量去消除不健康的行為,如吸煙,以及建立健康的行為,如有規律地運動(見第12章)。你將學到什麼類型的教養行為能幫助父母與其孩子保持緊密的聯係(見第10章);你將學到是什麼力量使得陌生人在危急關頭不願伸齣援手以及如何剋服這些力量(見第16章)。這些隻是心理學傢運用他們的知識來控製和改善人們生活的大量事例中的一小部分。從這個角度看,心理學傢是一個相當樂觀的群體,他們中的許多人都相信,任何不閤意的行為模式幾乎都能通過適當的乾預而得到矯正。《心理學與生活》也保持著同樣的樂觀精神。
  ……














前言/序言

  英文教材《心理學與生活》中譯本2003年問世,已有12個年頭瞭。這是一部優秀的心理學入門教科書,這一點,我在1990年開始用它作為北京大學公選課和心理學本科生必修課參考教材時,就已十分堅信。那時,用的是英文第10版。隨後,這部英文教材一直在不斷更新,證明瞭它的生命力。為瞭更好地普及心理學,使更多的學生和公眾受益於心理學,2002年我聯係新麯綫齣版谘詢公司總經理劉力先生,力薦此書。於是,就有瞭2003年10月該書第16版中譯本的首發。
  《心理學與生活》中譯本齣版以來,得到學界的好評和公眾的追崇,暢銷不衰。這不僅是由於這部教材寫得好,更因為它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令人受益匪淺。這也使我們看到瞭自己工作的意義以及心理學的社會價值,看到瞭心理學的魅力。
  然而,畢竟2003年已經是一個年代前的故時瞭。第16版的內容也已略顯陳舊。心理學這十多年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有必要及時體現其嶄新風貌。魯迅先生說過,“北大是常為新的”。所以,我們和新麯綫公司商議,推齣《心理學與生活》英文第19版的中譯本。19版和16版,相隔十年有餘。這十多年,也是中國社會大發展的時代。
  這讓《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中文本的麵市尤其有特殊的曆史意義。現代中國是一個學習型社會。無論兒童還是老年,都在學習。有幾歲兒童識得數韆個中英文字詞的,有耄耋老人學計算機的,有傢政人員帶著平闆電腦上工的……這裏有早期智力開發的問題,有延緩老年癡呆的問題,有如何在信息時代職場中數字化生存的問題。所有這一切都和心理學密不可分。心理學能提供幫助。
  現代中國是一個充滿創新與機遇的社會。知識在發現,技術在發明,生生不息,讓整個社會充滿發展活力。在這裏,人們體驗知識就是力量,體會到知識如何改變命運,體認到知識塑造人的精神境界的力量。學子們的發奮苦讀,學者們的攻關,商場上的打拼,經營模式的創新,各界的變革……這一切,都伴隨著復雜的心智結構和觀念模式的變遷過程。要讓這些過程來得更加順暢,更有效率,更富質量,心理學能提供幫助。
  現代中國是一個富於競爭的時代。教育、科學、技術為時代注入瞭巨大的活力,基於知識和智慧的競爭成為社會生活的固態成分。危機意識無所不在。不在競爭中崛起,就在競爭中消亡……無論學校的學生還是各類組織的員工,都被捲入競爭的大潮。如何不輸在起跑綫上,如何贏在衝刺階段,如何提升職場動力,如何遠離“腦殘”……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心理學能提供幫助。
  當今中國是個充滿壓力的時代。“壓力山大”成為今天校園和職場最雷人的流行語,也成為最大的社會問題之一。如何解壓,如何活得不那麼糾結,如何不那麼情感耗竭,如何讓心情更陽光、更爽……是人們癡迷求解的話題。心理學能提供幫助。當今中國是一個追夢的時代。所有的人都滿懷夢想。人們渴望更充實、更開心、更幸福,活得更高效、更有質量,讓自己富有擁抱所有的日子的正能量。心理學能提供幫助。
  總之,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有心理學。心理學是人生指南針。這也是心理學不斷發展的社會基礎和重要動力。《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中譯本正是在這一動力推動下問世瞭。在這個非常時刻,要特彆紀念我係已故教授、著名心理學傢、原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王甦先生。當年翻譯第16版時,我邀請王甦老師參與組織譯校工作並請他翻譯原版序言,王甦老師欣然應允。但遺憾的是,他走的太匆忙瞭,沒能看到第16版的中文本,隻差那麼幾天!我想以這第19版的問世告慰他,感謝他對本書乃至中國心理學教育和研究做齣的貢獻!
  要感謝北京大學心理學係的各位同仁,他們的精誠閤作、大力支持、專注投入、無私奉獻,使本書得以順利付梓。
  要感謝新麯綫齣版谘詢公司總經理劉力先生,他對心理學的熱愛令人感動。沒有他執著的支持,就沒有本書的問世。也要感謝劉力先生領導的團隊,特彆是編輯劉冰雲、王偉平、趙延芹、常玉軒、劉麗麗,他們為本書的翻譯編輯做瞭大量的基礎性工作。感謝他們的辛勤付齣。
  要感謝培生公司和人民郵電齣版社,他們對本書的齣版十分關心。本書能如此酷炫,有賴於他們的大力支持。最後,要感謝本書的讀者。他們認真閱讀本書,熱忱傳播本書裏的心理學知識,也對本書的翻譯提齣過許多有益的建議。他們對本書的熱愛,使我們感到極大的欣慰。願心理學為所有人的生活、學習、工作增光添彩!
  王壘
  全國應用心理專業學位研究生(MAP)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
  2014年9月於北京大學



《探尋心靈的奧秘:認知、情感與行為的交織》 這是一本緻力於深入剖析人類心靈運作機製的著作。它並非專注於某個單一的理論流派,而是以宏觀的視角,編織起認知、情感、行為以及它們之間錯綜復雜的聯係。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且易於理解的心理學入門框架,幫助大傢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並更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第一部分:心靈的基石——感知與認知 在探索心靈的旅程中,我們首先要理解的是構成我們內心世界的基石:感知與認知。這一部分將帶領讀者穿越感覺的閾限,深入大腦的信息加工過程,揭示我們如何從紛繁復雜的外部世界中提取信息,並對其進行組織、解釋和存儲。 感覺的奇跡: 我們如何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聽到悅耳的音樂,感受到輕柔的微風?本書將從神經科學的基礎齣發,詳細闡述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基本感覺器官的工作原理。我們將探究感受器如何將物理刺激轉化為神經信號,以及這些信號如何在大腦中被初步處理。例如,在視覺方麵,我們將瞭解光綫如何通過眼睛的晶狀體聚焦,刺激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最終形成我們所見的影像。我們將探討顔色知覺的奧秘,揭示不同波長的光綫如何在大腦中轉化為我們所感受到的色彩。在聽覺方麵,我們將深入研究聲音的振動如何傳遞到內耳,驅動聽小骨和耳蝸,最終轉化為我們能理解的聲音信息。 知覺的魔術: 感覺僅僅是原材料,而知覺則是大腦對這些原材料進行加工和解釋的藝術。本書將深入探討知覺組織原則,例如格式塔原則(鄰近、相似、連續、閉閤等),解釋我們如何將零散的感覺信息整閤成有意義的整體。我們將研究深度知覺,瞭解大腦如何利用單眼和雙眼綫索來判斷物體的遠近。我們會分析錯覺的形成機製,揭示大腦在加工視覺信息時可能齣現的偏差和“陷阱”。例如,我們將探討著名的穆勒-萊爾錯覺,分析為何兩條長度相同的綫段在不同的視覺環境中會給人以不同的長度感知。我們將研究物體識彆的過程,理解大腦如何通過形狀、顔色、紋理等特徵來辨認我們熟悉的物體。 思維的織錦: 認知心理學是本書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我們將詳細介紹思維的各個方麵,包括注意、記憶、學習、語言和問題解決。 注意的焦點: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注意力的選擇性變得尤為重要。本書將探討注意力的類型(選擇性注意、持續性注意、分配性注意),以及影響注意力的因素。我們將瞭解“雞尾酒效應”,解釋我們如何在嘈雜的環境中仍然能捕捉到自己感興趣的聲音。我們將研究大腦如何分配有限的注意力資源,以及注意力缺失的原因和影響。 記憶的殿堂: 記憶是學習和經驗的基礎。我們將深入探討記憶的三個基本過程:編碼、儲存和提取。本書將介紹不同類型的記憶,如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工作記憶)和長時記憶。我們將詳細闡述長時記憶的不同類型,包括外顯記憶(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和內隱記憶。我們將探討記憶的遺忘機製,以及記憶的重構性,解釋為何我們的記憶並非一成不變。我們將介紹提高記憶效率的策略,如聯想、復述、組織等。 學習的奧秘: 學習是適應環境、獲得新知識和技能的關鍵。本書將係統介紹主要的學習理論,包括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性條件反射)和認知主義的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信息加工理論)。我們將通過生動的案例,解釋學習的發生過程,以及不同類型的學習對我們行為和思想的影響。例如,我們將探討巴甫洛夫的狗的實驗,解釋經典條件反射的形成過程,並將其應用到人類的學習情境中。我們將分析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解釋奬勵和懲罰在塑造行為中的作用。 語言的翅膀: 語言是我們思考、溝通和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本書將探討語言的結構(語音、詞匯、語法)、語言的發展(兒童語言習得)以及語言與思維之間的關係。我們將瞭解語言是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觀,以及是否存在普遍的語言結構。 問題解決的智慧: 麵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我們如何運用思維來尋找解決方案?本書將介紹問題解決的基本策略,如算法、啓發法、類比推理等,並分析影響問題解決效率的因素,如固定化思維、情緒乾擾等。我們將探討創造性思維的産生機製,以及如何培養創新能力。 第二部分:情感的溫度——情緒與動機 除瞭理性思考,情感是我們內心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一部分將帶領讀者走進情緒的五彩斑斕的世界,理解情緒的發生機製、功能以及如何調節情緒。同時,我們還將深入探討動機的本質,瞭解是什麼驅使我們行動,以及如何激發和維持內在的動力。 情緒的色彩: 情緒並非簡單的“開心”或“不開心”,而是包含著豐富的生理、認知和行為成分。本書將介紹不同的情緒理論,如詹姆斯-蘭格理論、坎農-巴德理論、沙赫特-辛格雙因素理論等,解釋情緒産生的生理基礎和認知評估過程。我們將探討基本情緒(如快樂、悲傷、憤怒、恐懼、驚訝、厭惡)的跨文化共性與差異,以及復雜情緒(如羞恥、內疚、自豪)的社會性。我們將分析情緒的功能,例如情緒在決策、溝通和生存中的作用。 情感的錶達與識彆: 我們如何通過麵部錶情、肢體語言和聲音語調來錶達情緒?又如何準確地識彆他人的情緒?本書將深入研究情緒的錶達方式,以及麵部錶情的普遍性。我們將探討情緒失調的現象,以及如何提高情緒的自我覺察和管理能力。 動機的引擎: 動機是促使我們采取行動的內在力量。本書將介紹不同的動機理論,包括生物驅動力理論、誘惑理論、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成就動機理論等。我們將分析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區彆,以及如何培養持久的學習和工作動力。例如,我們將探討飢餓、口渴等生理動機,以及對認可、歸屬感等心理動機的需求。我們將分析成就動機在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中的作用。 壓力的應對與健康: 壓力是現代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過度的壓力會對身心健康産生負麵影響。本書將深入探討壓力的來源、生理和心理反應,以及壓力對健康的影響。我們將介紹有效的壓力管理策略,包括放鬆技巧、認知重評、尋求支持等,幫助讀者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保持身心健康。 第三部分:行為的動力——人格與社會 在理解瞭心靈的內在運作機製後,我們還需要將目光投嚮行為的動力,以及個體在社會環境中的錶現。這一部分將深入探討人格的構成,分析個體差異的根源,並揭示社會因素如何塑造我們的思想和行為。 人格的肖像: 人格是指一個人相對穩定和持久的思維、情感和行為模式。本書將介紹不同的人格理論,包括特質理論(如大五人格模型)、精神分析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社會認知理論等。我們將探討人格形成的影響因素,如遺傳、環境、文化等。我們將分析人格在個體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理解和接納自己和他人的獨特人格。 個體差異的解讀: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本書將探討智力、能力、興趣等個體差異的測量和解釋。我們將瞭解不同類型的智力(如智商、情商),以及它們在不同領域的影響。我們將分析能力與職業選擇、生涯發展之間的關係。 社會的心靈: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互動的社會中,社會因素對我們的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書將深入探討社會心理學的核心議題,包括從眾、服從、偏見、刻闆印象、群體動力、人際吸引、愛情等。我們將通過經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例如阿希的從眾實驗、米爾格拉姆的服從實驗,來揭示社會壓力對個體行為的巨大影響。我們將探討偏見的根源及其危害,並思考如何減少歧視,促進社會和諧。我們將分析群體行為的特點,理解群體決策的優勢與劣勢。我們將探討人際關係的影響,以及為何我們會對某些人産生好感,甚至墜入愛河。 心理健康的追求: 心理健康是全麵福祉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將介紹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癥、抑鬱癥、強迫癥等,並探討它們的成因和治療方法。我們將強調心理健康預防的重要性,以及培養積極心態、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尋求專業幫助等方法,幫助讀者維護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結語:通往自我理解的旅程 《探尋心靈的奧秘:認知、情感與行為的交織》並非一本終結性的百科全書,而是一次激動人心的探索之旅。它鼓勵讀者帶著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維,在自我反思和他人觀察中,不斷深化對人類心靈的理解。通過學習本書所闡述的原理和概念,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也能更 empathetically 地理解他人,並更有效地 navigating 充滿挑戰與機遇的生活。這是一本關於我們是誰、我們為何如此、以及我們如何纔能活得更充實、更有意義的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活力的色彩搭配,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質感,立刻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對內容的重視。內頁的排版也極其考究,字體大小和行間距拿捏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我特彆喜歡它在關鍵概念處的粗體強調和輔助圖錶的清晰度,很多抽象的心理學理論,通過這些直觀的視覺輔助,一下子就變得立體起來,不再是教科書裏那些枯燥的文字堆砌。特彆是那些案例分析部分,引用瞭大量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場景,讀起來感覺就像是身邊朋友在娓娓道來,而不是冰冷的學術論述。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讓那些原本高深的學科知識,變得觸手可及,極大地激發瞭我繼續深挖下去的興趣。這種對細節的打磨,體現瞭齣版團隊的專業水準,為閱讀體驗加分不少。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接觸各類學術著作的讀者,我必須稱贊這本書在結構上的宏偉布局。它不像某些入門書籍那樣零散地介紹各種小技巧,而是構建瞭一個邏輯自洽的知識體係。從生物學基礎到個體發展,再到社會互動和心理障礙的識彆,每章節之間都有清晰的遞進關係和相互參照。我發現,當我深入學習某一特定章節時,那些之前章節中看似獨立的知識點會突然“點亮”,形成完整的認知網絡。這種係統性設計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認知負荷,讓學習麯綫變得異常平滑。如果你想真正建立起一個堅實的心理學知識地基,而不是僅僅收集一些零散的概念碎片,這本書的結構優勢是無可替代的。它更像是一張精心繪製的心理學世界地圖,指引你係統地探索每一個角落。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著實有趣,它有一種高明的“雙重敘事”技巧。一方麵,它在需要嚴謹的地方,比如實驗設計和統計方法的闡述上,保持瞭學術論文的精確性和邏輯性,結構嚴密,論據充分,無可挑剔。但轉到對人性、動機和情感的剖析時,筆鋒一轉,又變得極富人文關懷和文學色彩,充滿瞭哲學的思辨。這種在嚴謹與靈動之間的自如切換,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張力,既滿足瞭我對知識準確性的要求,又滿足瞭我對人類心智奧秘探索的本能好奇。我尤其欣賞它在討論復雜倫理睏境時所采取的平衡立場,它從不輕易下結論,而是引導讀者去多角度審視問題背後的多重驅動力,培養瞭一種批判性但不失同理心的思維模式。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教會瞭我“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教會瞭我“如何思考”。它用大量的反思性問題和自我檢驗的小測試,不斷地“敲打”我固有的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我記得有一段關於“認知偏差”的討論,它列舉瞭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犯的幾種思維陷阱,看完之後,我立刻能迴溯到過去幾周內幾次重大的決策失誤中,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是難以言喻的。它不是在灌輸一套既定的理論讓你去接受,而是在提供一套精密的工具箱,讓你學會用科學的視角去解構自身和他人的行為動機。這種思維方式的提升,已經遠遠超越瞭學習心理學本身的目的,它正在切實地改善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讓我變得更加審慎和理解他人,實實在在是一本改變思維視角的“實戰手冊”。

評分

坦白說,我最初是被它“第19版”這個數字吸引的,這說明它必然是經過瞭無數次打磨和迭代,內容的新鮮度和可靠性是有保障的。然而,真正讓我驚艷的是它對當代社會熱點話題的捕捉和融入速度。比如,其中對於“數字時代下的社交焦慮”和“信息過載對認知能力的影響”這些前沿議題的探討,其深度和廣度,遠超我之前接觸的同類教材。它沒有固步自封於傳統的弗洛伊德或皮亞傑理論,而是大膽地引入瞭最新的神經科學發現和跨文化比較的視角。我感受到瞭作者團隊強大的學術敏感度,他們不僅僅是在“復述”知識,更是在“構建”一個與時俱進的心理學認知框架。這種與時俱進的態度,讓這本書讀起來毫無過時的陳舊感,反而充滿瞭生命力,仿佛是作者們剛剛從最新的國際研討會歸來,迫不及待地分享最新成果一般。

評分

當我最初應邀撰寫本書時,我立刻想到此書應該具有堅實的科學性和溫暖的人性,具有事實精確性和智力啓發性。它可能以這樣的方式來揭示社會心理學——提供重要社會現象的實時概要,也包括科學傢是怎樣發現和解釋這些現象的。它應該是相當全麵的,但也會激發學生的思考——促使他們去探索,去分析,並把這些規則同日常生活聯係起來。

評分

比上一版本價格幾乎翻倍,還以為增加瞭多少內容呢,一百多的書,跟彆的一百多的大部頭相比挺薄的,看來主要就貴在精裝上瞭。。每次京東圖書全場200-100大促的時候,我購物車裏總是大部分下架,小部分提價到95摺至全價,更小部分沒漲價。刷點手段想想其實倒也能理解。圖書有定價管著,就算按全價賣,400-300下來最高也25摺,對於平時賣8/9摺的價格堅挺的經典著作來說便宜太多,敞開瞭賣京東受不瞭。好在購物車裏還是有部分沒下架的書,人要知足。這次5.31~6.2三天大促,神奇地運氣爆棚地領瞭3張200-100券,都是壓根沒搶點一下就到手,下瞭3單400-300,很爽。就是銀聯的疊加減30沒搶上。京東圖書曬單不知為啥從來不給京豆和成長值。。

評分

原來你說的最後溫柔

評分

非常不錯,入門書籍希望有收獲

評分

京東的書真是便宜,質量很好。

評分

,湊齊銀兩,傾吾之所有而能買。東哥之熱心、快遞員之殷切,無不讓人感激涕零,可謂迅

評分

吾消費京東商城數年,深知各産品琳琅滿目。然,唯此寶物與眾皆不同,為齣淤泥之清蓮。使吾為之動容,心馳神往,以至茶飯不思,寢食難安,輾轉反側無法忘懷。於是乎緊衣縮食,湊齊銀兩,傾吾之所有而能買。東哥之熱心、快遞員之殷切,無不讓人感激涕零,可謂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仁不讓世界充滿愛。待打開包裹之時,頓時金光四射,屋內升起七彩祥雲,處處皆是祥和之氣。吾驚訝之餘甚是欣喜若狂,嗚呼哀哉!此寶乃是天上物,人間又得幾迴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禱告後與人共賞此寶。人皆贊嘆不已,故生此寶物款型及做工,超高性價比之慨,且贊吾獨具慧眼與時尚品位。産品介紹果然句句實言,毫無誇大欺瞞之嫌。實乃大傢之風範,忠義之商賈。

評分

心上的痛依舊

評分

書質量很好啊 值得購買 便宜 值得購買閱讀學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