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藏圣教序》,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咸亨三年(672)建于京城长安弘福寺。《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写的。太子李治并为附记,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碑石高9.4尺,宽4.2尺。共三十行,行八十余字不等。现在陕西西安碑林。《集字圣教序》,碑字由唐朝僧人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故为世所重。碑文选自王王羲之各帖,虽是拼接而成,但由于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和简静的境界。自此碑以后,效集王羲之书或其它大书法家书的字集为碑刻者不断出现,但仍以《集王羲之圣教序》为成功。
我是在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在为我自己的书法学习寻找一本真正有“筋骨”的范本。市面上的帖本太多了,很多都是匆忙出版、临摹失真或者版式混乱的版本,让人无从下手。然而,这本在细节的处理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度。尤其是对那些细微的笔触变化、转折处的提按顿挫,都做了非常精细的还原。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关键结字上的注解部分——虽然篇幅不大,但寥寥数语,却直指核心,那种对古人书写心境的揣摩和对结构平衡的把握,远非一般的教材可以比拟。它不是简单地教你“怎么写”,而是引导你去“理解为什么这样写”,这种由表及里的引导,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渴望更进一步的书法爱好者来说,价值不可估量。它像一位严谨又慈祥的老师,默默地站在你身边,纠正那些不易察觉的偏差,让你的练习过程充满了顿悟的喜悦。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可以用“呼吸感”来形容。很多碑帖的影印本为了节省篇幅,常常把字挤得密密麻麻,让人读起来喘不过气,心浮气躁。但这本在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这种疏朗的布局,不仅让每一笔的细节都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它为观者提供了一个“回旋”的空间。你不需要一口气看完所有的内容,可以专注于某一两个字,细细品味其气韵生动之处,然后再慢慢过渡到下一行。这种节奏感,对于练习书法时对“气”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且,装帧上选择的这种偏厚、略微磨砂的纸张,使得墨色在上面呈现出一种特有的温润感,而不是刺眼的亮白,这极大地提升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真正体现了“久看不厌,越看越有味”的古籍神韵。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这方面的经典作品一直抱有一种敬畏感,总觉得内容太过高深,怕自己无法领悟其中的奥妙,所以一直拖延着没有深入去研究。但是翻开这本书后,我的顾虑完全消散了。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人智慧与现代学习者之间的桥梁。文字的选择和校对方面,看得出是经过了极其严谨的考据的,每一个符号的引用都精准无误,这为我们提供了最可靠的文本基础。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将所有内容都束之高阁,而是用一种非常现代且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意,又避免了因年代久远而产生的阅读障碍。这种平衡把握得非常巧妙,让人在面对浩瀚的经典时,不再感到畏惧,而是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评分我收藏了很多不同版本的法帖,但这本书在“传承”的意境上做得尤为突出。它不仅仅是几行字影印的集合,它仿佛承载着一种历史的重量和文脉的流动。每一次临摹和对比,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感。出版方在细节处理上的匠心独运,比如侧边的裁切工艺,那种微微的、不规则的磨损感,都让人联想到过去文人墨客在书房中案牍劳形、沉醉其中的画面。这本书的存在,让我的书房多了一份宁静和厚重,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法上的指导,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和审美上的提升。我敢肯定地说,对于任何一个真心热爱书法艺术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值得郑重收藏和反复摩挲的珍品,它带来的价值远超其标价本身。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讲究了,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细腻的纸质给吸引住了。封面采用的是一种仿古的纹理,色调沉稳大气,中间的烫金字体在光线下低调地闪耀着,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随便印印就拿来糊弄读者的作品。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到位,那种略带米黄的色调,既保护了视力,又增添了几分古朴的书卷气。装订处工艺精湛,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出现松散的现象,这对于经常需要临摹或者细细品读碑帖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它的开本尺寸拿在手上刚刚好,既能保证字体的清晰度,又方便携带和在书桌上平铺,这点小细节的处理,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对比我之前收藏的一些拓本,这本书的印刷质量绝对是上乘水准,墨色的浓淡过渡自然,线条的锐利度保持得非常好,让人感觉仿佛真的面对着原石碑刻一般,这种物理上的质感,是数字化时代难得的宝贵体验,光是捧着这本书,心情都能平静下来不少。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字大,原拓本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图书印刷的很精美,十分符合我的期待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字大,原拓本
评分字大,原拓本
评分字大,原拓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