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死人的文学史·元明清篇 [6-10岁]

乐死人的文学史·元明清篇 [6-10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窦昕 编
图书标签:
  • 文学史
  • 元明清
  • 儿童文学
  • 历史故事
  • 趣味阅读
  • 知识普及
  • 少儿读物
  • 文化启蒙
  • 通俗易懂
  • 幽默风趣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831402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28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乐死人的文学史·元明清篇》把高高在上的文学巨匠拽到你面前,讲一讲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聊一聊他们经历的传奇人生,谈一谈他们创作的经典作品。
  《乐死人的文学史·元明清篇》拯救了枯燥无聊的语文课。阅读此书,你会发现,原来文学背后的故事如此有趣。

作者简介

  窦昕,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大语文理念的创立与实践者,现任启迪巨人教育集团**副总裁,有《思泉语文课本》《直通京城名校——小升初语文一本通》等。由窦昕领衔研发的大语文系列图书为中小学生搭建了国学启蒙、儿童文学、中外文学史、文学写作等一整套课程体系,搭配游学、升学辅导、特色短训班等辅助项目,形成了语文学习一站式解决方案,旨在让孩子爱上语文、爱上读书、语文成绩突出。依托大语文理念,窦昕已成功建立并运营了高思思泉语文、思语泉韵大语文和巨人大语文三个京城**的语文品牌,大语文网络课程*是影响着数以十万计的孩子们。

目录

元代文坛
《窦娥冤》 生得可怜,死得憋屈
《西厢记》 不要包办,自由恋爱

明清文坛
《三国演义》 真刀真枪斗地主
《水浒传》 梁山好汉一声吼,朝廷也要抖三抖
《西游记》 打怪、升级、通关
《红楼梦》 土豪家的故事
《聊斋志异》 好“鬼”留下,坏“人”走开
《儒林外史》 科举害了一拨人
后记逐梦而生

精彩书摘

  《乐死人的文学史·元明清篇》:
  天下大乱,超级英雄在哪里元朝末年,朝廷腐败,蒙古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各级官府强行向百姓征收高额租税,再加上京城大雨、黄河决堤,天灾不断。全天下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1351年,有一个名叫韩山童的人,他编了一句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让人四处传播。听到这句民谣的人都很奇怪:这一只眼的石人是什么东西?难道石人出世的时候就会有人造反?待这句话传遍四方,韩山童便真的刻了一个一只眼的石人,又在石人背后刻上了一句话:“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然后把石人丢进了黄河。后来有人挖出石人,天下哗然,百姓们都觉得有人要造反了,元朝要完蛋了。果然,没过几天,韩山童便发动了起义,拉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大幕。
  在此后的十多年间,有十几个豪强拉起军队,争夺天下,光是称王称帝的就有六家。长期的社会动荡让百姓苦不堪言,大家都希望出现一个超级英雄,管他三七二十一,嘁里喀喳将其他竞争对手都干掉,重新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让百姓们能安居乐业。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便诞生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样的鸿篇巨制。
  八股文与文字狱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陷入僵化,像白居易那样用一首诗就征服评委的好事再也不会发生了。明清时期的科举,考生都要写八股文。所谓八股文,就是被严格分成八个部分的文章。考生写文章时要模仿孔子、孟子的口气,而且每个部分的格式、字数、修辞手法也都要符合要求。这样的规定不仅使考试的难度系数增高,而且把文章限制得极其死板,毫无价值。
  除了折磨人的八股文,文人们还要时刻提防文字狱。
  文字狱就是在你写的文章诗词中找出一些有可能引起不同理解的词句,然后诬陷你写诗讽刺朝廷,并给你治罪。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而清朝是最严重的。雍正皇帝在位时,有个叫徐骏的大臣,也不知他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写奏章时将“陛下”写成了“狴下”。雍正皇帝大发雷霆:“你敢说我一朝天子是小动物?开除!”后来再派人一查,又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到了“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的诗句。雍正皇帝更生气了:“这不是明摆着嘲笑我们满族人没文化吗?处死!”当时的情况就是:你骂我,我杀你;你好像在骂我,我杀你;我觉得你在骂我,我还杀你。文人们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生怕写错一个字会带来灭顶之灾。
  因此,文学的创作受到极大限制,有才能、有眼界的文人只能把对社会的讽刺和批判隐藏在小说里。
  这也是明清小说繁荣的一个原因。
  商业、印刷业繁荣明清两代,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城市进一步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文学越来越迎合普通百姓的口味。诗词歌赋是雅正的文学,需要较高的文学欣赏水平才能看懂。然而大部分百姓没有那么高的文化水平,他们对通俗好玩的故事更感兴趣。唐宋时期就有说书人讲故事,他们的剧本叫“话本”;元代有大家都爱看的元曲;到了明代和清代,随着印刷业的发展,小说大量刊印,唐僧取经、梁山好汉的故事都很受欢迎,很多人上厕所也要拿本书看,腿蹲麻了都不愿意站起来。看小说的人越多,作者得到的收益也就越大。作家逐渐变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这也反过来促进了小说的发展。
  ……
《诗意江山:从宋词的婉约到明清的跌宕》 这是一个穿越时空的旅程,一次关于文字力量的探险。我们将跟随古人的笔触,一同感受宋朝词赋的细腻情感,领略元代戏曲的磅礴气势,体验明朝小说的斑斓色彩,最终沉浸于清代文学的深刻哲思。这不是枯燥的课本,而是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以及那些在纸页间跳跃的,足以触动我们心灵的灵魂。 第一章:词韵悠长,宋之柔情 让我们从宋朝开始,那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高峰。在这里,我们不再是冷冰冰地背诵“鹅鹅鹅”,而是走进那些才情横溢的文人内心深处。 想象一下,在江南烟雨蒙蒙的清晨,李清照独自凭栏,眼中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孤寂与哀愁。她的词,如同一坛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我们不只是了解她写下了什么,更要走进她生活的那个时代,体会她作为一位女性,在战乱年代所经历的离愁别绪。我们能感受到她笔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少女情态,也能品味她“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与坚韧。 再看看苏轼,这位被贬谪到黄州的豪放词人。他的词,如同一幅幅壮阔的山水画卷,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赞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雄浑,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滚滚长江边,感受历史的浩瀚。我们不仅仅是知道他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更能从他的生活经历中,理解他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如何在贬谪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洒脱,是对生命最深刻的理解。 还有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如柳永。他的词,细腻地描绘了市井风情和儿女情长。“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面,勾勒出离别时的凄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情,让我们体会到古代爱情的执着与隐忍。我们所见的,不再是书本上陌生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古人。 我们将一同探索宋词的分类,了解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风格,它们是如何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情感世界的。我们会分析词的格律,体会它与诗的区别,感受那种更加自由、更加抒情的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思考,为什么这些古老的词句,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它们跨越时空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 第二章:梨园风华,元曲的百态人生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来到了元朝。这是一个民族融合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在这里,我们不再拘泥于书斋里的方寸,而是走进热闹非凡的戏园,感受元曲的魅力。 元曲,尤其是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瑰宝。它以其生动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吸引着无数观众。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站。我们不再只是知道“六月飞雪”的故事,而是要深入理解窦娥的冤屈,感受她的无助与反抗。我们会看到,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是怎样的,不公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窦娥那句“不是我窦娥错,是天地不容”,是何等沉痛的控诉。 马致远的《汉宫秋》,则将我们带入宫廷的深处,体验王昭君的悲欢离合。我们能感受到她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也能体会她肩负民族使命的牺牲精神。她的美丽与命运,在马致远的笔下,成为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 我们还会接触到元代其他重要的作家和剧目,如白朴的《墙头马上》,展现了古代爱情的浪漫与自由;乔吉的《玉簪记》,则描绘了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我们会分析元曲的结构,了解它的唱、念、做、打,以及不同角色的设定。我们会体会到,元曲是如何将文学、音乐、表演融为一体,成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思考,元曲为何能在那个时代盛行。它是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绪?它是否为人们提供了逃离现实的窗口?它又是如何将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呈现在舞台上的?我们将看到,元曲不仅仅是娱乐,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百态的生动写照。 第三章:小说浪潮,明朝的世情百味 告别了元代的歌舞升平,我们来到了明朝。这是一个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小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反映社会现实、描绘世情百态的重要载体。 《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将我们带入烽火连天的三国战场。我们不再只是背诵“桃园三结义”,而是要理解刘备的仁德、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曹操的奸雄,以及诸葛亮的智慧。我们会跟随他们一同经历赤壁之战的波澜壮阔,感受英雄辈出的时代。我们会分析书中人物的性格,思考他们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水浒传》,这部英雄传奇,将我们带入绿林好汉的世界。宋江的仗义,武松的豪气,林冲的隐忍,鲁智深的嫉恶如仇,都将跃然纸上。我们会思考,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这些“逼上梁山”的英雄?他们的反抗,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矛盾?我们会品味书中那些充满江湖气息的对话,感受兄弟情义的深厚。 《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将我们带入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憨厚可爱,唐僧的慈悲为怀,沙僧的忠诚老实,都将成为我们旅途中的伙伴。我们会跟随他们一同降妖伏魔,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真经。我们会思考,这部小说背后蕴含的宗教哲理和人生智慧。 《金瓶梅》,这部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更是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细腻的人物刻画,成为明代小说的重要代表。我们会透过这本书,窥探明代市井的繁华与腐朽,体会人性的复杂与欲望的膨胀。 我们还将接触到其他重要的明代小说,如《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我们会学习小说是如何构思情节、塑造人物的,以及白话文在小说中的运用,是如何让文学更加贴近大众。我们会思考,明代小说为何如此受欢迎,它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 第四章:理性光辉,清代文学的深度探索 当历史迈入清朝,文学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和深刻的面貌。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既有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也有新的思想和艺术形式的探索。 《红楼梦》,这部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巅峰的作品,将引领我们进入大观园的繁华与衰败。我们将认识贾宝玉的叛逆与多情,林黛玉的敏感与才华,薛宝钗的世故与圆滑。我们会跟随作者的笔触,细致入微地体味人生的悲欢离合,社会的变迁,以及封建制度的必然衰落。我们会分析书中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感叹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除了《红楼梦》,清代还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以其奇幻瑰丽的笔触,描绘了人鬼妖狐之间的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则以其辛辣的讽刺,揭露了科举制度下的文人百态。曹雪芹的《石头记》,李汝珍的《镜花缘》,都为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图景和思想观念。 我们会学习清代小说和戏曲的发展特点,如小说题材的广泛化,戏曲的成熟和多样化,以及诗歌、散文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我们会探讨清代文学如何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如何开始思考社会改革和民族命运。 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思考,清代文学的深度体现在哪里?它是否更加关注个体命运和内心世界?它是否更加敢于揭露社会矛盾?它又如何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语:文学不止,探索不息 从宋词的婉约,到元曲的跌宕,再到明清小说的斑斓,以及清代文学的深刻,这仅仅是中国文学史长河中的一段精彩篇章。在这趟旅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认识了古人的文字,更是走进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体验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情感与思考。 这不仅仅是关于文学作品的介绍,更是关于如何去阅读,如何去理解,如何去感受。我们将学会从字里行间去挖掘作者的用心,去体会时代的脉搏,去感受文字的力量。这扇门一旦打开,你将发现,文学的世界是如此辽阔,如此迷人,它将伴随你一生,成为你认识世界、理解自己最好的伙伴。 让我们一起,用好奇心去探索,用心灵去感受,在这片诗意的江山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节奏感简直是一绝。我通常是睡前给她读一段,结果发现自己也深陷其中,差点忘记放下书让她睡觉。作者的句子结构变化非常灵活,有那种像打快板一样,快速推进的短句,用来描述一些热闹的场景或突发的事件,读起来非常有画面感和动感;紧接着,又会突然切换到那种长短错落有致、略带文言韵味的描述,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音乐性。我以前给孩子读绘本,通常是我在“表演”,而孩子在“接收”,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语调和呼吸节奏是完全被文字牵引走的。我甚至不需要用什么夸张的配音,单凭文字本身的力量,就能在脑海中构建出那个场景的声光色。对于一个正在建立语感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阶段的孩子来说,这种对语言节奏的潜移默化训练,是无价的。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用好中文”的范本,太棒了!

评分

我原以为“元明清”这三个朝代的故事,对于一个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会显得有些抽象和遥远,毕竟我们成年人自己去读那个时期的文论都会感到吃力。但这本书的叙事策略简直是妙到了家。它不是按照编年体那种流水账的方式展开的,而是采用了一种“主题式”的串联。比如,它会围绕“当时的读书人都在哪里消遣”或者“那些大文豪私底下都在八卦些什么”这种孩子们更容易理解的切入点来组织材料。我孩子前几天看到里面讲到明代某个文人的“奇葩”爱好,他立刻就联想到了他班上某个喜欢收集奇怪玩具的同学,一下子就找到了情感的共鸣点。这种“古今对比”的叙述手法,有效地打破了时空隔阂,让孩子觉得这些古代的人,其实也和他们一样,有烦恼,会开玩笑,会做蠢事。它成功地将“历史人物”去魅化了,让他们变得真实、可亲近。这种由近及远的引导,比直接灌输“谁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作品”要有效一万倍。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的让我感到惊喜。现在很多童书为了控制成本,纸张手感都很一般,翻两下边角就开始卷曲变形,印刷的油墨味道也比较重,大人看着都觉得不舒服,更别提对孩子了。但是这本《乐死人的文学史》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用心。它的纸张厚实,那种哑光处理,拿在手里既有分量感又不失亲和力,即便是孩子的小手汗多一点,也不会留下太明显的指纹。更让我欣赏的是色彩的运用。它在处理古代的严肃题材时,并没有一味追求复古的灰暗调子,而是使用了饱和度适中但又极富视觉冲击力的色彩组合。那些关于元明清文人的肖像,处理得既传神又带着一丝诙谐的卡通化,完全不会让孩子产生距离感。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目标读者群体的尊重。我发现,好的阅读体验往往是从触摸和视觉开始的,这本书无疑是赢在了起跑线上。我敢肯定,这本书会被我儿子翻得卷边、弄脏,但它优秀的物理品质保证了它能经受住这种“高强度使用”,而不是被束之高阁。

评分

作为家长,我尤其关注一本书对孩子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潜在影响。市面上很多号称是“趣味历史”的书,为了追求“乐死人”的效果,往往会牺牲掉内容的严谨性,甚至会放大一些不那么积极的元素。但让我安心的是,这本书在插科打诨的同时,对于核心的文化精神的传达是相当到位和负责任的。它会用最幽默的方式,去点明那些文人坚持的操守,比如对气节的看重,对民间疾苦的关注,或者对艺术形式的创新精神。比如,在讲到某个诗人的坎坷经历时,虽然语言是轻松的,但那种“坚持理想”的情感内核是清晰可见的。它没有回避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性,只是用一种孩子能接受的“滤镜”将其包裹起来。这让我觉得,它在培养孩子的“审美愉悦”的同时,也悄悄地塑造了他对“正直”和“独立思考”的初步认知,这比单纯记住几个朝代更重要。

评分

天哪,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精力旺盛的小不点量身定做的!我记得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它的时候,书名就吸引住了我,那种带着点“不正经”的幽默感,感觉像是作者在对我们这些家长喊话:“嘿,别担心,我们来点不一样的!” 我的孩子今年八岁,正是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又极容易被枯燥的文字劝退的年纪。试想一下,让他去啃那些厚厚的、布满密密麻麻注解的文学史书籍,那简直是灾难现场。可是这本书,完全没有那种沉闷感。它的排版就像是一张精心设计的游乐场地图,色彩鲜明,插画那种夸张又可爱的风格,让他一拿到手就挪不开眼。我们家客厅的角落,现在经常能听到他咯咯的笑声,那不是看动画片的那种傻笑,而是真的被某个段落里的“梗”给逗乐了。我偷偷瞄了一眼,发现它把那些古代文人的“八卦”和有趣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味道,反而像是邻家大哥哥在分享他发现的“惊天秘密”。说实话,我以前担心这个年龄段接触文学史会不会太早,但这本书的引导方式,让我觉得这不像是“学习”,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冒险。它成功地在“有趣”和“知识性”之间搭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想在孩子童年里埋下人文素养种子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

评分

乐死人的文学史,孩子看了哈哈笑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这次把三本都买齐了,娃儿表示挺好看的,暑假好忙

评分

推荐购买,非常不错哟哟。

评分

唐宋的有了,一直缺这个,一送到家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欢喜得不得了。

评分

京东的东西物美价廉,一直买,很好。

评分

前边唐诗宋词两本很早以前就买了,然后突然发现还有元明清这一本,果断出手凑齐一套,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讲文学史,孩子看得下去,不错!

评分

看的孩子乐的不得了,同时还学到好多知识,好书

评分

一本书只不过是所有书籍中平平常常的一册,直至找到它的读者的那一刻起,才会产生那种任何人都无法破译的美丽和神秘。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纠正别人的看法。一个人之所以要买某部书,最好也最明显的理由便是:买了会比没买开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