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米高清長捲,完整大圖,用經摺裝的形式呈現給大傢,高清復製,縴毫畢現,臨摹鑒賞,諸般皆宜。
2、董源是“五代四大傢”之一,“南派山水畫”開山鼻祖。
疏林遠樹,平遠幽深,皴法狀如麻皮,人稱“披麻皴”。
水色江天,雲霧顯晦,山頭苔點細密,所謂“點苔法”。
米芾謂其畫“平淡天真,唐無此品”。
海報:
董源運用披麻皴和點苔法來錶現江南一帶的自然風貌,神妙地傳寫齣峰巒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煙霏的江南景色。用筆甚為草草,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在技法上極富創造性。將夏天江南的丘陵與江湖之間,草木暢茂、雲氣滃鬱、峰巒齣沒、汀渚溪橋的景色錶現得淋灕盡緻。
已齣版:
顧愷之·洛神賦圖
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瀟湘圖
趙佶·寫生珍禽圖
李公麟·西嶽降靈圖
夏圭·溪山清遠圖
劉鬆年·十八學士圖
王濛·太白山圖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唐寅·溪山漁隱圖
文徵明·桃源問津圖
仇英·文姬歸漢圖
八大山人·河上花圖
石濤·十六阿羅應真圖
即將齣版:
閻立本·曆代帝王圖
張萱·虢國夫人遊春圖、搗練圖
周昉·簪花仕女圖、揮扇仕女圖
周文矩·宮中圖、重屏會棋圖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
趙幹·江行初雪圖
李成·寒鴉圖、茂林遠岫圖
武宗元·朝元仙仗圖
張激·白蓮社圖
王希孟·韆裏江山圖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李唐·長夏江寺圖、江山小景圖
馬遠·春遊賦詩圖、水圖
張勝溫·大理國畫梵像圖
…………
董源(943- 約962),一作董元,字叔達,江西鍾陵人,五代南唐畫傢。曾任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擅畫山水,兼工人物、禽獸。以江南真山實景入畫,首創“披麻皴”和“點苔法”。與李成、範寬並稱為“北宋三大傢”。
數碼圖像呈現的細節、質地、幅麵、氣息,使所有昏暗的古畫獲得全新的觀看機會,而且,每個人都能麵對並擁有清晰的美術史文本,就在自己傢裏、手中,與輝煌的華夏繪畫同在。
中信美術館《大師原典》係列是我迄今所見完整的齣版計劃(幾乎囊括遍布海內外的一流經典),也是麵嚮大眾、尤為廉價的精印畫集(相當於一兩份盒飯的售價)。
宮廷畫、文人畫,因此不再是宮廷的,文人的,也不再是所謂職業美術傢的雅好。這批畫集屬於所有願意認知華夏繪畫的人。其功德,不僅僅是在賞閱,而在實實在在的愛國主義教育。
--陳丹青
本叢書遴選中國美術史最優秀的大師及其原典,完整大圖呈現給讀者——韆百年來,這些傑作徵服瞭無數觀眾,已成為華夏民族的美學基因、東方文明的背景符號!
過去,由於曆史條件的限製,這些傑作往往深藏不露,普通讀者難以一睹全貌,更無緣親近賞鑒。本叢書企望“舊時王謝堂前燕”,得以“飛入尋常百姓傢”。願大師原典的灼灼華彩,成為讀者的案
頭錦瑟、枕邊韶華。
——張子康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全國美術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評價三: 說實話,我買這套書是衝著它背後那個龐大的“大師原典”係列品牌去的。這個係列一嚮以嚴謹著稱,對於文物資料的考證達到瞭近乎偏執的程度。這本書的圖版清晰度毋庸置疑,但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細節的挖掘。很多過去被忽略的,例如畫幅邊緣的題跋、印章的布局乃至裝裱的細節,都被細緻地掃描和分析瞭。這對於想深入研究原作流傳曆史的學者來說,是無價的資料。它不僅僅是一本“看畫”的書,更像是一份詳盡的“文物體檢報告”,體現瞭齣版方對藝術傳承的責任感。
評分評價四: 這本書的開本選擇極其巧妙。它既足夠大,保證瞭欣賞巨幅作品時氣勢的恢宏,又不像某些超大開本那樣笨重,難以在書桌上安放。這種適中的尺度,使得它非常適閤在安靜的午後,泡一杯茶,慢慢地研讀。我發現,閱讀體驗的優化,往往來自於對這些“小細節”的關注。很多藝術書籍過於追求“大而全”,反而失去瞭人與作品的親密感。而這本,成功地營造瞭一種與古人對話的私密氛圍,讓讀者能夠沉浸其中,體會到中國傳統山水畫那種“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意境。
評分評價二: 我特彆欣賞這套係列叢書在學術性和可讀性之間找到的那個微妙的平衡點。它沒有陷入那種晦澀難懂的學院派術語泥潭,而是用一種非常流暢、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將復雜的曆史背景和藝術流派娓娓道來。讀起來毫不費力,卻又信息量巨大。作者顯然對那個時期的社會文化有著深刻的洞察,他們不僅解讀瞭畫作本身,更將畫作置於更宏大的曆史坐標係中去審視。這本書成功地將那些被奉為神祇的“大師”拉下神壇,還原瞭他們作為鮮活的個體的創作曆程和時代睏境,讓人在贊嘆之餘,多瞭一份理解和敬意。
評分評價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享受。厚實的紙張,細膩的觸感,尤其是印刷的色彩還原度,簡直令人驚嘆。當我翻開這本畫冊時,仿佛真的走進瞭那個時代的畫室,空氣中彌漫著鬆煙和墨香。那些大師筆下的綫條、皴法,細微到發絲的層次變化,都能在這個版本中得到完美的呈現。對於一個常年研究古代繪畫的愛好者來說,擁有這樣一套高品質的畫冊,無異於擁有瞭一扇通往曆史的窗戶。每一頁都值得反復摩挲,去揣摩畫傢下筆時的心境與技法。這種實體書的厚重感和視覺衝擊力,是任何電子屏幕都無法比擬的,它讓藝術真正“觸手可及”。
評分評價五: 我非常認同作者對於“中國畫筆墨精神”的闡述。他們似乎不滿足於僅僅描述“看到瞭什麼”,而是努力去解析“為什麼會這麼畫”。書中對於筆法演變過程中所蘊含的哲學思考,比如“虛實相生”與“氣韻生動”的辯證關係,分析得極其到位。這種深入骨髓的理論探討,為我理解那些看似隨意的點皴、飛白留白,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撐。它不是一本簡單的圖錄,更像是一部濃縮的中國美學思想史,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成熟的鑒賞體係,讓欣賞藝術不再是盲目的崇拜,而是基於理解的共鳴。
評分在豆瓣聽中信美術館錄製的中國美術史後決定陸續收集這套大師原典,雖然是門外漢,但是還是很想瞭解下中國畫。
評分質量很好。!
評分非常棒的作品,中信美術館在豆瓣上還有中國美術史的課程,可以配閤聽
評分包裝完好,送貨速度快,一直在京東購買。
評分京東書送貨快包裝好,很厲害!
評分這係列書籍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真的是功德無量!!
評分韆書易取,良書難求。
評分此圖經明瀋周、文彭、董其昌等題記,清乾隆時入於內府,著於《石渠寶笈》。後被燒成兩段,分彆名之《剩山圖》和《無用師捲》,藏於海峽兩岸。
評分太喜歡這種畫瞭,大力支持購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