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城解剖书》由早稻田大学教授中川武监修,中川武教授是日本古建筑领域德高望重的前辈,早稻田大学理工学研究所次席研究员米泽贵纪负责执笔著述。米泽贵纪遍访日本各地的城,从中精选出32座有代表性的名城,为我们详细解剖城的建筑设计、发展历程,以及城背后的荣耀与成败。
日式城郭是一种不同于西式堡垒的城堡形式,由各种类型的建筑组成。天守阁是城的象征,有层塔型和望楼型之分,天守外观通过装饰体现出各自的特点;御殿是藩政的中心设施,通常采用豪华的书院造;橹是城的防御据点,兼具眺望的功能;门是守护城的要塞;另有土垒、石垣、塀、堀、桥共同护卫着城。
当我们观赏城的时候,城所承载的战争、繁荣、颓败,城中历史人物指点江山的豪迈,城下町普通人的市井生活跃然眼前。
筑城的筚路蓝缕,守城的心力交瘁,在实现梦想的途中经过无尽艰辛后,就能理解城、爱上城。
海报:
跟随书中的建筑手绘走遍日式城郭的各个角落,你会感受到武将们设计城的智慧与热情,想象人们建造石垣、土垒时的活力,钦佩木匠们精雕细琢的用心。
城是国家、地区或封建共同体强烈生存意志的体现,这里有过战争、繁荣,最后却逃脱不了废弃的命运。透过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可以窥见各领主的人格、各地的历史文化与祥和的市井风情。
城是日式励志故事的写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即便不能做到“一国一城”独当一面,但只要经历过不为人知的艰辛,理解了城的真髓,便会爱上城。
中川武
1944年生于富山县,工学博士,早稻田大学教授,明治村馆长,专业为比较建筑史和亚洲建筑类文物的保存修复技术。曾获得柬埔寨王国政府SAHAMETREI勋章、越南政府友好勋章、科学技术领域文部大臣表彰、日本建筑学会奖(业绩奖)等。主要著作有《建筑样式的历史与表现》《日本的房屋》等。
米泽贵纪
1978年生于神奈川县,工学博士,早稻田大学理工学研究所次席研究员,专业为日本建筑史和建筑技术史。主要著作有《金字塔的修建方法》《木碎之注文》《谁都不知道的“建筑欣赏法”》《简明易懂的日本建筑欣赏法》等。
6序言
序章城的基本知识
10了解天守的基本知识
12了解城的结构
16了解筑城的流程
18按现有状态将天守分成4类
20了解城的变迁
24城用语解说(一)
第1章解剖城的遗迹
28安土城
32江户城
38五棱郭
42小诸城
44竹田城
46萩城
48高松城
50肥前名护屋城
54城用语解说(二)
第2章解读现存天守
56姬路城
62松本城
66彦根城
70犬山城
72备中松山城
74松山城
78城用语解说(三)
第3章复原的城
80名古屋城
84熊本城
88白石城
90白河小峰城
92新发田城
96挂川城
100和歌山城
104冈山城
108广岛城
112大洲城
114佐贺城
118首里城
120城用语解说(四)
column
第4章复兴的城
122大坂城
128小田原城
132忍城
134大垣城
136清洲城
137洲本城
34安土·大坂·江户:比较天守大小
36城外保留的江户城御殿
41其他棱堡式城郭
52出兵朝鲜文禄·庆长之战
54筑城名家加藤清正(1562~1611年)
59心柱的替换
63马出
67建筑的移建与再利用
68石垣的修理
78筑城名家藤堂高虎(1556~1630年)
120筑城名家马场信房(1515~1575年)
126让德川吃尽苦头的坚固出城
129炫耀丰臣权力的传说之城
136清洲搬迁
137正式改修中的问题
139后记
141参考文献
说实话,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但《日本名城解剖书》的排版和图示设计简直太出色了,完全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我特别留意了那些精细的鸟瞰图和三视图,它们精准地还原了不同名城鼎盛时期的全貌,即便那些部分结构已经毁于战火或年代侵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防御功能上,而是花费了不少篇幅去探讨城下町(城堡周边的城镇)与城郭本身的共生关系,这种宏观视角让我对日本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有了更立体的认知。每一座介绍的城堡,配有的历史背景介绍都极其扎实,从兴建的大名家族的崛起衰落,到其在历史转折点上扮演的角色,都梳理得脉络清晰。我个人对那些不常被大众提及的、位于偏远地区的“支城”的介绍尤为偏爱,它们往往蕴含着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建筑智慧,而这本书居然能把这些细节也挖掘出来,实属难得。这不仅仅是一本“看图说话”的书,更是一部细致入微的社会史和建筑史的交汇点。
评分我得承认,一开始我只是冲着那些雄伟的城堡照片买的,但读完之后,这本书带给我的收获远超预期。它的叙述风格非常沉稳,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严谨,但又不失对读者友好的引导。它巧妙地将日本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城堡选址的战略考量结合起来,让你理解为什么某座城非建在那个山头不可。例如,书中对比了平城和山城在战略布局上的权衡取舍,清晰地阐释了“控水”和“控山”在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我尤其欣赏它对“城”这一概念的延展性解释,即它不仅仅是军事要塞,更是政治权力的物理载体和文化符号。这种全方位的解构,让每一座城堡在我心中都变得立体而有灵魂。这绝对是一本可以放在书架上,随时翻阅,每次都能发现新亮点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但信息密度却高得惊人。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放慢速度,不是因为文字晦涩,而是因为图注和文字描述的信息量太大,需要时间消化。比如,书中对“石落とし”(落石口)和“狭间”(射击孔)的结构分析,配上了不同角度的透视图,清晰地展示了它们如何在不暴露己方防御者的情况下,最大化杀伤力。这种工程学上的精妙设计,放在现代看来依旧令人赞叹。此外,作者对于不同流派的“橹”(望楼)和“门”的分类和比较,做得非常系统化,让我能够快速分辨出肥后系和山阳系城堡在风格上的微妙差异。对我这个半吊子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知识框架,让我以后再看任何相关的纪录片或文学作品时,都能迅速定位到建筑细节的文化意义。它提供的不是快餐式的知识,而是值得反复咀嚼的“干货”。
评分这本《日本名城解剖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简直是一部为历史迷和建筑爱好者量身定制的宝典。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深入剖析那些宏伟城堡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比如,书中对不同时期城墙构建技术的演变,从早期的土垒到后来的石垣,材料选择、砌筑手法乃至防御工事的布局,都有详尽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读到关于天守阁内部结构的部分时,那种仿佛亲手触摸到古老木梁、嗅到千年历史尘埃的感觉扑面而来。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像是在讲述一座座坚固堡垒的“生命史”。尤其是对一些关键战役中,城池攻防策略如何依赖于其建筑本身的巧妙设计的分析,让人对“知己知彼”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翻阅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对照着书中的剖面图,想象着当年武士们在狭窄的走廊里巡逻,或者大名们在主塔楼上俯瞰领地的场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超一般旅游指南所能提供的范畴,它把冰冷的建筑史料赋予了鲜活的画面感和厚重的历史感。
评分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对于材料学和维修保护的关注。它没有把古城当做静止的文物来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在漫长的岁月中,木材、瓦片、石材等材料如何应对风化、地震和火灾的考验。书中甚至提到了现代修复工程中如何平衡历史原真性和结构安全性的伦理困境。这种面向未来的、具有批判性视角的论述,让整本书的格调一下子提升了。读到关于特定城堡在战后如何被重建或部分保留的案例时,那种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敬畏感油然而生。特别是对特定时期使用的“目地”(建筑测量单位)的考证,虽然很专业,但作者的解释方法非常巧妙,用现代的尺寸作为参照物,使得这些古老的度量衡变得直观易懂。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对日本历史的简单介绍,而是在探讨人类文明如何与自然力量共存和抗争的宏大命题。
评分终于收到我需要的宝贝了,东西很好,价美物廉,感谢又是
评分很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服务,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很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礼,在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烦忧,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评分风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将隐藏于建筑中的住宅设计的智慧与巧思赤裸裸地解剖出来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看后再评。
评分而且讲解也很细致 有些问题他不说 我从来都没注意过 只觉得用着很麻烦 可以学习注意很多细节
评分我问了卖家态度很专业热情,这点我表不少
评分纸张好,跟书店质量一样,在京东买了好多书,还没来得及看,接下来慢慢啃啦!
评分书很好看,印刷精美。京东小哥在大风天也尽快送来了,五星好评!
评分我问了卖家态度很专业热情,这点我表不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