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制造: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

非洲制造: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埃塞俄比亚] 阿尔卡贝·奥克贝(Arkebe,Oqubay) 著,潘良,蔡莺 译
图书标签:
  • 非洲
  • 埃塞俄比亚
  • 产业政策
  • 制造业
  • 发展经济学
  • 经济发展
  • 政治经济学
  • 新兴市场
  • 非洲经济
  • 政策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53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030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非洲研究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8
字数:3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非洲制造: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是埃塞俄比亚总理特别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的著作。本书基于对埃塞俄比亚水泥产业、皮革与皮革制品产业、花卉产业的原创性研究,系统梳理了埃塞俄比亚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对非洲工业化及产业政策决策的制约因素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有效的工业政策需借力更多的政府干预。

作者简介

  阿尔卡贝·奥克贝(Arkebe Oqubay),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博士,伦敦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埃塞俄比亚总理特别顾问、国家出口协调委员会协调员,埃塞钢铁公司董事会主席,埃塞工业园发展公司董事会主席,埃塞航空公司董事会副主席。早年参加埃塞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参与武装反抗门格斯图军政权的斗争,是埃革阵元老之一。曾任埃塞提格雷州副州长、亚的斯亚贝巴市市长、城市发展国务部长等职务。

  潘良,1985年生,福建古田人。2011年获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Addis Ababa University)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非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埃塞俄比亚史、中埃关系史、中国与非盟的关系以及中非人文交流与合作等领域的研究,多次赴埃塞俄比亚、南非、坦桑尼亚、塞内加尔、卢旺达等非洲国家访问调研。

  蔡莺,1973年生,浙江东阳人。199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外语系,于2005年获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副教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科研与翻译工作。

目录

中文版序言/1
前 言/5
致 谢/7
序 言/9
图目录/13
表目录/14
缩略词列表/17
第一章 埃塞俄比亚产业政策介绍/1
第一节 觉醒的雄狮/1
第二节 非洲产业政策的“春天”到来了吗?/5
第三节 后工业化的新分析视角/7
第四节 基于原创性研究的方法论/8
第五节 本书的结构/10
第六节 总结/13
第二章 无阶而登:产业政策与发展/14
第一节 引言/14
第二节 产业政策/15
第三节 关于产业政策的结构主义理论和赶超理论/17
一 产业政策中的结构主义理论/17
二 后发展理论、赶超理论与产业政策/21
第四节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23
第五节 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视角和维度/28
一 关于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观点/29
二 关于发展型国家的非正统观点/31
三 工业融资、经济租金管理和对技术革新的支持/35
四 出口导向型工业化与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互补效应/38
五 作为主要概念框架的关联效应/42
第六节 非洲产业政策和工业化失败的原因/46
一 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工业的角色/46
二 非洲发展与产业政策文献综述/50
三 非洲产业政策背景/51
第七节 归纳与总结/53
第三章 背景介绍: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表现/56
第一节 埃塞工业化的起步/58
一 1991年后的产业政策:挑战与机遇/59
第二节 埃塞的工业发展模式/61
一 工业化程度低/62
二 产业结构/64
三 主要的工业参与者/65
第三节 拥有雄心壮志的发展型国家政府/67
一 政治进程和政治原则的演变/67
二 发展计划与实践中的发展导向性/69
三 百废待兴:国家职能和嵌入式自主性/70
四 埃塞的决策基础:战略、制度和实践/72
第四节 产业融资:政策和举措/76
一 埃塞的金融政策与缺陷/76
二 主要政策性银行:埃塞发展银行/77
三 埃塞商业银行在工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79
四 补充性融资工具/79
第五节 投资与出口促进/81
一 出口促进政策与机构/81
二 出口促进与贸易保护/84
第六节 国家的直接经济参与者角色与私有化/87
一 国家作为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87
二 以私有化改革为补充性政策/88
第七节 协调与产业制度/91
一 国家出口协调委员会/91
二 机构:发展工业的关键组织/94
第八节 总结与结论/96
第四章 发展的催化剂?水泥进口替代产业的不均衡发展/97
第一节 引言/97
第二节 产业表现/99
一 产出增长模式/99
二 就业增长模式/101
三 产能利用率和成本效率/102
第三节 水泥产业的产业结构/105
一 全球趋势/105
二 埃塞水泥产业的绩效宽容度及其经济与技术特征/107
三 产业结构的持续变化和政治经济视角/110
第四节 水泥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联性/115
一 建筑产业与水泥产业间的关联性/115
二 从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总结政策经验/116
三 能力建设与建筑产业现代化/118
四 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运输/120
五 小结/120
第五节 水泥产业的产业政策/123
一 投资促进与激励/123
二 水泥产业的融资/126
三 技能开发成效好坏参半/128
第六节 产业政策制定:政策工具和制度/131
一 水泥产业的相关机制和产业政策/131
二 能源供应和能源使用效率方面的政策举措/133
三 应对市场挑战:供应短缺和产能过剩/135
第七节 总结/138
第五章 花开花败之外?花卉产业的发展和挑战/140
第一节 引言和概述/140
第二节 花卉产业的高增长表现/143
一 出口的快速增长/143
二 显著的就业创造能力/146
三 生产力:关键挑战与正在实施过程中的政策举措/149
第三节 花卉产业的产业结构/150
一 企业所有制和企业结构/151
二 市场和竞争强度/153
三 花卉栽培业的技术特征/155
四 小结/157
第四节 关联效应与产业发展:花卉产业价值链的衍生品/158
一 后向关联与价值链衍生品/158
二 空运与国有航空公司的推动作用/160
三 模式推广:园艺产业与新增长走廊/163
第五节 新增长点的发现:花卉产业的兴起/164
一 新产业兴起/164
二 带动新产业的发展:投资、出口鼓励和其他政策工具/166
三 产业融资/168
四 适价土地、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的供应/171
五 小结/172
第六节 决策过程与决策机构/173
一 专业化的支撑机制/173
二 机构协调性和政策一致性/174
三 政策决策/176
四 新的挑战/178
第七节 总结/181
第六章 提振疲软产业?皮革与皮革制品/185
第一节 产业概况与分析视角/185
第二节 产业发展表现与政策效果/188
一 产量增长/189
二 出口表现/190
三 就业创造/193
四 劳动生产率与产能利用率/194
第三节 产业结构、经济学与技术特征/196
一 埃塞皮革与皮革制品产业的产业结构/197
二 产业的经济和技术特征/199
三 市场结构与国际竞争/201
四 小结/202
第四节 产业关联、路径依赖和工业化/203
一 皮革与皮革制品产业的路径依赖和低价值陷阱/203
二 后向关联:被忽视的制约因素与机会/207
三 附加值和产业升级的政治经济内涵/211
四 紧迫制约:物流与贸易设施/215
第五节 皮革与相关产业的政策举措/217
一 投资和出口促进举措/217
二 皮革与皮革制品产业的工业融资/220
三 皮革产业的私有化/222
四 小结/223
第六节 专业化机构:发展和转型的驱动力量/223
一 国家出口协调委员会与出口协调/223
二 产业领导机构:埃塞皮革产业发展研究院/224
三 埃塞皮革产业协会的媒介作用/227
第七节 总结/228
第七章 在挫折中前行:埃塞俄比亚的政治经济与产业政策/230
第一节 相对表现/230
一 发展表现、政策学习与埃塞式“反脆弱性”/230
二 三个产业的比较分析/232
第二节 传统观点和标准解释/234
一 比较优势论/234
二 庇护与新世袭主义观点/237
三 “产业政策发现过程论”的局限性/240
第三节 产业政策决策的关联分析法/243
一 三个产业的关联效应/243
二 产业关联作为应对机制与政策学习/246
三 皮革与皮革制品产业的路径依赖问题/248
第四节 产业结构的不同与政策启示/250
一 经济参与者与政策决策/250
二 企业绩效表现的宽容标准/253
三 产业化的不同阶段/254
第五节 政策举措和机构的不平衡性/255
一 激励约束原则在应用上的不一致性/256
二 政治举措的兼容性和一致性/258
三 政策反应的质量和适当性/259
四 协调和机制能力的不足/260
第六节 总结/261
第八章 21世纪非洲产业政策的经验和教训/263
第一节 概要/263
一 主要研究结论和理论意义/263
二 对埃塞的政策启示/266
第二节 对非洲国家在21世纪进行政策学习的启示/269
一 政策独立性/270
二 边干边学、模仿与模范/271
三 Hirschman的支撑策略和机制/274
第三节 非洲能够实现经济赶超吗?/275
一 产业政策和经济赶超的“灵魂”/277
参考文献/280
索 引/309

前言/序言

  中文版序言
  中国政府和人民为非洲取得的发展成就感到由衷高兴和自豪,衷心祝愿非洲国家和人民在发展进步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更大成就、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领导人主席在第五届中非合作论坛
  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国不仅已经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且也是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中非合作论坛(FOCAC)很可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南南合作框架。关于这一积极的发展趋势,非洲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以及中非经贸伙伴关系,领导人主席曾在约翰内斯堡中非峰会上感言: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5周年。15年来,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2014年中非贸易总额和中国对非洲非金融类投资存量分别是2000年的22倍和60倍,中国对非洲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增长……当前,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我们应该登高望远、阔步前行。让我们携手努力,汇聚起中非24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
  埃塞俄比亚占据非洲复兴浪潮的前沿,它向世界展示了非洲国家的远大发展前景。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新千年以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经济增长。此外,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政策持续性和宏观经济稳定性也使埃塞俄比亚成为非洲大陆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埃塞俄比亚还是非洲区域安全的维护者,长期致力于通过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作为非洲联盟和联合国维和力量的主要贡献国积极参与非洲的和平与安全事务。
  中国决策者和学者也对埃塞俄比亚近年来的政策决策和经济转型相关问题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商开始对埃塞俄比亚进行投资。尽管如此,中国目前还几乎没有与埃塞俄比亚近年来的发展相关的学术著作。本书的中文译本有望填补这一空白。
  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同中国近年来贯彻实施的以解决深层次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主要目标的非意识形态的务实主义经济发展战略存在许多相似之处。自20世纪70年代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不仅成功让7亿多人民摆脱贫困,而且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制造业中心。埃塞俄比亚决策者从中国近年来的成功发展经验中得到了启发。中国也通过支持埃塞俄比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鼓励中国私营企业投资埃塞俄比亚制造业的方式为埃塞俄比亚借鉴其发展战略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本书也借鉴了中国在实践中探索真知的做法。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实践采用了非常中国式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模式。在这一“摸索”过程中,“脚滑”的情况难免会出现,这也是本书所要探究的内容——在“边干边学”的产业政策实践中察觉不够坚实的“步伐”,然后谨慎地转移“身体重心”并为下一步伐摸索更加稳妥的立足之处。
  令人高兴的是,自2015年首次出版以来本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本书内容与近期国际社会兴起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转型的关注潮流相契合。近期国际市场上许多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降也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证实了多元化经济模式较专门从事某种初级商品生产的单一经济模式的优越性。
  在笔者开展本书的相关调研活动的同时,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也在发生新的变化。2015年底,非洲第一条电力城市轻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启动运营。新修建的亚的斯-吉布提铁路也于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埃塞俄比亚政府制定的新《发展与转型规划》更加重视制造业产量的增长和大规模工业就业岗位的创造,这为“2025战略目标”(即在2025年将埃塞俄比亚建设成为非洲领先的制造业中心)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埃塞政府也在积极推动若干工业园区的建设(有时采取与外资企业合作的方式)以促进集群经济的形成。阿瓦萨市(Hawassa)的世界级新生态工业园(新一代可持续发展型工业园的代表)吸引了大量国际领先的制造业企业和内资企业的入驻。在这一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埃塞俄比亚正在兴建一系列工业园区以吸引优秀外资企业的投资。
  当前,埃塞俄比亚工业化所面临的挑战依旧严峻,甚至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势必创造大量进口需求的工业化进程必须能够带来出口收入的长远增长,帮助国家应对甚至规避外汇问题带来的发展障碍。另外,产业政策也必须解决影响经济长远发展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是所有长期工业化战略都无法回避的挑战。为此,埃塞俄比亚政府正在尝试制定不影响其发展绿色经济的政治承诺的产业政策,大力建设水力发电站和风力发电站等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便是这一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政府还为工业园区制定了明确的环保标准。鉴于上述案例,我们便不难发现为什么埃塞俄比亚在经济结构转型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兴趣(例如,经济学人情报中心便举办了相关主题的专题研讨会议)。借此,我由衷希望本书能够为读者了解埃塞俄比亚正在发生的急剧变化及其根本原因带来有益的启迪。
  前  言
  当我在非洲峰会上提及关于我们共同见证的非洲大陆的亮点和进步的时候,我在想,没有比埃塞俄比亚这一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所发生的一切更好的例子了。我们见证了这个曾经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的国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这个国家不仅在区域农业生产方面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而且很快就可能在其近期发展势头的驱动下成长为一个农业和能源领域的出口国。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纽约(2014年9月25日)
  本书与“非洲复兴”这一主题有关,埃塞俄比亚这一正在经历剧烈变化以及政治与经济转型的非洲国家的发展成就是非洲发展形势的最好见证。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如上引文中提到的那样,非洲国家完全可以摆脱对农业的依赖和实现工业化。本书反驳了关于工业化路径的传统观点,主张工业化的实现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以发展为导向的国家政府。这一国家(政府)必须有长远的结构转型战略,高度尽责的国家领导核心以及有效的发展和转型机制。从结构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本书证明了产业政策可以在低收入非洲国家发挥重要作用,并指出国家政府能够也应该扮演一个积极主义的发展型角色。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的政策独立性是一个必要的前提。
  在过去的20年中,笔者非常有幸能够成为埃塞俄比亚政府高层官员中的一员。我曾担任亚的斯亚贝巴市市长,现为埃塞俄比亚总理的特别顾问。在这些年中,我曾无数次参与埃塞俄比亚政府艰难的政策决策,亲身见证了埃塞俄比亚政府为将这一非洲最贫穷的国家推上一条可以让数以千万计的人口摆脱贫困的发展轨道而在必要的基础设施、卫生和教育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和倾注心血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埃塞俄比亚政策决策的曲折和进步。
  作为埃塞俄比亚高层决策圈中的一员,参与产业政策和战略的决策只是我职责中的一个方面,评估政策效果和总结经验教训也是重要的使命和挑战,需要以严谨的实证研究作为依据。2010年埃塞俄比亚政府着手制定《增长与转型规划》,与以往的发展规划有所不同,这一新五年规划以结构转型为重点,并强调以制造业发展带动经济稳步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政策评估和经验总结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这对政府而言,显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因此,笔者于2010年决定开展一项旨在对埃塞俄比亚产业政策进行评估的研究项目。本书正是这一决定的成果,也是笔者希望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工业化这一命题的相关辩论做出绵薄贡献的愿望的结果。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现状而言,埃塞俄比亚的发展经验值得反复提炼和借鉴,尽管这个国家的产业政策依旧有待完善。
  在学术研究中做到毫无偏见对任何学者而言都是不可能的。本书中笔者的部分言论有可能受笔者在过去20年中作为政府官员和政策决策参与者的经历的影响。尽管如此,笔者在本项目有关三个关键但又截然不同的产业的研究中保持了尽可能开放的思维和较高的职业水准。本书并不刻意追求颠覆性的研究成果或试图扫除关于产业政策和工业化的(那些过于普遍化的)批评观点和泛泛之谈。相反,本书目的在于从失败和成功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强调和促进政策学习。需要澄清的是,虽然笔者身为埃塞俄比亚的部长级官员且曾担任过许多职务,本书中的观点均为笔者个人的看法,它们并不代表埃塞俄比亚政府以及本人曾经或目前所隶属的任何机构的看法和意见。
  笔者希望本书能够激发学者和高校学生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工业化和产业政策的研究兴趣并从中受益。同样,笔者也希望埃塞俄比亚的决策者们能够在以工业为驱动力量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从本书中获得启发。这将需要决策者们在思维以及克服发展困难与挑战的能力和意志方面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现在正是梳理不同观点、经验和挑战,启发更深层次研究和对话的理想时机。
  致  谢
  本书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以下机构和个人的大力帮助。首先,我要向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的Christopher Cramer教授在本书的研究和撰写过程中给予我的指导和鼓励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也要感谢埃塞俄比亚金融与经济发展部的Abaraham Tekeste博士对本书样稿的指点和对本人的鼓励!我还要感谢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John Sender教授、Deborah Johnston博士和Carlos Oya博士对本书主要章节的点评。感谢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非洲研究中心授予本人的研究生田野调查奖(Postgraduate Fieldwork Award)和志奋领基金(Chevening Foundation)对本研究的资助以及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非洲研究中心的Angelica Baschiera女士在行政管理方面给予本人的支持。感谢Greg Dorey大使及其前任Norman Ling大使,以及Chris Allan和Barbara Wickham的支持。
  在埃塞俄比亚,我要特别感谢埃塞俄比亚总理办公室批准我为撰写本书而申请的学术休假。我需要对埃塞俄比亚工业部给予我的帮助尤其是为我在田野调查期间所提供的工作设施表示感激。我要向所有为本研究耗费时间,愿意接受本人采访,参与问卷调查并提供数据的企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代表们表示感谢。感谢我的研究助理,尤其是Eyoual Tamrat、Aregawi Gebremedhin和Tadesse Gurmu,他们的无私奉献和专业能力为研究成果的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感谢Getnet、Hiwot、Simon和其他参与田野调查的工作人员。由衷感谢Graeme Salaman教授、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的Axumite G.Egziabher博士、埃塞俄比亚公务员教育大学的Hailemichael Abera博士以及阿姆斯特丹大学的Haileselassie G.Selassie博士的鼓励和支持。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牛津大学出版社特约编辑Adam Swallow先生的支持,特此感谢!同Swallow先生以及他的团队即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和营销团队一起工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尤其感谢Christopher Cramer教授和Fantu Cheru教授在本书出版前对终稿的审阅和非常有价值的点评。我要向本书的匿名外部评审专家的富有建设性意义的点评意见表示感谢,这些建议提升了本书的学术质量。我也对Peter Colenbrander出色的编辑工作表示感谢!
  最后但也非常重要的一点,我要向我的家人——我的爱人Nigisty以及我们的儿子Samuel和Binyam给予我的关爱、鼓励和支持表示感谢。Nigisty的建议和长久以来的支持对我和这本书而言都是无价的,我真诚地希望这本书将对我的孩子们有所启发。谨以此书献给他们。
  序  言
  纵观全球历史,很少有国家能够长时期地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更鲜有增长趋势能引发足以推动就业岗位的创造、提高生产效率和大面积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可以使低收入国家以更好的姿态应对这个不稳定世界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的结构性转型。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日益上升、国际竞争日益激化、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信心可能出现大幅波动的新时代背景下,要实现上述转型无疑非常困难。
  尽管近年来,关于“非洲崛起”的叙述已经司空见惯,但仍有学者对非洲国家近期的快速发展能否带来具有广泛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结构性转型的问题持担忧的态度。在这一背景下,那些曾经长期对在非洲推行产业政策的想法持不屑态度的经济学家们俨然已经把在非洲提倡“产业政策”当成一种时尚。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认真思考在非洲国家推行产业政策的话题,这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现象。但产业政策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导致产业政策(或者说由一整套政策构成的工业化战略)在一些案例中获得成功,但在另外一些案例中遭遇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成功的产业政策是否更像一种艺术?或者说它只是在成功推动经济发展后被人为贴上特定政策标签的一系列侥幸现象的总和,尤其是当这一发展过程涉及对相关产业发展前景的战略预判、针对性的保护性支持、全球供应形势好转以及一个富有远见的发展型领导班子等多重驱动因素的情况下?抑或说产业政策是真正意义上的可以被学习、被复制和适用于不同环境背景的科学规律?
  本书将为读者了解这些问题提供独特的深刻见解。和其他回忆录或自助性的决策指南类著作不同,本书是一个深度的原创社会经济学研究项目的成果,其作者拥有长期的执政和领导经验,在推翻了极权主义统治的解放运动组织(指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中担任了多年的领导职务,拥有长达25年的高层政策决策背景。这也是本书的独特价值之所在。
  初次认识阿尔卡贝(Arkebe)后,我便萌生了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的想法。为此,我与英国文化协会的官员进行了交谈。此外,我还请教了曾经教导过阿尔卡贝的学者,当时阿尔卡贝已经成为埃塞俄比亚非凡的政治领导层中的一员,其中就包括埃塞俄比亚已故前总理梅莱斯·泽纳维(Meles Zenawi),当时后者正在攻读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的一个远程学位。我还为此请教了一些外交官员。他们都告诉我,阿尔卡贝——亚的斯亚贝巴市的前市长——是一个非凡之人。通过和阿尔卡贝对有关发展经济学问题、埃塞俄比亚和非洲问题以及应该如何开展学术研究问题的讨论,我对埃塞俄比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些是无法通过其他方法和途径获得的宝贵知识。我也亲眼见证了阿尔卡贝的许多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已经如水印一般浸透于本书之中。
  其中,阿尔卡贝的两个重要品质深刻影响了这一研究成果,即非凡的研究素养和对规范化深度调查以及杰出研究成果的追求,这也是优质研究项目的核心要素。身为部长级政府官员并作为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Ethiopian Airlines,埃塞俄比亚国营航空公司,目前也是非洲最大的航空运输公司之一)和铁路建设项目等大型项目的董事局成员,能够抽身开展这样一项深入基层的研究项目并且孜孜不倦地撰写和一遍遍地修改学术文稿无疑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但除本书之外,更出乎我甚至是阿尔卡贝本人意料的是他的研究天赋。我可以轻松列举出缺乏类似科研天赋的学者的名单。我想,这很可能与这一研究项目的重要意义所激发的好奇之心和求知欲望有关。与之相比,英国学者在卓越研究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的著作评估过程中所不遗余力想要展示的“非学术影响”似乎也不过如此。我不清楚这是他本人的超凡先天禀赋,还是他所学的一系列核心后天能力发挥作用的结果,很少有人能够像他这般,在主持亚的斯亚贝巴的城市发展工作(担任亚的斯亚贝巴市市长期间)和担任两任国家总理的资深顾问期间以及开展田野调查、实地访问、组织企业调查和对三个产业的企业家的访谈过程中做到如此高效和热情饱满。
  专注的、重复的观察和思索是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其他形式原创成果的源泉。由于本书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谦虚和学术理性,读者很可能无法(虽然笔者希望他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在研究和分析中所倾注的热情和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本书是独一无二的。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呈现了大量新的实证证据,而且作者本人长年积累而来的决策经验以及埃塞俄比亚经济结构转型挑战的紧迫性也使作者关于这些实证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更具价值和吸引力。经济结构转型的挑战正是埃塞俄比亚政府雄心勃勃的《增长与转型规划》所关注的主题。本书重点提及的三个产业——水泥、皮革与花卉产业——也都将在该计划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书并没有试图炫耀埃塞俄比亚在某些领域令人瞩目的快速发展成果,如快速增长的鲜花出口贸易等。相反,它旨在解释为什么相同的产业战略会在不同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它强调埃塞俄比亚要实现工业化依旧面临大量的障碍、限制和困难,尽管埃塞俄比亚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阿尔卡贝对不同经济学家的看法和喜好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借用凯恩斯(Keynes)的妙语,阿尔卡贝作为一个务实主义者,虽然他承认无法免受其他学者的影响,但并没有沦为他们相关理论的奴隶,尽管他的确从其他学者尤其是阿尔伯特·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和爱丽丝·阿姆斯登(Alice Amsden)这两位已故经济学家那里得到了启发。这两位经济学家(以及其他相关经济学家)区别于其他绝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地方在于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深度和近距离观察,这有别于对抽象真理的教条化信奉和对“比较优势”和“价格调控”观点的盲目遵从。令人惋惜的是,爱丽丝在我们安排她访问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市的过程中离开了人世:她与众不同的独特理论、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以及她所强调的发展是一个发现过程的观点和一个国家需要寻找合适的角色模范的论点本可以对本研究带来更加深刻的启发。
  本书的真正意义体现在如下方面。许多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近年来已经开始重新认识到产业政策的吸引力。现在,我们可以经常听到或者读到非洲决策者正在倡导产业政策的消息。但学界对产业政策在处于中低收入水平的非洲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依旧知之甚少,且存在意见分歧。许多主流经济学家在关注产业政策的同时完全忽视了他们的相关论述和见解的根源——常常是因为这些观点的根源来自更早期的诸如尼古拉斯?卡尔多(Nicolas Kaldor)、结构主义发展经济学家和爱丽丝·阿姆斯登等比较非正统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之中。
  产业政策的主流倡导者们(当前)也普遍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作为相关案例的理论框架,以“市场失灵”概念和促进当前比较优势的利用为理论出发点。此外,产业政策相关论述中也始终贯穿着一条庇护式建议的脉络,这种建议根源于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不应该僭越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家长式思维。本书认为这种建议通常是没有根据的。它指出,正如阿尔伯特·赫希曼在《发展项目之观察》(1967)中所指出的那样,政府有必要上马充满挑战、技术复杂的项目,因为只有通过实施这些项目才可以获得进一步开展这类项目的能力。埃塞俄比亚的《增长与转型规划》也许确实听起来野心勃勃,但它们能够为真正的转型发展创造动力(由于政治层面较低的失败宽容度)。本书也表明,对埃塞俄比亚政府制定的宏观产业政策进行跟踪调查远非易事。但是,它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产业的发展经验和政策决策,这对非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决策者而言都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此外,本书也对当前学术界关于产业的辩论进行了补充。最后,希望这本书能够启发读者对产业政策和低收入国家的发展表现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克里斯托弗·克莱默
  (Christopher Cramer)
  发展政治经济学教授
  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

《非洲制造: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 一、 序言:非洲发展新图景中的埃塞俄比亚 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版图中,非洲大陆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潜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经历了长期徘徊与挑战,许多非洲国家正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试图摆脱对资源出口的依赖,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经济体系。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以及近年来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展现出的坚定决心,使其成为观察和研究非洲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窗口。 本书《非洲制造: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正是聚焦于这一充满变革的国度,深入剖析其在工业化进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关键性政策措施。我们并非描绘一幅宏大的非洲经济整体画卷,也不是泛泛而谈非洲大陆普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相反,本书将视角聚焦于一个具体而重要的维度:产业政策。埃塞俄比亚如何从一个传统农业国,迈向一个以制造业为驱动的新兴经济体?其产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演变,又折射出哪些深层次的经济社会逻辑?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如何?又为其他试图实现工业化转型的非洲国家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本书的写作初衷,源于对埃塞俄比亚经济崛起背后那一股强大驱动力的好奇与求索。我们坚信,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其政府在产业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认识。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的产业政策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引导、扶持甚至主导作用。埃塞俄比亚的实践,正是这样一个关于政府、市场与发展如何互动,关于国家意志如何塑造经济结构,关于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寻找自身发展路径的生动案例。 因此,本书并非对埃塞俄比亚整体经济状况的百科全书式梳理,也不是对非洲大陆所有国家产业政策的比较研究。它是一个高度聚焦的个案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埃塞俄比亚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产业所设计的政策框架,来展现其产业化战略的精髓、挑战与成果。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深入研究,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非洲制造”——尤其是在埃塞俄比亚语境下的——一个清晰、具体而富有洞察力的理解。 二、 埃塞俄比亚产业政策的时代背景与战略选择 要理解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就必须将其置于其独特的历史与地缘政治背景下进行考察。自20世纪末以来,埃塞俄比亚经历了从长期战乱到国内改革的重大转型。尤其是进入21世纪,该国政府将经济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核心地位,并明确提出了“非洲增长的火车头”的宏伟愿景。在这一愿景的驱动下,产业政策成为其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抓手。 本书将重点探讨埃塞俄比亚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其在地区竞争中的地位、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以及国内资源禀赋与人力资本的特点。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埃塞俄比亚产业政策的战略选择。例如,其选择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纺织、服装、皮革制品等,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庞大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以及通过承接国际产业链转移来快速积累资本和技术。同时,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巨额投入,如水电站、公路、铁路、港口等,也为工业化提供了最基础的支撑。 此外,我们还将审视埃塞俄比亚政府在发展战略上所展现出的国家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特征。与一些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不同,埃塞俄比亚在产业发展中,政府扮演了更为积极的角色,包括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设立经济特区、引导外国直接投资(FDI)的进入方向等等。这种模式的选择,既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如应对发展初期的市场失灵),也引发了关于其可持续性和效率的讨论。 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政策条文的罗列,而是力求深入分析这些战略选择背后的逻辑、考量以及其所面临的权衡。例如,国家主导型模式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吸引外资方面可能效率较高,但如何避免资源错配和效率低下,又如何为国内私营部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 核心产业政策的实践与分析 《非洲制造: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将聚焦于埃塞俄比亚在几个关键产业领域的政策实践。这些领域被视为国家产业化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其经济转型的火车头。 1. 纺织与服装产业: 这是埃塞俄比亚产业政策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本书将详细分析政府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工业园区(如阿达玛、霍萨等)、提供土地使用优惠、减免税收、提供技术培训支持、以及与国际品牌建立联系等,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进入该领域。我们将探讨这些政策如何帮助埃塞俄比亚迅速成为全球纺织品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并分析其在就业创造、出口创汇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质量控制、技能提升、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挑战。 2. 皮革与鞋类产业: 埃塞俄比亚拥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为皮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本书将分析政府如何通过鼓励对皮革加工设备的投资、提升加工技术、推广可持续的皮革生产方式、以及发展下游的鞋类制造等,来提升该产业的附加值。我们将审视这些政策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出口、以及应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表现。 3. 其他新兴制造业领域: 除了上述两个核心产业,本书还将触及埃塞俄比亚在其他新兴制造业领域的政策尝试,例如轻工产品、建材、以及逐步向更高端制造延伸的初步探索。我们会分析这些领域的政策目标、支持机制以及发展现状,并评估其在促进产业多元化和升级方面的潜力。 在分析这些核心产业政策时,本书将不仅仅满足于描述政策的“是什么”,更会深入探讨“为什么”和“如何”。我们将审视政策的制定过程,评估其与国际最佳实践的联系与差异,分析其在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以及政策效果的评估。例如,在吸引外资方面,埃塞俄比亚的政策是否有效?其是否真正促进了技术转移和本地能力建设?在扶持本国企业方面,政策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四、 政策有效性评估与面临的挑战 任何产业政策的实施都伴随着挑战与风险。《非洲制造: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将不回避对埃塞俄比亚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客观评估,并深入剖析其在实践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基础设施瓶颈: 尽管埃塞俄比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但其能源供应的稳定性、物流网络的效率以及通信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仍然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书将分析相关政策在解决这些基础设施挑战方面的努力和局限。 人力资本与技能差距: 埃塞俄比亚拥有大量年轻劳动力,但在熟练技能、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仍然存在显著的差距。本书将探讨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政策如何努力弥合这一差距,以及其效果如何。 营商环境与监管: 官僚主义、腐败、以及相对不透明的监管环境,可能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不确定性。本书将分析政府在改善营商环境、简化行政程序、打击腐败等方面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外部冲击与地缘政治风险: 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之角,其经济发展易受地区冲突、全球经济波动、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本书将探讨这些外部因素如何挑战其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国家如何应对这些风险。 可持续性与包容性: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确保产业发展的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包容性,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书将审视相关的环保政策、劳工权益保护措施,以及产业发展如何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通过对这些挑战的深入分析,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平衡的视角,理解埃塞俄比亚产业政策的复杂性与动态性。 五、 埃塞俄比亚经验的启示与未来展望 《非洲制造: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埃塞俄比亚个案的深入研究,提炼出其在产业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为其他非洲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本书将总结埃塞俄比亚产业政策成功的关键因素,例如其清晰的国家发展愿景、强大的政治意愿、对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以及有效吸引和利用外资的能力。同时,也将反思其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对市场信号的反应速度、鼓励国内创新能力、以及促进产业的内生性增长等方面。 展望未来,埃塞俄比亚的产业化之路仍充满挑战。本书将探讨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例如如何从低附加值的制造向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如何发展本土技术和品牌,以及如何构建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体系。 本书并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非洲制造”秘籍,也不是对埃塞俄比亚发展路径的简单复制。相反,我们希望通过对埃塞俄比亚产业政策这一具体案例的细致梳理和深入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非洲大陆发展模式、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战略性的产业政策来实现经济转型的宝贵视角。我们相信,对埃塞俄比亚的深入洞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非洲制造”背后的复杂逻辑,以及非洲大陆在21世纪全球经济舞台上不断演进的宏大叙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在非洲大陆上,一个国家如何通过有意识的政策引导,来推动其工业化进程。埃塞俄比亚,这个充满神秘感和活力的国家,它的产业发展轨迹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在缺乏成熟市场经济体系的情况下,产业政策的作用尤为关键,它能够弥补市场失灵,引导资源配置,培育新兴产业。《非洲制造: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这个题目,让我对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相信作者会深入剖析埃塞俄比亚政府在制定和执行产业政策时所采取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的背后逻辑。我特别好奇的是,埃塞俄比亚是否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又是否结合了自身的独特国情,形成了一套具有“非洲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这本书或许能够为我们揭示,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区域发展挑战下,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有效的产业政策,实现经济腾飞。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案例研究,以及对相关政策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从而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崛起。

评分

这本书我之前在书店里偶然翻到,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那种粗犷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了那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埃塞俄比亚,一个我一直以来都充满好奇的国家,它在非洲大陆上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都让我觉得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国家。而“产业政策”这个词,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引导和规划自己的产业,尤其是在一个被普遍认为是以农业为主的非洲大陆上,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究竟是如何制定的,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方向。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联想到非洲大陆上可能存在的各种可能性,也让我对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角色产生了很多思考。我尤其好奇的是,它是否正在复制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模式,还是在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埃塞俄比亚产业发展历程的大门,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感觉。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深入剖析这个国家的产业政策,又是如何将复杂的数据和理论,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给读者的。

评分

这本《非洲制造: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光看书名就觉得它应该是一部非常扎实的学术著作,或者至少是具有深刻洞察力的行业分析。我对埃塞俄比亚这个国家在经济转型方面的尝试一直很感兴趣,毕竟它在过去几十年里,从一个相对贫困的国家,一步步成为了非洲经济增长的佼佼者,这背后一定有值得深入挖掘的原因。而“产业政策”这个关键词,则直接点出了核心议题。我相信作者在这本书里,会详细分析埃塞俄比亚政府在推动工业化、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这些政策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我特别关注的是,埃塞俄比亚是如何在非洲大陆上,在各种复杂的国际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环境下,制定出符合自身国情的产业发展战略的。这本书的题目也暗示着,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埃塞俄比亚本身,也可能是在探讨一种“非洲式”的产业发展模式,或者至少是一种在非洲语境下的产业发展经验。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丰富的案例研究,以及对相关政策进行严谨的评估,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崛起之路。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非洲制造: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立刻就吸引了我,因为它触及了一个非常关键且具有代表性的议题: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与政策制定。埃塞俄比亚,作为非洲大陆上一个重要的经济体,其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探索,往往能够折射出整个非洲大陆在经济转型中的共性与独特性。我一直对国家如何通过战略性的产业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那些资源有限但潜力巨大的国家而言,有效的产业政策更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非洲制造》这个词语,本身就蕴含着一种雄心和可能性,而“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则将这一宏大叙事具体化。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埃塞俄比亚政府在推动其本土制造业发展,吸引外资,以及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找定位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深入了解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发展策略,以及它在非洲工业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

我被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吸引了,它非常生动地展现了一种工业化的图景,但又融入了非洲特有的艺术元素。埃塞俄比亚,这个我一直以来都充满好奇的非洲国家,它的经济发展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非洲制造:埃塞俄比亚的产业政策》这个标题,立刻就勾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我一直觉得,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产业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尤其是在非洲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大陆上,埃塞俄比亚是如何在众多限制和困难中,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发展道路的?这本书让我好奇的是,它是否会深入探讨埃塞俄比亚在发展轻工业、重工业,或者新兴产业方面的具体策略,以及这些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又遭遇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丰富的实证数据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埃塞俄比亚产业政策的脉络,以及它对整个国家经济转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国家的政策,更可能是一种关于如何在发展中国家推动工业化的重要启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