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年鑒(2014)

中國人民大學年鑒(201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人民大學年鑒》編輯委員會 編
圖書標籤:
  • 中國人民大學
  • 年鑒
  • 2014
  • 高等教育
  • 大學史
  • 科研
  • 社會科學
  • 北京
  • 綜閤性大學
  • 學術期刊
  • 參考工具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05137
版次:1
商品編碼:1186948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5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較為全麵地收錄瞭反映2013-2014年度中國人民大學各方麵工作狀況的基本資料,包括學校改革、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重大活動、重要人物、基本數據等。

目錄

中國人民大學簡介 1
特 載 5
中國人民大學開展黨的群眾路綫教育實踐活動 5
附1:中國人民大學召開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綫 教育實踐活動動員部署大會 7
附2:教育部魯昕副部長到中國人民大學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綫教育實踐活動 8
附3:踐行群眾路綫、弘揚優良作風、凝聚發展力量,加快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在中國人民大學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綫教育實踐活動動員部署大會上的講話 9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7月4日)
附4:中國人民大學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舉行群眾路綫教育實踐活動專題討論會 15
附5:中央督導組迴訪中國人民大學群眾路綫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工作 15
《中國人民大學章程》正式發布 成為我國首批由教育部核準的大學章程之一 16
附1:《中國人民大學章程》 17
附2:建設迴歸本位的大學章程,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製度——《中國人民大學章程》製定與發布側記 24
中央決定靳諾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27
附1:在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任免宣布大會上的講話 30
中組部副部長 潘立剛(2013年4月18日)
附2:在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任免宣布大會上的講話 31
中共教育部黨組書記、教育部長 袁貴仁(2013年4月18日)
附3:在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任免宣布大會上的講話 33
北京市委常委、秘書長、教育工委書記 趙鳳桐(2013年4月18日)
附4:在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任免宣布大會上的講話 34
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委書記 程天權(2013年4月18日)
附5:在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任免宣布大會上的講話 34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4月18日)
附6:在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任免宣布大會上的講話 36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2013年4月18日)
中國人民大學接受中央巡視組巡視 37
附1:在中央第十巡視組巡視中國人民大學工作動員會上的發言 38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6月3日)
附2:在中央第十巡視組巡視中國人民大學情況反饋會上的發言 40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9月26日)
中國人民大學重大國際交流活動 43
附1:芬蘭總理卡泰寜訪問中國人民大學並發錶演講 44
附2:澳大利亞總督昆廷·布賴斯訪問中國人民大學並發錶演講 45
附3:WTO總乾事拉米訪問中國人民大學發錶演講 陳雨露校長會見拉米 46
專 文 48
重要講話、文章 48
在2013年新年報告會上的講話 48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2013年1月10日)
在教育部、北京市共建5所大學新校區建設協議簽署儀式上的講話 53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2013年1月18日)
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座談會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谘詢中心成立大會上的緻辭53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程天權(2013年3月2日)
在“中國低碳發展宏觀戰略研究項目子課題‘中國低碳技術發展戰略研究'”啓動會上的緻辭 54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程天權(2013年3月16日)
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總結錶彰暨首屆“韆人百村”鄉村調研主報告發布大會上的講話 55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2013年3月25日)
在中國人民大學第二屆董事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57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2013年4月17日)
在本科人纔培養路綫圖實施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60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4月22日)
在本科人纔培養路綫圖實施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61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2013年4月22日)
在“五四”主題青年日活動啓動儀式上的講話 64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5月5日)
在《中國統一戰綫教程》齣版座談會上的緻辭 65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5月9日)
在京津片區“高校文化傳承創新研究座談會”上的講話 67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2013年5月22日)
繼承和發揚李文海同誌的教育思想和治學精神——在李文海老校長追思會上的緻辭 68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2013年6月23日)
青春的選擇:夢想之光與泥土芬芳——在中國人民大學2013屆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69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2013年6月26日)
深刻把握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形勢 加快建設“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在2013年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主題黨課上的講話 70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6月27日)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傢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成立大會暨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76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2013年6月29日)
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共産黨曆史與理論研究院”成立大會上的緻辭 77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6月30日)
在2013年學院工作會上的講話 78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7月8日)
在教育部直屬高校黨的群眾路綫教育實踐活動座談會上的發言 81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8月15日)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全球共同繁榮——在“大金融、大閤作、大治理”國際智庫研討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83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2013年8月21日)
在“弘揚華北大學光榮傳統”群眾路綫教育實踐主題活動座談會上的講話 84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8月25日)
在2012級本科學生軍訓閉營、2013年參軍入伍學生歡送大會上的講話 86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9月4日)
在2013—2014學年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87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9月11日)
胸懷理想 腳踏實地 品學兼修——在2013級博士生新生大會上的講話 90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9月18日)
在1989級校友畢業20周年返校活動上的講話 92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2013年10月3日)
充分運用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材——在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座談會上的發言 94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10月20日)
在“全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成立會議上的講話 96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靳諾(2013年12月12日)
做褒奬人文社會科學大師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在第二屆吳玉章人文社科終身成就奬頒奬典禮上的緻辭 97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陳雨露(2013年12月17日)
重要文件 98
中國人民大學貫徹落實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八項規定》和《實施細則》的實施辦法 98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領導乾部因私齣國(境)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100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中層黨政正職職務任期暫行規定》的通知 101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學院(係)行政正職負責人遴選工作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 103
中國人民大學加強馬剋思主義學科教師隊伍建設若乾意見 104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領導乾部因公齣國(境)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105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中層領導乾部經濟責任審計實施辦法》的通知 107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審計結果運用管理辦法》的通知 110
關於調整中國人民大學人纔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決定 112
關於授予黃順基等13位退(離)休老專傢榮譽一級教授稱號的決定 113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學生公寓管理辦法(修訂)》的通知 113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專利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118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2012—2013學年第二學期工作計劃要點》的通知 120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1320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的通知 123
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本科人纔培養委員會的決定 126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閤同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127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責任製》的通知 131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財務管理辦法》的通知 134
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金鐵霖中國聲樂藝術研究院的決定 138
關於公布中國人民大學第十一屆學術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的通知 138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教師發展中心章程》的通知 139
關於成立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的決定 141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工作計劃要點》的通知 141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非教師係列人員轉為教師係列人員暫行辦法》的通知 145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招生工作章程》的通知 147
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的決定 149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會計基礎工作規範》的通知 149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會計信息化工作管理辦法》的通知 152
關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開支標準,控製經費支齣的通知 157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招生檔案管理辦法》的通知 158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招生網上錄取工作管理辦法》的通知 163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高水平運動員招生管理辦法》的通知 165
關於印發《關於加強二級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若乾規定(試行)》的通知 168
關於印發《關於加強二級單位財務決策工作的規定(試行)》的通知 169
關於印發《關於二級單位經濟責任製的規定(試行)》的通知 170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自主選拔錄取招生管理辦法》的通知 171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藝術類本科生招生管理辦法》的通知 174
關於印發《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招生信息公開公示辦法》的通知 176
2013年統計資料 179
錶一 教職員工人員構成一覽錶 179
錶二 專任教師學曆構成一覽錶 179
錶三 本科生分學科學生數一覽錶 180
錶四 研究生學生數一覽錶 180
錶五 留學生情況一覽錶 180
錶六 成人教育、網絡教育學生數一覽錶 180
錶七 校園與校捨麵積、固定資産一覽錶 181
錶八 學校基建投資狀況錶 181
錶九 經費收入狀況錶 181
錶十 經費支齣狀況錶 181
錶十一 科學研究基本狀況一覽錶—文科 181
錶十二 科學研究基本狀況一覽錶—理科 182
機構與乾部 183
中共中國人民大學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委、委員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名單 183
中國人民大學校級領導乾部名單 184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名單 184
中國人民大學第十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名單 184
中國人民大學第三屆校務委員會委員名單 185
中國人民大學第八屆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名單 185
中國人民大學第八屆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委員名單 185
中國人民大學第六屆教職工代錶大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及成員名單 187
中國人民大學工會第十五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委員名單 187
中國人民大學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名單 187
校部機關、各學院(係、所)、直(附)屬單位負責人名單 188
學院(部)簡介 193
哲學院 193
文學院 194
曆史學院 195
國學院 195
經濟學院 197
財政金融學院 198
漢青經濟與金融高級研究院 198
統計學院 199
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200
法學院 201
馬剋思主義學院 202
社會與人口學院 203
國際關係學院 204
新聞學院 205
藝術學院 205
外國語學院 206
環境學院 207
信息學院 208
理學院 208
商學院 209
公共管理學院 211
勞動人事學院 212
信息資源管理學院 213
教育學院 214
繼續教育學院 215
培訓學院 215
蘇州校區(國際學院、中法學院) 215
深圳研究院 216
體育部 217
教育教學和學科建設 218
本科生教育 218
一、概況 218
二、本科生招生工作 219
三、教材建設 219
四、教學改革與教學管理 220
五、教學質量監控 223
六、體育教學 223
七、藝術教育 224
附錄 224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專業目錄 224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教育教學成果和獲奬情況 226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入選國傢級精品視頻公開課課程 229
2013年北京高等教育經典教材獲奬書目 229
2013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獲奬書目 229
中國人民大學2013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230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高水平運動隊參賽成績匯總 244
中國人民大學學校田徑紀錄 245
研究生教育 247
一、概況 247
二、研究生招生工作 248
三、培養工作 251
四、學位管理與學科建設工作 253
五、其他形式的研究生教育 256
附錄 256
中國人民大學國傢重點一級學科一覽錶 256
中國人民大學非國傢重點一級學科內國傢重點二級學科一覽錶 257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一覽錶 257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一覽錶 257
中國人民大學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一覽錶 258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奬名單 258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獲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名單 258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名單 258
中國人民大學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 259
中國人民學研究生交叉學科設置一覽錶(2013年) 264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專業學位學科專業目錄 264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分專業學術型博士、碩士學位獲得情況 265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專業學位獲得情況 268
對外教育教學 269
一、概況 269
二、招生宣傳工作 269
三、留學生生活 270
附錄 270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鞦季外國留學生類彆統計 270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鞦季外國留學生國彆統計 271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留學生獲奬名單 273
繼續教育 274
成人高等教育 274
一、概況 274
二、招生工作 274
三、教學管理 274
網絡教育 275
一、概況 275
二、考試情況 275
三、資源建設和教學研究 275
四、改革教學管理製度 276
五、校企閤作、學曆教育和非學曆教育結閤的新探索 276
附錄 276
2013年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部招生人數統計錶 276
2013年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部在讀學生(學曆教育)人數統計 278
2013年繼續教育學院網絡教育部畢業生人數統計錶 279
教育培訓 280
一、概況 280
二、各類培訓 280
附錄 281
2013年培訓項目統計 281
實驗室建設與儀器設備管理 281
一、概況 281
二、實驗室建設工作和成果 282
三、儀器設備購置與管理工作 282
附錄 283
中國人民大學實驗室情況一覽錶 283
2013年固定資産分類匯總錶 288
圖書館 288
一、概況 288
二、文獻信息資源建設 289
三、文獻信息服務 289
四、古籍、特藏收集整理 289
五、教學、科研工作 289
六、分館建設和全校的資源共建 290
科學研究 291
一、概況 291
二、科研機構 292
三、學術刊物 295
四、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 297
五、科研成果與奬勵 298
六、學術活動 305
附錄 315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作輔導報告情況一覽錶 315
中國人民大學跨學院研究機構一覽錶 315
中國人民大學院屬科研機構一覽錶 316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縱嚮科研項目一覽錶 321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考察團情況一覽錶(2005—2013年) 330
中國人民大學教師在全國及北京市學術團體中兼職情況一覽錶(不完全統計) 331
2013年學校及各院係舉辦的學術活動一覽錶 341
發展規劃 348
學科和事業發展規劃 348
一、概況 348
二、事業規劃與發展戰略研究 349
三、學科發展規劃工作 349
四、統計信息管理工作 350
校園規劃與建設 350
一、概況 350
二、在建及竣工項目情況 350
三、擬建項目情況 351
專項資金管理 351
一、專項資金管理機構 351
二、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資金項目管理 352
附錄 353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度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資金項目批復情況統計錶 353
“985工程”建設項目 353
一、概況 353
二、項目管理及進展情況 354
“211工程”建設項目 354
一、概況 354
二、項目管理及進展情況 355
中央高校發展長效機製補助經費項目 355
一、概況 355
二、項目管理及進展情況 355
附錄 356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度長效機製補助經費項目批復情況統計錶 356
“2011計劃” 356
一、概況 356
二、項目管理及進展情況 356
高等教育研究 357
一、科研項目與成果 357
二、政策研究和決策谘詢 358
三、學術活動與交流 358
四、其他工作 358
附錄 359
2013年度中國人民大學教育管理科學研究基金項目立項名單 359
教育部文科教育改革發展研究基地2013年度研究成果 360
北京市高教學會第八次優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獲奬名單 360
對外交流與閤作 361
一、概況 361
二、主要工作 362
附錄 364
2013年校領導齣訪團組一覽錶 364
2013年重要來訪一覽錶 364
2013年與中國人民大學簽訂校際交流協議的境外院校一覽錶 365
2013年與中國人民大學續簽校際交流協議的境外院校一覽錶 366
中國人民大學海外孔子學院一覽錶 366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通過校際交換生項目派齣學生一覽錶 367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通過國傢公派項目派齣學生一覽錶 368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通過寒暑期境外項目派齣學生一覽錶 368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通過“校長奬學金項目”派齣學生一覽錶 369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聘請客座教授一覽錶 370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授予名譽教授稱號人員一覽錶 370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因公短期齣國/境人員統計錶 370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因公長期齣國/境人員統計錶 370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主要國際會議匯總錶 371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會議資助匯總錶 371
管理工作 378
行政管理工作 378
一、概況 378
二、信息工作 378
三、綜閤協調工作 379
四、規範管理工作 380
五、校史工作 380
六、董事會工作 381
人事工作 381
一、概況 381
二、教職工基本情況 381
三、製度建設 381
四、人纔工作 382
五、教職工培訓 385
六、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與崗位聘用工作 386
七、考核工作 387
八、薪酬、福利和離退休工作 387
九、教職工齣國(境) 388
十、博士後工作 388
附錄 388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教職工增員情況錶 388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教職工減員情況錶 389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名單 389
學生工作 392
一、概況 392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92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谘詢 397
四、學籍管理工作 398
五、奬勵與資助工作 398
六、國防教育工作 400
七、就業工作 401
附錄 402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本科專業招生計劃 402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各省(區、市)錄取分數、招生計劃和錄取人數 404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度在校學生分學院、類彆、年級人數統計錶 406
中國人民大學2012—2013學年學生奬助學金類彆及額度 407
中國人民大學2012—2013學年主要奬學金獲奬名單 408
2012—2013學年“十佳班主任”優秀班主任名單 409
2012—2013學年“優秀輔導員”“優秀學生兼職輔導員”名單 411
中國人民大學2012—2013學年先進班集體名單 412
2012—2013學年“十佳宿捨”“文明宿捨”名單 416
中國人民大學2013屆畢業生分院係人數統計錶 418
中國人民大學2013屆畢業生落實情況錶 419
中國人民大學2013屆畢業生就業地區分布情況錶 419
中國人民大學2013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統計錶 420
中國人民大學2013屆畢業生就業供需情況錶 420
資産管理工作 420
一、概況 420
二、拓展辦學空間工作 420
三、房地産管理工作 421
附錄 422
2013年房屋、土地、教職工住宅匯總錶 422
財務與審計工作 426
財務工作 426
一、概況 426
二、年度收支及預算執行情況 426
三、財務狀況專題分析 426
四、財務管理 427
審計工作 428
一、概況 428
二、主要工作 428
後勤工作 429
一、概況 429
二、後勤社會化改革 429
三、後勤經營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 429
四、專項改造與維修工作 433
五、節能管理工作 434
六、後勤管理工作 434
七、幼兒園工作 435
安全保衛和醫療保障工作 435
一、概況 435
二、治安、消防、交通安全等工作 436
三、醫療保障工作 437
檔案館、博物館工作 440
一、概況 440
二、檔案館工作 440
三、博物館工作 440
附錄 441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檔案館館藏檔案和檔案利用情況統計錶 441
網絡信息管理工作 441
一、概況 441
二、常規工作 442
三、“微人大”建設 442
校友工作 443
一、概述 443
二、主要工作 443
教育基金會工作 446
一、概況 446
二、捐贈工作 446
三、其他工作 447
附錄 448
2013年社會捐贈大額匯總錶 448
校辦産業 450
一、概況 450
二、校辦産業管理工作 450
附錄 451
中國人民大學校辦産業名錄 451
齣版社 452
一、概況 452
二、選題策劃工作 452
三、管理改革工作 453
四、對外閤作和版權貿易工作 454
五、其他重要事項 454
附錄 455
2013年度獲奬圖書目錄(注:隻匯總省、部級以上奬項) 455
書報資料中心 458
一、概況 458
二、管理工作 458
三、期刊編輯齣版與銷售 458
四、學術評價研究 459
五、數字化建設與改造 459
六、相關重要活動 460
文化科技園 460
一、概況 461
二、企業孵化機製與公共服務平颱建設 462
三、國傢版權貿易基地建設 462
四、創意産業技術研究院工作體係建設 462
五、文化産業研究院工作體係建設 463
六、其他重要活動 466
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466
綜閤工作 466
一、概況 466
二、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和理論學習 467
三、民主辦學和依法治校 467
四、安全穩定工作 467
五、其他工作 468
組織工作 468
一、概況 468
二、開展黨的群眾路綫教育實踐活動 468
三、乾部工作 470
四、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471
五、基層黨組織建設 471
六、黨員隊伍建設 472
七、評優錶彰 472
八、黨校工作 472
九、全國乾部教育培訓基地工作 473
附錄 473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先進基層黨委(黨總支)、先進黨支部名單和優秀共産黨員名單 475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黨校培訓班一覽錶 475
宣傳工作 475
一、概況 475
二、理論宣傳工作 476
三、新聞宣傳工作 477
統戰工作 477
一、概況 477
二、各級人大代錶和政協委員工作 477
三、各民主黨派基層組織建設及僑聯工作 478
四、僑聯工作 479
五、理論研究工作 479
六、信息工作 479
七、其他工作 479
附錄 479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人大代錶、政協委員議案提案一覽錶 480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市人大代錶、政協委員議案提案一覽錶 480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各民主黨派組織機構情況 481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民主黨派成員在其黨內任職情況 481
紀檢監察工作 481
一、概況 482
二、黨風廉政建設 483
三、糾風和執法監察工作 483
四、信訪信息和查辦案件工作 483
五、其他工作 484
工會與教代會工作 484
一、概況 484
二、教代會工作 485
三、校園文化建設和文體社團工作 485
四、婦女、計劃生育及職工互助保險工作 486
五、師德建設工作 486
共青團工作 487
一、概況 487
二、組織建設 488
三、宣傳工作 488
四、課外學術活動 488
五、社會實踐 489
六、校園文化 489
七、學生社團 490
八、誌願者工作 490
九、學生會和研究生會工作 490
十、社會勤工助學工作 491
附錄 491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創新杯”競賽情況統計 491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首都“挑戰杯”競賽獲奬統計 492
中國人民大學參加2012—2013年全國“挑戰杯”競賽獲奬情況統計 492
人 物 493
中國共産黨全國代錶大會代錶、全國人大代錶和政協委員 493
中國共産黨北京市代錶大會代錶、北京市人大代錶和政協委員 493
民主黨派中央委員、北京市委委員 494
第七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494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494
第四屆北京市學位委員會委員 494
北京市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494
第二屆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495
第五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495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學風建設委員會委員 495
中央“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成員 495
第五屆吳玉章基金委員會名單 497
北京市人民政府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 498
中國人民大學榮譽教授 498
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 499
中國人民大學首批一級教授 499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499
2013年逝世人員名單 503
附屬學校 505
附屬中學 505
一、概況 505
二、學校建設 505
三、各類成績 509
附屬小學 511
一、主要工作 511
二、主要成績 512
附錄 514
附錄一 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大事記 514
附錄二 2013年中國人民大學黨發、校發文件目錄 582
附錄三 2013年報刊報道中國人民大學的部分文章目錄索引 591

精彩書摘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閤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於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學校的前身是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閤大學和華北大學。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通過瞭《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閤並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開學典禮,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著名教育傢吳玉章、成仿吾、袁寶華、黃達、李文海、紀寶成先後擔任校長。現任黨委書記為靳諾教授,校長為陳雨露教授。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中國人民大學廣大師生秉持“立學為民、治學報國”的辦學宗旨,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始終與黨和國傢同呼吸、共命運,勤儉辦學,艱苦奮鬥,積極探索,求真務實,使學校成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和繁榮,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做齣瞭重要的貢獻,被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麵旗幟”。從1950年至今,國傢曆次確立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均位居其中。目前學校是國傢“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繼續教育為輔助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形成瞭“主乾的文科、精乾的理工科”的學科發展體係。學校是我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現有26個學院、24個跨學院研究機構,另設有體育部、繼續教育學院、培訓學院、深圳研究院等。
  ……

前言/序言


《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輯刊》(第十三輯)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輯刊》(第十三輯)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輯刊》的最新一冊,由國內頂尖的哲學與文化研究專傢學者共同撰寫、審校和編輯而成。本輯刊聚焦於中國傳統思想的現代闡釋、當代價值的挖掘以及跨學科視野下的比較研究,力求在繼承與創新中推進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本輯精選瞭十二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涵蓋瞭從先秦諸子百傢到近現代思潮的廣闊領域,尤其注重對經典文本的細緻考辨和對核心概念的深入剖析。全輯論文結構嚴謹,論證充分,充分體現瞭當前學界在各自研究領域的前沿成果。 第一部分:古代哲學思想的精微探析 本部分集中展示瞭對中國古代核心哲學流派的獨到見解和新穎解讀。 一、 論“仁”概念在孔子思想中的內涵流變與實踐路徑 本篇論文通過對《論語》中“仁”字齣現語境的係統統計和語義分析,考察瞭孔子思想發展過程中“仁”的內涵如何從早期的個體德性修養逐步擴展為處理人際關係、乃至社會治理的核心原則。作者認為,孔子對“仁”的闡釋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一個動態的、旨在迴應特定時代挑戰的實踐性建構過程。論文重點分析瞭“剋己復禮為仁”的具體操作層麵,並將其置於春鞦末期禮崩樂壞的曆史背景下進行考察,揭示瞭其超越性的政治與倫理意圖。 二、 孟子“性善論”的形上學基礎及其與“義”的內在統一 該文深入探討瞭孟子“性善論”背後的形上學預設,挑戰瞭傳統上將“性善”簡單視為倫理主張的觀點。作者通過梳理“良知良能”的論述,論證瞭孟子哲學中存在一個先驗的、具有本體論地位的“善的源頭”。同時,文章詳細闡釋瞭“義”如何作為這種內在善性在實踐中的外化和顯現,強調瞭“義”的判斷並非純粹的主觀意願,而是對“性善”的閤乎性認識和閤乎性行動。 三、 莊子“齊物”思想中的認識論轉嚮及其對“逍遙”境界的奠基 本文從認識論的角度重新審視瞭莊子的“齊物論”。作者指齣,莊子並非簡單地主張萬物平等,而是通過對語言、概念和價值判斷的批判,指嚮瞭一種超越二元對立的認知狀態。論文著重分析瞭“相對性”和“轉化性”在莊子哲學中的作用,並論證瞭“齊物”是實現“逍遙遊”這一生命自由境界所必須完成的認識論前提。 四、 法傢“勢”的觀念與權力結構的動態平衡研究 本篇研究聚焦於韓非子思想中的“勢”的理論,將其置於法傢關於君主權力運作的整體框架中進行考察。文章細緻區分瞭“法”“術”“勢”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強調“勢”不僅是君主所處的客觀政治地位,更是一種動態的、需要通過精巧的“術”來維持和調適的權力平衡狀態。通過比較法傢與其他先秦學派對統治閤法性的論述,突顯瞭法傢理論的工具理性和現實關懷。 第二部分:魏晉玄學與中古思想的深化解讀 本部分關注魏晉時期思想的復雜性、繼承性以及對後世的影響。 五、 王弼《周易注》中“無”與“有”的辯證邏輯研究 本研究對王弼對《周易》的注釋進行瞭細緻的文本分析,著重考察瞭其如何運用“有”與“無”的範疇來解釋《易傳》中的基本卦象和爻辭。文章認為,王弼的哲學目標在於調和儒傢倫理與老莊形上學,通過將“無”設定為萬物生成的本根,將“有”視為其顯現,構建瞭一個具有內在統一性的解釋體係。 六、 郭象“獨化論”中的主體性建構與自然觀 本篇論文聚焦於郭象對老莊哲學的獨特詮釋,特彆是其“齊物”意義上的“獨化”論。作者強調,郭象的“獨化”並非機械的自然決定論,而是在肯定萬物自足性的基礎上,賦予個體生命一種在規定性世界中實現自我完滿的可能。文章還對比瞭郭象與嚮秀在詮釋上的差異,突顯瞭魏晉玄學內部的多元性。 第三部分:宋明理學與心學的新視野 本部分關注理學和心學在存天理、滅人欲以及知行閤一等核心議題上的新發展和新問題。 七、 硃熹“格物緻知”的實踐指嚮與知識論層級 本研究以硃熹理學為核心,探討“格物緻知”在其實踐體係中的地位。論文指齣,“格物”不僅是對外部事物的窮理,更是一個涵蓋瞭對自身心性的反思和對義理的體認的復雜過程。作者通過分析硃熹對“理”的定義,勾勒齣其知識論的層級結構,即由物理延伸至義理,最終迴歸到對天理的自覺。 八、 王陽明“緻良知”學說的現代生態倫理學意蘊 本篇論文嘗試以現代生態倫理學的視角,重新審視王陽明的“緻良知”學說。作者主張,“良知”作為一種普遍的道德直覺和本體論原則,天然地蘊含著人與自然萬物休戚與共的整體性認知。文章論證瞭“緻良知”的過程,即是廓清濛蔽、實現人心與天地的閤一,這為構建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思想提供瞭重要的思想資源。 第四部分:近現代思想的轉型與對話 本部分關注近現代中國思想對西方思潮的吸收、轉化及其自身的演變。 九、 嚴復翻譯理論中的“信、達、雅”與文化挪用機製 本研究以嚴復的翻譯實踐為切入點,分析瞭其“信、達、雅”標準在具體操作中的張力與側重。論文認為,嚴復的翻譯活動不僅僅是語言的轉換,更是一種深刻的文化移植和觀念重塑過程。作者重點分析瞭“雅”在嚴復翻譯中對中國傳統文風的繼承和對西方新概念的適應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十、 梁啓超與“新民”構想中的個體自由與國傢責任的張力 本篇論文考察瞭梁啓超在不同曆史階段對“新民”概念的闡釋變化,著重分析瞭其在追求個體解放與維護國傢獨立這一目標之間的思想調適。文章指齣,梁啓超試圖通過培育現代公民意識來實現國傢的富強,但“新民”的培養過程始終受到強烈的政治功用主義的製約,體現瞭早期中國知識分子在現代化轉型期的復雜心態。 十一、 早期馬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對傳統“民本”思想的批判與繼承 本研究梳理瞭二十世紀初中國早期馬剋思主義者在接受西方無産階級革命理論時,如何處理與中國傳統“民本”思想之間的關係。論文指齣,早期理論傢一方麵批判瞭傳統民本思想的局限性,特彆是其非徹底性和階級模糊性;另一方麵,也積極利用瞭其中關於“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嚮,將其轉化為發動群眾、服務人民的政治動員語言。 十二、 馮友蘭晚期“綜閤創新”哲學觀的內在邏輯考察 本輯收錄的最後一篇論文,對當代著名哲學傢馮友蘭晚年的哲學轉嚮進行瞭梳理。文章著重分析瞭馮友蘭晚期提齣的“綜閤創新”理念,探討瞭其如何試圖在繼承中國傳統哲學的優秀遺産(如宋明理學)與吸收西方現代哲學成果(如邏輯實證主義、現象學)之間尋求一種新的融通之道,以期構建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現代中國哲學體係。 --- 《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輯刊》(第十三輯)的齣版,不僅為相關領域的學者提供瞭最新的研究動態和深入的論辯平颱,也為普通讀者和研究機構深入瞭解中國思想史的演變脈絡和當代研究前沿,提供瞭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本書內容充實,學術水準高,是研究中國哲學、思想史及文化學的必備參考書。

用戶評價

評分

從裝幀和排版來看,這本書無疑是體現瞭其作為官方齣版物的規格,紙張厚實,印刷清晰。但閱讀體驗的提升,絕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物理層麵。我個人非常欣賞那些能在嚴肅的年鑒中巧妙地融入人文關懷的嘗試,比如,用幾頁篇幅來紀念那些在學術或教學崗位上默默耕耘瞭幾十載的老教授,簡短地介紹他們一生的主要貢獻,並配上幾張富有年代感的黑白照片。這能為冰冷的記錄增添一份溫度和敬意。然而,在翻閱這本2014年的年鑒時,我沒有找到太多這樣的“留白”時刻。一切都像是流水綫上的標準件,流程化的紀念活動被塞進瞭固定的闆塊,缺乏對個體命運和學術傳承的深刻反思。一本優秀的年鑒,應該像一麵鏡子,不僅映照齣機構的宏大敘事,也能捕捉到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縮影。遺憾的是,這部作品更像是一份官方的成績單,嚴謹有餘,溫情不足,讓人在閤上書本時,留下的印象是“知曉瞭”而非“有所感觸”。

評分

說實話,我更傾嚮於那種帶有強烈個人色彩和批判精神的觀察手記,而不是這種百科全書式的匯編。我期待的“年鑒”應該更像一個時間膠囊,它不僅要記錄“發生瞭什麼”,更要隱晦地透露齣“人們在想什麼”以及“潛在的趨勢是什麼”。比如,我一直好奇,在那個特定的年份,校園文化中那種新興的亞文化現象是如何悄然滲透進傳統教學體係的?是否有某個不那麼起眼的社團活動,其實預示著未來幾年學生思想的轉嚮?但翻閱這本年鑒時,我發現它對這些“軟性”信息處理得極為謹慎,幾乎采用瞭“去人化”的筆法。所有的活動都被標準化地描述為“圓滿成功”、“達到預期目標”,語言是如此的精確和中性,以至於讓人感覺不到一絲波瀾。這就像是看一張高度清晰但缺乏景深的風景照,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可見,但整體氛圍卻凝固瞭。我希望能在這冰冷的數字和官方敘述背後,捕捉到一絲屬於那個特定年份、屬於人大校園內那些鮮活生命體的脈搏和掙紮,那種關於理想與現實碰撞的火花,但很遺憾,這本書似乎刻意將這些“雜音”過濾掉瞭。

評分

對於像我這樣需要進行跨年度數據對比的學者來說,信息的可檢索性和標準化的統一性至關重要。我原本希望這本2014年的年鑒能延續前幾年的數據編碼方式,尤其是在統計學院畢業生就業去嚮的那個細分類目上。我記得前幾年的年鑒對進入“金融科技”領域的校友數量有一個非常細緻的區分,這對於我們分析新興産業人纔吸納能力至關重要。然而,當我試圖去比對2014年的數據時,發現這個分類被閤並到瞭一個更寬泛的“信息技術服務業”中,使得原本可以量化的增長趨勢變得模糊不清,甚至有倒退之嫌。這種在不同版本間隨意更改統計口徑的做法,對於嚴肅的研究者而言,無疑是增添瞭巨大的數據清洗成本和不確定性。這不僅僅是信息不全的問題,更是對使用者研究流程的漠視。一本權威的年鑒,其價值的一半在於它記錄瞭曆史,而另一半則在於它能讓曆史以可比的方式被提取和分析,這一點上,我認為2014年的版本在操作層麵上存在明顯的瑕疵。

評分

這本厚重的年鑒,光是翻開它就仿佛能聞到油墨和紙張混閤在一起的、那種特有的、屬於官方齣版物的莊嚴氣息。我本是想找尋一些關於那一年特定學術會議的詳細記錄,想看看當年各院係在科研成果展示上有哪些突破性的進展,比如經濟學院那些關於宏觀調控的最新研究,或者法學院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麵的實踐案例。然而,我拿著它,卻發現大部分篇幅被那些必須得有的、程序性的信息所占據。比如,學校領導的年度述職報告,這當然重要,但對於一個渴望挖掘學術深層動態的讀者來說,這些內容總是顯得有些“高屋建瓴”,缺乏直擊具體研究細節的穿透力。我更希望能看到的是,那些在具體實驗室裏取得的微小但關鍵的突破,是那些研究生們在田野調查中捕捉到的鮮活的社會現象,而不是那種經過層層篩選和潤飾後,呈現齣的“完美”整體圖景。那種被過濾掉的、帶有實驗過程中必然齣現的麯摺和失敗的真實記錄,往往纔是一個時期學術生態最生動的寫照。手捧此書,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對“整體”的維護,而非對“個體”研究脈絡的深挖,這讓我對於如何快速定位我真正感興趣的那些“乾貨”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評分

我購買並翻閱這本年鑒的初衷,是想側重瞭解學校在國際交流閤作方麵的具體成果,特彆是與“一帶一路”倡議初期相關的那些項目進展。我關注的是那些具體的、由具體學院承接的海外閤作研究中心是否已經開始運作,以及簽署瞭哪些實質性的、涉及聯閤培養或雙學位授予的協議。期望中,我希望看到的是詳細的閤作院校名稱、閤作項目的具體研究方嚮,甚至可能有幾張閤作簽約儀式的照片作為佐證。然而,書中對國際閤作部分的呈現,更像是一種“成果羅列”,充斥著“積極推進”、“廣泛交流”這類修飾性詞匯,但對於“誰和誰做瞭什麼,結果如何”的核心信息,往往一筆帶過。這種“大而空”的敘述方式,使得讀者無法判斷這些閤作的深度和成效,它們看起來更像是對既定政策的響應匯報,而非對具體國際化戰略執行效果的客觀評估。這讓我不禁懷疑,這種信息的“模糊化”處理,是否是齣於某種策略考量,而非單純的編纂疏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