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套丛书“集字字帖系列”,书体包括简帛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从历代碑帖中选取代表性书家,汇成楹联、诗词作品集,适合已有临帖基础,尚缺创作经验的读者使用。本书尊重原帖原字,通过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将字在大小重轻倾侧等方面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呼应,为读者创作时提供参考蓝本。
汉碑即汉代碑刻。碑文字体以隶书为主,碑额文字多用篆书。汉碑(包括拓本)流传甚多﹐包括有《华山庙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
本书通过集字成对联集中展现汉碑隶书书法艺术,按字数多少、书写难易排列,便于临习。
初学书法者必然先从临摹古人碑帖开始,点划结构风格务求酷似。临摹阶段以后则开始进入创作阶段。“从临帖到创作”是学书过程中必然面临的跨越,然而这一步跨越往往困难重重,有人可能一辈子都跨不过或者没有跨好而误入歧途。使用集字字帖来作为“从临帖到创作”的过渡,不失为一种简便快捷的好方法。为此,我们邀请资深书法教育家编辑出版一套从历代著名碑帖集字而成的楹联与诗帖,借助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将字在大小重轻倾侧等方面做到气息贯通、笔画呼应,力求以最完美的效果呈献给读者。
汉碑书体和风格倾向大体可分为方拙朴茂、峻抒凌厉;典雅凝整、法度森严;奇古浑朴,诡谲多变三类。本书所选字体系出《曹全碑》、《乙瑛碑》、《孔宙碑》、《礼器碑》诸碑。编者耗数月之功,对每副楹联中的选字反复斟酌推敲,做到既忠于原著,所有点划仍出于原帖,无一笔代写,又不生搬硬套,适当运用电脑技术进行协调,终成此帖。因字源条件所限,有些对联或在平仄协调上尚存不足,我们且以较为宽松的眼光对待,还望读者见谅。
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我对字帖的“文献价值”也很看重。这本集字字帖在收集和编排上,显然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它没有简单地把碑文的字抠出来拼凑,而是有意识地进行“结构化”处理,使其能构成传统对联的格式。这一点非常赞赏。我注意到,它收录的字帖来源似乎涵盖了不同时期的汉碑,这使得整体风格又不是单一僵化的,而是带有一种历史的层次感。对于研究汉碑书法风格演变的人来说,这本字帖提供了一个非常集中的范例。我个人更偏爱那种雄浑厚重的笔法,而这本字帖里的字恰好满足了这种审美需求。即便是不用来写,光是把它当作一本精美的书法艺术品来欣赏,也是极佳的享受。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这种有深度、有体系的集字作品问世。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意境”的书法练习者,不太喜欢那种工整到死板的字帖。这本汉碑集字对联,恰恰抓住了那种“拙朴中见大气”的神韵。汉碑的特点就是自然天成,不加修饰,但力量感十足,非常适合想要追求古朴雄浑风格的书友。这本字帖的编排逻辑非常流畅,像是在欣赏一套精美的书法“套餐”,而不是零散的菜肴。看着那些方峻的结构和遒劲的笔画,我的创作欲望也随之被激发。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写什么”的答案,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怎么写”的思路,尤其是如何让原本独立的字,组合起来产生一种对仗的张力。对于想从楷书向行草过渡,但又想保留雄健基础的朋友来说,这本字帖绝对是极好的过渡材料。
评分最近迷上了书法,尤其是那种大气磅礴的书风,总觉得写出来才够“有面子”。当我翻开这本集字对联字帖时,那种期待感瞬间就被满足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排版,它不是那种密密麻麻的,而是给每个字都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这样我就能更清晰地观察每个笔画的起承转合。更重要的是,它选择的碑帖风格似乎很统一,没有那种东拉西扯的感觉,读起来或者说“写”起来,有一种一气呵成的顺畅感。我试着模仿了其中一副对联,感觉比我之前临摹的那些零散的字要容易上手一些,因为有了一个整体的语境,对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也能更好地把握。对于想提升对联书写水平的朋友来说,这本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提供了一个现成的、经过精心设计的“模版”,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字帖最初是有点功利性的,就是想过年写几副体面的春联。但真正用起来后,发现它带来的益处远不止于此。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它对我的“结构感”培养帮助很大。写对联讲究平仄对仗,而书法上则讲究字形大小、疏密欹正的平衡。这本字帖里的字,因为是要组成完整的对联,所以每个字的姿态都非常讲究与相邻字的配合。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孤立地去看待一个字,而是开始思考它在整句中的位置和作用。这对于提高整体书写水平,尤其是章法布局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纸张质量也挺好,吸墨性适中,写起来墨痕清晰,拓印的字迹也足够清晰锐利,基本没有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这点值得点赞。
评分这本字帖入手有些日子了,平时练字的时候总会拿出来翻翻,感受一下那种厚重的历史感。我个人对碑刻文字的兴趣一直比较浓厚,觉得比起印刷体或者楷书的秀气,碑刻里的那种古朴苍劲更有力量。这本字帖的选材确实很用心,不像有些字帖只是随便拼凑一些碑文,它似乎是围绕着“对联”这个主题来组织的,每一页的字都是为了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而精心挑选和排列的。这对于我们这些想练习写对联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人如何通过字的组合来达到气势的连贯和意境的统一。当然,说实话,要完全模仿那种气韵生动,还差得很远,但光是照着这些精选的字帖去描摹,就已经是极大的享受了。看着那些经过风雨洗礼的线条,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沉静了下来,思考的也多了起来。
评分顶
评分顶
评分顶
评分好书
评分顶
评分好书
评分京东发货很快,经常在这里买书
评分京东发货很快,经常在这里买书
评分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