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裁量的構造與審查

行政裁量的構造與審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貴鬆 著
圖書標籤:
  • 行政法
  • 行政裁量
  • 行政審查
  • 公共管理
  • 法學
  • 政府法
  • 權力製約
  • 法律適用
  • 裁量標準
  • 閤法性審查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28877
版次:1
商品編碼:1195603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法律科學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5-01
頁數:33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以德國、日本等大陸法係國傢為參照,以行政裁量的構造分析為基礎,從司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立法機關之間的閤理關係齣發,把握行政裁量的界限與審查方法。本書突破體係性的麵麵俱到的架構,而以問題為中心,展開專題研究,學術上具有創新價值。作者放棄瞭體係性地研究行政裁量問題,轉而以法解釋學為進路,剖析行政裁量的內在構造,從行政過程論的角度構建行政裁量的規範和審查之道。其思考涉及行政裁量的本質、存在空間、立法技術和行政裁量基準,另論及瞭行政裁量的界限與瑕疵、行政裁量與權利、司法審查的關係,以及行政裁量的收縮等問題。

作者簡介

王貴鬆,安徽無為人,法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緻力於行政法的傳統領域(行政裁量論、中國行政法學說史)和個彆現代問題(風險行政法)、以及個彆憲法邊緣問題(生育法製)的研究。主要講授行政法、行政訴訟法、行政法案例分析等課程。

目錄

緒 言 1
一、行政裁量的復眼觀察 1
二、本書的主要思考 2
第一章 行政裁量的類型與構造 5
第一節 行政裁量與行政權的裁量 5
一、行政裁量的語意 5
二、行政權的裁量 13
三、行政裁量的價值 20
第二節 行政裁量的羈束與自由 22
一、行政裁量與依法律行政原理 22
二、裁量與羈束的區分及其相對化 23
三、裁量與羈束的再認識 30
四、另闢蹊徑話裁量 37
第三節 行政裁量的內在構造 38
一、行政裁量構造論爭的發軔 38
二、著眼於法規範的行政裁量構造論爭 40
三、著眼於法適用的行政裁量構造分析 46
四、關於行政裁量的基本認知 54
第四節 不確定法律概念與行政裁量 55
一、不確定法律概念的由來與價值 56
二、不確定法律概念的構造與類型 58
三、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具體化過程 60
四、不確定法律概念具體化的司法審查強度 63
五、不確定法律概念的具體化與行政裁量 70
第二章 行政裁量與行政過程論 71
第一節 行政裁量與判斷過程的閤理性 71
一、行政過程論視角下的行政裁量 71
二、行政裁量與行政判斷的形成 72
三、功能主義的程序性行政裁量論 76
第二節 行政裁量理由的說明與審查 77
一、行政裁量說明理由的緣由 78
二、行政裁量理由的說明要求 81
三、行政裁量理由的追加與替換 90
四、裁量理由與行政裁量的審查 97
第三節 行政裁量基準的設定與適用 98
一、行政裁量基準的界定 98
二、行政裁量基準的設定義務 101
三、行政裁量基準的性質與拘束力 105
四、行政裁量基準的設定要求 111
五、裁量基準與裁量決定的閤法性判斷 115
第三章 行政裁量的瑕疵與司法審查 118
第一節 行政裁量的界限與瑕疵 118
一、法律的授權與閤義務性裁量 118
二、行政裁量界限論的提齣與形成 119
三、行政裁量界限的定型化與實定化 123
四、行政裁量雙重界限的相對性 127
第二節 無瑕疵裁量請求權 129
一、無瑕疵裁量請求權在德國的形成與展開 130
二、無瑕疵裁量請求權的性質與依據 133
三、無瑕疵裁量請求權的要件與效力 135
四、中國引入無瑕疵裁量請求權的意義 138
第三節 行政裁量與司法的關係變遷 140
一、裁量不予審理的形成及其修正 141
二、行政裁量之不當與違法的吊詭 144
三、司法之於裁量問題的應有立場 147
第四節 行政裁量的司法審查強度 150
一、類型化司法審查行政裁量強度的意義 150
二、司法對行政裁量的最小審查 153
三、司法對行政裁量的中等審查 161
四、司法對行政裁量的嚴格審查 165
五、司法審查強度選擇的考慮因素 171
第四章 防止危險與行政裁量收縮論 175
第一節 行政裁量收縮論的源與流 175
一、行政裁量收縮的概念 176
二、行政裁量收縮理論的産生與發展 182
三、行政裁量收縮論的適用領域 190
四、行政裁量收縮論的特點與地位 192
第二節 行政裁量收縮的理論基礎 199
一、行政職權職責、義務的區分與轉換 200
二、私人地位的變遷與行政介入請求權 205
三、行政法律關係的三方性與行政介入請求權 211
四、基本權利的雙重屬性與國傢保護義務 215
五、行政職能的變遷與國傢保護義務 220
第三節 行政裁量收縮的構成要件 225
一、被害法益的重大性 225
二、危險的迫切性 228
三、危險發生的預見可能性 232
四、損害結果的迴避可能性 237
五、規製權限發動的期待可能性 239
六、裁量收縮要件的判斷與緩和 250
第四節 行政裁量收縮的救濟 255
一、行政裁量收縮的救濟概述 255
二、課予義務訴訟 260
三、國傢賠償訴訟 272
章小結:行政防止危險中的裁量正義 290
結語:作為要件補充的行政裁量 293
參考文獻 295
初齣一覽 312
事項索引 314
後 記 320

精彩書摘

行政裁量的理論問題林林總總,在各論中的問題更為復雜。有關行政裁量的研究文獻已浩如煙海,所涉領域也是非常廣闊。鑒於自身的研究能力和興趣、基於對中國當下行政裁量理論和實踐的判斷,本書並不打算體係性地研究行政裁量問題,而擬展開專題探討,以法釋義學為徑路,剖析行政裁量的內在構造,從行政過程論的角度構建行政裁量的規範和審查之道。本書所作行政裁量總論性思考主要涉及以下一些方麵:
◎行政裁量的本質行政裁量的本質何在,曾是行政裁量學說史上的一大焦點。從立法與行政的關係而言,是法為行政設定的限製或邊界,還是法授予行政的自由權限?從行政與司法的關係而言,是行政不受乾預的自由,還是讓其閤乎目的行使的義務?是設定獨立基準的承認,還是決定和選擇的自由?行政裁量究竟是一個怎樣的過程,能否歸結為法律解釋的問題,利益衡量、價值判斷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裁量是僅為意誌問題,還是兼有認識和意誌的問題?
◎行政裁量的存在空間
在行政裁量的學說史上,一直存在要件裁量和效果裁量的論爭。法律要件中是否存在裁量選擇,還是隻存在認識判斷?法律效果中是否存在裁量?如果承認效果裁量,那麼,在得齣法律效果的過程中,哪些環節存在裁量?事實的認定是否存在裁量?法律的解釋、法律的涵攝過程中是否存在裁量?通常的所謂裁量,隻是在實體意義上而言的,程序的裁量在裁量的體係中占據何種地位,又該如何定性?
◎行政裁量的立法技術
行政裁量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在行政領域,法律的實現必須藉助於行政裁量。法律在授予行政機關以裁量權時,也要有防止行政裁量權濫用的立法技術。將原先的粗放式立法改為精細式立法,詳細規定行政權限的發動要件與效果,是非常必要的。但隻要是立法,就可能多多少少存在裁量。純粹實體上的規範是不夠的。那麼,可否從程序上、過程上進行整體設計呢?除瞭私人參與的法定化、信息公開製度的充實等之外,說明理由義務的法定化、設定裁量基準的義務化等,如何在裁量的規範化中發揮其功能?
◎行政裁量基準
行政裁量基準是近年來的一大熱點。為什麼要設定裁量基準?其規範上的要求來源於何處?設定裁量基準是否與授權裁量的目的相悖?能否承認裁量基準具有法的性質?裁量基準為什麼在行政過程中會具有拘束力?誰有權設定裁量基準,究竟是有裁量權的一切主體,還是隻“下放”到某一層級的行政機關?設定裁量基準是要遵循特定的程序,還是僅遵循個案中的裁量行為一般程序?在設定瞭裁量基準之後,公務人員機械適用裁量基準,又該如何處理?裁量基準與個案考慮的義務之間存在衝突,這種衝突該如何解決?司法如何審查裁量基準?裁量基準在閤法性的判斷中起著怎樣的作用,違反裁量基準是否就意味著違法?
◎行政裁量的界限與瑕疵
在傳統行政法的實定法和理論中,秉持著裁量不予審理的原則。那麼,行政裁量有無界限與瑕疵的問題?行政裁量的界限論或瑕疵論的提齣,對行政裁量的傳統理論會造成怎樣的影響?行政裁量存在怎樣的界限?哪些纔能稱為行政裁量的界限?由此,行政裁量的瑕疵有哪些,如何類型化?承認行政裁量有可能存在瑕疵,也就是也可能違法,那麼,裁量問題與法律問題是對立的問題(二元論,是裁量,就沒有閤法性問題),還是裁量問題包含於法律問題之內(一元論,裁量也要接受閤法性的評價)?
◎行政裁量與權利的關係
在最初的理論中,行政裁量與權利是無關的:有行政裁量,就不承認私人的權利;有權利,就不能交由行政去裁量。後來逐漸承認瞭“無瑕疵裁量請求權”,即便存在行政裁量,私人的請求權也可以成立。問題是這種權利對行政裁量的效力到底有多大,既能為私人提供適當的保障,又能避免給行政裁量權造成不適當的限製?
◎行政裁量與司法審查
行政裁量集授權與限製於一身。對於司法而言,行政裁量與一般的行政行為差彆在哪裏?傳統理論一般認為,行政裁量對司法具有限製的功能,司法在審查行政裁量時應當尊重裁量的價值,甚至不予審查。但在現代法治主義之下,司法仍要錶現齣如此的謙抑嗎?即便錶示齣尊重,其根據源於何處?過去的行政裁量問題隻産生閤理性問題、裁量問題不是法律問題或法適用的問題等基本命題,還能否成立?雖然司法已可以審查行政裁量,但這裏仍然存在司法審查的限度問題,仍然要處理司法權與行政權的關係。麵對行政裁量問題,司法能采取何種強度的審查?可否類型化?有哪些審查標準可用?為什麼要采取不同的強度和標準去審查?
◎行政裁量的收縮
行政裁量權是法定界限內的判斷和選擇自由,其自由在一定條件下會受到壓縮。在私人遭受第三人甚至自然界的侵害時,為什麼能將行政的職責、任務等規定,轉換為行政的介入義務?在哪些情況下會發生行政裁量權的收縮,甚至隻有一種選擇纔是閤法的決定?有無可能在理論上作一體性的把握?怎樣把握裁量收縮的要件方為妥當?在行政裁量問題的行政訴訟中,法院作齣何種類型的判決、對行政裁量提齣怎樣的要求,方能閤乎法院的憲法定位?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份基於您提供的書名《行政裁量的構造與審查》而不包含該書內容的、詳細的圖書簡介。這份簡介側重於一個完全不同主題的著作,以避免與您原書名産生任何關聯。 --- 帝國餘暉:拜占庭晚期社會、文化與政治的重塑 作者:[此處可替換為虛構的作者名,例如:亞曆山大·科瓦奇] 齣版社:[此處可替換為虛構的齣版社名,例如:古風史學齣版社] 頁數:約650頁(含大量插圖與文獻索引) 定價:[此處可替換為虛構價格] 導言:漫長的黃昏與艱難的重生 拜占庭帝國,這個承載著羅馬法統、希臘文化與基督教信仰的韆年帝國,在其“晚期”(通常指君士坦丁堡陷落前的一至兩個世紀)經曆瞭前所未有的內部轉型與外部壓力。本書並非聚焦於傳統的軍事或外交史,而是深入剖析瞭帝國核心地帶——以君士坦丁堡及其周邊為中心的社會肌理、文化精神以及權力結構的微妙變化。我們試圖描繪一個在輝煌的“古典”時期陰影下,掙紮著尋找新方嚮的社會:一個在經濟碎片化、宗教虔誠度加深以及精英階層觀念重塑中不斷自我調試的復雜有機體。 本書的研究基礎建立在對大量近期發掘的私人信函、修道院檔案、地方性法律文書,以及描繪日常生活場景的細微藝術品的新釋讀之上。我們摒棄瞭將晚期拜占庭視為一個單純衰亡階段的傳統敘事,主張將其視為一個“後古典”時代的獨特形態,一個為後世奧斯曼和東歐國傢留下瞭深刻印記的過渡期。 第一部:城市肌理的重塑與地方化趨勢 第一章:君士坦丁堡的“去中心化”幻象 在帝國晚期,盡管君士坦丁堡仍是無可爭議的政治與宗教首都,但其對周邊地區的實際控製力正在減弱。本章探討瞭城市內部的社會分層如何被新的經濟現實(如威尼斯和熱那亞商人的滲透)所影響。我們分析瞭“公社”(Demos)在城市管理中的角色變化,以及貴族傢庭如何從中央權力結構中逐漸退迴到其地方性地産和私人軍事力量的建設中。 第二章:巴爾乾與安納托利亞邊疆的“地方化”權力結構 隨著中央財政的枯竭和軍事徵召係統的崩潰,地方軍事領主(Dynatoi)的權力空前膨脹。本書通過對若乾主要傢族的個案研究,展示瞭他們如何利用世襲土地、婚姻聯盟和對聖地(例如修道院)的保護來構建事實上的獨立王國。這不僅僅是衰落,更是一種權力形態的下沉與重組。我們特彆關注瞭在文化上日益受到斯拉夫或突厥影響的邊疆地帶,地方精英如何平衡對君士坦丁堡的正統忠誠與實際的生存需求。 第三章:經濟的轉型:從帝國稅收到私人契約 拜占庭晚期的經濟不再是查士丁尼時代的國傢壟斷體係。本章細緻考察瞭貨幣供應的波動、土地所有權的細化(特彆是“普羅尼亞”製度的演變),以及在瘟疫和戰爭後幸存下來的手工業作坊的適應性。我們認為,私人契約和基於信任的商業網絡在維持社會基本運作方麵,其重要性已經超越瞭名義上的帝國法律體係。 第二部:信仰、藝術與知識的“內嚮”轉嚮 第四章:密修主義與精神生活的激進化 麵對外部的持續威脅和對世俗權力的幻滅,拜占庭社會對精神慰藉的需求達到瞭頂峰。本書深入研究瞭十六、十七世紀的修道院運動,特彆是阿索斯山(Mount Athos)的復興。我們分析瞭“拜占庭靜默主義”(Hesychasm)的哲學基礎,以及它如何從一個純粹的神學辯論演變為一種具有深刻社會政治影響力的運動。靜默主義者對“神聖光芒”(Phōs)的追求,反映瞭知識分子對外部世界混亂的一種精神逃逸。 第五章:晚期拜占庭藝術:情感強度與象徵主義的迴歸 藝術風格的變化是理解社會心態的絕佳窗口。與早期拜占庭藝術的宏大敘事相比,晚期藝術作品,尤其是壁畫和手抄本插圖,展現齣更強烈的個人情感錶達、更生動的色彩運用以及對超自然界麵的模糊處理。本章通過分析若乾著名教堂的壁畫群(如米斯特拉斯),展示瞭藝術如何從古典寫實的束縛中解放齣來,以一種近乎錶現主義的方式來傳達信仰的緊迫性。 第六章:知識的保存與“異教”的再發現 在帝國逐漸縮小的背景下,知識的重心從法學和行政管理轉嚮瞭古典文獻的編纂、校勘和保存。本章探討瞭宮廷學者(如喬治·格米斯圖斯·普列索)在整理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文本中的努力。有趣的是,這種對古典智慧的重新關注,並非完全是對“異教”的贊美,而是一種利用古希臘哲學框架來鞏固基督教教義正統性的策略。 第三部:權力、閤法性與身份的重構 第七章:皇帝的“軟化”:儀式與神聖性的再定義 君主(Basileus)的實際軍事力量和財政收入不斷下降,這促使權力閤法性的基礎從軍事勝利轉嚮純粹的神聖儀式和傳統。本章考察瞭晚期加冕典禮和公開露麵的細微變化,分析瞭皇帝如何通過扮演更接近“大祭司”而非“將軍”的角色來維持其在民眾心中的權威。宮廷禮儀的繁復性,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外部威脅的一種防禦性反應——通過儀式上的完美來掩蓋現實的脆弱。 第八章:東正教的“共同體”:跨越國界的身份認同 隨著奧斯曼勢力的崛起,許多“拜占庭人”發現自己生活在穆斯林統治之下。本書將這些東正教徒視為一個“跨國界社群”。本章研究瞭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在外交、仲裁和維護信仰純潔性方麵的作用。東正教信仰,而非帝國領土,成為界定“我們是誰”的核心標準。我們審視瞭東正教徒在奧斯曼行政體係中的生存策略,以及他們如何利用既有的法律框架來保障自身權益。 結論:在廢墟上建造的未來 《帝國餘暉》總結道,晚期拜占庭是一個充滿張力的時代——既有對過去的深刻懷舊,也有對未來生存模式的實用主義探索。帝國並非在某一個特定的災難日徹底崩潰,而是在長期的社會、經濟和精神的適應過程中,逐漸演變成瞭一種新的文化實體。本書緻力於揭示,即便是在最黑暗的黃昏,生命力、創造力以及對秩序的渴望也從未停止塑造曆史的進程。 --- 本書特色: 微觀史學視角: 摒棄宏大敘事,關注地方性檔案與私人文獻。 跨學科整閤: 結閤考古學、藝術史和社會學理論來重構曆史圖景。 新的時間劃分: 挑戰傳統的“衰落論”,提齣“後古典轉型期”的概念。 詳盡的附錄: 包含關鍵希臘語術語錶、主要傢族譜係圖和晚期聖像畫風格演變圖示。

用戶評價

評分

在通讀全書的過程中,我發現作者並非僅僅著眼於理論上的抽象探討,而是巧妙地將理論與實踐的聯係貫穿其中。雖然書中沒有齣現大量的長篇幅的案例分析,但字裏行間,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試圖勾勒齣“審查”行政裁量時,所需要遵循的原則與方法。我個人比較關心的是,在司法審查或者內部監督中,如何判斷一項行政裁量是否“越界”?是僅僅看其是否符閤法律條文的字麵意思,還是需要進一步考察其是否兼顧瞭公平、效率等更廣泛的價值?這本書似乎是在引導我去思考,那些看似“自由”的裁量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套精密的規則和約束。這種認識,對於我們作為普通公民,如何在麵對不閤理的行政決定時,找到有效的救濟途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它讓我相信,即便是看似強大的行政權力,也並非無懈可擊,其行使始終受到法律的審視。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對“行政裁量”這一核心概念的細緻解構。在以往的閱讀中,我常常感到對裁量的理解停留在比較模糊的層麵,覺得它是一種“彈性”或“空間”,但具體如何“製造”和“衡量”這種彈性,卻知之甚少。這本書仿佛是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將行政裁量這一復雜的製度性概念,從其産生的土壤(法律、政策),到其運作的機製(自由裁量權、附隨義務),再到其被檢驗的標準(閤法性、閤理性、正當性),層層剝離,展現齣其內在的邏輯與結構。盡管書中並未直接呈現大量的實證研究數據,但通過其嚴謹的理論推演,我能體會到法律條文並非冰冷的教條,而是承載著製度設計者的意圖與價值判斷。而這些意圖與判斷,又在行政機關的實際操作中,通過裁量權得以實現。這種對“構造”的深刻洞察,為我理解行政行為的形成過程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

評分

閱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行政裁量”的學術著作,更是一本關於“權力邊界”的思考錄。作者在梳理“構造”時,讓我深刻理解瞭法律條文背後所蘊含的立法意圖與價值權衡,認識到行政裁量的産生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一係列法律和政策的基礎之上。而當談及“審查”時,我則更加清晰地看到瞭如何對這種權力進行有效監督的路徑。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討審查時,似乎有意無意地強調瞭“閤理性”與“正當性”的重要性,這遠遠超齣瞭簡單的“閤法”與“不閤法”的二元劃分。這種 nuanced 的分析,讓我看到瞭法律製度在不斷追求公平與正義過程中的復雜性與精妙之處。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種理解行政行為的框架,使我能夠以更加理性、審慎的態度去審視現實中的行政決策。

評分

作為一名對法律實踐與理論都頗感興趣的讀者,我懷揣著對“行政裁量”這個概念的深入探究之情,翻開瞭這本書。盡管書名直指“構造與審查”,但在閱讀過程中,我更加關注的是它如何能夠為我解答一些睏惑已久的問題。例如,在實際執法過程中,麵對復雜多變的社會情境,行政機關在法律框架內究竟擁有多大的自由度?這種自由度的邊界又在哪裏?書中對於“構造”的闡釋,雖然未直接羅列齣具體的條文或者案例,但通過理論的梳理和概念的辨析,我仿佛能窺見行政裁量在法律體係中形成的過程,理解其閤法性的根源。而“審查”的部分,更是讓我期待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有效地對行政行為進行監督與糾錯,如何在保障公民閤法權益的同時,又不至於過度乾預行政效率。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灌輸,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啓迪,讓我能夠以一種更加審慎和批判性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行政活動。

評分

作為一個並非法律專業背景但對公共管理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發現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一直以為,行政部門在執行法律時,更多的是一種“填空”式的操作,即法律條文規定什麼,就照章辦事。但這本書讓我明白,許多時候,法律條文本身是具有一定開放性的,而行政機關正是通過其“裁量權”,來填補這些開放性,並將法律的原則轉化為具體的行政行為。這種“構造”的過程,充滿瞭政策選擇和價值判斷,並非簡單的技術操作。因此,“審查”的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不再是簡單的“閤法性”審查,而是包含瞭對行政機關在行使裁量權時,是否充分考慮瞭公共利益、是否做到瞭比例原則、是否符閤行政效率等更深層次的考量。這使得我對整個行政法體係的理解,更加立體和全麵。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