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楷书集字对联》是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的集字类书法碑帖。集柳公权楷书字体,共收楹联45副,方便读者临习、创作。《柳公权书集字对联》是“集字字帖系列”丛书之一,是上海辞书出版社书法字帖的又一力作。
本套丛书“集字字帖系列”,书体包括简帛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从历代碑帖中选取代表性书家,汇成楹联、诗词作品集,适合已有临帖基础,尚缺创作经验的读者使用。本书尊重原帖原字,通过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将字在大小重轻倾侧等方面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呼应,为读者创作时提供参考蓝本。柳公权(778-865),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以骨力劲健见长,与颜真卿齐名,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本书通过集字成对联集中展现柳公权楷书书法艺术,按字数多少、书写难易排列,便于临习。
郑晓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为我国首届书法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师从欧阳中石先生。长期从事书法教学、研究工作,著有《颜筋柳骨》、《书法艺术赏析》、“中国行草书鉴定字典大系”等专著。
初学书法者必然先从临摹古人碑帖开始,点划结构风格务求酷似。临摹阶段以后则开始进入创作阶段。“从临帖到创作”是学书过程中必然面临的跨越,然而这一步跨越往往困难重重,有人可能一辈子都跨不过或者没有跨好而误入歧途。使用集字字帖来作为“从临帖到创作”的过渡,不失为一种简便快捷的好方法。为此,我们邀请资深书法教育家编辑出版一套从历代著名碑帖集字而成的楹联与诗帖,借助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将字在大小重轻倾侧等方面做到气息贯通、笔画呼应,力求以最完美的效果呈献给读者。
柳公权(778—865),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官至太子少师。工书,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对后世影响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编者耗数月之功,对每副楹联中的选字反复斟酌推敲,做到既忠于原著,所有点划仍出于原帖,无一笔代写,又不生搬硬套,适当运用电脑技术进行协调,终成此帖。因字源条件所限,有些对联或在平仄协调上尚存不足,我们且以较为宽松的眼光对待,还望读者见谅。
试用过几周后,我深感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我的预期,它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们练字,最终的目的无非是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的书写场景中,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了极大的拓展。它提供的那些范例不仅仅是孤立的字,更多的是以一种更贴近日常交流和展示的篇章形式呈现出来。这迫使我们不能只顾及单个字的完美,而必须思考在连续书写中如何保持整体的气韵和节奏感。这种对“整体感”的培养,是很多纯粹的笔画分解字帖所欠缺的。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机械地描摹,而是在与古人的笔意进行对话,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去重塑和演绎这种风格。每次完成一页的练习,都有一种踏实感,仿佛自己的书法功力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种积极的反馈机制,是促使我持续下去的最大动力。
评分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编者似乎对书法学习者的心路历程有着深刻的洞察。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选材上,它巧妙地平衡了“经典性”与“可操作性”,既有足以震慑人心的大家手笔,也有经过精心提炼、适合日常练习的片段。这种平衡让学习者在保持敬畏之心的同时,又不会因为目标过于高远而产生挫败感。我尤其欣赏它在某些章节后附带的简短点评,这些点评既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说教,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玄学描述,而是非常实用地指出了当前阶段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比如“侧锋的使用”或者“结构的重心调整”。这种恰到好处的引导,让学习过程充满了目标感和成就感,使得临帖不再是孤独的修行,而是一场有方向、有反馈的有效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排布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它并非简单地将柳体楷书的字汇堆砌在一起,而是经过了精心的编排和筛选。我注意到作者在选取例字时,不仅涵盖了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更注重了不同字形在组合时的衔接与呼应。尤其是那些结构复杂的字,他们会给出多种写法上的细微调整,并辅以简洁的文字说明,这对于理解柳体的精髓至关重要。我过去在学习其他字帖时,常常因为对某个特定笔画的疑惑而卡壳很久,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似乎能预判到学习者可能会遇到的难点,并提前给出解决方案。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我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更加专注于“神似”而非仅仅是“形似”的追求,一步步地去体会柳体那种方正峻朗、骨力强健的书法精神。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非常用心,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稳而又不失典雅的气质。纸张的选择很考究,那种微微带有一点米黄色的质感,对长时间的阅读和临摹来说,眼睛的负担减轻了不少,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对着字帖琢磨很久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正如柳体楷书本身那种正直、挺拔的气度。内页的排版布局也看得出专业性,字帖的规格和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书写的节奏感。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装订处处理得非常平整,翻阅起来毫无阻碍,这体现了出版方对产品质量的重视。整体来说,从物理属性上判断,这是一本值得收藏和经常使用的工具书,它的质感足以让人在书房里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来对待,而不是仅仅把它看作一本单纯的字帖。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评分这本书的墨色和清晰度处理达到了行业内的高水准,这是我作为一名资深书法爱好者非常看重的一点。在翻阅过程中,我发现即便是柳公权原帖中一些非常细微的“飞白”或“渴笔”的处理,在这本书的影印或摹写中都得到了忠实的还原,没有出现任何模糊不清或者墨色过于浓重以至于掩盖了笔锋走向的情况。这种对原作神韵的精准捕捉,对于学习者去揣摩用墨的轻重缓急至关重要。可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参照系”,让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每一笔的起笔、行笔和收笔时力度的变化。对于想要深入研究柳体楷书用笔细节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种高保真的呈现方式,几乎是不可替代的资源。
评分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
评分质量非常好!
评分质量非常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质量非常好!
评分不错
评分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