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第11版 中文平裝版) [Social Psychology (11e)]

社會心理學(第11版 中文平裝版) [Social Psychology (11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戴維·邁爾斯(David Myers) 著,侯玉波,樂國安,張智勇 等 譯
圖書標籤:
  • 社會心理學
  • 心理學
  • 行為科學
  • 社會行為
  • 人際關係
  • 認知
  • 態度
  • 偏見
  • 群體動力學
  • 社會影響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10047
版次:11
商品編碼:11849537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Social Psychology (11e)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08
字數:13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推薦邁爾斯《社會心理學》11版的N個理由:
  1.全新的內容。與第8版相比,增加瞭2000多處全新的研究資料,新增和更新內容達50%以上。社會心理學近十年發展迅猛,成果纍纍,新的研究成果和趨勢都反映在《社會心理學》11版之中,資料更新到2011年。
  2.影響力廣泛。已被翻譯成12種語言,再版10餘次,纍計銷量達300萬冊,中文版重印42次,銷量逾40萬冊。
  3.優秀的譯者團隊。北大、北師大、南開、浙大四所大學9位知名的心理學教授參與瞭翻譯工作,其中包括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樂國安,副理事長金盛華。
  4.豪華的編輯團隊。6位編輯都是心理學研究生,4位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係,2位畢業於北師大心理學係,專業功底紮實,保證瞭本書編校的學術和專業質量。
  5.學界評價好。津巴多曾說,“戴維?邁爾斯清晰、嚴謹的寫作風格,優雅、雄辯的文辭在當今整個心理學界無人能齣其右。”彭凱平曾說,“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已經成為典範,是評價其他教科書的一把標尺。”
  6.嚴謹而鮮活。每項研究、每個觀點都言而有據,指明作者和年代,都反映在4000多篇參考文獻之中。《社會心理學》還采用瞭大量生動的插圖、幽默的漫畫、睿智的名言、清晰的錶格、優美的語言,讀來賞心悅目,不忍釋捲。
  7.讀者評價高。《社會心理學》在豆瓣被近萬名讀者評為9分,有著近韆條書評和書摘,深受讀者喜愛。在三傢網店中有著一萬多條的評論。
  8. 兼具感性與理性。《社會心理學》將科學的嚴謹性與人文的寬泛性密切結閤,既有名人名言、社會生活的生動案例,又有實證研究、理論剖析。
  9.設計印製精美。單欄留白,圖文並茂,不遜原版的閱讀體驗。
  ……
  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持續暢銷30餘年,連續再版10次,版版優秀,越齣越精。全球銷量超過300萬冊,有800多萬名讀者利用它學習社會心理學。中文版重印瞭42次,銷量逾40萬冊。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是中國乃至世界非常具有影響力的經典之作,可讀性很強,
  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有人文的形象性,讀者能在快樂閱讀的同時輕鬆掌握社會心理學的知識。

內容簡介

  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是美國700 多所大專院校社會心理學教學所采用的教材,自齣版以來深受廣大師生和社會心理學愛好者的喜愛,並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有著廣泛的影響力。本書譯自第11 版。
  全書共分四編:社會思維、社會影響、社會關係和應用社會心理學。第1 章(社會心理學導論)著重介紹社會心理學的基本概念、重要觀點、價值觀對心理學的影響、社會心理學研究方法等內容,為讀者係統完成後麵四編社會心理學的課程奠定瞭堅實的基礎。一編(2~4 章)著重探討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涉及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控製、自我服務偏差、印象管理、社會信念和判斷、態度與行為的相互影響等內容。第二編(5~8 章)著重探討我們如何彼此影響和聯係,深刻剖析社會影響的威力。涉及態度與行為的文化根源、社會服從的力量、說服的原理和群體影響等內容。第三編(9~13 章)著重探討我們彼此如何發生聯係,分析瞭人與人之間感受和行為的正負極性:偏見、攻擊、吸引與親密、利他、衝突與和解。第四編(14~16 章)著重將前麵章節中的理論原理、研究成果應用到現實生活之中,社會心理學的應用其實貫穿全書,但這編係統介紹瞭社會心理學在臨床、司法等領域中的應用,最後還展望瞭社會心理學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的關係,尤其探討瞭在麵臨人口增長、過度消費、全球變暖等生態危機時,社會心理學應該發揮的作用。
  戴維·邁爾斯充分發揮瞭其在心理學寫作方麵無與倫比的纔能,將科學的嚴謹性和人文的寬泛性巧妙地結閤,兼具感性和理性,能讓讀者在愉快的閱讀過程中輕鬆掌握心理學知識。可以說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甫一問世即成為同類圖書的翹楚,即使是抽象嚴謹的科學知識,都能通過生動的插圖、幽默的漫畫、睿智的引言、清晰的錶格、優美的語言鮮活地展現在讀者麵前,讓知識的學習變成愉快的旅程。每次再版邁爾斯都會嚮全球心理學的師生們徵求意見,以保證本書學術的前沿性、定義的精確性、研究的嚴謹性、理論的全麵性。此外還通過一些專欄啓發讀者思考,如“聚焦”關注社會心理學曆史上的一些經典研究;“研究特寫”介紹當前社會心理學的一些重大發現;“研究背後的故事”則能讓讀者瞭解這些社會心理學大師們的研究之路。本書適閤心理學、社會學等專業的廣大師生,同時也適閤對社會心理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

作者簡介

  戴維·邁爾斯,自從獲得愛荷華大學的博士學位之後,就在密歇根的霍普學院工作,成為心理學教授,並且開設瞭多門社會心理學的課程。霍普學院的學生邀請他在畢業典禮上發言。

  在獲得美國國傢科學基金的資助下,邁爾斯曾在30 多種科學書籍和期刊上發錶過多篇論文,包括《科學》《美國科學傢》《心理科學》和《美國心理學傢》等。

  邁爾斯同時還緻力於把心理科學介紹給普通大眾。他在40 多種雜誌上發錶過科普類文章,如《今日教育》和《科學美國人》等。他的17 本著作中包括《幸福與直覺的追尋:權力與危害》。

  他撰寫的《心理學》(由著名心理學傢黃希庭教授組織翻譯並審校,第9 版已於2013 年12 月齣版)是當今熱銷的心理學導論性教材,全球有數百萬學生在用它來學習心理學。同樣,這本《社會心理學》在過去的10 多年中占瞭將近40% 的市場份額(社會心理學類書籍)。正如他在《心理學》第9 版前言中所寫的,“我希望以一種充滿熱情的、富有個性的方式來講述心理學,而不僅僅用一種嚴謹的科學方式”。這應該就是他的教材如此受歡迎的秘訣吧。

  由於邁爾斯在研究和寫作領域的突齣貢獻,他曾獲得眾多奬項,包括美國心理學會的“高爾頓·奧爾波特奬”、美國腦和行為聯閤會的“傑齣科學傢奬”、美國人格及社會心理學分會的“傑齣服務奬”以及“2011 年美國科學院總統奬”,等等。

  戴維·邁爾斯還是城市人際關係委員會的主席,幫助創建瞭一個快速發展的協助中心,以扶助貧睏傢庭,同時他還去過數以百計的大學和社區做演講。他還寫瞭一些聽力喪失的文章,倡導在美國進行一場助聽技術革命(hearingloop.org)。

  他常年騎自行車上下班,每天中午都會去打籃球,他還是希望學院校籃球隊的粉絲。邁爾斯夫婦共同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他還有一個孫女。


精彩書評

  10 年前,我嚮國內的同仁推薦瞭一本我從1994 年開始就一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和加州大學教授社會心理學時所使用的教材。她就是這本由著名心理學傢戴維·邁爾斯撰寫的 《社會心理學》。在美國,如果一本心理學教科書能夠再版3 次以上,這本書就堪稱經典教材瞭。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在過去的30 年中連續再版瞭10 餘次,大傢公認版版優秀,越齣越精。在美國心理學教材市場上,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已經成為一個典範,是評價其他同類教科書的一把標尺。我相信讀者拿到這本書後,也會和我一樣捧讀再三,不忍釋捲。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係主任
  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心理學係終身教授

  戴維·邁爾斯清晰、嚴謹的寫作風格,優雅、雄辯的文辭在整個心理學界無人可比。他撰寫的《心理學》《社會心理學》都無一例外地極為暢銷。
  ——菲利普·津巴多 美國心理學會前任主席
  《心理學與生活》 作者

  最初受邀寫這本書時,我就想全書既要體現科學的嚴謹性,又要具備人文的寬泛性,言而有據,啓發思考。《社會心理學》在人文藝術的大背景下寫就,其寫作風格能讓每名學生都從
  這門方興未艾的學科中獲取豐富的知識。
  ——戴維·邁爾斯 美國密歇根希望學院心理學教授

目錄

中譯版序言
緻中國讀者
作者來信
前言
第1 章 社會心理學導論 2
第一編 社會思維
第2 章 社會中的自我 32
第3 章 社會信念和判斷 76
第4 章 態度和行為 118
第二編 社會影響
第5 章 基因、文化與性彆 150
第6 章 從眾和服從 184
第7 章 說 服 222
第8 章 群體影響 262
第三編 社會關係
第9 章 偏見:不喜歡他人 302
第10 章 攻擊:傷害他人 348
第11 章 吸引與親密:喜歡他人與愛他人 386
第12 章 幫助行為 432
第13 章 衝突與和解 474
第四編 應用社會心理學
第14 章 社會心理學在臨床領域中的應用 516
第15 章 社會心理學在司法領域中的應用 550
第16 章 社會心理學與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580
結 語 605
參考文獻 606

精彩書摘

  社會心理學(socialpsychology)是一門研究我們周圍情境影響力的科學,尤其關注我們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響他人。更確切地說,社會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們如何看待他人,如何互相影響,以及如何與他人互相關聯的科學(圖1。1)。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一門交叉學科。與社會學(研究群體和社會中的人)相比,社會心理學更側重於用實驗的方法對個體進行研究。與人格心理學相比,社會心理學對個體之間的差異關注較少,而側重於研究不同個體之間如何相互看待和彼此影響。
  社會心理學仍是一門新興的科學。第一個社會心理學實驗不過是在一個世紀之前纔問世,第一本社會心理學的教科書在1900年前後纔齣版發行(Smith,2005)。直到20世紀30年代,社會心理學纔有瞭現在的雛形。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社會心理學纔開始成為一門像現在這樣生機勃勃的學科。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後,社會心理學纔在亞洲獲得迅速發展,開始是印度,接下來是中國香港和日本,近年來發展到中國內地和颱灣地區(Haslan&Kashima;,2010)。
  社會心理學通過提齣激發我們所有人濃厚興趣的各種問題來研究我們的社會思維、社會影響和社會關係。下麵是一些例子:
  ●我們的社會行為更多地取決於所處的客觀環境,還是我們對情境的解釋?正如後麵的章節中將會看到的那樣,我們的社會行為不僅取決於客觀情境,還取決於我們如何對其進行解釋。社會信念可以自我實現。比如,婚姻幸福的伴侶會把對方刻薄的言辭(“你就不能把它放迴原來的地方嗎?”)歸結於某些外部因素(“他今天一定過得不怎麼樣。”)。婚姻不幸的伴侶則會把同樣的言辭歸咎於對方的品性問題(“他總是那麼惡狠狠的!”),這樣一來就不免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不僅如此,由於一方預期對方可能會錶現齣敵意,他們很可能自己也變得惡狠狠的,這樣便誘發瞭他們所預期的對方的敵意。
  ……

前言/序言

  中譯版序言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係教授,係主任
  2014 年9 月
  10 年前,當我還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心理學係任教時,我嚮我的北大師弟,新麯綫公司的劉力,推薦瞭一本我從1994 年開始就一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和加州大學教授社會心理學時所使用的教材。她就是這本由著名心理學傢戴維·邁爾斯撰寫的《社會心理學》。在美國,如果一本心理學教科書能夠再版3 次以上,這本書就堪稱經典教材瞭。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在過去的20 年中連續再版10 餘次,全球有700 多所大學或學院的心理學係采用這本書作為社會心理學課程的主講教材。在中國,這本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也已經再版、重印多次。由此我們便不難想象這本教材是如何的齣類拔萃瞭。
  一本優秀教科書的誕生,一般需要兩個要素的完美結閤。首先,她應該有一個引人入勝的主題;其次她還需要一位文采橫溢的作者。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就是一個範例。
  為什麼社會心理學的主題會吸引這麼多的人關注呢?社會心理學在戰後的興起,很大程度上與世界人民在1950 年代對人類自身社會行為的反省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瘋狂,讓很多人意識到,即使是品德非常高尚、學識非常超群、心地非常善良的人,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也會做齣非常愚蠢甚至道德敗壞的事情。德國納粹的法西斯分子,可以一邊喝著高貴的咖啡,聽著莫紮特的音樂,讀著康德的哲學著作,一邊卻去屠殺無辜的其他人群,僅僅是因為他們是不同的種族,有著不同的信仰。反省人類如此殘酷的暴行,正是社會心理學傢的良心之所在。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講,上個世紀社會文化心態的變化,乃是社會心理學興起的社會曆史原因。從民權運動、全球化到互聯網革命,人類經受瞭巨大的曆史文化變遷,産生瞭很多的社會心態問題,因而更需要科學地理解和疏導。
  改革開放以來,國人也對中華曆史上的社會悲劇有過深刻的反省。為什麼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年輕而理想主義的紅衛兵會痛毆自己的老師,殘害知識精英,摧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這些都與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問題有關。正是因為有瞭這些反省,中國纔能在很短時間內,痛定思痛,撥亂反正,使我們的社會發生瞭翻天覆地的進步,經濟、社會、文化、心理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與時俱進。特彆是在全球化的互聯網時代,我們的社會心理又發生瞭很多有意思的變化。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社會活動的中心,每一個人都希望成為其他人關注的焦點。這種N=1 的社會現象,說明社會心理學一定也會成為我們中國社會的顯學。如何解決中國社會所麵臨的心態問題,我們其實可以從美國社會心理學傢所從事的工作中得到一定的啓示和藉鑒。社會心理學有自己的科學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也不以意識形態為轉移。因此學習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對我們建設一個文明、理性的中國社會是有現實意義的。
  社會心理學也與我們自己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為什麼一些乾練、精明的高級官員會栽在一些簡單的生活錯誤上?為什麼一個毫無背景的年輕女子可以唬住中國紅十字會這樣的權威機構?為什麼有那麼多漂亮的精英剩女還在愁嫁人的問題?為什麼現在老人摔倒,很少人會去攙扶?為什麼我們總存在地域歧視,大都市的人會歧視外地人?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社會心理學所要探討的基本課題。包括它們産生的原因、活動的機製、變化的途徑、乾預的方法、解決的可能。因此,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就是人與社會環境的交互作用。換句話說,社會心理學是研究我們如何創造和改變環境,環境又如何反過來塑造我們性格、影響我們行為的科學。
  有些人不瞭解社會心理學,往往以為它就是研究社會問題的學科,因此可以由社會學來取代。這是一個誤解。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是社會問題中人“心”的作用,關注的是在社會環境、社會關係中人的心理和行為問題。不可否認,所有的社會問題,例如權力鬥爭、政治腐敗、經濟蕭條、惡性競爭等等都包含著社會心理因素,但社會心理學更關注每個人在這種社會環境下怎樣思考、感受和行動。
  還有一種誤解是把社會心理學理解為一門應用學科。而實際上,它也是一門基礎學科。心理學傢們遵循實證研究證僞的原則,不斷排除各種可能的假設,同時,采用大量的科學研究方法(如實驗室觀察與模擬、數學模型和統計分析等),對思維、歸因、決策、偏見、從眾、團體動力、友誼、愛情等基本心理過程進行研究。
  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之所以能在同類書籍中脫穎而齣、獨占鰲頭,還因為戴維·邁爾斯是一位優秀的科普作傢,他在美國密歇根州西部一個安靜小鎮的希望學院任教,潛心著書,筆耕不輟,是美國(包括全球)心理學界寫作和齣版心理學教科書最多的一位心理學者。2005 年,美國心理學會授予戴維·邁爾斯教授終身成就奬,著名的奧爾波特奬,以錶彰他在社會心理學教學和研究工作當中的突齣貢獻,特彆是奬勵他在普及、宣傳、推廣心理學科學方麵的工作。戴維·邁爾斯教授把奬金的全部捐獻給美國心理學會,成立瞭以他名字命名的奬勵心理學教科書寫作的優秀作傢奬。《社會心理學》這本書,充分地展示瞭戴維·邁爾斯的寫作風格和特點。
  首先,這本書討論的主題是我們很多人都感興趣的問題,這就嚮人們昭示瞭社會心理學一定是一門涉及麵很寬泛的學科。在具體敘述中,作者不僅觀照的問題廣泛,而且對每一問題的分析還能兼顧到不同的意見。這本教科書是少數幾本真正把各個學科的相關論述與社會心理科學的有關理論和發現結閤起來的論著,即使是沒有心理學背景的讀者也會發現這本書的內容和描述引人入勝,發人深省。
  《社會心理學》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其對科學方法的堅持和錶述思維的嚴謹性,從而將心理學取嚮的社會心理學的優勢發揮得淋灕盡緻。比起其他由社會學傢和科普專傢所著的同類書籍,這本書的材料大都建立在實驗社會心理學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它的每一個觀點都有很嚴格的證據支持。這種崇尚實證、言而有據的錶達風格是本書在美國心理學的教學人員中備受歡迎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書與其他教科書的另一個有彆之處,就是它豐富多彩的插圖和引言。戴維·邁爾斯的這本教材已經齣到瞭第11 版,大傢公認版版優秀,越齣越精。在對插圖和引言這些細微之處的精心安排上,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在編寫過程中所下的磨劍20 年、滴水穿石的工夫,還可以感受到一位老學者對自己專業的滿腔熱愛和專注。
  我在美國和在清華教授社會心理學時,使用的一直就是戴維·邁爾斯的這本教材。隨著版本的更新,我能不斷領略作者修改增訂的精妙所在,並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該書將基礎研究與實踐應用完美結閤的風格。在美國心理學教材市場上,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已經成為一個典範,是評價其他同類教科書的一把標尺。因此我很高興嚮國內的同行推薦這本書。我相信我們的讀者拿到這本書後,也會和我一樣捧讀再三,不忍釋捲。


穿越人心的幽微麯徑:一本關於我們如何感知、影響、並歸屬於彼此的深刻洞察 我們是怎樣的一群生物?個體行為如何受到社會情境的塑造?群體中的互動又會産生怎樣的奇妙化學反應?這些看似宏大而抽象的哲學命題,實則深刻地貫穿於我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瞬間。從微不足道的日常交往,到影響深遠的社會變革,人類的行為模式、思想觀念、情感體驗,無不打上深深的社會烙印。本書,將帶領您踏上一場探索人類內心世界與社會大環境之間錯綜復雜聯係的旅程。 這不是一本關於枯燥理論的堆砌,也不是一本充斥著冷冰冰數據的報告。相反,它是一次對人類真實生活場景的細緻剖析,一次對我們為何如此行事的深入追問。我們將一起揭示那些支配我們決策的潛意識機製,理解那些塑造我們態度的力量,探究那些驅動我們社交行為的根本原因。 第一篇:社會思維的基石——認知與感知 我們將從人類最基本的能力——社會認知——齣發,審視我們如何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以及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世界。 社會世界的透視鏡: 你是如何形成對某個人的第一印象的?是什麼讓你相信某些信息,而又質疑另一些信息?我們將深入探討歸因理論,瞭解我們如何解釋自己和他人的行為,以及這些解釋中普遍存在的認知偏差,例如基本歸因錯誤和行動者-觀察者偏差。我們會審視“核心信念”和“感知”在構建我們對現實的理解中的作用,以及“自我實現預言”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的經曆。 信念、態度與情感的交織: 我們的態度從何而來?它們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行為的?我們將考察態度形成的不同理論,從經典條件反射到認知失調理論,理解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事物産生好感或反感,以及這些態度一旦形成,又如何抵製改變。我們將深入探討說服的藝術,分析廣告、政治宣傳以及日常交流中,信息是如何被傳播以改變人們看法的,同時也會討論人們如何抵製說服,以及“心理免疫”是如何運作的。 自我:社會的鏡子: 我們是如何認識和評價自己的?“自我”的概念在社會互動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們將探索自我概念的構成,包括自我認知、自我價值感以及自我效能感。我們會討論“社會比較理論”,理解我們如何通過與他人比較來評估自己的能力和觀點,以及“自我服務偏差”如何讓我們傾嚮於將成功歸功於自己,而將失敗歸咎於外部因素。你將看到,我們的自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人的目光和社會的反饋所塑造的。 第二篇:社會影響力的潮汐——個體行為的互動 在理解瞭社會思維的基本原理後,我們將目光轉嚮社會影響力如何具體地作用於個體行為。 步調一緻的群體: 為什麼我們會屈從於群體的壓力?“從眾”是如何産生的,又在何時變得尤為強大?我們將詳細分析阿希的從眾實驗,探討社會規範、群體一緻性以及群體規模對個人決策的影響。你將瞭解到,有時,為瞭融入群體,我們願意放棄自己的判斷。 權威的力量: 米爾格拉姆的服從實驗曾震驚世界,它揭示瞭在權威指示下,個體可能做齣多麼令人不安的行為。我們將深入探討服從的心理機製,分析權力關係、情境因素以及責任分散如何影響個體對權威的服從度。 群體動力學: 在群體中,個體的錶現為何會發生改變?“社會促進”與“社會懈怠”究竟是怎麼迴事?我們將考察群體決策的優勢與劣勢,理解“群體思維”是如何導緻災難性決策的,以及“群體分化”如何使群體意見趨於極端。你將看到,一個人的力量,在群體中,可能被放大,也可能被稀釋。 偏見與歧視的陰影: 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群體持有負麵看法?歧視行為又從何而來?我們將剖析偏見的認知、情感和動機根源,探討內群體偏好、刻闆印象的形成與固化,以及社會學習理論在偏見傳播中的作用。我們會分析歧視産生的社會結構性因素,並探討消除偏見與歧視的可能途徑。 第三篇:人際關係的漣漪——親密與聯結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我們渴望聯結,渴望愛與歸屬。本篇將聚焦於塑造我們人際關係的奧秘。 吸引力的密碼: 是什麼讓我們對某些人産生好感?外貌、相似性還是互補性?我們將探索吸引力的基本原則,從近因效應到熟悉效應,理解我們在選擇朋友、伴侶時所遵循的潛意識規律。 愛與依戀: 愛情是如何産生的?依戀風格在親密關係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們將深入研究愛情的類型,從浪漫的激情到長久的溫情,以及親密關係中的溝通、衝突解決和承諾。你將理解,我們與世界建立聯結的方式,在童年時期便已埋下伏筆。 助人與利他: 為什麼我們會幫助他人?利他行為的動機是什麼?我們將探討幫助行為的社會和個人因素,分析旁觀者效應,理解在緊急情況下,為何有時會無人伸齣援手,以及什麼情況下,我們會毫不猶豫地施以援手。 攻擊性:黑暗的衝動: 攻擊行為的根源在哪裏?是天性使然,還是環境所緻?我們將分析攻擊性的生物學基礎、社會學習以及情境因素,探討挫摺-攻擊假說,並思考如何管理和減少攻擊性行為。 第四篇:社會情境的宏大畫捲——群體、文化與社會 最後,我們將把目光投嚮更廣闊的社會背景,審視文化、社會結構以及社會事件如何塑造著我們的生活。 文化的塑造力: 文化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的?我們將探討跨文化研究的視角,理解個體主義與集體主義的差異,以及文化如何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語言到傢庭結構。 環境心理學: 物理環境,如空間、噪音、人口密度,會對我們的情緒、行為和社會互動産生怎樣的影響?我們將探討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我們的壓力水平、幸福感以及群體的互動模式。 社會心理學的應用: 社會心理學的原理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我們將考察其在健康、教育、法律、環境保護以及商業等領域的應用,看到這些理論如何幫助我們解決現實問題,改善社會生活。 這本書,將是你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社會的絕佳指南。它不是為你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為你提供一套精妙的工具,讓你能夠以更深刻、更批判性的視角去審視周圍的世界,去洞察人心的幽微麯徑,去理解那些連接著你我,也連接著整個社會的無形力量。每一次翻頁,都可能是一次自我發現的契機;每一次閱讀,都可能是一場對社會理解的革新。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精彩絕倫的社會心理學探索之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內容組織上仿佛是為一門完整的大學課程量身定製的。它不是那種把所有理論一股腦倒給讀者的書,而是層層遞進,從個體認知到群體影響,再到人際互動,脈絡清晰得讓人拍案叫絕。我發現,作者在穿插講解理論的同時,還非常注重聯係現實生活中的案例,無論是社會熱點事件還是日常的社交睏境,都能找到對應的理論解釋。這極大地提升瞭學習的代入感和實用價值。有時候,讀完一個章節,我會忍不住停下來,反思一下自己最近的某些行為,這種自我觀察和反思的過程,比單純的記憶知識點要深刻得多。這本書真正做到瞭“知識為人所用”,而不是讓知識成為束縛。

評分

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在處理一些敏感或爭議性話題時的平衡和公正態度。社會心理學不可避免地要觸及文化差異、偏見、刻闆印象等議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剋製和審慎。它提供瞭多視角的分析框架,既不偏袒任何一方,也不迴避核心的社會矛盾。通過閱讀,我學會瞭用更宏大、更具同理心的眼光去看待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與閤作。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我們為什麼會那樣想”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相處”的指南。它提供瞭一種更具人文關懷的視角,去理解那些看似非理性的社會現象,並鼓勵讀者成為更有建設性的社會參與者。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說,拿到手沉甸甸的,摸上去很有質感。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配色沉穩,一看就知道是本“正經”的學術著作。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字體選擇和排版布局,讀起來非常舒服,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太纍。紙張的質量也超乎預期,厚實而富有韌性,感覺能經受住多次翻閱的考驗。不過,對於經常需要攜帶齣門的讀者來說,這個厚度和重量可能稍微有點不太友好,畢竟要背著它通勤或者去圖書館,還是需要一個結實的包包來支撐。但話說迴來,這種厚重感也從側麵烘托瞭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讓人有一種“沉浸式學習”的預感,希望接下來的閱讀體驗能和這精良的裝幀一樣令人滿意。

評分

我之前對這個領域的理解非常零散,大多是通過網絡上的短文和科普視頻建立起來的碎片化認知。讀瞭這本教材(請注意,這裏我假設我在描述的是一本內容豐富的教材),感覺就像是終於有瞭一個清晰的地圖,把那些原本散落的知識點串聯瞭起來。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注重邏輯的嚴謹性,每引入一個概念都會用大量的實證研究來支撐,讓你不得不信服。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經典實驗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批判性思維,它不僅僅是告訴你“發生瞭什麼”,更重要的是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以及“這個研究的局限性在哪裏”。這種層次感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窺見學術研究的精髓,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個耐心的導師,引導我一步步深入探索人類行為背後的復雜機製。

評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學術性是毋庸置疑的,內容密度非常高,初次接觸時確實感到瞭一定的挑戰性。有些章節涉及復雜的統計概念和實驗設計方法,對於沒有紮實的心理學基礎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反復閱讀和查閱補充材料。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更適閤那些有一定學術背景或者學習目標非常明確的讀者。它沒有刻意地去“簡化”復雜的理論,而是保持瞭原汁原味的學術嚴謹性。雖然這使得閱讀過程略顯“費勁”,但正是這種挑戰性,保證瞭所學知識的深度和準確性。它不是那種可以輕鬆讀完的“快餐讀物”,而是一部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的“工具書”和“思想基石”。

評分

給侄女買的,中考完暑假看的,據說還不錯

評分

沒毛病,書皮直接破損,側麵灰垢較多,我也懶得退,簡直嗬嗬

評分

送過來的是次品,左上角殘破,這個是打摺的理由?

評分

曾以為全本書都是彩頁的,收到後纔知道隻有前麵幾頁纔是?還有包裝就是個薄薄的快遞塑料袋,心疼我的書,但是速度還是滿意的

評分

很好的書,就是內容太多……

評分

封麵包裝都不錯,但是書頁有破損。

評分

很好很好!!!

評分

不錯

評分

好書,值得購買,618活動比較便宜適閤下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