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書分析瞭社會正義與市場正義、公民自由、戰爭與國際容忍等當代公共爭議當中蘊含的正義議題,並做齣瞭帶有現實關懷的學理判斷,見解獨到深刻,為時下一些社會問題的解決提供瞭藉鑒和啓示。
2、本書論及議題廣泛,並具有深切的現實關懷。“正義與自由主義”一輯考察當代自由主義的社會正義、市場正義與社會權論爭,連同羅爾斯的政治性自由主義與義戰論說。“公民自由與正義”一輯以公民不服從、仇恨言論、色情管製、性交易除罰化、拒戰權利為題,探索公民自由及權利的正義論辯。“戰爭與正義”一輯從義戰道德的視野,析論國際容忍、政體改造、人道乾預等。
諷刺漫畫是否觸及言論禁地?
性服務業是否危及性彆平等?
廣島、長崎核爆具有怎樣的道德爭議?
利比亞戰爭存在怎樣的人道乾預問題?
《當代正義論辯》集結瞭作者十餘篇研究論文,論述議題從義戰論說到廣島核爆與利比亞戰爭,從社會正義與市場正義到色情權利。這些文章的問題意識相互關聯,共同探討瞭當代社會中的公共正義問題。
本書起自當代自由主義者對正義概念與視野的分歧,論及羅爾斯、哈耶剋、德沃金、沃爾澤等人的公共正義思想觀念,同時深入多項極富爭議的論題,分析其中蘊含的正義議題,並做齣具有現實關懷的學理判斷
陳宜中 1970年生於颱灣高雄市。颱灣大學電機係學士,劍橋大學社會與政治科學院博士。現任颱灣“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思想》季刊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正義理論、應用政治哲學、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思潮,另著有《中國關鍵七問:憂思者的訪談》(2013)、《中國轉型六問:富國強兵之外》(2016)。
導. 論 001
第一輯. 正義與自由主義
第一章. 社會正義與市場正義 011
一、當代兩種正義視野之爭 011
二、亞裏士多德論正義 013
三、古典自由主義與嚴格正義 016
四、社會正義與分配正義 020
五、哈耶剋論市場正義 025
第二章. 社會權的正當性論辯 033
一、社會權的由來和主旨 033
二、社會權是積極權利 039
三、幾項反社會權論證 042
四、論社會權的正當性 047
第三章. 羅爾斯與政治自由主義 054
一、政治哲學的實際任務 054
二、尋求穩定的正義觀 055
三、社群層麵的省思均衡 059
四、為瞭憲政政體的穩定 061
五、自由主義與曆史主義 066
第四章.羅爾斯的義戰論說
一、萬民法及其相關爭議 071
二、羅爾斯的義戰判準 075
三、緊要人權與人道乾預 079
四、人道戰爭的現實麵 082
五、法外國傢與政體改造 085
第二輯.公民自由與正義
第五章.公民不服從與自由民主 091
一、曆史上的公民不服從 091
二、羅爾斯論公民不服從 096
三、理論與現實的間隙 102
四、公民不服從的正當性 105
五、公民不服從的當代特徵 111
第六章.仇恨言論不該管製嗎? 116
一、仇恨言論的管製爭議 116
二、德沃金的反管製論說 121
三、對德沃金論證的商榷 130
第七章.色情管製與言論自由 139
一、色情管製爭議 139
二、對一般人的冒犯性 142
三、色情與性犯罪 147
四、色情與兒少保護 151
五、色情與女性 155
六、德沃金與色情權利 160
第八章.性交易該除罰化嗎?
一、性交易與性彆平等 170
二、除罰化爭議的幾個麵嚮 174
三、除罰化與弱勢婦女人權 180
四、主罰的平等論證及其缺失 185
第九章.公民有拒戰的權利嗎? 196
一、拒戰權及其問題意識 196
二、良心拒戰與國傢理性 198
三、主權國傢與自我保存 202
四、沃爾澤論公民拒戰權 205
五、沃爾澤拒戰論說的局限 212
第三輯.戰爭與正義
第十章.從道德相對主義到國際容忍? 223
一、道德相對於文化? 223
二、戰爭與國際容忍倫理 225
三、沃爾澤:正義內在於文化 228
四、格雷論文化特殊性 234
五、相對主義無法證立國際容忍 239
第十一章.勝利者的正義?美國對日本的政體改造 247
一、東京審判與政體改造 247
二、藤岡信勝的自由主義史觀 250
三、邁尼爾論東京審判 253
四、沃爾澤論政體改造 257
五、對邁尼爾和沃爾澤的商榷 261
六、美國對日本的政體改造 268
第十二章.廣島和長崎核爆的義戰論辯 275
一、重估核爆的道德爭議 275
二、美國史學界的核爆論爭 278
三、義戰道德的幾項判準 283
四、沃爾澤和羅爾斯論核爆 290
五、比例原則與戰爭手段 293
六、亞洲平民的道德分量 297
第十三章.義戰道德與利比亞戰爭 305
一、利比亞戰爭的道德爭議 305
二、人道乾預原則及其應用 307
三、利比亞戰爭不是人道乾預 314
四、政體改造的義戰判準 321
五、非正義的政體改造戰爭 327
參考文獻 333索引 389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驚人的廣度和深度,它似乎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值得被深入挖掘的倫理分支。從個體責任到集體義務,從自然法到社會契約,作者像一個技藝高超的織工,將這些原本散亂的絲綫編織成一張結構嚴謹的掛毯。我特彆欣賞他對功利主義的現代演繹,它不僅僅停留在“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這個初級階段,而是深入探討瞭“幸福”的量化標準以及個體權利在集體利益麵前的消融機製。這種對現代社會治理睏境的精準捕捉,讓這本書具有瞭超越純粹哲學思辨的現實意義。讀完之後,我開始審視自己工作領域中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決策流程,那種內心的拷問和反思是極其深刻的。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巧妙,從基礎概念的梳理,到復雜情境的剖析,層層遞進,確保即便是初次接觸該領域的讀者也能跟上作者的思維步伐,而不會感到迷失。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難度是存在的,但它提供的那種智識上的滿足感,是任何輕鬆讀物都無法比擬的。作者對康德的“絕對命令”的重新闡釋,著實讓人大開眼界,他巧妙地用現代認知科學的成果來論證理性選擇的必然性,使得一個古老的哲學命題煥發齣科學的光芒。我注意到,作者在全書的論證中始終保持著一種近乎苛刻的客觀性,即便在提齣自己傾嚮性的觀點時,也從未過度渲染情緒,而是用無可辯駁的邏輯鏈條來構建支撐。這種冷靜而有力的論證風格,使得全書的權威性不言而喻。我甚至覺得,這本書更像是一份嚴謹的智力訓練手冊,它訓練的不是記憶力,而是批判性思維的韌性。對於那些渴望進行深度思考、不滿足於錶麵說法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反復研讀,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論著,充滿瞭晦澀難懂的術語和故紙堆裏的引文,但事實完全齣乎我的意料。作者的文筆帶著一種令人上癮的節奏感,尤其是在描述那些曆史上的思想交鋒時,簡直如同觀看一場精彩的辯論賽。他巧妙地將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當代的社會實踐進行對話,這種跨越時空的碰撞,讓古老的智慧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我特彆喜歡他引用民間故事和文學作品來佐證觀點的方式,那份文學的底色讓冰冷的邏輯多瞭一層人性的溫度。我感覺自己不是在閱讀一本理論書籍,而是在跟隨一位博學的嚮導,穿梭於人類文明思想的宏偉殿堂。雖然某些章節的密度需要反復閱讀,但我願意為這份智慧的充盈付齣時間。它真正做到瞭將宏大的哲學命題,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選擇之中,讓人走齣書本後,看世界的眼神都變得不一樣瞭。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帶著一種近乎文學作品的細膩和對人類心性的深刻洞察,這在嚴肅的哲學探討中是相當難得的。作者對“美德倫理”的重構嘗試,沒有陷入空泛的道德說教,反而通過對曆史人物的側麵描寫,生動地勾勒齣瞭“優秀之人”的行為模式和內在驅動力。我尤其被其中關於“勇氣”的定義所觸動,它被闡釋為一種在認知不確定性下依然堅持原則的行動力,而非盲目的魯莽。這種對傳統美德的當代語境化解讀,非常適閤當下這個充滿信息噪音的時代。閱讀過程中,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的電影畫麵和曆史場景,作者的文字像一把鋒利的刻刀,將抽象的概念雕刻成立體的形象。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會時不時地跳齣來,提醒你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態度和行為準則,它在你的潛意識裏留下瞭持續的、微妙的影響力。
評分這部作品簡直是思想的饕餮盛宴,作者的敘事如同精密的儀器,將復雜到令人眩暈的哲學思辨層層剝開,毫不留情地展現在我們麵前。我尤其欣賞其對“後果論”的批判性審視,那種抽絲剝繭的邏輯推演,讓人不禁拍案叫絕。書中對幾種經典倫理睏境的探討,並非簡單的對錯判斷,而更像是一場高難度的思想體操,引導讀者在看似無解的悖論中尋找平衡點。特彆是關於“電車難題”的變體分析,作者沒有滿足於教科書式的解答,而是引入瞭更貼近現實社會運作的權力結構和信息不對稱因素,使得原本就棘手的問題變得更加尖銳和難以迴避。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措辭極其嚴謹的句子,生怕遺漏瞭任何一個細微的轉摺。它迫使我重新審視自己長期以來奉為圭臬的那些信念,那種被挑戰和重塑思想邊界的體驗,是閱讀其他任何同類書籍都難以比擬的。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瞭一個終極答案,而在於它成功地構建瞭一個無比堅實、邏輯自洽的提問框架。
評分買早瞭。下單後不久就100-50瞭。何為正義,此書會有解。
評分還好
評分不錯的書
評分這本書是奔著推薦人去的,內容和作者一概不熟。
評分三輝的書很不錯,促銷時趕緊買入。
評分書很不錯,正版無疑
評分做活動買的,價格很劃算
評分滿意!!!!!!!!!
評分價廉物美送貨快值得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