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行日注

甲行日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叶绍袁 著
图书标签:
  • 日记
  • 甲行
  • 历史
  • 文化
  • 手稿
  • 笔记
  • 古代
  • 个人记录
  • 文学
  • 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55380409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841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明清小品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0
字数:9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叶绍袁,天启五年(1625)进士,任南京武学教授,再迁国子助教,官至工部主事。因反对魏忠贤阉党擅权祸国,以母老为由告归,隐居汾湖,与妻沈宜修及诸子女歌咏唱酬为乐,坚不出仕。妻子沈宜修是副都御使沈琉之女,两人育有八子五女。其后,叶母、女叶小鸾、叶纨纨及妻沈宜修相继去世,绍袁日益幽忧憔悴。清顺治二年(1645年),他在国破家亡的打击下,虽仰慕吴易反清壮举,却无勇气参加,携三子出走杭州遁入空门,名木弗,号栗庵,《甲行日注》正是在这个时期所写,从1645年一直记录到1648年天寥先生圆寂。《甲行日注》也是叶绍袁生命四年行踪、心迹历程的详尽记录。该日注字里行间浸透亡国之恨,抑郁沉痛,令人不忍卒读。后又迁居浙江省平湖外婆家,辑明末死节诸臣一书,书尚未编完,即伤感而逝。

目录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附录
窈闻
续窈闻
亡室沈安人传
沈宜修:季女琼章传

精彩书摘

  《甲行日注》:
  甲申旧京警跸之后,即当枕戈洒泣,鞠旅北征,君志胆薪,臣希种蠡,上报先帝之仇,下慰中原之望。而天渝不敬,泄然方蹶,则扼长淮要险,祖述晋宋,俾板荡馀民,不至左衽,幸尔。乃镇帅交攻,苍灵涂炭,奸臣窃柄,权贿熏天,胡羯乘衅而生心焉,噬脐何及之有?乙酉弘光改元,正月朔旦,余草莽臣,不敢问国家大事,只为吾郡筮之。遇丰之复,九四:丰其荪,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象日:丰其荪,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余怃然日:夷主,得无夷狄之主乎?大明方再启运,而象日幽不明,何也?倘夷人乱华,胡马南牧之兆乎?震九四,纳甲庚午,在乾九四,即壬午,恐当在五月耳(甲申五月,庚午建也,乙酉五月,壬午)。复六四,中行独复,固也,其如遇何?迨五月九日,虏讧京口,六月四日至郡,犹夏至中气也(初八日小暑)。亡何,有钱唐公之难,余以婚姻孔云,几中于祸。朱子夏趣余为天目游。余念昭代大烈,远轶千古,必无胡人一驾,反掌易之。况吾邑忠义,首冠江以南,秉袍执戟之士,云蒸霞蔚,何氛之不靖?而儿辈鼓厉,宗族负堠,义旅招徕,草泽闻风兴起者,倾心恐后,又山左宋王谢李诸进士,左萝石夫人(左名懋第,死节),楚中傅尚书(名淑训),各乘鄂君青翰之舟,家丁百馀,柘弓女分矢,红鍪绣袷,载其珍奁宝笥,翠鬟金粉,卜居湖上,栖止庐舍。
  方以桃源避秦,可忘汉晋,岂仅旄头毳旃,不问诸水滨也。魏太子南皮之游,褚太傅银辚之夕,实两阅月矣。
  洎八月十三日,山左诸君,睹秋风而起感,瞄故国以生悲,遂俱别去。余时酬应初息,杜门为幸,而二十一日,翕訾之徒,煽虏南下,二师皆溃(吴日生、沈君晦)。虏势大张,益骄愤吾邑,甚有不如其令者,引颈而比屋修也,士大夫遂推纷以媚焉。余叹日:“郭景纯有言,黔黎将湮于异类,桑梓其翦为龙荒乎?”韦元成诗日:“谁能忍寻,寄之我颜。”臣子分固当死;世受国家恩,当死;读圣贤书,又当死。
  虽然,死亦难言之,姑从其易者,续骆丞楼观沧海句耳。御匣朝开,郊坛夜集,固我让皇帝君臣家法也。
  于是决计游方外以遁,时八月二十四日也。
  二十五日,甲辰。微雨。四更起栉沐,告家庙辞之。同子世俭(云期)、世侗(开期)、世倌(星期)、世任(弓期)往圆通庵。三幼孙藏之他所,冀存一线。长名舒崇,六岁;次舒徽,四岁;又次舒嶷,二岁。庵主达元留余,且再观去就。
  二十六日,乙巳。大雨。以两先人及亡妇子女遗像七轴、家谱一帙、诰敕六轴、余诗文杂著八本、《午梦堂集》六本授达元,为护藏之。他日天心厌乱,返我故服,彭咸旧都之居,孙绰《遂初》之赋,亦未可知。至晚,严甥仲日来(名祗敬,文靖公曾孙)云:“我亦拜辞老母偕往矣。”母即余姊,贤智识大体,谓甥日:“尔非名宰辅子孙乎?若去一丝发为虏,即日在我前,我死目亦不瞑。汝若全去发为僧,天涯海角,我心亦安。”遂同宿庵中。有浪船人张安曾,贷余十金,以备樯帆,五六年矣。顷六月,亦弃舟去,不知何往。是日,忽冒雨来见,泣涕悉其苦状,袖出十金偿焉,藉为萍踪之助。小人好义如此,故识之。
  二十七日,丙午。雨。晓起理装。家人辈至庵中拜别,余日:“此行也,若幸中兴有期,则归来相见亦有日。不然,从此永诀矣。两幼主室家之好未完(倌、任未婚),岂不痛心。然留之事虏,必不可,我亦无可奈何耳。三孙不及见其长大,幸为我善视之。
  踞湖山先陇松楸,幸念之毋忘。闻虏令遁不降者,籍人。不腆数亩与环堵之室,不暇计矣。
  ……

前言/序言


《甲行日注》是一部以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散文集。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描摹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从自然景致的变幻到内心世界的起伏,无不流露出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本书并非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也非虚构的小说,它更像是一本泛黄的日记本,记录着作者在“甲行”这一特定人生阶段(可能是某个时期、某个地方,抑或是某种心境)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甲行”二字,或许蕴含着某种开端、某种启程,也可能指向一种探索、一种修行。无论其确切含义如何,它都为这些文字赋予了一种独特的基调,一种带有探索未知、记录成长的色彩。 全书的篇章结构松散而有机,没有刻意营造的宏大叙事,却在看似零散的片段中,串联起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每一篇日记,都像是一扇小小的窗户,让读者得以窥视作者内心深处的世界。这些窗户里,或许映照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的静谧,或许折射着午后咖啡馆里人来人往的喧嚣,也或许捕捉着深夜孤灯下思绪万千的孤寂。 在自然景致的描绘上,作者展现了卓越的观察力和表现力。他笔下的四季更迭,不再是程式化的陈述,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律动。春日里,嫩芽破土的欣喜,花开时的绚烂,以及雨后泥土特有的芬芳,都被他细致入微地捕捉。夏日里,骄阳似火的热情,蝉鸣不止的聒噪,以及夜晚繁星点点的浩渺,都在他的笔下鲜活起来。秋日里,落叶纷飞的诗意,丰收的喜悦,以及一丝丝凉意的侵袭,都被赋予了哲理的色彩。冬日里,白雪皑皑的静穆,炉火旁的温暖,以及万物蛰伏的沉寂,都衬托出生命力的韧性。他不仅仅是记录景物,更是通过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除了对外在世界的描摹,作者更侧重于对内心世界的审视。他坦诚地剖析自己的喜怒哀乐、困惑与顿悟。书中不乏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人情冷暖的体悟。他或许会记录下一次偶然的邂逅,由此引发对友谊和缘分的思考;他或许会描绘一次不期而遇的失落,从而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坚韧;他或许会记录下一次对艺术的欣赏,借此抒发对美学的追求和对心灵的慰藉。这些内省的文字,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作高深,只是朴实地呈现一个凡人在成长过程中,与自我对话、与世界相处的真实状态。 《甲行日注》的语言风格独具魅力。它既有古典散文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口语的清新。词语的选用精准而富有感染力,句式的运用灵活多变,时而舒缓悠长,时而短促有力,仿佛一段旋律,在读者心中奏响。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将平淡的场景生动化。例如,他可能会将思念比作“一缕烟,轻轻地萦绕在心头,却久久不散”,将希望比作“在黑暗隧道尽头的那一点微光,虽微弱,却足以指引前行的方向”。 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宁静而引人入胜的。它不像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那样让人喘不过气,而是提供了一片可以让人沉淀思绪的沃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仿佛与作者一同漫步,一同感受,一同思考。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希望的篇章,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读者或许能在字里行间找到自己曾经的影子,或许能从作者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启示,亦或许能因为书中流露出的真诚而感到一丝慰藉。 《甲行日注》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某种绝对的真理,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一种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一种对自我诚恳的探索,以及一种用文字记录生命痕迹的美好。它鼓励读者放慢脚步,去留意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去感受生命的温度。 尽管书名中带有“日注”二字,暗示着一种日常记录的性质,但其内容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流水账。作者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挖掘出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情感体验。那些看似平凡的片段,在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了不平凡的意义。比如,一次简单的街头偶遇,可能引发作者对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深思;一次对家常菜的描绘,可能勾起作者对童年回忆和亲情的眷恋;一次对窗外雨滴的观察,可能触动作者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的感慨。 《甲行日注》的作者,似乎是一个善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人。他没有刻意去追逐宏大的主题,也没有试图去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他只是用一颗敏感而真诚的心,去感受生活,去记录生活,去理解生活。他的文字,就像一杯温水,不张扬,不烈性,却能滋润心田,带来温暖。 对于渴望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片刻宁静的读者,《甲行日注》无疑是一本合适的选择。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暂时逃离喧嚣的港湾,让人在文字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慰藉。它不追求说教,不试图改变谁,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那些愿意倾听的声音。 总而言之,《甲行日注》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活智慧的散文集。它以平实而动人的笔触,记录了一个个体在生命旅途中的点滴感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思考以及对自我的探索。它是一份真诚的分享,也是一份温暖的陪伴,能够引发读者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对历史和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而《甲行日注》恰好满足了我对深度阅读的渴望。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宏大叙事的模式,而是通过一些细枝末节,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人情世故。作者在对史实的考据上做得非常扎实,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他巧妙地将史料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了解历史的脉络,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性光辉与挣扎。 每当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回味其中的细节。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尤为精彩,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选择与无奈,都让我感同身受。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在其中涌动。它引发了我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比如在时代洪流中,个人如何保持独立的人格?又如何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评分

这本《甲行日注》真是让人爱不释手!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独特的装帧设计所吸引,那种古朴又不失精致的风格,仿佛自带一种历史的温度。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遒劲有力的字体,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精心雕琢,读来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之处的处理,比如书签的丝带,触感温润,颜色也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仪式感。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物品,更是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户。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叙事流畅自然,仿佛娓娓道来,却又暗藏玄机。我常常沉浸在其中,跟着作者的思绪在字里行间穿梭,时而为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揪心,时而又被那些细腻的情感描写所打动。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在冬日里围着炉火,听一位智者讲述着古老的故事,温暖而引人深思。它不仅仅是消遣,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

评分

刚拿到《甲行日注》的时候,我对它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以为只是一本普通的读物。然而,当我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的文字功底真是太了不起了,他能够将一些很复杂的概念,用一种非常朴实、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甚至可以说是赏心悦目。 让我特别喜欢的是,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每个章节之间的衔接都很自然,仿佛浑然一体。而且,作者在叙述过程中,还会穿插一些很有趣的例子和故事,让我在阅读的时候,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它让我看到了文字的魅力,也让我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予我启迪和陪伴。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感觉耳目一新的作品。在当下充斥着快餐式阅读的时代,能够读到这样一本用心打磨、内容扎实的图书,实属难得。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别致,他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将深奥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且,他在叙述过程中,常常会穿插一些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让原本可能枯燥的论述变得活泼有趣。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那种审慎的态度。他不会轻易下结论,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这种开放式的表达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书中提出的观点。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收获良多,也对许多事情有了新的认识。它让我体会到,真正的智慧,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和领悟的。

评分

《甲行日注》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久违的震撼。它让我看到了作者的学识渊博,更看到了他内心深处对某种价值的坚守。从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投入了多少心血,有多少次的推敲和打磨。这本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产物,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作者在书中的思想深度,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提出的观点,常常能够触及事物的本质,让我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他并不是简单地陈述观点,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述,将自己的思想逻辑展现得淋漓尽致。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多才的朋友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有些问题,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寻和探索的。

评分

喜欢这本书 内容丰富 京东价格实惠

评分

京东的质量不错的,这本书值得拥有

评分

最好的版本,非常之满意!

评分

不错的书,值得买

评分

京东的质量不错的,这本书值得拥有

评分

很小的一本。比想象中要小。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评分

京东的质量不错的,这本书值得拥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