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真實還原瞭20世紀20年代時遺存的北京城牆與城門。作者通過實地走訪考察,被這些宏偉古跡的壯美所摺服,也因其衰敗的現狀而嘆息。除瞭在描寫中投入藝術史傢的浪漫與情懷,喜仁龍還堅持嚴謹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國曆史文獻中對城牆城門的繁雜記載,勘測丈量每一段城牆、每一座城樓的尺寸,觀察記錄城牆、城門及周邊街市鄉野的現狀,實景拍攝城牆城門的照片,精細繪製城門各種角度的建築細節圖,使這本考察手記在文學性、科學性、曆史性等方麵達到瞭極高的水準。
喜仁龍(Osvald Sirén,1879—1966),
瑞典藝術史學傢。曾供職於瑞典斯德哥爾摩國傢博物館、斯德哥爾摩大學等機構,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訪問學者。1918年到日本講學,並於1920—1921年旅居中國,開始密切關注東方藝術與建築。1956年獲得第一屆查爾斯·朗·弗利爾奬章。日本《岩波西洋人名詞典·增補版》(1981)稱其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中國繪畫研究的集大成者。
譯者
鄧可,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地理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碩士研究生,參與北京大學世界遺産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學城市形態研究小組,從事城市形態與遺産保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考察北京城牆與城門所付齣的辛勤勞動,這在我們自己的專傢中恐怕也是很少見的。而他自己從實地考察中所激發齣來的一種真摯的感情,在字裏行間也就充分地流露齣來。他高度評價這組曆史紀念物,同時也為它的年久失修而傷心。在考察中,他的觀測細緻、記載不厭其詳,這是十分可貴的。
——侯仁之,著名曆史地理學傢
(新版本)經過細緻完整的重譯,修正瞭前一版中譯本的一些錯訛,保存瞭比較清晰的當年拍攝北京城牆和城門的照片,特彆是補充瞭作者原書中有關中國西安、青州城牆和城門的部分照片。本書中譯本的重新齣版再次喚醒人們對昔日北京城的印象。
——李孝聰,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本書是至今為止,詳實、細緻、嚴謹、完整的一部介紹北京城牆城門及配套設施的書籍。
——劉陽,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副會長
齣版前言 1
中文版新序 李孝聰 3
中文版序 侯仁之 8
英文版自序 11
第一章
中國北方築牆城市概述
1
第二章
北京舊址上的早期城市
11
第三章
北京的內城城牆
27
第四章
北京內城城牆的內側壁
43
南城牆 45 / 東城牆 53 / 北城牆 61 / 西城牆 68
第五章
北京內城城牆的外側壁
77
東城牆 79 / 北城牆 82 / 西城牆 84 / 南城牆 86
第六章
外城的城牆
89
外城城牆的內側壁 94 / 外城城牆的外側壁 98
第七章
內城的城門
105
引 言 105 / 西城牆上的城門 108 /
東城牆上的城門 127 / 南城牆上的城門 132 /
北城牆上的城門 150
第八章
外城的城門
我最近拜讀瞭一部關於明代中後期江南士紳階層財富管理與社會運作的學術專著,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大量引用瞭地方誌、宗族族譜和私傢賬簿等一手資料,對當時士紳如何通過土地兼並、鹽鐵專營以及海運貿易來積纍資本,並最終將其轉化為社會影響力的過程進行瞭細緻的鏈條分析。書中對“産業資本”嚮“社會政治資本”轉化的機製描繪得尤為精妙,它打破瞭傳統史學中將士紳簡單地歸類為“文化精英”的刻闆印象。例如,書中分析瞭某個大傢族如何通過資助科舉、興修水利和建立義莊,巧妙地將經濟優勢轉化為地方的道德製高點和實際控製力。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稍高,需要一定的曆史背景知識,但對於想深入瞭解明代社會經濟結構和權力運作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瞭一個極其精細和紮實的分析模型,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手邊有一本講述中國古代園林中疊山理水哲學的圖文集,這本書的攝影作品簡直可以直接拿去展覽。它聚焦的不是宏偉的皇傢園林,而是那些私密性極強的江南私傢園林,比如拙政園的某一角,或是留園的一麵漏窗。作者通過極具藝術感的黑白和彩色照片,捕捉瞭光影、苔蘚和石頭之間微妙的關係,重點突齣瞭“藉景”和“對景”的手法。文字部分則從美學和風水學的角度,解釋瞭為何一塊太湖石的擺放位置、一個池塘的深度,都會被視為關乎主人心性與天人閤一的錶達。尤其吸引我的是書中對“虛實相生”的闡述,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通過對水麵的處理和石頭的布局,創造齣無限的想象空間。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放鬆,像是帶著一本畫冊在蘇州的巷子裏漫步,讓人感受到中國古典園林中那種內斂而深沉的生命哲學。
評分剛讀完一本關於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代宮廷服飾的專著,簡直是打開瞭一個華麗的寶庫。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透著一股典雅的曆史厚重感,內頁的圖片印刷質量極高,色彩還原度令人驚嘆。作者似乎對清朝服飾的等級製度和材質運用有著深入骨髓的理解,不僅僅是羅列瞭多少件龍袍、多少頂朝冠,而是非常細緻地剖析瞭不同場閤下服飾的形製變化,比如祭祀時與日常朝會時的細微差彆。特彆是對於那些精美絕倫的刺綉工藝,如盤金綉、平綉和打籽綉,書中配有微距特寫照片,讓我得以窺見古代工匠們那令人難以置信的耐心和高超技藝。光是看那些用金綫和孔雀毛織就的紋樣,就能想象齣當年皇帝和後妃們穿戴時的威儀與繁復。這本書更像是某種視覺盛宴,對於研究清代社會文化、紡織技術乃至審美變遷的學者或愛好者來說,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它讓我對“帝王之服”有瞭更立體、更具象的認識。
評分前陣子翻瞭一本關於近現代北京城市規劃變遷的口述曆史集子,裏麵的內容充滿瞭煙火氣和強烈的現場感。這本書的敘事手法很獨特,沒有宏大的理論框架,而是通過訪談瞭數十位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老北京市民、規劃師、甚至是曾經在鬍同裏跑過腳力的腳力車夫,來拼湊齣半個多世紀以來這座城市肌理的演變。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幾段關於20世紀50年代“大院化”改造的記憶,那些親曆者描述著曾經麯摺幽深、鄰裏關係緊密的四閤院是如何被拆改、被填平,那種混雜著懷念與無奈的情緒,讀起來讓人唏噓不已。它不是在評價對錯,而是冷靜地記錄瞭時代洪流下個體命運的無力和變遷。比起乾巴巴的官方文件,這些充滿個人情感的片段,更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城市精神的流失與重塑,這本書真正做到瞭讓曆史“活”起來。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一本探討宋代文人畫派中“意境”與“筆墨”哲思的書籍,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極為凝練且充滿思辨色彩,讀起來需要反復咀嚼。它並非一本普及性的藝術史讀物,而是更側重於哲學層麵的解讀,比如蘇軾的“論畫”如何影響瞭後世對“不似之似”的追求,以及元代倪瓚那種近乎禪宗的“蕭疏”審美是如何在特定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的。作者的論證邏輯非常嚴密,他通過對比不同流派對“留白”處理手法的差異,來闡述文人士大夫在亂世中尋求精神避難所的內在驅動力。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閤上書本,對著書中的幾幅宋元名作反復摩挲,試圖去體會那種“墨分五色”背後所蘊含的宇宙觀。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成功地將抽象的審美體驗,轉化成瞭可以被理性探討的學術命題,讓人在領略古人藝術造詣的同時,也反思我們當下如何看待“真實”與“心象”的關係。
評分服務好,質量佳,物流快,價格優,值得信賴!
評分買書上京東,送貨速度快
評分汗青堂叢書,選材內容都不錯,從中能學到很多
評分外國人拍的照片,實物都被拆毀瞭,解放以後。曆史不容忘記啊
評分本書真實還原瞭20世紀20年代時遺存的北京城牆與城門。作者通過實地走訪考察,被這些宏偉古跡的壯美所摺服,也因其衰敗的現狀而嘆息。除瞭在描寫中投入藝術史傢的浪漫與情懷,喜仁龍還堅持嚴謹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國曆史文獻中對城牆城門的繁雜記載,勘測丈量每一段城牆、每一座城樓的尺寸,觀察記錄城牆、城門及周邊街市鄉野的現狀,實景拍攝城牆城門的照片,精細繪製城門各種角度的建築細節圖,使這本考察手記在文學性、科學性、曆史性等方麵達到瞭極高的水準。
評分非常好,開本很大,布麵精裝,滿意!昨晚下單,今天下午下雨,小哥仍然送過來瞭,贊一個!
評分書很好,書很好書很好書很好夠拿京豆的自述瞭沒。書很好書很好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很不錯的一本書很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很好,在京東購物的感覺太好瞭,足不齣戶就能買到閤適的東西,快遞小哥也很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