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百科丛书:怀玉山脉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怀玉山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地理
  • 怀玉山脉
  • 地理百科
  • 山脉
  • 地形地貌
  • 自然地理
  • 地理学
  • 中国地理资源
  • 西北地理
  • 山地生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88858
版次:2
商品编码:11998415
品牌:公元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00
套装数量:1
字数:305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中学生与青年,地理知识爱好者

  中国首套规模达到数百分册的地理科普丛书,范围无缝覆盖中国全境。打破传统认识上的行政区划的界线,本分册是依据怀玉山地及其周边区域共有的地貌特征和历史、文化上的联系进行区域范围划分的。
  展示三清山绝丽的花岗岩地貌,描画文山瑰奇的石林怪景。
  再现“瓷都”景德镇的制瓷盛况,见证“茶乡”浮梁的茶业兴起。
  述说“豫章*一门户”的商贸往来之史,分析“吴头楚尾之地”的文化融汇之状。
  形式新颖,文字精简而通俗,图片真实而精彩,这两者的交互使科普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内容简介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创新地把中国全境按山川形胜划分出数百个地理单元,并力求融“百科全书词典”的简洁准确,与“有图通俗读物”的生动有趣为一体,通过大量图片和词条之间的互相诠释,充分展示每一地理单元。《怀玉山脉》以赣东北怀玉山一带地区为主要叙写对象,范围涉及景德镇市市区、浮梁、乐平,上饶市市区、婺源、德兴、玉山、广丰、上饶、横峰、弋阳、万年,以及鹰潭市贵溪。本书自然部分着重展示了当地“山河相间”的地貌特点,以及基于此特点下所形成的水系系统,解析并呈现了三清山花岗岩地貌、信江流域内的各处丹霞地貌和散布在区内的多处岩溶洞穴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现状,为读者了解本区的地貌多样性及特殊性大开方便之门。与此同时,本书对当地人利用低山—丘陵—平原地貌发展立体式农业广植经济作物,以及景德镇青花瓷器制作有延伸性介绍,配合当地如浮红茶种植、夏布和路甲纸伞制作等传统产业的讲述,可以让读者深入了解本区经济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历史上吴头楚尾之地,本区的地域文化独特而丰富,婺源一带的抬阁、傩舞等活动,上饶、景德镇地区的赣东北采茶戏、敬五谷神、舞龙灯等民俗在书中都有精彩的呈现。

内页插图

目录

区域地貌示意图 1
赣东北山地 2
一 自然地理
海侵 9 / 山河相间 9 / 侵蚀构造中、低山 9 / 剥蚀构造丘陵 10 / 信江盆地 10 /
网状断裂构造 12 / 赣东北深大断裂带 13 / 余干—婺源断裂带 13 / 怀玉地体 14 /
怀玉山脉 15 / 鄣公山山脉 16 / 三清山 16 / 文山怪石林 17 / 乐安江 20 / 建节水 21 /
昌江 21 / 南河 23 / 红壤 23 / 黄壤 23 / 多雨区 24 / 洪涝 25 / 春寒 25 / 地震多发区 25 /
五股尖 26 / 鸡冠石 26 / 八字脑 27 / 铜钱尖 27 / 大游山 27 / 鹅湖—臧湾岗阜 27 /
诸仙洞 28 / 南山瀑布 28 / 翠平湖 28 / 玉田湖 29 / 东河 29 / 西河 30 / 北河 30 /
珠山 31 / 阳府山 31 / 历居山 31 / 军山 32 / 涌山 32 / 洪岩 33 / 乐平盆地 33 /
临港盆地 33 / 莲湖洲 34 / 虎山潭 34 / 官庄水 35 / 潘溪水 35 / 安殷水 35 / 翀山 36 /
文公山 36 / 灵岩洞群 36 / 清风洞 37 / 鸳鸯湖 37 / 中云—高砂盆地 39 / 高砂水 39 /
赋春水 39 / 横槎水 39 / 德兴中低山地 40 / 白际山余脉 40 / 大茅山 41 / 银古坳 42 /
官帽山 42 / 梧风洞谷地 42 / 宗儒神仙洞 43 / 天井窝 43 / 万村温泉 43 / 双溪湖 44 /
洎水 44 / 长乐水 44 / 体泉水 45 / 四方尖 45 / 鸡公岭 45 / 武安山 46 / 大洋畈 46 /
两溪冲积平原 46 / 樟村—童坊盆地 47 / 罗纹石 47 / 八仙洞 48 / 三清湖 48 /
金沙溪 49 / 玉琊溪 49 / 天桂岩 49 / 黄尖山 50 / 灵山 50 / 华坛山 51 / 月岩 51 /
饶北河 52 / 茗洋湖 53 / 米头尖 54 / 天台山 54 / 岑山 54 / 赭亭山 55 / 葛源盆地 55 /
姚源水库 56 / 岑港河 56 / 葛溪河 56 / 春茂岭 57 / 团箕岭 58 / 黄天峰 58 / 芙蓉峰 58 /
龟峰 59 / 西山石林 59 / 弋阳盆地 61 / 柴角湾水库 61 / 小朦河 62 / 三县岭 62 /龙窟山 62 / 青岗岭 63 / 太平畈水库 63 / 泗沥河 63 / 大源盆地 64 / 神农宫 64 /
常绿阔叶林 65 / 名口硅化木群 66 / 燕窝里红豆杉林 66 / 江南杉王群 67 /
野生杜鹃林 68 / 野生红花油茶林 68 / 竹林 69 / 三清山蕨类 69 / 岑山国家森林公园 70 /
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 71 / 大茅山自然保护区 71 / 文公山自然保护区 71 /
信江源自然保护区 72 / 华东黄杉 73 / 白豆杉 74 / 三尖杉 75 / 罗汉松 75 / 金钱松 75 /
台湾松 76 / 樟树 76 / 香果树 77 / 缺萼枫香 77 / 蓝果树 78 / 天目木兰 79 /
长柄双花木 79 / 永瓣藤 79 / 野生大豆 81 / 红嘴相思鸟自然保护区 81 /
鸳鸯湖自然保护区 82 / 弋阳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 82 / 黄字号黑麂自然保护区 83 /
梅花鹿 84 / 金猫 84 / 短尾猴 85 / 白鹇 86 / 黄喉噪鹛 86 / 白颈长尾雉 87 / 大鲵 87 /
四足鱼 88 / 黄蛤 89 / 鹰嘴龟 89
二 经济地理
从火耕水耨到水旱轮作 93 / 畬田·梯田 93 / 开发禁山 96 / 广植经济作物 97 / 茶业 98 /
制烟业 99 / 业陶都会 99 / 浮梁瓷局 102 / 三窑九会 103 / 湖田古窑址 104 / 造纸业 104 /
农村集市交易活跃 105 / 入赣徽商 106 / 茅楂会 107 / 玉山运输业 108 / 众埠古石坝 108 /
寿元桥 109 / 银山银矿遗址 110 / 德兴铜矿 110 / 乐平锰矿 111 / 膨润土 111 /
牯牛岭海泡石 112 / 万年贡米 112 / 弋阳大禾米 113 / 沙溪苎麻 113 / 乐平茶花 114 /
灵山石茶 114 / 黄金茶 114 / 浮红 115 / 乐平灯笼贡椒 115 / 葛根·葛粉 116 /
丽阳红芽芋 116 / 无核椪柑 117 / 玉山红心柚 117 / 上饶早梨 117 / 历居山杨梅 118 /
德兴山区水牛 118 / 玉山乌猪 119 / 乐平花猪 119 / 玉山白鹅 120 / 白耳黄鸡 120 /
荷包红鱼 121 / 上饶夏布 121 / 瓷胎竹编 122 / 荷塘竹编 123 / 甲路纸伞 124 /
贵溪灯芯糕 124 / 曹溪米糖 125 / 弋阳年糕 125 / 芋头糖 126 / 乌佬果 126 /
洄田排粉 127 / 土蜂蜜 127
三 历史地理
吴头楚尾之地 131 / 越人 131 / 客家移民 132 / 闽浙人迁赣 133 / 黄巢义军鏖战信州 133 /
耿精忠反清 133 / 唐英督陶 134 /“ 白围裙”运动 135 / 广信之战 135 /设立上饶集中营 136 /
乐平 137 / 浮梁 137 / 景德镇 138 / 弋阳 138 / 始置上饶县 139 /
乐平涌山岩洞遗址 139 / 仙人洞遗址 140 / 狐狸山遗址 140 / 南宋行宫遗址 141 /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中心 141 / 浮梁古县衙 142 / 玉山考棚 142 / 戴村南宋群雕 144 /
马鞍山西周墓 144 / 吴芮墓 145 / 阎立本墓 145 / 乐平壁画墓 146 / 吴阐城旧址 146 /
瑶里古镇 147 / 葛源镇 150 / 海口古镇 151 / 坑头古村 151 / 三闾庙古街 152 /
乐平老北街 153
四 文化地理
多文化交融地 157 / 畲族 157 / 乐平瑶冲村 158 / 三架屋 158 / 祥集弄明代民居 159 /
徐元杰故居 159 / 龙溪祝氏宗祠 160 / 水桌酒 160 / 塔前糊汤 161 / 干凉菜配粥 161 /
南茶 162 / 麻籽馃 162 / 碱水粑 163 / 开礼单 163 / 新娘“开面” 164 / 做阴寿 164 /
开红禁·开黑禁 165 /“ 开禁迎神” 165 / 留人茶·起手茶 165 / 烧“太平窑” 166 /
六月六,狗洗浴 167 /“ 打官山” 167 / 行业神崇拜 167 / 敬五谷神 169 / 五显神信仰 169 /
道教发祥地之一 170 / 石人殿 171 / 南岩寺 171 / 宋代红塔 172 / 乐平古戏台 173 /
聚远楼 174 / 信江书院 174 / 德兴学宫 175 / 弋阳腔 176 / 赣剧 176 / 赣东北采茶戏 178 /
婺源地戏 178 / 大棚戏 179 / 甲路抬阁 180 / 玉山班演艺 181 / 串堂班 181 /
樟村板灯 183 / 汪藻 184 / 张潜 185 / 董煟 185 / 谢枋得 186 / 马端临 186 / 方志敏 187

前言/序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述。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尝试以地理学为基础,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中国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全方位视野实现一次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学术界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实现这种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丛书力图将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读者所乐见的形式呈现,借以充实地理科普读物品种,实现知识的“常识化”这一目标。
  为强化本丛书作为科普读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和内在联系,本丛书根据中国的山川形胜,划出数百个地理单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诸岛”“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单元全部拼合衔接,即覆盖中国全境。以这些独立地理单元为单位,将其内容集结成册,即是本丛书的构成主体。除此之外,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中国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单元分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另外两种类型的分册:其一以同类型地理事物为集结对象,如《绿洲》《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为叙述对象,如《长江》《长城》《北纬30度》等。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共同构成了本丛书的全部内容,读者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视野幅宽,自由选读其中部分分册或者丛书全部。
  本丛书的每一分册,均以某一特定地理单元或地理事物所在的“一方水土”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多样性物种等,以及在此间展开的人类活动——经济、历史、文化等多元内容为叙述的核心。为方便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系统而有效地获取信息,各分册的内容不做严格、细致的分类,而只依词条间的相关程度大致集结,简单分编,使整体内容得以保持有机联系,直观呈现。因此,通常情况下,每分册由4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自然地理,涉及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物种、生态等相关的内容;第二部分为经济地理,容纳与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物产等相关的内容;第三部分为历史地理,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历史相关的内容;第四部分为文化地理,收录民俗、宗教、文娱活动等与区域文化相关的内容。
  本丛书不是学术著作,也非传统意义上的工具书,但为了容纳尽量多的知识,本丛书的编纂仍采用了类似工具书的体例,并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兼具通俗读物之生动有趣与知识词典之简洁准确的科普读本——各分册所涉及的广阔知识面被浓缩为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纷繁的信息被梳理为明晰的词条,并配以大量的视觉元素(照片、示意图、图表等)。这样一来,各分册内容合则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分则为一个个简明、有趣的知识点(词条),这种局部独立、图文交互的体例,可支持不同程度的随机或跳跃式阅读,给予读者最大程度的阅读自由。
  总而言之,本丛书希望通过对“一方水土”的有效展示,让读者对自身所栖居的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有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读者倘能因此而见微知著,提升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认知,进而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则更是编者所乐见的。
  受限于图书的篇幅与体量,也基于简明、方便阅读等考虑,以下诸项敬请读者留意:
  1.本着求“精”而不求“全”的原则,本丛书以决定性、典型性、特殊性为词条收录标准,以概括分册涉及的知识精华为主旨。
  2.词条(包括民族、风俗等在内)释文秉持“述而不作”的客观态度。
  3.本丛书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100万矢量地形要素数据(DLG)为基础绘制相关示意图,并依据丛书内容的需要进行标示、标注等处理,或因应实际需要进行缩放使用。相关示意图均不作为权属争议依据。
  4.本丛书所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区、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等行政区划的标准名称,均统一标注于各分册的“区域地貌示意图”中。此外,非特殊情况,正文中不再以具体行政区划单位的全称表述(如“北京市朝阳区”,正文中简称为“北京朝阳”)。
  5.历史文献资料中的专有名词及计量单位等,本丛书均直接引用。
  这套陆续出版的科普丛书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丛书的编、撰、审诸环节中,大量摄影师及绘图工作者承担了丛书图片的拍摄和绘制工作,众多学术单位为丛书提供了资料及数据支持,共同为丛书的顺利出版做出了切实的贡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囿于水平之限,丛书中挂一漏万的情况在所难免,亟待读者的批评与指正,并欢迎读者提供建议、线索或来稿。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

中国地理百科丛书:怀玉山脉 怀玉山脉:探寻赣东北神秘地脊的自然与人文画卷 在中国辽阔的地理版图上,怀玉山脉宛如一条腾跃的巨龙,蜿蜒盘踞于赣东北大地。它不仅是江西省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更是孕育丰富自然景观和悠久人文历史的宝库。本丛书《怀玉山脉》旨在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生动形象的笔触,为您全面深入地揭示这条神秘山脉的独特魅力,带您一同踏上这场探索自然的奇幻旅程,体味历史的回响。 一、 地理之魂:山脉的脉络与肌理 《怀玉山脉》首先将带您走进怀玉山脉的地理肌理之中,深入剖析其成因、构造与地貌特征。我们将探究其数亿年的地质演变史,了解造山运动如何塑造了今日的山脉形态。从地质构造上,我们会详细介绍怀玉山脉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岩石的类型、年代以及地层分布,揭示其形成的内在机制。 在地形地貌方面,本书将以详实的测绘数据和精美的地图,勾勒出怀玉山脉绵延起伏的山峦、幽深狭长的峡谷、奔腾咆哮的溪流以及清澈如镜的高山湖泊。我们将细致描绘其主峰的高度、相对高差、山脊走向以及坡度变化,并重点解读不同区域地貌的差异性,例如东缘的陡峭断崖与西麓的平缓坡地,以及其中孕育出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特色景观。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怀玉山脉的水系分布。从其发源的众多溪流、河流,到最终汇入的鄱阳湖、长江等重要水系,都将得到细致的梳理。我们将介绍这些河流的水文特征,如流量、流速、含沙量等,并分析其对周边地区灌溉、交通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许多发源于怀玉山脉的河流,不仅是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水源,也为下游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二、 生态之韵:山林的生命脉动 怀玉山脉不仅是地理的奇观,更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怀玉山脉》将带领您进入这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探索其独特的生态系统。 我们将系统阐述怀玉山脉的植被垂直分布规律。从山麓的常绿阔叶林,到山腰的针阔叶混交林,再到高山地区的灌丛和草甸,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海拔高度的代表性植物种类,包括它们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以及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例如,对于那些珍稀的药用植物、观赏植物,本书将进行重点介绍,挖掘它们的科学价值和潜在应用。 动物世界同样精彩纷呈。本书将梳理怀玉山脉的动物区系,介绍生活在这里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以及昆虫等各类动物。我们将重点关注那些具有代表性、稀有或濒危的物种,例如可能栖息于此的华南虎、金钱豹、黑熊等大型哺乳动物,以及各种候鸟和留鸟。通过对它们生活习性、繁殖规律、食性以及种群数量的介绍,展现怀玉山脉作为重要生物基因库的价值。 此外,本书还将深入探讨怀玉山脉的湿地生态系统,如高山沼泽、溪流湿地等。这些湿地不仅是许多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也对调节区域气候、涵养水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将分析湿地环境的特征,以及生活在其间的各种动植物。 三、 气候之章:山风的低语与雨露的滋养 气候是影响一个地区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怀玉山脉》将对该区域的气候特征进行深入剖析。 我们将分析怀玉山脉所在地的气候类型,例如季风气候的影响,以及其具体表现,如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等。通过对气温、降水、风力、湿度等气象要素的长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展现其气候的时空变化规律。例如,我们将探讨山脉的迎风坡与背风坡在降水和气温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本书还将关注气候变化对怀玉山脉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将分析近年来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以及这些事件对当地植被、动物种群以及水文循环的潜在冲击。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当地居民如何适应和应对这些气候变化。 四、 人文之脉:山麓的足迹与文明的传承 怀玉山脉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人类活动的见证者。《怀玉山脉》将带您追溯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的足迹,探寻其丰富的人文内涵。 我们将考察怀玉山脉周边地区的人口分布、聚落形态以及交通网络。从古老的村落到现代的城镇,每一处聚落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我们将分析这些聚落的选址原则,例如是否靠近水源、土壤是否肥沃、是否便于防御等,以及它们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变化。 本书还将重点介绍怀玉山脉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到历代王朝的古战场、古寺庙、古墓葬,都将一一呈现。我们将通过考古发现、文献记载以及民间传说,讲述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杰出人物。例如,一些古老的摩崖石刻、石窟寺等,都可能是历史的无声见证。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怀玉山脉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婚丧嫁娶的习俗、节庆活动、民间艺术以及饮食文化等,都将得到细致的描绘。我们将深入挖掘这些民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展现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智慧。例如,某些与山林相关的祭祀活动、民间故事等,都可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五、 资源之韵:山地的馈赠与发展的脉搏 怀玉山脉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怀玉山脉》将对这些资源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 我们将介绍怀玉山脉地区的水力资源。从大大小小的水库、水电站,到天然的瀑布、溪流,都将得到介绍。我们将分析这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它们在发电、灌溉、供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森林资源同样是怀玉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介绍当地主要的林木种类、森林蓄积量以及森林覆盖率。我们将探讨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例如木材采伐、林下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旅游等。 此外,怀玉山脉地区可能还蕴藏着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稀土等。本书将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分布、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介绍,并分析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怀玉山脉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从秀丽的山水风光,到独特的人文景观,都为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将介绍该地区主要的旅游景点、旅游线路以及旅游开发前景,展望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潜力。 六、 保护之责:守护绿色的未来 在展现怀玉山脉壮丽自然风光和悠久人文历史的同时,《怀玉山脉》还将高度关注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我们将分析当前怀玉山脉地区面临的环境挑战,例如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和建议。 本书还将介绍该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环境执法监管等。我们将展示当地政府、科研机构以及民间组织在保护怀玉山脉生态环境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最后,《怀玉山脉》将展望怀玉山脉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将是本书探讨的重点。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唤起更多人对怀玉山脉的关注,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让其在未来继续绽放独特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考察报告的严谨性和科普读物的趣味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发现自己经常会为一个看似微小的地质现象停留很久,因为它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比如,书中对于山脉的隆升历史和板块运动的关联性分析,逻辑链条异常清晰,即便是对地质学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从中领会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并没有满足于传统的地理描述,而是加入了大量实地考察的细节,比如特定海拔高度上声音的传播特性,或者不同季节气候的极端变化,这些“第一手经验”让内容鲜活了很多。我甚至根据书中的描述,回头去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考古发现,发现山脉深处隐藏着不少古代文明的痕迹,这些信息都被这本书巧妙地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张完整的区域历史地理网络。读完之后,我对“地理”的理解不再局限于地图上的线条和颜色,而是一种活生生的、不断演化的系统。

评分

这本关于怀玉山脉的地理百科全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户外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这个地区充满好奇,但网上的资料零散又不够深入。这本书的编排非常清晰,从地质构造的宏大叙事,到具体的植被分布、水文特征,都有详尽的图文对照。尤其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怀玉山脉的矿产资源和历史文化背景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本来以为只是一本枯燥的自然地理读物,没想到作者将人文和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起来丝毫没有压力。比如,它详细解析了河流的侵蚀作用如何塑造了特定的峡谷地貌,并且配有高清的卫星影像图,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对于计划去那里徒步或进行科学考察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深入理解特定区域复杂生态系统的指南。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物种多样性时,那种细致入微的描述,让你能感受到这片山脉的生命力。

评分

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来说,我更关注的是信息如何被组织和呈现。这套《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的这本怀玉山脉分册,在视觉设计和版式安排上简直是典范。它没有使用那种老式百科全书的沉闷排版,而是大量采用了现代信息图表的处理方式,使得复杂的数据和关系变得一目了然。我特别欣赏它对气候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不同于枯燥的表格,而是通过等值线图和风向玫瑰图的组合,让你立刻抓住了山脉的气候核心特征。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时而严谨的学术论述,时而又转化为充满诗意的自然描摹,这种文风的切换处理得非常流畅,绝不会让人感到突兀。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好的地理书籍不应该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应该是审美体验的提供者。它让我对这片山脉产生了强烈的感情,不仅仅是数据上的认知,更是一种情感上的亲近。

评分

坦白说,我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因为我对“百科丛书”这个概念总有一种陈旧的印象。然而,这本怀玉山脉的介绍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研究深度远超我预期,尤其是在地质变迁和生物地理区划这一块,引用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这点非常难得。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小众的、尚未被充分研究的亚高山湿地生态系统的描述,细节丰富到令人发指,这表明作者团队一定投入了巨大的心血进行田野调查,而不是简单地整理二手资料。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结构化的高端知识输入,它将一个复杂地理实体的方方面面都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层次分明。我打算将它放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某个山脉的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系统性研究的范本。

评分

我通常不太喜欢阅读过于专业的地理书籍,因为往往会因为术语过多而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高明,它似乎预设了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对于入门者,它提供了基础的地理常识和清晰的概念解释;而对于专业人士,它又在脚注和附录中隐藏了大量更深层次的研究数据和参考资料。我尤其关注了它在生态敏感性分析这一章节的处理。书中没有简单地罗列保护物种,而是深入探讨了人类活动,比如早期的采矿业和近期的旅游开发,是如何与山脉脆弱的生态系统产生动态博弈的。这种批判性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介绍”,更具备了“警示”和“反思”的意义。它促使我去思考,在保护自然遗产和促进区域发展之间,我们应该如何拿捏尺度,这对我未来的写作方向也产生了启发。

评分

一本重新读懂家乡的地理丛书。?

评分

通过这本白百科全书,可以增长对江西上饶景德镇的了解!内容很全面,包含了自然、人文、历史、生物等等!值得推荐。。。

评分

一本重新读懂家乡的地理丛书。?

评分

好书很不错,内容好,印刷装帧都称得上优良!

评分

通过这本白百科全书,可以增长对江西上饶景德镇的了解!内容很全面,包含了自然、人文、历史、生物等等!值得推荐。。。

评分

通过这本白百科全书,可以增长对江西上饶景德镇的了解!内容很全面,包含了自然、人文、历史、生物等等!值得推荐。。。

评分

通过这本白百科全书,可以增长对江西上饶景德镇的了解!内容很全面,包含了自然、人文、历史、生物等等!值得推荐。。。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能够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值得拥有和收藏!

评分

好书很不错,内容好,印刷装帧都称得上优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