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

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 格拉宁 著,侯焕闳,唐其慈 译
图书标签:
  • 自传
  • 回忆录
  • 人生哲学
  • 成长
  • 励志
  • 个人经历
  • 经典文学
  • 名人传记
  • 精装本
  • 珍藏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2149
版次:2
商品编码:11903171
品牌:磨铁图书(Xiron)
包装:精装
丛书名: 黑天鹅图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2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有拖延症、总熬夜、需时间管理、求成长、求心智成熟的白领人群

1、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坚持56年做时间统计法。

本书讲述一个将自己一生的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

2、开启心智的一本书,《冬吴相对论》、《把时间当做朋友》不约而同推荐。

这本书讲述了柳比歇夫过得很好的一生,对于普通人非常有借鉴意义,很多人评价说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提升了个人的心智。

内容简介

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他的知识面究竟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

我不打算通俗地阐述他的思想或衡量他的贡献。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的?之后几十年(他是 82 岁时死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 关键不是在数量上, 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极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不问他其余的工作和研究如何,这种工作方法是独立存在的。

从表面上看, 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 一点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取得了精神上的力量。 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高效率,并且保证了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格拉宁,俄罗斯著名作家,一生著作等身。2012年获俄罗斯“巨著奖”——俄罗斯zui重大的文学奖,其奖金额度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编者的话 / 001


第一章

怎么生活得更好:柳比歇夫一生的秘密 / 001

我确实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我的主人公的日记和文档,我从中得到的一切,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发现,使我参透了一个人一生的秘密。

这个秘密是——怎么才能生活得更好。


第二章

崇拜者眼中的柳比歇夫 / 011

柳比歇夫有他的崇拜者,有拥护者,有景仰者,也有读者。他没有学生,只有私淑弟子。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教他们,是他们向他学习。学习什么呢?很难说。主要是学习应当怎样生活、怎样思考吧。似乎咱们总算找到了一个人,他知道他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目的……仿佛他有什么崇高的目的,甚至可能领悟了他存在的意义。

第三章

令人惊叹的一生 / 017

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成的?最后几十年(他是82岁时去世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关键不是在数量上,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最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


柳比歇夫的遗产 / 018

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 / 020


第四章

时间开销日记中的“时间统计法” / 023

他认为他那些本本是“时间统计”。好比账簿,他是在用他的方法统计支出的时间。

我发现,每个月到月底他都要做小结,画了一些图,列了一些表。到年终,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


令人叹为观止的编号文档 / 024

时间开销日记 / 026

时间的账簿 / 032


第五章

时间统计法:生活的方式(生活的方法) / 035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

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1小时35分”、“1小时50分”,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面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如何与时间相处 / 036

“我对时间统计法已经习惯了,没有它就没法工作” / 039


第六章

缘起:一生的奋斗目标 / 045

这样到底好不好?——给自己的生活定了框框,定得那么死。

然而在事实上(这个事实很值得注意),柳比歇夫的命运并非如此。他的一生是生气勃勃、和谐协调的一生。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既定目标,在他生活中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他一生始终忠于他青年时代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幸福的。


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 046

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上 / 050


第七章

人生的容量:如何做时间统计 / 053

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随时随地利用“时间下脚料” / 054

时间统计法的本质:针对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 / 058

总结的价值和意义 / 067


第八章

时间之镜 / 073

柳比歇夫的总结公正客观地反映了过去一年的历史。柳比歇夫的方法,以它细密的网眼,抓住了变幻无常的、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


第九章

时间统计法的胜利 / 077

柳比歇夫是依靠他那最最合理的方法一手造就了自己;他创造了他的方法,他通过他的方法证明,如果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多么多的成就。


第十章

光亮的背面 / 083

他能够叫时间服从他,但不能左右环境。他无非是个凡人,激情、爱、挫折都能叫他分心,连幸福也会影响他的专心致志。


其他的事实 / 084

柳比歇夫的自我评价 / 086

生活的内容并不是苦难,而是成果 / 092

向自己提问题 / 098


第十一章

井井有条的生活 / 103

无数的日期、姓名、事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应用起来简直得心应手,这是因为他把这些材料都按一种巧妙的体系分别铭刻在头脑之中。至少可以这么认为,当需要的时候,即使不能“记忆如泉涌”,他也能像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需要的手册一样,在脑中找到这些材料。


分门别类的爱好 / 104

整理和组织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 108

热爱自己的事业 / 112


第十二章

一切皆有代价 / 117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科学家表示非常欣羡柳比歇夫那种从容不迫、顺利安适的生活。柳比歇夫以其一贯的作风,把自己所有的倒霉事儿开列了一张清单作为对他的回答。


说真话的人 / 118

平反 / 122


第十三章

了解一个人,就要看到他的矛盾 / 127

时间统计法成了他即兴演奏的乐器,用这乐器,他爱演奏什么就演奏什么。

他如此精打细算地统计时间,可他把时间都浪费到什么上去了?


年度总结:向时间做自我剖析 / 128

不时走入岔道 / 132

无休止的内心争执 / 137

自我批评的能力 / 142


第十四章

比时间更宝贵的 / 147

在他紧张的精神生活中,他崇敬的英雄们、他喜爱的人、他的表率都不断在变换。仔细去考察这种变化,该是很有意思的事。对于柳比歇夫,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他已“成为”怎样一个人。他永远正在“逐步成为”怎样一个人。他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变化,他总是重新考虑,不断提高对自己和理想的要求。


计划没有全部完成 / 148

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 / 152

柳比歇夫的时间守则 / 156

一个一生都不断成长的人 / 164


第十五章

自我认识的道路 / 173

他不期待别人的赞扬,他学会了自己对自己做出公正的评价。时间统计法提供了客观的指标,能说明他的情况。他在1963年骄傲地记下了2006小时30分钟的工作记录,这是他的最高纪录。平均每天5小时29分钟。而战前,每天大约4小时40分钟!他清楚地了解这些数字的真正价值,他给自己规定了定额,他拿着秒表监视着自己,他自己奖励自己,自己惩罚自己。


简朴生活:超过最低生活必需品限度的东西,他都不要 / 174

保持独立的考验 / 176

时间统计法的标尺 / 180

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 / 185


第十六章

超越自己的可能 / 189

柳比歇夫并没有建树丰功伟绩,可他建树的要比功绩的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得很好的一生。


他为什么有那么多时间 / 190

对待时间的态度 / 194

过得很好的一生 / 199


附录:

与时间统计法无关——

谈《奇特的一生》的创作 / 203

许多实干的、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对柳比歇夫这一十分明智的、合理的时间统计法很感兴趣,指望这个方法带来成效。这种愿望里有某种不对头的东西,某种柳比歇夫所没有的——就像我已在小说中一再强调过的,与柳比歇夫、与他的时间统计法毫无关系的东西。

问题就在于: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


精彩书摘

柳比歇夫的遗产

  所有的人,连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亲近的人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留下的遗产有多大。

  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科学史上,艾勒、高斯、赫尔姆霍茨①11、门捷列夫都曾留下巨大的遗产。对于这种遗产,我老是迷惑不解。这一点很难解释,但也挺自然——古时候,人们写得比较多。至于今日的学者,出版多卷本的全集是一种罕见的甚至奇怪的现象。连作家似乎也写得比过去少了。

  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他讲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兼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还常常到各地考察。20世纪30年代他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集体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作为“休息”,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跳甲属的分类他研究了一生。这需要特殊的深入钻研的才能,需要对这种工作有深刻的理解,理解其价值及其说不尽的新颖之处。有人问到著名的组织学家聂佛梅瓦基,他怎么能一生都用来研究蠕虫的构造,他很惊奇:“蠕虫那么长,人生可是那么短!”

    

  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

  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狭隘领域的专家,又是个杂家。

  他的知识面究竟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谈起英国的君主制度,他能够说出任何一个英国国王临朝秉政的细节;说到宗教,不管是古兰经、犹太传经,还是罗马教廷的源流、马丁·路德的学说、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他都如数家珍。他懂复变数理论、农业经济、罗·费歇①12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古希腊、古罗马,天知道他还精通些什么。这,不是他要当万宝全书,不是死背硬记,他之所以获取这些五花八门的知识,是有原因的,下文自有交代。我说,他的坐功当然也是极好的。坐功好,不也是某些天才的特点嘛。说起来,这种本事在昆虫学之类的专业中颇为普遍,同时也是必需的。柳比歇夫自己就说过,他属于这样一类学者,给他们照相,不该照脸,该照臀部。

  根据列夫·贝尔格、尼古拉·瓦维洛夫、弗拉基米尔·贝克列米舍夫①13这一流专家们的反映,柳比歇夫的著作很有价值。今天,他的一些离经叛道的见解已升到有争议的等级,一些有争议的见解已升到无可争议的等级。对于他的学术声望乃至荣誉,大可不必担心。

  我不打算通俗地阐述他的思想或衡量他的贡献。我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他,我们同时代的人,一生干了那么多事,产生了那么多思想,这是用什么方法达到的?最后几十年(他是82岁时去世的),他的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关键不是在数量上,而在他是怎么样,用什么方法做到的。柳比歇夫对我最有吸引力的精粹、核心正是这个方法。他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不问他其余的工作和研究如何,这种工作方法是独立存在的。从表面上看,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一点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取得了精神上的力量。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前言/序言

编者的话

  

  最初知道《奇特的一生》,是通过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该书讲述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怎么看都觉得此人必是奇葩,每天都记录自己哪块儿花了多长时间,岂不是要把自己累死?而看到笑来老师采用“时间统计法”规划生活的效果,并庆幸遇到柳比歇夫这样一位了不起的老师时,我习惯性的挑剔与漫不经心闭嘴了。

  于是到处去找全文来看,找来找去只从网上找到电子版,初看时觉得真够无聊的,怎么还不进入“时间统计法”的主题呢?忍着看了十几页,差点就放弃了。熬过前两章后,开始觉得有意思了,再看每一页,觉得都像遗落的珍珠,平实、朴素的文字熠熠生辉。读书向来会产生焦虑症的我,读《奇特的一生》安静了下来。

  看完书,我开始寻找这本书的译者。不太好找,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篇名为《日常生活中的极乐岛》的博文中找到了译者的名字,他是老翻译家侯焕闳,而博主张宁是他的学生。张宁又恰好是我大学同学闫方博的研究生导师。这些巧合,现在想来真是非常有趣,也感谢每一个默默为我提供帮助的人。

  2012年的一个雪天,我登门拜访侯老师,80岁的老先生精神矍铄,精神头十足地跟我讲这本书中文译本的由来。1978年,侯老师跟唐其慈老师摘译了一部分,由北师大苏联文学研究所当作内部材料刊登出来,反响很大,1979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全文出版。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出版的第一本苏联文学作品。据说当时广受欢迎,印刷量超过14万册(畅销书啊)!

  遗憾的是,自从2001年海燕出版社出版该书后,就再没有新版本了。得知2013年再版的消息,两位老师一直激动地对我说谢谢,而我早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类似于我这样的读者,在豆瓣上到处都是。一本绝版近15年的书,豆瓣上评分8.5,2600+的人评价,7000+的人想读,真令人惊讶。这也说明,这么一本几乎遗失的明珠般的书,自己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人们通过口碑不断传递着好内容。

  作为一个从来都不知道时间花到哪里去了的家伙,我也尝试做时间统计。刚做了没几天,就放弃了。真的,“时间统计法”一点都不稀奇,甚至太过枯燥了。而柳比歇夫能56年如一日地坚持,为什么?

  其实,这跟技巧无关,而跟人生志向、人生目标密切相关。因此,本书对我们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引发人们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该如何规划,就像作者格拉宁结尾时说:“看来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订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

  或许,我们永远学不会用时间统计法,永远不能成为柳比歇夫这样一个人,但至少,我们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光辉的人曾经存在过,他自己设定了很好的一生。好像在茫茫人海中,看到这样一个人,你觉得,甚至自己都亮了。



《奇特的一生》 这是一部关于生活,关于选择,关于生命本身意义的史诗。它并非一个虚构的故事,也不是对某个特定人物的刻意描摹,而是一次深入人心的生命探索,一次对“活着的意义”的追问与回响。 本书邀请读者踏上一段与众不同的旅程,踏入一个平凡而又不凡的人生画卷。故事的主人公,仿佛是我们中的一员,带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和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开始了他的生命探索。他的人生并非总是光鲜亮丽,也充满了跌跌撞撞,充满了迷茫与选择。每一个决定,无论大小,都像投石入水,激起层层涟漪,影响着他前进的方向,塑造着他独特的轨迹。 作者以一种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人生各个阶段的经历。从孩提时代的纯真懵懂,青春期的迷惘与叛逆,到成年后的奋斗与担当,再到暮年的回首与沉思,每一个时期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我们将在文字中看到他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喜悦与失落,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复杂与真挚,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 《奇特的一生》并非宣扬某种绝对的人生哲理,而是呈现了一种可能性,一种生活的姿态。它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奇特”并非源于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体现在对平凡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悟。主人公的“奇特”在于他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好奇心,对真理的探求欲,以及在无数次选择中,始终忠于内心的声音,即便这条路并不容易。 书中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不同的选择。作者鼓励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连接主人公的人生经历与自己的生命体验。也许在主人公的某段经历中,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许在主人公的某个选择里,你会找到自己曾有过的困惑或答案。这种共鸣,是本书最动人的地方。 《奇特的一生》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生命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它让我们明白,即使是最平凡的人生,也能散发出独特的光芒。生命的过程本身,便是最值得珍视的宝藏。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缓缓展开一幅属于自己的生命画卷,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重新思考自己的现在,并以更清晰的目光去迎接自己的未来。 这部作品,也探讨了时间的力量。时间是生命的雕刻师,它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一切,塑造着我们,也沉淀着我们。主人公在时间的流淌中,经历成长,经历改变,也经历着生命的轮回。书中对时间流逝的描绘,既有淡淡的忧伤,也有对生命厚度的赞美。 《奇特的一生》也触及了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以及那些在人生旅途中不期而遇的温暖与感动。这些情感,如同生命中的点点星光,照亮了前行的路,也让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主人公与身边人的互动,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又深刻的羁绊。 精装珍藏版的呈现,不仅仅是对内容本身的尊重,更是对读者阅读体验的考量。精美的装帧,考究的纸张,都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享受,让读者在翻阅之间,更能感受到作品的温度和深度。这不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经典精神的对话,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 《奇特的一生》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不会给予你现成的答案,但它会激发你思考,引导你探索,最终,让你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奇特”与“意义”。这是一次关于生命本质的对话,一次关于如何真正“活着”的深刻反思。它将陪伴你,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给予你力量与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经历一场漫长而温柔的洗礼。它没有强烈的冲击力,也没有戏剧性的转折,但它却能一点一滴地渗透进你的内心,改变你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陷入沉思,思考人生的意义,思考生命的价值,思考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哲学的深度,但又不会显得枯燥乏味,而是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之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迪。这本书让我放慢了脚步,让我学会了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我更加关注内心的声音。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奇特”,并非是多么惊天动地的成就,而是能够保持一颗纯粹的心,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净化,变得更加平和,更加坚定。它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让我更加热爱生命。

评分

我一直认为,阅读的体验不仅仅在于文字本身,更在于阅读过程中所营造出的氛围和感受。而这本“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恰恰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当我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泡上一杯香茗,点燃一支淡淡的香薰,捧起这本书的时候,整个世界仿佛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我与书中人物的灵魂在对话。书页散发出的淡淡的纸张和油墨的清香,混合着香薰的芬芳,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瞬间抽离了现实的喧嚣,完全沉浸在作者构建的世界里。书中的插图,虽然不多,但每一幅都恰到好处,不是那种华而不实的装饰,而是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为故事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和深度,仿佛是作者用画笔在为读者描绘更生动的场景。我尤其喜欢其中几幅水墨风格的插画,寥寥几笔,却勾勒出人物的神韵和情感,让我对故事的理解更加透彻。翻阅的触感,油墨的质感,纸张的温度,都仿佛在与我的指尖进行着无声的交流,传递着作者的匠心与情怀。这种全方位的阅读体验,让“奇特的一生”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美好事物追求的体现。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阅读这件事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与自己对话,与世界连接的方式。

评分

对于“精装珍藏版”这个定位,这本书完全担得起。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一份送给自己的,或是送给重要的人的礼物。当我第一次将它摆放在我的书架上时,它就成为了那个最引人注目的存在,它的质感,它的设计,都散发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我喜欢它的每一个细节,从封面到内页,都透露出一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翻阅它的时候,我甚至会有一种仪式感,仿佛正在进行一场庄重的约会。这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的阅读时光,也更加用心地去体会书中的每一个字句。这本书不仅仅是在精神层面满足了我,在物质层面,它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愉悦。我甚至会和朋友分享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内容,更是因为它的整体呈现,那种触感,那种视觉上的享受,都让我欲罢不能。我毫不犹豫地会将它推荐给所有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的人。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无疑是一位极其深刻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仿佛是从现实生活中走出来的,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优点也有缺点。他没有刻意去塑造一个完美的主角,而是展现了一个真实、有瑕疵的人,正是这种真实,让我对主角产生了更强烈的认同感。我能够理解他的困惑,能够感受到他的挣扎,甚至能够原谅他的错误。这种对人性的深入挖掘,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或多或少地有着主角的影子?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悲悯的情怀,他没有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而是用一种温和的、包容的态度,去呈现人生的百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友情和亲情的描写,那些朴实无华的情感,却能深深地触动我的内心。它让我意识到,在人生的旅途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关怀与陪伴,却是支撑我们前行的最强大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更加懂得理解和包容,更加珍视身边的人。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与不同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而这本“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无疑就属于这样的作品。尽管书中的故事背景可能与我所处的时代有所不同,但主角所经历的情感困惑,所面临的人生抉择,以及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追求,却让我找到了深刻的共鸣。我常常会在阅读时,不自觉地将主角的经历与自己的人生进行对照,发现那些相似的困境,那些共通的情感。作者的文字,仿佛有一股魔力,能够穿透我内心的壁垒,触及我最柔软的情感角落。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关于主角面对选择时的犹豫与痛苦,那种内心的撕扯,那种对未知的恐惧,让我回忆起自己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时刻,那种无助与迷茫,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令人心疼。而当主角最终做出选择,并勇敢地承担起后果时,我又感受到了那种强大的生命力量,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的本质是相通的,那些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成长、关于梦想的探讨,永远都具有现实意义。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更加坚定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

作为一名对生活充满好奇的读者,我对那些能够引发思考,能够拓宽我视野的书籍总是情有独钟。而这本“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无疑满足了我对这些特质的所有期待。它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活轨迹,更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一种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作者在描绘主角经历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文思潮,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历史的变迁,感受了时代的脉搏。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主角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困境与抉择所打动,那种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挣扎,以及在逆境中依然坚持的独立思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让我反思了很多我习以为常的观念,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我曾经不曾留意过的社会现象。它不是那种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索。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仿佛被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我对世界的认知变得更加立体和深刻。这种知识的拓展和思维的启发,是任何功利性的阅读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古朴典雅的米白色纸张,边缘带着一丝做旧的纹理,仿佛承载了岁月的重量。烫金的“奇特的一生”几个大字,在灯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既显庄重又不失灵动。封底的暗纹,仔细辨认,竟是错落有致的书页图案,细节之处尽显匠心。打开书页,触感是那种温润而略带韧性的,翻阅时不会轻易起卷,也不会发出刺耳的沙沙声,而是带着一种低沉而悦耳的“沙沙”声,仿佛是作者在低语,讲述着那个不平凡的人生。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号适中,行距舒适,仿佛特意为长时间的沉浸式阅读而量身定做。纸张的密度和厚度都恰到好处,即便是背光,文字的清晰度也丝毫不会受到影响,这一点对于我这样有轻微散光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书脊的设计同样用心,平整而牢固,即便是反复翻阅,也无需担心书页脱落。装帧的整体感觉,就是那种无论摆放在书架的哪个角落,都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低调却不容忽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甚至有一种想要轻轻抚摸它的冲动,那种精雕细琢的感觉,让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仿佛预感这将是一场与文字的深度对话,一场心灵的洗礼。

评分

阅读这本“奇特的一生(精装珍藏版)”,对我而言,是一次纯粹的、沉浸式的精神享受。我喜欢它不急不躁的节奏,它不追求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将生活的本真,将人性的复杂,徐徐展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没有一句废话,也没有一个多余的词汇。这种极致的“少即是多”的艺术风格,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品味文字的韵味,去感受情感的起伏。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某一个精妙的比喻,或是某一句深刻的洞察而停下来,反复咀嚼,回味无穷。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谓炉火纯青,既有诗歌般的意境,又不失散文的细腻。他能够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最动人的画面,能够用最稀疏的笔触,勾勒出最鲜活的人物。这种返璞归真的文字风格,让我更加感受到一种纯粹的美。这本书让我找回了那种久违的、纯粹的阅读乐趣,那种不为功利,只为心灵滋养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往往蕴藏在最简单的事物之中。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绝对是我读过的所有书中独树一帜的。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像一位老者,在娓娓道来,将主角的一生碎片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由读者自己去拼凑、去理解。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恰恰是它最迷人的地方。刚开始阅读时,我甚至有些不适应,感觉像是被丢进了一个迷宫,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体会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每一个碎片,都像一颗璀璨的宝石,独立存在时已经足够耀眼,但当它们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时,便能折射出更加绚丽的光芒。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去解读那些言外之意,去体会那些含蓄的情感。我尤其喜欢书中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却在后续的章节中,成为了理解人物命运的关键。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锻炼了读者的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让我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成为了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一个与作者共同创作的伙伴。每一次的阅读,仿佛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这种“常读常新”的体验,是很多作品难以企及的。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上,可以说是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它并非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节奏明快的作品,而是以一种极其细腻、缓慢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普通人非凡的一生。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每一个微小的表情,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甚至每一个内心的闪念,都被捕捉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感受到主角每一次心跳的频率,每一次呼吸的深浅,以及那些隐藏在言语之下的复杂情感。书中对于生活细节的描绘,更是让我惊叹。无论是清晨窗台上洒落的阳光,还是雨后泥土的芬芳,亦或是街角咖啡馆里飘散的咖啡香气,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元素,却被作者巧妙地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身经历着主角的喜怒哀乐。我反复阅读了书中关于某个特殊时期主角内心挣扎的段落,那种无声的呐喊,那种对命运的无奈与抗争,让我感同身受,甚至几度潸然泪下。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即使是最平凡的人生,也蕴含着无数的波澜壮阔,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它让我重新认识了“奇特”二字的含义,原来,真正的奇特,并非惊世骇俗,而是蕴藏在平凡中的深刻与不凡。

评分

送货快,质量好,与介绍一致,非常好。

评分

感觉挺好的 还没看 希望不错

评分

本书讲述一个将自己一生的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他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各方面,他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他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

评分

京东的速度快得有点吓人

评分

据说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买来看看一看

评分

信赖京东,物流很快,包装很好

评分

这次京东库房没货,从出版社调的货,不过也非常非常好了。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吗,就当鸡汤喝吧

评分

相信京东,一如既往。物流快,货物有保证,服务态度好,售后及时,总之,信赖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