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和社區(1796-1895)

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和社區(1796-189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羅威廉 著,魯西奇,羅杜芳 譯
圖書標籤:
  • 漢口
  • 近代中國
  • 城市史
  • 社會史
  • 社區研究
  • 衝突
  • 19世紀
  • 武漢
  • 地方史
  • 中西交流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32621
版次:1
商品編碼:12050202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海外中國研究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衝突和社區(1796—1895)》是作者關於近代漢口社會研究的第二部著作。書中深入研究瞭19世紀漢口的城市結構、社區狀況、各階層的處境和衝突,以及官方和地方精英對城市的控製等等。與前一部著作《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和社會(1796—1889)》的考察焦點集中於商業精英不同,本書拓展瞭視野,具體分析瞭城市勞動階級的心態及其行為。*為重要的是,本書嘗試解釋社會衝突的結構與進程,以及漢口作為一個自發的、內聚性的社會單元的城市,是如何維持其自身並不斷發展的。

作者簡介

  羅威廉(William T.Row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曆史係教授、東亞研究中心主任,當代美國*有影響力的漢學傢之一。主要研究方嚮為東亞史、城市社會史、經濟史。

目錄

緒論:現代化早期的中國城市
第一部分城市
第1章市民
一、城市心態和文化
二、傳媒與政治生活
三、職業結構
四、生産組織
五、城市化移民
六、階級
七、精英和社團意識
八、結語
第2章城市空間
一、地産
二、空間結構
三、土地配置
四、居住方式和街區結構
五、活動中心
六、結語

第二部分社區
第3章大眾福利
一、國傢主導:救災
二、國傢主導:倉儲
三、國傢與社會共同主導:公益機構
四、社會主導:善堂體係
五、常規化的大眾福利:粥廠與“鼕防”
六、結語:城市社區的製度化

第4章公共設施與公用事業
一、城市建設
二、防洪
三、防火與消防
四、公用事業
五、文化機構
六、結語:公共領域的興起
第三部分衝突
第5章衝突的結構
一、犯罪和社會病態
二、群體糾紛
三、禮儀之爭:龍舟賽
四、民眾抗議
五、結語:衝突與社會整閤

第6章危險階級與勞動階級
一、地痞
二、退伍鄉勇
三、難民和流浪漢
四、勞工幫夥
五、結語:19世紀漢口的“危險階級”

第7章忠實的信徒
一、造反者
二、民間秘密教派和會黨
三、排外主義
四、結語:市民與外來者
第四部分控製

第8章控製力量
一、駐防清軍
二、自衛:城市團勇和漢口城牆
三、保甲
四、1876—1883年間內部安全之強化
五、結語:沒有警察的治安

第9章危機與應對
一、反叛者、動因和時機
二、密謀
三、參與者的地域來源及城市在危急時刻的反應
四、反叛亂動員的機製
五、總結和餘論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譯後記
揚州:漕運樞紐的興衰與變遷(1644-1911) 一、 鹽業的鼎盛與城市版圖的擴張 本書聚焦於清代(1644-1911)中國最重要的漕運和鹽業中心之一——揚州。通過對一係列官方檔案、地方誌、商業文書以及私人日記的深入挖掘,本書旨在勾勒齣一個在帝國經濟命脈中占據核心地位的城市,如何在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時間裏,經曆其經濟基礎的巔峰、社會結構的固化與重塑,以及最終麵對內憂外患時的掙紮與轉型。 揚州作為大運河與長江的交匯點,其早期曆史的敘事,首先必須圍繞“鹽”展開。清初,康熙、雍正兩代推行的“兩淮鹽法”體係,使得揚州成為食鹽專賣製度下的權力與財富的集中地。鹽商集團,尤其是以“揚州八大鹽商”為代錶的群體,不僅僅是帝國財政的重要支柱,更深刻地塑造瞭城市的物質景觀和文化生態。 本書將細緻分析鹽業資本的積纍過程,探討其如何滲透到城市建設、園林藝術、乃至江南士紳階層的日常生活中。我們考察瞭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南巡對城市規劃的影響,以及鹽商如何通過“捐輸”和文化贊助,換取政治上的影響力與社會地位的提升。這一階段的揚州,展現齣一種由國傢權力與商業資本共同驅動的、高度繁榮的景象。 二、 城市空間的重構與文化地理的演變 揚州的城市空間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經濟權力的轉移而不斷重構。本書著重分析瞭運河沿岸的商業區(如鹽商的府邸與公所)與傳統士人階層聚居的文教區之間的互動與張力。 在物質層麵,我們將審視18世紀揚州園林藝術的巔峰,如個園、何園等,這些園林不僅是私人財富的炫耀,更是特定時期美學思想和人地關係的集中體現。它們如何平衡自然野趣與人工雕琢,反映瞭當時精英階層對“隱逸”與“入世”的復雜心態。 在文化地理上,本書探討瞭揚州作為“文人墨客雅集之地”的形成過程。從揚州畫派的興起,到詩社、戲班的繁榮,揚州文化呈現齣一種精緻化、世俗化的特徵。然而,這種繁榮背後也潛藏著結構性的脆弱性——對漕運和鹽政的過度依賴,使得城市的經濟肌理缺乏足夠的韌性來應對未來的衝擊。 三、 漕運的停滯與社會秩序的微妙張力 進入19世紀,隨著黃河泛濫、河道淤塞以及海運的興起,揚州賴以生存的漕運功能逐漸衰弱。本書將詳細剖析漕運的衰落如何引發一係列連鎖反應:糧價波動、地方財政緊張,以及底層人口的生計危機。 麵對國傢財政的壓力,清廷對鹽政的改革,特彆是“票鹽”製度的推行,極大地削弱瞭揚州鹽商的特權地位。這種權力結構的鬆動,直接影響瞭城市內部的社會秩序。本書將考察在社會經濟地位發生變化時,昔日的商業精英如何試圖通過新的方式(如參與地方團練、興辦實業)來維持其在地方上的影響力。 此外,本書關注瞭19世紀中葉,揚州作為大運河沿綫城市所經曆的社會動蕩。太平天國運動對揚州的直接衝擊雖然有限,但其對周邊地區,特彆是對淮南地區的破壞,嚴重乾擾瞭揚州的物資流通和勞動力供給。我們考察瞭地方精英在動蕩時期如何組織防禦,以及這種防禦活動如何進一步固化瞭地方武裝力量的權力。 四、 艱難的近代化嘗試與傳統的慣性 19世紀末期,隨著通商口岸的開放和西方工業文明的滲透,揚州開始麵臨轉型的壓力。本書將分析揚州士紳和地方官員在應對這一挑戰時的復雜反應。他們既有試圖興辦新式企業(如紡織、船塢)的嘗試,但這些努力往往受到傳統商業網絡、地方保護主義以及缺乏足夠資本和技術人纔的製約。 揚州的近代化進程帶有顯著的“地方性”特徵。與上海、天津等沿海口岸城市相比,揚州的近代轉型更為緩慢和麯摺。其商業資本更多地流嚮瞭維護既有社會地位的途徑,而非大規模工業投資。本書將通過對地方教育改革和公共事業(如醫院、電燈)的建立情況的考察,來評估這種轉型嘗試的深度與廣度。 最終,本書描繪瞭19世紀末的揚州,一個在帝國衰落的大背景下,努力在傳統優勢(漕運、鹽業)的餘暉和近代化需求之間尋求平衡的復雜城市形象。它既是輝煌的、充滿精緻文化的古城,也是在曆史洪流中,因其地理和經濟結構過於依賴單一體係而顯得步履維艱的韆年樞紐。通過這些個案研究,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中國內陸城市在帝國晚期所麵對的係統性挑戰。

用戶評價

評分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語言駕馭能力非常成熟,它既保持瞭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又避免瞭過度枯燥的術語堆砌。作者的用詞精準而富有畫麵感,仿佛在用一種兼具古典韻味的現代白話文進行創作。這種風格使得即便是非專業曆史愛好者,也能相對輕鬆地進入復雜的曆史語境。特彆是對那些曆史人物的側寫,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鮮活的形象,讓人對那些早已湮沒在時間長河中的個體命運産生強烈的共鳴。我感覺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似乎與這些曆史人物進行瞭一場跨越百年的對話,捕捉到瞭他們靈魂深處的掙紮與堅韌。這種對個體命運的關懷,讓原本厚重的曆史研究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人性的溫度。

評分

讀完前幾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敘事節奏的把控上展現齣的高超技藝。他似乎深諳如何平衡宏大敘事與微觀細節,沒有像某些曆史作品那樣,一上來就拋齣密集的年份和條約,而是從一個相對平緩、更貼近“人”的視角切入。那種細膩的筆觸,描繪齣的不僅僅是城市規劃的變遷,更多的是生活在那個特定地理坐標上的人們的日常睏境與小確幸。我幾乎能聞到開埠初期碼頭上濕潤的江風,聽到那些不同語種的叫賣聲混雜在一起的喧囂。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我這個現代的讀者仿佛置身其中,對“衝突”與“社區”這兩個核心概念有瞭更具象化的理解,不再是冰冷的學術名詞,而是滲透在柴米油鹽和鄰裏往來中的真實張力。這種將宏大曆史“私人化”的處理手法,是很多曆史書難以企及的高度。

評分

這本書的文獻功底深厚得令人敬佩,尤其是在處理那些來自不同政治立場的史料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冷靜和剋製。作者似乎從不急於下定論,而是將多方的聲音並置,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和判斷。這種開放式的曆史呈現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批判性思維。比如,在描述某一重大事件時,對官府文書的引用和對地方士紳私人信件的解讀形成瞭有趣的對話,讓曆史的真相不再是單一的綫性敘事,而是充滿瞭多維度的迴聲。我特彆留意瞭作者是如何處理“衝突”的,那種衝突並非總是刀光劍影,更多是文化觀念、商業利益乃至日常禮儀上的微妙摩擦,這種層次感讓這本書的深度遠超一般的斷代史研究。它教會瞭我,曆史的深度往往藏在那些不易被察覺的細微之處。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它似乎有意地在“衝突”與“社區”之間設置瞭一種辯證的張力,並在章節的過渡中不斷地進行迴環和深化。與其說它是在講述一個城市如何形成,不如說它是在探討一個復雜有機體是如何在外部壓力和內部整閤中不斷自我塑造的過程。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思考,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漢口這樣不同背景的人群能在長期共存中形成哪怕是脆弱的共同體?作者並沒有提供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將這種持續的、動態的平衡狀態呈現齣來。這種處理方式的高明之處在於,它迫使讀者認識到,所謂的“社區”從來都不是靜止的烏托邦,而是一係列不斷協商、妥協乃至爆發的事件的纍積。它成功地將一個地理空間,轉化為一個關於人類適應性與社會韌性的深刻案例研究。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視覺享受,沉穩的靛藍色封皮上印著泛黃的舊地圖碎片,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翻開一探究竟。雖然我對那段特定的曆史時期瞭解不算深入,但光是目錄和引言的排版風格,就透齣一種嚴謹而又不失文學性的敘事腔調。我特彆注意到作者在處理曆史文獻時的那種細緻入微,比如那些引用的小字注釋,布局得恰到好處,既不打斷閱讀的流暢性,又能在需要時提供堅實的考據支撐。這本書的體量相當可觀,厚厚一摞,光是掂在手裏的感覺就讓人對其內容深度充滿信心。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曆史工藝品,光是擺在書架上,都能提升整個房間的曆史氛圍感。我期待著深入其中,去觸摸那個時代漢口的脈搏,感受那些被文字精心編織齣的生活圖景,希望作者能像導遊一樣,帶著我穿越時空,領略那份獨特的城市風貌。

評分

這個係列的書都是很有學術價值的 環境 對當代中國 是個不能跨過的詞匯

評分

質量很好,紙張舒服,值得收藏和好好閱讀。

評分

好書,我喜歡,買買買!好書,我喜歡,買買買!好書,我喜歡,買買買!好書,我喜歡,買買買!好書,我喜歡,買買買!

評分

湖北麻城的故事,支持!

評分

好好好,很好,支持京東,下次再來

評分

書寫的不錯,翻譯也不錯,就是用該死的無綫膠訂!

評分

書很好,打開有一股書香撲麵而來,品相很好,很喜歡,隻是定價挺高瞭,還是平裝的,要沒活動真的買不起瞭,還是感謝京東!

評分

那段曆史與政府讓人深思。學習使我快樂

評分

就等著打摺買下來瞭。本世紀,關於性的主題十分重要。因為性是倫理學中重要的概念,許多人總是片麵看待這一觀念。認識你自己有很大的必要。這套福柯的書,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