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正在實施和認證的前沿架構技術標準
SID技術發起人和專業認證專傢的新作品,知名電信谘詢專傢執筆翻譯
從基礎架構層麵講解如何提升現代企業的IT運營效率、改善客戶體驗、提升利潤
專為企業CTO、架構師撰寫的實戰應用指南
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數字化時代建立連接。
在互聯網時代,不論是哪個行業,幾乎都已離不開網絡與技術的支持,先進的IT平颱已經成為每一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設計閤理、貼近企業業務流程的IT架構,可以為企業運營帶來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客戶體驗已經更多的利潤。
《架構即服務 企業數字化運營架構設計與演進》作者根據其在電信管理論壇(TM Forum)多年積纍的知識和經驗,闡述瞭數字化運營架構所需要的支撐係統,從商業流程、數據模型、應用架構等多個維度進行係統的說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非常具有實踐意義的指導工具書。本書中所介紹的技術架構和標準正在被華為公司、中國移動等領先企業實踐和推廣。本書是一本國內企業的CIO、架構師、開發者以及係統運維人員學習領先企業前沿架構技術、瞭解國際新的實踐標準的指導手冊。
約翰·雷利(John Reilly)
知名信息技術專傢,是TM Forum重要標準SID的發起者、奠基人,被大傢尊稱為SID之父。TM Forum是全球知名的數字化領域行業標準化組織,擁有來自全球超過180個國傢的近韆傢會員單位。2005年,約翰被評為TM Forum傑齣研究員,以錶彰他對Frameworx(NGOSS)和SID等國際標準框架所做齣的巨大貢獻。
約翰也是一位多産的技術作傢,他迄今為止共齣版瞭7本行業專著,在業界擁有巨大的影響力。約翰長期擔任華為公司顧問並多次到中國授課,是中國同行的老朋友。
徐俊傑
軟件領域知名專傢,TM Forum高級技術協作總監,獲得英國Heriot-Watt大學分布式多媒體碩士學位。先後在中國石油大學、Comverse、亞信、華為等機構擔任講師、全球培訓師、知名谘詢顧問、解決方案銷售專傢等職位,為全球超過三十多個國傢和地區的運營商和集成商等提供過培訓、谘詢等服務。2013年翻譯齣版TM Forum前董事局主席基思·威利茨著作《數字經濟大趨勢 - 正在到來的商業機遇》,2015年翻譯齣版TM Forum前CEO 馬丁·剋裏納著作《跨界與融閤 - 互聯網時代企業閤作模式與商業新機遇》。
第1章 數字化運營架構、萬物皆服務和價值網格//1
萬物皆服務(XaaS)//2
實現數字化運營的有力工具——價值鏈//6
價值網格——實現數字化運營的有力工具//10
價值網格與參與方//15
第2章 Frameworx與數字化服務//19
Frameworx與數字化服務/XaaS//20
Frameworx該從何入手//26
第3章 敏捷企業//57
敏捷企業//58
Frameworx的遵從性和兼容性//62
招標采購指南//68
業務指標//71
客戶體驗與參與管理//77
大數據分析//84
第4章 Frameworx演進//89
參與方域的必要性//90
Frameworx和參與方域//93
信息框架和參與方域//95
業務流程框架和參與方域//99
實施參與方域//102
參與方域的未來演進//104
第5章 數字世界的未來主宰者//123
數字化服務/XaaS市場//124
將客戶體驗和參與管理應用到參與方域中//126
業務流程框架演進//127
産品/服務//147
數字化服務參考體係結構(DSRA)//153
數字化服務接口//154
第6章 指引未來//161
指引Frameworx演進//162
Frameworx演進從何開始//163
敏捷企業如何麵嚮未來//165
後 記//167
附錄A-縮略語//171
附錄B-Frameworx概述//173
附錄C-業務流程框架(eTOM)//177
附錄D-信息框架//185
附錄E-應用框架(TAM)//189
附錄F-集成框架(麵嚮服務的視圖)//191
附錄G-各個框架的關聯關係//195
附錄H-業務指標框架//199
推薦閱讀//201
讀完《架構即服務:企業數字化運營架構設計與演進》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個非常係統和宏觀的視角來審視企業數字化轉型。我一直覺得架構設計不僅僅是技術人員的事情,它應該貫穿整個企業運營的方方麵麵,而這本書恰恰深刻地闡釋瞭這一點。作者沒有陷入技術的細節泥潭,而是將架構提升到瞭戰略層麵,強調瞭“服務化”的核心理念。這讓我認識到,一個優秀的架構不僅僅是為瞭提高係統的性能或穩定性,更是為瞭賦能業務的敏捷性、可擴展性和創新性。書中的“服務”概念非常靈活,可以理解為技術服務、業務服務,甚至是組織服務,這種多維度的理解讓我受益匪淺。我特彆喜歡作者提齣的“架構演進”的觀點,這錶明架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和技術浪潮中螺鏇上升的。它教會我如何跳齣“為瞭架構而架構”的誤區,而是將架構設計與業務目標緊密結閤,讓架構成為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引擎。在實際工作中,我經常會遇到不同部門之間協作不暢、信息孤島等問題,這本書提供的服務化思路,讓我看到瞭打破這些壁壘的可能性,通過構建統一的服務接口和標準,實現跨部門的高效協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給齣瞭“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啓發瞭“怎麼做”,雖然具體的實現細節需要結閤實際情況,但其核心思想無疑為企業數字化運營的頂層設計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評分《架構即服務:企業數字化運營架構設計與演進》這本書,對我個人而言,是一次深刻的“認知升級”。我一直以來都在思考如何讓技術真正服務於業務,如何讓IT部門從一個成本中心轉變為價值創造中心。這本書提供的“架構即服務”理念,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它讓我意識到,架構設計本身就應該是一種服務,一種能夠為業務提供靈活性、可擴展性和創新能力的“基礎設施”。作者並沒有局限於對單一技術的探討,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整個企業的運營體係。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服務組閤”的論述所吸引,它讓我看到,通過靈活地組閤和編排不同的服務,企業可以快速地響應市場變化,推齣新的産品和服務。這本書的“演進”主題,也讓我不再對技術更新感到焦慮,而是將其看作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持續優化的過程。作者通過大量的圖示和模型,清晰地展現瞭企業架構在不同階段的演變路徑,這對於我理解和規劃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非常有幫助。書中對於“治理”和“度量”的重視,也讓我認識到,一個良好的架構不僅需要設計,更需要有效的管理和持續的優化。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讓我能夠以更係統、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企業數字化運營的未來。
評分《架構即服務:企業數字化運營架構設計與演進》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本關於企業“生長”的指南,而不僅僅是關於“構建”的技術手冊。作者用一種非常生動的比喻,將復雜的架構概念闡釋得深入淺齣。我之前閱讀過一些偏重技術的架構書籍,往往會讓我感到頭暈目眩,而這本書的語言更加親民,它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我們需要思考架構,以及架構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呼吸”和“成長”。它所強調的“服務”不僅僅是功能的封裝,更是價值的傳遞和連接,這讓我對“賦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書中對於“演進”的論述,讓我意識到,數字化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項目,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就像生物的進化一樣,需要不斷適應環境,調整自身。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不同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如何通過架構的優化來應對挑戰、抓住機遇。我尤其關注瞭書中關於“價值流”的設計,這讓我意識到,關注端到端的業務流程,並圍繞價值流來構建架構,能夠更有效地提升客戶體驗和運營效率。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宏觀的戰略願景與微觀的實施路徑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既有高屋建瓴的洞察,又有落地實踐的指導。對於那些希望讓企業在數字化浪潮中保持活力和競爭力的領導者和架構師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劑良藥。
評分我最近一口氣讀完瞭《架構即服務:企業數字化運營架構設計與演進》,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力是巨大的,它徹底顛覆瞭我以往對企業IT架構的認知。我曾經認為架構就是一係列的技術組件堆砌,是為瞭滿足業務的某些功能需求。然而,這本書讓我明白,架構的本質是為瞭支撐企業的戰略目標,是實現業務價值的關鍵驅動力。作者提齣的“架構即服務”理念,是將架構的構建和演進過程服務化,這意味著架構不再是孤立的、靜態的,而是動態的、可組閤的,並且能夠響應業務的變化。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能力驅動”的論述,它強調瞭架構設計應該以業務能力為核心,圍繞著如何構建和增強企業的核心能力來展開。這讓我在思考問題時,能夠更清晰地識彆齣真正的痛點和機會。書中的“演進”視角,讓我認識到,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固化的架構很容易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隻有建立一套能夠持續演進的架構,纔能讓企業保持敏捷性和適應性。作者還深入探討瞭不同層麵的架構,從業務架構、信息架構到技術架構,並強調瞭它們之間的聯動和協同。這讓我看到,一個成功的數字化運營,需要的是一個統一的、協同的整體,而不是碎片化的解決方案。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全新的思考框架,對於那些希望重塑企業數字化能力,實現可持續增長的企業傢和架構師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必讀之作。
評分《架構即服務:企業數字化運營架構設計與演進》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前瞻的視角,剖析瞭企業數字化運營的深層邏輯。我之前一直覺得,數字化轉型更多的是一種技術上的革新,但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理解,它更是一種戰略上的重塑。作者提齣的“架構即服務”理念,是將架構的構建和演進過程,從一種靜態的、一次性的投入,轉變為一種動態的、持續的服務。這讓我看到瞭企業在應對不確定性時,如何通過靈活的架構來保持韌性。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賦能”的論述,它不僅僅是指技術對業務的賦能,更是指架構對整個企業運營體係的賦能。書中的“演進”思想,讓我意識到,數字化運營的成功,不在於一次性的投入,而在於持續的學習和適應。作者通過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的分析,展示瞭架構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和演變。我注意到,書中反復強調瞭“以業務為中心”的設計原則,這讓我認識到,脫離業務的架構設計是蒼白無力的。它提供瞭一種將技術能力轉化為業務價值的有效路徑。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通用的框架,能夠幫助企業識彆自身在數字化運營中的關鍵挑戰,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思想羅盤”,指引企業在數字化的大海中乘風破浪。
評分不錯的書
評分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評分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評分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評分不錯的書
評分公司用書,還不錯
評分還可以吧
評分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挺好的
評分還沒開始看,印刷質量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