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設計美學(全彩)

日式設計美學(全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善本齣版有限公司 編
圖書標籤:
  • 日式設計
  • 美學
  • 設計
  • 日本文化
  • 全彩
  • 傢居
  • 生活美學
  • 藝術
  • 室內設計
  • 極簡主義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88074
版次:1
商品編碼:1193326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1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所有從事設計專業或愛好日式設計的人士閱讀,也可以作為相關院校的教材使用。
  從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齣發,從日本生活的各個角落搜尋日本的獨特設計創意,體會日本文化中的多層次生活美學。

內容簡介

  為什麼日本産品迷人?日係品牌對世界來說,還有一種莫以名之的不敗魅力。新一代中國年輕人更是越來越熱愛日本的文化藝術。日本之所以吸引人,一方麵是其前衛科技的先進生活,另一方麵則是其傳統精緻的文化內涵。本書專注於日本的日常生活與文化生活中的獨特創意,體現日本文化中多層次的設計美學,從設計的角度解讀日本人對生活的態度,讀者可以跟隨此書感受和風設計的魅力,同時對於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及其文化內蘊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瞭解。

作者簡介

  善本圖書,是中國專業的設計類圖書經銷商之一,平麵、廣告、地産、産品、服裝、室內、建築、景觀等設計類圖書和雜誌,緻力於為設計師提供更新、更快、更全的設計資訊和專業化服務,崇尚精品圖書,推崇“善本就是好書”,廣泛地與國內外齣版商和銷售商保持著良好地緊密閤作。

內頁插圖

目錄

食之文化
10 日本美食之花―和果子
14 天然去雕飾―日式食器
18 【特彆篇】食與食器,手製傳承
食之訪談
22 采訪canaria創始人、創意及藝術總監
德田右司
24 采訪任教於Vantan設計學院的室內設計師
藤井文彥
食之設計
26 令人神往的日本茶園 ― Saudade有機茶
30 151E與一期一會
35 “和、敬、清、寂”― 壽月堂
40 武士與和果子 ― 丁?羊羹包裝
42 美食中的藝術品 ― 麻布野菜果子店
46 光影和諧變奏的八彩懷石長峰料理
52 稻之花,當花朵與清酒相遇
54 傳統的新生 ― 嵐山叮鈴乾銀魚商店
58 傢紋,從傢族到品牌
― Grand Marble麵包品牌
62 廣島的靈魂美食
― 禦好燒みっちゃん?本店
66 木桶釀造百年滋味 ― 茅乃捨醬油
70 呼吸在自然中 ― Café Kureon積木咖啡館
服之文化
76 從友禪染到韆總,用一生去經營的手藝
80 日式時尚“衣”生活
服之訪談
84 采訪L’ideal博客創始人
MASA&MARI
服之設計
90 min? perhonen,安靜的時尚
96 H&M,以鬆樹演繹東方神韻
98 BEIGE,黑、白、灰締造優雅的簡約
102 NEMIKA,花的高雅
106 my panda,玩味雙色
110 TAKEO KIKUCHI男裝,日式的英倫
114 優衣庫,光怪陸離的百搭天堂
宅之文化
120 凝固的自然 ― 枯山水
124 另一種安居:日式住宅的動態之美
宅之訪談
126 采訪阿曾芙實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人
阿曾芙實
128 采訪nendo創始人及首席設計師
佐藤大
130 【特彆篇】傢居單品,演繹日式新美學
宅之設計
138 用結構打造的音樂鏇律 ― MATU-house奈良四口之傢
142 森林原野的生活 ― MIO-house大阪五口之傢
148 住在貴誌川 ― 壽司大廚的私宅
153 一分為二的房子 ― 神奈川四世同堂的私宅
158 能治愈的特殊房子 ― 東京闆橋區聽障夫婦的傢
162 人和貓咪和諧共處的戶外屋 ― 東京葛飾區的貓咪之傢
館之文化
170 文化的力量:漫話日本文化場館
173 設計的力量:另類的當代文化場館
176 【特彆篇】在東京,這些展覽館值得一逛
館之訪談
180 采訪日本知名建築師
隈研吾
182 采訪采訪日本知名建築師
安井秀夫
館之設計
184 最接近大師的地方 ― 伊東豐雄博物館
190 溫暖的閱讀空間 ― 鴻巢市立鴻巢中央圖書館
194 依樹而建的“綠之博物館”
200 一根柱子上的博物館 ― ?原木橋博物館
206 原野上的一滴“水”― 豐島藝術博物館
210 幾何的美感 ― 輕井澤韆住博美術館附屬建築

精彩書摘

  日本美食之花—和果子
  和果子[ 讀作wakashi,有時也被稱為お果子,讀作okashi ] 泛指所有日式點心。和果子擁有精緻的外形、綿軟的口感和考究的做法,被譽為“日本美食之花”。其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奈良時代,即公元8 世紀左右。當時從唐朝傳過來一種類似於麻薯的點心,被稱為“唐果子”。“和”是日本的簡稱,日本的點心師在唐果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調整和改良,慢慢就變成瞭獨具日本特色的和果子。
  在日本人看來,自然是親近的,人們的衣食住行來源於自然,人們的活動也應該順應自然的變化。和果子是一種極具時令性的點心,幾乎每一個節氣都有對應的和果子—春天有粉紅的櫻餅,將櫻花的形、色、味融入到和果子中,瞬間給人以新生的愉悅;夏天是晶瑩剔透的水饅頭,冷色調加上冰一般透明的質感,帶給人沁心的涼意;鞦天是厚重的萩餅,交融著收獲的日本的美食在今天享有很高的聲譽,因為它不僅擁有獨特的口味,更給人帶來賞心悅目的視覺體驗。有人說,日式美食與日本人的審美觀有著很大關聯,例如順應自然、追求精緻等,然而日本人的審美觀究竟是什麼呢?
  是“侘寂”?①
  是“幽玄”?②
  是“物哀”?③
  這個問題恐怕連日本人也很難迴答。他們可能會帶你走進一個乾淨而簡陋的茶屋,木製的茶幾上放著一個手工雕刻的碗,旁邊是古舊的花瓶裏插著一束不起眼的野花。總之,日式審美很難一言說清,隻是食物本身作為果腹之物,卻又被如此精心地修飾,這本身就說明日本是一個將審美理念融入到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國度。
  喜與肅殺的悲;鼕天則是熱氣騰騰的白玉善哉,在白茫茫的世界裏騰起一片暖意,又暗示著來自地底的勃勃生機。
  中國自古講究天人閤一,作為中國近鄰的日本人將這一理念做到瞭極緻,他們將自然時令完全融入一簞一食之中。點心師們對於每一款和果子的設計,包括材料選擇、顔色搭配、造型等,都融入瞭他們對於自然與食物的審美體驗。也正是這樣的態度,使和果子在眾多點心之中具有獨特的辨識度。
  在製作工藝上,和果子推崇手工製作。每一個和果子在設計齣初步的外形之後,點心師需要根據外形來選擇不同顔色的食材,將食材放在正確的位置捏製或者壓模而成。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和果子甚至需要多道復雜的工序。
  每個點心師都有自己的製作心得,以其中一款金魚和果子為例,點心師需要先用手捏製齣金魚的形狀,然後進行細部調整,雕刻齣金魚的外形。之後對金魚進行著色,再添加上眼睛。如果想要模擬金魚遊弋於水中的情態,則需用同樣的方法做齣水草、卵石等其他部件,然後將瓊脂熔化,根據需要染色,再將金魚放入其中,調整好部位,待冷卻之後再將整個點心倒齣。
  如此復雜的工序是機器無法駕馭的,隻能由手工完成。也正是手工的製作賦予瞭和果子獨特的生命與靈性。外齣旅遊的日本人,迴傢之前肯定會買上很多當地的果子作為手信迴傢送人。可以說,和果子是日本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今,和果子已成為一種享譽海外的和式點心,它的手製風格也不再隻是體現在點心本身的製作上,還體現在包裝上。著名的和式點心品牌“虎屋”是一傢擁有500 年曆史的老店,也是皇室禦用的點心鋪。虎屋的和果子經過一代代點心師精益求精的設計,已經享有瞭極高的聲譽,在此基礎上虎屋將手製的傳統融入到包裝設計上。例如使用韌皮縴維的日本抄紙及手寫字體,凸顯齣和果子手作的質感。
  以和果子為代錶的日本美食,不論是在外觀的形神韻中,還是在製作工藝上的手工傳統,其實都能體現齣日本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緻的一麵,而日本的食器則更多地體現齣質樸、歸真的一麵。

前言/序言


侘寂之境:探尋傳統日式室內空間的靈魂與氣息 一、引言:在喧囂中尋覓寜靜的藝術 步入現代生活的洪流,人們對“傢”的定義正經曆著深刻的變革。它不再僅僅是一個遮風避雨的物理空間,而日益成為心靈休憩的港灣,是抵抗外界紛擾的最後一道屏障。在追求效率與極繁的當代審美中,一股迴歸本源、崇尚簡素的力量正在崛起。這股力量的源頭,深植於東瀛古老的哲學與生活美學之中——那就是對“侘寂”(Wabi-Sabi)的執著與追尋。 本書《侘寂之境:探尋傳統日式室內空間的靈魂與氣息》,旨在帶領讀者深入探索那些看似簡單,實則蘊含深厚哲學意蘊的傳統日式室內設計精髓。我們不談時髦的傢居趨勢,不追逐快速更迭的網紅爆款,而是緻力於挖掘那些經過時間沉澱,被生活和自然反復雕琢後留下的永恒價值。我們將聚焦於日本傳統建築和室內陳設中,那些關於“不完美之美”、“自然共生”以及“時間流逝感”的深刻錶達。 二、空間哲學的基石:從“空”到“間”的轉換 日本室內設計的核心,往往隱藏在那些被刻意留白的區域中。這並非是設計的缺失,而是主動的選擇——選擇“空”的境界。 1. “間”(Ma)的概念解析: “間”不僅僅是空間(Space),更是一種時間與空間的交匯點。它強調的是物體與物體之間、有形與無形之間的關係與呼吸感。我們會詳細闡述,如何在日式茶室、書院造的布局中,通過推拉隔扇(障子、襖)、調整光綫的角度,精確地控製觀者在空間中的移動與停留,從而引導情緒的起伏。這種對“虛”的強調,使得每一個擺件、每一塊榻榻米都因為周圍的“空”而獲得瞭其存在的意義。 2. 材質的誠實敘事: 在日式傳統空間中,材料的選擇遵循著“素材的本真性”。我們不會用厚重的油漆或復雜的裝飾去掩蓋木材的紋理、竹子的縴維或泥土的粗糲感。本書將細緻分析以下幾種核心材料的運用及其哲學含義: 木材(Wood): 尤其關注杉木、檜木等,它們如何隨著歲月的痕跡(如日曬雨淋留下的色澤變化,即“古色”)展現生命的痕跡,而非追求光潔如新的工業感。 紙與光(Paper and Light): 障子紙如何柔化自然光綫,將其從刺眼的直射轉化為一種彌漫的、具有生命力的“柔光”,營造齣“幽玄”(Yugen)的意境。 土與石(Earthen Walls and Stone): 探討土牆(如珪藻土或和紙泥)在呼吸性、觸感和視覺上的重要性,以及庭院中石頭的擺放如何模擬自然界的微縮景觀。 三、建築形態的內在邏輯:順應自然的棲居之道 傳統日式住宅並非將自然隔絕在外,而是力求將外部環境的四季變化,巧妙地引入到內部空間之中。 1. 外部與內部的滲透: 深入剖析“緣側”(Engawa)的功能性與象徵意義。緣側是介於室內起居空間與外部庭院之間的過渡地帶,它模糊瞭“內”與“外”的界限,是人與自然對話的緩衝帶。我們將解析,這種結構如何體現日本人對氣候的適應性以及對季節更迭的敏感。 2. 模塊化與適應性: 榻榻米(Tatami)作為標準化的空間度量單位,如何決定瞭房間的比例與功能。榻榻米不僅是地材,更是空間的骨架。通過對可移動隔斷(如屏風、拉門)的分析,展現日式空間如何實現從臥室到會客室,再到茶室的快速、靈活的形態轉換,體現瞭對有限居住麵積的智慧利用。 四、器物與留白:陳設的剋製與意境 日式設計中的陳設哲學是“少即是多”的極緻體現。每一個被陳列的物品,都被賦予瞭近乎神聖的地位,因為它們是經過層層篩選後,唯一被允許進入“空”的空間的“有”。 1. 花道(Ikebana)的減法哲學: 不再討論繁復的插花技巧,而是側重於“投入”的理念。如何用最少的枝條、最簡單的容器,來捕捉自然界某一瞬間的生命力與不均衡的美感。這種對“非對稱”的偏愛,構成瞭與西方對稱美學截然不同的審美體係。 2. 孤品的展示: 探討床之間(Tokonoma)的功能,它並非簡單的壁龕,而是空間的精神焦點。展示的掛軸(Kakemono)或花瓶,其選擇如何與季節、主人的心境相呼應。這種“一物一世界”的展示方式,要求觀者放慢腳步,進行深入的冥想與解讀。 五、時間的印記:對“不完美”的敬畏 本書的核心論點之一,是揭示傳統日式美學如何擁抱時間的侵蝕和物體的自然磨損。 1. 寂(Sabi)與朽(Kuchi): 我們會細緻區分“寂”——事物因時間流逝而沉澱齣的韻味,與單純的“破舊”。例如,青銅器上的銅銹、木地闆被無數腳步打磨齣的光澤,這些都是“寂”的體現。這種對“瑕疵”的珍視,是對生命循環和無常(Mujō)哲學的深刻認同。 2. 修復的藝術:金繕(Kintsugi)的啓示: 雖然金繕本身是一種器物修復技術,但其哲學意義深遠。通過用金粉修補裂痕,不是試圖掩蓋損傷,而是將其視為曆史的一部分,使之更加美麗和獨特。我們將探討,這一理念如何映射到對建築空間和生活狀態的審視上。 六、結語:於日常中踐行侘寂 《侘寂之境》不是一本關於如何復製日式“裝修風格”的指南,而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重新審視自己與居住環境的關係。它教導我們如何從過度裝飾中抽身,如何在留白中傾聽內心的聲音,如何在不完美中發現生命的真實力量。通過對傳統日式室內空間的深入剖析,我們得以瞥見一種更寜靜、更具深度和持久性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用戶評價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的字體選擇和字號搭配非常考究。在那些需要大量文字闡述理念的部分,字體選用瞭一種既易讀又帶有古典韻味的襯綫體,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同時又不失專業性。而在那些需要強調關鍵概念或引用的地方,又巧妙地切換成瞭簡潔的無襯綫體,形成瞭鮮明的對比,有效地引導瞭讀者的注意力。更有趣的是,作者似乎在不同章節之間,對標題和正文的字重和間距都做瞭微妙的調整,這種潛移默化的變化,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節奏感,而不是單調的機械輸入。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讓人感覺是在和一位耐心的導師對話。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讓人眼前一亮。從封麵到內頁的材質選擇,都透露齣一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拿在手裏,能感受到紙張的質感和油墨的細膩,那種觸感是其他設計書籍難以比擬的。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內容,但僅僅是翻閱那些排版精美的插圖和富有層次感的留白,就已經能感受到設計師在構思這本作品時所下的苦心。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某個設計領域的指南,更像是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讓人忍不住想要珍藏。那些對光影、綫條和色彩的運用,都恰到好處地展現瞭一種剋製而高級的美感。對於任何熱愛視覺藝術和齣版設計的朋友來說,光是這本書的外觀設計就足以構成一次愉快的閱讀體驗。

評分

這本攝影集的排版布局實在是太有想法瞭。我特意留意瞭一下不同主題照片之間的過渡,那種銜接方式非常自然流暢,仿佛是攝影師在敘事過程中故意留齣呼吸的空間。很多跨頁的大幅照片處理得極其震撼,但周圍的空白區域卻又沒有讓人感到壓迫,反而讓視覺焦點更加集中。我注意到作者似乎非常擅長利用負空間(negative space)來烘托主體,這種處理方式讓每一張照片都有瞭獨立的“呼吸點”。對於我這個業餘攝影愛好者來說,光是研究這些版式安排,就已經學到瞭不少關於如何提升照片展示效果的技巧。那種精心計算過的疏密有緻,比單純的內容堆砌要高明得多。

評分

翻閱這本書時,我注意到它在內容結構上的邏輯性非常清晰,盡管我尚未深入研究每一個章節的具體知識點,但從目錄的編排和章節間的過渡頁設計來看,作者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似乎遵循瞭一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敘事邏輯,仿佛是精心設計瞭一條學習路徑圖。那些被用作分隔符的小插圖或者引語摘錄,也很有意思,它們既不喧賓奪主,又精準地概括瞭前後章節的核心精神。這種結構上的嚴謹性,讓一本看似厚重的專業書籍,變得非常友好和易於消化。這比那些內容零散、缺乏內在聯係的資料匯編要優秀太多瞭。

評分

這本書的色彩運用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沒有像很多設計書籍那樣追求飽和度極高的視覺衝擊,反而偏嚮於一種低飽和度的莫蘭迪色係,或者說是那種經曆過時間沉澱後的溫柔色調。這種剋製的色彩錶達,使得整個閱讀體驗變得異常平靜和放鬆。即便是涉及到色彩理論的介紹部分,也都是以非常柔和的方式呈現,沒有生硬的色塊對比。這種對“適度”的把握,恰恰是很多初學者容易忽略的關鍵。我感覺這本書在傳遞信息的同時,也在悄悄地“調教”讀者的審美觀,引導我們去欣賞那種不張揚但持久的美。

評分

瞭解日本文化超好的書!圖文並茂,簡潔明瞭,大愛!推薦購買,京東活動期間購買超值!

評分

書很好,快遞給力,購物滿意。

評分

很好很不錯.味道好極瞭

評分

書中自有黃金屋,日式美學的參考書

評分

不錯值得,待讀後再做內容評價,應該不錯。

評分

以前隻是聽說過,現在終於到手瞭一定會好好感受下這本書的意義所在!

評分

一次買瞭一年的書 可以慢慢看瞭 書很好全部獨立包裝 京東服務還是那麼好

評分

生活如水,如花,如雨,如茶.麵對生活的多彩,我們選擇瞭人生; 麵對人生的悲歡離閤,陰晴圓缺,我們選擇瞭擁抱與品味。在清閑的午後,在落日黃昏,暮然,心情變得舒暢而恬靜,輕輕翻開手中的書捲,擁抱未來,品味人生。

評分

很久之前就想買的一本書,還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