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朱涛书法课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基础教程(附描红本)

名师朱涛书法课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基础教程(附描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涛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欧阳询
  • 九成宫醴泉铭
  • 朱涛
  • 基础教程
  • 描红
  • 楷书
  • 字帖
  • 书法入门
  • 临摹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86045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133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9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描红本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名师朱涛书法课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基础教程》主要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基本笔画的书写和常用偏旁特征进行介绍和图解。编排上运用1、用原帖字和书写字对应的形式编排,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字为主,使读者在欣赏原帖的同时,能更了解其间的细节;2、针对偏旁的特征进行技术的分析和剖析,使读者能深入了解其中奥秘并有效的结合到创作中。3、《名师朱涛书法课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基础教程》配有书写示范视频,并专门配套了相对应的描红本。

作者简介

  朱涛,小主人报社社长小主人新闻学校总校校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草书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上海市长宁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书法院副秘书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办公室主任,上海硬笔书法家联合会副会长。

精彩书评

  ★书法家朱涛敢于探索,特别考虑到初学者及进阶者的共同需求,既揣摩并补全碑帖中笔画的缺损部分,又充分领会古代书家作品的神韵,可谓“难度颇高,效果甚佳”。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周志高
  
  ★本套字帖由朱涛先生临摹整字,并拍摄成书写示范视频和配以要点字幕说明,还特别设计了描红练习册,以供习字者使用,真是“煞费苦心,匠心独具”。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丁申阳

目录

基本笔画


横折





常用偏旁部首
单人旁
双人旁
两点水
三点水
竖心旁
提手旁
将字旁
左耳旁
山字旁
女字旁
日字旁
月字旁
王字旁
示字旁
石字旁
米字旁
言字旁
足字旁
绞丝一旁
金字旁
立刀:
欠字边
斤字边
殳字边
见字边
隹字边
人字头
广字头
秃宝盖
宝盖头
草字头
春字头
雨字头
心字底
四点
皿字底
建之底
走之底
走字旁
风字框
门字框
方框

前言/序言

  朱涛先生与我是老朋友,由于书法的原因,我们经常在一起工作、办展,成为莫逆之交。对他书法的风格、水平、成就及为人处事我也颇为欣赏。朱涛先生自幼酷爱书法,6岁开始习字,师从著名书法家钱茂生教授一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一,孜孜追求,积极探索,至今40余载。他擅长楷、行、隶、草等各种书体,遍临历代书家碑帖,融会贯通,功底深厚;他的书法线条疾缓自如,枯润得当,笔墨态势灵动典雅,潇洒秀逸,形成了遒劲凝炼、豪迈抒情的书风。
  朱涛先生,自年幼起即牢记着父亲的叮咛:“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写好中国字。”因而在小学、中学阶段,学校每次写字比赛中,一直保持全校第一名的佳绩,儿时就曾获得首届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一等奖,1983年,还作为中国首批少儿书法代表团成员一共五人一出访日本交流。1983年《小主人报》创办时,朱涛15岁,即担任《小主人报》书画小编辑,与小伙伴们一起开设了“写好中国字”栏目。2000年,他接棒《小主人报》社长之职。在这份报刊上,“写好中国字”的栏目30余年来从未停止。在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中,各方对于书写重视程度不一,但他极力提倡“中国人要写好中国字”的理念也从未停息。尤其是他接下社长重任以来,他经常说:“我是社长,但我更乐意自己是一位老师,在《小主人报》素质教育中,要培养孩子们的社会活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适应环境能力,而书写作为一种基本技能,与这三种能力也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要教育孩子们爱国,爱自己国家的文字,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教育孩子们从小写好字,我是永远不会放松的。”
  此次朱涛先生编写的《名师朱涛书法课堂》是针对五位历代书法名家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赵孟頫的临摹教程。编撰期间,
  朱涛先生敢于探索,特别考虑到初学者及进阶者的共同需求,既揣摩并补全碑帖中笔画的缺损部分,又充分领会古代书家作品的神韵,可谓“难度颇高,效果甚佳”。本套字帖以基本笔画写法人手,常用偏旁部首为引导,选择极具代表性的例字,而后由朱涛先生临摹整字,并拍摄成书写示范视频和配以要点字幕说明。本套字帖还特别设计了描红练习册,以供习字者使用,真是“煞费苦心,匠心独具”。我相信,每一位习字者通过本套字帖临摹与学习,并付出时间和精力,定能事半功倍,获得有效的回报——练出一手好字。
  中国书画界前辈、中国动画创始人万籁鸣先生生前是朱涛先生的忘年交。当年已过九旬的万老却与二十才出头的小伙子朱涛交往甚密,他对初出茅庐的朱涛的书法赞赏有加。在朱涛举办第一次个人书法展的作品集上,万老热情洋溢地撰写了前言,他在前言中写道:“我是通过以文会友和朱涛结为忘年之交的,我们彼此之间非常接近。我觉得他写的字很有韵味,很帅,既有传统,又有自己的风格……我看好他在艺术上的前景,他会越走越远。”
  朱涛先生儒雅大度、为人谦和、尊师敬老、乐于助人,20多年前,92岁万籁鸣老先生写下的朱涛印象,如今已经成为众多同道们共同的印象。如今,朱涛先生头衔颇多,各种身份集于一身。他说:“一个头衔,就是一种责任,书法家的责任就是让更多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我想,读者们通过《名师朱涛书法课堂》临摹他笔迹的同时,也能留下对朱涛先生的印象。这正是我撰写此文的初衷。
《历代楷书名家精选碑帖赏析与临摹指南》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全面的历代楷书名家碑帖鉴赏与临习平台。我们精选了从魏晋到近现代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楷书碑帖,力求涵盖楷书演变的关键节点与风格流派,使读者不仅能掌握具体书体的笔法技巧,更能领悟历代大家在精神气质与时代背景下的书法艺术追求。 第一部分:楷书源流与早期探索 一、魏晋风韵:奠基与转变 本部分将聚焦于楷书的萌芽与初步成熟阶段,重点解析钟繇、王羲之等关键人物的贡献。 1. 钟繇的“今草入楷”:详细剖析钟繇在楷书结构与笔势上承接隶书、开创魏晋风范的独特之处。我们将通过高清图版展示其《贺捷表》、《黄庭经》等代表作的细微笔触,解析其“丰腴含蓄”的特点,以及如何融入隶书的横势和篆书的古拙。 2. “书圣”王羲之的楷书体系:重点研究王羲之楷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我们将选取《乐毅论》、《黄庭经》(不同版本对比)等作为范本,深入探讨王羲之如何将行书的流畅性融入楷书,形成“遒美洒脱”的风格。内容将细致到他如何处理点画的提按顿挫,以及结体的欹侧与平衡之道。 二、南北对峙:碑刻的雄强之美 本部分将转向北魏至隋代的碑刻书法,这是楷书由秀雅向雄强过渡的关键时期。 1. 北魏造像碑的质朴力量:集中介绍北魏碑刻的地域差异性与“尚朴拙”的时代审美。我们将选取《龙门二十品》(如《魏灵藏造像碑》、《莲花洞石刻》)作为核心,解析其“蚕头燕尾”的隶意残留,方笔的硬朗,以及结体的险峻与错落有致。内容将包括如何理解碑刻在风化、剥蚀后的自然趣味,以及如何将其中的雄强气质融入自身练习。 2. 隋代楷书的过渡与整合:隋代是南北书风的交融期。我们将分析《龙藏寺碑》的结构严谨与笔力遒劲,探讨它如何为唐代楷书的成熟积蓄了力量。此部分将对比魏碑与虞世南、欧阳询等初唐书家的异同。 第二部分:唐代楷书的鼎盛与流派 唐代是楷书艺术的巅峰,本书将按照“初唐正统”、“盛唐气象”、“晚唐法度”的脉络展开。 一、初唐“正宗”:法度森严的奠基者 1. 欧阳询的险绝与法度:本书将用相当篇幅解析欧体。除了结构上的“三十六法”理论基础的梳理外,我们将结合《九成宫醴泉铭》以外的范本,如《化度寺碑》、《温彦博碑》,深入探讨欧体“外方内圆,险中求正”的独特魅力,以及其提按顿挫中蕴含的筋骨感。 2. 虞世南的温润与圆融:对比欧体的险峻,虞世南的楷书以“得之于古”著称。我们将以《孔子庙堂碑》为主,解析其圆润含蓄的笔势,注重其点画的圆到中锋行使,以及结体的中正平和,体现盛唐前夕的儒雅之风。 二、盛唐气象:大气磅礴的碑学高峰 1. 颜真卿的“气象万千”:本书对颜体的分析将侧重于其磅礴的气势与仁者风范。除了对《多宝塔碑》的结构解构外,还将引入《裴靖民碑》、《大雁塔开 চাঁদ记》等,探讨颜体“蚕头燕尾”的进一步成熟,以及如何通过“横势”与“内敛”的笔法来营造雄浑厚重的视觉效果。 2. 柳公权的“骨峻法劲”:柳体的学习将聚焦于其“颜筋柳骨”中的“骨”字。通过《玄秘塔碑》的解析,我们将强调柳体笔画的瘦硬、结构上的疏朗紧结,以及其对笔锋的精准控制,这为后世的瘦硬派楷书树立了典范。 三、晚唐及五代:风格的分化与继承 本部分将探讨唐代后期楷书的多元发展,如密体的兴起,以及对前代楷书的总结。 第三部分:宋元明清的革新与回归 一、宋代:尚意书风对楷书的影响 宋代尚意,楷书不再是唯一的审美主流,但仍有大家不断探索。我们将分析苏轼、黄庭坚在楷书中的意趣表达,以及米芾的“刷字”对楷书笔法的冲击与启发。此部分将重点放在“意”如何融入“法”中,避免僵化。 二、元代:复古思潮的兴起 元代赵孟頫倡导“复归晋唐”,其楷书的典雅娟秀成为后世士大夫阶层的楷模。本书将详细剖析赵体的“二王”韵味,以及其在结构上对欧、虞的吸收与转化,探讨其“含蓄之美”的内涵。 三、明清:碑学与帖学的交织 1. 明代——帖学延续与碑学萌芽:介绍明代“台阁体”的规范化与僵化现象,同时解析文徵明、祝允明等人在帖学上的高超造诣。 2. 清代碑学复兴的先声:着重阐述邓石如、包世臣等书家如何从魏碑中汲取营养,为康熙、乾隆时期以后的碑学高峰做准备。我们将探讨他们如何将金石气融入楷书中,打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第四部分:临习方法论与工具选择 本书的最后部分提供实用的临习指导,避免空泛的理论介绍。 1. “由貌似到神似”的阶梯式临习法:针对不同碑帖的特点,提供从描红、对临到背临的具体步骤。例如,欧体要求先“拆解结构”,颜体要求先“体会气势”。 2. 笔法精准训练模块:提供针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的专项训练方案,并结合高清放大图,解析起笔、行笔、收笔的精确控制点。 3. 工具对风格的影响:指导读者根据所选碑帖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毛笔(狼毫、兼毫、羊毫)、墨汁与纸张(皮纸、毛边纸、宣纸),理解工具特性如何影响书写效果。 本书内容全面覆盖了历代楷书的精华,从技术层面到审美境界,为求精进的习书者提供了一部不可或缺的鉴赏与实践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已经练习书法有段时间的爱好者,我对于教材的要求自然会更高一些,我追求的是能突破瓶颈,提升审美层次。说实话,很多基础教程对我来说已经有些“嫩”了,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已有的临摹成果。朱涛老师对细节的把控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尤其是在处理转折和提按的时候,他强调的“蓄力”和“顿挫”,恰恰是我在临摹中常常忽略的关键点。我过去总是把转折写成一个生硬的折角,看了他的讲解后才明白,原来那个地方需要有一个圆融的过渡,就像河流转弯一样,需要力量的蓄积和释放。这本书的理论部分,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紧密结合具体的范字进行讲解,每一页的分析都像是一次微观手术,把一个汉字拆解成无数个可以被控制和学习的部件。而且,这本书对“间架结构”的讨论,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匀称”的理解。它教我如何去追求一种“变化中的平衡”,这对于提高我的创作水平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带领练习者从“会写”迈向“写好”的进阶之作,绝非泛泛之辈可比。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书法启蒙宝典!我之前对欧楷一直心有余悸,总觉得结构严谨,难以入手,但自从翻开这本书,那种畏惧感瞬间烟消云散了。首先,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人性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手把手在教你。它把《九成宫》的笔画结构拆分得极其细致,像是在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解释如何搭积木一样,生怕你理解不到位。特别是对于那些看似简单的横撇捺挑,作者都给出了非常独到的见解,比如某个笔画的起笔要“藏锋入纸”,收笔要“回锋有力”,这些细节的提示,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特别喜欢它对间架结构的处理,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哪个字要占多大空间,而是深入到“中宫收紧,四边开展”的意境中去,让你能体会到欧楷那种挺拔秀丽的气韵。配套的描红本也是设计得恰到好处,纸张厚实,墨色均匀,每一次描摹都让我感觉自己的手腕控制力在慢慢增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描完一张就觉得手酸心累。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古典碑帖,用现代的教学语言和科学的练习方法,完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对欧体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完全可以媲美一些博物馆出版的典籍复制品。纸张的纹理非常细腻,即使用普通的毛笔和墨汁进行临摹,也不会发生洇墨或渗墨的现象,这对于保持练习时的好心情至关重要。我过去买过一些字帖,墨色印得发灰,看不清笔锋的细腻变化,临摹起来非常吃力。而这本《名师朱涛书法课堂》的范本印刷得黝黑清晰,每一个细小的“侧锋”和“顿笔”都界限分明,让我能够准确捕捉到笔画的起收处。此外,配套的描红部分,设计得特别人性化,它不只是简单地把字拓印上去,而是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了不同深度的描红练习,这体现了编者对学习规律的深刻理解。初级阶段,描红的轮廓线较粗,帮助建立信心;进阶阶段,轮廓线变细,逼迫学习者自己去控制笔触的力度和精准度。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让整个学习过程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探险,每完成一个阶段,都有清晰的进步反馈,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是一本从内容到形式都无可挑剔的优秀教材。

评分

拿到这套书的时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专业”与“匠心”。要知道,想找一本真正能系统梳理《九成宫》的教材可不容易,很多市面上的书要么就是粗制滥造的字帖印刷,要么就是只教皮毛不教内涵的速成班材料。而这本《名师朱涛书法课堂》完全打破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临摹,更像是一堂高级的结构分析课。朱老师的解读非常深入,他不仅仅停留在“像不像”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欧阳询的用笔逻辑和审美趣味。比如,他对于“险绝”二字的诠释,结合了具体的笔画组合,让我理解了为什么《九成宫》的字看起来那么刚劲有力却又不失清秀。书中的排版布局也让人赏心悦目,字体清晰,行距适中,不像有些教材,把字堆得密密麻麻,看着就让人头晕眼花。更赞的是,配套的讲解部分,我感觉像是听了一堂精彩的学术讲座,但语言又非常平易近人,没有故作高深的术语。通过这本书,我开始真正懂得欣赏欧楷的“法度森严”背后的那份“灵动”,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外形,这本书提供的学习路径是自上而下的,非常扎实。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被“名师课堂”这个名头吸引的,但我必须承认,它远远超出了我最乐观的估计。对于我这种常年忙于工作,只能利用碎片时间练字的成年人来说,时间成本非常宝贵,我需要一本能在最短时间内帮我找到方向的书。这本书的设计理念显然考虑到了现代学习者的困境。它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每一课都集中精力攻克一到两个难点,比如专门一节讲“永字八法”在欧楷中的具体运用,而不是敷衍了事地带过。我最欣赏的是它对“精气神”的把握。欧体之美,在于其挺拔峻峭的气度,而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描摹字形上,它教我们如何通过提笔的轻重缓急,来灌注进这种“精气”。我发现,当我按照书中的提示,用心去体会每一个笔画的力量走向时,我写出来的字,哪怕还没有达到范本的水平,但那种“精气”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这种由内而外的提升,比单纯地抄写一百遍字帖要有价值得多。这本书就像是一位严谨的私人教练,时刻提醒着你,练习书法,练的不仅是手,更是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