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一定的硬笔书法书写基础的爱好者和书法培训机构的学员来说,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事实上,当代硬笔书法高手也都是学习经典毛笔字帖而成。我们在掌握一些硬笔书写技巧和能力后,完全可以直接取法古代的毛笔字帖。然而,我们所见到的毛笔字帖,大多不适合用硬笔来临习。缘于此,我们特意编写了这套以经典毛笔字帖为范本、在九宫格中用硬笔临写的练习册,帮助大家系统深入的进行临古训练,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提升作品格调,强化笔法训练,加强笔锋表达,丰富作品的内涵。
不过,我建议大家在临写过程中应以把握字的结构为主要目的,对于用笔则不必“求全责备”。通过临习此书如果能达到“软硬兼施”,又何乐而不为?我也曾用此方法进行日课,颇有体会。
这套教材的范本选择的标准有三点:一,是选择古代的经典碑帖,二,适合用硬笔书写,三,原帖的内容文字优美。我们相信,这里面一定有你喜爱的范本,我们也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写,你的字一定能够更有艺术魅力!
卢中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研究馆员,军博美术书法创作中心书法篆刻委员会主任。第十至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至七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业建设委员会思想理论工程部秘书长,解放军美术书法创作院艺术委员。
金日发
曾任《书法报·硬笔书法》编辑部主任,现为《书法报》书法艺术网执行主编、书法报视频执行主编。
李波
中国教育界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贵州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编委会成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暨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会员。
使用建议:
如何有序地使用本套字帖,我们给出的建议如下:
第一步,临习王羲之这是王羲之传世经典小楷,也是硬笔书法爱好者提高硬笔楷书的必修课。
《乐毅论》是王羲之楷书中颇负盛誉的名帖,历代名家对此赞不绝口:外标冲蔼之容,内含清刚之气;遒劲之中不失婉媚,端庄之中不失姿态;精淳粹美,清雄雅正,静气迎人,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空灵淡荡,高怀绝俗,真大雅不群之作也,是学习小楷的上乘法帖,从其学起,定能获益匪浅。
《曹娥碑》结字扁平,用笔多不藏锋,有隶书笔意。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第二步,通过系统的临写学习《乐毅论》和《孝女曹娥碑》,能初步具备晋人楷书的平正、清雅的风格,此时可以继续向上追溯,学习钟繇的《宣示表》,此帖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更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此帖所具备的点画法则、结体规律等影响和促进了楷书高峰——唐楷的到来。
钟繇《宣示表》可以说是楷书艺术的鼻祖。此帖风格直接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从《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等就可看出),进而影响到元、明、清三代的小楷创作,如赵孟頫、文徵明、王宠、黄道周等。魏晋钟王书风仍然是在为当今硬笔书坛的主流。
第三步,有了扎实的魏晋楷书的功底,就可以广设博览,兼而临习其他的经典法帖,其首推赵孟頫的《胆巴碑》和《湖州妙严寺记》。赵孟頫是“二王”书法风格忠实的传承者,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可见其楷书技法之高超娴熟。
学习了上述几种经典碑帖之后,楷书的功底就能写的很扎实了,这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一步的临习其他不同风格的经典碑帖,喜欢法度森严险峻峭拔的,可以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喜欢挺拔俊秀灵动的,可以选择明代文征明的经典小楷《草堂十志》,喜欢丰腴肥美而又飘动隽逸的,可以选择智永《真书千字文》,各具特色,各得其妙。
我们系统地临写了以上的经典碑帖以后,硬笔楷书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了,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又能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学习硬笔行书《兰亭序》《王羲之行书集字圣教序》,就能很快上手,临写时更显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
这本《孝女曹娥碑》的帖本,简直是打开了我对魏晋风度的一个全新认知。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那种能够真正触动人心的碑帖,而不是那种流于形式的模仿。当我拿到这本临摹册时,首先被它纸张的质感所吸引,那种略带粗粝的触感,仿佛能让我触摸到历史的纹理。王羲之的笔法,在这里展现出一种浑厚而又灵动的气质,每一笔的起承转合都充满了内在的力量。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去“写”,更是引导你去“感受”。曹娥碑那种至情至性的表达,在王羲之的笔下得到了完美的再现。我试着去揣摩那种“哀而不伤”的境界,那种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法度之中的高妙之处。临摹的过程是极其专注的,时间仿佛都静止了,耳边只剩下笔尖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这本帖本的设计,让初学者也能找到切入点,它没有一味地强调结构,而是更注重气韵的连贯。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一些关键笔画的放大解析,让我能更细致地观察到王羲之在处理“蚕头燕尾”时的微妙变化。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原本对学习碑刻类的书法抱有一种敬畏感,觉得那可能过于古奥和严肃。但是,这本《孝女曹娥碑》的临摹本,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展示了王羲之在处理碑文时的独特韵味,那种既有碑的雄强,又有行书的流畅,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结合体。这本书的纸张厚度适中,即使用稍湿的墨也无需担心洇墨扩散到背面,这对于反复练习者来说非常友好。每一次拿起毛笔,我都会先仔细观察范字的结构,特别是那个“蚕头”的饱满度和“燕尾”的舒展度。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学会了如何用更放松的心态去驾驭复杂的结构,而不是被结构所束缚。这套练习系列,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它不仅是工具书,更是一件艺术品,值得我珍藏并时时翻阅。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对“古意”的还原。很多时候,临摹碑帖,我们只是学了个形,却丢了神。但王羲之的这件作品,其精髓在于那种内敛的悲怆和超凡的洒脱并存。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那些转折和提按,试图理解为何他能将如此沉重的主题,用如此轻盈的笔触来表达。这本书的复刻质量非常高,墨痕的浓淡变化几乎可以乱真,这对于培养读者的“眼力”至关重要。只有当你能清晰地看到原碑的层次感时,你才能在自己的笔下有所体现。我常常在晚上静下心来,对着字帖冥想片刻,感受那种历史的厚重感。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书法练习,更像是一种艺术鉴赏和精神修养的过程。每次写完一页,都有一种被洗涤心灵的感受,非常值得推荐给那些追求深度和广度的书法爱好者。
评分自从开始用这本帖本练习,我的心性也变得沉稳了许多。王羲之的《孝女曹娥碑》,那种磅礴大气中蕴含的细腻情感,是极难掌握的。这本书的编排者似乎深谙此道,他们没有提供冗长的理论说明,而是让学习者直接沉浸在范本之中。这种“少即是多”的教学思路,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更倾向于实践的习书者。我发现,在临摹的过程中,我的手腕力量和对毛笔的控制力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那些长线条的处理,以前总容易“飘”,现在则能做到收放自如。而且,这本书的油墨味很淡,长时间对着练习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在细节上体现了对使用者的关怀。总的来说,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我得以窥见魏晋风流的一角。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也接触过不少碑帖,但很少有像这本这样,能让我产生强烈的“穿越感”的。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非常考究,看得出出版方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做了很多现代化的优化。王羲之的行草,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味,而临摹《孝女曹娥碑》的过程,就是一场与古人精神层面的对话。我体会到,碑刻的雄强和王羲之的书写性是相辅相成的。在反复的描摹中,我开始明白为何说他的书法是“尽善尽美”的。那份潇洒背后,是极其深厚的功力支撑。这本书的字帖排布很合理,不会让人觉得拥挤,留白的处理也恰到好处,使得每一行字都有了呼吸的空间。我发现,当我不再拘泥于一笔一画的刻意模仿,而是去感受整篇章法的气势时,我的手才能真正放开。这对我提升行书的流畅度帮助极大,不再是生硬的组合,而是水到渠成的挥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