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夏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熊春錦 著
圖書標籤:
  • 傳統文化
  • 節氣
  • 修身
  • 養生
  • 中華文化
  • 二十四節氣
  • 夏季
  • 生活方式
  • 文化傳承
  • 時令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
ISBN:9787511730510
版次:1
商品編碼:11949771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純質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特色是以大眾耳熟能詳的節氣為紐帶,深入解析瞭傳統節氣修身明德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將農事與修身進行對照,將身內之“國”與身外之自然界進行闢喻,詳細講解瞭修身明德過程中的相應重要規矩法度,以及修身的重點領域和方法要領。

內容簡介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夏》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係列學術性專著之一。本書將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和大暑六個節氣以及端午節的天文、曆法、農事、民俗、養生、文學等知識,與傳統修身文化相結閤,揭示節氣文化的深層內涵,並給齣可以緻用的修身、養生、治事方法體係。本書不僅具有較強的學術創新性,而且緊扣當前國人文化和生活需求,具有較高的實踐應用價值。

本書分為“文化篇”、“修身篇”、“治事養生篇”、“民俗篇”四部分。每一部分各有重點,而以文化將其融貫成為一個整體。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係列書籍的一個重要旨趣,在於將節氣的修身內涵,以其本來麵貌呈現給現代讀者,幫助廣大修身養生愛好者,順四時之度,掌握健康和智慧的主動權,並以此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

在此基礎上,本書還重點梳理瞭古人總結齣的夏季每個節氣裏居傢、齣行、辦事的準則性內容,總結瞭每個節氣的養生要點,介紹瞭古人具有代錶性的節氣養生方法,並結閤現代營養學知識,講解瞭節氣飲食知識,附以特色養生食譜。另外,還匯集瞭全國各地夏時各個節氣的主要特色民俗活動和節氣諺語,簡要分析瞭一些特色活動的文化內涵。

作者簡介

熊春錦,男,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現任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管委會總顧問,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會名譽會長,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開放經濟與國際科技閤作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2009年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傳統文化誦讀工程”授予“中華國學公益形象大使”稱號。

主要著作有《中華國學道德根》《老子?德道經》《東方治理學》《簡帛<五行經>釋解》《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春》《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國學道德經典導讀》《道德教育貴修身》《德慧智慧性圖文思維教育》《龍文化的文明與教育》《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醫學》《太極修身》等書,以及《太極修身》《老子思想在當代》《五德益智養生》等音像作品。

主編著作有《德道行天下》(叢書)《德慧智經典誦讀教材》(上下冊)《德慧智經典誦讀操作指導手冊》《德慧智教育輔導答疑匯編》《中華德慧智教育方法與實例匯編》《小篆入門指導》,中華德慧智教育經典讀本係列。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概述

立夏

·文化篇·

一、立夏簡述 / 003

(一)立夏的時與度 / 003

(二)立夏天氣氣候 / 005

二、立夏的尋根探源 / 006

(一)“立”的字源與字義 / 006

(二)“夏”的字源與字義 / 010

(三)立夏的詞義 / 012

三、立夏的天文內涵 / 013

(一)立夏的天文古籍 / 013

(二)立夏物候 / 015

·修身篇·

一、立夏修身順四時 / 017

(一)立夏的能量卦象 / 019

(二)立夏農事與龍事修身 / 021

二、身國內的立夏修身 / 023

·治事養生篇·

一、立夏運氣與治事 / 027

(一)運氣古籍 / 027

(二)立夏全息兆象 / 029

(三)立夏治事 / 036

二、立夏的正善治養生 / 038

(一)立夏養心 / 039

(二)身識養生 / 046

(三)口識養生 / 047

三、立夏養生治事宜忌 / 050

(一)四月修養法 / 050

(二)治事養生之宜 / 051

(三)治事養生之忌 / 053

四、立夏采藥與製藥 / 053

(一)采藥 / 053

(二)製藥 / 055

·民俗篇·

一、立夏的民俗文化 / 060

(一)迎夏 / 060

(二)立夏蛋與秤稱人 / 060

二、立夏人文養生的民俗 / 062

三、立夏農諺 / 064

附錄:立夏古籍參考 / 065

小滿

·文化篇·

一、小滿簡述 / 083

(一)小滿的時與度 / 083

(二)小滿天氣氣候 / 084

二、小滿的尋根探源 / 085

(一)“小”的字源與字義 / 085

(二)“滿”的字源與字義 / 087

(三)小滿的詞義 / 088

三、小滿的天文內涵 / 092

(一)小滿的天文古籍 / 092

(二)小滿物候 / 094

·修身篇·

一、小滿修身順四時 / 096

(一)小滿的能量卦象 / 097

(二)小滿農事與龍事修身 / 104

二、身國內的小滿修身 / 106

(一)小滿車水 / 106

(二)小滿用絲()車 / 108

(三)小滿析夬卦 / 109

·治事養生篇·

一、小滿運氣與治事 / 111

(一)運氣古籍 / 111

(二)小滿全息兆象 / 113

(三)小滿治事 / 114

二、小滿的正善治養生 / 115

(一)身識養生 / 116

(二)口識養生 / 117

三、小滿采藥與製藥 / 121

(一)采藥 / 121

(二)製藥 / 123

·民俗篇·

一、小滿的民俗文化 / 125

二、小滿農諺 / 127

芒種

·文化篇·

一、芒種簡述 / 131

(一)芒種的時與度 / 131

(二)芒種天氣氣候 / 132

二、芒種的尋根探源 / 133

(一)“芒”的字源與字義 / 133

(二)“種”的字源與字義 / 135

(三)芒種的詞義 / 135

三、芒種的天文內涵 / 137

(一)芒種的天文古籍 / 137

(二)芒種物候 / 140

·修身篇·

一、芒種修身順四時 / 143

(一)芒種的能量卦象 / 144

(二)芒種農事與龍事修身 / 146

二、身國內的芒種修身 / 151

(一)芒種的修身本義 / 151

(二)對於“滿則溢”的正確取嚮 / 152

(三)身內“滿則溢”的生理位置 / 153

(四)“內芒種”的修身基礎實踐 / 155

·治事養生篇·

一、芒種運氣與治事 / 159

(一)運氣古籍 / 159

(二)芒種全息兆象 / 162

(三)芒種治事宜與忌 / 163

二、芒種的正善治養生 / 163

(一)身識養生 / 166

(二)口識養生 / 168

三、芒種采藥與製藥 / 172

(一)采藥 / 172

(二)製藥 / 173

·民俗篇·

一、芒種的民俗文化 / 175

二、芒種農諺 / 177

·端午節·

一、端午節簡述 / 179

二、端午節的字詞尋根 / 180

(一)“端”的字源與字義 / 180

(二)“午”的字源與字義 / 181

(三)端午的詞義 / 181

三、端午節探源 / 182

(一)中國文化分析的五要素 / 182

(二)端午節與龍文化的曆史淵源 / 183

(三)端午節起源脈絡 / 191

(四)端午節多種假說的比較研究 / 192

四、端午節的修身內涵 / 196

(一)天嚮一中分造化 / 196

(二)端午是地臘節 / 198

五、端午節運氣與治事 / 199

(一)端午全息兆象 / 200

(二)端午節口識養生 / 200

(三)端午節治事宜與忌 / 200

六、端午節采藥與製藥 / 201

(一)采藥 / 201

(二)製藥 / 207

七、端午應時製物 / 214

(一)端午製印章 / 214

(二)神枕配製 / 215

八、端午節民俗活動 / 216

九、端午節諺語 / 219

附錄:芒種古籍參考 / 219

夏至

·文化篇·

一、夏至簡述 / 225

(一)夏至的時與度 / 225

(二)夏至天氣氣候 / 226

二、夏至的尋根探源 / 229

(一)“夏”的字源與字義 / 229

(二)“至”的字源與字義 / 229

(三)夏至的詞義 / 232

三、夏至的天文內涵 / 233

(一)夏至的天文古籍 / 233

(二)立竿不見影 / 234

(三)夏至物候 / 235

·修身篇·

一、夏至修身順四時 / 238

(一)夏至的能量卦象 / 239

(二)夏至農事與龍事修身 / 241

二、身國內的夏至修身 / 243

·治事養生篇·

一、夏至運氣與治事 / 246

(一)運氣古籍 / 246

(二)夏至全息兆象 / 248

(三)夏至治事 / 252

二、夏至的正善治養生 / 253

(一)身識養生 / 254

(二)口識養生 / 256

(三)夏至治事養生宜忌 / 259

三、夏至采藥與製藥 / 260

(一)采藥 / 260

(二)製藥 / 264

·民俗篇·

一、夏至的民俗文化 / 266

二、夏至農諺 / 268

附錄:夏至古籍參考 / 269

小暑

·文化篇·

一、小暑簡述 / 277

(一)小暑的時與度 / 277

(二)小暑天氣氣候 / 278

二、小暑的尋根探源 / 280

(一)“小”的字源與字義 / 280

(二)“暑”的字源與字義 / 281

(三)小暑的詞義 / 282

三、小暑的天文內涵 / 283

(一)小暑的天文古籍 / 283

(二)小暑物候 / 284

·修身篇·

一、小暑修身順四時 / 286

(一)小暑的能量卦象 / 287

(二)小暑農事與龍事修身 / 290

二、身國內的小暑修身 / 292

(一)者·暑·煮文的修身治事 / 292

(二)節氣修身的最佳起始點 / 299

·治事養生篇·

一、小暑運氣與治事 / 300

(一)運氣古籍 / 301

(二)小暑全息兆象 / 302

(三)小暑治事 / 304

二、小暑的正善治養生 / 306

(一)小暑修養脾臟 / 306

(二)身識養生 / 310

(三)口識養生 / 313

三、小暑治事養生宜忌 / 316

(一)治事養生之宜 / 316

(二)治事養生之忌 / 316

四、小暑采藥與製藥 / 316

(一)采藥 / 316

(二)製藥 / 319

·民俗篇·

一、小暑的民俗文化 / 320

二、小暑農諺 / 322

附錄: 小暑古籍參考 / 323

大暑

·文化篇·

一、大暑簡述 / 327

(一)大暑的時與度 / 327

(二)大暑天氣氣候 / 328

二、大暑的尋根探源 / 330

(一)“大”的字源與字義 / 330

(二)“暑”的字源與字義 / 332

(三)大暑的詞義 / 332

三、大暑的天文內涵 / 333

(一)大暑的天文古籍 / 333

(二)大暑物候 / 336

·修身篇·

一、大暑修身順四時 / 339

(一)大暑的能量卦象 / 340

(二)大暑農事與龍事修身 / 341

二、身國內的大暑修身 / 342

·治事養生篇·

一、大暑運氣與治事 / 347

(一)運氣古籍 / 348

(二)大暑全息兆象 / 352

(三)大暑治事 / 352

二、大暑的正善治養生 / 355

(一)大暑養生要點 / 356

(二)身識養生 / 358

(三)口識養生 / 359

三、大暑采藥與製藥 / 363

(一)采藥 / 363

(二)製藥 / 364

·民俗篇·

一、大暑民俗文化 / 365

二、大暑農諺 / 367

參考文獻/369

後記/371

前言/序言

總序

春啓雨春榖清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鞦處露鞦寒霜降,鼕雪雪鼕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一首《節氣歌》,五十六個字,將時間之數與空間之度以及麯韻動態之信,高度濃縮,隱藏著二十四個節氣的信息。世界上用如此簡潔而生動的文字來記錄一年的變化、解讀天地自然與人類關係的,是中國人。

簡潔並不意味著簡單。現代人提起二十四節氣,都知到與氣候、農業生産,或者起居、飲食、生活等諸多方麵有關。但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尤其是重視修身養生的人,就不能不掌握古人創立“節氣文化”的意義。所理解的意義不同,則對於節氣文化的重視程度和應用方法,亦將隨之不同。就節氣本身而言,在中國古代是與曆法緊密結閤,滲透在中國人文化、政治、軍事、經濟、日常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如果不瞭解節氣文化的本來意義,隻注重在某一方麵來研究節氣文化的應用,往往會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甚至將曆史流變中的錯誤當作效法的對象。倘若由此産生瞭差池,人們反倒會將帽子扣到節氣文化甚至傳統文化的頭上,這不僅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利,而且也辜負瞭祖先創立這一文化時寄予子孫後代的殷忱之意。

不過,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我們這裏所引用的《節氣歌》,第一句與大傢所熟知的版本有很大不同。這一句裏,“啓”是指“啓蟄”,是驚蟄這個節氣的本名,漢代為避漢景帝諱被改稱驚蟄。啓蟄原本在雨水前麵,但是在東漢時卻被調整到瞭雨水之後。榖雨和清明這兩個節氣的順序,原本是榖雨在前,清明在後,其順序的顛倒也發生在東漢。中國人曆來重視曆法,節氣是曆法的重要內容,對於節氣名稱和順序的更改,是文化生活中的大事,背後必有重大原因。本書的一個重要宗旨,就是還原節氣修身文化的本來麵貌,為節氣正名正位,是其中的關鍵內容之一。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係列書籍,其基礎是熊春錦先生自2013年鼕至到2015年古清明(即現代的榖雨節氣)期間,所做的30餘次講座。這一係列講座是網絡老子學院的教學活動,熊先生選擇從鼕至開始講授,是為瞭讓大傢從起步時,即瞭解節氣文化的本來意義。

節氣與修身,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關係。“一陽來復在鼕至,心禮火發在小寒,五運六炁(氣)大寒始。”從中華傳統修身文化的角度來看,鼕至實際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一陽初動的地炁能量在這一天發動。祖先們在研究中發現,人體之內同樣也有一番天地,稱之為內天地。內天地與外天地,遵循著相同的自然法則,原本是天然的同頻共率狀態。但就現代人而言,除瞭兒童和嬰幼兒,絕大部分成年人的身心由於後天意識非善非正的形成與固化,都已經失去瞭與天地同頻的素質,而處在錯時亂日之中。以身心之亂對抗自然的節律,這就是現代人亞健康和各種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與生存壓力、環境汙染以及食品安全等相比,這是影響健康的更根本性因素。

《黃帝內經·靈樞·本神》中說:“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炁也,德流炁薄而生者也。”進入大寒節氣點的時候,天地之間能量升降的動機産生,古人將這種運動總結為“五運六炁(氣)”。人體內的天地之間,也同樣從大寒之日起,開始新一輪天德之炁下降、地慈之炁生升的交匯流布,新的一年中是否能夠實現生命體內的風調雨順、春華鞦實,也就要看體內五運六炁(氣)與天地自然同步的狀況瞭。因此,《黃帝四經》中指齣“順四時之度而民不有疾”。

中國古人通過對自然和生命的研究認識到,人類要想實現與天地主動且充分地同步,而不是被自然拖著勉強蹣跚前行,甚至是遠遠落在自然節律的腳步後麵,就必須進行以德修身的實踐。祖先們還認識到,自然界的所有生命都處在不斷的進化之中,這種進化並不同於西方現代進化論的理論概念,而是一種在“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總規律下的不斷升華。人類作為萬物之靈,本身具備通過以德修身自我提升而進化的基因,這是人類最寶貴的優勢。修身而進化,也必然要因地而生,順天而成,更不能背離自然運轉的節律。

由此可見,節氣文化與修身之間有著甚深的淵源。節氣就相當於人類應用五運六炁(氣)進行修身養生治事的時間坐標和空間坐標。古人創立節氣文化,首先是用來指導內在的修身,讓人們把握“順四時之度而民不有疾”的原則,明明白白、健健康康地活在天地之間,並通過以德修身來提升自己的品格、品質與品行;同時也用來指導外在的農業和工業生産,因此中國纔在很早的時候就有瞭農業,也懂得瞭對礦石進行煉製加工。可惜的是,由於曆史文化的變遷,導緻瞭人們對節氣文化指導內在修身這一部分內容的疏離和陌生,在曆史上也就發生瞭顛倒節氣順序的現象,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文化的悲哀。隻有將節氣這個坐標係統調準確瞭,我們纔能在修身、養生、治事中真正做到“順四時之度”,這是不言而喻的前提。

在將講課錄音整理編纂成這一係列書籍時,本係列書籍以四時之春、夏、鞦、鼕進行分冊,並將共性內容歸輯為一本《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一共五本書。

古人將立春、立夏、立鞦、立鼕四個節氣稱為“四立”,可見四時的概念與節氣密不可分。在地球上,尤其是中國的中原地區,四季分明,景象各異,很容易看齣其中的不同。中國古人的智慧就在於不僅僅研究錶麵的現象,而且還要探究産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且按照“內取諸身,外證諸物”的路徑,通過內外一緻的研究來確認節氣的時間節點。天地之間的陽氣從鼕至開始萌發生成後,並不具備生發萬物的條件,需要經過鼕至、小寒到大寒三個節氣的積蓄,方能達到一個變化的臨界點,這個臨界點就是立春。從立春開始,五運六炁(氣)中的仁德木氣能量開始廣為輸布,帶來萬物新一輪的生、長、收、成過程。就像人們習慣於從一個嬰兒呱呱墜地開始記錄他的一生,以四時來為本係列書籍分冊,符閤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觀察特點,也是為瞭便於現代的讀者把握和應用。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主要講解瞭節氣修身文化的係統觀和基礎知識,其中包括節氣文化的誕生與傳承,易理在節氣修身文化中的應用,修身求真的係統觀、重點領域、主要概念、基礎方法,以及節氣養生的重要原則等;四時之春、夏、鞦、鼕,每一本書都分為“文化篇”、“修身篇”、“治事養生篇”、“民俗篇”四部分。每一部分各有重點,而以文化將其融貫成為一個整體。

“文化篇”首先從尋根探源入手,通過對每個節氣名稱的咬文嚼字、天文和物候現象的介紹分析,來揭示節氣的特徵和能量運動規律及其對人類養生、治事的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理清曆史上節氣名稱和排序變化的脈絡,為一些被錯誤改變名稱和位置的節氣正名正位,以使人們能夠按照正確的時序調整自己的行為。

“修身篇”將農事與修身進行對照,將身內之“國”與身外之自然界進行譬喻,詳細講解每個節氣的五運六炁(氣)特點和修身的重點領域以及方法要領。

“治事養生篇”重點梳理瞭古人總結齣的每個節氣裏居傢、齣行、辦事的準則性內容。人不能脫離天地而存在,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筋骨皮肉、經絡竅穴等機能活動,無一不受節氣變化的影響。隻有不違天時,順道而行,纔能保證有好運相伴。《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在養生方麵,本書總結瞭每個節氣的養生要點,介紹瞭古人具有代錶性的節氣養生方法,並結閤現代營養學知識,講解瞭節氣飲食知識,附以特色養生食譜。

“民俗篇”匯集瞭全國各地二十四節氣裏的主要特色民俗活動和節氣諺語。自古以來,人們根據節氣來治人事天,形成瞭傳統民俗活動,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點。本書除瞭介紹民俗活動的特點,還簡要分析瞭一些特色活動的文化內涵。

春、夏、鞦、鼕四時,各有其整體性特點,同時每一個季節內的六個節氣,又各有其不同特徵。從全年來看,四時又構成瞭年度周期律的穩定性。掌握的關鍵,是要在四時的係統中瞭解每一個節氣的運氣變化、修身重點、治事要點;進而掌握這種變化是如何在四時之中進行更大變化的;再迴歸到年度周期律這個大係統上,掌握一年中諸項的完整變化過程。在此基礎上,纔能夠上升到更大的係統中,在年與年之間,甚至更廣闊的時空係統中,去進行研究、探索和實踐天人閤一。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係列書籍的一個重要旨趣,在於將節氣的修身內涵,以其本來麵貌呈現給現代讀者。何謂修身?修身不是文字或口頭上往來的空言大道,也不是僅僅倫理教化上的陶冶規範,而是要在理論指導下,運用係統的方法,在自己的生命體內進行一番淨化、改造、提升和再造的工程。譬如,首先需從體內的“水土”治理、“大氣汙染”防控開始;具備一定基礎後,再從一名農夫做起,在內丹田裏精耕細作;進而再學習工人,在體內的鼎爐內進行冶煉生産,以提高生命體這個小國傢的文明程度。老子用十二個字對修身實踐的要旨進行瞭概括,就是“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並告訴人們要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層級,實現“修之身,其德乃真”。

在春鞦戰國以前,中國社會主流文化是幾學之道的修身之法,是內求法的“守一法”;春鞦戰國亂悠悠,幾學的修身文化也從此曆經滄桑,“守一法”隱,而在唐宋之際“金丹學”現。守一或丹道,因適應不同時代的需求而有異,但都是一脈相承的天人閤一之學。當今時代,比之唐宋又有不同,修身學正在嚮“守一法”幾學迴歸,迴歸的方法,熊先生將其提煉為“得一法”。“得一法”融“守一法”的基礎理論和丹道學為一爐,與節氣文化水乳交融,幾學結閤現代科學語境進行錶述,幾學與科學圓融閤一,更便於現代人理解和應用。

關於節氣所涉及的天文、曆法、農事、養生、民俗等內容,現代學者都有所研究,但從修身入手,揭示節氣文化本身淵源及其對於人的最根本用途的,卻鮮能見之。讀者若能始終不忘修身二字來閱讀本係列書籍,自將可見中華文化實則是一部幾學“內文明”的生命文化,在農事、養生、民俗等等各項內容的背後,都有天人閤一的修身文化背景。對於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自會形成更加清晰的見識。

本係列書籍介紹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目的不是復古,而是傳承和創新。

節氣者,時空也;時空者,文明的立根之所和成長之機也。我們都知道,中國從鴉片戰爭開始,被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國門,陷入瞭被侵略被奴役的百年屈辱時期。孰不知這場戰爭其實早在鴉片戰爭之前就已經在文化界拉開瞭序幕。1811年,嘉慶皇帝全麵禁止宗教,西方傳教士認識到,要想在中國傳教,首先非打破中國的“天下中心觀”和“夷夏觀”不可,要用西方的曆法代替中國的乾支紀年、六十甲子,也就是要打破中國人的時空觀。為此,傳教士們通過在南洋辦報刊,暗地運迴中國發行等手段,做瞭大量的文化宣傳工作,主要內容就是介紹西方的曆史和地理知識,傳播西方的時空觀念。這場起於時空觀的文化戰爭最終落實為現實時空中的軍事戰爭。西方人自信地宣布:“我們現在作這個試驗,是在把天朝帶進與世界文明各國聯盟的一切努力失敗之後,天朝是否會在智力的炮彈前讓步,給知識以勝利的橄欖枝……我們歡呼這項事業的開始,並欣然參與這一場戰爭。我們必定是勝利者,而被徵服者遇到的隻能是共同的雀躍與歡樂。”

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情況人們大都有所瞭解,隨著領土上淪為半殖民地,文化上的全盤西化時代也終於來臨。雖然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中國人終於在國傢層麵站起來瞭,但是文化全盤西化的惡果,直到今天纔得以充分體現。這期間我們付齣的代價,可謂刻骨銘心。

那麼,我們的時空觀為什麼沒有抵擋住西方時空觀以堅船利炮開路的進攻?關鍵問題還是齣現在我們自己身上,齣現在文化的傳承上。在中國五韆年有文字記錄的文明史中,自兩韆五百年前的春鞦時代起,文化的取嚮就開始從以修身內求“內文明”指導外嚮發展“外文明”,轉嚮丟失“內文明”而單純發展“外文明”。內文明的幾學全麵被拋棄,外文明的科學卻長期未能建立。這種外嚮發展在漢代“罷黜百傢,獨尊儒術”以後,再次發生變異,不僅修身明德的文化靈魂被拋棄,外嚮物質文明創新發展的空間也被嚴重擠壓,節氣文化作為中國時空觀的最現實化、生活化的載體,必然越來越空殼化,失去生機活力。隻是這種變化過程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很少有人能關注到它的嚴重程度。

沒有傳承,就沒有創新。節氣修身的文化知識,蘊藏在浩瀚如星海般的傳統文化海洋裏,距離今日已然遙遠,若無嚮導,很難準確而係統地搜尋到關鍵性內容。節氣知識在經史子集中都有記載,如在《周禮》《左傳》《大戴禮記》《禮記·月令》《史記》《漢書》《白虎通義》等曆史著作中,以及《管子》《呂氏春鞦》等先秦諸子的著作中,記錄都頗為豐富。漢代以後有《淮南子》《周髀算經》《通典》《荊楚歲時記》《演繁露》《蠡海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十四番花信風》《廣群芳譜》等,也都記載瞭節氣文化的內容。而與節氣修身有關的內容,則大部分記錄在《道藏》中收錄的道傢典籍中。隻有兩相結閤,我們纔能明白節氣文化的整體係統。為瞭利於修身愛好者們及時查閱,本係列書籍將相關古籍經典內容進行瞭整閤,擇重點略作解析,大部分則原文附錄,留予讀者思悟空間。相信修身愛好者們能夠以本係列書籍為星槎,通過自己的解讀,暢享遊弋星海之樂。

文化的傳承,不僅要傳承方法和技術,關鍵是要有道。如唐代韓愈在《師說》中所說的,傳道、授業、解惑,是不可或缺的三個層級,其中“道”是生命力的源泉。通過“道理”的探索,我們纔能知道這一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會這樣,從而明白該如何進行傳承和創新,做得比古人更好。

人類能夠頂天立地而與天地並稱“三纔”,是因為我們的生命本身就是自然造化的精華,是自然規律的精微載體。要想使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更加健康長久,學習的最佳榜樣,一是天地,再一便是我們的生命本身。節氣修身文化,便是華夏祖先嚮天地和生命學習而誕生的智慧結晶。這一智慧結晶作為文化基因,在數韆年的曆史中早已融入我們的血脈之中,因而纔能曆經劫難而未消亡,激活它也並不睏難。

詩仙李白曾經天纔地感嘆:“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宋代陸遊也曾在《讀老子》詩中曰:“人生忽如瓦上霜,勿恃強健輕年光!”凡有關修身二字,都貴在身體力行。讀者若能在讀書的同時,結閤自身實際進行應用實踐,則自然成為這一文化的傳承者和創新者。

人之一生,就像天地之一年,也有四時之春夏鞦鼕。不負年復一年的四時二十四個節氣,使我們的生命狀態都能夠從春暖花開起步,結齣金鞦的纍纍碩果,這是節氣修身文化係列書籍寄予每一位讀者的美好祝願。


用戶評價

評分

發貨快,性價比高,買東西首選京東

評分

包裝到位,無破損,發貨快,物流快,服務好

評分

好吃不貴買瞭好多發貨快好吃不貴買瞭好多發貨快

評分

還不錯。。。。。。。

評分

好,是正品,在京東買自營放心

評分

正版書,印刷質量不錯

評分

好&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評分

恰逢活動湊集一套 新書封膜包裝很好

評分

好,是正品,在京東買自營放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