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裏的健脾養胃方

中醫經典裏的健脾養胃方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誌剛 著
圖書標籤:
  • 中醫
  • 健脾
  • 養胃
  • 經典方劑
  • 傳統醫學
  • 養生
  • 食療
  • 中醫養生
  • 中醫食療
  • 胃腸健康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ISBN:9787518407521
版次:1
商品編碼:11918663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2
字數:30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經常感到纍、口唇不紅潤、麵色發黃、口臭、失眠……

這些癥狀可能都是因脾胃問題所引起


將古人的調養方法納入你的養脾胃計劃,就能夠為健康助力

簡單的飲食調養、健脾胃運動、按摩穴位法

藥、食、行、臥中溫暖脾胃


從根上調理,安全、簡單,真正實現科學預防、零傷害治療的健康願景

掌握瞭它們,我們的健康城池纔會固若金湯


內容簡介

據《脾胃論》記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如果一個人的脾胃不好,氣血化生不足,身體各個器官得不到正常的濡養,就會齣現功能失調或減退,接著就會滋生各種疾病,影響健康和壽命。古代無數的醫學傢、養生傢們在他們的經典著作中都記載瞭極其寶貴的健脾養胃的經驗和方法,為世人所推崇和傳承。本書以古代中醫經典著作為依據,從自檢自查小方法、日常飲食、健脾胃常見食物、中草藥、中成藥、特效穴位、小運動、常見病防治等角度全麵講述保養脾胃的方法,讓你輕鬆擁有健康脾胃。


作者簡介

李誌剛:

教授,針灸推拿專業博士生導師,博士後閤作導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副院長

中國針灸學會腦病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針灸學會刺法灸法學會常務理事

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針灸學重點學科後備學科帶頭人

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及教育部評審專傢

中華中醫藥學會神誌病分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針灸學會刺法灸法分會副主任委員

北京針灸學會現代針灸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神針診室”坐診專傢

多次受邀在中央人民廣播電颱《養生大講堂》、北京衛視《養生堂》、江蘇衛視《萬傢燈火》、深圳電視颱《天天養生堂》、天津電視颱《百醫百順》等媒體錄製節目,深受觀眾歡迎。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脾胃是後天之本,養好脾胃不生病|001

氣血足不足全靠脾胃|002

脾胃一旦受傷,五髒就沒瞭活力|003

脾胃旺,則四肢健|005

脾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的胖瘦|006

脾胃的好壞是女人年輕美麗的決定因素|007

脾胃健運,則益壽延年|008


第二章 脾胃疾病自檢自查早發現|010

口有異味|011

容易纍,想睡覺|012

睡覺流口水|014

口唇不紅潤|015

沒完沒瞭地打嗝|015

大便異常|017

食欲不振|018

麵色發黃|020

鼻子異常|021

四肢皮膚浮腫|023

反酸、燒心|024

惡心、嘔吐|025


第三章 吃的對是健脾養胃重中之重|028

五味入五髒,甘味入脾胃|029

養脾胃食物選黃色|031

食物有五性,對癥食用纔能養好脾胃|032

健脾養胃,多吃豆類食品|034

多吃細軟的食物,還得細嚼慢咽|037

清淡的飲食養脾胃|038

健脾養胃怎麼吃好三餐|039

摒棄傷脾胃的飲食習慣|042


第四章 最健脾養胃的20種食物|044

小米|045

大米|046

薏米|048

糯米|050

大棗|052

蜂蜜|054

生薑|056

鬍蘿蔔|058

白扁豆|059

香菇|061

蓮藕|063

紅薯|065

栗子|067

牛肉|069

羊肉|070

雞肉|072

豬肚|074

鯽魚|076

鰱魚|078

鱸魚|079


第五章 最健脾養胃的20種中草藥|082

茯苓|083

山藥|084

芡實|086

蓮子|088

白術|090

黨參|092

黃精|093

山楂|095

佛手|097

麥芽|099

甘草|100

砂仁|102

藿香|104

茴香|106

橘皮|108

麥鼕|110

木香|112

雞內金|113

厚樸|115

丁香|117


第六章 方便有效的健脾養胃中成藥|119

大山楂丸|120

四君子丸|122

理中丸|124

附子理中丸|126

歸脾丸|129

健脾丸|132

保和丸|134

人參健脾丸|136

人參歸脾丸|138

補中益氣丸|141

參苓白術丸|144

香砂養胃丸|146

香砂六君丸|148

香砂枳術丸|151

木香順氣丸|153

溫胃舒膠囊(衝劑)|156

養胃舒膠囊(衝劑)|158

小建中閤劑|160

厚樸溫中丸|163

枳實消痞丸|165


第七章 健脾養胃的特效穴位|168

內庭穴—胃火的剋星|169

三陰交穴—調理脾胃|170

大都穴—散發脾熱,增強消化能力|172

足三裏穴—強健脾胃|173

中脘穴—人體的萬能胃藥|175

梁丘穴—急性胃病的救命良藥|177

陰陵泉穴—健脾化濕|178

神闕穴—溫補脾陽|180

氣海穴—補元氣、暖脾陽|183

公孫穴—緩解胃痛胃酸|185

豐隆穴—健脾化痰、和胃消脹|186

天樞穴—增強胃動力,消除胃脹|188

太白穴—治脾虛要穴|190

漏榖穴—對付消化不良|192

大橫穴—理氣健脾,通調腸胃|193

建裏穴—健脾和胃、消食導滯|195

梁門穴—治胃痛、嘔吐|196

胃俞穴—消除胃脹、胃脘痛|198

章門穴—疏肝健脾、理氣散結|200

脾俞穴—治療脾胃虛弱所緻的諸證|202

手三裏穴—潤化脾燥,治療胃潰瘍|204


第八章 動一動,健脾養胃身體棒|206

動動腳趾|207

熊戲|208

散步|213

叩齒咽津|215

捶胸頓足|216

八段錦之臂單舉|217

捏脊|219

腹式呼吸|222

摩腹|224


第九章 著眼脾胃,從根子上治好常見病|226

口臭|227

感冒|228

肥胖|232

貧血|233

糖尿病|235

失眠|238

便秘|240

高血脂|242

高血壓|244

胃下垂|246

慢性胃炎|248

月經不調|250

妊娠嘔吐|253

水腫|255

咳嗽|257

哮喘|259


精彩書摘

氣血足不足全靠脾胃


氣血的來源

《素問·調經論》中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可見,氣血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氣血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來自於父母的先天之精,即腎髒所藏的生殖之精;二是來自於齣生後的後天之精,包括通過脾胃運化的水榖之精氣和通過肺吸入的自然之精氣。後天之精經脾氣的運輸作用充養五髒六腑,因此,也稱之為髒腑之精。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

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化生氣血,維持人體的健康。


脾胃不好則氣血不足

《素問·靈蘭秘典論》中說:“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齣焉。”意思是說脾和胃主飲食的受納和消化,是提供髒腑器官和全身營養的倉庫,五味的營養靠脾胃的作用得以消化、吸收和運輸。所以,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功能受損,食物的營養不能被人體很好地消化、吸收和運輸,必然會導緻氣血不足。


養脾胃就是補氣血

脾胃功能的好壞直接影響氣血是否充足旺盛,因此,養脾胃就是補氣血。健脾養胃的方法很多,可以吃一些具有健脾養胃功效的中草藥如茯苓、山藥、芡實等,也可以多吃一些健脾養胃的食物如小米、南瓜、栗子等,還可以通過敲打脾經和胃經來調理脾胃功能。脾胃功能正常瞭,人就會氣血旺盛、百病不生。


脾胃一旦受傷,五髒就沒瞭活力

脾胃與其他髒器的關係

◇脾胃與心

脾胃與心就像一對母子,心是母親,脾胃是兒子。脾胃負責統籌人的氣血,供養心髒,而脾胃的納運功能,則有賴於心陽的溫煦。一旦心陽不振,就可能會影響脾胃的運化,而如果脾胃的運化失常,不能益氣生血,就會導緻人的心血失調,引發心髒疾病。

◇脾胃與肝

脾胃與肝相互影響。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喜條達,是調暢全身氣機的。脾胃的消化、吸收、傳輸等活動都是在肝疏泄、暢達氣機的基礎上完成的。一旦肝氣鬱滯,就會橫逆犯脾,影響脾胃的納運功能,導緻脾胃不和,齣現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四肢無力等癥狀。反過來,肝又依賴於脾胃所供給的血液濡養,隻有脾氣健運,化源充足,肝得到滋養纔能維持自身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與肺

脾胃與肺也像一對母子,脾胃是母親,肺是兒子。中醫認為,肺主氣,肺通過管理體內的氣,協助心髒治理全身,包括脾胃。脾之所以能運化水濕就是依賴於肺氣肅降的協調。反過來,肺所需要的津氣,又全部依賴於脾胃水榖精微所轉化。因此,肺的津氣盛衰取決於脾胃的強弱。

◇脾胃與腎

腎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後天之本,兩者相互滋生、相互促進。脾胃健旺,水榖精微充足,則腎精充盈,身強體壯;如果脾胃虛弱,腎中精氣不足,就會導緻腎虛,引發多種疾病。


動一動,健脾養胃身體棒

動動腳趾

《靈樞·經脈》中說脾經“起於大指之端”,而胃經的三條支脈則分彆“入中指內間”、“入中指外間”、“入大趾間”。可見,脾胃二經的循行路綫都經過腳趾,經常活動腳趾,也能起到按摩脾胃二經的作用。脾胃二經順暢瞭,脾胃的功能自然也就變好瞭。

活動腳趾養脾胃的方法

1.按摩腳趾

方法:先用熱水泡腳半小時,然後用手按摩腳趾,每次10分鍾, 每天1次。

對於脾胃虛弱、腹瀉的人來說,可按照從腳趾尖嚮腳掌的方嚮進行按摩;對於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的人,則應按照從腳掌到腳趾尖的方嚮進行按摩。

功效:強化脾胃功能,清瀉胃火,促進消化。

2.用腳趾抓地或抓鞋底

方法:站立或者端坐,將雙腳放平,腳掌緊貼地麵,然後用腳趾抓地或抓鞋底,一次抓5分鍾,一天2~3次。抓的時候,兩隻腳可分彆進行,也可以同時進行。

功效:促進腳趾的血液循環和經絡運行,健脾養胃。

3.用腳趾夾石頭

方法:泡腳時,在盆裏放一些大小適中的鵝卵石,邊泡腳邊用腳趾夾取石頭。每次10分鍾,每天1次。

功效:疏通經絡,刺激脾胃二經的穴位,可有效改善噯氣、反酸、胃脹、疼痛、食欲不佳等胃病癥狀。

捶胸頓足

捶胸頓足與脾胃的關係

中醫認為,情誌不舒會影響脾胃的正常功能,導緻多種胃腸病的發生。而人在情誌不舒的時候,氣就會鬱結在胸口,心包經上的膻中穴就是鬱氣所結之處。《黃帝內經》中說:“膻中者,為氣之海,喜樂齣焉。” 所以,捶胸其實就是在擊打膻中穴,讓淤積的邪氣散開,心情變好瞭, 脾胃功能自然就會改善。

人的腳部與脾、胃、腎、肝、膽、膀胱六條經脈相通,頓足可以同時刺激這六條經脈,強健脾胃功能,使氣血源源不斷、運行暢通,從而滋養五髒六腑及全身各處。

捶胸養脾胃的方法

1.捶胸

方法一:雙手伸齣,十指相交,手掌閤起來,然後用雙手的掌根撞擊胸口,並配閤長籲短嘆的呼吸方法。撞擊的力度要適中,以感到舒適且胸內有震蕩感為宜,一直到胸口發熱為止。

方法二:雙手握拳,用雙拳的拳心捶打胸口,左右有規律地交替進行,每次15~20分鍾,力度適中,以感到舒適且胸內有震蕩感為宜。

功效:疏肝理氣,排解不良情緒;調和肝髒、脾胃,延緩衰老。


2.頓足

方法:放鬆腳掌,用整個腳底拍打地麵,力度以腿部有震感為宜, 可左右腳交替進行,每次15~20分鍾。此法可單獨進行,也可與捶胸法同時進行。

功效:有效刺激腳部的穴位及腿部的經脈,疏通氣血,強健脾胃功能。


前言/序言

脾、胃是人體的主要消化器官,二者互為錶裏關係。胃主“受納、腐熟”水榖,脾主運化津液氣血,二者相互協調,分工閤作,共同完成消化食物、分清泌濁的任務,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及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的營養物質和能量,所以中醫稱脾和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換句話說,一個人健康與否,與脾胃功能的好壞有直接關係。

據《脾胃論》記載:“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如果一個人的脾胃不好,氣血化生不足,身體各個器官得不到正常的濡養,就會齣現功能失調或減退,接著就會滋生各種疾病,影響健康和壽命。

相反,如果一個人脾氣健運、胃氣充足,就能正常地受納足夠的水榖,並轉化成氣血精微,及時輸布到五髒六腑、四肢百骸,從而使髒腑各司其職、筋骨靈活、四肢強壯有力、皮毛潤澤,人因此纔會祛百病而健康長壽。

因此,養護脾胃是人一生十分重要的養生手段。古代無數的醫學傢、養生傢們在他們的經典著作中都記載瞭極其寶貴的健脾養胃的經驗和方法,為世人所推崇和傳承。本書以古代中醫經典著作為依據,從自檢自查小方法、飲食習慣、健脾胃常見食物、中草藥、中成藥、特效穴位、小運動、常見病防治等方麵詳細講述瞭日常調養脾胃的知識和方法。

全書內容豐富、通俗易懂、結構清晰、圖文並茂,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說是“一書在手,脾胃無憂”,非常適閤廣大養生愛好者及那些正身受脾胃病睏擾的朋友們閱讀。



《養生智慧:古籍中的脾胃調養之道》 在浩瀚的中華養生文化長河中,脾胃的健康曆來被視為身體之本、百病之源。古聖先賢們通過長期的實踐與智慧沉澱,在曆代經典醫籍中留下瞭無數關於健脾養胃的寶貴方略。《養生智慧:古籍中的脾胃調養之道》一書,並非直接摘錄某一部特定經典中的方劑,而是懷揣一顆敬畏之心,深入挖掘並梳理散布於中國古典醫學文獻中的關於脾胃生理、病理及養護的精髓思想,將其係統化、條理化,旨在為當代讀者提供一套更為廣闊、更為深刻的脾胃調養認知框架。 本書並非專注於羅列某個單一經典中的具體方藥組閤,而是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醫學思想圖景。它著重於闡述中醫理論體係中關於脾胃的核心認識,如脾主運化、胃主受納的基本功能,脾氣的升清與胃氣的降濁,以及脾胃與五髒六腑、四時氣候、情誌變化之間的密切聯係。通過對《黃帝內經》、《傷寒雜論》、《金匱要略》、《脾胃論》、《溫病條辨》等一係列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古典醫籍進行深入研究,本書提煉齣中醫認識脾胃功能紊亂、病變機理的獨特視角。 讀者將在這本書中,領略到中醫如何從“氣、血、津、神”等多個維度來審視脾胃的健康狀態。書中會細緻解讀脾胃功能失調在不同時期、不同病癥中所錶現齣的細微差異,例如,感受外邪侵襲所緻的急性脾胃不適,與飲食不節、思慮過度等內因引發的慢性脾胃損傷,在中醫看來,其病機、治法有著本質的區彆。本書將引導讀者理解,並非所有“脾胃不適”都歸於單一的“脾虛”或“胃寒”,而是需要根據具體的癥狀、體徵、舌脈等,進行更為精細的辨證施治。 在方法論層麵,本書並非簡單地呈現古方,而是更側重於解讀古人“因時、因地、因人”調整養生策略的智慧。例如,書中會探討不同季節,如春生、夏長、鞦收、鼕藏,對脾胃功能的影響,以及如何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飲食和生活起居以順應自然。又如,在地域差異上,不同氣候環境對脾胃的影響,以及不同體質的人群,如何采取差異化的養護方式。這些都體現瞭中醫“天人閤一”的整體觀和個體化治療的原則。 本書的內容將圍繞以下幾個核心闆塊展開: 第一部分:脾胃生理的古籍溯源 脾的奧秘: 深入剖析《黃帝內經》等經典中關於脾的主運化、主升清、主統血等功能描述,闡釋脾在物質轉化、營養吸收、能量輸布乃至血液固藏中的核心作用。理解脾為何被譽為“後天之本”。 胃的職責: 揭示《黃帝內經》等文獻中關於胃的主受納、主腐熟的功能,解讀胃在消化食物、接納水榖方麵的關鍵地位,以及胃氣的重要性。 脾胃的聯動: 探討脾胃在消化吸收係統中的協同關係,分析“脾胃相為錶裏”的理論,闡述脾胃功能失調如何相互影響,形成復雜的病理環節。 第二部分:脾胃病變的古籍辨識 “寒、濕、熱、燥”的脾胃之傷: 藉鑒《傷寒雜論》、《溫病條辨》等經典,分析外感寒邪、濕邪,內生濕熱、燥邪等不同病邪侵犯脾胃時所錶現齣的獨特癥狀,以及不同邪氣對脾胃功能造成的損害機理。 “虛、實、寒、熱”的脾胃辨證: 結閤《脾胃論》等內傷學說,係統闡述脾胃虛弱(氣虛、血虛、陽虛、陰虛)、胃氣壅滯、脾胃互病等多種內傷病證的辨識要點。 情誌與脾胃: 探討《黃帝內經》等經典中關於“思慮傷脾”的論述,分析過度思慮、憂愁、惱怒等情誌因素如何擾亂脾胃氣機,導緻消化功能紊亂。 飲食與脾胃: 梳理曆代醫傢關於飲食禁忌、飲食宜忌的論述,強調不節飲食、暴飲暴食、偏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對脾胃造成的長期損害。 第三部分:古籍中的脾胃調養智慧 食養之道: 並非直接給齣食療方,而是提煉古籍中關於“五榖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飲食原則。解讀不同食物的性味歸經,以及如何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適宜的食物,例如,榖物中的糯米、小米,蔬菜中的山藥、蓮子、白扁豆等,在古籍中常被提及作為健脾佳品,本書將解析其藥食同源的道理。同時,探討如何通過烹飪方式(蒸、煮、燉)來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營養,並減少對脾胃的負擔。 起居有常: 深入分析《黃帝內經》等經典對“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規律的要求,以及“慎起居”對保護脾胃的重要性。例如,強調飯後不宜劇烈運動,睡前不宜過飽,以及如何根據四時變化調整作息。 情誌疏導: 藉鑒古籍中關於“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對身體的影響,闡釋如何通過調整心態、保持情緒的平和來養護脾胃。例如,學會適時放鬆,避免過度焦慮,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 運動健身: 並非推薦具體的運動項目,而是提煉古籍中“動則生陽”、“勞則氣耗”的養生理念。介紹古人通過模仿動物的動作(如八段錦、五禽戲的雛形理念)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健旺脾胃的整體思路。強調適度運動,避免過度勞纍。 第四部分:古籍啓示下的現代脾胃養護 辨證思維的傳承: 強調學習古人辨證論治的精神,鼓勵讀者在麵對脾胃不適時,不要盲目套用網上的所謂“萬能方”,而是應注重觀察自身癥狀,理解中醫的整體觀念和個體差異。 生活方式的重塑: 指導讀者如何將古籍中的養生智慧,融入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例如,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閤理安排用餐時間,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簡單的養生鍛煉,如何在壓力之下保持內心的平靜。 食養的個性化: 引導讀者認識到,即使是同一種食物,對不同體質的人也可能産生不同的效果。鼓勵讀者在瞭解基本原則後,根據自身具體情況,探索適閤自己的食養方案,而非照搬食譜。 預防為主的理念: 強調中醫“治未病”的思想,通過日常的養護,而非等到疾病發生後再去治療,從而達到長久維持脾胃健康的目的。 《養生智慧:古籍中的脾胃調養之道》並非一本單純的方藥手冊,而是一扇通往中醫智慧寶庫的窗口。它緻力於讓讀者深刻理解脾胃在中醫理論體係中的重要性,掌握從古籍中提煉齣來的精髓養生理念,並學會如何將這些寶貴的智慧,轉化為切實可行、符閤現代生活習慣的脾胃調養策略。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以中醫經典智慧為根基的、科學而有效的脾胃養護體係,從而獲得身心健康,安享生活。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個對中醫養生充滿好奇但又不太懂專業術語的人,《中醫經典裏的健脾養胃方》這本書簡直是一本“及時雨”。我之前總覺得中醫養生離我們很遙遠,要麼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神秘理論,要麼是一些民間偏方。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中醫裏關於脾胃調養的精髓,一點一點地展現在讀者麵前。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於“水濕”和“濕邪”的講解,我之前總是分不清,以為就是身體水腫,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很多我們平時覺得是“胖”或者“虛”,其實都可能和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下降有關。書中用瞭很多形象的比喻,比如脾胃像一個“農田”,負責耕耘和運輸,如果“水太多”或者“土壤闆結”,作物(氣血)就長不好。這種描述方式讓我一下子就理解瞭很多復雜的概念。而且,書中提供的食療方也特彆實用,很多食材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比如紅豆、薏米、蓮子等。我嘗試瞭書中一個用這幾種食材煮的粥,用來改善我總感覺身體沉重、食欲不振的情況,喝瞭幾天之後,身體確實感覺輕盈瞭不少,胃口也有瞭明顯改善。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讓你在輕鬆閱讀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瞭中醫的養生智慧,並且能夠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的健康問題。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年來讀過的最令人驚喜的健康類書籍之一。我一直對中醫的脾胃調理很感興趣,但市麵上許多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淺顯,很難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的。偶然間翻到這本《中醫經典裏的健脾養胃方》,就像是尋到瞭寶藏。作者並非簡單羅列方劑,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脾胃在中醫理論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它如何與身體的其他髒腑息息相關,形成一個精妙的平衡係統。讀到關於“土能生金”的比喻時,我纔真正理解瞭脾胃的“運化”功能有多麼重要,它不僅僅是消化食物,更是我們氣血生化的源泉。書中對經典醫籍的解讀,比如《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裏的相關論述,都寫得鞭闢入裏,讓我看到瞭古人智慧的博大精深。更讓我感動的是,作者在講解方劑時,不僅列齣瞭組成和功效,還會結閤具體的臨床案例,生動地描述瞭辨證施治的過程,以及藥物之間的配伍原理。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娓娓道來,既有知識的啓迪,又有治病的啓示。我個人非常受益於書中關於“濕邪”的闡述,很多時候我們身體的不適,比如疲勞、食欲不振,都可能與體內濕氣過重有關。書中提齣的幾種簡單易行的祛濕方法,我嘗試瞭幾種,感覺效果確實不錯,身體的沉重感減輕瞭不少,精力也比以前充沛瞭。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提供幾個方子,更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科學的脾胃養護體係,讓我們從根本上認識和調理身體。

評分

我一直對傳統醫學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關於養生的部分。《中醫經典裏的健脾養胃方》這本書,可以說是近期我讀到的一本能夠真正觸及核心、且實用性極強的著作。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養生雞湯,而是深入到中醫的根基,從理論到實踐,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脾胃調理方案。作者對於脾胃在人體健康中的“後天之本”地位的闡述,讓我對這個被忽視的器官有瞭全新的認識。我過去隻知道它負責消化,但書中將其與我們身體的免疫力、情緒、甚至皮膚狀態都緊密聯係起來,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驚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經典的解讀,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生硬地堆砌古文,而是將其中的精髓用現代人的語言重新闡釋,並且能夠聯係到當下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健康問題。比如,書中提到“思慮傷脾”,結閤我自己的經曆,確實在壓力大的時候,胃口就會變得很差,容易脹氣。書中提供的調整方法,比如適度的運動和放鬆身心,對我來說非常具有指導意義。更不用說那些詳細的方劑和食療建議,每一個都附有清晰的辨證要點和適用人群,讓我能夠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而不是盲目嘗試。我嘗試瞭書中一個用陳皮、砂仁煲湯的方子,來緩解我飯後腹脹的問題,效果立竿見影,讓我感覺非常驚喜。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提供一個方法,更是教會你一種思維方式,讓你學會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並用中醫的智慧去嗬護它。

評分

這本《中醫經典裏的健脾養胃方》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拿到瞭一本傳傢寶,裏麵藏著關於身體健康的寶貴財富。我一直認為,健脾養胃是身體健康的基石,而這本書恰恰深刻地闡釋瞭這一點。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深奧的中醫經典,用一種非常通俗易懂且充滿人情味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脾虛”癥狀的細緻描繪,它不僅僅是列齣一些常見的身體不適,更深入地分析瞭這些癥狀背後的根本原因,讓我能更準確地認識自己身體發齣的信號。書中引用的許多古代醫傢的論述,被作者巧妙地融入到現代人的生活語境中,讓我能深刻體會到古人的智慧與我們當下的睏境是息息相關的。我嘗試瞭書中提到的一個通過按摩特定穴位來促進脾胃消化的方法,堅持瞭一段時間,效果齣乎意料的好,之前常常齣現的餐後腹脹感明顯減輕瞭。而且,書中對於不同體質的人如何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調理方劑,提供瞭非常清晰的指導,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適用性非常強,不是“一刀切”的建議。它真正做到瞭因人而異,因證而異,讓我感覺像是擁有瞭一位私人中醫顧問。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給瞭我知識,更給瞭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能更科學、更有效地照顧好自己的脾胃健康。

評分

這本《中醫經典裏的健脾養胃方》真的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尤其是對於那些和我一樣,經常被各種消化不良、腹脹、胃痛等問題睏擾的人來說。我平常就容易因為飲食不規律或者壓力大而齣現腸胃不適,試過各種方法,效果都時好時壞。拿到這本書後,我首先被它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吸引。作者並非空泛地講養生,而是引經據典,從曆代中醫名傢的論述中提煉齣關於脾胃病機和治療的精髓。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痰濕”的講解,之前總以為痰濕隻存在於痰液裏,沒想到它還可以形成身體的各種病變,影響脾胃的功能。書中對濕邪形成的原因、癥狀錶現以及不同程度的辨證都有非常細緻的描述,這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更清晰的認知。而且,書中不僅僅是理論,更重要的是提供瞭大量行之有效的食療方和中藥方劑。我嘗試瞭其中一個用山藥、白術、茯苓等食材熬製的粥,連續喝瞭幾周,感覺胃口變好瞭,大便也規律瞭很多。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於一些常見食物的藥用價值的解讀,比如紅棗、生薑、大麥等,讓我平時吃飯也能多一份心思,知道哪些食物有助於健脾養胃,哪些需要注意。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平實,雖然是中醫經典的內容,但讀起來並不晦澀,感覺就像和一位和藹的長者在交流養生之道,充滿瞭智慧和關懷。

評分

印刷精美,速度又快又好,內容有趣。

評分

很不錯的書

評分

還沒有細看,希望從中學多些健康知識。

評分

印刷精美,速度又快又好,內容有趣。

評分

看看書

評分

非常滿意

評分

評分

這個書我不想評價因為我定的不是他

評分

之前也買瞭一本李誌剛寫的書,很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