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薄冰英语语法》自1998年由我社推出,随后即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英语学习领域的“薄冰热”。十多年来该书累计销量达数百万册,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由于国人学习英语普遍缺乏进行交流的语言环境,因此语法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成年或接近成年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更是如此。因此,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特定国情,本书服务于高中、大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以及广大需要进修的英语自学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实用英语语法,为便于结合我国学生实际,采用传统语法体系,同时吸收了现代语法的研究成果。本书作为语法书的显著特点,是体系完整、内容齐备、编排合理、概念精准、例句丰富、解析到位。本书可供高中、大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以及广大需要进修的英语自学者学习和查阅使用。本次的版本为2015年修订版,除了在内容上进行了更新之外,版式设计上也做了适当的优化升级,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作者简介
薄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著名英语语法专家。山西应县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外国语文系,1950年起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任教直至离休。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英中翻译定稿人。
何政安,1935年生。湖南道县人。195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修科。后分配至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图书馆工作,1995年退休,任副研究馆员。在职期间曾任该馆内部刊物《外语教学资料通讯》主编多年。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名词
第三章冠词
第四章代词
第五章数词
第六章动词概说
第七章动词的时态
第八章被动语态
第九章助动词与情态动词
第十章非限定动词
第十一章虚拟语气
第十二章形容词、副词
第十三章介词、连词、感叹词
第十四章句子
第十五章句子的种类
第十六章句子的类型
第十七章句子分析
第十八章数的一致
第十九章省略、倒装
第二十章标点符号
前言/序言
当今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其用途之广,可想而知。学习英语,和学习任何语言一样,自然应以模仿为主。但对成年人而言,由于成年人的理解力较强,凡事往往欲探知其理由,所以学习语法很有必要,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为实用英语语法,并为便于结合我国学生实际,皆采用传统语法体系,但也吸收了不少现代语法的新的成果。
我们曾为初学者编写过《英语语法手册》,也为大专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编写过《高级英语语法》。但在我们的英语语法系列中,尚缺一部可供高中、大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以及广大需要进修的自学者学习的英语语法。现在这部语法就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部英语语法的最大特点,除其完整性与系统性之外,就在于其“新”。首先,它具有不少新的内容;举其荦荦大者,即如“否定结构”。其次,有一些新的编排,如将“it的用法”编入“代词”一章,将“句型的转换”编入“句子的种类”一章。第三,例句丰富,并且比较新颖,大都是当代的有原汁原味的英语。但请注意,本书例句的译文只为理解服务。
学习语法,通读固不无好处,但如要做到熟悉和精通,则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查阅才行,就像经常查阅英语词典一样。本书备有较详细的目录,即亦为检索而用。
最后,我们衷心地感谢开明出版社社长焦向英同志。在他的大力协助下,本书才得以与广大读者见面。本书一定还有不少缺点和错误,尚望专家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5年1月30日
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现代英语精讲与应用:从基础到高阶的全面语法指南 本书导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个人和职业成功的基石。本书《现代英语精讲与应用》旨在为英语学习者,无论处于初级、中级还是高级阶段,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高度实用的语法学习框架。我们深知,语法不仅仅是枯燥的规则堆砌,更是理解和驾驭英语思维逻辑的关键钥匙。本书摒弃了传统教材中繁冗的术语和晦涩的解释,采用现代语言学视角,结合丰富的真实语料和场景应用,力求让学习者真正掌握“活的”英语语法。 第一部分:奠定基石——英语语法的核心骨架 本部分聚焦于构建扎实的语法基础,确保学习者对英语句子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清晰的认知。 第一章:词类及其功能重塑 我们首先系统梳理八大词类(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感叹词)在现代英语中的实际应用。不同于传统的机械罗列,本章重点探讨词类的“功能性转换”——例如,名词作动词(如 to table a motion)、形容词副词化等,展示语言的灵活性。特别关注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分词)在构建复杂句式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其与主句的逻辑关系而非简单的时间对应。 第二章:时态与体貌的深度解析 时态是英语学习的难点,本书将传统的十二时态简化为三大核心时间轴(过去、现在、将来)与四种动作状态(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的组合逻辑。我们引入“视角”概念,解释为什么在特定语境下需要使用过去完成进行时,并详细对比容易混淆的时态组合,如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在美式和英式英语中的细微差别。重点解析虚拟语气(尤其是与条件句和表示愿望、建议的句型结合时)的内在逻辑,而非仅仅记忆固定搭配。 第三章:句子结构与语序的逻辑重建 句子是语言的细胞。本章深入剖析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和复杂句的结构。我们详细拆解五大基本句型(主谓、主系表、主谓宾、主谓双宾、主谓宾宾),并着重分析“SVO”语序在面对插入语、状语从句或倒装结构时如何保持其内在的清晰度。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的辨识与转换,被视为提升阅读和写作精准度的关键训练点。 第二部分:进阶挑战——从精准到地道 掌握了基本结构后,本部分将带领学习者进入语法的精细化管理阶段,关注那些决定表达是否地道、逻辑是否严密的“微观”语法点。 第四章:限定与修饰的艺术:限定词、介词短语与分词短语 限定词(冠词、指示代词、数词等)的用法,特别是零冠词在抽象概念和专有名词前的微妙变化,将被细致区分。介词的“空间感”和“时间感”是理解其多义性的关键。本章将介词视为“关系锚点”,通过空间关系推导出时间关系和逻辑关系(如 since, for, by, within)。分词短语作状语时,其主语必须与主句主语一致的规则,被视为保证句子逻辑清晰的第一要务。 第五章:从主动到被动:语态与焦点转换 被动语态并非简单的词序颠倒,而是表达话语焦点的转移。本书详细探讨了什么时候必须使用被动语态(强调动作承受者或动作执行者不重要),以及复合句中多重被动语态的构建与简化技巧,避免“臃肿”的被动结构。此外,我们探讨了“被动形貌动词”(如 appear, seem, prove)的特殊用法,它们在形式上是主动,但语义上具有被动色彩。 第六章:逻辑连接的艺术:从连词到语篇标记 连词不仅是连接词语,更是构建论证链条的桥梁。本章将连词分为表示并列(and, but, or)、表示主次(although, because)和表示递进/转折(moreover, nevertheless)三大类。重点讲解如何利用副词性连词(如 hence, thus, consequently)来提升书面语的逻辑流畅度和权威性,这是学术写作和正式报告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第三部分:高级语法与风格应用 本部分面向希望精通英语、追求专业化表达的学习者,涵盖了传统教材中较少涉及但对实际应用至关重要的领域。 第七章:语态的风格选择与语体差异 不同语体对语法的偏好截然不同。口语中偏爱简单句和进行时态,而法律文书和学术论文则大量使用复杂的从句结构和精确的限定词。本章通过对比分析新闻报道、科技论文摘要和日常对话中的语法特征,帮助学习者根据交际目的选择最恰当的语法形态。特别分析了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对信息传递的侧重点影响。 第八章:简化与浓缩:从冗余到精炼的语法改造 高效的沟通在于信息密度。本章教授如何将冗长的从句结构(如名词性从句)转化为更简洁的短语结构(如名词化、介词短语),实现表达的“语法浓缩”。例如,将 the fact that he resigned 简化为 his resignation。这对于提升摘要、标题和核心观点的陈述能力至关重要。 第九章:语法的“例外”与“模糊地带”的解释 语法并非绝对的铁板一块。本章探讨那些常常困扰学习者的“模糊地带”,例如 hardly 和 scarcely 引导的倒装语序、no sooner...than 的特殊结构,以及在特定文化或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非标准语法现象。我们提供基于现代语言习惯的解释,而非仅仅停留在规则的记忆层面。 学习特色与配套资源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实践导向”的设计。每一章节后都附有“语境校验”练习,要求学习者根据提供的具体场景(如商业谈判、学术争论、日常叙事)来选择或构建最符合语境的语法结构。全书配有大量的“语块分析”,展示特定语法点在真实语境中的搭配习惯(collocations),确保学习者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真正做到将语法内化为思维的一部分。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希望系统性、深入性理解和应用现代英语语法的学习者:准备雅思、托福等高级考试的考生;希望提升学术写作水平的研究人员;以及所有追求语言表达精准和地道的英语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