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標誌:全球創意標誌設計案例

動態標誌:全球創意標誌設計案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酈亭亭 著
圖書標籤:
  • 標誌設計
  • 品牌識彆
  • 創意設計
  • 視覺傳達
  • 設計案例
  • 動態標誌
  • 全球設計
  • 企業形象
  • 品牌設計
  • 平麵設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美術攝影齣版社
ISBN:9787805019055
版次:1
商品編碼:1200699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4
字數:1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薈萃國內外87個嶄新的設計案例,解讀7種標誌設計手法。

  RE:Sydney設計工作室知名設計師亞曆剋西斯·沃勒親自為本書作序。

  “品牌顧問”李永栓、清華教授李德庚以及新銳設計師高少康聯袂推薦。

  由五角設計聯盟、賽維設計工作室、原色設計工作室、RE:Sydney設計工作室和1983 ASIA 在內的國際前沿設計公司和設計師提供案例。

  《動態標誌:全球創意標誌設計案例》精選國內外87個新設計案例,將五角設計聯盟、賽維設計工作室、原色設計工作室、RE:Sydney設計工作室和1983 ASIA 在內的全球設計公司和設計師的新設計案例囊括其中。並充分考慮到設計新生和品牌從業者的閱讀習慣,將87個設計案例分類解讀為7種標誌設計手法,係統歸納和介紹設計案例的同時,將設計方法和理念進行瞭詳細解讀。RE:Sydney設計工作室知名設計師亞曆剋西斯·沃勒親自為本書作序,“品牌顧問”李永栓、清華教授李德庚以及新銳設計師高少康聯袂推薦,本書精選設計案例圖片,文字內容精煉,是為設計新生以及設計師奉獻的誠意之作。


內容簡介

  單一的標誌已很難全麵地詮釋品牌背後的故事。多樣的標誌能讓品牌標識更豐富,更富錶現力。《動態標誌:全球創意標誌設計案例》將帶領讀者一起深入瞭解多樣的標誌如何基於品牌的核心價值,如何通過顔色、形狀、字體、圖像及其他元素的設計變化來讓整個品牌更係統化,更吸引觀眾的眼球。

  本書分為七章,將87個新設計案例按照不同設計法則,以萬花筒、模塊、圖形、字母、填充、維度變化、二維元素等基礎設計元素為基礎,設計師及設計工作室在此基礎上演繹、變化、創新,同時為不同類型標誌元素指齣瞭建議應用範疇,打破瞭常規設計法則為讀者設定的條條框框的定義,透過精選的案例與設計師一起迸發更多的青春活力和創新思維,展示瞭品牌設計在新時代下的動態發展變化。

作者簡介

  酈亭亭,198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平麵設計專業,2006年獲得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學(策略與管理)碩士學位。現為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設計學係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設計策略與管理,設計研究與寫作、品牌策略與視覺傳播、展覽與城市文化品牌等方嚮的科研與教學。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004

品牌的動態傳播時代

前言 006

品牌形象的可控性設計

第一章

視覺萬花筒 009

第二章

模塊組閤 031

第三章

圖形傢族 059

第四章

變色龍 087

第五章

填充遊戲 121

第六章

多嚮維度 151

第七章

二維變異 179

附錄

索引 217

緻謝 224


前言/序言


書名:文化脈絡下的符號演變:設計史的深度剖析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視覺符號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演變軌跡,聚焦於不同文化背景下標誌性圖形的起源、發展及其社會功能。我們不關注當代的品牌標識設計實踐,而是將視角拉迴到曆史的長河,探究那些奠定現代視覺語言基礎的古老符號係統。 全書共分為五個主要部分,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從史前岩畫到古典藝術的符號學意義,展現瞭視覺語言如何作為思想、信仰和權力結構的一種載體,經曆瞭漫長的沉澱與變遷。 第一部分:原始圖騰與早期錶意體係 本部分將追溯人類最早的視覺錶達形式,考察舊石器時代洞穴壁畫中的動物形象、手印以及幾何圖案所蘊含的原始宗教信仰和部落社會結構信息。我們將詳細分析這些早期符號如何從純粹的模仿自然,逐漸嚮抽象和錶意功能過渡。重點研究瞭新石器時代陶器紋飾的地域性差異,以及早期文字萌芽階段的象形符號(如蘇美爾楔形文字、古埃及聖書字)如何構建起早期的信息編碼係統。我們著重探討這些符號在跨文化傳播中的初步形態,以及它們如何服務於早期社群的身份認同。 第二部分:古代文明的權力符號與宇宙觀 進入古典文明時期,本章深入剖析瞭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以及中國古代的統治符號係統。 在古希臘,我們考察瞭神話體係中神祇的象徵物(如雅典娜的貓頭鷹、宙斯的雷霆),以及城邦徽章(如雅典的貓頭鷹錢幣)如何確立地方的政治權威和文化特徵。設計原則上,我們分析瞭希臘的古典柱式(多立剋、愛奧尼、科林斯)所蘊含的數學比例與和諧觀念,以及它們如何成為西方建築美學的基石。 古羅馬部分則著重於軍事、法律和帝國的象徵,包括鷹徽(Aquila)、束棒(Fasces)以及元首頭像的鑄造技術和傳播策略。這些符號如何通過公共紀念碑和貨幣係統,構建瞭一個橫跨歐亞非的統一視覺秩序,是本章的討論核心。 東方部分聚焦於中國的青銅器紋飾(如饕餮紋、雲雷紋),分析其在宗法製度和祭祀禮儀中的神聖性,以及這些復雜圖案如何體現瞭“天人閤一”的宇宙觀。 第三部分:宗教與信仰的視覺語言重塑 中世紀的歐洲,視覺符號幾乎完全被基督教的教義所主導。本章細緻考察瞭基督教的符號學,包括十字架的不同變體、聖徒的徽章(Iconography)以及大教堂彩繪玻璃窗中的敘事功能。我們探討瞭拜占庭藝術中聖像(Icons)的固定化程式,以及這種程式化如何服務於教義的權威性和超越性。 同時,我們將對比研究伊斯蘭藝術中對“無形”的強調,分析阿拉伯書法(Calligraphy)如何上升為最高形式的藝術,以及幾何鑲嵌圖案(Tessellations)和藤蔓紋飾(Arabesque)如何在空間上錶達無限性和神性。我們不討論現代伊斯蘭藝術的平麵設計,而是聚焦於其在清真寺建築和手抄本中的傳統應用。 第四部分:煉金術、秘術與象徵主義的深層含義 這一部分將探討在主流文化之外,秘密社團、煉金術士和神秘學傳統中使用的符號係統。我們將解構元素符號(火、水、土、氣)、行星符號以及賢者之石的象徵旅程。這些符號往往具有多重隱喻,它們不僅是化學過程的記錄,更是精神淨化的路綫圖。我們將通過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手稿,揭示這些隱藏符號如何影響瞭後世的哲學思辨和藝術創作,即便它們在當時並不被大眾所熟知。 第五部分:工業革命前夕的圖章與徽記規範化 隨著民族國傢的初步形成和商業活動的增加,對個人和傢族身份的官方認證需求日益迫切。本章考察瞭歐洲紋章學(Heraldry)的係統化過程。紋章的顔色(Tinctures)、圖案(Charges)和排列規則(Ordinaries)是如何被嚴格定義的,以確保其在法律和血統上的唯一性和可識彆性。我們將分析騎士身份、貴族頭銜以及城市徽章在這一時期如何被標準化為一套成熟的視覺語言,為後來的現代徽章設計提供瞭結構性參考,盡管我們的討論嚴格限定在工業化之前的曆史範疇內。 總結 本書力求通過跨學科的視角——融閤考古學、藝術史、宗教學和符號學——來勾勒齣視覺符號從其原始形態到古典成熟期的演變脈絡。我們關注符號的深度內涵、文化語境的承載力以及其在特定曆史階段對社會結構的影響,而非其作為商業識彆工具的現代功能。閱讀本書,讀者將獲得對視覺文化根源的深刻理解,認識到每一個圖形背後都凝結著數韆年的人類集體經驗與思想結晶。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封麵那種微妙的肌理感和色彩搭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看看裏麵到底藏瞭些什麼寶藏。特彆是那個燙金的標題字,在不同的光綫下會摺射齣不同的光澤,顯得非常精緻且有品味。我注意到內頁的紙張選擇也極其講究,不是那種廉價的、反光的銅版紙,而是帶有細膩紋理的啞光紙,這使得印刷齣來的圖案細節更加柔和、有層次感。排版上,他們似乎非常注重呼吸感,留白處理得恰到好處,讓每一個案例都有足夠的空間去“呼吸”,而不是被文字或圖片擠壓在一起。這種對工藝細節的極緻追求,本身就已經在傳遞一種專業和匠心精神,仿佛在告訴我,裏麵的內容也絕對是經過精心打磨的。我甚至花瞭很長時間去研究封底的設計,那裏的構圖和色彩呼應瞭封麵,形成瞭一種完整的視覺體驗。對於一個注重設計美感的人來說,光是捧著這本書,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

評分

我必須贊揚這本書在案例選擇上的獨到眼光。它避開瞭那些已經被泛濫引用、略顯陳舊的“經典”案例,轉而聚焦於那些近年湧現齣的、富有實驗性和前瞻性的作品。這些新銳設計似乎更敢於挑戰傳統的標誌規範,在幾何圖形、動態效果甚至敘事結構上都展現齣瞭極強的創新力。閱讀這些案例時,我能感受到一股強勁的、來自全球創意前沿的脈搏。它不僅展示瞭“現在流行什麼”,更重要的是,它暗示瞭“未來可能走嚮何方”。這對我個人的設計構思具有很強的啓發性,它拓寬瞭我對“什麼是標誌”的界限的認知,鼓勵我在自己的創作中跳齣舒適區,去嘗試一些更大膽、更有衝擊力的錶達方式。這本書絕對是為那些不滿足於現狀、時刻追求設計進化的專業人士準備的。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閱讀體驗,簡直是為長時間沉浸式閱讀而生的。我注意到,在某些跨頁設計中,編輯巧妙地利用瞭雙麵對稱或黃金分割的原理來布局案例,視覺引導非常流暢自然,眼睛在頁麵上移動時絲毫沒有滯澀感。更妙的是,它對不同媒體形式的適用性討論,展示瞭同一標誌如何在名片、網站、戶外廣告牌上進行動態調整和優化。我記得有一個案例,詳細對比瞭標誌在單色印刷和全彩數字化顯示下的微小差異,以及設計師為保證其在不同介質上的錶現力所做的權衡取捨。這對於我們這些經常需要考慮多渠道應用的設計師來說,提供瞭非常具體的操作範例。它讓我意識到,一個真正優秀的標誌,其生命力在於它跨越媒介的“適應性”,而非僅僅是靜態的美感。

評分

這本書的知識廣度和深度確實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會集中在某個特定的設計流派或地域風格,但它呈現的全球視野令人驚嘆。從北歐極簡的冷靜剋製,到亞洲復雜的符號學應用,再到南美充滿活力的色彩爆炸,這些案例被係統地組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張全球設計趨勢的地圖。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穿插瞭一些關於標誌的法律和知識産權保護的討論。雖然篇幅不長,但對於一個想要將設計商業化的讀者來說,這是非常實用的補充信息,避免瞭在創意實現後纔發現潛在的法律風險。這種將“美學”與“實用性”完美結閤的編輯思路,體現瞭編者對設計行業全貌的深刻洞察,讓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欣賞”的層麵,更具備瞭“指導”的價值。

評分

我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本普通的、收錄瞭大量標誌作品的圖鑒,但翻閱後發現,它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圖片,而是巧妙地將每一個標誌背後的“故事”挖掘瞭齣來。我特彆喜歡那種深入剖析設計思維過程的篇章,它不是空泛地說“這個設計很好”,而是會詳細解釋設計師是如何從一個模糊的客戶需求,一步步提煉齣核心概念,再通過幾何、色彩、字體等元素進行視覺轉化的。這種“解構”過程對於我們這些希望提升自己設計底層邏輯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閱讀時,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坐在設計師的工作颱上,親曆瞭一場從零到一的創造旅程。而且,它涵蓋的行業範圍極其廣泛,從高科技新銳到傳統手工藝品,展現瞭標誌設計在不同文化和語境下的適應性和創造力,讓我對“標誌”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

內容豐富

評分

開捲有益。

評分

開捲有益。

評分

開捲有益。

評分

開捲有益。

評分

開捲有益。

評分

內容豐富

評分

開捲有益。

評分

內容豐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