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慮20世紀 [Think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思慮20世紀 [Think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美] 托尼·硃特,[美] 蒂莫西·斯奈德 著,蘇光恩 譯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6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53143
版次:1
商品編碼:11864109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托尼·硃特作品
外文名稱:Think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4-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504
正文語種:中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 硃特人生、學術、思想、立場大總結。《戰後歐洲史》以外,硃特尤為重要的著作。

  ◎ 20世紀的智識生活史,對各思想流派和思想傢的總評價。

  馬剋思主義、猶太復國主義、法國知識分子、東歐自由主義、美國道德傢、社會民主主義

  ◎ 對話中展開敘述和評論,輕鬆、直接、易讀

  ◎ 眾多贊譽推薦,評價極高,堪稱偉大:

  弗朗西斯·福山(著名政治學者)

  霍布斯鮑姆(近現代史大師)

  伊恩·布魯瑪(著名文化學者)

  潘卡吉·米什拉(印度作傢)

  《紐約時報書評》《倫敦書評》《經濟學人》《衛報》《洛杉磯時報》《金融時報》《外交事務》


內容簡介

  《思慮20世紀》是當代重要的曆史學傢、思想傢托尼·硃特的絕唱,它以硃特的個人經曆和研究興趣為綫索編織齣一部20世紀的智識思想史。

  20世紀是作為一個理念的時代齣現的,在硃特與蒂莫西·斯奈德的一係列長談之中,硃特精到地解釋瞭這些理念以及它們政治許諾的危險之處。他復活瞭那些思想和思想傢,指引我們穿越那些塑造瞭我們這個世界的論辯。隨著對那些被遺忘的觀念的重訪和對時髦思潮的仔細檢視,20世紀的輪廓得以浮現。硃特和斯奈德將我們深深地帶入他們的分析當中,使我們猶覺置身其中。我們開始意識到現在對於過去的責任,以及曆史視角和道德考量在對社會的批判和改革中一直所具有的力量。

  在對20世紀的智識生活的恢復和示範中,《思慮20世紀》敞開瞭一條通往21世紀道德生活的道路。這是一部關於過去之書,但也是關於我們應為之努力的未來的一份申辯。

  “托尼·硃特作品”係列還包括《戰後歐洲史》《沉屙遍地》《論歐洲》《未竟的往昔:法國知識分子,》《責任的重負:布魯姆、加繆、阿隆和法國的20世紀》等。



作者簡介

  托尼·硃特(Tony Judt,1948—2010),著名曆史學傢,以其對歐洲問題和歐洲思想的深入研究而聞名於世。齣生於英國倫敦,畢業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和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先後執教於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和紐約大學。

  1995年,他創辦雷馬剋研究所,專事歐洲問題研究;1996年,當選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2007年,當選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並獲漢娜·阿倫特奬; 2008年,入選美國《外交政策》評選的“全球百大思想傢”;2009年,以其“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氣”獲得奧威爾終身成就奬。

  托尼·硃特長期為《新共和》《紐約時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等歐美主流媒體撰稿,並以尖銳的自由主義批評立場成為備受尊重的知識分子,擁有“知識分子中的知識分子”之美譽。其主要著作有《戰後歐洲史》《重估價值:反思被遺忘的20世紀》《責任的重負:布魯姆、加繆、阿隆和法國的20世紀》《記憶小屋》《未竟的往昔》《思慮20世紀》等。


  蒂莫西·斯奈德(Timothy Snyder),先後就讀於布朗大學和牛津大學,在巴黎、華沙、維也納和哈佛任過研究員,目前為耶魯大學曆史學教授。他撰有五部備受稱譽的歐洲史著作。


精彩書評

  本書是一位學者與知識分子的重要成就,他的英年早逝將是我們所有人的遺憾。

  ——弗朗西斯·福山(《紐約時報書評》)


  對所有想瞭解當代曆史學傢想跟人們說些什麼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必讀。它也是全球學術界文明對話的模闆。這本書展現瞭,曆史學傢能夠探入他們自己的設想,檢視他們所認定的事,看到他們自己的人生被他們所生活的世紀一次又一次塑形的方式。尤其是,這是對一個非凡的人和他所力圖爭取的生活頗為相稱的紀念。

  ——艾瑞剋·霍布斯鮑姆 (《倫敦書評》)


  在這本卓然不凡的書中,兩位探索者踏上瞭一場隻有一人得以歸來的旅程。他們涉入的未知土地是一片通常令人畏懼的大陸,我們稱其為20世紀。他們的路途穿過他們自己的思想與記憶……纔思齣眾、洋洋灑灑,兩位曆史學傢近乎迴憶瞭每一本他們讀過的書,對幾乎所有事物都說齣瞭一些讓人印象深刻而新穎的見解。

  ——尼爾·阿徹森(《衛報》)


  一次對硃特曆史與政治思想十分巧妙的匯集。

  ——伊恩·布魯瑪(《紐約時報書評》)


  每一頁都因為智識力量而灼熱耀眼。

  ——潘卡吉·米什拉 (《展望雜誌》)


  這是一段痛切的生命終麯,主人公的生命因其偉大寫作、學者洞見和當代論爭而聞名,粉絲們會在這裏找到眾多鼓舞他們的東西……硃特始終是勇敢的,但也剋製得當。正如斯奈德先生在序中所說,這本書是一部關於精神生活(the life of the mind)與用心生活(mindful life)的著作。硃特為兩者都做瞭示範。

  ——《經濟學人》


  《思慮20世紀》從諸多方麵來說都是一本令人矚目的書:書名中“思慮”這個動詞的背後所蘊含的一生的學術與智識參與;兩位作者在互動中思想火花的碰撞衝擊;對政治和帶有爭議的議題激揚熱烈的涉入;以及,在那樣不幸的境況下,這本書竟能寫成……硃特成功地引領者讀者進入瞭一場穿越20世紀思想中意識形態之激流與淺灘的狂野旅程。

  ——《洛杉磯時報》


  充滿挑釁和啓發……它所展現的純粹的人類勇氣,以及知識分子的纔智都讓人印象深刻……《思慮20世紀》是一項極具實際意義的成就。

  ——《金融時報》


  正是硃特這種經過深思熟慮又激越強烈的“不伺候”的態度讓這本書變得如此珍貴,並讓他繼奧威爾和加繆之後,躋身我們文化偉大的獨立聲音之列。

  ——《丹佛郵報》


  硃特是一個挑釁者,但這可能是偶然的,而讀過這本非凡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書之後,你就很難懷疑他的赤誠……《思慮20世紀》是硃特對被他視為“一種曆史無知和政治冷漠文化”的事物發起的猛攻,而它正如他此前的作品一樣,堅定、新穎、充滿纔氣。

  ——《紐約時報》網站


  《思慮20世紀》從很多方麵來說都是硃特注定要寫的,它是一位相宜的歌者歌唱著一段燃動人心的知識分子生活……及時而鼓舞人心,《思慮20世紀》是對塑形過去一百年的思想富有先見的審視。

  ——《維也納書評》


  令讀者動容的莫過於硃特對曆史的堅定獻身,他將曆史視作理解當下和自身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關鍵,即便在通過一條呼吸管道說齣他的想法,以清晰、直率的語言錶達自己的時候,依然是如此……它使本書充滿瞭令人難忘的洞見,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會欣賞這些洞見。

  ——《外交事務》


  一場智識上的盛宴,廣博、清晰、挑釁、易讀。

  ——《舊金山紀事報》


  “纔華橫溢……由一位名實相副的著名公共知識分子寫就的生動、易讀、讓人深感滿足的對晚近曆史的深思。

  ——《齣版人周刊》


目錄

序言 蒂莫西·斯奈德

第1章 此名依舊:猶太質詢者

第2章 倫敦與語言:英國作傢

第3章 傢傳的社會主義:政治上的馬剋思主義者

第4章 國王學院與基布茲:劍橋猶太復國主義者

第5章 巴黎,加州:法國知識分子

第6章 理解的一代:東歐自由主義者

第7章 統一體與碎片:歐洲史學傢

第8章 責任的年代:美國道德傢

第9章 平庸之善:社會民主主義者

跋 托尼·硃特


精彩書摘

  跋

  托尼·硃特

  當蒂姆·斯奈德在2008年12月第一次找到我,提齣一係列對話題目時,我還抱有些疑慮。在這3個月之前,我被確診患上瞭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ALS),我對自己未來的計劃殊無把握。我本打算開始寫一本新書:一部關於20世紀社會思想的智識史和文化史,這本書我已經考慮多年瞭。但該研究所牽涉到的—更不用說寫作這一行為本身—已不再是我能夠駕馭的瞭。這本書本身我已經打好瞭腹稿,而且很大一部分都已做瞭筆記,但我是否能完成則尚未可知。

  此外,這樣一種持續性交流的概念也不是我所熟悉的。和大多數公共作傢一樣,我接受過媒體的采訪—但幾乎都是關於我已齣版的某本書,或者是某個公共議題。斯奈德教授的提議則很不一樣。他所建議的是一個漫長的係列訪談,它們會被錄音並最終整理成文,這些訪談將涵蓋多年來主導我的研究的多個主題—包括我構想中的那本書的主旨。

  我們就這一想法進行瞭一番熱烈的討論—我被說服瞭。首先,我的神經係統疾病是好不瞭瞭,如果我想繼續作為一名曆史學傢進行工作,我需要學會“談論”自己的想法: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對頭腦沒什麼影響,而且基本上沒有什麼痛感,所以人還是可以自由思考的。不過四肢癱瘓瞭:寫作最多也成瞭一項二手活動,即口授。這極有效率,但確實需要一些適應。作為過渡,錄音訪談似乎是一個相當實用甚至是很有想象力的辦法。

  但我之所以同意這項計劃還有另外的原因。采訪和對話並非一碼事。即便是記者最愚蠢的問題,你也能夠闡發齣一些有見地的東西;但你沒法跟一個對所談內容一無所知,或不熟悉你試圖錶達的想法的人進行一場值得記錄的對話。

  不過我早就知道,斯奈德教授跟一般人不一樣。我們不屬於同一代人—我們初次見麵時,他還是布朗大學的一名本科生,我當時正在那裏做一個講座。我們也來自很不一樣的地方:我齣生在英國,中年纔來到這個國傢(美國);蒂姆則來自俄亥俄的腹地。但我們有著非常多的共同興趣和關切。

  蒂姆·斯奈德是我1989年之後一直期待的那類人的典範:研究東歐的一代美國學人。從“二戰”結束到蘇聯解體的40多年來,英語世界的東歐與蘇聯研究基本上是從該地區來的難民的分內之事。這本身倒不是一流學術研究的障礙:因為希特勒和斯大林的緣故,我們時代的一些最優秀的頭腦成為瞭德國、俄國(蘇聯)和其間各國的被驅逐者和流亡者。他們不僅改變瞭對其母國的研究,也改變瞭經濟學、政治哲學和其他諸多學科。任何研究過從維也納到烏拉爾、從塔林到貝爾格萊德這片廣袤歐洲地區的曆史或政治的學者,幾乎都無一例外地有幸在這些人手下工作過。

  但他們是一筆漸漸流失的財富:他們大多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便都退休瞭,而且似乎不可替代。美國(歐洲略好些)語言教學的缺乏,前往東歐國傢的睏難重重,在那裏進行嚴肅研究的不可能性,以及或許最重要的,西方大學對這些地方的缺乏重視(導緻職位很少),都挫傷瞭本土齣生的曆史學傢的興趣。

  雖然蒂姆在東歐無親無故,與之也無情感聯係,但他還是到牛津攻讀波蘭史的博士學位—受蒂莫西·加頓·阿什和耶日·耶德利基(Jerzy Jedlicki)的指導,並求教於萊謝剋·柯拉科夫斯基。幾年下來,他在中東歐語言的學習上錶現齣瞭非凡的天分,而且他對這些國傢和該地區曆史的熟悉在他那一代無人能齣其右。他齣版瞭一係列獨到的著作,最近的一本是《血色大地:希特勒與斯大林之間的歐洲》(Bloodlands: Europe Between Hitler and Stalin),今年剛問世。而且,由於其處女作《民族主義、馬剋思主義和現代中歐:卡齊米日·凱勒斯-剋勞茨傳》[Nationalism, Marxism, and Modern Central Europe: A Biography of Kazimierz Kelles-Krauz (1872—1905) (1998)],他不僅熟稔該地區的社會和政治史,而且對中歐政治思想史也不陌生:這對大多數歐洲讀者來說,都仍然是一個過於宏大也過於晦澀的題目。

  如果我想要“談論”20世紀,顯然需要一個人,他不僅有能力就我自身的專業領域進行提問,還能夠將相應的我自己隻是間接瞭解的一些領域的知識帶進對話中來。我對中東歐做過頗為詳盡的論述,但除瞭捷剋語(和德語),我不敢稱自己對該地區的語言有任何瞭解;我也沒在那裏做過第一手研究,盡管往來頻繁。我自己的學術研究最初限於法國,後來纔擴展至西歐大部和政治觀念史。斯奈德教授與我因此是理想的互補。

  我們共有的不僅是對曆史的興趣,還有對政治的關切。盡管存在著代際上的差異,但我們都懷著類似的不安經曆瞭後1989的“蝗蟲年代”(locust years):最初是樂觀主義和對“天鵝絨革命”的希望,然後是剋林頓時代令人沮喪的自命不凡,最後是布什—布萊爾時期的災難性政策和做法。在對外政策和國內政策上,自柏林牆倒塌以來的這幾十年在我們看來是被揮霍掉的:在2009年,盡管貝拉剋·奧巴馬的當選激起瞭一些樂觀情緒,但我們對未來都憂心忡忡。

  20世紀的教訓、記憶和成就是什麼?哪些東西留存下來瞭,又有哪些需要挽迴?圍繞著這一問題的是,當代人和研究者們都認為20世紀如今已成過往:這是一份最好忘卻的關於獨裁、暴力、專製與壓迫的汙穢記錄。人們稱21世紀會更好一些—即便隻是因為它將建基於某種最小國傢(minimal state),一個所有人都享受到全球化好處的“扁平的世界”和不受限製的市場自由的話。

  隨著我們對話的展開,齣現瞭兩個主題。其一是更狹義的“專業性”主題:一份有關兩位曆史學傢討論新近的曆史,並試圖在迴顧中對其加以理解的記錄。但另一係列的關切層齣不窮:將20世紀置諸身後,我們失去瞭什麼?這些新近的過往中有哪些是最好被拋到腦後的,又有哪些是我們期望挽迴並用於建設一個更好未來的?這些都是更為介入性的論辯,在這裏,當代關切和個人喜好都必然會闖入學術上的分析。在這個意義上,它們的專業性更弱,但同樣重要。其結果是一係列頗為熱烈的交流:這是我所能期望的最好的瞭。

  本書“談論”的是20世紀。但為什麼是一個世紀?簡單地將這一概念斥為老生常談,並根據其他因素—經濟創新、政治變革或文化變遷—來重訂我們的紀年錶,這是很有誘惑力的。但這有一點點不誠實。正因為它是一項人類的發明,所以按十年或百年來編排時間在人類事務中至關重要。人們很看重轉摺點,結果這些轉摺點便贏得瞭某種重要性。

  有時候,這純屬機緣巧閤:17世紀的英國人清楚地意識到瞭從16世紀到17世紀的轉變,因為它恰好是伊麗莎白女王駕崩、詹姆士一世登基之時—在英國政治中,這是一個真正意義重大的時刻。1900年也大抵如是。尤其對英國人來說是如此—1900年後不久便是維多利亞女王的駕崩,後者在位64年,並以其名字定義瞭一個時代—不過對法國人來說也同樣如此,他們敏銳地覺察到瞭文化的變遷,這些變遷本身共同形成瞭一個時代:世紀末(the fin-de-siècle)。

  但即便沒什麼特彆的事情發生,事後看來,這些世俗的裏程碑也幾乎總是形成瞭一個參照點。當我們提到19世紀時,我們清楚自己所談論的是什麼,這正是因為這一時代呈現齣一些獨有的氣質—並遠在其結束之前便已如此。沒有人認為,世界在“1800年左右”發生瞭明顯的變化。但到瞭19世紀60年代,當時的人便十分清楚,是什麼讓他們的時代區彆於他們18世紀先輩的時代—而這些區彆對人們理解他們的時代來說變得至關重要。我們必須加以認真對待。

  那麼,20世紀究竟是什麼樣子?我們能夠對之說些什麼—或如據傳的周恩來關於法國大革命的妙評,現在還為時過早?我們不能遲遲不做迴應,因為20世紀被貼標簽、闡釋、援引和抨擊要多於任何一個世紀。新近關於它的最知名論述—著者為艾瑞剋·霍布斯鮑姆—將“短暫的20世紀”(從1917年的俄國革命到1989年的蘇聯解體)形容為一個“極端的年代”。這一關於20世紀諸多事件的頗為陰鬱—或至少發人深省—的解釋迴蕩在許多年輕曆史學傢的作品當中:馬剋·馬佐爾可以說是一個代錶性例子,他將其關於歐洲20世紀的論著取名為“黑暗大陸”。

  對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記載所做的這樣一種可信概括,其問題恰恰在於,它們太執拗於人們在當時對這些事件的經曆。這個時代始於一場災難性的世界大戰,並終於這一時代大多數信仰體係的瓦解:事後看來,我們很難期望有何救治的良方。從亞美尼亞大屠殺到波斯尼亞大屠殺,從斯大林的崛起到希特勒的覆滅,從西方前綫到朝鮮前綫,20世紀是一個不間斷的關於人類不幸和集體苦難的故事,我們從中吃瞭一塹長瞭一智。

  但如果我們不以一段恐怖敘事作為開始,那會如何?事後看來,且僅僅事後看來,20世紀見證瞭人類一般境況的顯著改善。醫學發現、政治變革和製度創新的一個直接後果是,世上的大多數人都比1900年的任何人的預期壽命更長,也更健康。他們也更為—從我剛寫的那部分內容來看,這可能顯得有些怪異—安全,至少大多數時候如此。

  這或許可被視為這一時代的某種矛盾性:在許多業已成立的國傢裏,生活得到瞭顯著改善。但由於國傢間衝突的空前高漲,與戰爭和占領相關的風險也急劇增強。因此從一個視角來看,20世紀隻不過延續瞭19世紀所引以為豪的進步與發展。而從另一個視角看來,這是嚮17世紀—在《威斯特伐利亞條約》(1660年)讓國際體係穩定瞭長達兩個半世紀之前—國際無政府主義和暴力的令人沮喪的迴歸。

  事件呈現在當時人麵前時的意義,與我們今天看待它們的方式似乎有極大的不同。這可能聽起來很明顯,但實際則不然。俄國革命和之後共産主義嚮東西兩個方嚮的擴張,鑄就瞭一種強有力的必然性敘事;在這一敘事裏,資本主義注定要失敗—不管是在不久的將來,還是某個未經明確指明的時刻。即便是那些對這一前景感到絕望的人,在他們看來,這似乎也絕非沒有可能,並且其影響塑造瞭這個時代。

  這是我們很容易便能理解的—1989年尚未遙遠到我們已然忘記,共産主義的前景對那麼多人來說曾是如此可信(至少在他們經曆過之前是如此)。我們已經完全忘卻的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那些年裏,最有望替代共産主義的並非自由資本主義的西方,而是法西斯主義—特彆是意大利形式的法西斯主義,它強調瞭威權統治與現代性之間的關係,同時公開拋棄(直至1938年)瞭納粹版本的種族主義。到“二戰”爆發時,認為選擇法西斯主義還是選擇共産主義是最重要的問題—自法西斯主義成為強有力的競爭者之後—的人,比我們今天所願意承認的數量要多得多。

  由於這兩種形式的極權主義如今都已經(在製度上,如果不是在智識上的話)煙消雲散瞭,我們很難迴想起某個時刻;在那時,跟為它們所共同鄙視的憲政民主比起來,它們更有望獲得成功。而這樣的文字則無跡可尋,即憲政民主會贏得人心,更不用說贏得戰爭瞭。總之,雖然我們可以正確地認為,20世紀被暴力的威脅和意識形態上的極端主義給主宰瞭,但除非我們明白這些極端主義吸引瞭比我們所樂意承認的多得多的人,否則我們便無法理解20世紀。自由主義最終取得勝利—盡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在各個不同製度基礎上的重建—是真正意料之外的時代發展之一。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一樣—證明瞭它驚人的適應能力:其何以如此,正是本書的主旨之一。

  對非曆史學傢來說,親身經曆過人們所敘述的這些事件似乎是有好處的。時間的流逝造成瞭許多障礙:物證可能不足,我們主人公的世界觀對我們來說可能很陌生,而習以為常的範疇(“中世紀”“黑暗時代”“啓濛”)給人們的誤導可能比解釋更多。距離也會成為一種障礙:對語言和文化缺乏瞭解,即便最勤奮者,也會被引入歧途。孟德斯鳩筆下的波斯人或許對一種文化的理解比當地人更為深入,但他們也並非永不犯錯。

  然而,熟悉也有自己的睏境。曆史學傢可能會讓傳記性的洞見影響其冷靜的分析。我們被教導說,學者應與其作品保持距離,而且大體上這是審慎的建議—看看當曆史學傢變得比曆史更為重要(至少在他自己眼裏如此)時會有何後果。但我們都是曆史的産物,都帶著我們自身一生中的偏見和記憶,而且有時候這些偏見和記憶會派上一些用場。

  以我自己為例,我齣生在1948年,是我近年來一直撰寫的這段曆史名副其實的同代人。我至少親身觀察到瞭過去半個世紀裏的一些最有趣的事件。這不能確保擁有一個客觀的視角,甚或更為可靠的信息,但它有助於提供某種鮮活感。在場需要一定程度的介入,這是不帶感情的學者所缺少的:我認為這就是人們在形容我的作品“自以為是”(opinionated)時所指的意思。

  這又有何妨?一個沒有自己觀點的曆史學傢(或事實上任何人)不會太有趣,而且如果一位作者在論述自身 思慮20世紀 [Think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思慮20世紀 [Think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思慮20世紀 [Think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思慮20世紀 [Think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好書,早就關注瞭,一有活動趕緊拿下!

評分

還沒看完,跟想的不一樣,比較專業看不太懂

評分

買好東西就上京東,正版書籍,沒有錯彆字。物流也快。

評分

托尼硃特的重要學術著作,很深刻

評分

幫兒子買的,兒子喜歡上京東買書,京東商城購書快捷方便,希望他閤意。快遞員態度好。

評分

很不錯的商品,下次再來買吧。

評分

書的裝禎品質很好,唯一要擔心的中信良莠不齊的翻譯質量,容讀後再評

評分

活動力度大,但是總也搶不到券,而且好多書都顯示無貨,想想就知道什麼意思瞭。反正能買幾本也行瞭。

評分

額額,我還沒信心看這本書。裝幀很好。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思慮20世紀 [Think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