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文明:收藏馬未都(六)

醉文明:收藏馬未都(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馬未都 著
圖書標籤:
  • 馬未都
  • 收藏
  • 文化
  • 藝術
  • 民俗
  • 古董
  • 鑒賞
  • 曆史
  • 生活
  • 中國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46091
版次:1
商品編碼:11541223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42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收藏愛好者、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興趣的廣大讀者
《醉文明:收藏馬未都》係列再齣新品!

中國彩瓷共分幾大類?五彩、琺琅彩、鬥彩、粉彩的錶現手法有什麼區彆,又各有何特色?梅瓶為何被收藏愛好者稱為最漂亮的瓷器造型?一勺、一鼎、一碗如何透漏齣古代“舌尖上的中國”?《醉文明:收藏馬未都(陸)》,寓教於樂的收藏文化讀本,零起點收藏愛好者之必備。收藏馬未都,收藏的不隻是文物,更是一種人生智慧

內容簡介

“醉文明”係列第六冊從更加獨特的視角來品收藏,話文化。中國彩瓷共分幾大類?五彩、琺琅彩、鬥彩、粉彩的錶現手法有什麼區彆,又各有何特色?梅瓶為何被收藏愛好者稱為最漂亮的瓷器造型?一勺、一鼎、一碗如何透漏齣古代“舌尖上的中國”?本書係統介紹瞭中華食具、煙具、酒具、文具、茶具、玩具、香具的演變曆程,展現瞭各類彩瓷的製作手法和鑒彆重點,並將寶物與古典文學結閤起來,讓我們穿越時空,品味紅樓與西遊的生活細節,感受水滸和三國的戎馬江湖。跟隨馬未都先生的講解,無聲的曆史頓時變得生動立體,觸手可及。

作者簡介

馬未都,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館長。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規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傢具、玉器、漆器、金屬器等等。1992年他的《馬說陶瓷》一書,被許多讀者視為傳統文化的啓濛讀物;接著他還寫瞭《明清筆筒》等文物鑒賞、研究的專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論文小品文章。2008年1月1日,馬未都登上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講授中國文物及其背後的曆史、文化知識。2010年,廣西衛視為馬未都先生量身定做,打造瞭全新節目《收藏馬未都》。2011年,觀復博物館隆重推齣“瓷之色——中國古代顔色釉瓷器展”,並齣版《瓷之色》一書。

目錄

自序 / V
1. 五彩斑斕說五彩 / 1
2. 鬥奇爭妍說鬥彩 / 8
3. 皇傢奇珍琺琅彩 / 17
4. 風姿卓然說粉彩 / 28
5. 清平長久說梅瓶 / 39
6. 聲聲催花鼓文化 / 47
7. 三國風雲論戰爭 / 53
8. 水泊梁山看江湖 / 63
9. 奇書異情金瓶梅 / 69
10. 自人至理說西遊 / 78
11. 流芳百世紅樓夢 / 85
12. 亦幻還真話聊齋 / 95
13. 珍饈美饌話食具 / 102
14. 精巧彆緻話煙具 / 112
15. 觥籌交錯獻酒具 / 123
16. 清雅古樸說茶具 / 135
17. 墨韻書香話文具 / 146
18. 世事通明品棋具 / 157
19. 裊裊香韻品香具 / 167
20. 益智娛樂說玩具 / 177
21. 百年大計說教育 / 186
22. 尚禮善智說職場 / 195
23. 白頭偕老話婚姻 / 203
24. 安居樂業話住房 / 213
25. 尋醫問藥話醫療 / 224
26. 遲暮之年說養老 / 232








精彩書摘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影響最大的一部,它的全稱是《忠義水滸傳》,作者的身份不是太清楚,一般的說法是施耐庵,實際上可能是多人創作。它是中國最古老的白話小說,不僅對中國人産生瞭巨大的影響,對西方人也産生過很大的影響。
《水滸傳》有很多種英譯本,比如有的譯成《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這是把故事的核心提取齣來瞭。而最好的一本是賽珍珠翻譯的,突齣瞭其精神內容。賽珍珠是個很傳奇的女子,她在4個月大的時候就跟隨父母來到中國,父親是著名的傳教士,母親堅持讓她先學習中文,再補習英文。她17歲時迴到美國讀大學,畢業後又返迴中國,一直在中國生活瞭40多年,最後纔迴到美國。賽珍珠認為《水滸傳》非常好,一定要介紹給西方人,所以她翻譯得非常好。但是在翻譯書名的時候頗費周摺,最後看到《論語》中的一句話恍然大悟,取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賽珍珠憑藉作品《大地》於1932獲得普利策奬,1938年又獲得諾貝爾文學奬,她也是世界文學史上唯一獲得兩個大奬的作傢。賽珍珠跟中國的感情很深,她在美國去世以後,墓碑上僅刻著“賽珍珠”三個漢字,沒有寫英文。1.《水滸傳》中的“滸”是什麼意思?
馬未都評:“滸”是“水邊”的意思,所以《水滸傳》又有一個英譯名叫《發生在水邊的故事》。我們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少不讀《水滸》”呢?因為《水滸》最重要的一點是“義”,而年輕時、涉世不深時最怕濫用義氣。如果沉溺於《水滸》所設定的那種場景,很容易意氣用事,從而釀成大禍。年紀大一點兒再去看《水滸》,就能瞭解人生中除瞭義還有情,就能控製住自己,剋製住衝動。
金代 茶葉末釉“酒國長春”四係壺
高23.5厘米 觀復博物館藏

前言/序言

藉物說古,藉古喻今,講的都是道理。道理有大有小,大至哲學,小至俚俗;大至國傢,小到個人,都對我們有一份滋養,至少平添一份樂趣。做電視節目,其實一開始就本著這個態度,放下架子,與觀眾平起平坐;再把節目匯集成冊,算是摟草打兔子,額外有一份收獲。書有一個好處,隨時隨處可翻。
也許節目中有的話說過,那也不妨再說一遍。知識就是這樣,場閤不同,時段不同,能量就不同。如同有的古詩,每十年一讀,感受就會有所不同。原因也簡單,就是你人生的閱曆經曆所緻。我的人生已過大半,有資格說這帶有總結意味的話。
孔子說過“有教無類”,電視的氣場是個典型的有教無類的場所。站在電視攝像機前,你隻能看見現場觀眾,看不見韆傢萬戶,不知觀眾態度。所以說話就要周全,想到每一個可能,照顧每一位觀眾。實際上,我知道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也要硬著頭皮上。每一場節目後麵都有絞盡腦汁的策劃,都有眾多人員的共同努力,我不過站在颱前而已。
說這話真不是謙虛。在中國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大船小舟都是一片樹葉,能浮是你尊重它,是它接納你;能沉是你適應它,是它教育你,浮沉之間,知微知彰,知柔知剛,焉有不知足者?
《醉文明》一年兩本,已齣四冊。伍、陸理應作新序,為的是讀者。讀者是我堅持下去的理由,知恩圖報,仁不輕絕。
是為序。

醉文明:收藏馬未都(六) 書籍簡介: 《醉文明:收藏馬未都(六)》是一部深度聚焦於中國古典傢具與文玩藝術的鑒賞與收藏的權威著作。本書作為“醉文明”係列中的第六捲,旨在通過馬未都先生數十年的收藏經驗和獨到見解,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曆史底蘊與人文氣息的藝術殿堂。全書內容翔實,圖文並茂,不僅是對具體藏品的細緻解讀,更是對背後所承載的中國傳統文化、審美情趣與時代變遷的深刻剖析。 核心內容聚焦:明清傢具的形製與意蘊 本書的基石部分,聚焦於中國古典傢具的藝術高峰——明式與清式傢具的研究。馬未都先生以其對材質、結構、工藝的精準把握,對不同時期傢具的風格進行係統梳理。 第一部分:明式傢具的“素之美” 明式傢具,以其簡約、典雅、含蓄的特質,被譽為中國傢具史上的“文人傢具”。本書細緻描繪瞭明代傢具在比例、結構、綫條上的極緻追求。 結構哲學: 深入解析榫卯結構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特彆是“一枘三分,不見一釘一卯”的渾然天成。書中通過大量的高清細節圖,展示瞭如“十字棖”、“一腿三棖”、“燕尾榫”等關鍵結構的處理手法,揭示瞭其蘊含的天人閤一的哲學觀。 材藝選擇: 重點闡述瞭黃花梨與紫檀這兩種“木中君子”的特性。對於黃花梨,書中不僅描述瞭其“鬼臉”、“水波紋”等天然紋理之美,更探討瞭不同産地(如海南黃花梨與越南黃花梨)的細微差彆,以及老料與新料在氣韻上的區彆。 器型賞析: 詳細介紹瞭明代經典器型,如圈椅、官帽椅、寶座、案幾等。例如,對圈椅的弧度研究,不僅是人體工程學的體現,更是對“圓滿”這一傳統審美追求的物化。對條案、方桌的處理,則著重於其對稱美與實用性的完美結閤。 第二部分:清式傢具的“繁之華” 與明式傢具的內斂相對,清式傢具展現齣盛世的恢弘氣象與繁復的裝飾工藝。本書客觀地評價瞭這種風格的演變。 裝飾藝術的巔峰: 詳盡介紹瞭清代傢具中常見的鑲嵌工藝,如螺鈿、百寶嵌、金銀絲鑲嵌等。書中精選瞭幾件帶有復雜裝飾的頂箱櫃、屏風等進行案例分析,探討瞭這些工藝如何將繪畫、雕刻、鑲嵌融為一體,成為“移動的宮殿”。 雕刻的語匯: 清代傢具雕刻題材廣泛,龍鳳呈祥、福壽延年、山水花鳥,無不寓意吉祥。本書通過對局部紋飾的特寫,解讀瞭這些圖案背後的文化密碼,以及匠人如何利用深雕、透雕、浮雕等手法,使木材呈現齣“有生命力”的質感。 體製的演變: 分析瞭清代傢具為適應皇權禮製和生活需求的擴大而産生的形製變化,如墩、座、颱麵尺寸的增加,以及更強調中軸對稱的穩重感。 文玩雜項的鑒賞與“小中見大” 除瞭傢具這一主體部分,本書還精選瞭馬未都先生珍藏的若乾文玩雜項,體現瞭“掌中乾坤”的收藏哲學。 瓷器簡識: 選取瞭幾件不同時期、不同窯口的精品,重點不在於羅列曆代名窯,而在於講解如何通過胎土、釉色、款識來判斷時代特徵。例如,對清代粉彩和琺琅彩的色彩對比分析,突齣瞭民窯與官窯在審美趣味上的差異。 玉器的溫潤: 探討瞭和田玉、青玉等材質的“溫、潤、白、透”的鑒彆標準。著重介紹瞭玉器雕刻中對“皮色”的運用,以及如何從器物造型中體察古人的“禮”與“德”。 竹木牙角的妙趣: 這一部分展現瞭生活藝術的細膩。對竹雕、木雕筆筒、印章等小件的品評,體現瞭對匠人“巧思”的贊賞。特彆是對“竹人”與“木人”造型的分析,探討瞭微型藝術如何承載宏大敘事。 收藏之道與文化傳承 《醉文明:收藏馬未都(六)》的價值不僅在於器物本身,更在於馬未都先生關於收藏哲學的思考。 收藏的“道”與“術”: 闡述瞭收藏不是簡單的占有,而是對曆史的整理和對美學的守護。書中分享瞭早期“淘舊貨”的經驗與教訓,強調“眼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積纍、不斷修正的過程。 器物背後的故事: 許多藏品都附帶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曆史側麵,這些故事穿插於器物鑒賞之中,使得冰冷的文物重新煥發齣時代的溫度。例如,某件傢具可能曾是某位文人的書房舊物,其磨損與包漿都記錄著歲月的痕跡。 當代語境下的傳承: 探討瞭如何在現代生活中融入古典傢具與藝術品,實現古今對話。馬未都先生推崇的是一種“用”的收藏觀,而非“供”的觀賞態,強調器物的功能性與審美性應並重。 裝幀與呈現 本書在視覺呈現上力求精良,采用高剋重藝術紙張印刷,確保對傢具紋理、瓷器釉麵的色彩還原度達到極緻。書中配有大量由專業攝影師對藏品在自然光與專業布光下拍攝的圖片,細節清晰可見,為讀者提供瞭無可替代的視覺學習資料。本書的版式設計遵循古典美學原則,疏密有緻,閱讀體驗流暢而又不失莊重。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新近讀完的書,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它仿佛是一把鑰匙,開啓瞭一扇通往某個神秘國度的大門。我得說,作者的筆力非凡,他能將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片段,描繪得如同史詩般宏大。特彆是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那種細膩入微的觀察,簡直令人拍案叫絕。我讀到某個情節時,甚至能真切地感受到角色那種復雜交織的情感波動,仿佛自己就是那個身處境地的人。書中的敘事節奏掌握得爐火純青,時而如涓涓細流,娓娓道來,讓人沉浸其中,時而又陡然加速,如同山洪爆發,將你捲入高潮迭起的情節之中。更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對於環境氛圍的營造,那種獨特的語感和畫麵感,讓人在閱讀時仿佛能聞到空氣中的味道,觸摸到觸手可及的質感。這本書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都達到瞭一個很高的水準,它不僅僅是講述瞭一個故事,更是在探討一些深刻的人生議題,值得反復咀嚼和品味。它成功地打破瞭傳統敘事的窠臼,展現瞭一種更加自由和富有張力的錶達方式,讓人在閤上書頁之後,依然久久不能忘懷書中的意境和人物的命運。

評分

我最近讀到的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其對“人性灰色地帶”的探討,它毫不留情地撕開瞭社會錶象的溫情麵紗,直麵瞭人性的自私、軟弱與復雜。作者筆下的人物,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他們都在各自的睏境中掙紮求生,做著看似無法理解,卻又在特定情境下可以被原諒的選擇。這種對“兩難睏境”的深刻挖掘,使得整個故事充滿瞭張力,讓人在道德評判時感到無從下手,最終隻能歸於一種深沉的同情與理解。它不像那些大團圓結局的作品那樣提供慰藉,相反,它提供的是一種清醒的認知:生活本身就是一場充滿妥協的博弈。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繪衝突時所采用的疏離感,他仿佛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冷眼旁觀,卻又在關鍵時刻透露齣對角色命運的深深關切。這本書的哲學意味很濃,它逼迫你去思考:在極端壓力下,你我與書中人又有何區彆?讀完,久久不能平靜,這纔是真正有力量的作品。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結構,可以說是相當大膽和前衛。它完全摒棄瞭綫性的時間概念,故事綫索如同蛛網般交織在一起,過去、現在、甚至是一種預設的未來,都在同一個頁麵上發生碰撞和對話。初讀時,這確實構成瞭一定的閱讀門檻,我需要不斷地在不同人物的視角和時間點之間跳轉,大腦像是在進行一場高強度的跨界連接訓練。但一旦適應瞭這種非傳統的敘事方式,你會發現它帶來的巨大張力——信息並非簡單地按順序呈現,而是通過這種碎片化的方式,讓真相以一種更具衝擊力的方式逐步浮現。作者通過這種結構上的實驗,似乎在暗示生活本身就是如此混亂和多維的,沒有一條清晰的主綫可以概括一切。這種結構上的創新,使得這本書的耐讀性極高,每一次重讀都會因為對整體脈絡有瞭更清晰的把握,而發現之前錯過的那些微妙的伏筆和呼應,簡直是結構主義敘事的高手之作。

評分

拿起這本書,我立刻就被它那股子獨特的“勁兒”給吸引住瞭。說實話,開篇的那幾頁,我還有點摸不著頭腦,感覺作者像是在故弄玄虛,用詞也顯得有些生澀和刻意。但是,一旦熬過瞭最初的適應期,你會發現這簡直是一場思維的狂歡。它不是那種溫文爾雅的讀物,它帶著一股子粗糲的生命力,直擊人心最柔軟也最堅硬的部分。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的“不妥協”,作者似乎拒絕給齣任何簡單的答案,而是把一堆 messy 的、充滿矛盾的綫索拋給你,讓你自己去拼湊,去掙紮。我特彆欣賞它對時代背景的選取,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沒有被過度渲染,而是像背景音一樣,不動聲色地烘托著人物的渺小與掙紮。讀到後半部分,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對世界的既有認知,這本書像一麵棱鏡,把原本清晰的事物摺射齣無數種可能。它更像是一種體驗,而不是簡單的閱讀,需要讀者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去感受那種被挑戰、被引導的智力上的愉悅。

評分

這本書的書寫風格,簡直就是一場語言的盛宴,充滿瞭老派的優雅和對詞匯的極緻把控。我發現作者似乎對每一個詞語都進行過精雕細琢,力求用最精準、最富有韻味的方式來錶達情感和場景。它不像現在許多流行的快餐文學那樣追求速度和直白,而是慢條斯理,充滿瞭一種對文字本身的敬畏。讀起來,有一種古老的、被精心打磨過的玉器上手的那種溫潤感。特彆是在描繪那些靜態的場景時,那種細節的堆疊,簡直達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讓你仿佛能看到光綫是如何穿過窗欞,在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影子。這種對細節的迷戀,體現瞭作者極高的審美情趣。雖然有些讀者可能會覺得它的節奏略微緩慢,但我恰恰享受這種緩慢,它給予瞭思考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這本書更像是一首需要反復吟詠的長詩,每一次重讀,都能品嘗齣新的滋味和更深層次的含義。

評分

第五本 和前四本一樣的優質 但價好像又貴瞭 量又小瞭;是怪中信還是怪老馬呢?

評分

還行!價格實惠。沒事的時候看看還是有提高。馬先生還是有內涵的!

評分

火熱的一套圖書,買來看,屬於比較難啃的書,需要靜下來好好閱讀,提高自己。

評分

看瞭一部分還可以,就是快遞包裝真的不敢恭維。

評分

挺好的,多長點知識!

評分

物流非常快,好書慢慢看。

評分

火熱的一套圖書,買來看,屬於比較難啃的書,需要靜下來好好閱讀,提高自己。

評分

好容易買到這本書,湊成一套,很喜歡

評分

書寫的不錯!跟有內容,喜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