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夏萨摩 著
图书标签:
  • 成长
  • 迷茫
  • 焦虑
  • 时间
  • 自我认知
  • 青春
  • 情感
  • 生活
  • 选择
  • 未来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57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229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26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2015年6月,林夏萨摩,在简书上写下了一篇《你才20多岁,为什么总怕来不及》,一时间引爆了所有的社交网络,成为现象级别的网络爆文。人民日报、清华南都、十点读书、智囊团达人等一些号,阅读量都超过了10万。累积阅读量过亿。

2.你想要努力,可是那么多人,都远远走在了你前面,有着你艳羡不已的背景和资历。也许你和大多数平凡却心怀热切梦想的年轻人一样,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证明自己这一生,不止庸庸碌碌,却永远认为自己太普通,无论怎么追赶,都来不及。

3.在这个越来越多人年少成名的时代,似乎无时无刻,我们都在害怕自己来不及。

其实,你不是害怕,你只是太急功近利。

渴望成功,却不肯埋头从小事做起,野心勃勃,却不愿为梦想付出太多。

4.在《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里,作者直接将话题聚焦于“20出头的年轻人所面临社会竞争压力而感到的焦虑和惶恐”这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本书不灌毫无意义的鸡汤,不进行无关痛痒的说教,只用自己和身边朋友的实际经验证明,对于年轻人来说,迷茫和焦虑,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有脚踏实地,付出200%的决心和努力,才能真正意义上突破自己,你要你还活着,还有热血和冲动,永远都不会来不及。

5.简书签约作者,多家杂志专栏作者,人畅销书作者伊心、杨熹文亲笔作序,特立独行的猫、李尚龙、陈亚豪、蓑依推荐。



内容简介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是林夏萨摩首部励志随笔集,收录了自2015年6月开始作者在网络上发布的一系列爆文,收录了作者的全新文章五万字。

在这本书里,作者直接将话题聚焦于“20出头的年轻人所面临社会竞争压力而感到的焦虑和惶恐”这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本书不灌毫无意义的鸡汤,不进行无关痛痒的说教,只用自己和身边朋友的实际经验证明,对于年轻人来说,迷茫和焦虑,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有脚踏实地,付出200%的决心和努力,才能真正意义上突破自己,你要你还活着,还有热血和冲动,永远都不会来不及。


作者简介

林夏萨摩,本名夏婷婷。简书红人、签约作者,多个杂志公众号特邀作者。2015年多篇热文被公众号疯狂转载。

明明可以靠英语吃饭,偏偏要和中文较劲。外语系毕业生,曾混迹于广告圈,服务多个世界500强品牌,做过文案、策划、执行、翻译、艺人经纪,绰号“万能替补王”。

文字时而温情治愈,时而犀利醒脑,深受读者喜爱。


精彩书评

每一段时光都可以是好时光,只要你不谄媚世俗,只要你能好好地坚持自己。Summer用她的文字告诉我们,20出头的努力有很多原因,比如你有一个执着很久的梦想,比如你拥有想要守护的人,比如你渴望被别人看见,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一切都来得及。

——特立独行的猫


20多岁,是人好的年纪,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虽一无所有,但应无惧怕,那一切的美好,都是因为你有青春亦有时间。Summer的文字,时而感伤,时而大气,愿你读后,能有更多的感悟。

——李尚龙


二十几岁,才是一个人自我舞台真正展开的时间。你要做的不是迷茫、不是荒废,而是热气腾腾地拥抱这个新鲜的世界,用积极的能量,让自己活得漂亮。林夏萨摩用她笔下的故事告诉我们:二十几岁,一切都来得及,不,不管什么年龄,只要开始,就都来得及。

——蓑依


理性与深情,哲思和温柔,林夏的文字里都有。她写下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一个个以字为剑,以用这把剑刺破灰暗,照亮他人的英雄梦,而这也是这本书的真挚与珍贵所在。

——陈亚豪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时代,枪炮和硝烟都已远去,个人的命运终于可以紧握手心,但那么多人仍然深陷困境。这种困境,多半来自于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只是很少有人像林夏萨摩一样,看的明白透彻,做的尽力坦荡。

——伊心


在这个鸡汤文字满溢的时代,林夏这样清醒的文字,对在校园里或者刚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具有很实际的指导意义。在这本书中,林夏用一如既往的利落风格,写成长,写爱情,写梦想,慷慨地把生活中的经历分享出来,耐心地去解释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生活里所会遇到的人生难题。

——杨熹文


目录

第一章 你才20几岁,为什么总怕来不及

你才20几岁,为什么总怕来不及?/ 03

20出头的贫穷,可以是最好的增值期?/ 10

梦想道路上,每一个人都心怀恐惧?/ 19

别再拿迷茫说事了,只是急功近利罢了?/ 29

你以为的幸运,是别人努力了好久才发出的光?/ 37

让我们一起, 温柔地推翻这个世界?/ 44

如果没有人看见我,那我就站到有人能看见的地方?/ 52

我们读大学到底该读什么?/ 63

第二章 姑娘,你不努力,你想指望什么

姑娘,你不努力,你想指望什么?/ 79

为你打算的人很多,但你才是自己的编剧和导演?/ 88

记住,你是一个品牌,不要自毁招牌?/ 94

人的能量是守恒的,把精力放在值得的人和事情上?/ 101

别动不动就怪父母,他们不欠你的?/ 107

我在后台碰到了韩寒,然后你猜?/ 116

别说你没背景,自己就是最好的背景?/ 124

第三章 你不是没的选,你只是不想选而已

认为自己牛逼,还不是因为格局不够大?/ 133

你不是没的选,你只是不想选而已?/ 138

比钱更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146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而不是为了逃避现实?/ 155

职场上的鱼和熊掌,每一次只能选一个?/ 163

学英语,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171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学习方法?/ 184

第四章 用力地生活,只是因为拥有想要守护的人

用力地生活,只是因为拥有想要守护的人?/ 195

不般配的爱情,往往有旁人看不懂的情深?/ 203

与高冷无关,我只是不需要那么多的Hello Friend ?/ 212

原来,现在你只想要容易掌控的爱情?/ 220

再好的朋友,也经不住一直当你的情感垃圾桶?/ 225

父母为我们选的路,往往是最好走的一条?/ 231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练习一个人?/ 239

后记—坚持只是为了有一天能笑着说,谢谢我,不曾放弃我 ?/ 246


精彩书摘

你才20几岁,为什么总怕来不及

1

今年6月,有一个1994年出生的学妹给我打电话。她对我说,她很迷茫,很害怕。

她说,没想到一转眼就大三了,很快就要大四了,感觉自己好像随时要毕业的样子。可是当她回头去看过去三年的时光,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专业没有好好学,恋爱也没有正经谈过,社团里也只是随便打个酱油。感觉自己好失败,好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不知道一个这样的自己,要怎么面对明年的毕业?

她说,可是这样一个平庸的自己,身边却有很多厉害的人。她认识从大一开始就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四处旅行、拍照的学姐,如今已经开始给旅行杂志供稿子;她认识大二时就交换去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学长,现在已经在那里读研,继续深造;她还认识大三时就已经有了自己设计工作室的同届同学,接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单子后,现在工作室已经小有名气。

可是,反观自己呢?好像一无所长,走在人群里随时都会被湮没。

她又说,明年就要大学毕业了,可是自己并不知道毕业以后要做什么。现在学的专业,并不是她喜欢的,当年高考过后,只是随便填了学校和专业。没有想过,那个时候的选择竟然直接绑定了以后的人生。她好羡慕那些目标很明确的人,要么就是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要么就干脆跨行做一点别的,可是她连个确定的答案都没有。她说该怎么办啊,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来不及了。

她说,好像过了20岁以后,时间一直在快进,有太多的东西想要尝试,有太多的事情想去做,有太多的远方想要到达,可是好像根本来不及啊。她突然觉得好害怕,她害怕自己就这样匆匆过了一生,到最后,什么梦想都没有实现。

她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就好了,如果多给自己一点时间,也许情况会比现在好得多。至少她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决定、去规划,经历一个更好的人生。

我很能理解她的焦虑,可是,你现在才20岁啊,为什么害怕来不及?究竟是哪里来不及呢?

如果,今天你只有20岁,都觉得时间对你不公平,有太多的想法和愿望来不及去完成,那么那些30岁、40岁、50岁,甚至是80岁的人该怎么想呢?他们该向谁去讨时间,又该向谁去要公平呢?

你知道吗?其实,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来得及。

这个世界,有30岁开始重新学习、参加高考的人,只为了进入大学,重新学习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激烈的竞争。他的名字叫刘洪波,辽宁葫芦岛市人,一共参加了三次高考。1997年第一次参加高考;间隔十年后,2007年重回校园读书,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高考;2008年第三次参加高考,最终被湖北中医学院录取。

这个世界,有40多岁开始健身,连续坚持27年,练就一身健硕肌肉、可以举起400斤杠铃的人。他叫山姆·布莱恩特,来自美国佐治亚州。他说,心态老,人才会显老,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人们常常用年龄为自己的懒惰和无所事事找借口。

这个世界,有80岁开始学画画、98岁成为艺术家的人。他是一位叫Hal Lasko的日本老爷爷,原本只是一个印刷工人,自上个世纪90年代退休后,开始用Windows 95软件“画图”作画,刚开始只是兴趣使然,画完后将画作打印出来自我欣赏,慢慢地开始举办个人画展,甚至逐渐将作品推向市场出售。

所以,你为什么怕来不及?跟这些人相比,你凭什么说来不及?


2

如果害怕真的有用的话,还要努力干吗呢?

那我每天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只要躺在床上自我催眠,不断地重复着“我好害怕”“我害怕什么都来不及”的心理状况就好了?

因为我害怕,天就不会黑下来;因为我害怕,毕业论文可以不用写,答辩也可以不用参加;因为我害怕,就不用烦恼找工作,不用每天上下班挤着公交,在城市中奔波?

可是,现实的世界不是这样运作的,生活不是看电影,遇到我们不喜欢的情节还能选择快进。

我一直都觉得,害怕,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之一。

害怕,只会徒增无谓的烦躁和压力,并不能帮助你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事实上,更多时候,害怕像是一个任意反弹的弹簧,肆意地搅乱你的生活。往往,你越害怕来不及,就越来不及;你越害怕事情做不好,就真的做不好,这颇有点墨菲定律的意味。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美国人爱德华·墨菲(Edward A.Murphy)于1949年提出: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所以,害怕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可能使问题变得更糟糕。既然如此,你确定还要继续害怕下去吗?


3

其实,你并不是害怕,只是太急功近利罢了。

从小到大,你听过太多少年成名的故事,远有王勃、苏轼这些人,近有张爱玲、韩寒、郭敬明等人,更不乏席卷网络的“90后”CEO马佳佳、余佳文等人,这些人让你仿佛觉得自己也可以,也应当是“少年成名天下知”这类人之中的一员。

你希望在一个还算年轻的年纪,就能够拥有你想要的一切,拥有足够你挥霍的资本,这资本可以是时间,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能力或者才华。

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最好是学校里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的风云人物,或者是学生会、社团里受器重的骨干。总之,不论学习,还是社会实践,你都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如果你已经离开象牙塔、步入社会,那最好是有一帮意气风发能与你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或者一份如日中天的事业,又或者一份轻松好混的工作。换句话说,是以你的能力可以轻松驾驭的工作、高大上的工作环境、诱人的薪资待遇,如果恰巧,同事是个逗比,老板是个傻×,隔壁公司再有个帅哥或美女,就更好不过了。

对了,最好在外面有男朋友疼或女朋友爱,在家里有父母宠着,出门有朋友罩着。生活要是这样,你便再也不用害怕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今天你羡慕的那些人,那些混得风生水起、风光无限的人,他们拥有怎样独特的能力或才华,经历了多少暗黑的时光,付出了多少努力,流过多少汗水和泪水,才换来今天这样一个像是开了外挂一样的金灿灿的人生?

当我们连走路都还没学会的时候,就妄想着跑得很快,是不是太贪心了?

不是说,你不可以少年立志,而是立志以后,要一点一点地努力,慢慢地进步,直到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当年,张爱玲的一句“出名要趁早”不知道撩拨了多少少男少女蠢蠢欲动的心。太多少年成名、春风得意的桥段,常常在我们的耳边和脑海里萦绕,所以,当我们处在一个20几岁的年纪时,我们困惑、迷茫、焦虑、不安……

可是很多人都忘记了,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连胖子的肉都是一斤一斤长起来的。原谅我并不恰当的比喻,但事实确实如此。


4

那你为什么会害怕呢?

害怕,是因为前方的道路漫长而未知;害怕,是因为现在落后于别人很多;害怕,是因为怕终究无法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可是没有关系啊,只要你愿意努力,愿意去改变,任何时候都来得及。

我有两个特别喜欢的成语,一个是“来日方长”,一个是“厚积薄发”。

“来日方长”讲的是一种态度和信念,是一种出自对于美好未来的强烈笃定,时间一定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所有的付出都一定会有回报,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努力之后的事情,就交给时间,我们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阵风,等风来的时候,张开翅膀,奋力翱翔,将曾经的落后于人和落寞失意都一笔勾销。

至于“厚积薄发”,强调的是一种做事情的态度,你现在所有的努力和准备,都是一种沉淀、一种铺垫,都是在为了将来某个特殊的时间点到来时,你可以爆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些古老神话传说里的英雄之所以会成功,靠的都不是气力,而是毅力,一股子“来日方长”的持之以恒,一种积蓄已久的能量爆发。

你要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努力,会为你证明自己的。

所以,不要害怕。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迷茫、困惑、苦逼,但黑暗终将会过去,光明终将会到来。

记住了,除非宇宙爆炸,地球毁灭,战争爆发,而你时日无多,否则,一切都还来得及。


前言/序言

成长没有快捷键

刚满21岁的时候,我度过了一段“迫不及待”的生活。

一切都怕赶不上,一切都怕来不及。

那时候我正在读研,也刚开始写东西,心里的愿望像肥皂泡一样膨胀,又迅速地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

我希望自己能尽快地毕业,如果能读博士的话最好了,不能读也要尽快找到一个毕业后可以留任的实习公司。除了帮着导师做课题,写论文,从研一就开始研究博士招生简章,我还投实习简历,看“职场通关秘籍”,恨不得能一脚踏进世界500强,另一脚还能踩上博士录取通知书。

我希望自己能尽快写出来点击量过百万过千万的热门文章。天哪,我已经21岁啦。张爱玲也不过二十来岁就写出了《沉香屑》等让文坛震惊的作品,萧红彼时也已经写出了《呼兰河传》,而我还是个灰头土脸的女学生,一切都懵然不知,一切都迷茫困惑。别说像她们一样写出流芳千古的著作,我连一篇心灵鸡汤还写不好。在这个成名要趁早的时代,我简直太晚了。

不知道有多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和当时的我一样,害怕来不及,害怕被世界和潮流远远地甩在身后。

但是我们都忘了,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速成”这回事儿,成长也从来没有“快捷键”。

在大多数人都害怕来不及的时候,却只有一少部分人思考如何才能将碌碌无为的每一天都过得充盈丰富。

这就是林夏萨摩在这本书里讨论的话题吧。她提供了价值观,更提供了方法论——如何才能不让计划全部落空,如何同时具备梦想力与执行力,如何才能独立而强大、温柔又炙热地活着。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时代,枪炮和硝烟都已远去,个人的命运终于可以紧握手心,但那么多人仍然深陷困境。这种困境,多半来自于现实和理想的落差,只是很少有人像林夏萨摩一样,看得明白透彻,做得尽力坦荡。

所以如今的我,年岁渐长,心态却越来越平和了。我开始只担心成长的速度跟不上年龄的增长,再也不用自己的成就去对比艳羡他人的成就,再也不用每一个清醒的白日去做无谓的梦。

我找到工作,发现职场上没有什么通关秘籍,世界500强也需要有人从打印文件、邮寄产品做起。

我继续写作,发现除了少数天赋异禀少年成名的作家之外,大多数作家都用漫长的生命燃烧着才华。他们甘愿过上单调、乏味、规律的生活,牺牲一切放纵来保证写作时的精力。

这其中,没有“速成”,没有“快捷键”,只有日复一日的“工匠精神”——敲击、修正、打磨,直到巨石露出人形,直到画布现出山河。

欢迎你来到二十多岁的世界,我们成长得很慢很慢,但一切都敌不过“死磕”。

畅销书作者 伊心,著有《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做梦想忠诚的守护者

认识林夏的文字,最初是因为那篇《你才20岁,为什么总怕来不及》。仿若一个午后的时间,手机里、电脑上,各处都留下这篇文章的痕迹,无数迷茫的年轻人在字里行间张望着人生的解答,我却在一遍遍阅读中,惊叹这文字清爽利落,没有一丝拖沓,带有惹人喜爱的坚定。

后来林夏的文字被传播得越来越广,我渐渐就了解到这样一个女孩子,她曾任数职,做文案,策划,执行,翻译,生活热闹精彩;她坚持写字,哪怕时间有限,也始终心怀梦想,充满能量。林夏这个把生活过得丰盛的姑娘,和她的文字一样,生动并且坚定,在生活的路上,一直是个梦想忠诚的守护者。

这是林夏的第一本书,《20几岁,为什么害怕来不及》,收录了很多非常有参考价值的文章,写给二十几岁偶尔迷茫困惑的年轻人。在这个鸡汤文字满溢的时代,林夏这样清醒的文字,对在校园里或者刚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具有很实际的指导意义。在这本书中,林夏用一如既往的利落风格,写成长,写爱情,写梦想,慷慨地把生活中的经历分享出来,耐心地去解释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生活里所会遇到的人生难题。

我十八岁到二十二岁读大学的这四年期间,度过了一段非常迷茫的阶段。突然不必再去遵守高中的校园规范,可以穿上喜欢的衣服,把电话放在口袋里,就连谈恋爱也不再有人管,这过量的自由让人过度兴奋。可是我的生活里失去苛刻的规范,失去了为高考奋斗的目标,这样的自由便显得十分多余。我逃课,发胖,在青春里摇摇晃晃,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要去向哪里。如今的我时常想,如果那时,我的书桌上能够摆上这样一本书,那么我那些美好的青春,是不是就会用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它白花花地流走?

我后来用了五年时间去拼命弥补那四年里为自己留下的遗憾,这大概就是成长的代价。可是当这一刻的你手中拿着这样一本书的时候,你其实不必像我一般,重复浪费青春的途径。人生必定有要独自克服的艰难,可是阅读和分享,使我们绕过了不必要的荆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为梦想做出努力,让更美好的自己和人生能够提早一点到来。

林夏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人看见我,那我就站在有人能看见的地方。我一度为这样发自内心的话而流眼泪,在追逐梦想的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个体,会摔倒,会碰壁,会失误,会差一点点就成功,可是如果一心坚持下去,就终有一天会站在人生的顶峰,俯瞰不一样的风?景。

翻开这本书,去读一读林夏的文字吧,你会发现,那些美好的文字,来自一个梦想忠诚的守护者,也写给更多的正在守护梦想的人。

畅销书作者 杨熹文,著有《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 简介: 青春,是一场盛大的告白,也是一场无声的探索。二十几岁的年纪,仿佛被赋予了最鲜活的生命力,却也常常被一种莫名的焦虑所裹挟。时间,如同指缝间的细沙,悄然流逝,留下的,是无数未完成的梦想,未曾抵达的远方,以及那些在心底反复盘旋的“如果”与“来不及”。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人生攻略的教科书,也不是一份详尽的时间管理手册。它更像是一次真诚的对话,一次深入灵魂的共鸣。在这里,我们将一同审视那些萦绕在二十几岁年轻人心中的“来不及”的源头,理解那些驱动我们前行的焦虑,并尝试拨开迷雾,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步伐,而不是盲目地跟随时代的洪流。 目录(试读章节): 第一部分:那些我们害怕的“来不及” 第一章:学位、学历与“输在起跑线”的阴影 为什么一纸文凭成了丈量人生价值的标尺? “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占据我们的梦魇? 焦虑的起点:升学、考研、出国,我们该如何选择? 放下横向比较,看见自己的独特价值。 第二章:职业生涯的迷雾与“三十而立”的压力 第一份工作,是跳板还是陷阱? 薪资、职位、行业选择,何为真正的“成功”? “行业寒冬”与“内卷时代”下的求生指南。 从“小镇做题家”到“斜杠青年”,身份认同的挣扎。 第三章:感情的漩涡与“黄金年龄”的催促 爱情,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不结婚就等于失败”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相亲、催婚,家庭的期待与个人的选择。 在亲密关系中,如何保持独立与完整? 第四章:个人成长停滞的恐慌与“原地踏步”的恐惧 技能更新迭代太快,我是否被淘汰? 爱好与兴趣,能否成为职业的垫脚石? “看起来很努力,但好像没什么用”的自我怀疑。 知识焦虑:永远学不完的书,永远看不完的视频。 第五章:财务困境的枷锁与“一夜暴富”的幻想 高房价、高消费,二十几岁就背负的经济压力。 “月光族”的日常,以及信用卡账单的提醒。 理财小白的困惑:股票、基金、P2P,哪个才是真? 延迟满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健康的消费观。 第二部分:理解焦虑,找回节奏 第六章:焦虑的本质:从社会文化到个体心理 “成功学”的盛行与快节奏生活的裹挟。 社交媒体的“表演性”与“美好生活”的陷阱。 基因、原生家庭与个人经历对焦虑的影响。 理解焦虑,是接纳不完美的开始。 第七章:重新定义“成功”:从外在标准到内在价值 破除“年龄焦虑”的魔咒: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小确幸”与“大成就”的平衡。 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最优解”。 活在当下,而非活在别人的预期里。 第八章:构建内在的安全感:自我肯定与独立思考 停止与他人的无效比较,聚焦自身成长。 认识并发挥自己的优势。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信息洪流裹挟。 学会独处,与自己对话。 第九章:寻找你的“节奏”:慢下来,是为了走得更远 “忙碌”不等于“有意义”。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与工作节奏。 允许自己犯错,并从中学习。 “等待”也是一种力量,耐心等待时机。 第十章:行动的力量:从“想”到“做”的转变 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 拥抱过程,而非只关注结果。 尝试与坚持:不要害怕失败,每一次尝试都是宝贵的经验。 寻找同伴,互相鼓励与支持。 第三部分:在“来不及”中,看见“刚刚好” 第十一章:时间的朋友:复利效应在人生中的体现 长期主义的价值:坚持一件小事,终将成就大事。 技能的积累,关系的深化,财富的增长。 “厚积薄发”并非遥不可及。 第十二章:梦想的温度:不被年龄定义的可能性 人生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重新审视你的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内心的火焰才是永恒的动力。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第十三章:成长的韧性:拥抱变化,迎接挑战 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机遇。 从失败中汲取力量,重塑自我。 拥抱变化,持续学习,适应未来。 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武器。 第十四章:告别“来不及”,拥抱“刚刚好” 放下对过去的执念,不再为错失而懊悔。 把握当下,认真过好每一天。 相信自己,相信过程,相信未来。 最终,你会发现,所有的“来不及”,都将汇聚成“刚刚好”的风景。 本书特色: 真诚的对话感: 用平实、贴近生活的语言,与读者进行一场深入心灵的交流,不居高临下,不贩卖焦虑。 深刻的洞察力: 剖析二十几岁年轻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困境与社会压力,直击痛点。 建设性的思考: 引导读者从根源上理解焦虑,重塑自我认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积极的价值导向: 倡导关注过程、重视内在价值,鼓励独立思考与持续行动,而非急功近利。 广阔的视野: 涵盖了学业、事业、感情、金钱、个人成长等多个维度,提供多角度的思考。 启发性的结尾: 并非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激发读者的思考,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实践。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不是一本提供速效解决方案的书,它更希望成为你在这个迷茫而充满可能性的年纪里,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和思考的伙伴。它鼓励你停下脚步,审视内心,理解那些让你不安的“来不及”,并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最舒适也最强大的前行姿态。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份属于你的宁静与笃定。

用户评价

评分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这个书名,第一眼就击中了当代青年人普遍的心声。我们好像都患上了一种“慢不得”的病,总觉得自己应该在某个年龄段完成某个目标,否则就会落后于人。这本书名直接抛出了这个问题,让我立刻想知道作者会如何深入剖析这种集体性的焦虑。它会不会是一部关于自我认知的指南?揭示我们为什么会被社会时钟束缚,又该如何挣脱这种无形的枷锁? 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更深刻的视角,让我们理解“来不及”并非绝对,而是我们自己设定的标准。或许,它会鼓励我们去探索“慢”的价值,去享受当下,去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想象中,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评价体系,让我们不再为与他人的比较而烦恼,而是专注于挖掘自身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评分

这本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共鸣,20几岁,正是人生中最充满活力和冲劲的年纪,但同时也是最容易感到迷茫和焦虑的时候。总觉得别人都在快速前进,自己却原地踏步,好像错过了什么重要的机会。所以,“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这句话,简直像是在戳中我的心窝。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解析这种“害怕”的根源。是真的事事不顺,还是我们放大了内心的不安?它会不会是一本让我们学会自我对话,认识到自己价值的书? 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有效的途径,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目标,并且坚定地去追寻,而不是被外界的喧嚣和比较所干扰。也许,它会鼓励我们去拥抱过程,去理解成长的不同阶段,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性,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追求所谓的“成功”。我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释然,一种看清自己、接纳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在20几岁的时光里,活得更加从容和有意义。

评分

这个书名,真的太直白,太有穿透力了。20几岁,正是人生中充满无限可能,但也充斥着未知和不确定性的阶段。总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好像稍微停顿一下,就会被时代的大潮甩在后面。所以,“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这句灵魂拷问,简直是把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恐惧给挖了出来。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去解读这种“害怕”?是因为信息爆炸带来的眼花缭乱?还是社会对年轻人过高的期望? 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来一些心灵上的慰藉,告诉我们,20几岁的迷茫和探索是多么正常,并且这些过程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它会不会是一本让我们学会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拥抱不确定性的书? 我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区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又是被焦虑绑架的无谓担忧。

评分

“20几岁,你为什么害怕来不及”,这个书名直接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共鸣。20几岁,好像是一个被赋予了无数期待的年纪,既要努力打拼事业,又要考虑人生大事,还要跟上时代的潮流,稍不留神就觉得自己落后了。这本书名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一直在逃避却又无法回避的内心不安。 我很好奇,作者会从哪些层面去探讨这种“害怕”?是剖析社会环境的压力,还是深入挖掘个体心理的根源?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摆脱“来不及”的魔咒,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它会不会是一本鼓励我们去勇敢试错,去拥抱不完美的书? 我希望它能带给我一种力量,让我能够更坚定地走向自己想去的地方,而不是在无尽的比较和焦虑中迷失方向,让我明白,20几岁,正是用来探索和成长的最佳时期。

评分

哇,看到这个书名,我脑子里立刻跳出了无数个画面。20几岁,这个年纪,简直就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在拼命往前冲,生怕错过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抓住。这本书名本身就很有力量,它不是在煽动焦虑,而是在点破一个普遍存在的困境,并且好像在问:“嘿,你为什么这么害怕?” 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带我们深入探讨为什么会有这种“来不及”的感觉。是因为社会压力?FOMO(错失恐惧症)?还是我们内心的不确定感? 它会不会是一本教我们如何与这种“害怕”共处,甚至化解它的书? 我特别好奇作者会从哪个角度切入,是通过讲故事,还是分享理论,或者是一些实操性的方法。毕竟,20几岁的人生,充满了可能性,也充满了未知,而这种“来不及”的恐慌,有时会像一块阴影,笼罩在我们的前进道路上。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束光,照亮我们内心的迷茫,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脚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而不是被外界的声音裹挟着前行。

评分

书不错,正版

评分

不是单纯的鸡汤文,更多的是鼓励和建议。给你改变的动力。

评分

快递很给力,搞活动买的,性价比很高。

评分

快递速度很快,书已到手,内容不错。。。。。。。。。

评分

为了安抚我浮躁的心啊,最近买了好几本书,最喜欢这本,励志呀,推荐

评分

评分

好书 不信你来看看

评分

不是单纯的鸡汤文,更多的是鼓励和建议。给你改变的动力。

评分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